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1頁
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2頁
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3頁
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4頁
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滬科版2017-2018學年七年級數學上冊

全冊教案

目錄

1.1正數和負數3.2.2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2)

1.2數軸、相反數和絕對值3.3.1二元一次方程組

1.3有理數的大小3.3.2消元解方程組(1)

1.4.1有理數的加法3.3.3消元解方程(2)

1.4.2有理數的減法3.4.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1)

1.4.3加、減混合運算3.4.2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2)

1.5.1有理數的乘法3.5三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

1.5.2有理數的除法3.6綜合與實踐

1.5.3乘、除混合運算4.1幾何圖形

1.6.1有理數的乘方4.2線段、射線、直線

1.6.2科學計數法4.3線段的長短比較

1.7近似數4.4角

2.1.1用字母表示數4.5角的比較與補(余)角

2.1.3單項式與多項式4.6用尺規作線段與角

2.1.4代數式的值5.1數據的收集

2.2.1合并同類項5.2數據的整理

2.2.2去括號、添括號及整式加減5.3用統計圖描述數據

3.1.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溝1)5.4從圖表中的數據獲取信息

3.1.2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泡2)5.5綜合與實踐

3.2.1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1)

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1.1正數和負數

【教學目標】正數和負數.

1.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重點難點】

會和認識引入負數的必要性.整理前兩個學重點:兩種相反意義的量與對基準的理解.

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難點:正數、負數的意義以及對基準的理解.

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對有理數的分類的理解.

2.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為了既復習小學

自我介紹:

里學過的數,又能激

我叫劉輝,身高1.80米,今年30歲,體重77公斤.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班男生有……

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

在剛才的介紹中出現哪些數,你能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

情境,以盡量貼近學

類嗎?

生的實際.

生活中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數呢?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在生活、生產、科研中,經常遇到數的表示與數的運算的問題,例如:

1.安龍縣冬季某天的溫度為-3七~3。(3,它的確切含義是什么?這一

1

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天安龍的溫差是多少?

2.有三個隊參加的足球比賽中,紅隊勝黃隊(4:1),黃隊勝藍隊(1:0),

藍隊勝紅隊(1:0),三個隊的凈勝球分別是2,-2,0,如何確定排名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

順序?優勢,調動學生的積

3.某機器零件的長度設計為100mm,加工圖紙標注的尺寸為100mm極性.

±0.5mm,這里的±0.5mm代表什么意思?合格產品的長度范圍是多

少?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用一種新的數來表示.在上面的實例中出現了一用正數、負數表示相

種新數:反意義的量是本節的

-3,-2,-0.5它們分別表示零下3攝氏度,凈輸2球,小于設計重點.通過例題的設

尺寸0.5mm.置可讓學生更深刻地

3,2,0.5分別表示零上3攝氏度,凈勝2球,大于設計尺寸0.5mm.理解正數、負數的意

像3,2,0.5這樣大于0的數叫做正數.義.

像-3,-2,-0.5這樣在正數前面加上號的數叫做負數.

強調:用正數、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

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入與支

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通過討論加深對0的

多媒體出示教材第3頁例1.認識.

你能再舉出一些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數量的實例嗎?

學生積極舉手回答.

讓學生討論:

2

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0只表示沒有嗎?

引入負數后,數的范圍擴大了,整數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分數

包括正分數和負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你能試著把有理數進行

分類嗎?

學生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分類:

’[正整數

整數,0

有理數〈〔負整數

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

1正分數

分數彳

1〔負分數有理數的認識.

所有正數組成正數集合,所有負數組成負數集合.把下列各數填入相應

12

的集合框里:-16,0.04,-,+32,0,-3.6,-4.5,+

0.9.

OD通過獨立思考檢驗學

生的學習效果.

正數集合負數集合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填空.

對有理數你還有其他分類嗎?

學生在組內討論解決,得出分類:

’1正整數

正有理數

[正分數

有理數4o

[負整數

負有理數

1[負分數

3

2017-2018學年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充分體現小組合作的

優勢.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教材第6頁習題1.1第7題.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養成及時總結的習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慣.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教材第5~6頁習題1.1第1~6題.

