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十六單元匯報人姓名匯報日期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匯報人姓名匯報日期主題概覽1.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宗教改革以及民族意識的覺醒,近代歐洲民族國家逐步形成。在國家利益沖突之中,國際法和外交制度逐步建立。2.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國際法遭到嚴重破壞,但戰后國際法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后建立了世界上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政治組織——國際聯盟與聯合國。內容導航一梳理必備知識二突破關鍵能力三鏈接高考熱點四課時精練第一章梳理必備知識落實基礎性知識點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1.專制王權國家背景①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中央集權得到加強②宗教改革運動使各國的世俗權力得到強化,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表現①1534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授意議會通過《至尊法案》,宣布國王是英國教會的首腦,建立起國王的專制統治②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法國王權達到頂峰。歐洲國家紛紛成為專制王權國家2.民族國家背景①對民族語言的重視強化了民族認同,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②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戰爭,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③個人對國家的忠誠越來越超過對國王和宗教的忠誠④出現了國旗、國歌和各種國家節日,國家在人們的意識中越來越重要經過歐洲各專制王權國家逐漸變為具有獨立主權的民族國家特點民族國家有的由單一民族組成,更多的則是包括了多個民族1.圖解·關鍵知識專制王權與民族國家的關系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侵入法國。法國人民群情激憤,紛紛組織義勇軍開赴前線。馬賽的義勇軍高唱著《馬賽曲》奔向巴黎。《馬賽曲》在當時的法國起到什么作用?2.挖掘·教材信息答案鼓舞法國人民的斗志,激發他們的國家意識,促進法國民族國家的形成。知識點二近代西方國際法的發展1.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1)國際法的形成①原因:隨著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國家之間的利益紛爭加劇,人們希望通過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減少武力沖突。②過程:1625年《戰爭與和平法》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標志著近代國際法的形成。③意義:為國際關系確立了一些規則,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減少戰爭行為開辟了新的途徑。(2)外交制度的建立:17世紀時,歐洲國家的君主們派遣常駐外交使節和外交使團與他國保持聯系。在此基礎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起來。(3)外交制度和國際法的發展①表現a.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及此后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建立起維也納體系。b.各國之間簽訂了許多國際公約,制定了一系列戰爭法規。②評價:國際法的應用范圍擴大到美洲、亞洲等其他許多地方;但西方各國在國際法應用中實行雙重標準,為了謀取利益經常違反國際法,導致國際沖突不斷,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2.20世紀國際法的發展(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①十月革命后,蘇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賠償的原則,宣布侵略戰爭為反人類罪,為國際法開辟了新的發展階段。②戰后,戰勝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由主權國家參加的政治性國際組織——國際聯盟。③1928年美、法等國簽訂了《非戰公約》,宣布和平解決國際爭端。(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①1945年,《聯合國憲章》確定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制裁侵略的機制,并賦予安理會制裁的權力,確定了“大國一致”原則,集體安全體制進一步完善。②1946年,國際法院成立,發展了國際司法制度。(3)評價①積極性: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②局限性:一些大國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國際條約,甚至不經聯合國授權就進行制裁或發動戰爭,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1.圖解·關鍵知識維也納體系對《非戰公約》的認識:《非戰公約》是帝國主義在維護和平口號下進行爭奪的產物,但具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積極意義,具有一定的反戰號召力。由于帝國主義各國持有保留條件,公約本身又未規定對違反者的制裁辦法,它并不能防止戰爭。2.拓展·思維點撥國際法沒有國內法那樣集中的、有組織的強制機關——法院、警察、軍隊。無論海牙的國際法院,還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執行行動,都沒有形成集中的、有組織的強制機構或措施。國際法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強制只能主要依靠各個國家本身單獨的和集體的行動。——摘編自王鐵崖《國際法》依據材料分析國際法的特點。3.思考·情境問題答案沒有集中的強制執行,其強制執行依靠國家采取單獨的或集體的行動。返回第二章突破關鍵能力提升綜合性視角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主題一材料中世紀的西歐形成了統一的基督教世界,民眾毫無民族情感可言,他們的忠誠要么是對封建領主,要么是對基督教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把人們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現實社會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權力特別是王權得到加強。通過馬丁·路德翻譯拉丁文《圣經》等方式,作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語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體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體的地位上升。——摘編自李宏圖《論近代西歐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形成的表現。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
