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國開藝術學概論網絡形考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春國開藝術學概論網絡形考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春國開藝術學概論網絡形考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春國開藝術學概論網絡形考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春國開藝術學概論網絡形考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形考任務1一、選擇題(選擇惟一的正確答案。每題3分,共30分)題目1我國當代畫家()的《父親》畫出了我國農村千萬個父親的典型形象。C.羅中立題目2清初畫家的《荷花水鳥圖》創造出了物我合一、悲涼慘淡的意境。A.朱耷題目3()在中國古代文論《詩品二十四則》中把藝術風格概括為24種類型。B.司空圖題目4揚州八怪之一的()早年畫竹、中年畫馬,且繪畫風格因生活境況的變遷與人生體驗的變化而幾度發生較大改變。A.金農題目5《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是()。C.光未然題目6《聊齋志異》是我國()朝的小說作品。A.清題目7《朗香教堂》是建于()的現代建筑之一。D.法國題目8《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畫家的()作品。A.達?芬奇題目9()的《游春圖》是我國早期山水畫的代表。C.展子虔題目10《祭侄文稿》是我國唐代著名書法家()的行書作品,被人譽為“天下第二行書”。c.顏真卿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題目11你是怎樣認識藝術起源的多元決定論的?藝術的起源有“模仿說”、“游戲說”、“表現說”、“巫術說”、“勞動說”等五種,第六種說法便是“多元決定論”。法國結構主義學者阿爾都塞的“多元決定論認為,任何文化現象的發生都有多種多樣的復雜原因,而不是由--個簡單原因造成的。原始文化、原始生產勞動、原始宗教、原始藝術相互融合在一起,延續了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藝術的起源就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藝術的起源或藝術的發生,經歷了一個由實用到審美,以巫術為中介,以勞動為前提的漫長歷史發展過程,其中也滲透著人類模仿的需要、表現的沖動和游戲的本能。藝術產生于非藝術,實用價值先于審美價值,藝術的產生是人類的需要和滿足。我的理解是,藝術的發生雖然是多元決定的,從根本_上講,藝術的起源最終應歸結為人類的實踐活動。題目12為什么說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關于美育的內涵,席勒將其界定為“自由"。席勒所說的“自由”是一-種超越實在、必然與理性的審美的關系性的自由。也是審美的想象力的自由,是想象力對于自由的形式的追求,從而飛躍到審美的自由的游戲。當然歸根結底,席勒所說的自由是人性解放的自由,是通過審美克服人性之割裂走向人性之完整。由此可見,這種自由觀不僅局限于精神領域,而更側重于現實人生,追求-種人性完整、政治解放的人生自由。因而是-種人生美學之路,開辟了整個現代美學走向人生美學的方向。席勒認為,美育的特殊作用即是其成為溝通感性與理性、自然與人文、知識與道德、感性王國與理性王國之中介。這就使美育成為由自然之人成長為理性之人的必由之途。這就是席勒關于美育作用的“中介論”,成為整個美育的核心環節,構成了整個審美之謎。席勒認為,美育所憑借的手段是美的藝術。他首先從藝術類型的橫向的角度論述了理想的美育的途徑。那就是由優美到崇高,達到人性的高尚。而從縱向的角度,席勒勾畫了審美教育的歷史過程,即由古代的素撲的詩到現代的感傷的詩,最后走向兩者結合的理想形態的詩。論述題題目13為什么說工藝美術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實用工藝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藝術種類之廠。早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祖先就開始用獸皮、獸骨、象牙、羽毛來裝飾自己。尤其是新石器時代大量出現的彩陶,更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有些出土的彩陶至今仍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實用工藝美術品,顧名思義,首先應當具有實用性,審美性應當寓于實用性之中。因此,在制作實用工藝美術器具時,都應當圍繞著實際使用的要求來考慮和設計,從材料選擇、外部造型、色彩裝飾等多方面,都需要結合實用要求來考慮藝術處理和加工等問題。甚至作為觀賞用的特種工藝品也不例外,因為它們同樣具有實用目的,即美化人們的生活環境,所以也需要在設計中考慮到適應環境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用工藝美術品應當適用、經濟、美觀。工藝美術品的審美特性與建筑藝術相仿,集中體現為造型美。因此,工藝美術品十分注重造型設計,并且盡量發掘材料和裝飾的潛力,注意運用色彩、線條、形狀等多種形式因素,以及夸張、變形、均衡等多種藝術手法,來創造工藝美術品的外觀形式美。題目14現代設計從總體上講,大致包括哪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產品設計,從家俱、餐具、服裝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車、飛機、電腦等高新技術產品,都屬于產品設計的范疇。它最突出的特點,是將造型藝術與工業產品結合起來,使得工業產品藝術化。產品設計或稱作狹義的工業產品設計,其本質是追求功效與審美、功能與形式、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統一。其二是環境設計,是指人類對一各種自然環境因素和人工環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組織,對物質環境進行空間設計,使之符合人的行為需要和審美需要。環境藝術就是要對人們生存活動的場所進行藝術化處理,它-是包括以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跡為主的景觀環境,二是包括以城鎮小區和建筑組群為主的空間序列環境,三是以陳設、小品和人工綠化為主的日常生活環境,從而為人類社會創造出舒適、優美的生存環境。其三是視覺設計,是指人們為了傳遞信息或使用標記所進行的視覺形象設計。從狹義.上講,視覺設計又被稱作平面設計。視覺設計范圍十分廣“泛,包括裝幀設計、印刷設計、包裝設計、,展示陳列設計、視覺形象設計、廣告設計等等。形考任務2實用藝術作品賞析悉尼歌劇院鑒賞悉尼歌劇院,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悉尼市貝尼朗岬角。這座綜合性的藝術中心,在現代建筑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征性標志。悉尼歌劇院于1973年正式落成,在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建設歌劇院的起因上世紀1950年代,澳大利亞悉尼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和樂團總監一-尤金?