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二節 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卷_第1頁
2024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二節 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卷_第2頁
2024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二節 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卷_第3頁
2024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二節 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卷_第4頁
2024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二節 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第二節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

2023年真題同步卷

選擇題(共15小題)

1.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可持續發展主要是環境保護

B.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

C.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球整體協調和國際合作

D.公平性原則是指同代人、代際人之間,不同國家之間對可持續發展所盡義務應公平

2.下列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正確的是()

A.停止開采不可再生資源,為子孫積累巨大財富

B.加大加快各類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數量維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資源開發利用時,不能危害未來人類的生活需求

3.我國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生態補償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水源保護區

B.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需要資金開發

D.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

4.把“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寫人黨的十九大報告,這體現了可持續發

展基本內涵中的()

A.經濟可持續發展B.社會可持續發展

C.生態可持續發展D.文化可持續發展

5.到2020年底我國農村人口將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A.持續性原則B.共同性原則

C.階段性原則D.公平性原則

6.符合“協調人地關系,從我做起”的是()

A.白天教室無人,燈火長明

B.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C.生活富裕,品嘗珍禽異獸

D.外出旅行,隨意刻畫

7.2017年6月5日是第46個世界環境日,人民日報推出微視頻《習近平矚望綠水青山》,

視頻中提到“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以上材料主要體現了可

持續發展的()

A.發展的觀念B.公平的觀念

C.環境的觀念D.權利的觀念

8.2020年12月,廣東省結對幫扶的貴州省畢節市實現整體脫貧協作是我國東西部互利共

贏之舉,廣東省與畢節市扶貧協作的合理措施有()

①在廣東省建立銷售渠道,將畢節市農產品在廣東銷售

②生態移民,助力畢節市農民遷居至廣東

③區域合作,通過技術培訓,選派畢節市農民到廣東務工

④招商引資,吸引廣東勞動密集型企業到畢節市投資建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妙玉把梅花瓣上的白雪收集在

一個壇子里,在地下埋了三年,再拿出來泡茶喝。而在現在的某些城市,這樣的雅趣已

不可能有了。煤煙和汽車尾氣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積擴大。如

果再像妙玉一樣收集“純潔”的水,不知含有多少致癌物質,哪里敢喝?有關城市已采

取措施,控制污染,保護環境。下列幾種觀點中,最合理的是()

A.先發展經濟,再治理環境

B.先投入大量資金治理,再發展經濟

C.在保證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治理環境

D.在保證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經濟

10.電視劇《山海情》是一部脫貧攻堅劇,劇中男主人公馬德福克服重重困難帶領村民將風

沙走石的“風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實現了脫貧。脫貧過程中所面臨的困

難主要有()

①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后

②貧困地區人口流出,勞動力不足

③貧困地區各類自然資源短缺

④貧困地區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2015年3月15日,國家總理答記者問時提出“節能減排仍然是本年度環境保護的主要

目標”觀點.這反映的人地關系思想是()

A.地理環境決定論B.人定勝天

C.天人合一D.可持續發展

12.2013年2月,浙江、安徽在街口鎮建立新安江水質自動監測站,并達成協議:三年后

新安江水質若變好,浙江補償安徽1億元,否則安徽補償浙江1億元.兩省在治理新安

江達成協議,體現了()

①公平性原則②持續性原則③共同性原則④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循環經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環經濟旨在生產過程中對物質資源循環高效利

用,實現無害、減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許多循環經濟的模式。在如圖顯示的經濟活動

中,不屬于循環經濟的是()

稻IH----稻米--------1

市場

養魚---------------------

互聯網運營

共學單乍消費時

制造使用

貴金㈣籠

B.

垃圾一燃燒發電

制起混合傳材

火電J

D.一中設

14.如圖是某工業基地的生產聯系圖。完成下題。

該工業基地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市場、交通B.原料、動力

C.動力、技術D.原料、勞動力

15.如圖為甜菜制糖工業清潔生產流程圖。回答:與原流程相比,甜菜制糖工業清潔生產

()

漿料

A.提高了糖的產量B.增加了產品種類

C.解決了資源不足D.實現了“零排放”

二.解答題(共5小題)

16.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工作組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如圖是“人類

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經濟增長主導要素的構成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表示,它是決定時代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

(2)分析影響工業文明時代經濟增長主導要素的變化特征.

