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手冊_第1頁
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手冊_第2頁
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手冊_第3頁
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手冊_第4頁
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手冊TOC\o"1-2"\h\u2421第一章:消防安全基礎知識 3315511.1消防安全概述 3140481.2消防法規與標準 4147031.2.1消防法規 461721.2.2消防標準 4299421.3消防安全責任 4122781.3.1單位消防安全責任 455691.3.2個人消防安全責任 4157881.3.3消防安全職責劃分 48438第二章:校園消防設施與器材 5289722.1消防設施的種類與作用 5124762.1.1消火栓系統 5179582.1.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570442.1.3煙感探測器 5257962.1.4手動報警按鈕 5200722.1.5防煙排煙系統 574272.2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與維護 5152472.2.1滅火器 5312382.2.2消防水槍 612172.2.3消防防護裝備 653412.2.4維護 629602.3火災報警系統的操作與檢查 6190882.3.1操作 670982.3.2檢查 622381第三章:火災預防與控制 6188683.1火災的成因與分類 7107343.1.1火災的成因 7119053.1.2火災的分類 745333.2火災預防措施 7131173.2.1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 7213543.2.2完善消防安全設施 7291893.2.3加強火源管理 7124143.2.4建立火災應急預案 779733.3火災應急處理流程 8107893.3.1火災報警 8175903.3.2火災撲救 8166453.3.3火災疏散 8112693.3.4火災現場保護 816231第四章:疏散逃生與自救 8275314.1疏散逃生基本原則 8189304.2疏散通道與安全出口 813344.3火場自救方法 94916第五章:消防安全教育與培訓 982665.1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的意義 9124255.2培訓內容與方法 98225.2.1培訓內容 9171845.2.2培訓方法 10217645.3培訓效果評估與改進 10322925.3.1培訓效果評估 10110855.3.2培訓改進 107012第六章:消防安全檢查與評估 10207026.1消防安全檢查標準 1066256.1.1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制定消防安全檢查標準,保證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設施的完整、有效。 10211046.1.2檢查標準應包括以下內容: 10159206.2檢查流程與要求 1125846.2.1檢查流程: 11190966.2.2檢查要求: 11264696.3檢查結果處理 11218276.3.1對檢查結果進行分類處理: 11249036.3.2整改期限到期后,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保證整改措施落實到位。 1153926.3.3對整改不到位的部位,采取以下措施: 11102806.3.4定期對消防安全檢查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問題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不斷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2442第七章:消防安全應急預案 1286777.1應急預案的制定與實施 12190587.1.1制定原則 12180627.1.2制定內容 12322937.1.3實施步驟 12276607.2應急預案的演練與修訂 13232937.2.1演練目的 13164247.2.2演練內容 1399527.2.3演練組織 13275197.2.4演練評估 13166367.2.5修訂預案 13280107.3應急預案的動態管理 13237137.3.1動態管理原則 13327467.3.2動態管理內容 136133第八章:消防設施維護與管理 1430848.1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制度 14300298.1.1目的與意義 14149558.1.2維護保養原則 14133488.1.3維護保養內容 14186098.2維護保養流程與要求 14120488.2.1流程 14215848.2.2要求 15200078.3消防設施運行監控 1530158.3.1監控內容 15229568.3.2監控要求 15803第九章:火災調查與處理 1558839.1火災調查程序 1535029.1.1火災發生后,應立即啟動火災調查程序,組織相關人員成立調查組。 15107699.1.2調查組應迅速趕赴火災現場,對現場進行保護,防止證據被破壞。 15199409.1.3調查組應對火災現場進行詳細勘查,收集相關物證、痕跡、影像資料等,并對現場人員進行詢問,了解火災發生經過。 15184719.1.4調查組應根據收集到的資料,繪制火災現場圖,分析火災蔓延過程,確定火災原因。 15302369.1.5調查組應向有關部門報告火災調查進展,保證調查的順利進行。 15276959.1.6調查組在完成調查工作后,應撰寫火災調查報告,報請有關部門審批。 15183259.2原因分析 1510799.2.1原因分析主要包括:火源、可燃物、氧化劑、點火溫度等四個方面。 1627529.2.2火源分析:調查組應分析火災現場的火源,包括明火、電火、化學火等,確定火源的性質、位置和起火時間。 