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春學期七年級歷史期中考試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50分)一、選擇題(24分)1.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習的核心素養之一,也是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手段。下面時間軸中②的位置對應的事件是()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統一C.隋朝開鑿大運河 D.隋朝的滅亡【答案】B【解析】【詳解】隋朝建立于581年,隋朝于589年統一全國。605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618年,隋朝滅亡,唐朝建立。時間軸中②的位置對應的事件是隋朝的統一,排除ACD,B項正確。故選B項。2.據史料記載“煬帝巡幸,乘龍舟而往江都……公家運漕,私行商旅,舳艫(船舶)相繼。隋氏作之雖勞,后代實受其利焉。”該記載意在()A.批評隋朝皇帝的殘暴統治 B.評價隋朝運河的歷史功績C.描繪運河沿線的商貿繁榮 D.肯定隋朝先進的造船技術【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公家運漕,私行商旅,舶舶相繼。”等可知,材料大意是沿途官府運糧的漕船、私人商旅的船只,在運河上來往絡繹不絕,因此,“后代實受其利”意在強調隋朝大運河的作用即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功績,B項正確;材料重在強調隋朝運河的歷史功績,而非批評隋朝皇帝的殘暴統治,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運河沿線的商貿繁榮的內容,排除C項;材料強調運河的作用,沒有提到造船技術如何先進,排除D項。故選B項。3.“以往強調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覺,常常忽略魏征長期都是門下省的負責人。唐太宗與三省制關系密切,其運行機制更值得重視。”該學者認為“貞觀之治”的出現得益于()A.統治者勵精圖治 B.國家疆域的廣闊C.制度體系的優化 D.中外交往的頻繁【答案】C【解析】【詳解】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常常忽略魏征長期都是門下省的負責”“其運行機制更值得重視”,可見,材料所述突出反映了唐朝三省制對其發展的重要作用,意在突出“貞觀之治”的出現與其“制度體系的優化”密不可分,C項正確;題干材料強調了唐太宗時期制度的作用,在淡化“統治者勵精圖治”,排除A項;題干材料沒有說明唐朝疆域情況,排除B項;題干材料未涉及“中外交往”,排除D項。故選C項。4.下圖是根據傅筑夫《中國經濟史論叢》編制的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指數圖。圖中②的年份,處于我國古代的一個盛世時期,這是指()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54年處于唐玄宗統治時期,唐玄宗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局面被稱為“開元盛世”,C項正確;文景之治是出現在西漢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治世局面,排除A項;貞觀之治是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局面,排除B項;康乾盛世出現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統治時期,康乾盛世出現在1644年清軍入關并逐漸完成全國統一后,排除D項。故選C項。5.唐代詩人陳陶《隴西行》寫道:“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溫庭筠《送渤海王子歸本國》寫道:“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詩句共同反映了唐朝的()A.社會風氣 B.經濟狀況 C.對外交往 D.民族關系【答案】D【解析】【詳解】“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反映了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系;“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反映了唐朝與靺鞨的友好關系,D項正確;題干詩句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關系,與社會風氣、經濟狀況、對外交往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6.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材料評價了()A.中央集權制度的由來 B.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C.封建科舉制度的影響 D.三省六部制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隋唐時期)……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科舉制,隋煬帝時期創立的科舉制,唐朝時期進一步完善,科舉制是中國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項正確;秦朝統一全國后,創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排除AB項;題干材料沒有涉及、三省六部制的局限性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7.“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鑒真“航東海”的目的是()A.前往天竺取經 B.引進朝鮮音樂C.進口新羅物產 D.傳播中國文化【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項類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目的”,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據題干“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的是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同時把唐朝的文化建筑帶到了日本“奈良城”,D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玄奘前往天竺取經,而不是鑒真,排除A項;據題干可知,題干未涉及“朝鮮”,排除B項;題干未涉及“新羅”,排除C項。故選D項。8.唐玄宗統治前期“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而后期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造成這樣極大反差的轉折點是()A.開元盛世 B.安史之亂 C.黃巢起義 D.朱溫叛唐【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統治前期“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而后期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造成這樣極大反差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開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廷日趨腐敗。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集權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B項正確;開元盛世是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的盛世局面,這一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排除A項;黃巢起義是唐末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治,排除C項;朱溫原本是黃巢手下的大將,后來叛變,投降了唐朝,朱溫鎮壓黃巢起義軍,立下了不少戰功,逐漸做大了自己,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天祐四年(907年),朱溫迫不及待地通過禪讓的形式,奪了唐哀帝的帝位,自己稱帝,建國號為梁,史稱“后梁”,排除D項。故選B項。9.