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99
CCSR80
團體標準
T/ITSXXXX-2021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建設框架
Frameworkfortheconstructionofsmarthighwaysinordinarycountriesandprovinces
(征求意見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1年11月9號
在提交意見反饋時,請講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1-XX-XX發布2021-XX-XX實施
XXXX-XX中-X國X發智布能交通產業聯盟發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的總體框架、功能框架、數據框架和物理框架的組
成及說明等。
本文件適用于新建、改(擴)建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建設和營運。
注: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建設除執行本指南外,尚應執行現行國家、行業和本省的相
關法律、規章、規范、標準等規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本;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0839-2007智能運輸系統通用術語
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28789-2012視頻交通事件檢測器
GB/T31024.1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專用短程通信第1部分:總體架構
GB/T31024.2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專用短程通信第2部分:媒體訪問控制層和物理層
規范
GB/T31024.3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專用短程通信第3部分:網絡層和應用層規范
GA/T994-2017道路交通信息發布規范
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T1032-2016霧天公路行車安全誘導裝置
3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3.1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1
高精度地圖highprecisionmap
相對于一般電子地圖,精度更高、更新頻率更快,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所定義的
車道、道路交叉、交通安全設施、管理設施、服務設施等關鍵要素,一般情況下,絕對誤差
1
不超過1.5m,每100m的平面相對誤差不超過20cm。
3.1.2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
由中國研制建設和管理的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實時的三維位置、速度和時間信息,
包括公開、授權和短報文通信等服務。
3.1.3
云控平臺cloudcontrolplatform
以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為手段,以網絡化控制、信息物理系統、復雜大系統等理論為依
托,實現大規模和扁平化接入的、具有高度自主和高度智能控制功能的路網控制平臺。
3.1.4
車道級管控lanetrafficcontrol
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數據管理和融合技術,通過對道路交通設施
及其運行狀況的監測,掌握公路各個車道交通流的狀況,按照車道交通運行狀況和特殊需求,
通過信號系統、可變信息標志、交通廣播等相應的發布設備進行車道交通流管理、調節和誘
導。
3.2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
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
IOT: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
V2X:車聯網通信技術(VehicletoEverything)
C-V2X:基于蜂窩網絡的車聯網通信技術(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
DSRC: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
RSU:路側單元(Road-SideUnit)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SD-WAN:廣域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WideAreanetwork)
