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沈陽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這句話最能說明A.帝國的建立離不開煤鐵資源B.工業化提供德國統一的物質基礎C.從法國奪取了阿爾薩斯和洛林D.普魯士憑借王朝戰爭實現統一2.洋務運動時期,有一類企業是“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采用這種經營管理方式的企業是()A.江南制造總局 B.輪船招商局C.發昌機器廠 D.耶松船廠3.近現代某文學流派以一種超越現實的文學精神,執著于對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現,力圖用文學給人類展現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試圖用美麗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實”。下列屬于這一流派的作品是A.《悲慘世界》 B.《戰爭與和平》 C.《母親》 D.《等待戈多》4.1890年,普魯士政府的全部候補官員中有40.4%是貴族,1900年為44.6%,到1914年時,這一比例達到了55.5%。這反映出近代德國A.顯露革命苗頭B.政治近代化滯后C.軍國主義強盛D.沒有代議制特征5.“申根區”是指履行1985年在盧森堡申根鎮簽署《申根協議》的26個歐洲國家所組成的區域。對于國際旅行者而言,該區域內的各個國家之間幾乎不存在邊境管制。這反映了當今世界A.人口遷移自由無限制B.政治多極化趨勢加強C.國家主權被消解殆盡D.經濟呈現區域集團化6.《史記》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據此可知,司馬遷A.主張對邊地民族加強管控 B.強調華夏族的統領地位C.認識到宗法制影響力較大 D.倡導華夷同源的歷史觀7.仔細觀察下圖,從中得出新航路開辟后的最準確的信息是A.世界市場開始形成B.世界歷史從此開始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完全形成D.亞歐非之間開始出現經濟聯系8.從18世紀起,歐洲主要國家因為“紡織機器、采礦、煉鐵設備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發明”,所以“19世紀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產生各種新問題”。這段論述從“因為”到“所以”之間,至少增加哪一段論述才能使前后因果關系完整?A.馬克思階級斗爭理論的影響B.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興起C.傳統精密制造業吸引投資意愿D.新型工廠制產生9.1901到1902年,梁啟超率先提出“史學革命”的口號。他批判舊史學在思想內容上存在“四弊”即“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知有個人而不知有群體”“知有陳跡而不知有今務”“知有事實而不知有理想”,強調要“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晚清時期的“史學革命”A.主要為重新研究中國古代史 B.把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史學研究C.體現了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 D.是清朝末期維新變法的重要內容10.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極力駁斥“有公而無私”,指出“人道就是對人私利與欲望的滿足,道德就存在于人們的物質利益之中”。這一主張A.徹底否定了宋明理學 B.旨在批判君主專制統治C.適應了工商業的發展 D.開啟了思想啟蒙的先河11.中國金銀比價一直高于歐洲,明初大概是1:6,隨后到1:8,歐洲中世紀一般是1:14。地理大發現引爆了全球化狂潮。根據學者全漢舁估算,1700—1830年間輸人中國的美洲白銀約為6億元,折合約4.3億兩。據此推知A.金銀套利是白銀輸華的主要途徑B.古代中國對外貿易長期處于逆差C.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強D.白銀輸入將加速中國經濟貨幣化12.1940年,美國成立了“美洲國家事務協調辦公室”,采取派遣留學生、免費贈送書籍等方式介紹美國歷史和文化。同時美國哥倫比亞等廣播公司增加了對拉丁美洲的廣播時間。《時代》、《生活》等美國雜志也開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美國的這些做法旨在A.加強與拉美的文化聯系 B.展示國家的文化軟實力C.消除法西斯勢力的影響 D.確保在拉美的領導地位13.1978年-1992年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情況:1992年比1978年增長比1949年增長國民生產總值24000億元7.18倍—國民收入17400億元5.78倍48.6倍以上數據變化最能說明我國A.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B.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速發展C.國民經濟達到了高度繁榮的狀態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14.有學者指出:“美國恪守的門戶開放原則同蘇聯的勢力范圍原則是完全相對立的兩種思想和理論體系,甚至是歷史上形成的兩種不同的民族傳統。……這兩個原則的沖突不僅僅推動了冷戰的到來,而且是冷戰的原動力。”該學者認為A.國家利益分歧導致了美蘇冷戰B.冷戰源于美蘇意識形態的沖突C.美蘇加緊在全球范圍內的爭奪D.美蘇爭霸引起民族傳統的對立15.1978年3月,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當時鄧小平這一思想A.加快了科技體制改革B.源于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C.推動了科技政策撥亂反正D.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16.西歐中世紀末期常常被稱為“‘人’的發現和‘世界’的發現時代”。這里的“‘人’的發現和‘世界’的發現”分別是指A.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B.啟蒙運動和殖民擴張C.啟蒙運動和新航路開辟 D.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17.