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6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1頁
高一下學期6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2頁
高一下學期6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3頁
高一下學期6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4頁
高一下學期6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下學期6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2023~2024春學期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

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

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必修下冊第一至第三單元、第五至六單元、第八單元15課、古詩詞

誦讀。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戲曲在發展進程中,一直適應社會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的變化,推陳出新;始

終注重藝術價值和教育功能,承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社會理想、家國情懷等

重要文化基因,展示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特征。

戲曲在文化長河中綿延不絕,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重要表征之一,體現在三個

方面。一是戲曲演出活動的時間延續。傳統戲曲是各地方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

分,儀式戲刷更是和民俗密切相關,其展演和觀看過程實質是一種生活樣式的延

續。起源于商周時期驅疫趕鬼儀式的儺戲,是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原始戲劇的綜

合體,至今仍活躍在部分地區;持續演出五百余年的廣昌孟戲,融合三元將軍信仰、

祖宗崇拜和祈年納福的民俗,在贛東地區每年新春仍會展演。此外,一些傳承數百

年的經典劇目像《赤壁鏖兵K西廂記》《牡丹亭》K桃花扇》等,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至

今仍然活躍在舞臺上,也顯示出戲曲藝術綿延不絕的生命力。二是“戲比天大"藝

術品格的延續。戲曲演員從入行開始就要接受“戲比天大”的理念。唱戲先做人,

無德藝不立。梅蘭芳“蓄須明志、退出梨園"、程硯秋“荷鋤務農,歸隱田間”、常香玉

為抗美援朝義演捐款15.2億余元(舊幣)…這些藝術家心懷家國,俱是典范。崇

德還需尚藝,戲曲舞臺演出力求完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八墓ξ宸ā钡?/p>

程式規范和戲曲美學風格的堅持,師帶徒各種絕活口傳心授,保證了戲曲藝術傳承

的穩定性。三是戲曲教育功能的延續。在民間藝術階段,戲曲最初的功能主要是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語文第1頁(共10頁)】

241928D

娛樂、教化,在愉悅人心的同時針延時弊、警醒世人。在成熟發展過程中,戲曲的諷

諫教化功能被強化,融入作者的善惡、美丑、是非等價值觀念和價值判斷,成了戲曲

教有功能最突出的部分。如梨園戲《蘇秦》、秦腔《姚啟圣》的主角心懷家國大義,傳

承民族精神:道情戲《大河古鎮》對商人陳三錫救災濟民、扶持同道的贊頌,即是在

傳揚中華傳統美德。

革故鼎新的創新性。誠如王驥德《曲律》所言,“腔調三十年一變”,戲曲藝術的

發展史,就是戲曲革故鼎新的歷史。當下戲曲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創造性轉化和

創新性發展兩個方面。創造性轉化,即對戲曲藝術傳統的創作模式、思維模式等進

行新探索,根據時代觀念和生活實踐進行呈現方式的重構。在繼承戲曲傳統程式

的基礎上,創新表達方式,化用傳統程式重新編排。如晉劇新編歷史刷《傅山進

京》,在扎實繼承晉刷傳統表演技法的基礎上,大膽突破和超越,摒棄傳統表演中的

單純“炫技”,把程式技巧融入人物塑造,用傳統程式把傅山的硬、傲、狂、倔展現得

淋漓盡致。創新性發展,即以中華美學精神為內核,結合當代審美追求與社會實

踐,在呈現內容方面推陳出新。改編自清代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的京劇《范進中

舉》,在表現“科舉制度扭曲人性"這一主題的同時,更多地呈現了范進的孤獨無奈

命運的造化弄人等因素,體現出關注個體生命的時代意識,范進也因此被賦予了更

多的同情和理解。相較小說原有的諷刺氣質,京劇《范進中舉》具有獨立的生命力。

文化認同的統一性?!按笠唤y”自先秦時期起即是中國重要的政治理念和社會

理想。這種統一性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社會各階層共同的價值追求

和最高目標,也體現在戲曲話語體系中。一是戲曲實踐積累的概念和法則。我國

現有348個劇種,每個刷種都有獨具特色的唱腔,但彼此的行頭,尤其是服裝卻十

分相似。此外,各刷種的行頭使用規則頗為統一:根據角色地位、性別、性格搭配,

同時顏色上也要有所區分,遵循“寧穿破,不穿錯"的原則。蟒服有“上五色”下五

色"的區別,一般皇帝穿黃色團龍蟒袍,丞相、駙馬穿五色蟒袍。這些約定俗成的規

矩,是歷史沉淀下的集體記憶和文化認同,是對傳統的尊重與敬畏。二是戲曲實踐

的理論總結。無論是“以歌舞演故事”的概括,還是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的歸納,

“演員中心論"的提出等,中國戲曲所具備的藝術特色,所蘊含的中華美學精神和宇

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等價值觀念,都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表現為對

疆土統一、政治統一、文化統一的追求。不管是南戲對元雜劇“一人主唱、一唱到

底”形制的突破,還是花部諸腔取代了雅部的地位,其固有的內涵仍代代延續。這

種傳承對維系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戲曲藝術統一性的突出呈現,也是戲

曲連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