【板書設計】

1.1正數和負數

’[正整數

整數,o

有理數<〔負整數

正分數

分數

負分數

【教學反思】

本節課緊密聯系實際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授課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

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在知識結構上與以前的知識相連接,體現了數學的

4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2數軸、相反數和絕對值

第1課時數軸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了解數軸的概念,會畫數軸,知道如何重點:理解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掌握

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能說出數軸上表示有數軸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理數的點所表示的數,知道任何一個有理數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和數軸上的點的

在數軸上都有唯一的點與之對應.對應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L古代部落酋長上任時先在繩上打個繩結表示財物往來.從0開

始,如捕獲一只羊就在紅繩結右邊順次打一個結,每向其他部落借一

只羊,就在紅繩結左邊順次打一個結,你能解讀圖中A,B,C處繩

用問題及故事吸

結的含義嗎?

引學生的注意,激發

CB紅繩結A學生探索的熱情,初

步感知數軸.

2.讓學生閱讀教科書上機器人走步取物實驗.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讓學生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

如桿秤、彈簧秤、刻度尺、溫度計I啟發學生設計創

你能仿照繩結記數和溫度計自己設計一個可表示所學的數的工造,激發潛能,培養

具嗎?學生的類比思想意識

老師尊重學生的設計,合理的給予肯定,師生共同總結出用數軸和自學能力.

表示有理數.

2.讓學生小組討論:什么是數軸?數軸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畫通過這一環節,

數軸?讓學生加深對數軸的

學生自學教材,作出回答.理解,并在教師的引

3.總結得到數軸的三要素及規范畫法.導下總結出:任意一

演示畫數軸時的常見錯誤,讓學生加深對數軸的了解.個有理數,都可以用

4.你能在數軸上找到表示3,-4,3的點嗎?數軸上的點來表示.

通過例題講解及

先畫出數軸,再找到各點.與同伴在一起,一個說數,一個在數軸學生活動,培養學生

上找點.的數感,感知數與點

5例.題講解.的對應關系.

出示教材第8頁例1,例2.

5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讓兩個學生上黑板完成,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要求學生完成教材第9頁練習第1,2題.

充分體現小組合

學生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在組內討論解決.作的優勢.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

養成及時總結的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習慣.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預習相反數的內容.

【教學小結】

【板書設計】

第1課時數軸【教學反思】

1.數軸從歷史與現實生活實例引入新課,提高

長度單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注重

6—~~?方向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主動探究.

原點在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內容之后,讓學生預習

2.任意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下一節課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點來表示.

第2課時相反數

【教學目標】3.給出一個數,能說出它的相反數.

1.了解相反數的意義.【重點難點】

2.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的概念,知道互重點:相反數的概念.

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關系.難點:相反數的識別及理解.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問題1:請將下列4個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分成兩類,并

且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類.

-2,—5,+2,+5.

生: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說明: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說出道理,都要給予鼓勵,

但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逐漸得出+5和-5,+2和-2分別歸類的

分法.

師:+5與一5這兩個點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2與-2呢?

6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生:總結出:它們到原點的距離相等.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特別規

定:0的相反數是0.

師:讓學生思考并完成填空:

1.兩個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所表示的點在原點的________,

與原點的距離________;

2.用a表示任意一個數,那么它的相反數是________.

生: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師: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生:一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師:你能總結出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嗎?

生:小組討論得出:在任意一個數前面添上“一”號,所得的數

就是原數的相反數.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10頁練習第1?3題.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

你能說說對有理數的認識嗎?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教材第12頁習題1.2第1,2題.

【教學小結】

【板書設計】的點在原點的兩旁,與原點的距離相等.

第2課時相反數【教學反思】

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借助數軸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得出了相

2.0的相反數是0.反數的特點,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優勢,體

3.兩個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所表示現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第3課時絕對值

【教學目標】體驗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1.理解絕對值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絕【重點難點】

對值.重點:絕對值的意義.

2.理解絕對值與相反數的聯系.難點:絕對值的意義的學習.

3.通過對正數、負數、0的絕對值的學習,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如下圖所示.

單位:米

11小明八R小紅

5_12___0____10―j,東

-10010

7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小紅和小明從同一處。出發,分別向東、西方向行走10米,他

們行走的路線(填相同或不相同)________,他們行走的距離(即路程遠

近)_________.