2
4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總體框架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總體框架可分為全息感知、支撐平臺、綜合應用、安全和運維保
障四大部分。
圖1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總體架構
4.1全息感知
全息感知主要對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外場狀態進行智能監測,應包括公路主體及附屬
感知設施感知、公路運行狀況感知設施感知、公路路域環境感知設施感知等。
4.2支撐平臺
支撐平臺主要匯總智慧公路相關數據,支撐綜合應用,應包括云控平臺、數據中臺、智
能運維平臺、融合通信等。
4.3綜合應用
綜合應用主要基于支撐平臺實現相關智能管控及智能服務應用,應包括數字化公路設計、
智能化公路建造、科學化公路養護、全方位路網管控、高品質出行服務等。
4.4安全和運維保障
安全和運維保障主要為智慧公路建設相關管理應用、服務應用、基礎支撐等系統提供安
3
全保護及電力供應,應包括信息安全、設施供電等。
5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功能框架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功能框架應分為智能服務、智能管控、智能感知、支撐平臺四大
部分。
圖2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功能架構
5.1支撐平臺
5.1.1智能運維平臺
智能運維平臺應實現外場機電設備和后臺硬件設備、數據庫、操作系統、網絡設備的運
行狀況的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一般問題的綜合分析,為運維人員快速檢修提供依據。
5.1.2云控平臺
云控平臺以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為手段,以網絡化控制、信息物理系統、復雜大系統等
理論為依托,應實現大規模和扁平化數據接入,具有高度自主和高度智能控制功能,能夠提
供云共享服務、視頻云服務和云基礎服務等。
4
5.1.3數據中臺
數據中臺應能夠為路網監測、應急處理、公路收費、公路信息發布等智慧公路相關應用
提供完備的數據支撐,宜具備數據采集、數據匯聚、數據處理、數據備份、數據共享等功能,
能夠針對各種不同的業務應用系統進行針對性的相關業務數據流的交換和分發。
5.2智能感知
5.2.1公路主體及沿線設施感知
公路主體及沿線設施感知應包括道路狀態感知、橋梁狀態感知、隧道狀態感知和沿線設
施狀態感知,可實時監測公路主體及沿線設施狀態。
5.2.2公路運行狀態感知
公路運行狀態感知設施應包括交通參數感知、公路事件感知、公路違法行為感知等,能
夠對公路運行狀況進行實時感知。
5.2.3公路路域環境感知
公路路域環境感知宜包括氣象環境感知、工地環境感知以及環境污染感知,能夠為交通
信息發布、工程建造管理等提供支撐。
5.3智能管控
5.3.1數字化設計
數字化公路設計應實現公路主體及附屬設施屬性數據、空間數據、運行狀態數字化,宜
采用BIM技術進行設計,實現信息的傳遞及可視化。
5.3.2智能化建造
智能化公路建造宜包括智慧工地、智慧梁場等,宜包括人員管理、設備管理、物料管理、
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安全管理和工程管理等功能。
5.3.3科學化養護
科學化公路養護應基于干線公路路面養護檢測、評定、決策、實施與評估技術,動態監
測、評定路面狀態。
5.3.4全路網管理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全路網管理應考慮與高速路網的銜接,宜實現智能主動監測、智
聯調度應用和智慧決策應用等云控功能。
5.4智能服務
5.4.1出行安全服務
出行安全服務宜包括霧天行車誘導、智能消冰除雪、車輛匯流預警等應用,應具備道路
輪廓強化功能、行車主動誘導功能和自動消冰除雪等功能。
5
5.4.2通行效率服務
通行效率服務宜包括交叉口信號優化和自由流收費等應用。通過信號控制及不停車收費
應用,提高普通國省道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
5.4.3智慧服務區
智慧服務區的宜包括智慧停車、集約型燈桿、智慧餐廳、智慧廁所、新能源充電、服務
區信息發布等,可根據服務區規模、客流量選配合理的服務方案。
6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數據框架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數據框架應劃分為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及應用五個層次。
圖3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數據框架
6.1采集
6.1.1業務數據
業務數據主要涉及公路綜合管理系統、公路養護管理系統等,宜包括養護業務數據、收
費業務數據、車輛運行狀態數據等信息資源。應包括路網事件數據、養護事件數據等,其中
路網事件包括交通事故、交通擁堵、違法變道、違法設攤、打谷曬場等,養護事件包括路面
