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紅旗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西省贛州市紅旗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西省贛州市紅旗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西省贛州市紅旗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西省贛州市紅旗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贛州市紅旗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體共同發起的征集“改革開放30周年10大流行語”揭曉,分別是“下海”“下崗再就業”“農民工”“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上網”、“①”,“北京奧運”“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和②兩條是對其余8條產生決定性影響和準確的概括,它們應該是A.西部開發、解放思想 B.入世、市場經濟C.對外開放、大國崛起 D.改革開放、中國特色2.據統計,1972—1995年世界生產增長了7倍,而同期國際金融市場膨脹了43倍。1998年全球外匯市場日成交量達到1.5萬億美元,年成交量達400萬一500萬億美元。股票市場更是一路飆升,僅在1998年下半年就上漲了近7萬億美元,超過同期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5萬億美元)。這體現出A.全球經濟結構發展的不平衡性 B.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逐漸建立C.各國調整經濟體制勢在必行 D.世界經濟的風險性增加3.下表是建國后某次會議的部分決議內容。據此判斷這次會議是A.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B.中共八大C.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4.唐代,政府設置東西南北四個銅照,以受養民勸農之事、諫論時政之書、陳冤訴屆之狀、舉報告密之信。這客觀上A.引入了社會監督 B.防止了官員腐敗C.強化了君主權力 D.削弱了行政監督5.有人認為,西方政治發展史,權力中心經歷了神權到王權,又從王權轉到民權的過程。總體看,西方從王權轉到民權始于A.15世紀B.16世紀C.17世紀D.18世紀6.強勢的宋太宗曾說:“無為之道,朕當力行之”;宋真宗曾對大臣說:“軍國之事,無巨細必與卿等議之,朕未嘗專斷,卿等固亦無隱,以負朕意也”;宋仁宗時“事無大小,悉付外廷議”。由此推知,當時A.君主權力受到制約 B.分割相權加強皇權C.道家思想產生影響 D.中央集權大大削弱7.錢乘旦教授《德國通史》“民族國家時代”卷,敘述了1815-1918年德國以獨特方式全面邁入“現代”社會的近代晚期歷史,這種獨特性突出表現為與英、法等西方國家不同的“雙重革命”。該過程表現為A.完成了工業化進程,建立起統一的民族國家B.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保留容克貴族主導地位C.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D.既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又產生了社會主義革命8.梁啟超在1902年的《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一文中,首次將馬克思介紹給中國人;同盟會成員朱執信在1905年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的部分內容;《新青年》從1918年的第五卷第五號開始,逐漸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觀點,并率先開辟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欄,專門研究馬克思列寧的著作。上述史實表明A.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思想界產生了一定影響B.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已經形成系統研究C.各政治派別都主張在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D.中國知識分子開始質疑西方資本主義文明9.陸九淵說:“學茍知本,六經皆我注腳。”他認為做學問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對古代經書的追根究底。這表明陸九淵A.強調自身的修習與領悟B.贊同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C.主張自由闡釋儒家經典D.否定傳統儒學的權威地位10.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常言“我非相,乃攝也。”此言A.言不由衷 B.謙虛矜持 C.符合實際 D.擅權邀功11.17世紀50年代,蔗糖開始頻頻出現在藥品、文學想象以及身份的炫耀等方面。1800年前后,蔗糖已經為英國人的日常飲食提供了近五分之一的熱量。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等級觀念明顯淡化 B.貧富差距日益縮小C.高效便利的交通網絡提供了條件 D.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的迅猛增長12.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說:“毛及其同僚依靠組織方式上的變化,通過大規模的勞力動員,以實現農業奇跡;鄧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盡管在類型上二者十分不同—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后一個“改變組織方式”是指()A.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B.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實現土地歸農民所有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華夏認同觀念在中國歷史發展中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少數民族政權華夏認同的主要角度。(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少數民族政權華夏認同的歷史作用。14.(2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54年2月蘇美、英、法提議召開國際會議解決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3月開始的奠邊府戰役在中國幫助下最終取得勝利,但戰爭隨時有復雜化國際化的危險,美國提出了“聯合行動”的倡議,著手籌建東南亞條約組織。在美國看來,“如果能這樣做,我們就將以強大而團結的姿態進入會場,從而有望令共產黨人在會上作出讓步”。周恩來在赴日內瓦會議前向印度駐華大使指出:“擺在亞洲國家和人民面前的問題,是它們如何能夠自救”,而自救的辦法便是“要團結友好,反對侵略,不參加軍事侵略性的集團”,這樣,“美國的陰謀就不能得逞”。中國代表團的任務是要在會上“加強外交和國際活動,以破壞美國的封鎖禁運、擴軍備戰的政策,以促進回際緊張局勢的緩和”,并要盡一切努力達成某些協議,“以利于打開經過大國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道路”。——摘編自李丹慧《日內瓦會議上中國解決印支問題再探討》(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日內瓦會議召開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的外交策略并分析外交活動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十大流行語以新穎的形式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變。“下海”、“下崗再就業”、“農民工”、“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上網”,是“改革開放”帶給中國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巨變。“炒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特色”的表現。故選D。2、D【解析】

金融市場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世界的生產增長,過度膨脹的金融市場加大了世界經濟的風險性,故選D;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經濟風險性的增加,沒有體現全球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性,排除A;BC與題意主旨無關,無法體現,排除。故選D。3、B【解析】