某新聞網文章:叛亂后,這些藩鎮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朝廷進一步失去對地方的控制,節度使林立,他們擁兵自重,互相兼并,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這段材料主要敘述安史之亂的()A.背景 B.原因 C.經過 D.影響【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叛亂后,這些藩鎮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朝廷進一步失去對地方的控制,節度使林立,他們擁兵自重,互相兼并,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結合所學安史之亂史實可知,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國力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節度使的權利加大,他們擁兵自重,相互兼并,因此材料內容體現了安史之亂的影響,D項正確;安史之亂的背景是地方節度使力量逐漸壯大,國家出現外重內輕的局面,材料內容沒有涉及安史之亂的背景,排除A項;安史之亂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地方節度使力量的壯大,而題干內容主要體現了安史之亂的后果,排除B項;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材料內容沒有涉及安史之亂的經過,排除C項。故選D項。
10.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繪唐都長安城的布局為“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唐朝的長安城內有“坊”和“市”的區別,“坊”的城市功能是A政府機構B.娛樂區C.居民住宅區D.商業區【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長安城,不僅是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其布局規整、嚴謹,城內的東市、西市是商業區,坊是百姓的居住區,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11.宋太祖時陸續解除各節度使兵權,選用大量文臣出任中央、地方的軍政要職,逐漸形成文臣統兵的格局。這表明宋太祖()A.強化地方權力 B.完善科舉制度 C.推行重文輕武 D.分化宰相事權【答案】C【解析】【詳解】由材料“宋太祖時陸續解除各節度使的兵權,選用大量文臣出任中央、地方的軍政要職,逐漸形成文臣統兵的格局”可知,這主要反映了明宋太祖限制武將,重用文人,表明宋太祖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C項正確;材料所述為削弱武將,重用文臣,和強化地方權力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選官用人方面,排除B項;宋太祖分化宰相事權采取的措施是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三權分立,削弱相權,這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2.在《欒城三集》中,蘇轍評述王安石“為了滿足貧民的要求,特意損害富人的利益,自己都沒有認識到這樣是行不通的…等到他掌握了權力,專門就干這事”。據此,作者認為王安石變法()A.使北宋走向衰亡 B.加強了社會管控C.實現了富國強兵 D.觸犯了官僚地主利益【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可知,“為了滿足貧民的要求,特意損害富人的利益”說明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官僚地主利益,D項正確;題干沒有提及變法的作用,且王安石變法沒有使北宋走向衰亡或實現了富國強兵,排除AC項;加強了社會管控與損害富人的利益無關,排除B項。故選D項。13.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年)省試后,主考官李昉徇私錄取“材質最陋”的同鄉武濟川一事被告發,宋太祖在講武殿出題重試,殿試遂成常制。經此事后,宋代科舉()A.廢除了世家大族特權 B.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C.完善了考試錄取程序 D.調整了人才選拔范圍【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年)省試后,主考官李昉徇私錄取“材質最陋”的同鄉武濟川一事被告發,宋太祖在講武殿出題重試,殿試遂成常制”可知,宋朝完善科舉考試錄取程序,對科舉制度調整,C項正確;科舉制度誕生有利于廢除了世家大族特權,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調整了人才選拔范圍,與題意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14.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圖示反映的是10世紀-12世紀時期,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政權的關系,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唐朝滅亡后,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政權,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但并沒有實現大一統,與西夏、遼等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北宋末期,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政權,金崛起后滅掉遼政權,與北宋并立,后來金又滅掉北宋,宋高宗趙構在江南重建宋朝,史稱南宋,南宋又與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形成并立局面。因此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③①④。C正確,ABD排除。故選C。15.據如圖所示,宋真宗親征后,宋軍打退遼軍。宋遼議和達成的盟約是()A.澶淵之盟 B.宋夏和約 C.唐蕃會盟 D.宋金和議【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宋真宗親征后,宋軍打退遼軍。宋遼議和達成的盟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遼議和達成的盟約是澶淵之盟。公元1004年秋,遼朝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A項正確;宋夏和約是宋與西夏之間的盟約,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唐蕃會盟是唐朝與吐蕃之間的盟約,排除C項;宋金和議是南宋與金之間的盟約,排除D項。故選A項。16.歸納比較法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對宋遼、宋夏之間“議和”歸納比較后,下列哪一項不是它們的共同點()A.結束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B.宋王朝都要交納歲幣C.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D.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宋遼、宋夏議和,宋王朝都要交納歲幣。議和之后,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并且雙方邊境貿易往來,出現了相對和平、經濟文化相對繁榮的局面。故ABD項屬于共同點,但不符合題意;導致南北對峙局面形成的是宋金議和,故C項符合題意;故本題應選C。17.北宋學者沈括通過研讀唐詩注意到,唐朝人寫過不少“富貴詩”,描寫當時的奢華生活。在沈括看來,這些描寫“乃貧眼所驚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意思就是沒見過世面,不值一提。材料所反映現象的背景是()A.唐朝人大多沒見過世面 B.唐朝經濟繁盛,人們生活奢華C.北宋沈括看不起唐朝人 D.北宋經濟發展水平超過唐朝【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乃貧眼所驚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可知沈括的話折射出北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D項正確;唐朝人大多沒見過世面太過絕對,不能反映現象的背景,排除A項;唐朝經濟繁盛,人們生活奢華沒有反映出沈括的對“富貴詩”評價,排除B項;材料中沈括只是對唐詩中描寫的繁榮景象做出的評價,不能看出沈括看不起唐朝人,屬于過度解讀,排除C項。故選D項。18.貨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反映了當時()A.