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巴黎奧運會中空氣質量監測與污染防控一一2024年巴黎奧運會熱點鏈接化
學考點
【新聞內容】監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2.5和PM10)等常規大
氣污染物的濃度,保障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符合健康和賽事要求。交通流量增加、工業活動
等可能導致污染物排放增加,需要密切監測和控制奧運會期間人員和車輛流動大,機動車尾
氣排放成為重點關注的污染源之一。監測交通要道、場館周邊的空氣質量,評估機動車尾氣
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鏈接考點】奧運會期間會對環境進行監測,其中包括對大氣中各種污染物的檢測。例如,
檢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有害氣體的濃度。這些氣體的檢測通常涉及到化
學分析方法,如使用化學傳感器、分光光度計等儀器,通過化學反應來檢測氣體的成分和濃
度。同時,為了確保監測儀器的準確性,需要使用特定濃度的標準氣體進行校準,這些標準
氣體的制備也涉及到化學計量和氣體制備技術
【試題練習】1.2023年9月23日,第19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首次使用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
作為主火炬塔燃料,實現循環內二氧化碳零排放。該措施展積極的意義在于()
A.有利于實現碳中和B.有利于降低火炬燃料成本
C.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燒D.使開幕式點火場面更壯觀
2.近年來,西昌以打造國際生態田園歷史文化名城為目標,發出最強“綠色宣言”。下列是
某同學列舉的部分“綠色發展”措施,其中不合理的是()
A.大力發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B.全面規范燒烤經營行為,推廣燃料利用更充分的無煙燒烤
C.開發新技術,將燃料燃燒時的化學能全部轉化為熱能
D.加大農業科技投入,開發塑料大棚替代品,減少白色污染
3.火炬“飛揚”以碳纖維復合材料為外殼材料,以氫氣為燃料,在出火口格柵噴涂焰色劑,
使火焰呈現黃色,利用的是焰色試驗實現火焰顏色的改變。已知:以丙烯晴為原料發生聚合
反應生成聚丙烯晴,再將聚丙烯晴經過紡絲得到聚丙烯晴原絲,最后通過對原絲進行處理等
工藝得到碳纖維復合材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噴涂的焰色劑中含有鈉元素
B.焰色試驗體現的是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
C.以氫氣代替碳氫化合物,有利于實現低碳經濟的目標
D.丙烯晴的結構簡式為CH?=CHCN,其聚合生成聚丙烯晴的反應為加聚反應
4.下列氣體中,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A.N2B.NOC.NO2D.S02
5.下列關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是大氣污染物B.都能用氫氧化鈉反應
C.都能還原氧化銅D.兩者能通過化合反應相互轉化
6.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我們要保護好空氣,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下列氣體屬于空氣污染
物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氣C.氧氣D.二氧化碳
7.將銅絲插入濃硝酸中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a中出現紅棕色氣體,反應中HNO3只體現出酸性
B.一段時間后抽出銅絲,向裝置b中U形管內注入水,液體在U形管內在逐漸變成藍色
C.銅與濃硝酸反應,若產生0.Olmol氣體則轉移0.02mol電子
D.裝置c用NaOH吸收尾氣,說明N0和NO2均是酸性氧化物
8.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此化學性質穩定,是因為分子內含有共價三鍵
B.NO、NO2為大氣污染物,均可在空氣中穩定存在
C.可用濃鹽酸檢測輸送NB的管道是否發生泄漏
D.濃硝酸見光會分解,一般將其保存在棕色試劑瓶
9.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2+
A,草酸可以使酸性高鎰酸鉀溶液褪色:5C2O;+2MnO4+16H—10CO2T+2Mn+8H2O
+
B.用過氧化氫從酸化的海帶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r+H2O2+2H=I2+2H2O
+
C.向Na2s2O3溶液中滴入少量H2sO4溶液:S2O;-+H=S^+SO2t+H2O
Ba2++
D,往Bad溶液中通入少量SO?:+H20+S02-BaSO3+2H
10.下列有關物質檢驗的實驗結論正確的是()
選
實驗操作及現象實驗結論
項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鹽酸,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該溶液中可能含有
A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O:
某溶液中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放出氣體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該溶液中一定含有
B
試紙變藍NH4C1