天主教勢力衰落(封建割據勢力削弱),世俗王權強化;對民族語言的重視,民族認同觀念興起;個人對國家的忠誠觀念增強。深化拓展1.唯物史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形成的原因城市的興起與發展中古時期城市的興起與發展受到封建領主貴族的阻撓,城市市民支持王權打擊地方貴族,利用王權保護城市的自主權,王權逐漸成為公共權力的受托者,這是民族國家興起的第一推動力資本主義的發展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建立商品流通的交通網絡,需要保護資產階級的海外活動,這都需要建立強大的、統一的國家機器,這是推動民族國家形成的經濟根源宗教改革的影響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會在很多國家的統治土崩瓦解,民族的宗教、語言誕生,新教成為促進民族國家形成的宗教因素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戰爭不僅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還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個人對國家的忠誠超越了對國王和宗教的忠誠,民族國家在歐洲更加普遍2.歷史解釋——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特點(1)這些民族國家有的由單一民族組成,更多則是由多個民族組成。(2)民族國家主權獨立,個人對國家的忠誠度提高,有共同的地域、民族語言、國家體制和民族認同感。(3)出現了國旗、國歌和各種國家節日等。(4)隨著王權國家的出現和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各國都強調國家利益至上,國家之間的利益紛爭加劇,于是出現了國際外交規則,也就是國際法和外交制度。(5)擺脫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視角1《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近代西方國際法的發展主題二材料(各國)應根據本協議確定和確認享有他們自古以來的權利、特權、自由、優惠、自由行使領土權,不論是宗教的,還是政治的或是禮遇性的權利,因而他們永遠不能,也不應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進行的騷擾……參加協議的所有各方應有義務保衛和保護本和約的每一項條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論其信奉何宗教……——摘編自《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根據材料,概括《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對國際法的貢獻。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
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領土權不容侵犯原則;確認了締約國必須遵守條約的原則。視角2
20世紀國際法的發展材料傳統國際法將戰爭看作是推行國家政策、解決國際爭端的合法手段。進入20世紀,這種傳統觀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國際聯盟盟約》提出各締約國要“承受不從事戰爭之義務”。1928年《非戰公約》否定了“戰爭權”的合法性,明確表達了世界各國力求避免戰爭的共同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聯合國憲章》將“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作為聯合國的首要宗旨……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方法主要包括談判與協調,斡旋與調停,調查與調解,仲裁與司法解決。但國際法依然不斷地經受著挑戰與考驗。——摘編自楊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和平》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國際法的發展趨勢有怎樣的特點。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
逐漸否定主權國家的“戰爭權”;漸進性與動態發展;以避免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為中心內容,國際法的內容范圍逐漸擴大;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多樣化;國際法的權威性逐漸增強。歷史解釋——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深化拓展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各國不論政治、經濟、社會等情況有何不同,一律享有平等權利,承擔同等的責任互不侵犯原則各國在其相互關系中不得以武力侵犯他國,也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他國,不得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互不干涉內政原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平等互利原則各國在法律上必須是平等的,在事實上必須是互利的深化拓展和平共處原則根據國際法的要求,彼此尊重對方現存的社會經濟制度,實行廣泛的合作,發展友好關系,和睦相處民族自決原則被殖民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民族,有權采取國際法確認的一切合法手段,自由決定自己的命運、擺脫殖民統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國家之間在發生糾紛或爭端時,應當通過和平的方法予以解決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善意履行由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產生的、其作為締約國參加的國際條約所承擔的各項義務返回第一章鏈接高考熱點達成應用性(2023·山東卷,11)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承認了瑞士和荷蘭獨立,劃定了歐洲大陸各國國界;1815年形成的維也納體系,恢復了拿破侖戰爭前的歐洲均勢,創立和重建了一些國家。這反映了歐洲A.國際協調機制更趨合理B.國家主權意識不斷增強C.各國完成了向民族國家轉變D.大國主導的政治格局被打破典題例證悟√1.