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佛山市桂華中學高一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快樂——原始的動物本能①在腦的各個部位都發現了快樂中心后,研究人員不禁要問: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已經得到的答案是,快樂對所有的基本腦部活動施加影響,快樂遠不止是人類獨有的執著追求,很可能自古有之,并且在不斷進化。②快樂的出現,可能只是出于一個簡單的目的:指導行動。動物在同一時刻總是會有各種各樣互相矛盾的需求:吃、喝、安全、求偶、保持溫暖等等。與每一種需求相對應的便是一個動機。加拿大蒙特利爾拉瓦爾大學生理學系的米歇爾?卡巴納說:“腦部應該存在一種在各種動機之間進行協調的介質。如果缺乏這種介質,就不可能對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進行排序。”③卡巴納克做了一系列實驗,企圖確定快樂是否就是那個促使我們決定先做什么并把它做好的因素。他對各種動機如金錢、痛苦、舒適、美味等等進行了比較。他說:“在所有的情況下,快樂確實是讓各種動機進行交流的那個介質。”④卡巴納克說,我們利用快樂來做所有決定。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快樂最大化。我們稱它為“本能”,但實際上,它是對快樂的追求。⑤當然,人類顯然不是即時滿足的奴隸。我們可以克服獲得眼前快樂的欲望。這其實也是為了最終使我們的快樂最大化,因為只有拒絕眼前的滿足,我們才能獲得長期的回報。⑥快樂在決策時所扮演的這一基本角色使得許多研究人員認為,作為一個基本的生理過程,快樂是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出現并逐漸演化來的。卡巴納克認為,它應該是在兩棲動物與爬行類動物時期出現的。潘克塞普說:“快樂和痛苦是進化過程中最早的情感形式。”人類復雜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知覺本身,可能都能追溯到一種最簡單的感覺:快樂或者不快樂。(摘自《參考消息》,有改動)1.下列關于“快樂”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快樂可以對所有的基本腦部活動施加影響。B.快樂的出現,目的只有一個:指導行動。C.快樂是人類所獨有的精神追求活動。D.快樂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最早的情感形式。2.對文中第④段畫線句子“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快樂最大化”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人們做出決定往往就是為了避免痛苦。B.人們做出決定是為了獲取最大的物質利益。C.人們對一件事做與不做的決定取決于誰給我們的快樂更大。D.人們做出決定是為了獲得長遠的回報,最大的快化。3.根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快樂是人們喜惡取舍的唯一標準。B.快樂是推動人類進化的最大動力。C.快樂是維持人類文明進步的有利因素。D.快樂以物質生活為前提,他將隨物質文明的進步而最大化。參考答案:1.C(由第一段“快樂遠不止是人類獨有的執著追求,很可能自古有之,并且在不斷進化”一句可推知。)2.D(由第五段“這其實也是為了最終使我們的快樂最大化,因為只有拒絕眼前的滿足,我們才能獲得長期的回報”一句可推知。A、B兩項文中沒有依據;C項曲解句意。)3.B(A.“唯一”過于絕對化;C.“快樂”與“人類文明進步”缺乏必然聯系;D.“快樂”并不一定“將隨物質文明的進步而最大化”。)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又見荷塘月色吳兆民①今兒晚上,我終于來到清華園的荷塘,可是來遲了,已不見滿塘的荷花荷葉。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尋當年朱自清的足跡,也不能不說是非常愜意的事。②荷塘邊隨風飄拂的楊柳,有好些一定目睹過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樣子就是對故人的懷念吧。昏黃的路燈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讓人覺著塘中漂動著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則在這水草上滑過。今晚雖不是滿月,但它的清輝似乎不減當年,把眼前的荷塘盡情傾灑。③荷塘上雖然不見了荷花,但讓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為朱自清已將它牢牢根植于人們的頭腦里:我已從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這滿塘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的不是荷花嗎?那層層疊疊鋪展在那里的不是荷葉嗎?月光正像當時那樣流瀉在荷花荷葉上。微風在那里吹拂,依然將那清新的荷香彌散。④前面是石拱橋了。站在橋邊向荷塘對面望去,近春園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樹木蓊蓊郁郁,白楊樹最為高大。它的身影連同高處叢生的灌木都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顯得黝黑而錯落。⑤我沿著塘邊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幾盞溫和的路燈緊貼荷塘小路亮著,倒映水里的顯出一束束昏黃,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邊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樹,黑壓壓一路綿延。荷塘那邊,月亮透過擺動著的高大樹枝不時瞟我一眼。⑥眼前的蓮橋把狹長的荷塘分成兩半,稀疏的殘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幾許凄涼。走過蓮橋,拐過小彎,我走進了近春園遺址深處,置身高高的白楊樹下,眼前一片開闊地平展展的,月光輕灑,充滿空靈,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葉。前面豎立著一塊碑石,記載著近春園的歷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顯得有些靜穆。月光在靜靜往這里揮灑,近處的一切都給抹上了清靈靈的光彩,我也被其細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給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樣邈遠、透亮而圣潔,讓人的心胸霎時跟著坦蕩起來。