1618009.2.3可燃物分析:調查組應分析火災現場的可燃物,包括固體、液體、氣體等,確定可燃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 16212449.2.4氧化劑分析:調查組應分析火災現場的氧化劑,主要包括空氣中的氧氣、助燃劑等,確定氧化劑的來源和作用。 1670209.2.5點火溫度分析:調查組應分析火災現場的點火溫度,包括明火、電弧、化學反應等,確定點火溫度的來源和條件。 16125819.3處理與整改措施 1618019.3.1處理 16214129.3.2整改措施 162226第十章:消防安全宣傳與普及 161839410.1消防安全宣傳的重要性 16885810.2宣傳內容與形式 162870910.2.1宣傳內容 171505810.2.2宣傳形式 17686410.3宣傳活動組織與管理 172789210.3.1宣傳活動組織 171885310.3.2宣傳活動管理 17第一章:消防安全基礎知識1.1消防安全概述消防安全,是指預防和控制火災,減少火災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消防安全涉及火災的預防、撲救、安全疏散和火災后的救援等多個方面。教育培訓學校作為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尤為重要。本章將簡要介紹消防安全的基本概念、火災的危害及消防安全工作的主要內容。1.2消防法規與標準1.2.1消防法規消防法規是保障消防安全的重要依據。我國消防法規體系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這些法規對消防安全管理、火災預防、火災撲救、火災調查和處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1.2.2消防標準消防標準是消防技術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等。消防標準規定了消防設施、器材、建筑設計、火災報警系統、滅火系統等方面的技術要求,為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1.3消防安全責任1.3.1單位消防安全責任教育培訓學校作為消防安全責任單位,應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落實消防安全職責。消防安全責任人應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包括組織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組織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等。1.3.2個人消防安全責任教職工、學生及所有在教育培訓學校的人員都應承擔個人消防安全責任。個人應遵守消防安全規定,自覺維護消防安全設施,發覺火災隱患及時報告,積極參與火災撲救和疏散工作。1.3.3消防安全職責劃分消防安全職責應按照以下原則進行劃分:(1)學校領導層:負責消防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消防安全工作計劃,保證消防安全投入,協調解決消防安全問題。(2)消防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開展消防安全檢查,落實消防安全措施。(3)教職工:負責本崗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參與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發覺火災隱患及時報告。(4)學生:遵守消防安全規定,參與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發覺火災隱患及時報告。通過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保證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開展,為創建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提供保障。第二章:校園消防設施與器材2.1消防設施的種類與作用2.1.1消火栓系統消火栓系統是校園內最基本的消防設施,主要包括室內消火栓、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泵等。其作用是在火災發生時,為消防人員提供水源,以便進行火災撲救。2.1.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是一種自動探測火災并啟動噴水的滅火設施。它包括噴頭、報警閥、水流指示器、消防水泵等部件。其作用是在火災發生初期,自動噴水滅火,降低火災蔓延速度,為人員疏散和消防人員撲救爭取時間。2.1.3煙感探測器煙感探測器是一種檢測煙霧濃度的裝置,當煙霧濃度達到一定閾值時,會發出報警信號。其作用是及時發覺火災,提醒人員采取措施進行撲救和疏散。2.1.4手動報警按鈕手動報警按鈕是一種人工觸發火災報警的裝置,當發覺火災時,按下按鈕即可啟動報警系統。其作用是在火災發生初期,迅速啟動報警系統,通知消防人員前來撲救。2.1.5防煙排煙系統防煙排煙系統是通過排煙風機、排煙管道等設備,將火災現場產生的煙霧排出室外,降低室內煙霧濃度的設施。其作用是保障人員疏散通道的暢通,減少煙霧對人體的影響。2.2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與維護2.2.1滅火器滅火器是校園內最常見的消防器材,包括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泡沫滅火器等。正確使用滅火器的方法如下:(1)提取滅火器,拔掉保險銷;(2)對準火源根部,噴射滅火劑;(3)保持安全距離,直至火勢被撲滅。2.2.2消防水槍消防水槍是用于撲救火災的消防器材,正確使用方法如下:(1)連接消防水帶,打開水源;(2)將水槍對準火源根部,噴射水流;(3)根據火勢大小,調整水槍噴射角度和距離。2.2.3消防防護裝備消防防護裝備包括消防頭盔、消防服、消防靴、消防手套等,正確使用方法如下:(1)穿戴整齊,保證防護裝備完好;(2)了解防護裝備的功能,正確使用;(3)使用完畢后,及時清洗、消毒、存放。2.2.4維護(1)定期檢查消防設施和器材,保證其正常運行;(2)對損壞、過期的消防器材進行更換;(3)對消防設施和器材進行定期維護,保證其功能穩定。