生活情境——新航路開辟與民族國家的形成(2023·保定模擬)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西歐工商業的繁榮,新興商人階級需要謀求更多的保護,以使他們免受戰爭的侵害和封建主們任意征收苛捐雜稅的壓迫,商人階級開始尋求與各國君主合作;新航路開辟后社會流動加快,廣大的民眾階層也開始參與原本只有上層階級掌控的政治經濟活動,“同質性社會”逐步形成。這反映了新航路開辟A.是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動力 B.促使民族文化的統一C.促進民眾參與政治經濟活動 D.促進王權的不斷強化123經典模擬練4√題干“商人階級開始尋求與各國君主合作”“廣大的民眾階層也開始參與原本只有上層階級掌控的政治經濟活動”“‘同質性社會’逐步形成”說明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產階級力量上升和社會階層流動加快,逐漸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促進民族國家的形成,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民族文化統一,排除B項;C項是材料的表面內容,而不是本質,排除;材料不涉及王權的強化,排除D項。1234122.社會情境——《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影響(2023·哈爾濱模擬)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對不易解決的爭端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規定。例如,解決洛林問題的原則是:有關方面“應提交雙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簽訂條約,或采取其他友好的辦法來解決”。據此可知,該和約A.維護了歐洲長久的和平狀態B.標志著近代世界外交制度的形成C.有利于解決國際爭端D.確定了主權國家是國際法的主體34√據材料“對不易解決的爭端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應提交雙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簽訂條約,或采取其他友好的辦法來解決”可知,該和約有利于解決國際爭端,C項正確;維護了歐洲長久的和平狀態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世界外交制度,也無法說明該和約是否是近代世界外交制度形成的標志,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主權國家是國際法的主體,排除D項。12343.學術情境——維也納會議召開時的國際關系(2023·佛山模擬)有學者認為:“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時候,每一個參會的精英都知道他們將要建立的是一個什么樣的體系。外交不是國與國的關系,而是宮廷與宮廷的關系,是君主和他們的外交大臣之間的關系。”該觀點認為,當時歐洲A.民主制度尚不成熟
B.民族國家尚未形成C.國際沖突難以避免
D.外交制度需要完善1234√根據材料“外交不是國與國的關系,而是宮廷與宮廷的關系,是君主和他們的外交大臣之間的關系”可知,該觀點認為維也納會議召開時,外交并非是單純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強調的是等級制度,說明當時民主制度尚不成熟,A項正確;15、16世紀,西歐的英國、法國先后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排除B項;材料與國際沖突難以避免、外交制度需要完善無關,排除C、D項。12344.學習情境——國際法發展的歷程(2023·濱州模擬)下表國際法發展的歷程說明1234年份國際法內容1648《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認了各締約國可以對違約國集體制裁的國際法基本原則1919《國際聯盟盟約》規定參會主權國家形成決議時實行“全體一致”通過原則1945《聯合國憲章》確定通過決議需要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大國一致”原則A.各國的獨立主權得到尊重B.國際法對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減弱C.集體安全機制的不斷完善D.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得到根本遏制1234√集體安全機制指的是在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和集體自衛組織及協定的范圍內,各國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進行合作而形成的機制。材料國際法內容均屬于多個國家通過條約、協議以集體的力量威懾或制止可能面臨的安全威脅,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集體制裁到“全體一致”原則再到“大國一致”原則,國際組織在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材料整體體現了集體安全機制的不斷完善,C項正確。1234威斯特伐利亞和會與歐洲政局的變化在威斯特伐利亞和會之前,教廷不僅在精神而且在某些世俗事務方面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歐洲君主不得不長期與教會分享權力,且接受教廷頻頻“行度主之事”。但是在和會之后,從法律上講,歐洲君主成為其領土內的最高主宰,不承認他們之上的任何世俗的權威。這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的幾個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密切相關。——摘編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命題視角拓[材料解讀]歐洲由君主與教廷分享權力,到世俗王權在國內成為最高主宰。[命題方向]歸納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前后歐洲政局的變化,并說明“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的幾個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返回第二章課時精練12345678910111213141.(2023·青島三模)16世紀,法國國王簽署敕令,規定法國的法律文件必須用以巴黎方言為主要形式的法語撰寫,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這A.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 B.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爆發C.奠定了國際法形成的基礎 D.促進近代外交體制確立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根據題干可知,16世紀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推動了法國民族意識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發展,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A項正確;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排除B項;荷蘭人格勞秀斯的《戰爭與和平法》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排除C項;17世紀時,歐洲國家的君主們不再滿足僅僅派遣臨時使者與他國保持聯系,而是派遣常駐外交使節和外交使團,在此基礎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排除D項。選擇題52.(2023·威海二模)下圖是1539年英文版《大圣經》的扉頁插畫(局部)。該插畫內容反映了當時英國A.王權擺脫了神學的桎梏
