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_第1頁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_第2頁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_第3頁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_第4頁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密★啟用前香洲區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說明:1.全卷共8頁,滿分為100分,考試用時為8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填寫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號、座位號、試室號。用2B鉛筆把對應該號碼的標號涂黑。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4.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5.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時,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中國古代史時間軸(部分),關于③的階段特征表述正確的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2.隋朝科舉制度規定,考生無論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試成績錄用為朝廷官員。這反映了科舉制的推行()A.促進了民族交融 B.保障了社會公平C.加強了文化交流 D.鞏固了君主專制3.唐太宗曾對大臣說:“天下百姓之事眾多,必須經百官商量,由宰相籌劃,確定穩妥后方可實行,不能由一次獨斷。”據此可知,唐太宗意在()A.減少決策失誤 B.增強宰相議政職能C.提高政府效率 D.緩和君相之間矛盾4.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見,“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A.統治者合理的政策 B.和平穩定的環境C.社會經濟較快發展 D.賢臣能將的輔助5.“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首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下圖中與材料描述相符的是()A. B. C. D.6.《唐六典》記載:蘇州有六十坊市,揚州城有常樂坊、臨灣坊、東市等,敦煌出土的文字也證明唐代敦煌也有坊市。這說明唐朝()A.坊市設置普遍存在 B.商品經濟空前繁榮C.市民階層逐漸壯大 D.商業突破時空限制7.唐太宗時期,派人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武則天時期,唐軍主動出擊吐蕃;唐穆宗時期,唐蕃訂立友好盟約。這說明了唐朝()A.軍事力量強大 B.民族政策靈活 C.民族關系融洽 D.文化影響廣泛8.唐初貴族女子出門要戴一種長及身的面罩,“不欲途路窺之”。自武則天之后,這種面罩逐漸被只遮蓋臉部的帷帽所替代,唐玄宗后甚至“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這反映了唐朝()A.紡織業技術水平高 B.男女地位日趨平等C.社會風氣日益開放 D.封建貴族生活奢靡9.下圖兩件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鎏金雙狐紋雙桃形銀盤,構圖方式來自于中亞地區,雙狐雙桃是中國傳統圖案。染金雙獅紋銀碗,其紋飾既受到薩珊(今伊朗地區:)藝術的影響,又有著本土化的獅型圖案。A.邊境貿易頻繁 B.政治制度完善 C.詩歌創作流行 D.文化兼容并包10.由下圖可知,五代十國時期()A.北方政局相對穩定 B.統一始終是必然趨勢 C.形成外重內輕局面 D.延續了藩鎮割據局面11.宋太宗在位期間,開科舉8次,錄取進士1487人,平均每榜進士達186人,是五代和宋太祖朝每榜進士的10多倍。這一做法有利于()A.營造重文風氣 B.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C.宋朝實現統一 D.促進宋代經濟發展12.1069年,王安石主持變法。數年間,先后頒布均輸法、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由此可知,變法()A.實現富國強兵 B.解決財政問題 C.涉及多個領域 D.觸犯官僚利益13.下圖所示,早期契丹人的雞冠壺上部都帶孔,下部較扁平,方便系上繩子掛在馬上。后期被提梁雞冠壺取代,壺底部多做成圈足,方便放在地上或桌上。這一變化反映了()A.遼與北宋保持友好關系 B.澶淵之盟對契丹的影響C.遼國手工業技術的進步 D.契丹人生活方式的改變14.與下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宋遼議和 B.宋夏議和 C.宋金議和 D.金夏議和15.根據考古發現,南宋古船“南海一號”有利用大容量器物套裝多件小型器物的現象,盡量做到不浪費每一個空間。這樣做是因為()A.海外貿易利潤豐厚 B.造船技術相對落后C.海上絲路航線單一 D.必須保障貨物安全16.“吳中之民,開荒墾洼,種粳稻,又種菜、麥、麻豆,耕無廢圩,刈(收割)無遺隴。……所以吳中之農專事人力,故諺曰‘蘇湖熟,天下足’。勤所致也。”這反映了宋朝()A.引進高產優良品種 B.水稻種植面積增加C.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D.人民群眾辛勤勞作17.據研究發現,元大都孔廟大成殿的建筑形式為當時官方建筑形式中的最高等級,這是因為元代()A.完成全國統一 B.萌發了民族平等觀念C.推崇儒家學說 D.完善了君主專制制度18.1262年忽必烈任命趙璧“行中書省事于山東”,討伐叛亂的李璮;1274年因伐宋設置荊湖行省,由伯顏以中書左丞相領行省事。