C將某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溶液褪色該氣體是SO2
兩根玻璃棒分別蘸取濃氨水和某溶液,相互靠近時產生大量白
D該溶液一定是濃鹽酸
煙
A.AB.BC.CD.D
11.下列實驗操作及現象能夠達成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實驗目的實驗操作及現象
檢驗Na2s。3溶液是否變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NC>3)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再加
A
質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證明酸性條件下Hz。2氧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3滴稀硫酸,未見溶液變藍;再加入
B
化性強于1210%的Hz。2溶液,溶液立即變藍色
C證明碳的非金屬性強于硅將濃鹽酸滴入碳酸鈉固體中,生成的氣體通入盛有水玻璃的試
管中,出現渾濁
D證明SO2具有漂白性將S()2通入酸性KM11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
A.AB.BC.CD.D
12.下列制取、收集SO2并驗證其還原性及進行尾氣處理的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劣濃硫酸
工
(X』燒堿
濃硫酸、手:三M全目一溶液
3三二1二三二一」
A制取SO2B收集S()2C驗證SC)2的還原性D吸收多余的SC>2
A.AB.BC.CD.D
13.Y形管是一種特殊的儀器,與其他儀器組合可以進行某些實驗探究。利用如圖裝置可以探
究SO?與Bad2反應產生沉淀的條件。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玻璃管的作用是連通大氣,平衡壓強
B.Y形管乙中產生的可能為氧化性氣體
C.e、f兩管中的試劑可以分別是濃氨水和NaOH固體
D.c、d兩根導管都必須插入Bad2溶液中,保證氣體與Ba?+充分接觸
14.某小組通過實驗探究NO的氧化性。
(1)實驗I:用排水法收集一瓶NO,將其倒扣在盛有堿性Na2s溶液的水槽中,振蕩,觀
察到集氣瓶中液面上升。
資料:
i.NO與堿性Na2sO3溶液會發生氧化還反應,NO被為N2O^o
ii.Ag+與N2O;-反應生成黃色沉淀。
①檢驗SO:的氧化產物。取少量實驗I反應后集氣瓶中的溶液,(填操作和實驗現
象)。
②某同學認為,需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NO的氧化性,補充實驗如下:
實驗口:取飽和Na2s。4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Imol的AgN()3溶液,無明顯
變化。
實驗HI:取少量實驗I反應后集氣瓶中的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Imol的
AgNOs溶液,(填實驗現象)。
上述實驗證明N0有氧化性。
實驗n的目的是o
③寫出N0與堿性Na2s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o
④從電極反應角度分析N0與堿性Na2sO3溶液的反應。
還原反應:2NO+2e--N2O^
氧化反應:O
實驗IV:用排水法收集兩瓶N0,將其分別倒扣在飽和Na2s。3溶液和加有NaOH的飽和
Na2sO3溶液中,后者集氣瓶中液面上升更快。
根據上述所有實驗得出結論:o
(2)某同學結合所學知識設計處理工業廢氣中S()2和N0的實驗方案,達到消除污染,保護
環境的目的。
①先用飽和純堿溶液吸收廢氣中的SC)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再向生成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_____________,以此溶液來吸收N0氣體。
15.實驗小組同學欲探究S()2的性質并測定空氣中SO2的體積分數。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
驗裝置,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問題。
⑴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0
⑵裝置E的作用是o(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⑶裝置D用于驗證SO?的性,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⑷裝置C中的現象是一;若將C中的濱水改為酸性高鎰酸鉀溶液,現象為
,發生的離子方程式為。
⑸如果用硫酸溶液和Na2s固體反應制取S()2裝置如圖所示。其中a導管的作用是
(6)擬用以下方案測定空氣中SO2含量(假設空氣中無其他還原性氣體)。
空氣過量以溶液>溶液過量Bag電溶液>凝震涸體mg
實驗中若通過空氣的體積為33.6L(標準狀況下),最終所得固體質量為0.466g,通過計算確
定該空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結果精確到0.00遙)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甲醇燃燒生成CO2,將CO2制成甲醇,從而實現了循環內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
實現碳中和,A正確;
B.利用廢碳生產甲醇作為火炬塔燃料,可以降低火炬燃料成本,但這不是使用廢碳再生綠色
甲醇的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B不正確;
C.含碳量低的有機物燃燒都很充分,這不是廢碳再生制甲醇的目的,C不正確;
D.以往的使用其他燃料生產火炬都很壯觀,使用廢碳再生甲醇是從環保考慮,D不正確;故