B.重視宗教倫理與教化C.近代民族國家逐漸形成
D.行政與宗教相互制衡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根據插畫內容中的配文“亨利八世”“克倫威爾”“克蘭默”的位置可以看出,當時國王位于中心,而且《大圣經》是英文版,這說明當時英國近代民族國家逐漸形成,C項正確;《大圣經》中國王居于中心,這意味著當時王權和神權并未剝離,排除A項;通過材料信息無法看出當時的英國重視宗教倫理與教化,排除B項;國王位于中心,而且以大臣和主教輔佐,這說明行政權高于教權,排除D項。53.(2023·深圳模擬)在法國大革命中,各政權都要求法國公民說法語,以代替許多地區方言,并建立了公立小學來教授法語;在革命過程中還創立了國旗、國歌和國家節日。這些舉措旨在A.加強資產階級政府集權性 B.消除封建割據以維護統一C.鞏固新生的資產階級政權
D.增強法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根據材料可知,要求法國公民說法語,創立國旗、國歌和國家節日,這些舉措旨在突出法國的國家和民族特征,喚醒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意識,D項正確;材料所述不屬于管理地方的措施,與加強政府集權關系不大,排除A項;大革命前的法國已經消除封建割據,排除B項;鞏固政權的說法過于籠統,且大革命期間出現了多次政權更迭,排除C項。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4.(2023·珠海模擬)19世紀前,歐洲國家主要關注政務語言、宮廷語言、法令語言等。進入19世紀以后,官方對生活語言的關注越發普遍,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開始實行初級義務教育,官方確定的標準語言也被推介給所有在校學習的人。這一變化A.利于培養國民政治認同 B.順應民主共和的主流趨勢C.推動文化的一元化發展 D.適應提升政治素養的需求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材料說明官方在加強對民眾的文化普及,意在增強民眾對國家語言文化以及國家的認同,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民主共和制度的發展趨勢,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語言教育主要涉及的是文化教育發展,提升文化素養,排除D項。55.(2023·深圳模擬)1618—1648年,歐洲“新教聯盟”和“天主教聯盟”之間爆發“三十年戰爭”。戰后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神圣羅馬帝國諸邦的“國家主權”,規定荷蘭(聯合省共和國)和瑞士獲得獨立地位。這表明該和約A.有助于推動民族國家的發展 B.推動了歐洲均勢局面形成C.促進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D.奠定了近代國際法的基礎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根據材料可知,該和約承認了荷蘭和瑞士的獨立,這促進了民族國家的發展,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歐洲政治力量改變的相關內容,無法得出推動了歐洲均勢局面形成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近代外交制度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戰爭與和平法》奠定了近代國際法的基礎,排除D項。56.《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規定:“所有(神圣)羅馬帝國的選侯、邦君和各邦,應根據本協議確定和確認享有他們自古以來的權利、特權、自由、優惠、自由行使領土權,不論是宗教的,還是政治的或是禮遇性的權利,因而他們永遠不能,也不應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進行的騷擾。”這一條款A.確立了國家主權與獨立原則 B.促進了近代西方民族意識覺醒C.推動了歐洲均勢局面的形成 D.消除了教會對歐洲政治的影響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該規定明確了國家應該擁有的主權,且不受任何形式和借口的侵害,是國家主權和獨立原則的體現,故選A項;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運動推動西方民族意識的覺醒,排除B項;奧斯曼帝國的衰敗推動了歐洲均勢局面的形成,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項;“消除”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7.(2023·湛江一模)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首次提出了“國際河川”的概念;確立了國際自由航行的原則、國際河流共有共管原則,設置了國際管理機構,認定了國際河流管理章程的法律地位。這一規定A.確保了國際河流的和平開發利用B.奠定了歐洲國際關系的基礎C.有利于構建大國協調的國際關系D.推動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根據材料可知,維也納會議對國際河流作出了相關規定,提出了“國際河川”的概念,確立了相關的原則,并設置了相關的機構,這些規定有利于構建大國協調的國際關系,C項正確;“確保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奠定了近代歐洲國際關系的基礎,排除B項;17世紀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排除D項。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8.(2023·黃岡二模)19世紀前后,有學者認為應將“野蠻”和“半文明”的國家排除在國際法范圍之外,因為他們還不夠成熟,只有當這些國家接受歐洲文明時,才被認為可以適用國際法。這一認知A.激化了當時日益緊張的國際關系B.源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C.易于淪為塑造擴張正當性的工具D.推動了國際法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歐洲的一些國家把對外擴張看成是傳播歐洲文明,成為維護擴張的正當理由,C項正確;這僅僅是一種觀點,不可能激化國際關系,排除A項;這種認知的形成與世界市場無關,排除B項;這種認知導致西方各國在國際法的應用中實行雙重標準,國際沖突不斷,不利于國際法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排除D項。59.