生:口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師:由上面的問題可以知道,10到原點的距離是_________,-10

到原點的距離也是_______,到原點的距離等于10的數有______個,

它們的關系是一對________.這時我們就說10的絕對值是10,-10

的絕對值也是10.

師:你能舉幾個類似的例子嗎?

生:思考答出:一3.8的絕對值是3.8;17的絕對值是17;—6;的

絕對值是6g等.

師:引導學生總結:一般地,在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到原點的

距離,叫做數。的絕對值,記作間.

師:讓學生完成以下練習:

(1)式子|—5.7]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

(2)-2的絕對值表示它離原點的距離是________個單位,記作

(3)|24|=________,|-3.1|=________,|-||=________,|0|=

生: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在組內討論.

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歸納:

由絕對值的定義可知: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

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師:用式子表示就是:

(1)當a是正數(即a>0)時,同=_________;

(2)當a是負數(即a<0)時,|a|=________;

(3)當。=0時,同=_________.

生:完成填空.

師:出示教材第11頁例4.要求學生不看課本,在練習本上完成,

一個學生上黑板完成.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教材第11~12頁練習第1?5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

怎樣求一個數的絕對值?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教材第12?13頁習題1.2第4?7題.

【教學小結】

8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板書設計】

第3課時絕對值

L定義:在數軸上,表示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叫做數〃的絕對值,記作團.

a(a20)

2.同=

—a(a<0)

【教學反思】

通過數軸設置情境并引導學生觀察數軸得出絕對值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得出如何求一個

數的絕對值,讓學生初步感知數形結合思想.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題讓學生掌握并鞏固知識.

1.3有理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得出比較有理數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熟重點:比較有理數的大小的方法.

練地應用解決具體問題.難點:探索比較有理數的大小的方法的

2.經歷探索比較有理數的大小的方法的過程,熟練地應用解決具體問題.

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一

早晨,小英對小華說:“昨天的最低溫度是一6℃,今天的最低溫度個實際例子,

是一9。。.”小華奇怪地說:“怎么溫度高了,我卻覺得更冷呢?”激起學生的

同學們,小華說得對嗎?學完今天的課之后你就明白了!求知欲.

9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復習提問:

①數軸的三要素是什么?②絕對值的意義是什么?

復習舊

③你能把有理數分類嗎?

知,為探究新

學生舉手回答.

知做好準備.

2.讓學生畫出一條數軸并在數軸上表示出下列各數:4.6,3,0,-2,

-4,-3.

3.讓學生把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4.讓學生小組討論一下:你覺得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數的大小與點的位

置有關嗎?

討論得出:數軸上不同的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點表示的數總比左

充分發

邊點表示的數大.

揮小組的合

5.讓學生說出正數,0,負數的大小關系.

作優勢,讓學

正數大于0,0大于負數,正數大于負數.

生體會集體

6.出示課件:

的優勢.

①在數軸上分別表示出下列各對數,并比較它們的大?。?/p>

(1)-1與-1.5;(2)一,與一;;

(3)—2與-2.5;(4)—10與-0.1.

②求出各對數的絕對值,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③小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思考、討論得出: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7.講解例題.(教材第15頁例題)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充分體

要求學生完成教材第15頁練習第1?3題.

現小組合作

盡量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在組內討論解決.的優勢.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養成及

時總結的習

教師弓1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完整.

慣.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教材第16頁習題1.3第1?7題.

【教學小結】

【板書設計】探究出了比較有理數大小的方法.在授課過

1.3有理數的大小程中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增強了學

1.數軸上不同的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生的合作意識.

點表示的數總比左邊點表示的數大.

2.正數大于0,0大于負數,正數大于負

數.

3.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

【教學反思】

從學生已經學習的數軸入手,引導學生

10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4有理數的加減

第1課時有理數的加法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通過實例,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重點: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會根據

會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法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運算.難點:有理數加法中的異號兩數如何進

2.能運用有理數的加法解決實際問題.行加法運算.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正有理數及0的加法運算,小學已經學過,然而實際問題中

做加法運算的數有可能超出正數范圍.例如,足球循環賽中,可以把進

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它們的和叫做凈勝球數.如果紅隊進

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于是紅隊的凈勝球數為

4+(-2),藍隊的凈勝球數為1+(—1).

這里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那么,怎樣計算4+(-2)呢?

下面我們一起借助數軸來討論有理數的加法.