由此可見,元朝設置行省的最初目的是()A.有效管理遼闊的疆域 B.適應軍事進攻的需要C.促進各民族之間交融 D.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19.下圖為河南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樂壁畫,畫中描繪了宋人以裝扮艷麗的伎樂為宴飲享樂助興的情況。這反映了宋代()A.娛樂生活豐富 B.宋詞廣泛流行 C.夜市十分興盛 D.城鄉文化發達20.1268年,元朝在西藏地區設置了27個驛站,驛站貫穿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轄區,更規定沿途居民負責傳送公文、供給馬匹。這一舉措()A.標志中央對西藏行使行政管轄 B.鞏固了元朝對西藏的統治C.有利于元朝結束政權并立局面 D.促進了元朝對外經濟發展21.朱元璋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設立“三司”;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職權;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這些變化()A.強化了君主權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C.抑制了武將權力 D.加強了邊疆治理22.某部古代農業著作在第二十七章“樹藝”中分別對馬鈴薯與芋頭的特征、食用方式進行了詳細記述,并予以區分。據此判斷,該書是()A.《齊民要術》 B.《夢溪筆談》. C.《農書》 D.《農政全書》23.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戚繼光針對倭寇的作戰特點和江南的地理情況,創造了“鴛鴦陣”,長短兵器結合,協同作戰,戰斗力大為增強。他的作戰思想是()A.貴在選兵,兵精軍強 B.因地制宜,依敵制器C.嚴明軍紀,賞罰分明 D.循序漸進,注重實戰24.歷史地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工具,下圖所反映的農民起義軍提出的口號是()A.“尊王攘夷” 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C.“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D.“均田免賦”25.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順治帝接見格魯派首領,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加強了中央政府對新疆地區的管轄B康熙帝派兵兩次進攻雅克薩的俄軍擴大了清朝的疆域范圍C清朝設置伊犁將軍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北地區的管轄D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設立行政機構A.A B.B C.C D.D26.題26表中導致人均糧食占有量變化的因素是()時代人口數(億)人均耕地數(市畝)人均糧食占有量(市斤)明萬歷時1.26.31205清雍乾之際1.65.61434A.耕地面積的擴大 B.耕作技術的提高C.人口數量的激增 D.經濟作物的推廣27.乾隆帝曾就康雍乾三朝君主的政治理念做出總結:“朝綱獨斷,乃本朝家法……一切用人聽言大權無從旁假”。最能體現這一理念的機構是()A.中書省 B.內閣 C.議政王大臣會議 D.軍機處28.清代,廣州成為海內外商業貿易的大本營,各地商人紛紛涌向廣東販銷貨物,俗稱“走廣”。“走廣”熱潮出現的時代背景是清政府()A.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推行自由貿易政策C.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D.開辟海上絲綢之路29.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中國文學藝術逐漸從少數文人士大夫開始向普通大眾普及,通俗程度越來越高,表現方式越來越自由。這一變化出現的原因是()A.封建制度衰落 B.適應市民階層的需求C.統治者的推崇 D.文化專制政策的松動30.端午節形成初期,人們最重要的活動是懸艾草防疫辟邪;隋唐時期,紀念屈原成為主要內容,增添了龍舟競渡、食粽子等活動;宋元時期,帶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射柳”習俗出現;明清時期,端午節又稱“女兒節”。這反映了()A.傳統節日文化內涵不斷豐富 B.傳統節日迷信色彩濃厚C.中國歷代政府重視傳統節日 D.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小題14分,32小題14分,33小題12分,共40分。31.長城不僅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工程,更是不同朝代民族關系變化的見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隋主(隋文帝)既立,待突厥禮薄,突厥大怨。……沙缽略(突厥汗國可汗)……乃與故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合兵為寇。隋主患之,敕緣邊修保障,峻長城。——摘編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二邊塞一線長城的現狀:因為年久失修,早己化作“崇崇道傍土”,只能聽當地前輩“云是古長城”而判定的長城;……居庸關處因關塞而得以保全的長城,卻在元人的記憶中淡去,如胡助《上京記行再賦居庸關》所寫“過者但知今北口,居人不識古長城”……殘存的長城、消失的胡漢邊界,成為了再無功用的懷古場。——摘編自張穎《元代上京紀行詩的文化闡釋》材料三古北口總兵蔡元疏言:古北口一帶邊墻傾塌甚多,請行修筑。