極目遠望,未見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帶遠山,恐是讓長高了的樹木遮住了吧。⑦那個夜晚,朱自清獨自一人來到這月下荷塘,一腔心緒凝結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這里傾瀉,一生操守在這里坦白!要清潔,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從;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樸樸素素的人,做一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風血雨的歲月,有多少人經受不住磨難變節了,經受不住誘惑茍且了,經受不住清貧頹廢了;而你沒有。為了民族,為了家庭,也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嚴。那個夜晚,你一人在這里的默想和表白,說不上莊嚴,充其量只是幾天后以《荷塘月色》藝術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卻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實踐。沒有哪一個要求你去這樣做,也沒有哪一個去監督你這樣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覺、意志、風范。你雖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卻在貧病交加之際寧可餓死也不領美援面粉,成了承載一個民族的氣節、尊嚴和大義的人。也許有人不屑,也確實有人不屑,但這反而襯托出你的崇高,因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類。⑧這樣想著的時候,陣陣清寒和陰森不知從何方向我襲來,又想到這遺址就是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而殃及近春園使之成為“荒島”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圍的清寒和陰森,只好回轉到有路燈的荷塘邊。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⑨我在荷塘邊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綠色聚光在不停旋掃。畢竟是現代文明社會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殘荷,總是不能釋懷。⑩社會發展了,人還要不要操守?融入現代文明,民族還要不要氣節?現實中的許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雖是舊時代知識分子,尚且堅守操節,潔身自好,成為一代楷模。就是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凈潔、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作為領受現代文明熏陶的人,為什么就不能自我凈持、自守律令、潔身自好?作為融入現代文明的民族又豈能不固守氣節?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之為人這一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回到人之為人的本性上來:無論何時都不能消解、滅絕人的本性。不斷溫習、時時記取七十五年前①那份富有藝術魅力和人文情懷的深情告白,是回復我們人的本性的一劑良藥。?荷塘上的清風在月光輝映下吹拂著我,不斷清理著我的思緒。我下意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荷塘還是那個荷塘,月色還是那樣的月色,可我的內心卻歷盡滄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雖然不見先人踽踽獨行的風采,卻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注】①七十五年前:指1926年。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從懷著渴望已久的心情來追尋朱自清的足跡寫起,然后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聯系史實,評價朱自清高潔傲岸的人格。B.文章前六段按照作者的行蹤,移步換景;所寫景致,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寫景致基本一致,給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C.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是說,荷塘、月色依舊,而我的心思既深切地懷念故人,又對在險惡環境里變節投降的文人深表遺憾。D.文章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既評價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結合現實,探求了發人深思的“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8.文章第⑦段中,將第三人稱轉換為第二人稱,有什么表達效果?9.文章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傾向。參考答案:7.C
8.①增加親切感,營造了向故人直接傾訴的氛圍,拉近了讀者與文章的距離。②運用了呼告的修辭手法,便于抒發內心的情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9.①對清華園的荷塘月色之景的喜愛之情;②對朱自清以自己的生命實踐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氣節、尊嚴和大義的贊美之情;③希望領受現代文明熏陶的人能夠自我凈持,自守律令,堅持操守和氣節。【7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綜合賞析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錯誤選項一般都是不會引起爭議的硬傷。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判斷正誤。本題C項,“對在險惡環境里變節投降的文人深表遺憾”于文無據。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不同人稱的作用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題時應首先明確不同人稱有什么樣的作用,然后再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文章第⑦段中,將第三人稱轉換為第二人稱,“你”反復出現,如“為了民族,為了家庭,也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嚴。