(3)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中,人地矛盾最為激化的階段是時代.試

分析該階段環境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

(4)環境文明時代人地關系的基本特征是,此階段社會發展要遵

循哪些基本原則?

17.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中國科學院構建的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體系,由生存、發展、環境、社會和智力五

個支持系統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統與生存資源稟賦(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等)、

農業投入水平、資源轉化效率等有關.發展支持系統與區域發展水平(區域產業結構等)、

區域發展成本等有關.如圖是1995~2007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化趨勢圖,圖2是2007

年中國東、中、西部發展支持系統評估表.

地區發展支持系統

東部地區121.2

中部地區113.3

西部地區110.2

(1)說明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變化趨勢,這種趨勢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統的變化來驅

動的?

(2)中國生存支持系統的變化有何特點?試從農業角度簡析其原因.

(3)中國環境支持系統的變化有何特點?簡析其原因.

(4)中國東、中、西部的發展支持系統存在著差異,請從三次產業結構和工業結構角度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然橡膠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20世紀80年代開始,海南橡膠種植面積快速增長,

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橡膠種植區。

如圖示意在橡膠林下種植高溫型食用菌的生產模式,該模式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

效益。

據此評價該生產模式在海南推廣的條件。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鋸泥是石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石粉與水的混合物.我國北方某石材生產基地每年產生大

量鋸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質地細、難處置,大風時易漫天飛揚,雨天則隨

雨水流入河道.近年來,某企業在該基地利用鋸泥生產加氣磚,加氣磚質量輕,保溫效

果好,是一種新型建筑材料.如圖是鋸泥產生過程及利用示意圖.

從資源、環境的角度分析該企業利用鋸泥生產加氣磚的積極意義.

;廢棄物

鋸泥

20.融雪劑可通過降低冰雪融化溫度融化道路上的積雪,播撒處效果明顯。普通融雪劑成分

主要是醋酸鉀和氯鹽。研究發現,含普通融雪劑的(雪)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我國北

方的很多城市處理城市積雪時,往往大面積播撒融雪劑,部分不能及時融化的積雪集中

堆放在綠化帶或農田附近。

分析大量播撒普通融雪劑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措施。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第二節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

2023年真題同步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選擇題(共15小題)

1.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可持續發展主要是環境保護

B.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

C.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球整體協調和國際合作

D.公平性原則是指同代人、代際人之間,不同國家之間對可持續發展所盡義務應公平

【解答】解:可持續發展是人地關系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可持續發

展的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豐富的,在題目所設計的4個選項中,A、C的表述不夠

全面,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公平性原

則不僅指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所盡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要公平,還體現在人與

其他生物種群之間的公平,例如人類的發展不應危及其他物種的生存。

故選:Bo

2.下列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正確的是()

A.停止開采不可再生資源,為子孫積累巨大財富

B.加大加快各類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數量維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資源開發利用時,不能危害未來人類的生活需求

【解答】解: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在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和共同發展

的基礎上的一種發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對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對后代人的發展構

成危害。停止開采或過度開采各類自然資源都是違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人口增長也有

一定的慣性。

故選:D。

3.我國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生態補償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水源保護區

B.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需要資金開發

D.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

【解答】解:我國的大江大河的水源保護區主要分布區是青藏高原,且已建設了三江源

自然保護區,A與題干不符。西部經濟發展緩慢和礦產豐富與生態補償無關,B、C錯誤。

故選:D。

4.把“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寫人黨的十九大報告,這體現了可持續發

展基本內涵中的()

A.經濟可持續發展B.社會可持續發展

C.生態可持續發展D.文化可持續發展

【解答】解:在可持續發展系統中,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

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體現了生態的可持續發

展。

故選:Co

5.到2020年底我國農村人口將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A.持續性原則B.共同性原則

C.階段性原則D.公平性原則

【解答】解:到2020年底我國農村人口將實現脫貧,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公平,公平性

原則包括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其中代內公平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公平、人與動物之間的

公平、國家間的公平。

故選:D。

6.符合“協調人地關系,從我做起”的是()

A.白天教室無人,燈火長明

B.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C.生活富裕,品嘗珍禽異獸

D.外出旅行,隨意刻畫

【解答】解:符合“協調人地關系,從我做起”的是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故選:Bo

7.2017年6月5日是第46個世界環境日,人民日報推出微視頻《習近平矚望綠水青山》,

視頻中提到“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以上材料主要體現了可

持續發展的()

