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知識科普_第1頁
魚類知識科普_第2頁
魚類知識科普_第3頁
魚類知識科普_第4頁
魚類知識科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們熟悉

又陌生的魚類一、什么是魚類?

二、魚類有多少種?三、魚類的長相如何?四、魚類是怎么命名的?五、魚類生活在哪里?本講內容六、魚類的捕食方式七、某些魚類之最?一、什么是魚類?

古今中外有許多動物都稱之為“魚類”,如娃娃魚、鯨魚、鱷魚、墨魚、鮑魚、章魚等;Starfish(海星)、Jellyfish(水母)、Cuttlefish(烏賊)等。其實真正的魚類有時并不一定稱之為“….魚”,如海馬、海龍,但具有以下6個特征:

1、用鰓呼吸;

2、以鰭作為運動器官;

3、大多數體外被有鱗片;

4、終生生活于水中;

5、變溫性;

6、脊椎動物1、用鰓呼吸2、以鰭作為運動器官3、大多數體外被有鱗片6、脊椎動物二、魚類有多少種?

1、全世界已發現的魚類共有32400多種;

2、我國已發現的魚類有4900多種;

3、我省已發現的海洋魚類731種;4、我們舟山已有記載的海洋魚類

465種。此外,還有很多尚未被發現、記載的魚類,尤其是大洋、深海魚類,科學家們正在探究。

100多年前,人們還以為200米以下水深的海洋沒有生命。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已經可以到幾千米深的海底遨游,而且發現,原來的所謂“生命禁區”,魚、蝦、蟹、貝等也非常繁盛,那怕是在一萬多米深的馬利里亞納海溝。三、魚類的長相如何?魚類的長相可不能簡單地說“好看”、“難看”,或者說“像魚”、“不像魚”。

1、大部分的魚類體形為紡錘形,由于阻力相對較少,更適合在水中生活,如金槍魚、馬鮫魚,這類魚通常生活在外海,游泳能力強,游泳速度很快。

2、有些魚體型側扁,習慣稱側扁型,如鯧魚、石斑魚、蝴蝶魚等。3、有些魚呈帶狀或棍狀,如帶魚、鰻魚4、比目魚的身體呈扁平型,生活時貼著海底5、少數魚類看起來確實不像魚四、魚類是怎么命名的?

像我們人類一樣,每一種魚都有自己的姓與名。如大黃魚、小黃魚,這里的“黃魚”相當于它的“姓”,而大與小則是它的“名”。這些都是魚類分類學家起的,原則是根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且不能重復,還有一點是要用兩種文字。一種是本國通用的文字,另一種是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名,即學名。如:中文名:大黃魚,學名:Larimichthyscrocea

。此外,有些種類還有地方名或俗名。如:中文名:黃姑魚,學名:Nibeaalbiflora

,俗名(舟山)稱黃婆雞五、魚類生活在哪里?“魚兒離不開水”,毫無疑問魚類生活在水里,但“水里”的“小環境”很多,所以說不同的魚類生活的地方也不同,由此也形成了它們各自的生活方式。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1、居無定所2、潛居(泥沙底下)3、寄生4、穴居5、共生6、見什么就躲什么1、居無定所這類魚一般都具較強的游泳能力,屬大洋、洄游性魚類,一生居無定所,從生到死都在拼命快速游動之中,如大型鯊類、金槍魚類、沙丁魚類等。目的是尋找合適場所(越冬、繁殖或索餌);形式是逃或追,結果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鯊魚、金槍魚

在圍追沙丁魚2、泥沙底下(潛居)

有些魚個體小,游泳速度不快,通常是潛于海底的泥沙下面,或用泥沙覆蓋體表,以保護自己或伺機捕食。如圓鰻、比目魚、豆齒鰻等。比目魚與豆齒鰻3、寄生

有些魚寄生的,即寄生在其它魚類或動物身上或里面。寄生也分二種,一種是外寄生,一種是內寄生。鮣魚常利用頭背的吸盤,吸附在大型魚類或海龜、鯨類的身上遨游海洋,有“免費的旅行家”之稱,但不傷害寄主。外寄生的還有七鰓鰻,利用圓盤形的口器,吸附在其它魚類體上,必要時可直接啃食寄主。內寄生的種類已知的只有潛魚。潛魚以海參的體腔為家,自由從肛門出入,在海參的體腔內尋找食物或躲避敵害,有時一只海參的體內竟可棲居7尾以上的潛魚。4、穴居有些魚類以一些天然的溶洞或石縫為穴,如一些海鱔、石斑魚、彈涂魚等。5、共生有些穴居性的蝦虎魚還與甲殼類共生。6、見什么就躲什么

