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程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可靠性工程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可靠性工程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可靠性工程》課程教學大綱課程代碼:110042105課程英文名稱:ReliabilityEngineering課程總學時:32講課:32實驗:0上機:0適用專業(yè):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其他武器類專業(yè)大綱編寫(修訂)時間:2017年10月一、大綱使用說明(一)課程的地位及教學目標可靠性工程是火工、煙火品、彈藥設計、應用及生產(chǎn)等的基礎,本課程主要培訓學生對火工品可靠性的統(tǒng)計技能,使學生掌握抽樣檢測方法和可靠性管理方法。(二)知識、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熟練掌握火工品等的可靠性評定、可靠儲存壽命的評定及可靠性管理等相關技能。(三)實施說明本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學習,共32學時。使學生熟悉火工品可靠性統(tǒng)計的手段及方法。(四)對先修課的要求在學習課程之前要學習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五)對習題課、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要求本課程不安排習題課,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在每次作業(yè)后,及時分散在課中解決。且無實踐環(huán)節(jié)要求。(六)課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查。成績評定:總評成績各部分的比例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期末成績以平時隨堂測試、可靠性案例分析答辯或小測試等形式綜合給分。(七)參考書目《火工品可靠性技術》,徐振相、秦士嘉編,兵器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時間1996《彈藥可靠性技術》,焦志剛、岳明凱編,國防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二、中文摘要可靠性工程在航空航天、電子、化工、機電工業(yè)等許多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彈藥和火工品的發(fā)展正朝著高精度、遠射程、大威力、多功能和智能化、微型火工品的方向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新型彈藥產(chǎn)品和火工品產(chǎn)品,而且由于現(xiàn)代戰(zhàn)場的需要,對這些產(chǎn)品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嚴格。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可靠性的基本知識、數(shù)學基礎、可靠性概念及特征量、相關內容、故障模式和故障分析方法、影響和危害度分析方法等。三、課程學時分配表序號教學內容學時講課實驗上機1緒論11002可靠性的數(shù)學基本知識45003可靠性概念及特征量55004可行性保證大綱22005可靠性模型66006可靠性分配44007可靠性分析方法101000合計323200四、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第01部分緒論總學時(單位:學時):1講課:1實驗:0上機:0具體內容:1.1研究火工品可靠性的必要性1.2火工品可靠性技術的發(fā)展1.3研制和生產(chǎn)中的可靠性工作程序第02部分可靠性數(shù)學的基本知識總學時(單位:學時):4講課:4實驗:0上機:0具體內容:2.1概率論基本知識2.2抽樣和抽樣分布2.3統(tǒng)計判決理論重點:概率基本知識難點:抽樣、抽樣分布、判決理論 習題內容:基本知識應用第03部分可靠性概念及特征量總學時(單位:學時):5講課:5實驗:0上機:0具體內容:3.1可行性和可靠度3.2關于失效和壽命的幾個概念3.3壽命剖面和任務剖面3.4可靠性參數(shù)及指標重點:基本概念難點:剖面、指標、參數(shù) 習題內容:系統(tǒng)剖析第04部分可靠性保證大綱總學時(單位:學時):2講課:2實驗:0上機:0具體內容:4.1可靠性管理工作4.2可靠性設計與評價4.3研制與生產(chǎn)試驗重點:可靠性設計和評價難點:可靠性設計和評價 習題內容:可靠性設計和評價第05部分可靠性模型總學時(單位:學時):6講課:6實驗:0上機:0具體內容:5.1系統(tǒng)可靠性模型5.2并聯(lián)模型5.3串聯(lián)模型5.4復雜模型重點:橋式模型難點:橋式模型 習題內容:模型建立及分析第06部分可靠性分配總學時(單位:學時):4講課:4實驗:0上機:0具體內容:6.1平均法6.2其他方法重點:上下限法難點:上下限法 習題內容:可靠性分配第07部分可靠性分析方法總學時(單位:學時):10講課: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