破損、積水結冰、路面坑塘、設施損壞等。
6.1.2外部數據
6
外部數據應包括與其他行業部門業務管理系統間的傳輸數據,涉及交通運輸、公安交警、
氣象、地質、應急等部門,宜包括氣象部門環境數據、交通旅游監測數據、交通運輸信用數
據等信息資源。
表1外部數據內容
數據類型數據內容
氣象部門環境包括公路沿線氣象監測數據、氣象、國土等部門/第三方氣象信息服務平
數據臺共享氣象數據等
交通旅游監測包括重點景區和周邊路網運行監測數據、旅游客運企業與人員資質數據、
數據旅游包車運行數據等
交通運輸信用包括交通運輸行業經營者、運營車輛、從業人員等數據以及交通執法部
數據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違規處罰數據等
6.1.3智能感知數據
感知數據主要通過衛星、無人機、雷達、攝像頭等采集設備,對公路主體及其附屬設施、
交通運行狀態等進行感知,宜包括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狀態監測數據、公路交通運行狀態數
據、公路氣象監測數據等信息資源。
表2智能感知數據內容
數據類型數據內容
包括交通安全設施狀態、服務設施與管理設施中的機電設備運行狀態,
交通工程及沿其中機電設備運行狀態主要包括設備供電狀態、通信狀態、防雷器狀態、
線設施狀態監機箱開門狀態、箱內溫濕度等,沿線設施狀態數據包括交通設施及周邊
測數據區域的形變數據、路面健康(老化)狀況數據、工程進度監測數據、公
路危險分區及災害監測數據等
包括行人過街感知數據、車輛運行感知數據、交通參數感知數據、交通
交通運行狀態事件感知數據。其中,行人過街感知數據包括行人/非機動車過街圖像數
數據據、行人/非機動車違章行為記錄等。交通參數數據包括斷面交通量、收
費站交通量、平均速度、軸載、占有率、車輛類型等監測數據
公路氣象監測包括公路沿線氣象監測數據,涉及風速風向數據、溫濕度數據、團霧監
數據測數據、工地環境監測數據等
7
6.2傳輸
傳輸宜包括路-路通信、車-車通信、車-路通信、路-中心通信、車-中心通信等。
路-路通信宜采用光纖/以太網、5G、NB-IoT等通信技術進行傳輸,宜包括設備感知數
據、設備管控數據、設備狀態數據等。
車-車通信、車-路通信宜采用C-V2X、DSRC等通信技術。對于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推
薦采用C-V2X技術,宜包括安全出行數據、通行效率數據、信息服務數據等。
路-中心通信宜采用光纖、5G、SD-WAN等通信技術,宜包括公路主題及沿線設施感知數
據、交通運行狀態感知數據、公路路域環境感知數據、交通信號管控數據等。
車-中心通信宜采用4G/5G/WiFi和C-V2X等通信技術,宜包括安全出行數據、通行效率
數據、信息服務數據等。
6.3存儲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數據存儲應由行業基礎庫、主題庫和業務庫構成,支撐海量數據
深層次的交互融合與挖掘應用。
6.3.1基礎庫
基礎庫主要指公路基礎靜態信息,屬于公共數據資源。宜包括組織機構數據庫、人員基
本信息數據庫、信息資源數據庫、人員權限數據庫、基礎設施(公路)數據庫、沿線設施(公
路)數據庫、沿線設施(非公路)數據庫、公路空間數據庫、設備基本信息(非沿線)數據
庫、信息分類編碼數據庫等。
6.3.2業務庫
業務庫主要用來存儲與公路相關的各類業務管理數據。主要包括工程建設管理數據庫、
養護管理數據庫(含養護計劃管理、養護工程實施管理、小修保養管理等)、公路網管理與
應急指揮數據庫(含綜合值班管理、路網監控、路網調度、應急指揮等)、通行費數據庫、
辦公自動化數據庫等。
6.3.3主題庫
主題數據庫主要是指面向公路特定領域或應用領域,宜由若干邏輯相關的數據資源(公
路基礎數據庫和公路業務數據庫)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整合形成,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并
通過統一的主題數據庫服務系統,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數據庫。主要包括公路網運行管
理主題數據庫、公路養護管理主題數據庫、公路路政管理主題數據庫、公路工程建設管理主
題數據庫、公路通行費管理主題數據庫等幾大主題數據庫。
8
6.4處理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宜依托公路腦實現數據分析決策,宜為以下應用提供能力支持:
——基于交通量多源數據融合結果,對某一斷面處的交通量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在該斷
面處某一時間段內的交通流量情況。
——路段交通流量時變分析,分析指定時間跨度內該路段交通流量變化,測算高峰小時
系數。
——路段交通流量方向不均勻分析,按不同路段行政等級、區縣位置分析路段交通流量
地點變化,并進行分級排序。
6.5應用
6.5.1智能管控
——數字化設計通過建立規劃項目與圖文資料的關聯關系,實現與城鄉建設、土地利用
等方面規劃的信息共享和疊加。宜包括圖文資料管理數據、方案規劃數據、規劃分析數據、
規劃專題圖數據、規劃方案審批數據等。
——智能化建造以BIM+GIS、3S技術、網絡信息技術、遠程監控技術為手段,推動交
通基礎設施工程信息資源全面整合,實現對交通基礎設施全面(質量、安全、進度、費用等)
的動態可視化管理。宜包括工程檔案管理數據、項目投資管理數據、項目進度管理數據、施