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比例分配表:這說明此時的中國A.新生政權具有廣泛的民主性 B.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C.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 D.資產階級在政權中占據主導地位18.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企業利潤全部上繳國家,開支則由國家財政下撥。1983年1月,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利改稅”,企業上繳55%的企業所得稅,剩下的45%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在國家與企業之間分成。這表明當時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B.按勞分配原則得到貫徹C.開始試行現代企業制度 D.企業經營自主權有所加強19.如表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毛紡織廠創建時的資本來源狀況(單位:萬兩)。據此可知A.清政府改變了傳統的抑商政策B.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被政府實際控制C.資金不足是民族工業最大困境D.政府為實現自救積極創辦近代工業20.《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這主要體現在A.列強強迫清政府承擔巨額賠款B.列強勢力開始進入中國腹地C.列強從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D.列強開始爭奪在華路礦權21.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國建交國家數目統計示意圖中,反映20世紀60年代末建交狀況的是A. B. C. D.22.1075年,北宋政府把對酒務原有的“買撲”法(承包商繳保證金于官,取得征稅之權)替代為“實時授狀”法(在政府指定期限內,將愿出的價錢寫于狀內,封口上交,政府售與出價高者)。這一變化A.體現了商品經濟繁榮 B.表明政府嚴格掌握商業征稅權C.弱化了重農抑商思想 D.有助于減輕政府負擔23.某同學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書中有很多神話和歷史傳說,它是歐洲最著名的長篇史詩作品之一。該書應該是A.《吉爾伽美什》 B.《荷馬史詩》C.《羅摩衍那》 D.《摩訶婆羅多》24.在周代,大宗是宗族成員共同宗廟的宗廟主。小宗也是各自范圍內近親的共同宗廟的宗廟主。普通族人祭祀祖先,一般須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級宗廟中進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儀式。這一體制A.保障了貴族在政治上的特權身份B.維護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C.確保了嫡長子對權力的合法繼承D.保證了大宗獨享對祖先的祭祀權力25.盧梭認為“自從人類察覺到一個人據有兩個人食糧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貧困伴隨著農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長”。這段話表明盧梭認識到A.財產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B.專制統治致使人民貧困和遭受奴役C.爭奪食物是人類沖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和貧困是伴隨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現象26.官利是近代中國股份制企業普遍實行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在股份制企業中官利即股息)是固定并且必須予以保證,不管企業的利潤多少,經營狀況如何,觀察中國各公司的營業情況,照例都支付官利。由此可見,官利制度①利于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吸引投資②僅在官辦企業中實施的一項制度③使近代民族企業發展背上沉重負擔④是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寶貴見證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7.讀表——賈國雄《論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對表中信息的合理解釋是A.國家優先發展農業經濟 B.計劃經濟更加注重效率C.政府抑制工業過快增長 D.兩階段的增長基數不同28.一幅圖畫上描繪人類求知過程的“知識山”,一路逐級而上,分別是語法、數學、邏輯、音樂、天文、幾何、修辭,在頂峰則是神學。這種概念最可能出現在A.公元前2世紀的麥加 B.公元3世紀的印度C.公元13世紀的巴黎 D.公元19世紀的英國29.下面表格匯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所發行的郵票。其中,60周年的紀念郵票與之前相比,其主題的最主要變化在于紀念周年枚數和內容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軍東渡黃河、人民戰爭勝利、光榮參軍40周年2枚:盧溝橋抗日、戰斗在長城內外50周年8枚: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戰、芒友會師、華僑捐獻、光復、偉大勝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戰、中流砥柱、諾曼底登陸、攻克柏林1枚小型張:和平與正義A.強調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B.肯定了美蘇兩國對中國抗戰的援助C.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偉大力量D.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地位30.