生:小組討論之后分別列出算式:(1)(+2)+(+3)=+5.(2)(一

2)+(—3)=-5.(3)(+2)+(—3)=-1.(4)(+3)+(—2)=+1.

師:引導學生歸納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幾種情況.

師:用課件出示以下5個問題:

(1)如果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那么一個人向東走4米,再向

東走2米,兩次共向東走了________米,這個問題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圖所示.

.卜,4「卜2「

-101234567

(2)如果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那么一個人向西走2米,再向

西走4米,兩次共向西走了多少米?很明顯,兩次共向西走了________

米,這個問題用算式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_.

如圖所示.

卜..?卜-2

-7-6-5-4-3-2-1012345

(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東走4米,那么兩次運動后,這個人從

起點向東走了________米,寫成算式就是____________.這個問題用數

軸表示如下圖所示.

11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________4一

_-2

-2-i0i234

'2

(4)利用數軸,求以下t青況時這個人兩次運動的結果:

先向東走3米,再向詆i走5米,這個人從起點向()走了()

米;

先向東走5米,再向詆i走5米,這個人從起點向()走了()

米;

先向西走5米,再向分:走5米,這個人從起點向()走了()

米.

寫出這三種情況運動2吉果的算式:

(5)如果這個人第一秒向東(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動,兩

秒后這個人從起點向東(或向西)運動了_______米,寫成算式就是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得出答案.

師:你能從以上幾個算式中發現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嗎?小組

討論之后完成填空吧!

(1)同號兩數相加,取________的符號,并把________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________;絕對值不相等時,

取_______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________較小的絕對值.

(3)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________.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

師:講解例題:出示教材第18?19頁例1,例2.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教材第19?20頁練習第1?5題.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教材第26頁習題1.4第1題.

【教學小結】

【板書設計】通過足球比賽這個實際例子引入新課,

第1課時有理數的加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數軸,充分發揮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小組的合作優勢,引導得出有理數的加法法

1.同號兩數相加,取與加數相同的符號,則.教師設計的一系列問題由淺入深,非常恰

并把絕對值相加.當,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2.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

絕對值不相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

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這個數.

【教學反思】

12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4有理數的加減

第2課時有理數的減法

【教學目標】4.通過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探討,培養

L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學生的創新思維.

2.能運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進行運算.【重點難點】

3.通過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探究,體驗重點: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數學的轉化思想.難點:對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問題I: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約是8844

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約為一154米,兩處的高度相差多少呢?

通過生活中的現

師:試試看,計算的算式應該是________.能算出來嗎,畫草圖試

象提出問題,引入有

試.

理數的減法,引起學

出示問題2:長春某天的氣溫是一2℃?3℃,這一天的溫差是多

生的學習興趣,使學

少呢?(溫差是最高氣溫減最低氣溫,單位:℃).

生關注身邊的數學現

師:想想看,溫差到底是多少呢?顯然,這天的溫差是3-(-2).象.

那么,3-(-2)=_______.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師:還記得嗎,被減數、減數和差之間的關系是:被減數一減數

=________,差+減數=_________.

生:思考回答.

師:請你與同桌一起探究、交流:

要計算3—(—2)=?實際上也就是要求?+(—2)=3,所以這個

數(差)應該是________.也就是3-(-2)=5.

再看看,3+2=________,所以3—(-2)________3+2.

由上你有什么發現?請寫出來.

生:小組討論,并寫出來.

師:換兩個式子計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結論還成立嗎?

-1-(-3)=________,—1+3=________,所以一1一(一

3)_______-1+3.

0—(-3)=________,0+3=________,所以0—(-3)________0

+3.

生:小組討論.

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出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

這個數的相反數.

師:下面我們就運用法則解決具體問題吧!

多媒體出示教材第21頁例3,例4.

13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出示答案.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L計算:

(1)(-37)-(-47);(2)(-53)-16;(3)(—210)—87;

1331

(4)1.3-(-2.7);(5)(-R_(-R;(6)(-2?-(一1菱);

(7)(—6—6)—7;(8)(1—5)—(2—8).

2.分別求出數軸上下列兩點間的距離:

(1)表示數8的點與表示數3的點;(2)表示數一2的點與表示數一

3的點.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教材第21?22頁練習第1?4題.