A.發展的觀念B.公平的觀念

C.環境的觀念D.權利的觀念

【解答】解:材料中的觀點表明,我們要做到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堅持可

持續發展道路,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o

8.2020年12月,廣東省結對幫扶的貴州省畢節市實現整體脫貧協作是我國東西部互利共

贏之舉,廣東省與畢節市扶貧協作的合理措施有()

①在廣東省建立銷售渠道,將畢節市農產品在廣東銷售

②生態移民,助力畢節市農民遷居至廣東

③區域合作,通過技術培訓,選派畢節市農民到廣東務工

④招商引資,吸引廣東勞動密集型企業到畢節市投資建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答】解:廣東省與畢節市扶貧協作讓畢節市在發達的廣東省建立銷售渠道,將農產

品在廣東銷售,①對;

助力畢節市農民遷居至廣東不現實,②錯;

區域合作,通過技術培訓,選派畢節市農民到廣東務工,可以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

③對;

招商引資,吸引廣東勞動密集型企業到畢節市投資建廠,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④對;

故選:Co

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妙玉把梅花瓣上的白雪收集在

一個壇子里,在地下埋了三年,再拿出來泡茶喝。而在現在的某些城市,這樣的雅趣已

不可能有了。煤煙和汽車尾氣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積擴大。如

果再像妙玉一樣收集“純潔”的水,不知含有多少致癌物質,哪里敢喝?有關城市已采

取措施,控制污染,保護環境。下列幾種觀點中,最合理的是()

A.先發展經濟,再治理環境

B.先投入大量資金治理,再發展經濟

C.在保證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治理環境

D.在保證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經濟

【解答】解:先發展經濟,再治理環境,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A錯誤;

先投入大量資金治理,再發展經濟,不利于經濟發展,B錯誤;

在保證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治理環境,也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C錯誤;

在保證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經濟,D正確。

故選:D。

10.電視劇《山海情》是一部脫貧攻堅劇,劇中男主人公馬德福克服重重困難帶領村民將風

沙走石的“風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實現了脫貧。脫貧過程中所面臨的困

難主要有()

①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后

②貧困地區人口流出,勞動力不足

③貧困地區各類自然資源短缺

④貧困地區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解答】解:《山海情》中可愛的西海固移民們,他們離開世代居住的窮鄉僻壤,遷徙到

賀蘭山下,將風沙走石的戈壁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脫貧過程中所面臨的困

難主要有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后,①正確;

貧困地區人口流出,勞動力不足,②正確;

貧困地區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④正確;

貧困地區部分自然資源短缺,③錯誤。

故選:Ao

11.2015年3月15日,國家總理答記者問時提出“節能減排仍然是本年度環境保護的主要

目標”觀點.這反映的人地關系思想是()

A.地理環境決定論B.人定勝天

C.天人合一D.可持續發展

【解答】解:2015年3月15日,國家總理答記者問時提出“節能減排仍然是本年度環境

保護的主要目標”觀點。這反映的人地關系思想是可持續發展。

故選:D。

12.2013年2月,浙江、安徽在街口鎮建立新安江水質自動監測站,并達成協議:三年后

新安江水質若變好,浙江補償安徽1億元,否則安徽補償浙江1億元.兩省在治理新安

江達成協議,體現了()

①公平性原則②持續性原則③共同性原則④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解答】解:浙江和安徽兩省在治理新安江達成協議,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

共同性原則,另外也能體現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因為河流上游地區的水質會直接影響到

下游的水質。

故選:Co

13.循環經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環經濟旨在生產過程中對物質資源循環高效利

用,實現無害、減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許多循環經濟的模式。在如圖顯示的經濟活動

中,不屬于循環經濟的是()

ffil米

雜?

蟲-

I——

類I

A.

一聯恂運營

共享單車消費者

制造使川

貴金㈣籠

垃圾-一燃燒發電------

帕?

n粉

C.制造混合傳材

1-------------淡水------

海卜,

水匚一部一市場

加?