(康熙帝)諭:“……秦筑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且長城延袤數千里,養兵幾何,方能分守?蔡元見未及此,其言甚屬無益。”——摘編自《清圣祖實錄》(1)根據材料一,提煉其反映的歷史信息。(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元代長城的狀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出現的原因及影響。(6分)(3)根據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反對維修長城的原因,并對其進行簡要評價。(4分)32.千年運河,生生不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材料二隨著運輸繁忙,運河沿岸城市商業日益繁榮。如運河南端的杭州,運河和長江交口處的京口,與之隔江對峙的江都,運河和淮河會合處的楚州都成為物資的集散地、繁盛的都會。運河的開鑿,溝通江淮,地形造成的南北阻礙被完全打通,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取得直接聯系,于是文化傳播,商賈貿遷,日趨便利……——摘編自馮兵、黃俊棚《水與城的雙向互動:隋唐五代時期運河變遷與城市興衰》材料三明清時期運河沿線的社會文化風情建筑運河沿線的繁華地段吸引了各地商幫來此興建會館。會館由各地商人請老家工匠按家鄉建筑風格建筑,有的則吸取了江南園林的構筑理念。民俗運河沿線城鎮的商幫常舉辦廟會、燈會等民俗活動,崇奉各地神靈,改變著某地的民間信仰面貌。文學運河的貫通為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素材。明清小說多誕生在運河流域,大多數作品與運河文化有密切關聯。觀念市民階層壯大,追求物質享受和商品經濟的觀念興起。——根據范金民《明清時期大運河沿線地域商幫的活動》等整理(1)根據材料一,分析隋朝糧倉的分布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運河對城市發展的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列舉與其相關的兩個著名商幫。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大運河的認識。(6分)33.印刷術歷經千年,從雕版到活字,它的發明、發展及應用,無不浸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汗水。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歷史人物。(2分)(2)根據上述材料,從以下三個角度中任選一個或自定觀察角度,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并用具體史實加以闡釋。(10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合理,條理清楚)觀察角度:(Ⅰ)科技創新(Ⅱ)文明交流(Ⅲ)文化發展

香洲區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指南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BAADABCDBACDC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CBABADBDCBDCB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小題14分,32題小12分,33小題14分,共40分。)31.(1)歷史信息:隋朝輕視突厥;隋朝與突厥處于敵對狀態;突厥攻打(襲擾)隋朝;隋朝修繕長城是為了抵御突厥的進攻。(任答一點可得2分,共4分)(2)元代長城狀況:長城年久失修;長城被人淡忘;長城不再具備軍事功能;長城成為懷古場。(任答一點可得2分,共2分)原因:元朝疆域遠超長城的界限;元朝建立起全國性的統一王朝,疆域遼闊,沒有邊患危機;長城不能起到防御外敵入侵的作用。(寫到疆域遼闊得1分,只寫元統一不得分。任答一點可得2分,共2分)影響:有利于各民族在更大范圍內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邊疆各族人民自由遷徙;有利于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融。(任答一點可得2分,共2分)(3)原因:康熙帝認為秦漢唐宋修理長城邊患依然存在,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修德安民,獲取民心,民眾團結才是鞏固邊境的重要法寶;長城延綿千里,分兵把守,難以為繼;維護長城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任答一點可得2分,共2分)評價: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獲得人民支持才能保障國家安全;統治者要愛惜民力;康熙帝的做法有利于化解各民族之間的隔閡,有利于民族交融;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與認同。(任答一點可得2分,共2分)32.(1)特點:分布在運河沿線;主要集中在洛陽(東都)附近;集中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多數在北方。(任答一點2分,共4分)(2)影響:產生了新的城市;運河沿岸城市商業繁榮;沿岸城市成為物資集散地、繁盛都會;提升了城市的經濟地位;便利了南北交通往來;吸引了各地商人來經商;推動城市文化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任答一點2分,共4分)(3)商幫:晉商,徽商。(1點1分,共2分)認識:(大運河)鞏固了國家的統治;促進了經濟發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交通和經濟的大動脈;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