那個夜晚,你一人在這里的默想和表白,說不上莊嚴,充其量只是幾天后以《荷塘月色》藝術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卻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實踐”,“你”,第二人稱,采用呼告的形式,拉近作者和朱自清的距離,仿佛朱自清先生就在對面,便于情感的交流,親切自然,更能表達對朱自清先生的敬佩之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能引起讀者情感共鳴。【9題詳解】本題考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題時應該認真閱讀原文,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考生應認真閱讀文本,理清層次結構,篩選相關段落或語句,綜合分析。文章1-6段寫“我”來到清華園的荷塘,追尋當年朱自清的足跡,介紹了荷塘及四周的景色,如文中“近春園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樹木蓊蓊郁郁,白楊樹最為高大。它的身影連同高處叢生的灌木都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顯得黝黑而錯落”“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顯得有些靜穆。月光在靜靜往這里揮灑,近處的一切都給抹上了清靈靈的光彩,我也被其細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給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樣邈遠、透亮而圣潔”,表達了對清華園的荷塘月色之景的喜愛之情;對朱自清以自己的生命實踐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氣節、尊嚴和大義的贊美之情;第7段由荷塘寫到朱自清先生,如“在那腥風血雨的歲月,有多少人經受不住磨難變節了,經受不住誘惑茍且了,經受不住清貧頹廢了;而你沒有。為了民族,為了家庭,也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嚴”“雖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卻在貧病交加之際寧可餓死也不領美援面粉,成了承載一個民族的氣節、尊嚴和大義的人。也許有人不屑,也確實有人不屑,但這反而襯托出你的崇高”,表達了對朱自清堅守民族氣節、維護尊嚴的敬佩和贊美之情;第10段,聯系現實,升華主旨,通過文本“作為領受現代文明熏陶的人,為什么就不能自我凈持、自守律令、潔身自好?作為融入現代文明的民族又豈能不固守氣節?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之為人這一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回到人之為人的本性上來:無論何時都不能消解、滅絕人的本性”表達了作者希望領受現代文明熏陶的人能夠自我凈持,自守律令,堅持操守和氣節的情感。【點睛】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于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詞句,準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國學大師排隊一年只為看一匹馬姜常紅饒宗頤,1917年生于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我國學術界曾先后將其與錢鐘書、季羨林并列,稱之為“北錢南饒”和“北季南饒”。2011年12月13日,國學大師饒宗頤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饒宗頤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暨藝術系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休教授,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顧問。饒宗頤出生于廣東潮州的大富之家,父親饒鍔開著發行錢票的錢莊,饒家不僅富甲一方,而且家學淵源深厚。饒鍔在家鄉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書樓,起名“天嘯樓”,藏書十余萬卷。受父親影響,饒宗頤自幼便浸泡于此,埋首在藏書的世界里。在父親的有意栽培下,饒宗頤迷戀讀書深入骨髓,坐擁書城的他,從小就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樣,不喜歡玩耍,只喜歡讀書。進入學堂后,饒宗頤總感覺先生教授的知識“太膚淺”,于是選擇退學回到父親身邊。深受家學的熏陶,饒宗頤打下了良好的文化根基,培養了超強的自學能力。1932年,饒鍔因編撰《潮州藝文志》心力交瘁,積勞成疾,不幸離世,留下一份碩大的家業和一部未完成的遺作。那一年饒宗頤15歲,他在家業與學業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父親去世后,饒宗頤用了一年時間將父親的遺作單獨續完,并連載于嶺南大學的《嶺南學報》,引起了學界的關注。1935年,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創建了廣東通志館,破格將18歲的饒宗頤聘入館中,專職藝文纂修。饒宗頤學富五車,有諸多研究成果,但他并不急于在完成后立即發表,而是將文稿一壓再壓,一方面為了修正老知識,另一方面也為了吸納新知識。饒宗頤有一個著名的“兔論”:“做學問和做人一樣,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守株待兔的心態。一般人太急功近利,老是想抓住幾只兔子,而機會就像兔子跑得非常快,積極追的人未必能夠逮到。我就靠在樹底下,有兔子過來的時候,就猛然撲上去。”當時法國學界的敦煌學研究處于領先地位,留存有不少原始資料。為了研究敦煌學,饒宗頤很長時間都居住在法國。一次,他聽說法國南部有個原始山洞,山洞的巖壁上畫有兩萬年前的巖畫,而且整個墻壁都是動物,其中有一匹中國的蒙古馬。饒宗頤猜想這極可能與遠東近東的交流溝通有關。遠東近東是當時歐美人使用的一種以歐洲為中心的地理概念,近東是指距離西歐較近的國家和地區,遠東則指的是離西歐最遠的亞洲東部地區。中國的蒙古馬屬于遠東,但出現的壁畫卻在近東。為了證明遠東近東的人類在2萬年前已有溝通接觸,饒宗頤決定親自去巖洞看個究竟。