其實大部分的魚類,或在大多數時間里也沒有固定的穴或巢,通常是有什么或見什么就躲什么,可能是巖礁的縫隙、海藻、沉船,也可能是海洋中的某一漂浮物。“人工漁礁”就是應用了這個原理。將退役的航母炸沉作人工漁礁六、魚類的捕食有人對魚類的捕食行為形象地歸納成以下6種方式:

1)電閃雷鳴2)靜侯突擊3)鋪天蓋地4)彈水神功5)忍者隱身6)美食誘惑1)電閃雷鳴

在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有一種會發電的鰻(電鰻),體長可達2米,發電時最高電壓可達667伏,如此高壓,足以解決溫飽問題。2)靜侯突擊

如多鰭魚類,也稱恐龍魚會靜悄悄地游到魚群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個突然襲擊,咬住就不放,最好一口吃掉,手段十分高明。3)鋪天蓋地

很多海洋類科教片中都有許多金槍魚圍捕沙丁魚的鏡頭,如果再加上一些海鳥、海豚、鯊魚,則真上海、陸、空全上,鋪天蓋地。4)彈水神功

去過水簇館的同學可能見過有射水魚

Toxotesjaculatrix,它可以利用特殊的口器射出一股有力的水柱,擊落1米內岸邊樹葉上休息的昆蟲。5)忍者隱身最常見的是一些躄魚,它們除天生的體型外,體色也與周圍環境極為相似(擬態),平時隱身于珊瑚、岸礁或海藻叢中,周邊的小型魚類一放松警惕,就會落入其口中,故有“海洋職業殺手”之稱。

6)美食誘惑

鮟鱇魚則為有名的“海底漁夫”,在它的頭背上有一桿“釣桿”,頂上膨大而形成一擬餌體(通常會發光),以此引誘小型魚類等靠近,從而以迅猛不及掩耳的速度,吞食。

當然,每一種魚類都有自己適應或應付這種“弱肉強食”的環境,不然就有可能將被吃光而滅絕。總結起來,大致也有以下幾種:1)、找個合適的棲身之所;2)、使自己的體型特化成流水型或紡錘形,提高游泳速度,或體色改變成與環境一致;3)、以各種的齒、刺、棘、毒等武裝自己,提高自衛能力;4)、提高產卵量或“早熟”化。有一普遍的認知:在正常的氣候條件下,魚類之間的互為捕食,不是造成某些魚類滅絕的根本原因。(人類的過度捕撈、海洋環境的破壞)。七、某些魚類之最1、最貴的魚

2012年8月14日下午,福建連江縣1名老漁民在海上撿到1條160斤的黃唇魚,漁民將魚賣給魚販后得錢300萬元。2、最大的魚

現生魚類中最大的魚為鯨鯊,體重可達10噸以上。而姥鯊僅次于鯨鯊,屈居“老二”。3、最小、最輕的魚

菲律賓群島周圍海域,有一種蝦虎魚,當地稱“胖嬰魚”,雄性平均體長僅7毫米,雌性平均體長大約為8.4毫米,體重1毫克,一百萬條才能湊足1公斤,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魚。4、最兇的三大鯊類1)低鰭真鯊(在各地水簇館中常見)俗稱公牛鯊或牛鯊(Bullshark),雄性可達2.1米長,重90公斤,雌性可達3.5米長,重230公斤。2)噬人鯊俗稱大白鯊(Greatwhiteshark),雄性最大體長可達5.4米,雌性可達5.9米長,重3230公斤。3)、兇猛砂錐齒鯊俗稱虎鯊(Sandtigershark),最大體長可達4.5米。5、最溫和的魚姥鯊(Baskingshark、Elephoantshark)雄性個體最長900cm,雌性個體最大可達980.0cm6、游速最快的魚劍魚(Swordfish)最大體長455cm,體重650kg。常見體長300cm。最大時速可達130km