1956年中共八大《有關政治報告的決議》中規定:社會主義的統一市場應當以國家市場為主,同時附有一定范圍內的國家領導下的自由市場,作為國家市場的補充。B正確;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主要是為了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A排除;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主要是為了籌備新中國成立的相關問題,C排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D排除。故選B。4、A【解析】

材料中“養民勸農"“諫論時政”“陳冤訴屈”“舉報告密“表明,政府重視民意的表達和傳遞,客觀上引入了民間參與和社會監督,A項正確;“防止”表述絕對,排除B;題干列舉的舉措未涉及中樞體制變化,與強化君主權力無關,排除C;社會監督并不能削弱行政監督,兩者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排除D。5、C【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史實再現能力。據所學可知從王權到民權的轉移始于頒布于1689年的《權利法案》,故選C。AB選項的15、16世紀當時還沒有出現王權到民權的轉移,D選項的18世紀之前就已經有了王權到民權的轉變,所以不符合題意。【詳解】6、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宋朝的皇帝關于國家政事決策這方面交給朝臣商議決定,這種做法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也說明當時君主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A正確;材料未涉及君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B排除;道家強調的是無為而治,材料未涉及,C排除;宋朝通過削弱地方的軍事、司法和軍事的權力,大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D排除。故選A。7、A【解析】

材料信息是,1815-1918年,德國通過與英、法等西方國家不同的“雙重革命”而全面邁入“現代”社會。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雙重革命”的過程是,一方面通過“王朝戰爭”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建立了代議制度;另一方面利用兩次工業革命成果迅速完成了工業化。由此可知,A項符合題意;德國通過1871年憲法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保留容克貴族主導地位,這不符合“雙重革命”的信息,故B錯誤;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只是“雙重革命”的部分內容,故C錯誤;1918年--1919年的德國十一月革命基本完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但沒有產生社會主義革命,故D表述錯誤,且不符合材料信息。8、A【解析】

據材料“梁啟超在1902年的《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一文中,……;同盟會成員朱執信在1905年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的部分內容;《新青年》……,逐漸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觀點”可知,無論是梁啟超、還是同盟會成員以及資產階級激進派都在20世紀初期介紹馬克思主義,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思想界產生了一定影響,A正確;據所學可知,李大釗等無產階級革命者開始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而不是資產階級各派別,B說法錯誤;據所學可知,梁啟超在二十世紀初是保皇派、同盟會成員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新青年》最初代表的是資產階級激進派,這些資產階級各派別都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而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C錯誤;據所學可知,馬克思主義也屬于西方文明,故D說法錯誤。9、A【解析】

根據“他認為做學問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對古代經書的追根究底”可知,陸九淵強調自身的修習與領悟,反對拘泥于古人經書,故A正確;陸九淵強調自身的修習與領悟,反對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B錯誤;陸九淵主張自身的修習與領悟,并非主張自由闡釋儒家經典,排除C;陸九淵的心學思想仍然屬于傳統儒家思想,D錯誤。10、C【解析】

內閣不是法定一級的中樞機構,與宰相不同,因此張居正的言論符合內閣制度,C正確;張居正的說明符合實際,A、B、D的描述不準確,排除。11、D【解析】

17世紀50年代,蔗糖開始頻頻出現在藥品、文學想象以及身份的炫耀等方面,這說明蔗糖是奢侈品;1800年前后,蔗糖已經為英國人的日常飲食提供了近五分之一的熱量,這說明蔗糖已經普及。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根源于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的迅猛增長,故D正確;等級觀念明顯淡化、貧富差距日益縮小不是材料表達的主旨,故AB錯誤;高效便利的交通網絡不是主要原因,故C錯誤。12、C【解析】

根據所學,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在鄧小平領導下進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農村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將土地使用權和經營權釋放給農民,從而提高了勞動效率,C符合題意;ABD項內容不是在鄧小平時期的改革內容,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血緣認同;文化認同;制度認同。(2)為其合法地位尋找歷史依據,有利于鞏固政權,穩定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有利于學習借鑒漢文化,促進本民族的發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解析】

(1)角度:根據材料“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可知,這一認同角度是追溯血緣關系至黃帝;根據材料“孔子大圣,萬世所尊”可知,這是從文化角度認同;根據材料中《金史·百官志》可以看出,金朝的制度與中原王朝制度一致,由此可知,這是從制度層面的認同。(2)歷史作用:從政權鞏固角度分析,少數民族政權華夏認同為其合法地位尋找歷史依據,有利于鞏固政權,穩定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從本民族發展角度看,華夏認同有助于少數民族學習借鑒漢文化,促進本民族的發展;從民族融合來看,華夏認同本身是民族融合的手段,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14、(1)背景:兩極格局下兩大陣營對峙,亞洲出現“熱戰”;朝鮮戰爭基本結束;越南取得奠邊府戰役勝利;美國插手東南亞。(2)策略:團結亞洲各國,分化美國陣營;堅持大國協商。意義:有利于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打亂了美國從朝鮮、、印度支那三條戰線威脅新中國的戰略部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譽。【解析】

(1)由材料“1954年2月”,,結合所學,當時兩極格局下兩大陣營對峙,亞洲出現“熱戰”;,結合所學,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朝鮮戰爭基本結束;由材料“奠邊府戰役在中國幫助下最終取得勝利”,可得出越南取得奠邊府戰役勝利;由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