這個巖洞是在1940年被4個孩子偶然發現的,因為擔心人們的呼吸破壞洞內景觀,法國政府于1963年將山洞關閉,公眾不得入內參觀,只有科學家和獲準的少數人才能在洞內逗留,且每個禮拜只開放一次,每次只有一小時,更苛刻的是,每次僅限入5人。被允許進去的中國人并不多,要排隊,饒宗頤為了一睹這匹蒙古馬,硬是排了一年的隊。1976年,饒宗頤親自觀察了洞窟壁畫后,得出了歐洲古代或已存在蒙古馬借助歐亞大草原東西交流的考察結論。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饒宗頤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自幼便浸泡在藏書十余萬卷的“天嘯樓”,埋首在藏書的世界里。B.饒宗頤進入學堂后,因先生教授的知識“太膚淺”而退學,這反而培養了其超強的自學能力。C.父親饒鍔因編撰《潮州藝文志》去世后,15歲的饒宗頤在家業與學業中豪不猶豫地選擇了學業。D.饒宗頤學富五年,多年的學業研究,使得他對做學問有獨到的看法,其中著名的“兔論”即為此例。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去世后,15歲的饒宗頤在嶺南大學的幫助下用了一年時間把父親的遺作續完,并連載在嶺南大學的《嶺南學報》上。B.文章交代,18歲的饒宗頤在廣東通志館專職藝文纂修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自己獨家的研究理論。C.饒宗頤聽說法國南部的一個原始山洞的巖壁上畫有兩萬年前的巖畫,巖畫上有一匹中國的蒙古馬,他斷定遠東與近東自古以來就有交流。D.饒宗頤作為國學大師,在國學研究方面可謂碩果累累,尤其是治學嚴謹值得我們學習:他為了一睹山洞巖畫上的蒙古馬,硬是排了一年的隊。9.在實踐“兔論”的過程中,饒宗頤有那些具體表現?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參考答案:7.B
8.D
9.參考答案:①諸多研究成果不急于在完成后立即發表(不急功近利的表現)。②為了研究敦煌學,他很長時間都居住在法國(耐得住寂寞)。③饒宗頤為了一睹這匹蒙古馬,硬是排了一年的隊(治學嚴謹)。【7題詳解】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答題時注意仔細閱讀文章,找準有效答題區間,然后認真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因先生教授的知識‘太膚淺’而退學,這反而培養了其超強的自學能力”曲解文意,不是退學培養了其超強的自學能力,而是深受家學的熏陶。故本題選B項。【8題詳解】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內容的分析與評價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仔細閱讀文章,找準有效答題區間,然后認真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A項,“在嶺南大學的幫助下用了一年時間把父親的遺作續完”錯誤,原文有“單獨”一詞。B項,“就已經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在文中無據。C項,“他斷定遠東與近東自古以來就有交流”說法錯誤,當時還不能立刻斷定,只是猜想。故本題選D項。【9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題千是“在實踐‘兔論’的過程中,饒宗頤有那些具體表現?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本題的答題區域主要在集中在五、六、七、八這幾個自然段,仔細閱讀這幾個自然段,可在文章篩選出“饒宗頤學富五車,有諸多研究成果,但他并不急于在完成后立即發表,而是將文稿一壓再壓”“當時法國學界的敦煌學研究處于領先地位,留存有不少原始資料。為了研究敦煌學,饒宗頤很長時間都居住在法國”“饒宗頤為了一睹這匹蒙古馬,硬是排了一年的隊”等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概括饒宗頤在實踐“兔論”的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點睛】解答實用類文本的選擇題的方法:①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②抓標題,概括主要內容;③辨文體,概括主要內容,④找線索,概括主要內容;⑤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一步:整體感知。明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評價的基礎。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義或目的,整體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這是評價的根本。第二步:篩選文中的關鍵信息。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性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第三步:評。價要具體、客觀,不可含糊籠統。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文學作品實際,避免離開作品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析。分析和評價要以正確的思想為理論基礎,以辯證法為基本的分析法,并結合文學作品創作特有的藝術規律,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不應依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評說。文章是傳記,傳記最重要就是真實性,時間、時間力求準確。本題中錯誤的選項基本都屬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對照,便可發現錯誤。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鞅,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縱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于齊。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孟子荀卿列傳》節選)1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惠王不果所言
果:相信,采納B.是以所如者不合
如:到C.齊尚修列大夫之缺
缺:缺額D.亡國亂君相屬
