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1頁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2頁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3頁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4頁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

形碼粘貼區。

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

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

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

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必然要求。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

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習近平主席強調,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唇齒相依。當

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只

有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原則為基礎,才能真正建設符合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所期盼的

新型國際關系。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必然要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

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包容性和普適

性,與西方宣揚的“普世價值”有本質區別。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把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倡導的“自

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美化成“普世價值”,以此粉飾他們打著“人權高于主權”“人道主義干

預”等幌子干涉發展中國家內部事務的行為。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宣揚的是西方信奉的宗教、文化及政

治制度,具有很強的擴張性、排他性和利己性,已經淪為西方對外謀求強權利益的口號與工具。謀求把西

方價值觀強加給廣大發展中國家,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也不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切身利

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直面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核心是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

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單贏,為世界的發展和人類的未來指明了正確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熱烈響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產生日益廣泛而深刻的國際影響,已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

向的鮮明旗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國際社會應對共同挑戰的現實需要。

但必須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絕不會一帆風順。世界上一切進步的力量應當攜起手來,團結合

作,致力于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摘編自徐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時代要求歷史必然》

材料二:

自古以來和平就是全人類最持久的夙愿。《周易》早就提出“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從而為中華

民族奠定了崇尚和平的主基調。此后《管子》指出“夫兵事者危物也”,反對不義之戰;孟子主張“交鄰

國有道”,呼吁和平共處;墨子認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倡導“兼愛”“非攻”;漢代張騫出

使西域,開拓中西和平交流的陸上絲綢之路;唐高祖李淵認為與鄰國交往應“盡撫育之方”“宏仁恕之

道”;明太祖朱元璋表示對所有國家都應“一視同仁”;中國近代以來的苦難歷程更是激起了中華民族對

和平的強烈渴望與現實訴求。五千年華夏文明史已經昭示我們,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厥武無

法帶來美好世界,有和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未來。因此,中華民族始終將和平作為根本價值理念。相

較于西方近代以來推行的殖民掠奪、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中華民族歷來反對“以力服人”,提倡“遠人

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這對當今解決國際爭端、構建和平世界具有重大啟發意義。在當今全球熱點與

地區爭端問題上,中國始終積極勸和、促和、維和,公開倡導利益各方應以和平、公正、文明的手段解決

爭端,向世界人民展現了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

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華民族自古就視家為國乃至天下的基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歷來信奉“兄弟敦和

睦,朋友篤誠信”“內外和睦,家道已成”“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形成了以和睦為核心的中

華傳統家文化。在新時代、新形勢下,促進家庭和睦,發揚光大中華傳統家庭美德,是形成社會主義家庭

文明新風尚的有效途徑。而中華民族的處世智慧遠不止于一家一國,由家庭和睦拓展至社會乃至不同邦族

之間的和睦。相較于古代的“天下”。當前人類面臨著更多更為復雜且充滿風險與挑戰的全球性問題,唯

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全人類才能實現共擔全球發展風險、

共享全球發展成果,實現真正的“大同社會”。

和諧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天人合一”作為人類文化的深層價值觀念,作為人類在認

識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的哲學范式,要求我們對周圍自然、環境的把握建立在對生態平衡規律的認識基

礎上,強調人與自然之和諧而非技術性、工具性的關系,從而建立起“完整的人”的本質和需要同自然之

多維價值的全面聯系。因此,“天人合一”思想中所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是人類社會和諧的重

要基礎,也是基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使命所內含的一種必然要求。而“治人事者莫若稽”,生存

本位促使人類在對自然進行直觀體驗與把握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效法自然的思想,和諧理念亦從自然過渡

至人事中。因此,中華民族在身心修養上提倡“德莫大于和”“中和常在乎其身”,在人際交往上推崇

“與人和者,謂之人樂”,在國家治理上主張“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和諧理念貫穿了中國

社會發展的始終。而和諧作為中華民族的核心理念,突出體現了對“人”的發現和反思,息物質文明和精

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和諧的美好愿景下,遵照“和而不同”的原則,在

涉及人類生存發展重大問題時求同存異,協調自我與他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因利益分配與文

