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教案44-人教課標版_第1頁
離騷教案44-人教課標版_第2頁
離騷教案44-人教課標版_第3頁
離騷教案44-人教課標版_第4頁
離騷教案44-人教課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離騷(節選)(張飛)教學設計:張飛作者博客:張飛教語文【教學目標】、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辭體”的特征和《離騷》的歷史地位。、反復誦讀,鑒賞重點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了解本詩的表現手法及作用【教學重點】、反復誦讀,背誦名句,感受屈原潔身自好、堅持正道的高尚節操。、學習詩歌比興手法(移情手法)的運用,理解詩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內涵?!窘虒W難點】、詩中疑難字詞以及表達含蓄句子的理解。、詩中屈原的情感變化以及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窘虒W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學課時】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提問: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

》中慨嘆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匱乏時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里的“風騷”指的是什么?(《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

(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創了現實主義的詩風,與之相提并論的《楚辭》則開創了浪漫主義的詩風。所以,“風騷”就成了文學的代名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楚辭》中的名篇《離騷》。

二、題解、關于作者屈原(約公元前年—前年),名平,字原。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主張選賢授能,修明法度,以實現“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屈原輔佐楚懷王,正在七雄激烈爭斗之時。屈原起初很受懷王信任重用,懷王讓他“造為憲令”,即主持國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項。“憲令”涉及推行變法之事。楚國在悼王時,已有吳起變法的先例。懷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為,曾爭到合縱之長,因而屈原希望變舊更新,一度受到懷王的支持??墒?,楚國的變法本來就不夠徹底,政權主要掌握在貴族重臣手中,他們為了保持個人祿位而反對變法。當時楚國朝廷中佞臣充斥,與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懷嫉妒,與屈原爭寵,屈原起草憲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奪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懷王進讒言,說:“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睉淹跤古郴杪槪患颖婷?,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遠,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計劃觸犯了貴族利益,遭到舊貴族們的中傷打擊。屈原和舊貴族集團的斗爭,還表現在對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當時形勢,堅決主張聯合齊國、抗擊秦國的策略,這是對楚國有利的正確策略,懷王曾采納他的主張,并派他出使齊國。屈原被疏遠后,秦國派張儀出使楚國,以土地誘惑楚懷王。目光短淺的懷王就改變了對外政策,采取絕齊親秦方針,結果使楚國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虧。懷王惱怒,又輕率出兵伐秦。由于沒有齊國的支援,被秦國打得大敗,還喪失了漢中之地。在危殆的形勢下,屈原曾被懷王再次派往齊國,以圖修復兩國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兩國聯姻,要與楚王會面,屈原諫阻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懷王之子子蘭卻勸懷王去秦,說:“奈何絕秦歡?”懷王終于去了秦國,果然被扣留,最后客死于秦。當時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漢北地區。楚懷王死了以后,長子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廣泛的同情。但子蘭非但不思其過,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大約此時郢都在莊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而就遠。輾轉流離在沅、湘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他遠離故國,又無職位,對于國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嘆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順著沅江,向長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遠游、求賢又不成,這時他“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于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他的政治理想的內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賢相、民本思想。他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改變楚國的政治和社會的現實,使楚國強大起來。他主張用人唯賢,反對用人唯親。屈原要求“舉賢授能”、修明法度,符合當時楚國的現實需要,有利于國家富強;外交上,他主張聯齊抗秦,是非常正確的路線;他勸阻楚懷王入秦,從后來事情的發展來看,也完全是對的。可見屈原心系國家的安危存亡,并且審時度勢,很有政治見地。卻受到周圍群臣的排擠、打擊,君王疏遠了他,他的憂憤是由國家前途晦暗不明引起的,而不是一己的私憤。、《楚辭》與《離騷》《楚辭》收錄了戰國時期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漢劉向輯。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峨x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共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杰作。前部分追憶往事,表明潔身自好,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和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后兩部分描寫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峨x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板書:

《詩經》——《國風》——現實主義——黃河流域——西周春秋(四言)(民歌)《楚辭》——《離騷》——浪漫主義——長江流域——戰國(七言為主)(屈原)

、“離騷”釋義離憂也。離,猶罹也。騷,憂愁也。離騷者,乃言遭遇憂愁,陷入困境。離,猶畔也,別也。騷,憂愁也。離騷者,乃言離別之愁也。離騷,為疊韻連綿詞,猶言牢騷。離騷者,牢騷之詞也。、寫作背景關于《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還是流放中。《史記·屈原列傳》里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讒害,楚懷王因而疏遠了他。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鼻罢叩恼f法更可信。三、

誦讀感知、放配樂朗讀磁帶,掃除文字障礙。āóàìíòǎ修姱謠諑侘傺岌岌攘詬偭規矩、學生自讀課文。

、學生質疑對自己不能理解、小組討論也不能理解的疑難字、詞、句進行提問。老師作答。、學生說出課文大意、有感情的齊誦課文(要求:注意停頓和語氣)朗讀提示:一般每句二至四個節拍,隨文切分()注意節拍