古森斯,他注意到悉尼這座迅速繁榮和發展的城市缺少演出高雅音樂的場所,因而提議在悉尼建造一個專供交響樂團使用的音樂廳。而工黨的領袖、當時的首相J.卡希爾想藉此機會改變工黨的面貌,借助一座漂亮的音樂中心使悉尼超過它的對手墨爾本。最后兩人達成-致。1954年9月,卡西爾總理召集會議任命了一個委員會來幫助政府建立一個歌劇院,并最終選定在悉尼市的貝尼郎岬島角(BennelongPoint)作為歌劇院建設用地。悉尼歌劇院項目概況悉尼歌劇院于1959年3月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市貝尼郎岬島角破土動工,歌劇院.三面環水,其西邊是HarbourBridge,南邊是市植物園與政府大廈。整個建筑花費1.2億美元與14年的時間,于1973年10月落成。劇院占地1.84公頃,總建筑面積88258平方米,坐落在距海平面19米高的花崗巖臺階上,長183米,寬118米,高67米。建筑造型猶如一組揚帆出海的船隊,也像一枚枚屹立在海難上的潔白大貝殼,為悉尼的標志。悉尼歌劇院座落在悉尼港灣,三面臨水,環境開闊,以特色的建筑設計聞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個三角形翹首于河邊,屋頂是就像一組潔白的雕塑,如同海邊礁石上巨大的貝殼,又像是一組迎風揚帆的船隊,與海灣中的片片白帆相互掩映,富有詩意,充滿浪漫的色彩,因而有“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之美稱,這是每一個去過悉尼歌劇院或者見過悉尼歌劇院照片的人都會有的聯想。僅從建筑師自身的角度來看,伍重的想法十分獨到,這一想法便是“第五立面”,即在滿足東、南、西、北四個立面需要漂亮的基礎上,還應當有一個從上面看下來也十分優美的“第五立面”。于是伍重按照這一理念設計了殼形的屋頂與巨大的基座,在設計之初,伍重是考慮了屋頂的結構問題,按照其原始想法,屋頂厚度當在100mm?500mm之間,在班尼朗岬這個三面環海的狹長基地上,通過薄殼結構形成的貝殼或者帆狀的屋頂表達了建筑師對于這一基地的特殊理解與感受力,盡管后來由于結構上的原因,將殼結構改為拱體結構,但依然表達了設計將形式與結構相統一的設計理念。形考任務3造型藝術作品賞析清明上河圖鑒賞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并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此畫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采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采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里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錯落有致,同時又具有情趣。形考任務4表情藝術作品賞析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鑒賞《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樂家何占豪先生與陳剛先生創作的中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是中國音樂史上成功地將西洋樂器與本土文化結合的一個里程碑,它將低回婉轉的小提琴協奏和纏綿悱惻的歷史傳說故事相融合,綜合采用了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樂*章。樂曲一開始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上,由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華彩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接著雙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題。整個引子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下,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現了傳說中“化蝶”的場景一-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后,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調,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形考任務5綜合藝術作品鑒賞《一江春水向東流》鑒賞。從深刻的思想意義上看,該片雖然表現的是一個家庭倫理悲劇,但主題揭示出的社會意義卻已經遠遠超出了家庭悲劇層面。通過素芬一家的顛沛流離,反映了帝國主義鐵蹄下中國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慘命運,深刻地揭露了舊中國尖銳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影片表現出的不再僅僅是家庭倫理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是從抗戰到勝利中國歷史的時代悲劇。影片采用多線結構,對于情節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影片反映了抗戰時期和抗戰勝利后將近十年間中國社會復雜的生活面貌,以五條線索并行發展來加以展現,這在影片中很明顯就能夠總結出來。其次,影片運用中國古典文學中對比、呼應等藝術手法,使得影片具有一種濃郁的中國名族特色。導演巧妙地利用到電影的特長,把貧與富、美與丑通過一組組鏡頭組接在一起,構成強烈的對比意義,從而突出當時中國社會階級分化明顯的特性。影片還有個值得點評的之處,就是影片描寫細膩,尤其注意對于生活細節的刻畫。例如,影片中描寫道當時前方正在“吃緊”時,這里的工作人員卻在“緊吃”、打瞌睡、看裸體畫等,過著悠閑的日子。典型的表明了以“抗戰為中心”自居的國民黨“陪都”烏煙瘴氣的景象。又如影片中描寫張忠良在何家宴會上吃的酒足飯飽之后,摸著肚子說:“我吃的都快脹死了”時,張母和抗兒吃的卻是素芬撿回來的剩飯和肉骨頭。這一切都有力的控訴了黑暗社會造成的家庭分化。這部影片算是中國早期的影片之一了,但是,無論是在敘事層面還是藝術表現力上,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對于故事的表述,影片貼近生活,表現細膩,緊扣主題,非常具有現實表現力;在鏡頭的組接上,完美的通過鏡頭語言達到了對比、隱喻、象征的目的,既深化了主題,又加強了影片的藝術表現力。因此,在現實主義影片之中,本部影片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無論對于現實的刻畫,還是出于藝術的角度來審視這部影片,該片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膜拜的經典影片。形考任務6語言藝術自測題目1《聊齋志異》是我國()朝的小說作品.正確答案:清題目2《祝福》是我國現代小說家()的代表作之一。正確答案:魯迅題目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