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幼兒衛生學課件)_第1頁
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幼兒衛生學課件)_第2頁
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幼兒衛生學課件)_第3頁
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幼兒衛生學課件)_第4頁
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幼兒衛生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兒四病”的預防嬰幼兒肺炎預防嬰幼兒腹瀉預防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預防01020304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預防一、嬰幼兒肺炎預防1、加強兒童體格的鍛煉2、呼吸道感染流行季節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帶口罩3、不去病人家串門,隔離患兒4、加強營養,注意休息5、服用預防藥二、嬰幼兒腹瀉的預防(一)護理:1、注意腹部保暖。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2、注意調節飲食。癥狀輕者仍可定時飲食,但量可適當減少,食物以容易消化為宜,癥狀重者適當減少進餐次數,嚴重脫水者及時補液(二)預防:1、提倡合理喂養2、注意飲食衛生3、隔離消毒1、妊娠后期,母乳需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或服補血藥物。2、堅持母乳喂養,乳兒自生后3個月左右,可逐漸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如肝泥、菜泥、肉糜等等。3、2歲以后兒童的膳食應多選用含鐵較多的食物,如肝臟、動物血、瘦肉、禽、魚、木耳、海帶、芝麻等,并同時選用水果和可以生食的蔬菜,在食物中添加適量的鐵制劑和維生素C。4、早防早治消化營養紊亂及感染性疾病。三、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預防四、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1、安排兒童多在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2、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蛋黃、肝等副食。多食用含維生素D和鈣質食物。3、及時治療某些疾病:如影響維生素D和鈣質吸收的胃腸道疾病及影響維生素D轉化的肝、腎疾病。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傳染病的傳播途徑1、空氣傳播:流感、水痘2、飲食傳播:甲肝、傷寒3、接觸傳播:狂犬病、破傷風、乙肝、沙眼4、蟲媒傳播:鼠疫、瘧疾5、醫源性傳播:輸血傳染病的概念及特征傳染病的概念傳染病的特征0102一、傳染病的概念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的疾病。病原體是什么?從哪里來?

病原體是指外界環境中一些能侵入機體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指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統稱。二、傳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體:微生物和寄生蟲2.有傳染性:所有傳染病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3.有免疫性:不同的傳染病免疫程度不同,有終身免疫、短時間免疫、重復感染,加重病情。4.病程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性(1)潛伏期:確定隔離期限(2)前驅期:頭痛、發燒、乏力(3)癥狀明顯期(4)恢復期:傳染病的主要癥狀逐漸消失,生理功能和組織損傷逐漸恢復。傳染病的預防1.管理傳染源(1)早發現病人(2)早隔離病人(3)接觸者檢疫2.切斷傳播途徑(1)經常性預防措施(2)傳染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3.保護易感人群(1)堅持體格鍛煉和戶外活動,提供合理營養,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增強兒童體質(2)采用預防接種的方法,提高兒童抗感染的能力學前兒童齲齒及預防齲齒的病因齲齒的預防0102食物殘屑(主要是糖類)黏附在牙齒表面,與細菌、唾液混合,發生發酵反應生成酸,造成牙釉質表面脫鈣,溶解,形成齲洞。一、齲齒病因二、齲齒的預防1、注意口腔衛生,飯后漱口,早晚刷牙,教會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2、為學前兒童提供的膳食中要有足量的鈣、磷等物質,維生素和氟等微量元素,使牙齒能得到正常鈣化。3、多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以保證牙齒正常鈣化,加強牙的抗酸能力4、藥物防齲,適量飲用含氟的水,或使用含氟牙膏等。5、定期口腔檢查,及早發現齲齒,早期進行治療。手足口病的病因手足口病的預防0102一、手足口病的病因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兒童較為多見。可引起手、足、口及臀部等部位出現皰疹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患者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是主要傳染源,可通過空氣、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播。預防手足口病應盡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患病兒童接觸。加強個人衛生,做到飯前便后用正確的洗手方法洗手。注意室內通風,晾曬衣服和被褥。二、手足口病的預防幼兒百日咳的護理特點癥狀護理01020304預防1.流行特點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存活期自患病潛伏期至發病后6周,經空氣飛沫傳播。2.癥狀該病潛伏期一般為7~10天。前驅期開始時癥狀類似感冒,3天左右癥狀減輕,但咳嗽加重,并漸漸轉變成陣發性痙攣性咳嗽。新生兒或乳兒患該病時,因咳嗽無力,氣管、支氣管狹窄,痰液很容易堵塞下呼吸道。

3.預防①及時發現和隔離患者②注射百日咳多價免疫球蛋白,還可用紅霉素作藥物預防。③白喉類毒素、百日咳菌苗、破傷風類毒素要按計劃進行預防接種。

4.護理護理①讓患兒多喝水。②保持室內空氣清新。③患兒的痰、口鼻分泌物要進行消毒處理。④防止患兒受涼。⑤新生兒及乳兒患者易發生窒息危及生命,應及早應用抗生素治療。幼兒急疹的護理特點癥狀護理01020304預防1.流行特點幼兒急疹又稱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學前兒童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流行特點該病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冬春季較多箭頭說明文字2癥狀急疹潛伏期為1~2周。前驅期較短,起病急,發病時體溫迅速上升至39攝氏度以上。患兒伴有煩躁、咳嗽、嘔吐、腹瀉及咽紅等癥狀,食欲差。出疹期在發燒3~4天后,體溫迅速下降,并出現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1~2天完全消退。①②③

在該病流行期間,不宜帶易感者串門或去公共場所。給易感者接種風疹疫苗。

飲食要有規律,注意營養搭配,同時培養學前兒童不偏食、不挑食的飲食習慣。3.預防③②①在患兒發燒期間,多喝溫開水,不宜喝甜水。患兒在患病期間身體虛弱,應注意避免風寒。加強飲食與營養,以免導致病情反復。4.護理幼兒猩紅熱的護理特點癥狀護理01020304預防1.流行特點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病菌存在于患者或健康攜帶者的鼻咽部,經空氣飛沫或接觸傳播,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冬春季節發病嚴重,多見于2~10歲兒童。猩紅熱潛伏期為1~7天,一般為2~4天。該病起病急驟,患兒全身不適,咽痛明顯,咽及扁桃體顯著充血,可有嘔吐。發病后1~2天出小米粒大小的皮疹,最初見于腋下、頸部與腹股溝,1天內迅速蔓延至全身;全身皮膚發紅,按壓時紅色可暫退;面部潮紅,口唇周圍蒼白。發病2~3天后,患兒舌質紅,頸部及頷下淋巴結腫大,有觸痛,體溫升高,嚴重者可能驚厥。發病后1周左右,自面部開始消退,體溫恢復正常。2.癥狀①②

飲食要有規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