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訓內容講解_第1頁
測量實訓內容講解_第2頁
測量實訓內容講解_第3頁
測量實訓內容講解_第4頁
測量實訓內容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訓一三四等水準測量小地區控制測量一般采用三四等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一三、四等水準測量

用于國家高程控制網加密、建立小地區首級高程控制。布設形式:附和合水準路線、結點網的形式;閉合水準路線形式;水準支線。三、四等水準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準儀型號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劃、輔助分劃(黑紅面)讀數差mm基本分劃、輔助分劃(黑紅面)高差之差mm等級水準儀型號水準尺線路長度km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成環線觀測次數每千米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平地mm山地mm三四五圖根DS1DS3DS3DS10DS3因瓦雙面雙面單面單面≤50≤16≤5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一次往一次往一次往一次6101520三四五圖根DS1DS3DS3DS10DS310075100≤10010035大致相等6100.30.22.03.01.05.03.01.5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繞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為km),n為測站數。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和記錄方法1)雙面尺法①后視黑面,讀取下、上、中絲讀數,記入(1)(2)(3)中;②前視黑面,讀取下、上、中絲讀數,記入(4)(5)(7)中;

黑面尺紅面尺2)單面尺法

按變動儀器高法進行檢核。觀測順序為“后—前—變動儀器高—前—后”,變高前按三絲讀數,以后按中絲讀數。③前視紅面,讀取中絲讀數,記入(7);④后視紅面,讀取中絲讀數,記入(4)。

測站計算和檢核1)雙面尺法計算和檢核①視距計算前、后視距差:三等水準測量,不得超過3m,四等水準測量,不得超過5m。前、后視距累積差:三等水準測量,不得超過6m,四等水準測量,不得超過10m。

③計算黑面、紅面的高差

三等水準測量,不得超過3mm,四等水準測量,不得超過5mm。式內0.100為單、雙號兩根水準尺紅面零點注記之差,以米(m)為單位。④計算平均高差

②同一水準尺紅、黑面中絲讀數的檢核

同一水準尺紅、黑面中絲讀數之差,應等于該尺紅、黑面的常數差K(4.687或4.787),三等水準測量,不得超過2mm,四等水準測量,不得超過3mm。

測站編號點號后尺前尺下絲上絲下絲上絲后視距前視距視距差d(m)Σd(m)方向及尺號水準尺讀數(m)黑面紅面K+黑-紅平均高差(m)備注K為尺常數:K5=4.787K6=4.687三、四等水準測量記錄(雙面尺法)(1)(5)(2)(6)(9)(10)(11)(12)后前后-前(3)(7)(4)(8)(15)(16)(13)(14)(17)(18)12BM.1-TP.1TP.1-TP.21.5360.94758.9+0.11.9541.37358.1-0.21.0300.44258.8+0.11.2760.69458.3-0.1后5前6后-前后6前5后-前1.2420.736+0.5066.0305.422+0.6081.6640.985+0.6796.3505.773+0.577-1+1-2+0.5070+1-1+2+0.6780每頁校核:

Σ(9)=117.0—

Σ(10)=117.1=-0.1=末站(2站(12)

Σ[(3)+(4)]

=15.286—

Σ[(7)+(8)]=12.916=+2.37

Σ[(15)+(16)]=+2.37

Σ(18)=+1.1852Σ(18)=+2.37

總視距Σ(9)+Σ

(10)]=234.1m

控制測量—為建立測量控制網而進行的測量工作。控制點—具有準確可靠坐標(X,Y,H)的基準點。控制網—

由控制點按一定規律構成的幾何圖形。作用:①可控制全局;②為減少誤差積累;③可分組進行作業。實訓二、導線控制測量

控制測量的原則:

1、分級布網、逐級控制;(由高級到低級)

2、要有足夠的精度;

3、要有足夠的密度;