屬:叮囑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受業子思門人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B.孫子、田忌之徒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C.荀卿乃適楚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序列著數萬言而卒
而聞者彰18.下列選項中,句式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A.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B.送客湓浦口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使快彈數曲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劃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B.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C.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D.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書》:即《孟子》,儒家經典,五經之一,一般認為是孟軻和他的學生萬章等共同編著,主要記載孟軻的政治學說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B.合從連衡:戰國時六國諸侯聯合抗秦的謀略,稱為“合縱”;秦國聯合一些諸侯進攻另外一些諸侯國的謀略,稱為“連衡”。從,同“縱”;衡,通“橫”。C.列大夫:秦漢時爵位名,列第七級,亦稱七大夫或公大夫。D.三代:也叫三朝,依次夏朝、周朝和商朝。2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孟子很重視“德”。B.孟子具有守道不阿執著追求的精神,但他的仁政主張在那個時代顯得不合時宜。C.荀子,總結儒、墨、道三家得失從而改造儒學,一生之中遭遇坎坷而堅守正道。D.荀子憎惡諸侯不循王道而被裝神弄鬼的巫祝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長著書立說。22.把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天下方務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參考答案:16.D
17.B
18.C
19.A
20.A
21.A
22.天下正在致力于“合縱連橫”的謀略,把擅長攻打討伐的看做賢能,可是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合他所到的國家(君王)的需要。【16題詳解】本題考查把握文言實詞的能力。學生應明確實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隨時總結,不斷積累。具體解題時,應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來分析詞義。D項加點字解釋錯誤,“亡國亂君相屬”意思是:亡國昏亂的君主接連不斷地出現。屬:連接。故選D。【17題詳解】本題考查把握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能力。學生應明確實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隨時總結,不斷積累。文言虛詞,在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具體解題時,應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來分析詞義。A項,“受業”:第一句,動詞,學習;第二句,動詞,講授學業。B項,“之徒”:兩句都是代詞“這些人”。C項,“乃”:第一句,副詞,于是;第二句,副詞,竟然。D項,“而”:第一句,連詞,表順承;第二句,連詞,表轉折,可是。故選B。【18題詳解】此題考查對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常見的文言句式類型,結合著具體語境分析,常見的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等。C項是定語后置句,“利”“強”是定語。ABD三項都是省略句。故選C。【19題詳解】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正確理解相關語句,在語意把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標志,如作主語、賓語的名詞、代詞,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句間連詞以及并列、排比結構等。并且能通過選項的比對,排除錯項,選定正確項。句中,“荀卿”嫉(痛恨)的是“濁世之政”,“亡國”與前句連接導致語句不通順,應與后面的句子相連。排除CD兩項。“大道”即“治國之道”,“不遂”即“不通曉”,“不遂”的賓語是“大道”,之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句子大意是:荀卿憎惡亂世的黑暗政治,亡國昏亂的君主接連不斷地出現,他們不通曉常理正道卻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賜福去災,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瑣碎禮節。分析可知,A項斷句正確。故選A。【20題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理解識記能力。文化常識的積累有助于解讀文言文,文化常識一般包括官職、宗教禮儀、服飾、年齡稱謂、有特殊意義的專有名詞等,學習過程中注意準確積累。A項,“《孟子》,儒家經典,五經之一”,解說錯誤。《孟子》是儒家經典中“四書”之一。故選A。【21題詳解】此題考查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認真閱讀并翻譯文章的基礎上,注意時間、地點、人物,看是否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選項與原文逐字對照,看是否有出入。A項,“孟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孟子很重視‘德’”分析錯誤,文中“夫子罕言利”,“夫子”指孔子。故選A。【22題詳解】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明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本題需要注意以下關鍵詞的翻譯:方,正在;以……為,把……看作;務,致力于;如,到。【點睛】虛詞的辨析方法如下:一、關注詞性差異。