根據7月17日周恩來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斷當時周恩來主要是為了時間外交活動上午10:OO會見柬埔寨王國外交大臣秋普芳上午11:OO訪晤英國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3:OO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長范文同會談下午16:50訪晤法國總理兼外長弗朗斯A.以“求同存異”推動萬降會議的順利召開B.爭取各國支持理解第26屆聯合國大會提案C.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問題與印度支那問題D.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舉行中緬會談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漢代最初流傳下來的《春秋》等經典文獻,都是用古篆文寫成的。古文經學依托先秦古文經典,強調文字訓詁。為了研究與推廣,一些經學家用通行的隸書來解讀古文的經典,形成夸文經學。他們從現實政治出發,常常附會經義。古文經學家視孔于為一史學家,六經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迷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經的次第應當按史料產生的早晚排列。夸文學家視孔子為教育末、政治家,六經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著重的不在于六經的文字事實,而在于經學的微言大義。六經的次第當然要按程度的淺深而排列。今文經學在西漢受到尊崇,東漢時被古文經學超越。——摘編自周予同《中國經學史講義》材料二成豐年間,夸文經學得以復興再起,井成為學術的主潮。魏源指出,煩瑣考據是“錮天下聰明知慧使盡出于無用之一連”,西漢今、古文本是一家,大同小異不過什一。六經皆圣人憂惠之書,治經當探求圣人的微言大誼(義),以求通經致用,以經術為治術。——李軍《論清代夸文經學的創立復興及其思想特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歸納漢朝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的區別,分析西漢今文經學受到尊崇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魏源思想特點,說明其影響。32.材料:在雍正朝大規模改土歸流的過程中,為確保地方穩定,鄂爾泰提出:“若不視有無過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論不足以服人,兼恐既無以善后。”對改土歸流之土司,“慮其住居本地,有黨羽相助為非,故遠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設置與內地劃一的同時,其他的管理體制也仿內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時必定會兼顧尚未改流地區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區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歸流之后,都會輔之以“減免賦役,選用循良,善加撫恤,疏浚江河,挑筑溝壩,墾辟荒蕪”等善后措施。清政府重視善后,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土司地區的控制,從而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一體化。——摘編自李世愉《改土歸流與國家治理》(1)根據材料,概括雍正朝改土歸流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雍正朝改土歸流措施的意義。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紀時,大多數人認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區的居民,最后才是法蘭西人或英吉利.在教會與君主權力的斗爭中,近代歐洲君主的權力大多得以加強。18世紀末葉以前,人們一直把國家與君主本人混為一談,國王成為民族國家的象征。例如,路德認為“主教們和諸侯們”構成了德國,而路易十四則聲明法蘭西國家“完全屬于國王本人”。直到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通過革命等方式開始分享或獲得全部權力時,民族主義才呈現其近代的形式。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國家不再是國王、國王的領土和國王的臣民.國家這時由公民組成。——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等材料二秦漢帝國以來,“中國”概念必須容納東亞這片大地上許多族群的文化。漢代的五帝系列。將各族收納在一個可以串聯的譜系,而以黃帝為統攝許多族群的祖先。許多漢人自以為是炎黃子孫;有些漢族以外的族群也在建構其祖先與漢族同源的理論。近代中國建構國族的方向是聚異為同。恰好與歐洲近古諸族為了擺脫天主教秩序,而各自建構祖源的方向背道而馳。于是,中國革命由反滿興漢演變為反對西方帝國主義,又演變為孫中山“內部各族平等”及“聯合世界平等對我之民族”兩項訴求。經歷抗日戰爭,中國人煉鑄了強烈的民族意識,竟形成一個世界最龐大的共同體三四!——摘編自許倬云《萬古江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近代民族國家觀念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中國和歐洲近代民族國家觀念的不同之處,并說明中國近代民族國家觀念的積極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說明了工業發展和煤炭資源對德意志帝國的重要性,即工業化為德國統一提供了物質基礎,故選B;A項是表面現象,排除;CD沒有體現題意主旨,排除。故選B。2、B【解析】根據題中信息判斷此類企業應屬于官督商辦類型。A項是洋務運動時期官辦軍事工業,是洋務派創辦的規模最大的軍事企業;C項屬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D項屬于外商創辦企業。B項是洋務運動的最早、規模最大的民用工業。3、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雨果的《悲慘世界》和材料中提到的“執著于理想”,要“用美麗理想代替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實”的浪漫主義風格一致,A選項正確;《戰爭與和平》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母親》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等待戈多》是后現代主義,三者均不屬于“描繪理想生活”,“美麗幻想”的浪漫主義風格,BCD三個選項錯誤。4、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的準確解讀能力。根據材料文字“全部候補官員中有40.4%是貴族”到“44.6%”再到“55.5%”可知,近代德國政治民主化的滯后。A項表述中“專制統治”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C、D兩項表述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5、D【解析】