(2023·襄陽三模)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英國取得馬耳他島、原法屬多巴哥、圣盧西亞、毛里求斯等地,并從荷蘭手中奪得南非開普敦殖民地和錫蘭島,載入《維也納最后議定書》。會后俄普奧三國還準備武裝干預西班牙拉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出現了關于干涉別國內政與否的爭論,英國則堅決反對干涉拉美。對此解釋正確的是A.國際法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B.俄普奧三國試圖爭奪世界霸權C.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日益激化D.英國國內輿情支持拉美的獨立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結合所學可知,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及此后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建立起以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為特征的國際關系體系,即維也納體系,外交制度進一步發展,國際法的應用范圍逐漸從歐洲擴大到美洲、亞洲等其他地方,A項正確;俄普奧三國試圖干涉西班牙拉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并非在爭奪世界霸權,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日益激化,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英國國內輿情,無法得出其支持拉美的獨立,排除D項。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10.(2023·岳陽模擬)1917年,列寧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確最堅決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實現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別國領土,不強迫合并別的民族)不賠款的和平……凡是把一個弱小民族合并入一個強大國家而沒有得到這個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確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別國領土的行為……各富強國家為了如何瓜分它們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繼續進行戰爭,是反人類的滔天罪行。”這一言論A.瓦解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B.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政治格局C.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D.為國際法開辟了新的發展階段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才逐漸瓦解,排除A項;這一言論并沒有改變20世紀的世界政治格局,排除B項;近代以來民族主義的興起,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排除C項。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11.(2023·日照一模)1648年,法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西班牙帝國、神圣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使用法語和德語兩個版本;1714年,法國與奧地利簽訂《拉什塔特和約》,法語是唯一文本語言;1919年,《凡爾賽和約》所有文件都是法語和英語兩種文本。這一變化反映了歐洲A.文化認同的趨同
B.政治格局的變化C.一體化進程起步
D.統一市場的形成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歐洲國家在訂立和約的過程中經歷了法語和德語版本并存到法語為唯一文本語言再到法語和英語并存兩種文本,體現了歐洲政治格局的變化對和約文本語言的影響,B項正確。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12.(2023·天津模擬)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聯盟在其所訂立的盟約中規定了部分禁止戰爭;1928年的《非戰公約》對廢棄戰爭權具有重要的意義;1945年締結的《聯合國憲章》則全面禁止使用武力。這一演變過程反映了A.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已實現 B.國際法的范圍和作用有限C.集體安全機制的完全確立 D.國際安全機制的不斷強化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5√選擇題123467891011121314根據材料可知,一戰后,規定部分禁止戰爭,1928年的廢棄戰爭權,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都體現了對戰爭爆發的遏制,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國際安全,國際安全機制得到不斷強化,D項正確;“已實現”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根據材料無法得出國際法的范圍和作用有限的結論,排除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材料疲勞斷裂預測方法重點基礎知識點
- 材料疲勞壽命影響因素分析重點基礎知識點
- 船員發現火災后應急預案(3篇)
- 行政法學學者觀點試題及答案總結
- 機房漏水火災應急預案(3篇)
- 行政法學專業的學習方法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網絡管理員備考策略試題及答案
- 網絡存取控制策略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備考過程中的心理建設:試題及答案
- 網絡管理員考試特色解析試題及答案
-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等級測評報告模板【等保2.0】
- (翻譯)UL6A標準中文版-2019版電氣剛性金屬導管-鋁紅黃銅和不銹鋼
- 胃食管反流病指南
- 小學班會 以“心”迎新 攜手同行-二年級數學開學家長會 課
- 資治通鑒介紹課件
- 配電工程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GB/T 19274-202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室
- 全套教學課件《工程倫理學》
-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試題(含答案解析)
- 胃癌晚期護理查房
- 大學介紹清華大學宣傳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