選Ao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A.在出火口格柵噴涂焰色劑,使火焰呈現黃色,說明噴涂的焰色劑中含有鈉元素,故
A正確;B.焰色試驗體現的是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不是化學性質,故B錯誤;C.以氫氣代
替碳氫化合物,避免產生二氧化碳,有利于實現低碳經濟的目標,故C正確;D.丙烯晴的結
構簡式為CH2=CHCN,其中含有碳碳雙鍵,其聚合生成聚丙烯睛的反應為加聚反應,故D
正確;故選Bo
4.答案:A
解析:A.氮氣為空氣的主要成分,無毒,不會造成空氣污染,故A正確;B.NO有毒,排放在
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故B錯誤;C.NO2有毒,排放在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故C錯
誤;D.SO2有毒,排放在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故D錯誤.故選A.氮氣為空氣的主要成分,
不是污染物,而NO、N02>SO?都有毒,排放在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5.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有毒是空氣的污染物之一,而二氧化碳無毒,不污染空氣,不是空氣污染
物,故A錯誤;B.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一氧化碳與氫氧化鈉不反應,
故B錯誤;C.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將氧化銅還原成銅,氧化碳不具有還原性,不能與氧化
銅反應,故C錯誤;D.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一
氧化碳,都是化合反應,即兩者能通過化合反應相互轉化,故D正確;故選:Do
6.答案:A
解析:A.空氣污染物有CO、NO、SO2>O3等,會危害人體健康,A符合題意;
B.空氣的成分中有氮氣,不屬于空氣污染物,B不符合題意;
C.空氣的成分中有氧氣,不屬于空氣污染物,C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不屬于空氣污染物,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7.答案:B
解析:a裝置中,銅絲與濃硝酸反應,生成CU(NC)3)2、NO2氣體等;NC>2進入b裝置后,
溶于水生成稀硝酸和一氧化氮,稀硝酸與銅片反應,生成CU(NC)3)2等;C裝置用于尾氣處
理。
A.裝置a中出現紅棕色氣體,說明反應生成了NC)2氣體,反應中HNO3體現出強氧化性和酸
性,A不正確;
B.一段時間后抽出銅絲,向裝置b中U形管內注入水,NC)2與H2。反應生成HNO3和NO,
此硝酸為稀硝酸,與銅片反應生成CU(NC)3)2等,u形管內液體逐漸變成藍色,B正確;
C.銅與濃硝酸反應,若產生的0.Olmol氣體全部為NO2,則轉移電子0.Olmol,若此氣體為
NO2>N2o4>NO等混合氣,則轉移電子大于O.Olmol,但無法確定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C
不正確;
D.裝置c用NaOH吸收尾氣,若NO、NO2的體積比不大于1:1,則氣體可被NaOH溶液完全吸
收,否則將剩余N0,說明NO和NO2均不是酸性氧化物,D不正確;
故選Bo
8.答案:B
解析:A.氮氣分子內存在氮氮三鍵,鍵能較大,所以N?化學性質穩定,A正確;B.NO、NO2
均能形成酸雨,為大氣污染氣體,但在空氣中都不能穩定存在,N0會被氧氣氧化生成二氧化
氮,二氧化氮會聚合為四氧化二氮,B錯誤;C.濃鹽酸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會與氨氣反應生成
氯化鏤,會看到白煙,可用濃鹽酸檢測輸送NH3的管道是否發生泄漏,C正確;D.濃硝酸見光
易分解,一般保存在棕色細口試劑瓶中,D正確;故選B。
9.答案:B
解析:A.草酸是二元弱酸不可拆,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
2+
5H2c2O4+2MnO:+6H+=10CO2T+2Mn+8H2O,A錯誤;
B.用過氧化氫從酸化的海帶灰浸出液中提取碘單質,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2F+H2O2+2H—12+2H2O,B正確;
+
C.電荷不守恒,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S2o^+2H—S+S02T+H20,C錯誤;
C.酸性:HC1>H2SO3,根據強酸制弱酸的原理,S()2和BaCU溶液不反應,D錯誤;
故選Bo
10.答案:A
解析:A.根據現象可知放出的氣體是CO?,該溶液可能含有COj或HCC)3,A正確;
B.與濃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氨氣,該溶液含有NH:,不一定是氯化鏤,B錯誤;
C.氯氣等強氧化性氣體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c錯誤;
D.兩根玻璃棒分別蘸取濃氨水和某溶液,相互靠近時產生大量白煙,說明該溶液易揮發,可
能是濃硝酸等,D錯誤;
故選Ao
n.答案:B
解析:A.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夠將亞硫酸根離子氧化為硫酸根離子,從而生成硫酸領沉
淀,故A錯誤;
B.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3滴稀硫酸,未見溶液變藍,說明硫酸不能將碘離子氧化;再加入
10%的Hz。2溶液,溶液立即變藍色,說明雙氧水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說明雙氧水的氧化