如:長太息

以掩涕兮

好修

以為常

體解

猶未變兮

余心之

可懲

()注意延長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顧以游目兮——

講解:“兮”字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語氣詞“啊”,因此讀音要延長一些。

()注意重音

()注意感情

講解:在理解詩句含義的基礎上注意讀出感情。詩人在感嘆時要讀得深沉而有力,詩人在充滿理想時要讀得激越而昂揚;讀出詩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憤懣;還要讀出詩人在“眾女”種種丑態面前所表現出的高昂氣節,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現出的一往情深。

四、課堂小結五、布置作業、察看課本前面的插圖,仔細看屈原的畫像,看看畫家是從那些地方把握屈原的個性特征,他是否符合你心中詩人的樣子,你心中的詩人又是什么樣子呢?為什么?、你贊成屈原沉江之舉嗎?請說出理由。、熟讀課文之背誦。

第二課時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二、

研討課文,走進詩人形象

、理解思想內容

(分析、討論、概括)

第一段:

述懷,

揭示“朝誶而夕替”之因,表達“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意志。

第二段:反省,表現為追求美政、美德“雖體解吾猶未變”的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懷。

、順勢提問:節選的這部分里第一節先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節接著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其未遠”,前后是否有矛盾?(討論)明確:第一節寫的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誣陷,君王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遭多方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不退縮。第二節里寫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遠離政壇,并不意味著放棄操守,因此并不矛盾。、賞析重點詩句

討論:在述懷和反省中,我們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要求:結合詩句來分析)

明確: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寧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矏喝绯?,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三、分析特色

過渡句:詩人有著如此美好的品德,按理應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但現狀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話不直接說,就可以換種方式說。那么屈子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理想和情懷的呢?【教學預設】、運用比喻句比興手法,即“移情法”。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霸轨`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本指仙人,本文中比喻為楚懷王?!氨娕涤嘀昝假猓{諑謂余以善淫”,眾女比喻為許多小人,而蛾眉比喻為自己的高尚德行?!苞v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喻指自己,而鳥喻指周圍的群小。從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拓展小結:()王逸《楚辭章句》評《離騷》:

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

()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評《離騷》:

其行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王逸、司馬遷是如何評價屈原在《離騷》這首詩中所運用的比興手法的?

王逸把《離騷》的意象體系分為三類:社會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話界的意象群。課文中的意象體系多為第一、二類,即主要以“香草美人”為喻(蕙,

,芰荷,芙蓉,蛾眉等),表達自己高潔的胸懷、美好的心靈。正如司馬遷所說的那樣:“其行潔,故其稱物芳?!鼻柚跋悴菝廊恕蓖形镉髦镜氖址?,為后代詩人作家所普遍借鑒,成為我國詩歌的抒情傳統。借景抒情、托物以諷、悲秋傷春成為唐詩宋詞的主調,正說明了這種藝術創造的深遠影響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于運用打比方來說理,如:“鷙鳥之不群兮”說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圓之能周兮”比喻君子與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規矩而改錯”比喻“黨人”破壞法制,等。

、語言特色:

以六字句為基本句式,加上虛字“兮”,參差變化,舒展自如;雙句押韻,節奏鏗鏘而活潑變化,抒情淋漓酣暢,聲情并茂;間以楚地方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①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語助詞,沒有實在意義。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②大量使用對偶句?!扒亩种举猓逃榷猎??!薄爸栖梁梢詾橐沦?,集芙蓉以為裳?!雹鄱嘤秒p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郁邑”“侘傺”“陸離”是雙聲詞,“岌岌”“菲菲”是疊音詞。四、拓展延伸:如何看待屈原的沉江之舉?

文字資料:屈原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約九年之久。頃襄王二十一年(前),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明其忠貞愛國之志?!措x騷〉結尾: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小組討論:如何看待屈原的沉江之舉?結合《離騷》來理解。教學預設:人應有尊嚴的活在世界上,用悲壯的方式告別世界不是弱者的行為,他們是唯美理想主義者,他們不能學朝秦暮楚,他們不能學孔雀東南飛,他們堅信:有時站著的死亡比躺著的生存更為可貴。屈原的一生是一首殉道者之歌。五、課堂小結《離騷》的主題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

《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它有著豐富的內容、浪漫的想象、強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寫作手法,在思想和藝術上具有相當打的美麗,令無數文人學者傾倒。同時,它讓我們了解了屈原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六、作業布置、反復誦讀,背誦名句。、預習《孔雀東南飛》板書設計離騷《詩經》——《國風》——現實主義——黃河流域——西周春秋(四言)(民歌)《楚辭》——《離騷》——浪漫主義——長江流域——戰國(七言為主)(屈原)追求美政

九死未悔

憂國憂民(香草美人)(藝術之美)(人格之美)她似一縷陽光,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氣可愛的臉,自然地還以燦爛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因為她們懂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賞識、期待使她們的心中時刻升騰著愛的靈焰,情的靈光。教師就是在以一顆普通人的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