工質量管理數據、變更管理數據、工程接養管理數據等。
——科學化養護通過建立道路、橋梁、設施臺賬信息,實現對各類養護工程實施情況、
經費使用情況、日常巡查記錄、橋梁養護和路況信息的數字化存儲和管理。宜包括道路路段
(路面)及其主要附屬構造物、公路沿線主要設施(避險車道、出入口、互通立交、交通量
調查站、超限監測站、服務區、公路標志、可變情報板、治超站、監控設施、交通標志(限
速標志、超高標志)、交通安全防護設施、廣告牌、收費站)的可量測環境視頻影像數據。
——全路網管理提供高精度地圖和基本路況信息等數據,實時顯示路況、擁堵分級(以
顏色表示)等。宜包括路網流量/速度特征數據、交通指數數據、道路時間特征數據、道路
空間特征數據、路網事件等數據。
6.5.2智能服務
智能服務數據應用宜包括出行安全服務數據、通行效率服務數據、車路協同應用數據、
服務區服務數據、在途信息服務數據等。
9
表5智能服務數據內容
數據主題數據內容
出行安全服務
路面結冰預警信息、霧天預警信息、車輛匯流信息等
數據
通行效率服務
收費信息、交叉口引導信息、擁堵預警信息等
數據
車-車交互類信息、路-車交互類信息、中心-車交互類信息、車-中心交
車路協同應用互類信息、路-中心感知信息,涉及前向碰撞預警數據、交叉路口碰撞預
數據警數據、左轉輔助數據、盲區預警/變道預警數據、逆向超車預警數據、
緊急制動預警數據、異常車輛提醒數據、限速預警數據等
服務區服務
車位信息、路況信息、餐廳排隊信息、充電樁信息等
數據
在途信息服務交通誘導信息、交通安全預警信息、交通違法警示信息、交通安全宣傳
數據信息等
7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物理框架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物理框架應由外場系統、通信系統、內場系統及基礎設施四大部
分組成。
10
圖4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物理架構圖
7.1外場系統
外場系統按照車、路、環境等物理位置劃分為基礎設施感知、車輛感知、道路感知、橋
梁感知、隧道感知等組成部分。其中邊緣云平臺負責對智慧公路外場感知數據進行采集、運
算處理并提供信息服務。通信系統將外場設備、系統和內場區域云平臺及中心云平臺連接。
7.1.1外場感知
路側部署應具備視頻監測記錄設備、融合感知節點、RSU、雷達監測設備、情報板、光
交換機等設備。
——視頻監測記錄設備可采用固定槍式攝像機、一體化筒型攝像機和遙控球型攝像機等。
宜支持自動去霧、自動背光補償、自動去模糊、事件檢測抓拍等功能。
——雷達監測設備可采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宜具備檢測車速、車輛軌跡、定位、
輔助攝像頭危險事件檢測能力。
——RSU應具備接收感知設備和車輛上報信息的能力,同時負責向平臺上報或接收平臺
下發的廣播信息。
——情報板應具備事故預警信息查閱功能。
——光交換設備應與RSU共站部署,提供數據交換功能,應支持RSU與信號機、雷達、
攝像頭、氣象站的連接。
7.1.2邊緣云平臺
11
邊緣云平臺應具備通過納管邊緣節點,將云上應用延伸到邊緣的能力,聯動邊緣和云端
的數據,宜支持對邊緣計算資源的遠程管控、數據處理、分析決策、智能化的訴求,同時,
在云端提供統一的設備/應用監控、日志采集等運維能力。
7.2通訊系統
通信系統由光纖專網,移動專網(4G、5G),C-V2X、DSRC短距通信網,互聯網外網組
成。通信傳輸應由干線傳輸網、綜合業務接入網兩層結構組成,其中干線傳輸網應由國家干
線傳輸網和省級干線傳輸網組成。
通信傳輸網系統設計宜采用光纖數字傳輸技術。
——干線傳輸網組網結構宜采用環型或星型拓撲結構,也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用線型
或網狀等結構。
——綜合業務接入網組網結構宜采用環型,也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用線型或網狀等結
構,邊緣支鏈部分可采用樹形結構。
——干線傳輸網系統宜采用光傳送網(OTN)技術,也可采用同步數字體系(SDH)技術
或分組傳送網(PTN)技術。
——綜合業務接入網系統宜采用分組增強型光傳送網(OTN)技術,也可采用同步數字
體系(SDH)技術、分組傳送網(PTN)技術、IPRAN(IPRadioAccessNetwork)技術或者
基于F5G的無源光局域網(POL)技術。
——視頻監控設施距離路段數據中心10公里以宜應采用GPON或者交換機技術接入,10
公里以外距離宜采用GPON技術接入或采用配置長距光模塊的交換機接入。
7.3內場系統
內場系統宜包括路段級或區域級管理的區域云平臺以及負責全路網管理的中心云平臺。
區域云平臺主要解決本區域數據基礎處理,支撐本地業務及時開展,減少延遲,主要包括路
網監測及指揮調度、養護管理、安全管理、收費管理業務。中心云平臺將承載全路網完整業
務管理,同時需要具備大數據中心,匯集各類數據源進行整合分析,為業務開展提供支持,
各業務系統通過數據共享或接口調用完成互操作,形成管理合力。
7.3.1中心云平臺
中心云平臺應與區域云平臺互通,匯聚多個區域云平臺的數據形成數據中心,數據中心
主要負責數據治理和算法管理。
12
——數據治理應包括對數據的接入、清洗、轉換、分類、存儲,對接入數據應進行數據
質量分析和監控。
——算法服務應具備對各類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算法進行管理并提供服務,如視頻車