【教學小結】

【板書設計】

第2課時有理數的減法

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

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生活實例引入新課,提高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探

究得出減法法則,體現了數學的轉化思想.在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體現了

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14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4有理數的加減

第3課時力口、減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重點:1.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1.理解加減法統一成加法運算的意義.2.將加減法統一成加法的省略括號的形

2.會將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轉化為式并讀出來.

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難點:1.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3.通過對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學2.將加減法統一成加法的省略括號的形

習,體驗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式并讀出來.

【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架0機1午將我表演,起e后的局皮發化如卜衣:

高度的上升4.5下降3.2上升1.1下降1.4

變化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記作+4.5千米一3.2千米+1.1千米—1.4千米

請你們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時飛機匕匕起飛點高了

________千米.

生:口答.

師: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生:各抒己見.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師:現在我們來研究(-20)+(+3)—(一5)—(+7),t亥怎么計算

呢?還是先自己獨立動動手吧!

生:獨立算完后,小組討論.

師:引導學生共同歸納:遇到一個式子既有加法,5乙有減法,第

一步應該先把減法轉化為________,然后按照加法法則立七行計算.

師:在小學學習時,我們知道加法有兩條運算律,4m還記得嗎?

生:答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夕>別為:a+b

=6+a;(a+Z?)+c=a+(/?+c).

師:引入負數后,這兩條運算律也同樣適用,即這耳馬的a,b,c

可以表示任何有理數.

師:你能試著說出下面這道題的變形依據嗎?

(-12)+(+2)+(-5)+(+13)+(+4)

=(-12)+(-5)+(+2)+(+13)+(+4)(_______)

=[(-12)+(—5)]+[(+2)+(+13)+(+4)](_______

=-17+19=2.

生:答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15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師:幾個正數與負數的和,叫做代數和.像上面的式子,通??墒?/p>

去加號及各個括號寫成一12+2—5+13+4.這個式子可讀作“負12、

正2、負5、正13、正4的和”或者讀作“負12加2減5加13加4”.

師:用多媒體出示教材第23?24頁例5及例6,先讓學生獨立思

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出示答案.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第1?4題.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

本節課我們知道了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把減法

轉化成加法,統一成加法進行計算,在計算過程中,可以使用運算律

使計算簡便.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時,也可以使用計算器,同

學們在課下探究一下吧!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教材第26~27頁習題1.4第3~9題.

【教學小結】

【板書設計】

第3課時力口、減混合運算

1.加法交換律:a+b=h+a

2.加法結合律:(a+b)+c—a+(b+c)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法

則和減法法則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本節課

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轉化,這樣有理

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就轉化成了有理數的加

法運算.然后讓學生認識到引入負數后加法

的兩個運算律仍然適用是本節課的重點,對

計算器的使用,因為品種很多,程序和方法

不盡相同,所以留作課下作業進行探究.

16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7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5有理數的乘除

第1課時有理數的乘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有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有理數乘法法則,并能準確地進行有理數的乘法

運算.

2.通過教學,滲透化歸、分類等數學思想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化歸意識和觀察、比較、

概括等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難點:有理數乘法中的符號法則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下計算.

問題1:

1.計算:

通過創設情境,

①(—5)+(—5);

回顧復習以前的相關

②(一5)+(—5)+(—5);

知識,以便形成知識

?(—5)+(-5)+(-5)+(-5);

遷移,出示負數與正

@(-5)+(-5)+(-5)+(-5)+(-5).

數相乘■的乘法引出新

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課,從而喚起學生強

(-5)X2;(-5)X3;(-5)X4;(-5)X5.

烈的求知欲.

3.兩個有理數相乘有幾種情況?

以小組為單位,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問題2:

如圖,一只蝸牛沿數軸爬行.它現在位置恰在數軸上的點0.

024x

(1)如果蝸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鐘后它在什么

位置?

(2)如果蝸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鐘后它在什么

位置?

(3)如果蝸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鐘前它在什么

位置?

(4)如果蝸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鐘前它在什么

位置?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思考:一個數同0相乘,如何解釋?進一步引導學生

問題3:觀察積的符號的特

正數乘正數積為_______數.點,師生共同歸納出

18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負數乘正數積為________數.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正數乘負數積為________數.

負數乘負數積為________數.

乘積的絕對值等于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