性比碘強,故B正確;
C.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也能與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沉淀,故C錯誤;
D.將SO2通入酸性KM11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體現了二氧化硫的還原性,不是漂白性,
故D錯誤;
故選Bo
12.答案:D
解析:A.常溫下銅與濃硫酸混合不反應,故不選A;
B.SC>2的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SO?,需要從長導管進入,故不選;
C.SC)2與濃硫酸不反應,故不選C;
D.SC)2是酸性氧化物,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且該裝置能防倒吸,故選D;選D。
13.答案:D
解析:要使SO?與BaCL反應產生沉淀,溶液中必須要么生成大量的亞硫酸根,要么生成大量
的硫酸根,則要求右側Y型管中應能生成堿性氣體或氧化性氣體,如是堿性氣體,溶液中生
成大量的亞硫酸根,如是氧化性氣體,溶液中可生成硫酸根,則生成的沉淀可能為BaSC)3或
BaSO4;容器內壓強增大,溶液倒吸,氣體不容易導入,所以玻璃管的作用是保持集氣瓶內
外氣壓平衡,以便左右兩邊產生的氣體順利導入,由此分析解答。
A.玻璃管的作用是連通大氣,平衡壓力,以便左右兩邊產生的氣體順利導入,故A正確;
B.根據以上分析可知Y形管乙中產生的可能為氧化性氣體,將硫元素從+4價氧化為+6價,故
B正確;
C.如是堿性氣體,溶液中生成大量的亞硫酸根,所以e、f兩管中的試劑可以分別是濃氨水和
NaOH,產生氨氣堿性氣體,故C正確;
D.如果產生氨氣,氨氣極易溶于水防止倒吸,所以不能插入BaCL溶液中,故D錯誤;
故選Do
14.答案:(1)先加鹽酸酸化,在加入BaCL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出現黃色沉淀;排除SO:
對Ag+檢驗此。;的干擾;20H+2NO+SO^=N20t+SOt+H20;
SO^+20H-2e=SOt+H2O;NO和SO;反應體現了NO的氧化性,堿性增強反應更快
(2)SO2+Na2CO3^=CO2+Na2SO3;NaOH
解析:某小組通過實驗探究NO的某些性質,用排水法收集一瓶NO,將其倒扣在盛有堿性
Na2sO3溶液的水槽中,振蕩,觀察到集氣瓶中液面上升,SO;的氧化產物為硫酸根離子,檢
驗硫酸根離子時,要排除多余亞硫酸根離子等的干擾,以此解答。
(1)①SO:的氧化產物為硫酸根離子,檢驗硫酸根離子時,要排除多余亞硫酸根離子等的干
擾,故操作和實驗現象為:取少量實驗I反應后集氣瓶中的溶液,先加鹽酸酸化,再加入
BaC^溶液,出現白色沉淀;
②某同學認為,需通過進一步實驗驗證NO的氧化性,則需檢驗還原產物N2。;一的生成,利用
信息:Ag+和N2。;反應生成黃色沉淀,同時要防止硫酸根離子對實驗的干擾,則從實驗步驟
II、III的比較可知,實驗n的目的是:排除硫酸根對Ag+檢驗N?。;一的干擾;
③據信息知,NO與堿性Na2sO3溶液反應生成SO:和N?。;,則離子方程式為
--
20H+2NO+SO;-N20"+S0"+H20;
④從該反應可知,NO得電子轉變為N?。;是還原反應;SO:在堿性環境下失去電子生成SO:
氧化反應:SO^+2OH-2e—SOt+H2O;用排水法收集兩瓶NO,將其分別倒扣在飽和
Na2sO3溶液和加有NaOH的飽和Na2sO3溶液中,液面均上升,則NO和SO:發生了氧化還原
反應,NO體現了氧化性,而后者集氣瓶中液面上升更快,是因為堿性增強反應更快。故根據
上述實驗所得結論:NO和SO;反應體現了NO的氧化性,堿性增強反應更快。
(2)可利用堿性條件下亞硫酸根離子和一氧化氮的氧化還原反應來吸收SO?和NO。因此可以
先把二氧化硫和碳酸鈉反應轉變成亞硫酸鈉、再繼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品飲料行業分析
- 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合唱與指揮基礎(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老年生活能力評估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大學《外科學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汽車仿真電氣電路學習實習臺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煤炭買賣合同模板
-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足球俱樂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道路路基坡度施工方案
- 新建電力線施工方案
-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鋼琴基礎(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視神經脊髓炎護理課件
- 中國卒中急救地圖申報流程
- 2024年機載電子設備行業分析報告及未來發展趨勢
- 泥瓦工培訓課件
- 物資與設備管理培訓
- JT-T 1485.1-2023 自動化集裝箱起重機遠程操控安全作業規程 第1部分:岸邊集裝箱起重機
- 城鄉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
- 心理團體輔導的保密協議
- 小小的自然觀察筆記
- 鋰電池組規格書范本
- 江蘇開放大學2023年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60111》形成性考核作業2-實踐性環節(占過程性考核成績的30%)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