7、產卵最多的魚翻車鲀(Oceansunfish)最大體長333cm,體重2,300kg次產卵可達3億多粒,俗稱“超生游擊隊”8、最毒魚類蓑鲉Pterois

外形漂亮,俗稱獅頭魚,其實為最毒魚類之一毒鲉Synanceia

和鬼鲉Inimicus

為最難看,且又最毒魚類之一東方鲀Takifugu

俗稱河鲀、河豚,最好吃,但又最毒魚類之一ThankYou!jellynosefish

躄魚

Antennarius后肛魚隱棘杜父魚(水滴魚)葉海馬自然災害安全教育宣講課演講人:XX雷電災害與防范01地震災害與防范02臺風災害與防范03洪水災害與防范04目錄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臺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能力,人們還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也無法抵御自然災害的破壞。但是完全可以根據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盡量地減少損失。自然災害什么是01雷電災害與防范雷電災害與防范雷電是大氣中的一種放電現象。雷雨云在形成過程中,部分積聚起正電荷,另一部分積聚起負電荷,當這些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就產生放電現象。這種現象有的是在云層與云層之間進行,有的是在云層與大地之間進行。這兩種放電現象俗稱打雷,它會破壞建筑物、電氣設備,傷害人畜。這種放電時間短促,一般約50~100微秒,但電流異常強大,能達到數萬安培到數十萬安培。放電時產生強烈的光,這就是閃電。閃電時,將釋放出大量熱能,瞬間能使局部空氣溫度升高1萬~2萬℃,空氣的壓強可達70個大氣壓,這樣大的能量,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往往會造成火災和人畜的傷亡。雷電是怎么回事?雷電災害與防范雷電會造成那些災害雷電產生強大電流,瞬間通過物體時產生高溫,引起燃燒、熔化,也會造成人畜傷亡雷擊爆炸作用和靜電作用能引起樹林、電桿、房屋等物體被劈裂倒塌雷電流在周圍空間形成強大的電磁場,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會引起爆炸或燃燒各種電力線、電話線、廣播線由于雷擊產生高壓,致使電器設備損壞雷電災害與防范a、雷電天氣時,要留在室內,并關好門窗b、在室外工作的人應躲入建筑物內c、無法躲入建筑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電線桿怎樣預防雷電?雷電災害與防范d、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家用電器e、減少使用固定電話和手提電話f、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特別提示室外的人應盡量不要走動,更不要打手機,在開闊地帶最好雙腳并攏就地蹲下,雙手抱膝,以免跨步電壓傷人;在室內的人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并切斷所有電源,不要用電腦,不要看有線電視等,以免室外線路將雷電引入室內,造成損傷雷電災害與防范02地震災害與防范地震災害與防范地震是一種及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于地殼構造的復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于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么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由于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巖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于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地震為什么會發生?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對于同樣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范圍也越小,反之亦然。地震會造成那些災害?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在大陸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會引發滑坡、崩塌、地裂等次生災害地震災害與防范立即下蹲抱頭卷曲,利用一些堅固的防護工具,如堅固的座椅。房屋震蕩時極容易被掉落的石塊玻璃等砸傷,不要慌亂走出室外,待在直到確定可安全撤離。遠離書柜,衣櫥等容易砸傷你的家具。遠離窗戶,在高樓中,等到火警警報停息后再逃離出來。如果在床上,呆在原地,用枕頭保護好頭部。.如果在戶外,找一個遠離建筑物,大樹和高壓線的空曠場所,如劇烈地震請趴在地上。如果在車內,慢慢行駛到空曠地直到地震結束。地震時如何自我保護?地震災害與防范檢查受傷情況,如有需要,參加緊急救援工作,幫助身邊周圍的人脫離險境。檢查房屋受損情況。如損壞嚴重,應遠離房屋直到專業人士檢查。如果聞到煤氣味,立即疏散室內人群,絕對不要使用火機等危險品。確定窗戶墻面等安全后,開窗流通空氣。如果發現斷電,拔掉主要電器插頭,如看到保險絲燒壞,或聞到燒焦的電源線味道,或看到插座火花,請遠離,等專業人士解決后再進入,注意遠離室內有水的地方。地震后須注意哪些?地震災害與防范地震安全歌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遠離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開闊地地震災害與防范03臺風災害與防范臺風災害與防范臺風,指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熱帶氣旋為臺風或颶風。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臺風,而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臺風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是自然災害的一種。什么是臺風?沿海居民防范措施臺風引發的風暴潮容易沖毀海岸防護設施,臺風來臨前,海涂養殖人員、病險水庫下游的人員、臨時工棚等危險地段的人員都應及時轉移臺風帶來的暴雨容易引發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連附災害,發現危險征兆應應及早轉移,遠離山體、林地等自然危險區域沿海鄉鎮在臺風來臨前要加固各類危險建筑建筑、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設施、施工設施、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千萬不要在以上地方躲風避雨臺風來臨時,千萬不要在河、湖、海的路堤或橋上行走,不要在強風影響區域開車,應盡早回到家中或到附近的安全建筑中避險01020304臺風災害與防范城市居民防范措施臺風來臨前,應準備好手電筒、收音機、食物、飲用水及常用藥品等,以備急需關好門窗,檢查門窗是否堅固;取下懸掛的東西;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將室外的物品移至室內,特別是要將樓頂的雜物搬進來,室外易被吹動的東西要加固住在低洼地區和危房中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住所,防止人員被淹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避免排水管輅堵塞造成損失有關部門要做好戶外廣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好建筑器材的加固,園林部門要加固行道樹臺風災害與防范04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