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級歷史下冊第2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上課課件新人教版_第1頁
2024八年級歷史下冊第2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上課課件新人教版_第2頁
2024八年級歷史下冊第2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上課課件新人教版_第3頁
2024八年級歷史下冊第2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上課課件新人教版_第4頁
2024八年級歷史下冊第2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上課課件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堂環節導航·新課導入·知識講解·課堂小結·當堂練習·學習目標·新課導入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其鋼鐵、汽車、工程機械、電解鋁、家用電器等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還占據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地位。此外,高速鐵路營運總里程超過4萬千米,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6萬千米,均居世界第一。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中國。

中國目前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新課導入中國1952年GDP679億元中國2022年GDP1210207億元這奇跡般的“中國速度”是從何時起步的?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起步的。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學習目標12了解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和成就,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意義。(重點)通過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認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涵及意義。(重點)·知識講解01第一個五年計劃·知識講解工業化指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以至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的過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近代民族工業的總體特征:總體比較落后(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輕重工業比例失調(重工業基礎薄弱);地區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知識講解閱讀材料,說說新中國建國之初面對著怎樣的經濟狀況。材料一

甲午戰爭前,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開設的銀行為8家,16個分支機構。到1926年,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在華銀行數增加至65家,226個分支機構(英國匯豐、法國東方匯理、美國花旗、德國德華等銀行)。這些銀行是各國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中心。材料二國民黨政府在1948年戰時的赤字,每月達數億元至數十億元,主要以發行鈔票填補,發行出最大面值100萬元的大鈔。5月,一石大米竟要4億多金圓券。當時流行著這樣的笑談:“在中國唯一仍然在全力開動的工業是印刷鈔票。”材料三國民黨撤離大陸時掠走277萬兩黃金,1520萬元白銀,1537萬元美鈔。經濟形勢嚴峻:瀕于崩潰、一窮二白·知識講解面對崩潰邊緣的經濟,新中國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如何?1950年實行土地改革,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為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1950—1952年底,為恢復國民經濟,政府對私人工商業采取合理調整政策,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到1952年底,

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知識講解閱讀材料,說說新中國初期的工業生產水平如何。鋼產量

(人均)發電量

(人均)2.37千克2.76千瓦時中國鋼產量

(人均)發電量

(人均)4千克10.9千瓦時印度鋼產量

(人均)發電量

(人均)538.3千克2949千瓦時美國中國1952年與印度、美國1950年鋼產量和發電量比較圖1952年農業總產值

1952年工業總產值461億元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343億元·知識講解第一個五年計劃——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五年計劃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從2006年的“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1.時間:2.實施目的:3.基本任務:4.外部協助:“一五”計劃1953—1957年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知識講解“一五”計劃在工業上取得了哪些成就?1948年鞍山鋼鐵公司重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項重點工業建設項目,便是由7號高爐、大型軋鋼廠和無縫鋼管廠組成的鞍鋼“三大工程”。1953年10月27日,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誕生。1953年7月15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禮。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試制成功。·知識講解“一五”計劃在工業上取得了哪些成就?1956年,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沈陽飛機制造廠創建于1951年。1956年7月19日,新中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飛機首飛成功。·知識講解“一五”計劃在交通運輸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新藏公路葉城普蘭青藏公路拉薩西寧川藏公路雅安成都寶成鐵路寶雞北京武漢長江大橋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三條入藏公路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知識講解“一五”計劃主要成就工業: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交通運輸: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知識講解“一五”計劃的結果與意義結果:意義: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知識講解0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知識講解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時間地點:2.與會人員產生辦法:3.會議名稱:4.大會內容:1954年9月,北京全國人民普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知識講解內容一: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以法律形式進行確定民主法治·知識講解內容一: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知識講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確定:2.意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民普選代表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基礎形成制定五四憲法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課堂小結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基本任務及成就:重工業、交通運輸業等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1954年9月內容: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意義: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奠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當堂練習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對經濟、文教、衛生的基本建設投資共計493億元,超過原定計劃的15.3%。棉布的銷售量在1950年是5647萬匹,到1956年達到了17700萬匹,同時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經濟恢復時期增加了163%。這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A.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

C.貫徹優先發展輕工業戰略

D.實現了文教衛生現代化A2.新中國誕生時,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工業70%集中于占全國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狹長地帶。“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中80%在內地,694項重點工程有472項在中、西部,占68%。這說明“一五”計劃()

A.集中力量發展輕工業

B.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

C.使工業布局得到調整

D.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當堂練習C·當堂練習3.與1952年相比,1957年我國生產資料的生產增長近210%,消費資料的生產增長83%,重工業生產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這說明“一五”計劃期間()A.預定指標大幅度完成

B.工農業比例協調發展C.改變了工業落后面貌

D.工業結構得到了改善

D4.中華人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