4、要有統一的規格。

內容:平面控制、高程控制。一、平面控制測量確定控制點平面位置的工作。國家平面控制網城市平面控制網小地區平面控制網

常規方法:三角測量、導線測量平面控制網:國家控制網——

一等三角鎖200Km200Km國家控制網—二等連續網城市平面控制網:

二、三、四等網。一、二級小三角網、小三邊網。一、二、三級導線網。圖根控制網(導線網、交會定點)。城市導線網小地區范圍:面積在15km2以內。為大比例尺測圖和工程建設而建立的平面控制網。一般采用小三角網或相應等級的導線網。

包括:首級控制網、圖根控制網二、高程控制測量

布設原則:由高級到低、從整體到局部。國家高程控制網:一、二、三、四等。城市高程控制網:二、三、四等。小地區高程控制網:三、四等及圖根水準。

各級高程控制網均采用水準測量、高山地區可采用三角高程測量。國家高程控制網返回

確定直線與標準方向之間的水平角度稱為直線定向。標準方向真子午線方向磁子午線方向坐標縱軸方向二、直線定向一、標準方向的分類1、真子午線方向

通過地球表面某點的真子午線的切線方向,稱為該點的真子午線方向。真子午線的切線方向P1P2

真子午線方向是用天文測量方法或用陀螺經緯儀測定的。陀螺儀GP1-2A2.磁子午線方向

磁子午線方向是磁針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磁針自由靜止時其軸線所指的方向。AP′PP—北極P′—磁北極

磁子午線方向可用羅盤儀測定。

DQL-1型森林羅盤儀DQL-1B型森林羅盤儀3.坐標縱軸方向

我國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6°帶或3°帶都以該帶的中央子午線為坐標縱軸,因此取坐標縱軸方向作為標準方向。xyoP1P2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二、直線方向的表示方法1、方位角1)方位角的定義

從直線起點的標準方向北端起,順時針方向量至直線的水平夾角,稱為該直線的方位角;其角值范圍為0°~360°。12標準方向北端方位角22222標準方向真子午線方向磁子午線方向坐標縱軸方向真方位角(A)磁方位角(Am)坐標方位角(α)2磁北真北坐標北AmAα12)幾種方位角之間的關系2磁北真北坐標北AmAα1磁偏角δ—真北方向與磁北方向之間的夾角;子午線收斂角γ—真北方向與坐標北方向之間的夾角。當磁北方向或坐標北方向偏于真北方向東側時,δ和γ為正;偏于西側時,δ和γ為負。δγ

由于地面各點的真北(或磁北)方向互不平行,用真(磁)方位角表示直線方向會給方位角的推算帶來不便,所以在一般測量工作中,常采用坐標方位角來表示直線方向。xyoP1P2γγ坐標北與真北的關系3)正、反坐標方位角直線1-2:點1是起點,點2是終點。α12—

正坐標方位角;α21—

反坐標方位角。α21α12xyoxx12直線2-1:所以一條直線的正、反坐標方位角互差180o三、坐標方位角的推算

α12已知,通過連測求得12邊與23邊的連接角為β2(右角)、23邊與34邊的連接角為β3(左角),現推算α23、α34。1234xxxα23α34α12β2β3前進方向1234xxα23α12β2α21前進方向xα34β3α32

由圖中分析可知:推算坐標方位角的通用公式:注意:

計算中,若α前>360°,減360°;若α前<0°,加360°。當β角為左角時,取“+”;若為右角時,取“-”。例題:已知α12=46°,β2、β3及β4的角值均注于圖上,試求其余各邊坐標方位角。α23=α12+180°-β24x23146°125°10′5136°30′247°20′解:α34=α23+180°+β3=417°20′>360°(417°20′-360°)=57°20′α45=α34+180°-β4<0°(-10°+360°)=350°=100°50′=46°+180°-125°10′=100°50′+180°+136°30′=-10°=57°20′+180°-247°20′返回前進方向2、象限角