根據“26國歐洲國家所組成的區域內”對“國際旅行者”,“幾乎不存在邊境管制”,結合所學可知,申根區的出現反映了歐洲為代表,世界范圍內的“區域集團化”得到發展,D項正確;申根區是對“國際旅行者”而言而不是對人口遷移所說,A項錯誤;這是一個旅行自由的協議,與政治多極化無關,B項錯誤;協議對成員國某一方面加強合作,不能反映當今世界國家主權被消解殆盡,C項錯誤。6、D【解析】
司馬遷認為匈奴、越、秦、楚等都屬于黃帝后裔,體現了華夷同源的歷史觀,故選D;材料只是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起源接近,沒有體現對邊地民族加強管控,不能說明華夏族處于統領地位,排除AB;材料主旨與宗法制無關,排除C。故選D。7、A【解析】由圖中信息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亞洲、歐洲、非洲和南北美洲聯系越來越密切,這說明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故A項正確;B項從圖中體現不出,故錯誤;C項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故錯誤;亞歐非之間開始出現經濟聯系早在漢唐時期就已經有了,故D項錯誤。8、D【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新型工廠產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各種破產農民和其他人口紛紛集中到工廠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由此造成了19世紀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的現象,故選D項;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中期,與題意時間不符,故排除A項;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并不是導致人口集中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勞動力的集中,而不是對資本的吸引,故排除C項。9、C【解析】
材料體現了梁啟超強調實學研究要注意“國家意識”、“民族意識”、“社會責任”及“歷史擔當”,這體現了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C正確;A、B與材料無關;D與材料時間不符。【點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四弊”,考查的是學生對這“四弊”的理解,讀取材料的能力。10、C【解析】
顧炎武對人私利與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業經濟下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從而也就適應了工商業的發展,故C正確;顧炎武的觀點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宋明理學“滅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徹底的否定,排除A;材料中并沒有涉及政治上的專制,不能說明目的是批判君主專制,排除B;顧炎武的主張雖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能定位為開啟,排除D。故選C。11、D【解析】
根據材料“明初大概是1:6,隨后到1:8,歐洲中世紀一般是1:14。”“1700—1830年間輸人中國的美洲白銀約為6億元,折合約4.3億兩”表明新航路開辟后,大量白銀輸入中國,使中國金價上漲,說明白銀的流動密切了世界的經濟聯系,促進了經濟繁榮和加速中國經濟貨幣化,故選D;材料沒有體現金銀套利,A錯誤;古代中國對外貿易一直處于順差,B錯誤;材料體現白銀貨幣化,沒有體現經濟的影響力,C錯誤。12、D【解析】
根據材料“1940年”“增加了對拉丁美洲的廣播時間”等信息可知,美國在二戰期間加強對拉丁美洲的文化宣傳,促進了美國人民和拉美人民的相互理解,鞏固了美國在拉丁美洲的領導地位,促進了美國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傳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結合,D項正確;材料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在拉美的領導地位,而不是為加強與拉美的文化聯系,A項錯誤;美國政府致力于通過文化手段來展開外交,展示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不是材料所述美國措施的主要目的,也不是題干主旨,B項錯誤;1940年美國尚未參戰,C項錯誤。13、B【解析】
依據表格內容來看,1992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教1978、1949年都有大幅度地增長,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速發展。故答案為B項。A項只通過數據不能說明我國實現了現代化,排除;C項表格內容無法體現國民經濟的高度繁榮狀態,排除;D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只是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排除。14、B【解析】