輛特征識別、視頻事件檢測、交通流量分析預測、事故黑點及成因分析、擁堵分析預測等。
7.3.2區域云平臺
區域云平臺應能夠向中心云平臺提供區域運行數據。系統與中心云平臺數據同步,可采
用一套軟件系統進行分布式部署。
13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的總體框架、功能框架、數據框架和物理框架的組
成及說明等。
本文件適用于新建、改(擴)建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建設和營運。
注: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建設除執行本指南外,尚應執行現行國家、行業和本省的相
關法律、規章、規范、標準等規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本;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0839-2007智能運輸系統通用術語
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28789-2012視頻交通事件檢測器
GB/T31024.1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專用短程通信第1部分:總體架構
GB/T31024.2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專用短程通信第2部分:媒體訪問控制層和物理層
規范
GB/T31024.3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專用短程通信第3部分:網絡層和應用層規范
GA/T994-2017道路交通信息發布規范
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T1032-2016霧天公路行車安全誘導裝置
3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3.1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1
高精度地圖highprecisionmap
相對于一般電子地圖,精度更高、更新頻率更快,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所定義的
車道、道路交叉、交通安全設施、管理設施、服務設施等關鍵要素,一般情況下,絕對誤差
1
不超過1.5m,每100m的平面相對誤差不超過20cm。
3.1.2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
由中國研制建設和管理的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實時的三維位置、速度和時間信息,
包括公開、授權和短報文通信等服務。
3.1.3
云控平臺cloudcontrolplatform
以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為手段,以網絡化控制、信息物理系統、復雜大系統等理論為依
托,實現大規模和扁平化接入的、具有高度自主和高度智能控制功能的路網控制平臺。
3.1.4
車道級管控lanetrafficcontrol
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數據管理和融合技術,通過對道路交通設施
及其運行狀況的監測,掌握公路各個車道交通流的狀況,按照車道交通運行狀況和特殊需求,
通過信號系統、可變信息標志、交通廣播等相應的發布設備進行車道交通流管理、調節和誘
導。
3.2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
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
IOT: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
V2X:車聯網通信技術(VehicletoEverything)
C-V2X:基于蜂窩網絡的車聯網通信技術(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
DSRC: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
RSU:路側單元(Road-SideUnit)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SD-WAN:廣域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WideAreanetwork)
2
4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總體框架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總體框架可分為全息感知、支撐平臺、綜合應用、安全和運維保
障四大部分。
圖1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總體架構
4.1全息感知
全息感知主要對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外場狀態進行智能監測,應包括公路主體及附屬