某直線的象限角是由直線起點的標準方向北端或南端起,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量至該直線的銳角,用R表示。直線R與α的關系O1O2O3O4(北)(西)y(東)(南)xoⅠⅣⅢⅡRO1RO3RO2RO4αO1αO2αO3αO41234αO1=RO1αO2=180°-RO2αO3=180°+RO3αO4=360°-RO4

導線——測區內相鄰控制點連成直線而構成的連續折線。

導線測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選定一系列的點依相鄰次序連成折線,并測量各線段的邊長和轉折角,再根據起始數據確定各點平面位置的測量方法。

主要用于帶狀地區、隱蔽地區、城建區、地下工程、公路、鐵路等控制點的測量。三、導線測量一、導線的布設形式與等級導線的布設形式:附合導線、閉合導線、支導線。AB1DC23AB12345附合導線閉合導線BA12支導線鋼尺量距各級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附合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測回數角度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DJ6DJ2一級2.52505421/10000二級1.81808311/7000三級1.212012211/5000圖根≤1.0M≤1.5測圖最大視距201┄1/2000注:表中n為測站數,M為測圖比例尺的分母二、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1.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混凝土樁(永久性)木樁(臨時性)點之記2.導線邊長測量光電測距(測距儀、全站儀)、鋼尺量距

當導線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礙時,

可采用作輔助點間接求距離法。河EFGHPb改正內角,再計算FG邊的邊長:時3.導線轉折角測量

一般采用J6經緯儀測回法測量,兩個以上方向組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導線轉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當與高級控制點連測時,需進行連接測量。NBA32154三、導線測量的內業計算思路:①由水平角觀測值β,計算方位角α;②由方位角α、邊長D,計算坐標增量ΔX

、ΔY;③由坐標增量ΔX

、ΔY,計算X、Y。(計算前認真檢查外業記錄,滿足規范限差要求后,才能進行內業計算)1.坐標計算公式:(1)坐標正算(由α、D,求X、Y)

已知A(),,求B點坐標。OyxAB注:計算出的αAB

,應根據ΔX、ΔY的正負,判斷其所在的象限。(2)坐標反算(由X、Y,求α、D,)OyxAB已知A()、B()求。2、附合導線的計算

如圖,A、B、C、D是已知點,起始邊的方位角和終止邊的方位角為已知。外業觀測資料為導線邊距離和各轉折角。D4231CABD4231CA(1)計算角度閉合差:如圖:以右轉折角為例計算。一般公式:同理:以左角計算+)B即:(各級導線的限差見規范)檢核:(2)閉合差分配(計算角度改正數):式中:n—包括連接角在內的導線轉折角數(3)計算改正后的角度β改:計算檢核條件:(4)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α:(用改正后的β改)計算出的,否則,需重算。(5)計算坐標增量ΔX、ΔY:(6)計算坐標增量閉合差:由于的存在,使導線不能和CD連接,存在導線全長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7)分配閉合差:檢核條件:(8)計算改正后的坐標增量:檢核條件:(9)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值:

依次計算各導線點坐標,最后推算出的終點C的坐標,應和C點已知坐標相同。例:C1D423BA125.36m98.76m114.63m116.44m156.25m前進方向

如圖,A、B、C、D是已知點,外業觀測資料為導線邊距離和各轉折角見圖中標注。20536482904054202470816721561753125214093312560744-13-13-12-13-13-13-7720536352904041202465516721441753112214092012560627236442821107531002712774017901833944721603801125.3698.71114.63116.44156.25641.44+0.04-107.31+0.03-17.92+0.04+30.88+0.03-0.63+0.05-13.05-108.03-0.02-64.81-0.02+97.12-0.02+141.29-0.02+116.44-0.03+155.70+445.74-107.27-17.89+30.92-0.60-13.00-64.83+97.10+141.27+116.42+155.67+445.63點號觀測角(右角)

°′"改正數

?改正角

°′"A1B234CD輔助計算坐標方位角

α距離

Dm點號A1B234CD增量計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標值ΔxmΔymΔxmΔymxmym1536.86837.541429.59772.711411.70869.811442.621011.081442.021127.501429.02128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