根據學者的分析,正是美國門戶開放和蘇聯勢力范圍是兩個完全對立的兩種思想、理論體系和民族傳統,導致了冷戰的發生和發展,B選項符合題意。“國家利益分歧”在材料中無從體現,A項錯誤。學者分析的是冷戰到來的原因和動力,不是冷戰的范圍,C選項錯誤。材料中民族傳統的對立是冷戰的原因,不是美蘇爭霸的結果,D選項錯誤。15、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3月鄧小平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特別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思想,為當時科技領域的撥亂反正提供了思想支持,故C項正確;科技領域先實現撥亂反正,才能進行科技體制改革,故A項不符合材料信息;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是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故B項錯誤;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故D項錯誤。16、A【解析】
與“人”被發現有關的事件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與“世界”被發現有關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故選A;啟蒙運動崇尚理性,不符合“人”的發現,B錯誤;殖民擴張是新航路開辟后建立世界市場的途徑,宗教改革將西歐人從基督教神權中解放出來,與“世界”的發現無關,排除CD。17、A【解析】
材料表明,政治協商會議包含了各個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體現了新生政權具有廣泛的民主性。A正確;材料未體現出人民當家作主,不能證明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B排除;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基本完成,不是政協會議,C排除;據表格信息看,共產黨所占比例最高,因此是無產階級占據主導地位,D排除。故選A。18、D【解析】
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利潤全部上繳國家,開支則由國家財政下撥。隨著改革開放的啟動,國家著手進行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利改稅”,擴大了企業財權,較好地處理了企業與國家的關系,故選D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是在1984年,排除A項;按勞分配是分配個人消費品的社會主義原則,排除B項;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在1993年之后,排除C項。故選D。19、D【解析】
材料反映政府不同程度參與近代企業的創建,故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清王朝的經濟政策,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涉及到的四大毛紡織廠并非以官府資本為主,故B不符合題意;民族工業最大困境是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本國封建主義的束縛,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20、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以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資本輸出為主,列強侵華進入到一個新階段,C選項符合題意;列強強迫清政府承擔巨額賠款始于1842年的《南京條約》,列強勢力進入中國內地始于第二次鴉片戰爭,列強掠奪在華礦權是從1885年《中法新約》簽訂后開始的,ABD三項不符合題意。21、B【解析】
據所學可知,二十世紀60年代末,美國繼續敵視中國,中蘇關系嚴重惡化,面對這種狀況,毛澤東提出爭取兩個中間地帶“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經濟發達國家”,因為這兩部分都反對美國控制,這樣中國在五十年代與蘇聯等東歐國家建交基礎上,又同早已建交的瑞士、瑞典、丹麥、芬蘭、挪威等國增進了友誼,又同法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同意大利和奧地利互派商務代表,故B符合題意;A項中與歐洲國家建交只有四國,與歷史上各個時期都不符,A錯誤;C是70年代中美關系正常化以后,與材料不符,C錯誤;D是80年代改革開放后,與材料不符,D錯誤。22、D【解析】
“實時授狀”法關注的是出價高者,這有利于政府增加財政收入,因此D正確;材料主旨是政府為增加財政收入而對專賣制度承買方式的改變,不能直接體現商品經濟繁榮,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政府的專賣權,而非征稅權力,排除B;C與題無關,排除。23、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歐洲最著名的長篇史詩是《荷馬史詩》,選項B正確;選項A是西亞古籍,選項C、D是印度古籍,排除;24、B【解析】
根據材料“大宗是宗族成員共同宗廟的宗廟主”“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儀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這種宗廟祭祀制度有利于維護大宗的地位,最終是維護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大宗和小宗作為宗廟主的地位,沒有強調貴族在政治上特權身份,A項錯誤;材料通過大宗小宗作為各自范圍內的共同宗廟的宗廟主,體現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與嫡長子的合法繼承無關,C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宗對祖先的祭祀具有優先權力,但不能表述為“獨享”,D項錯誤。25、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個具有兩個人糧食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題的關鍵信息,說明了盧梭認為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觀點,A符合題意。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啟蒙運動?