2.3火災報警系統的操作與檢查2.3.1操作(1)保證火災報警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2)當發生火災時,按下手動報警按鈕或通過煙感探測器觸發報警;(3)報警后,消防控制室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疏散和撲救。2.3.2檢查(1)定期檢查火災報警系統的設備,保證其正常運行;(2)檢查報警線路,保證無故障;(3)檢查消防控制室設備,保證其功能完善;(4)對發覺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保證火災報警系統的可靠性。第三章:火災預防與控制3.1火災的成因與分類3.1.1火災的成因火災的成因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火源:火源包括明火、高溫物體、電火花等,它們是火災發生的直接原因。(2)可燃物:可燃物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如木材、紙張、汽油、天然氣等。(3)氧氣:氧氣是火災發生的必要條件,空氣中氧氣含量越高,火災風險越大。(4)火災蔓延條件:火災蔓延條件包括溫度、濕度、風速等,當這些條件滿足時,火災容易蔓延。3.1.2火災的分類根據火災的燃燒物質和燃燒方式,火災可分為以下幾類:(1)固體火災:如木材、紙張、布料等固體物質的火災。(2)液體火災:如汽油、柴油等液體物質的火災。(3)氣體火災:如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氣體物質的火災。(4)電氣火災:如電線短路、電氣設備故障等引起的火災。(5)金屬火災:如金屬粉末、金屬熔融物等引起的火災。3.2火災預防措施3.2.1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1)開展消防知識培訓,提高師生消防安全意識。(2)利用校園廣播、海報、網絡等渠道,廣泛宣傳消防安全知識。3.2.2完善消防安全設施(1)按照國家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如滅火器、消防栓、疏散指示標志等。(2)定期檢查、維護消防設施,保證其正常運行。3.2.3加強火源管理(1)嚴格限制火源使用,禁止在禁火區域使用明火。(2)定期檢查電氣設備,防止短路、過載等引發火災。3.2.4建立火災應急預案(1)制定詳細的火災應急預案,明確應急組織、應急措施、疏散路線等。(2)定期組織火災應急演練,提高師生應急處理能力。3.3火災應急處理流程3.3.1火災報警(1)發覺火情時,立即按下火災報警按鈕或撥打火警電話。(2)通知學校消防控制中心,啟動應急預案。3.3.2火災撲救(1)判斷火源,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滅火。(2)如火勢較大,迅速組織疏散,并撥打119報警。3.3.3火災疏散(1)按照應急預案,組織師生有序疏散。(2)保證疏散通道暢通,避免擁擠、踩踏發生。3.3.4火災現場保護(1)火災撲滅后,立即設立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2)保護火災現場,協助消防部門開展火災原因調查。第四章:疏散逃生與自救4.1疏散逃生基本原則為保證教育培訓學校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的人員安全,疏散逃生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迅速行動:一旦發覺火情,應立即啟動疏散逃生程序,不得延誤。(2)有序疏散:在疏散過程中,要保持隊伍的整齊有序,避免擁擠、踩踏現象發生。(3)先救人,后救物: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可視情況對重要物資進行搶救。(4)正確引導:疏散過程中,應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按照指定的路線迅速撤離。(5)緊急避難:如無法立即疏散,應選擇安全區域進行緊急避難,等待救援。4.2疏散通道與安全出口(1)保證疏散通道暢通:教育培訓學校應定期檢查、維護疏散通道,保證其暢通無阻。(2)明確安全出口位置:學校應設置明顯標識,標明安全出口的位置,方便人員快速找到。(3)安全出口數量:根據學校的規模和容納人數,合理設置安全出口數量,保證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疏散。(4)安全出口的維護:定期檢查安全出口,保證其設施完好,如有損壞,應及時修復。4.3火場自救方法(1)保持冷靜:在火場中,首先要保持冷靜,評估火勢和自身狀況,制定合理的逃生策略。(2)捂住口鼻:火場中的煙霧含有大量有毒氣體,應使用濕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減少吸入有毒氣體。(3)低姿勢逃生:有毒氣體上升,地面的空氣相對較清新,應采取低姿勢逃生,避免吸入有毒氣體。(4)利用逃生器材:如條件允許,可使用逃生器材,如逃生梯、逃生繩等,迅速撤離火場。(5)緊急呼救:在火場中,如無法自行逃生,應立即向外界求救,撥打火警電話119,報告火情和自身位置。(6)等待救援:如無法立即疏散,應選擇安全區域進行緊急避難,等待救援,同時保持與外界的聯系,以便及時了解救援進展。第五章:消防安全教育與培訓5.1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的意義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是提高教育培訓學校全體師生消防安全意識和技能的重要手段。通過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可以使師生深入了解消防安全知識,增強火災防控能力,保證生命財產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對于提高學校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預防和減少火災具有重要意義。5.2培訓內容與方法5.2.1培訓內容(1)消防安全基礎知識:包括火災的危害、火災的分類、燃燒的條件、火災的預防等。(2)消防設施與器材的使用:包括消防設施的種類、功能、操作方法等。(3)火災報警與撲救:包括火災報警系統的使用、初起火災的撲救方法等。(4)疏散與自救:包括疏散逃生通道的識別、疏散逃生的方法、自救器材的使用等。