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龍海市五中等四校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試題歷史_第1頁
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龍海市五中等四校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試題歷史_第2頁
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龍海市五中等四校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試題歷史_第3頁
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龍海市五中等四校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試題歷史_第4頁
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龍海市五中等四校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試題歷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2018學年下學期高一年四校第一次聯考高一歷史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滿分5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所列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沒有一定規格,可以自由買賣、交換、抵押,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向國家交稅的私田。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禮崩樂壞 B.鐵犁牛耕的使用 C.井田制的瓦解 D.賦稅制度改革2、“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這材料折射出當時()A.商品經濟空前繁榮 B.商品交易受政府的嚴格管理C.政府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D.商業環境相對寬松3、明代沉船“南澳一號”發掘引起社會關注,學生以此為題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的一條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奉旨允行,幾三十載”。下列對該史料理解最恰當的是()A.明朝民間的海外貿易走私情況較為嚴重B.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義政策C.明朝政府曾有條件地允許海外貿易D.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與日本的貿易4、《鹿鼎記》里面講,曹雪芹的父親是韋小寶手下的御前侍衛,后來被康熙任命為“江南織造”,負責管理江南地區專供皇室的錦緞生產。他管理下的產業最有可能屬于()A、田莊手工業B、私營手工業C、官營手工業D、家庭手工業5、在中國古代,“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每日侵晨,兩街巷門,浮鋪上行,百市買賣,熱鬧至飯前,市罷而收。”這種情形最早應該出現于()A.漢朝B.唐朝 C.宋朝D.清朝6、下列有關重農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這一政策是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B.在封建社會建立之初曾發揮了積極作用C.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D.明清時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政策最終廢除7、美國內戰導致棉花價格高昂,受此影響,浙江棉花價格突然大漲,從每包九元漲至二十八元,這使種植者受到極大的震撼,紛紛放棄了其它作物的種植。上述現象最能說明A.中國已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中國對外貿易不斷擴大C.農耕經濟的主導地位發生動搖D.家庭棉紡織業發展迅速8、19世紀末,清政府允許民間開設工廠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資產階級的強烈要求B.為輔助洋務派企業C.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D.抑制列強的經濟侵略9、史學家費正清教授把“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稱為“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這里“沒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A.中國工業結構不合理B.工業區域分布不均衡C.社會環境未根本改變D.近代企業被軍閥破壞10、把握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的詞句來概括20世紀40年代后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狀況,準確的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風來”C.“脫胎換骨獲新生” D.“荷盡已無擎雨蓋”1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近代史上進步的經濟形態,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歷程。下列事件或現象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過促進作用的是()①洋務運動②太平天國運動③辛亥革命④實業救國思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近代中國“火柴大王”劉鴻生說:“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慶卻成了大老板的伙計。”請觀察下圖,指出“火柴大王”和重慶“大老板”分別代表的經濟力量是()A.①②B.③④C.③①D.④②13、“一戰”期間,中國發展最快的兩個行業是()A.橡膠工業和軍工業 B.化工業和卷煙業 C.面粉業和紡織業 D.紡織業和化工業14、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歷史學家評論說,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衡量,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成功。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8.9%,農業和工業產量的增長每年平均約3.8%和18.7%。這主要是由于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經濟計劃的實施C.國家宏觀調控的執行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5、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要使廣大貧困的農民能夠迅速的增加生產而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及其他的工業原料,同時也能提高農民的購買力……就必須提倡‘組織起來’。”為解決上述農村中不利于工業化建設的問題,政府開展了()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大躍進”運動16、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不少流行詞語,下列各組中,都是從屬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流行的是()A.體制改革中國特色經濟特區B.階級斗爭一國兩制無私奉獻C.市場經濟勤儉節約休閑娛樂D.和諧文明注重環保小康社會17、1978年底,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不想餓死的農民在一起賭咒發誓,簽下分田到戶的“生死契約”,成為中國改革的一個起點。他們的這一舉動()A.超越了我國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 B.是政府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C.實質上是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 D.改變了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18、1980年,北京市工商局為李桂仙創辦悅賓飯店頒發了中國第一份個體餐飲營業執照。美國合眾社記者尤步樂在報道中寫道:“在共產黨中國的心臟,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業正在狹窄的小胡同里恢復元氣。”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重新煥發生機B.發展私營工商業成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C.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發展的格局形成D.非公有制經濟在繁榮社會經濟方面的作用得到認可19、對于人口遷移現象,英國學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論”,即:人們之所以從此地到彼地,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原居住地的推力,二是遷入地的拉力。20世紀80年代,我國掀起了向東南沿海地區移民的熱潮,其拉力主要是()A.東南沿海地區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小B.東南沿海地區靠近港澳臺,便于發展經濟C.東南沿海地區設經濟特區,率先對外開放D.內地經濟相對落后,就業機會較少20、“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這種土地制度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土地的集體所有的性質,只是將土地的所有權、經營權分開了”。這里描述的是()A.建國初期土地改革 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1、“消失的舊時光一九四三,在回憶的路上時間變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屬于那年代白墻黑瓦的淡淡的憂傷……”以上是周杰倫的歌曲在《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詞,下列情況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現的是A.青年男女身著西服、婚紗在西式教堂中舉辦婚禮,并把新房裝潢成歐美風格B.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把約會的地點放在咖啡館、西餐廳、電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車,有的坐有軌電車,有的騎自行車D.徐小姐愛好很多,讀書、閱讀《申報》,看上海當地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節目22、“1908年《圖畫新聞》中載有一份衙門堂審記錄:“(女子嚴阿蘇與男子梁海相識,路上相遇,因邀同行,為巡士抓獲)官問:何時與梁相識?阿蘇回:在途中相識,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憑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傷風化……判將分別收押,聽候核辦。”對此記錄分析正確的是A.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普遍現象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運動影響C.新舊思想沖突激烈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動社會習俗變遷23、辛亥革命后,當時的政府就頒布了廢止纏足的法令,但在新中國成立后人們還看見許多的“小腳老太”。這說明()A.纏足受到廣大婦女的歡迎B.生活習俗的變遷,城鄉發展不平衡C.廢紙纏足的法令成為一紙空文D.傳統舊習俗的廢除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24、“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這首民謠反映出()①傳統習俗與生活方式發生變化②袁世凱尊孔復古行徑不得人心③辛亥革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④某些西方人性思想觀念開始被人們接受。A.①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5、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張貼了滬上第一張交通告示,內容包括“凡馬車及轎子必需于路上左側行走”,“凡小車必由左邊往來,唯不許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馬車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這說明A.租界當局擁有制定交通規則的權力B.交通規則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點C.上海交通領域出現了最新科技成果D.上海交通開始與西方近代文明接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0分,其中第26題12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2分,第29題14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泸西县| 嘉鱼县| 芒康县| 泰顺县| 玉溪市| 新宾| 林周县| 沁水县| 夏邑县| 台江县| 巨鹿县| 苏尼特左旗| 临西县| 海淀区| 保德县| 南昌县| 章丘市| 岳阳县| 新丰县| 谷城县| 湘潭县| 汤阴县| 高唐县| 惠来县| 临颍县| 增城市| 公安县| 固始县| 萍乡市| 资源县| 澄迈县| 宣威市| 深圳市| 上饶县| 额济纳旗| 蒙山县| 江阴市| 额敏县| 加查县|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