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都會隨其在句中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明確這一點,不僅能在學習的時候做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答題時也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更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質。應該說大多數虛詞的用法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積累,多總結,熟練掌握并不難,但對其中一些虛詞的重要用法,如果沒有準確、深刻的認識,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質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題時丟分。四、結合具體語境。考試答題時,面對試卷中陌生語段,我們一定要根據“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結合具體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參考譯文:太史公說:“我讀《孟子》,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說“依據個人的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當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當時,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舉用孫臏和田忌等人,國力強盛,使各諸侯國都東來朝拜齊國。當各諸侯國正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的時候,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鄉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書經》,闡發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荀卿,是趙國人。五十歲的時候才到齊國來游說講學。當時齊國仍在補充列大夫的缺額,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師的身分擔任稷下學士的祭酒。后來,齊國有人毀謗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國,春申君讓他擔任蘭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罷官,便在蘭陵安了家。李斯曾是他的學生,后來在秦朝任丞相。荀卿憎惡亂世的黑暗政治,亡國昏亂的君主接連不斷地出現,他們不通曉常理正道卻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賜福去災,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瑣碎禮節,再加上莊周等人狡猾多辯,敗壞風俗,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動的成功和失敗,編次著述了幾萬字的文章便辭世了。死后就葬在蘭陵。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王羲之,字逸少。父曠,淮南太守。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起家秘書郎,累遷長史。后乃以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嘗詣門生家,見篚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又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義之齊名,而義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復征之。年五十九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晉書?王羲之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B.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C.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D.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字,也稱“表字、小字”,古人名之外的稱謂。中國古代是禮法社會,男子成年后要在社會上行走,如直呼其名視為不敬,故男子在18歲成人舉行冠禮之時,由父母或師長賜字。字與名一般在意義上有同義、近義、相關或相反的關系。B.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C.累遷:表示多次調動;遷,調動改派。一般情況下,“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降職等。D.癸丑,指我國傳統的干支紀年中的“癸丑年”,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個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個字循環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以60為周期,周而復始,循環使用。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羲之年幼時并沒有顯出什么特異之處,長大成人后,他很善于辯論,以性情耿直而著稱,其所寫隸書為古今天下第一,深受其伯父王敦、王導看重。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與當時在會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寫下著名的《蘭亭集序》以申述自己的志向。C.王羲之的書法為世人所推崇,他在其學生家的矮桌上寫的字被學生的父親誤刮去,那位學生懊悔了好幾天,在一老太婆賣的竹扇上寫字,人們都爭著購買。D.王羲之率真任性狂放,主張學習書法應該全身心地投入,言談之間常認為自己的楷書和草書成就應該在鐘繇、張芝之上。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2)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參考答案:10.A
11.A
12.D