化差異而產生的矛盾,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以和平、和睦、和諧為內核的“和”理念是植根于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的文化基因,其為世界各國共創

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美好未來繪制了藍圖,為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

價值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摘編自刁生虎《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和”的重要意義,但材料一主要借此來抨擊西方資產階級倡導的“普世價

值”。

B.材料一從多個角度論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也指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

具體方法。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都明確提出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弘揚這一價值的必然要求。

D.材料二指出唯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體系,實現真正的“大同

社會”。

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和平,提出了諸多反映這一理念的觀點,如“夫兵事者危物也”“交鄰國有

道”“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

B.中國近代以來的苦難歷程昭示我們和平的重要性,這也是中華民族始終將和平作為根本價值理念的原

因之一。

C.對“人”的發現和反思出現于現代文明社會,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重

要組成部分。

D.“和而不同”原則是中華民族和諧理念的具體體現,可以協調包括自我與他人在內的因利益分配與文化

差異而產生的矛盾。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從“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直面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三個方面展開對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的論述。

B.材料一最后一段不僅肯定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積極影響力、發展成果,也指出了在構建人類

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

C.材料二開篇旁征博引,論證了“自古以來,和平就是全人類最持久的夙愿”的觀點,增強了說服力,

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也突出了“和”的文化淵源。

D.材料二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如第一段將中西方對待和平的方

式、態度進行對比論證。

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了“和”對于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重要作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醒頭草

劉正權

“由來佳節載南荊,一浴蘭湯萬慮清!”

“蘭湯浴?”她微嗔,你當我貪圖享受來了?即便是,也沒誰跑醫館里來消受的。怪自己選的日子不

對?又不是三月三。

①擱古時,三月三上巳節這天,官員們會親領下屬,齋戒,蘭浴,更衣后隆而重之,拜天地,祭神

靈,敬祖先。

她不屑這么做。人民公仆,不求醫問藥,誰有閑暇到醫館來!醫館里面消受,虧他想得出來!

老中醫對她的微嗔報之一笑:“別一看見流淚的紅蠟燭,就認定是抄襲了李商隱的那根,此一浴蘭

湯,與你想象的蘭湯浴,只怕是大相徑庭。”

果然大相徑庭,此浴蘭湯純粹是治病,她對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感到好笑,淺薄了不是!

以為跟西安華清池一樣,被冠以蓮花湯、海棠湯的那種蘭花湯。

老中醫所謂的“蘭湯”,不過是采用本地最為常見的醒頭草配制而成。醒頭草是菊科植物,因芬芳辟

邪適合隨身佩戴而得名,深水河兩岸遍布。她是不折不扣的本地人,對醒頭草再熟悉不過,自己出生第三

天就跟醒頭草有過交集。洗三是本城的風俗,每個剛出生三天的孩子,都會用艾葉和醒頭草熬的湯洗個

澡,謂之醒身。

她肯定是醒身最好的孩子,讀書聰明,當官有為,四十歲出頭就成為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長,把文旅

產業打造成本地最大的支柱產業。

她這會兒剛從會議上下來,肚子脹鼓。她吃得極少,可連續半個月的會議,到底讓她的腸胃敗下陣

來。不用把脈,只問癥狀老中醫就知道,她這是需要醒脾胃了。

“醒頭草可不是只有醒頭這一個功能的,醒身,醒頭,醒脾胃!”老中醫停領一下,很認真地問她,

“為啥脾胃放在最后,曉得有什么講究嗎?”

她搖頭,談文旅產業發展,是她的強項,論中醫理論,她是盲人騎瞎馬。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盲點,哪怕在你熟悉的領域!”老中醫這個感慨發得有點兒莫名,好在,他

沒信馬由韁下去,“一個頭腦身心都清醒的人,脾胃是不會脹鼓的。”

原因很簡單,什么該吃進肚子,什么不該吞下喉嚨,不會心里沒數。

她心里這會兒是沒有數的,在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四五”規劃中,有人大代表在建議中提到兩個關

鍵詞:原生態、傳統文化。

原生態、傳統文化,都是老生常談了,有點兒新意行不!當時她只差沒冷笑。

質疑她轄下文旅產業融合得不夠?都得到省市兩級的表彰了,等同于官方認證呢!