(5)消防安全法律法規:包括消防安全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法律責任等。5.2.2培訓方法(1)理論培訓:通過講解、演示等方式,使師生掌握消防安全基礎知識。(2)實操培訓:通過模擬火災現場、實際操作消防設施等,提高師生的實際操作能力。(3)互動培訓:通過討論、問答等方式,增強培訓的趣味性和實效性。(4)定期培訓:將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納入學校常規工作,定期開展。5.3培訓效果評估與改進5.3.1培訓效果評估(1)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通過考試、問答等方式,評估師生對消防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2)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模擬火災現場、實際操作消防設施等,評估師生的實際操作能力。(3)消防安全意識:觀察師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消防安全行為,評估消防安全意識。5.3.2培訓改進根據培訓效果評估結果,對培訓內容、方法進行調整,保證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加強對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培訓質量。第六章:消防安全檢查與評估6.1消防安全檢查標準6.1.1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制定消防安全檢查標準,保證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設施的完整、有效。6.1.2檢查標準應包括以下內容:(1)消防設施設備是否符合國家消防標準;(2)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是否暢通;(3)火源、電源管理是否到位;(4)消防宣傳教育與培訓是否落實;(5)應急預案制定及演練情況;(6)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責任制是否建立;(7)其他消防安全相關事項。6.2檢查流程與要求6.2.1檢查流程:(1)成立消防安全檢查小組,明確檢查任務和分工;(2)制定詳細的檢查計劃,包括檢查時間、地點、內容等;(3)按照檢查計劃進行現場檢查,填寫檢查記錄;(4)對檢查中發覺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5)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復查;(6)將檢查結果報告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6.2.2檢查要求:(1)檢查人員應具備相應的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2)檢查過程中,要保證檢查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3)對檢查中發覺的問題,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4)檢查結束后,及時整理檢查資料,歸檔保存。6.3檢查結果處理6.3.1對檢查結果進行分類處理:(1)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部位,給予肯定;(2)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提出整改意見,并限定整改期限;(3)對嚴重安全隱患,立即采取措施,暫停使用相關部位,并及時報告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6.3.2整改期限到期后,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保證整改措施落實到位。6.3.3對整改不到位的部位,采取以下措施:(1)通報批評,督促相關責任人加強整改;(2)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提醒其履行消防安全職責;(3)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6.3.4定期對消防安全檢查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問題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不斷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第七章:消防安全應急預案7.1應急預案的制定與實施7.1.1制定原則為保證教育培訓學校消防安全,應急預案的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1)科學性:應急預案的制定應基于消防安全法律法規、國家標準和學校實際情況,保證科學合理;(2)實用性:應急預案應具有實際操作意義,便于應急響應時的迅速執行;(3)完整性:應急預案應涵蓋消防安全應急響應的各個環節,保證應急處理的全面性;(4)可操作性:應急預案的操作步驟應簡潔明了,便于應急人員快速掌握。7.1.2制定內容應急預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組織架構:明確應急組織架構,包括應急指揮部、應急小組、救援隊伍等;(2)應急響應流程:明確火災報警、初期火災撲救、人員疏散、物資保障、信息報告等環節的應急響應流程;(3)應急資源:明確應急所需的消防設施、器材、物資和人員;(4)應急措施:針對不同類型的火災,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5)應急通訊:明確應急通訊聯系方式,保證應急信息的快速傳遞;(6)應急演練: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能力。