市民生活豐富 B.商業貿易繁榮C.手工業的興旺 D.農業發展迅速【答案】B【解析】【詳解】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所以紙幣出現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反映了宋朝商貿繁榮,B項正確;宋代市民生活豐富的原因是城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興起,與紙幣的出現無關,排除A項;宋代手工業的興旺的原因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人民對手工產品需求量高與紙幣的出現無關,排除C項;宋朝時期農業發展迅速的原因是南方戰亂較少,社會安定,宋朝的皇帝實行“戒奢從簡”的政策,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與紙幣的出現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9.下邊示意圖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圖中的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A.東漢 B.唐朝C宋代 D.元朝【答案】C【解析】【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西漢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北重南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同。從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國的經濟重心不可逆轉地移到南方。到南宋時期,我們經濟重心已經完成了南移。故選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圖片信息的正確解讀,根據圖片可以看到西漢時期北方經濟比南方經濟重;到了魏晉南朝時期基本持平;南朝之后進入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元朝實在宋朝之后的王朝,由此可以做出判斷。20.中國古代手工業發達,追求品質、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傳,造就了許多手工業精品。下列文物屬于宋代手工業精品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南宋時,江南地區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著名的瓷窯有河北定窯、河南汝窯、河南鈞窯、浙江哥窯、浙江河南的官窯。其中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定窯孩兒枕是河北定窯的產品,屬于宋代手工業精品。選項D符合題意;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大的青銅器,A排除;銅冰鑒,戰國時期青銅酒器,B排除;騎駝樂舞三彩俑,是唐朝的陶器,C排除。故選D。
21.《東京夢華錄》記載:“瓦中多有貨藥、賣卦……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該材料反映出宋代A.經濟重心南移 B.市民生活豐富C宮廷生活奢靡 D.民族關系緊張【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的“瓦”是指瓦舍,是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娛樂場所,里面有人說書、唱曲、賣飲料、相面算卦、雜耍、表演等等,這反映了宋代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故選B。22.《蒙元帝國》一書講述了蒙古汗國、元朝和四大汗國的歷史,其中第一部第十四章講述的是“再統中華”。那么元朝“再統中華”的標志是()A.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政權 B.1234年,蒙古汗國滅掉金C.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 D.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部【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部實現了大一統,這是元朝“再統中華”的標志,D項正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蒙古汗國滅掉金國和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時,蒙古政權都還沒有完全實現全國的統一,不是元朝“再統中華”的標志,排除ABC項。故選D項。23.下列有關元朝歷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蒙古政權 B.1227年蒙古滅西夏,1234年滅金C.1276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定都于大都 D.元朝建立后,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C項符合題意;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排除A項;1227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滅亡西夏,1234年滅金,排除B項;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排除D項。故選C項。24.忽必烈還在“潛邸”時,就已結識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漢地的情況。竇默告訴忽必烈“治天下必需三綱五常、正心誠意”;忽必烈依照儒生劉秉忠的意見定國號為大元。這種狀況()A.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 B.延緩了國家統一進程C.促進了中原文化的發展 D.改變了漢族人民的地位【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可知,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漢族制度和思想,這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A項正確;材料內容有利于促進國家統一進程,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促進了中原文化的發展,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漢族制度和思想,進而促進蒙古族的封建化,與漢族人民的地位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二、材料題(26分)25.制度改革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王朝統一全國后,對門第世家獨霸政府的現象,予以改革,改用考試的方法,向平民階層選拔新進官員。凡考試及格的知識分子,不問什么門第,一律委派官職……材料二:——柏楊《中國人史綱》材料三:宋太祖“黃袍加身”奪取政權后,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協助他登上皇位的將領實權予以削奪。為了填補這些武將留下的空缺,統治者將目光轉向普通知識分子。——李兵《科舉:不只是考試》(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種選官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2)材料二所示制度確立于隋朝,進一步完善于唐朝。它是哪一制度?(3)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宋太祖“將目光轉向普通知識分子”,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并在各州府設置哪一官職來分知州的權力?除此之外,又在地方設置了何種官職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答案】(1)科舉制;進士科創立(2)三省六部制(3)通判;轉運使。【解析】【小問1詳解】從“改用考試的方法,向平民階層選拔新進官員。凡考試及格的知識分子,不問什么門第,一律委派官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科舉制。