②心底的冷笑沒能讓代表眼里燃燒的光芒冷場……

有掌聲,在代表發言時幾度響起。

她的胃,就是在那時脹鼓起來的,不排除有外因的刺激。

或許是浴了蘭湯,晚上,靜坐燈下的她,細嗅老中醫贈送的香囊,③把那個代表的發言進行了一次全

面“反芻”。近幾年,文化產業不斷發展,“文旅融合”的建設模式,把文化與景區開發聯系在一起,是

個好的開端。但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何作為旅游產品的靈魂真正滲透到開發理念中,是我們需要

思考的。把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把文化滲透到旅游產品與項目的開發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上升空間?她若有所思,把香囊遞到鼻子下面,這香囊里有醒頭草的氣息,植物是不會說話的,它們

用散發的氣味表達自己對疾病的認知。文化同樣不會說話,提升文旅融合的空間,這其中既有文化從業者

對文化的認知問題,還有形成這種產業機制的體制問題。由于更多時候是政府和商業資本開發旅游產業,

真正研究文化的人想要在這樣的機制中參與進去,還是很難的。

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同她最初對蘭湯浴的理解,確實停留在字義上,缺乏真正的認知。

黃帝內經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天下萬物皆同此理。

“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這種文旅宣傳終究會成為過去,該醒醒了!”那個代表的話猶如當頭棒喝,

絲毫不顧及她的感受,怎么說她也是大名鼎鼎的網紅市長啊。

④醒頭草,醒身,醒頭,醒脾胃!

草都懂得三醒,人自當能夠三省。

原生態、傳統文化,追根溯源,不就是崇尚古樸?

她想起來,那個代表,一直致力于尚樸文旅項目的打造,對文化復魅工程身體力行。

三省吾身的她念及此,撥通那個代表的電話:“怎樣更好地將文旅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發揮傳統

文化的當代價值,我想組織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定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不知道您是

否愿意參加?”

“太好了!旅游業是老百姓可以參與、可以分享到最多利益的一個產業,我一直等著的,就是您這句

話。”代表很興奮。

(原載于《金山》2023年第4期)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兩句話,內涵頗為豐富,“萬慮清”將醫身與醫心關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

B.“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暗含女市長對文旅產業未來的發展有了前瞻性思考。

C.人大代表認為本市文旅產業“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的宣傳方式缺少文化參與,已經過時。

D.老中醫關于“醒頭草”功能的解讀,促使女市長開始自我反省并最終決定采納人大代表的建議。

7.對文中相關內容的分析與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運用插敘的方式,介紹了三月三上巳節的傳統習俗,為下文寫女市長對傳統節日的不屑作鋪

墊。

B.句子②寫人大代表毫不顧及女市長的鄙薄,依然滿懷激情地表達他對原生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思

考。

C.句子③中的“反芻”一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女市長重新認真思考人大代表的

觀點。

D.句子④雖然與之前老中醫介紹醒頭草功能的話相同,但內涵更豐富;且獨立成段,用意鮮明,發人深

省。

8.小說采用雙線結構,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9.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種場合提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小說中的女市長是如何做到的?請

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6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晉平公問于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日:“解狐可。”平公日:“解狐非

子之仇邪?”對日:“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日:“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

又問祁黃羊日:“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日:“午可。”平公日:“午非子之子邪?”對日:“君

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目:“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

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

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

(節選自《呂氏春秋?去私》)

材料二:

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義也;必行其私,信于

朋友,不可為賞勸,不可為罰沮,人臣之私義也。私義行則亂,公義行則治,故公私有分。人臣有私心,

有公義。修身潔白而行公行正,居官無私,人臣之公義也;污行從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

上,則人臣去私心行公義;亂主在上,則人臣去公義行私心。故君臣異心,君以計畜臣,臣以計事君,君

臣之交,計也。害身而利國,臣弗為也;害國而利臣,君不行也。至夫師難必死,盡智竭力,為法為之。

故先王明賞以勸之,嚴刑以感之。賞刑明,則民盡死;民盡死,則兵強主尊。刑賞不察則民無功而求得有

罪而幸免則兵弱主里。.故先王賢佐盡力竭智。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審,先王知之矣。