7.1.3實施步驟應急預案的實施分為以下步驟:(1)組織培訓:對應急預案進行培訓,使應急人員熟悉應急預案內容;(2)預案發布:將應急預案正式發布,并向全體師生進行宣傳;(3)預案演練: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實際效果;(4)預案修訂:根據演練情況和實際需要,及時修訂應急預案。7.2應急預案的演練與修訂7.2.1演練目的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是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實際效果,提高應急響應能力。7.2.2演練內容應急預案演練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模擬火災報警:通過模擬火災報警,檢驗應急響應的及時性;(2)初期火災撲救:檢驗初期火災撲救能力;(3)人員疏散:檢驗人員疏散的有序性和安全性;(4)物資保障:檢驗應急物資的調度和供應能力;(5)信息報告:檢驗應急信息的傳遞和報告能力。7.2.3演練組織應急預案演練由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參演人員應包括應急小組、救援隊伍等。7.2.4演練評估演練結束后,組織評估組對演練進行評估,分析演練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意見。7.2.5修訂預案根據演練評估結果,及時修訂應急預案,保證預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7.3應急預案的動態管理7.3.1動態管理原則應急預案的動態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實時性:及時掌握學校消防安全動態,調整應急預案;(2)適應性:針對學校規模、人員結構、消防設施等變化,調整應急預案;(3)持續性:持續關注消防安全法律法規、國家標準等更新,及時修訂應急預案。7.3.2動態管理內容應急預案的動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定期評估:定期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分析預案的適應性、可行性和有效性;(2)修訂預案:根據評估結果,及時修訂應急預案;(3)培訓與演練:加強應急預案培訓,定期組織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能力;(4)信息反饋:建立健全應急預案信息反饋機制,及時了解應急預案執行情況。第八章:消防設施維護與管理8.1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制度8.1.1目的與意義為保證教育培訓學校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行,預防火災的發生,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制度。本制度旨在規范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工作,提高消防設施的使用效能。8.1.2維護保養原則(1)遵循國家及地方消防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消防設施維護保養的相關規定。(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保證消防設施安全、可靠、經濟、高效。(3)落實責任到人,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8.1.3維護保養內容(1)定期檢查消防設施的功能、功能是否完好。(2)檢查消防設施的外觀、連接部位是否牢固,無損壞、銹蝕現象。(3)檢查消防設施的控制箱、開關箱等電氣設備是否正常工作。(4)檢查消防設施的管道、閥門、噴頭等部件是否暢通、無泄漏。(5)檢查消防設施的備用電源、應急照明等是否正常。8.2維護保養流程與要求8.2.1流程(1)制定年度消防設施維護保養計劃。(2)按計劃進行定期檢查、維護保養。(3)對發覺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4)建立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檔案,記錄維護保養情況。8.2.2要求(1)維護保養工作應由專業人員進行,具備相應的資質。(2)維護保養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保證安全。(3)維護保養完畢后,對消防設施進行試驗,保證正常運行。(4)維護保養過程中,發覺異常情況,立即報告學校消防安全管理部門。8.3消防設施運行監控8.3.1監控內容(1)實時監測消防設施的運行狀態,包括電源、信號、設備狀態等。(2)定期檢查消防設施的運行記錄,分析運行數據,發覺異常情況及時處理。(3)對消防設施進行遠程控制,保證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啟動。8.3.2監控要求(1)建立消防設施運行監控平臺,實現消防設施的智能化管理。(2)配備專業的消防設施運行監控人員,負責監控平臺的日常管理。(3)加強對消防設施運行監控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4)定期對消防設施運行監控平臺進行檢查、維護,保證正常運行。第九章:火災調查與處理9.1火災調查程序9.1.1火災發生后,應立即啟動火災調查程序,組織相關人員成立調查組。9.1.2調查組應迅速趕赴火災現場,對現場進行保護,防止證據被破壞。9.1.3調查組應對火災現場進行詳細勘查,收集相關物證、痕跡、影像資料等,并對現場人員進行詢問,了解火災發生經過。9.1.4調查組應根據收集到的資料,繪制火災現場圖,分析火災蔓延過程,確定火災原因。9.1.5調查組應向有關部門報告火災調查進展,保證調查的順利進行。9.1.6調查組在完成調查工作后,應撰寫火災調查報告,報請有關部門審批。9.2原因分析9.2.1原因分析主要包括:火源、可燃物、氧化劑、點火溫度等四個方面。9.2.2火源分析:調查組應分析火災現場的火源,包括明火、電火、化學火等,確定火源的性質、位置和起火時間。9.2.3可燃物分析:調查組應分析火災現場的可燃物,包括固體、液體、氣體等,確定可燃物的種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