感知設施感知、公路運行狀況感知設施感知、公路路域環境感知設施感知等。
4.2支撐平臺
支撐平臺主要匯總智慧公路相關數據,支撐綜合應用,應包括云控平臺、數據中臺、智
能運維平臺、融合通信等。
4.3綜合應用
綜合應用主要基于支撐平臺實現相關智能管控及智能服務應用,應包括數字化公路設計、
智能化公路建造、科學化公路養護、全方位路網管控、高品質出行服務等。
4.4安全和運維保障
安全和運維保障主要為智慧公路建設相關管理應用、服務應用、基礎支撐等系統提供安
3
全保護及電力供應,應包括信息安全、設施供電等。
5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功能框架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功能框架應分為智能服務、智能管控、智能感知、支撐平臺四大
部分。
圖2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功能架構
5.1支撐平臺
5.1.1智能運維平臺
智能運維平臺應實現外場機電設備和后臺硬件設備、數據庫、操作系統、網絡設備的運
行狀況的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一般問題的綜合分析,為運維人員快速檢修提供依據。
5.1.2云控平臺
云控平臺以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為手段,以網絡化控制、信息物理系統、復雜大系統等
理論為依托,應實現大規模和扁平化數據接入,具有高度自主和高度智能控制功能,能夠提
供云共享服務、視頻云服務和云基礎服務等。
4
5.1.3數據中臺
數據中臺應能夠為路網監測、應急處理、公路收費、公路信息發布等智慧公路相關應用
提供完備的數據支撐,宜具備數據采集、數據匯聚、數據處理、數據備份、數據共享等功能,
能夠針對各種不同的業務應用系統進行針對性的相關業務數據流的交換和分發。
5.2智能感知
5.2.1公路主體及沿線設施感知
公路主體及沿線設施感知應包括道路狀態感知、橋梁狀態感知、隧道狀態感知和沿線設
施狀態感知,可實時監測公路主體及沿線設施狀態。
5.2.2公路運行狀態感知
公路運行狀態感知設施應包括交通參數感知、公路事件感知、公路違法行為感知等,能
夠對公路運行狀況進行實時感知。
5.2.3公路路域環境感知
公路路域環境感知宜包括氣象環境感知、工地環境感知以及環境污染感知,能夠為交通
信息發布、工程建造管理等提供支撐。
5.3智能管控
5.3.1數字化設計
數字化公路設計應實現公路主體及附屬設施屬性數據、空間數據、運行狀態數字化,宜
采用BIM技術進行設計,實現信息的傳遞及可視化。
5.3.2智能化建造
智能化公路建造宜包括智慧工地、智慧梁場等,宜包括人員管理、設備管理、物料管理、
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安全管理和工程管理等功能。
5.3.3科學化養護
科學化公路養護應基于干線公路路面養護檢測、評定、決策、實施與評估技術,動態監
測、評定路面狀態。
5.3.4全路網管理
普通國省干線智慧公路全路網管理應考慮與高速路網的銜接,宜實現智能主動監測、智
聯調度應用和智慧決策應用等云控功能。
5.4智能服務
5.4.1出行安全服務
出行安全服務宜包括霧天行車誘導、智能消冰除雪、車輛匯流預警等應用,應具備道路
輪廓強化功能、行車主動誘導功能和自動消冰除雪等功能。
5
5.4.2通行效率服務
通行效率服務宜包括交叉口信號優化和自由流收費等應用。通過信號控制及不停車收費
應用,提高普通國省道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
5.4.3智慧服務區
智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工園區工業固廢填埋場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 供水管網升級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僅供參考)
- 初中生交通安全教育
- 唯美美術教育課件
- 行為規范教育主題班會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天獅學院《獸醫病理解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華大學船山學院《互換性與測量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主任級管理的藝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園林工程(園林水景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體育館維修改造投標方案(技術標)
- 土壤重金屬源調查分析投標方案
- 重癥患者的容量管理
- 智慧中藥房整體解決方案
- 植筋錨固深度表
- 幼兒園家長會會議記錄三篇
- 樓頂瀝青澆灌施工方案
-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PPT模板
- 新聞宣傳“三審三校”審查表
- 水工建筑物外觀評分
- 向法院請求酌情輕判申請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