(節選自《韓非子?飾邪》)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刑賞A不察B則民C無功D而求E得F有罪G而幸免H則兵弱I主卑。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外舉不避仇”與《屈原列傳》中“舉賢以自佐”的“舉”詞義不同。

B.“臣以計事君”與《論語》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事”詞義不同。

C.“至夫臨難必死”與詞語“登山臨水”“身臨其境”中的“臨”詞義不同。

D.“嚴刑以威之”與《孟子》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威”詞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以堯舜禪讓傳賢不傳子和以廚師調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等事例,說明王伯之君當誅暴而不私

B.祁黃羊舉賢,外不避仇,內不避親,一心為國,受到孔子的稱贊,人臣做事應出于公心。

C.明君治國應先公義后私心,這有利于君臣和諧,公義可使官吏廉潔,私義能促進朋友講信用。

D.國家的長治久安,在于君主及臣子要公私分明,國家要法治嚴明,這是歷代君主都知曉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

(2)污行從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

14.兩則材料中對“公私”的看法有何異同?請簡要概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解連環?孤雁

張炎①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

得、相思一點。料因循②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③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

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注】①張炎:早年為貴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父死家散,浪跡天涯。②因循:沿用舊習不

改,此處指孤雁因為離群而耽擱。③謾:同“漫”,徒然。長門:漢武帝時陳皇后被棄置幽居的冷宮。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句境界暗淡、空闊、寂寥,把雁置于空曠中,反襯雁之“孤”“小”,且為全詞定下了低沉的基

調。

B.從“自顧影”到“相思一點”,描繪出孤雁自憐、遲疑的神態和離群失伴、無法成字的境況。

C.借“殘氈擁雪”“錦箏彈怨”兩個典故中被幽囚的蘇武和被廢黜的陳皇后表達對雁群的怨恨。

D.全詞注重描寫孤雁內心情感的變化,由“悵”到“怨”,由“怨”到“呼”,再到“怕”,于自然流

轉之中包含著起伏跌宕。

16.“以小見大”就是“隨拈一事而諸事皆在其中”,古詩詞中常常運用這種手法來表現世事變幻,時代

興衰。請結合本詞簡要賞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詩歌中的“云”,既具有自然的物質屬性,又被詩人們賦予了豐富的內涵,體現了深刻的人

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意蘊。唐詩宋詞中含有“云”的詩句很多,如:",

(2)在“荷香清韻”詩會上,小剛準備改編含有“芙蓉”的詩詞來串燒歌曲,他可以引用古人的名句

(3)習近平在《致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的賀信》中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

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中國當代青年必須承擔的重任,他引用《論語》中“,"兩句

勉勵中國當代青年。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盲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中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四個階段組成。②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暈、

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③輕癥中暑階段會發生體溫升高、發熱等癥狀,④如此時不加干預,

體溫將持續升高,⑤可達40℃至42℃左右的高熱,⑥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識障礙,⑦此時則進入了中癥

中暑、重癥中暑階段。⑧最嚴重的中暑是重癥中暑,⑨即熱射病。

輕度的中暑一般發燒38℃以上,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血壓下降,甚至會出現抽風、意識不清、各臟器的

衰羯。一旦發生中暑情況,應將患者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立即遠離高溫環境,但⑴,適宜的溫

度為22℃~25℃。要迅速用涼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膚,用冷水擦身時,(2),過冷的水可使皮膚神經末

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縮而不易于散熱,且過于寒冷的刺激還可能導致患者虛脫。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

個字。

19.文中第一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

-V*7*-

忌、O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個人的身份與穿著絕對有關系,比如我們校長曾經到村里的裁縫店做過一套西裝。瘦瘦的校長穿起

來就不倫不類,反倒是他穿上藍卡其的中山裝好看些。不過他到鄉里開會,或到城里辦事,還是穿上了他

的寶貝西裝,還會穿上他的老皮鞋-------恂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經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裝的感覺并

丕好八口是他說直仕幺勿、法也,.一上次進城,一一一人家,都必為他是個老古董,一、還是穿西裝好些,穿西裝人家的目

光就少了,走路就輕松些,城里人就喜歡穿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