13.(1)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2)當時驃騎將軍王述從小有名氣,與王羲之齊名,可是王羲之很看不起他,因此兩人感情不和。【10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代”意思是“代替,接替”,賓語是“述”,主語是“羲之”,主謂賓俱全,“述”后應斷開,排除BD兩項;“止”,只是的意思;“一吊”是吊唁一次的意思;“遂”,連詞,就,“詣”意思是“登門”,“重”意思是“再次”,“重詣”即“再次登門”,“重”是“詣”的修飾語,故二者不能斷開,排除CD兩項;“每聞角聲”的主語應該是王述,“述”前面應該斷開,排除D項。“侯”是拜訪、問候的意思,賓語為“己”,不應該斷開,排除B項。句意:王述先做了會稽內史,因為母親去世,就辭職守喪,王羲之來接替他的職務,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門。王述每次聽到外面有號角聲,總以為王羲之來看望自己,就忙灑掃以待,這樣過了幾年。故選A。【1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A項,“故男子在18歲成人舉行冠禮之時,由父母或師長賜字”錯誤。古時男子20歲時取字,女子及笄時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馬遷字子長,李白字太白。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表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故選A。【1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D項,“言談之間常認為自己的楷書和草書成就應該在鐘繇、張芝之上”錯誤。結合“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分析,為人狂放傲岸,言談之間常常把自己與鐘繇、張芝相提并論,并不是“認為自己的楷書和草書成就應該在鐘繇、張芝之上”。故選D。【1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激湍”,流勢很急的水;“映帶”,映襯、圍繞;“引”前面需要補充主語“我們”;“以為”,以(之)為,把……作為;“流”,使動用法,使……漂流;“觴”,古代的酒具,酒杯;“曲水”,引水環曲為渠,以流酒杯;“流觴曲水”,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列坐”,排列而坐;“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2)“時”,當時;“少”,年輕,年紀小;“與”,連詞,和;“而”,連詞,表轉折,卻;“甚”,很;“輕”,輕視;“之”,代詞,指王述;“由是”,從這里,因此;“協”,和諧、融洽。【點睛】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對這些文言現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參考譯文:王羲之字逸少。父親王曠,是淮南太守。王羲之幼時說話木訥,人們不覺得他有什么奇特。長大后,富于思辯,以耿直著稱。特別善長寫隸書,為古今第一,評論者稱贊他的筆勢,認為像浮云一樣飄忽,像驚龍一樣矯健。很受堂伯王敦、王導的器重。從家中徵召出來任秘書郎,多次升遷任長史。后擔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很講究服食丹藥養生,不愿意留在京城,剛到浙江,就有終老於此的念頭。會稽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士都住在那里,謝安沒出仕時也住在那里。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都以文章道義超過當世,都在東方修建房舍居住,與王羲之志向相同。曾經和志同道合者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宴飲,王羲之自己作序申述他的志向,說: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之初,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舉行修禊活動。諸位賢者都來了,年少的年長的都會集了。這地方有崇山峻嶺,茂密的樹林和高大的竹叢,又有清水湍急,輝映環繞在左右,引來作泛觴的曲水,眾人依次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絲竹管弦音樂的盛景,但是邊喝酒邊賦詩,也足以暢敘內心的情懷……曾經到門生家,看見幾案光滑潔凈,就在上面寫字,真書草書各半。后來門生的父親不慎把字刮掉了,門生懊悔了好幾天。又曾經在蕺山看見一個老太婆,拿著六角竹扇賣。王羲之在扇子上寫上字,每把扇子五個字。開始老太婆有些生氣。于是他對老太婆說:“你只要說這是王右軍的字,可以賣一百錢。”老太婆就這樣對人說,人們都爭著買。有一天老太婆又拿扇子來,王羲之笑著不說話。他的書法受到世人的欣賞,就是這樣的。每每自稱“我的字與鐘繇比,可以和他并行;與張芝的草書相比,也可以與之同列”。曾經給人寫信說:“張芝在水池邊學寫字,池水都被墨汁染黑了,如果人們都像他那樣愛好而用心,也不會比他差。”當時驃騎將軍王述從小有名氣,與王羲之齊名,可是王羲之很看不起他,因此兩人感情不和。王述先任職於會稽,因服母喪住在郡中,王羲之接替王述,只去吊唁一次,就不再去拜訪。王述每次聽見角聲,都以為是王羲之來看望自己,就打掃庭院等他來。這樣過了幾年,而王羲之最終也沒去,王述因此很怨恨他。王羲之去官后,與東方人士盡情游玩山水,漁獵取樂。朝廷因為他的誓言發得很毒,也就不再徵召他。五十九歲時去世,追贈金紫光祿大夫。6.文言文閱讀(每小題3分,共12分)王戎,字濬沖,瑯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燦燦,如巖下電。”年六七歲,于宣武場觀戲,猛獸在檻中虓①吼震地,眾皆奔走,戎獨立不動,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阮籍與渾為友。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后出。謂渾曰:“濬沖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及渾卒于涼州,故吏賻②贈數百萬,戎辭而不受,由是顯名。戎嘗與阮籍飲,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無恨色。戎異之,他日問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勝公榮,不可不與飲;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惟公榮可不與飲。”戎每與籍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戎笑曰:“卿輩意亦復易敗耳!