盧梭的思想主張【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6、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官利是“經過官方審查批準的利率”,這種利率受到官方的保護,因此利于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吸引投資,故①正確;官利制度在近代中國股份制企業普遍實行,不僅是官辦企業,故②錯誤;“不管企業的利潤多少,經營狀況如何……照例都支付官利”,這使近代民族企業發展背上沉重負擔,故③正確;官利制度有利于研究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故④正確。所以本題答案為A項,BCD錯誤。27、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前三十年間工業產品產量增長倍數高于改革開放后三十年的主要原因在于,兩階段的增長基數不同,D項正確;改革開放前國家優先發展工業,A項錯誤;比起計劃經濟,改革開放后實行的市場經濟更加注重效率,B項錯誤;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并未抑制工業過快增長,C項錯誤。28、C【解析】
中世紀,基督教統治西歐,神學盛行,中世紀指的是476年到1453年,故C正確;A項伊斯蘭教創立時間為公元622年,因此前2世紀的麥加不存在伊斯蘭教神學,故排除;B項印度神學的論述在課本的知識點中未涉及,故排除。D項19世界的英國已經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神學失去獨霸地位,故排除。29、A【解析】
表格中20﹣50周年均以強調共產黨敵后抗戰為主,而60周年明顯注重全民抗戰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在抗戰中的作用,故本題選擇A項;B、C只是表格中反映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選項D屬于20﹣50周年主題,排除。30、C【解析】從材料反映的周恩來的活動涉及到的會議參加國來看,有蘇英法和東南亞國家柬埔寨、越南,說明這次會議是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故答案為C項。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排除A項;1971年中蘇關系早已破裂,中國不會與蘇聯會談爭取支持,排除B項;D項只涉及緬甸,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點睛:為了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1954年中、蘇、美、英、法及有關國家外長,在瑞士的日內瓦舉行會議。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重要的國際會議。當會議陷入僵局時,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就印度支那敵對行動提出合理建議,推動會議達成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公約》。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的積極作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區別:文字和傳本不同(前者古篆文,后者隸書);研究方法不同(前者重文字訓詁,后者重闡發應用);對六經認識不同(性質不同,排序不同);對孔子的評價不同。原因:服務現實政治需要;董仲舒改造儒學(儒學自身的發展);隸書字體易于接受傳播。(2)特點:調和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強調經世致用。影響:發揚了今文經學關注現實的傳統;促進了傳統儒學的更新;引領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啟發了一批先進知識分子面向世界,向西方學習)【解析】
(1)區別,根據材料“漢代最初流傳下來的《春秋》等經典文獻,都是用古篆文寫成的”“一些經學家用通行的隸書來解讀古文的經典,形成夸文經學”可知,文字和傳本不同,即前者古篆文,后者隸書;根據材料“強調文字訓詁”“為了研究與推廣”等信息可知,研究方法不同,即前者重文字訓詁,后者重闡發應用;根據材料“六經的次第應當按史料產生的早晚排列”“六經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六經的次第當然要按程度的淺深而排列”等信息可知,對六經性質和排序方面的認識不同;根據材料“古文經學家視孔于為一史學家,六經都是前代的史料”“夸文學家視孔子為教育家、政治家”等信息可知,對孔子的評價不同。原因,根據材料“他們從現實政治出發,常常附會經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服務現實政治需要;根據材料“為了研究與推廣,一些經學家用通行的隸書來解讀古文的經典”可知,隸書字體易于接受傳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今文經學受到尊崇的原因之一是董仲舒改造儒學,儒學自身的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除土建合同協議書
- 高危工作安全協議書
- 超市利潤分紅協議書
- 道路遷墳火化協議書
- 金供應商合同協議書
- 銷售生產訂單協議書
- 餐飲供應合同協議書
- 農村自流地換地協議書
- 餐具承包合同協議書
- 買車位只有認購協議書
-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
- 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申請表(個人)
- 內部調撥單表格
- 2023年07月浙江建設技師學院200人筆試歷年常考點試卷附帶答案詳解
- 中國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闡真
-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語試卷及答案
- 新年春節廉潔過年過廉潔年端午節清廉文化中秋節廉潔過節優秀課件兩篇
- GB/T 10920-2008螺紋量規和光滑極限量規型式與尺寸
- 認知宇宙飛船之星際探索
- 皮膚病理知識學習整理課件整理
- 人工智能課件213產生式表示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