D.一中設'

【解答】解:A,將廢棄物作為肥料,符合循環經濟,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

B,共享單車是依托互聯網進行的,屬于在經濟活動中的共享單車制造并不能體現資源的

循環利用,觀點錯誤,故符合題意;

C,將廢棄物用來制造混合磚材,屬于循環經濟,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

D,利用淡化海水技術,實現物質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屬于循環經濟,觀點正確,不符合

題意;

故選:Bo

14.如圖是某工業基地的生產聯系圖。完成下題。

造船廠

港口

簿炭像鋼運往市場

該工業基地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市場、交通B.原料、動力

C.動力、技術D.原料、勞動力

【解答】解:根據上圖可知,該工業需要靠近港口,產品面向市場,所以該工業基地形

成的主要區位因素是交通和市場,故A正確;

故選:Ao

15.如圖為甜菜制糖工業清潔生產流程圖。回答:與原流程相比,甜菜制糖工業清潔生產

漿料

A.提高了糖的產量B.增加了產品種類

C.解決了資源不足D.實現了“零排放”

【解答】解:按照原流程過程,甜菜制糖工業加工產出糖后,對廢棄物簡單的好氧處理

后排放廢水;清潔生產流程中在產出糖的同時重點對甜菜加工后產生的漿料、廢水進行

了多道工序的處理,既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又產出了動物飼料,因此增加了產品的種類,

但沒有體現糖產量的提高,同時仍舊會有廢水排放,故沒有實現“零排放”,其流程也不

是用來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所以選B。

故選:B?

二.解答題(共5小題)

16.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工作組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如圖是“人類

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經濟增長主導要素的構成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表示土地,它是決定農業文明時代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

(2)分析影響工業文明時代經濟增長主導要素的變化特征.

(3)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中,人地矛盾最為激化的階段是工業文明時代.試

分析該階段環境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

(4)環境文明時代人地關系的基本特征是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此階段社會

發展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解答】解:(1)原始文明時代,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人們主要以狩獵為主,到了農

業文明時代,人們主要依附于土地進行農業生產,農業生產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勞力.工

業文明時代,隨著工業的發展,依附于土地的農業生產比例大幅下降.

(2)影響工業生產的區位要素主要是資源、資本、科技、勞動力、政策等,從圖中信息

來看,主要分析資本、科技、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的變化.從工業文明初期到工業文明

后期,這幾個要素所占比例發生了變化,說明它們在工業文明不同時期,所起作用是不

同的.前期資本是主導要素,后期科技是主導要素,資本的影響在減弱,勞動力數量方

面的要求在下降,勞動力素質方面的要求在提高,土地的影響力在下降.

(3)18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先后走上工業化道路,不斷增強著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在

這個階段,人類試圖成為自然界的主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積累了巨大的物質財富,

人口過快增長,人地關系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隨著人地矛盾的激化,人類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即社

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守三個基本原則,即持續性原則、

公平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故答案為:(1)土地農業文明

(2)資本是工業文明早期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隨著時代發展,其影響力不斷下降;土

地對經濟的影響力下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逐漸加強,后期成為關鍵要素;

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3)工業文明

人口壓力巨大;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過度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環境污染與破壞嚴重.

(4)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

持續性原則;公平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17.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中國科學院構建的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體系,由生存、發展、環境、社會和智力五

個支持系統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統與生存資源稟賦(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等)、

農業投入水平、資源轉化效率等有關.發展支持系統與區域發展水平(區域產業結構等)、

區域發展成本等有關.如圖是1995?2007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化趨勢圖,圖2是2007

年中國東、中、西部發展支持系統評估表.

地區發展支持系統

東部地區121.2

中部地區113.3

西部地區110.2

(1)說明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變化趨勢,這種趨勢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統的變化來驅

動的?

(2)中國生存支持系統的變化有何特點?試從農業角度簡析其原因.

(3)中國環境支持系統的變化有何特點?簡析其原因.

(4)中國東、中、西部的發展支持系統存在著差異,請從三次產業結構和工業結構角度

給予說明.

【解答】解:(1)讀圖可知,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變化趨勢為波動上升;在生存、發

展、環境、社會和智力五個支持系統中持續上升的為發展、智力和社會三個支持系統.

(2)從圖中可以看出生存支持系統基本上以2003年前后為界,前期徘徊波動,之后較

快上升,2004年之后則平穩發展.

(3)讀圖可知中國環境支持系統的變化特點為變化較小或變化緩慢(2002年以后略有下

降),考慮經濟高速增長和環境治理政策的影響.

(4)從表中可以看出,東部發展支持系統最高,中部、西部依次降低.聯系三個地區三

個產業所占比例進行分析.

故答案為:(1)呈上升態勢;發展、智力和社會三個支持系統

(2)2003年前徘徊波動,2003年較快上升,2004年后平穩發展.農業投入水平增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