隋文帝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隋煬帝時設置進士科,進士科的設置,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小問2詳解】分析材料二圖示可知,皇帝之下,設置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之下,又設置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個部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確立于隋朝,在唐朝時期得到進一步完善。【小問3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太祖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并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割知州的權力。除此之外,宋太祖還加強了對地方財政的控制,設置轉運使,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26.各民族間的不斷交融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勵精圖治,使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以鞏固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所有這些國家中,以唐朝文明程度最高,松贊干布決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關系。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興起了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回紇,“居無恒所,隨水草流移,善騎射。”唐玄宗還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冊封。這一時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和平友好局面。材料二《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材料三(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蘇軾《欒城集》材料四中國邊疆最早確立于秦漢之際……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龍《中國的邊疆治理:挑戰與創新》(1)材料一中“松贊干布決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關系”的相關歷史事件是什么?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統治者除和親,還采取了哪些方式處理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2)材料二圖中政權①的建立者是誰?建立政權②的是哪個民族?圖中統一全國的政權是誰建立的?宋在與其他民族政權交往的過程中,屢屢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這與宋朝實行的什么國策有關?(3)材料三中“與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歷史事件?(4)綜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答案】(1)文成公主入藏。冊封、設立機構管轄等。(2)趙匡胤(宋太祖)。女真族。忽必烈。重文輕武。(3)澶淵之盟。(4)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民族交融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點。【解析】【小問1詳解】事件:據所學可知,松贊干布決心與唐朝建立友好關系,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給松贊干布,史稱“文成公主入藏”或“唐蕃和親”。方式:提取材料有效信息“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冊封”可知,唐朝還采取冊封的方式。此外,據所學可知,唐朝還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故還采取設立機構管轄的方式等。【小問2詳解】①的建立者:據所學可知,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故①的建立者是趙匡胤或宋太祖。②處:據所學可知,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政權。故②處的民族是女真族。建立者:據所學可知,公元1279年,元朝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故圖中統一全國的政權是元朝,建立者是忽必烈。國策:據所學可知,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其軍事力量下降,導致與民族政權交往時的被動挨打。【小問3詳解】事件:提取材料關鍵信息“遼與朝廷和好年深”,結合所學知識,北宋真宋時期,與遼發生澶州之戰,北宋與遼談和之后,簽訂澶淵之盟,宋遼保持了長期的和平穩定。故材料三中“與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澶淵之盟”。【小問4詳解】本題為開放性設問,學生可據本題三則史料并結合所學進行表述即可,要求做到: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據材料一及“文成公主入藏”可知,民族融合促進了我國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材料二兩宋時期紀年表并結合所學可知,民族融合促進了我國民族政權及兩宋經濟、文化、社會的進步。故可概括為: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各民族的團結進步等。示例見答案。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外交流】材料一有人西行研習佛法,帶回大量佛經;有人歷經磨難,東渡弘法。他們的行動見證了盛唐的博大胸懷和高度自信,譜寫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動人篇章。——摘編自《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下冊【四大發明】材料二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幾乎在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領域都留下了好的記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歷史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歷史學系新視野新知識》【外貿繁榮】材料三宋代習慣上把外國人稱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蕃市”“蕃坊”和“蕃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家長會方案設計幼兒園家長會活動方案
- 2024-2025新進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高清版
- 2025年公司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完整答案【易錯題】
- 2025版限價房購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文具采購合同文具采購合同范本
- 2025試用合同范本2
- 2025建筑涂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科技公司合同管理業績制度
- 2025年服裝、鞋帽加工機械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攪拌機租賃合同范本
- YY/T 0655-2024干式化學分析儀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2第二講 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 四年級四年級下冊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經典
- 中職對口升學復習資料:《汽車機械基礎》試題庫+答案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案
- 平面變壓器設計與仿真
- 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辯論稿范文六篇
- 相關方需求和期望識別評價表
- 西南科技大學井巷工程課程設計樣本
- 某化妝品牌案例分析
- 循環水管道施工組織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