鐘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戎曰:“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征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然議者尤之。帝謂朝臣曰:“戎之為行,豈懷私茍得,正當不欲為異耳!”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性至孝,不拘禮制,飲酒食肉,或觀弈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后起。時和嶠亦居父喪,以禮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毀不逾于戎。帝謂劉毅曰:“和嶠毀頓過禮,使人憂之。”毅曰:“嶠雖寢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謂死孝,陛下當先憂之。”戎先有吐疾,居喪增甚。帝遣醫療之,并賜藥物,又斷賓客。永興二年,薨于郟縣,時年七十二。
(節選自《晉書?王戎傳》)[注]①虓(xiāo),怒吼。②賻(fù),贈送財物助人治喪。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
奇:認為……奇異B.籍每適渾,俄頃輒去
適:往,到C.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
減:不如,比不上D.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
坐:犯罪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①戎嘗與阮籍飲
②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①戎每與籍為竹林之游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D.①正當不欲為異耳
②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1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戎聰明睿智的一組是(
)①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
②戎獨立不動,神色自若③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
④故吏賻贈數百萬,戎辭而不受⑤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
⑥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戎小時候視力極佳,看太陽時眼睛不花,裴楷看見后稱贊說:“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電光。”B.阮籍與王渾、王戎俱為好友。阮籍每次拜訪王渾,時間都很短暫,但與王戎交談的時間卻很長,主要是阮籍認為王戎比王渾清逸可賞。C.王戎不拘禮法,在母親去世后仍然飲酒吃肉,經常下棋娛樂,以致容貌憔悴,拄著拐杖才能站起來。D.和嶠在服喪期間,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皇帝認為和嶠哀傷過度,并為此擔憂,但劉毅認為王戎比和嶠更讓人感到憂慮。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①戎異之,他日問籍曰:“彼何如人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鐘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辭格,另寫一句話。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參考答案: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尾鯉魚,悠悠地在清水里游蕩,我一定要看準我的目標,沖刺,沖刺,沖刺…【考點】仿寫。【分析】本題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考查類型為開放式:一是不提供語言材料,只有內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語言材料,但所寫內容自定。仿寫步驟:第一步,分析結構找仿點。每一個仿寫題拋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這個分析出來的基本格式,就是我們仿寫句子的仿點。第二步,看清要求定主題。仿句在話題上要與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緊扣觀點,事例典型合理。第三步,研究例句仿修辭。首先研究例句所使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來電顯示電話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木漿小盤紙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有源射頻收發器集成電路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智能數字光柱顯示調節儀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無塵布切割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無刷電動螺絲批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新型手搖二折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數字顯示滑動式剖面沉降儀數據監測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精密微型互感器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工藝籃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親子鑒定報告樣本
- 飼料市場分析報告
- pvc的生產工藝流程圖
- 肝功能衰竭的護理指南
- 老年人營養健康的評估與改善
- 中國信通院-數字化供應鏈標桿案例匯編(2023)-2023.11
- SAP-QM質量管理模塊前臺操作詳解(S4系統)
- 水位觀測孔的施工方案設計
- 氨水濃度密度溫度對照表
- 土壤和地下水隱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 帶式輸送機畢業設計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