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微信圈刷爆作文_第1頁
母親節微信圈刷爆作文_第2頁
母親節微信圈刷爆作文_第3頁
母親節微信圈刷爆作文_第4頁
母親節微信圈刷爆作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母親節微信圈刷爆作文【篇一:微信朋友圈的點點溫情】

母情節這一天,微信朋友圈里滿屏都是各種對母親的祝福,或曬自己母親的照片,對此,網友褒貶不一,贊同有之,反對者亦有之。但在我看來,此舉傳遞了子女與母親間的點點溫情,無疑是利大于弊,因此,我贊成在朋友圈為母親送祝福。

朋友圈發祝福方便了子女向母親送祝福,拉近了子女與母親的距離。

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多會因為各種原因離開自己母親,獨自外出學習,或打工等。因此,許多人與母親一年也見不上幾面,即使偶爾見上,也只是短短幾句話,來不及各自間交流感情,即使他們想要為母親做一些事,卻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他們對母親的無私的愛感到深深的感激,為此他們大多選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關心與祝福,用以報答母親從小到大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愛護,讓母親遠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孩子們的愛。讓子女與母親間的情感突破空間的限制,拉近了子女與母親的距離。

朋友圈發祝福,能推動感恩母親的優秀品質在社會范圍內的廣泛傳播。

近幾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微信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社交平臺,并且其影響力還在進一步提高。人們在朋友圈里向母親發祝福,曬母親照片,不僅表達了對母親的尊重與感激,還讓許多已經遺忘母親節的人重新想起了這個節日,喚醒他們對母親的感恩與尊敬,讓他們在自己的忙碌之余給母親打電話問好,這樣,在極短的時間里,快速且有效地推動尊敬母親的社會風潮,促進良好的社會氛圍的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朋友圈發祝福,有利于促進母親學習新事物,提高母親在新時代的適應力。

現在是信息社會,如微信一類的高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日益廣泛,在朋友圈發祝福,能引導母親學習這種技術。有人認為,在朋友圈分享信息對于母親是沒有用處的,但此說法無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父母與我們是有年齡差距,但也不能否認他們學習新技術的能力,他們學會這些事物,不但可以用微信進行交流,并且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豐富他們自身的生活。

微信朋友圈不單只是單純的信息交流平臺,更是人們表達情感的場所,對每位母親來說,更重要的不是孩子有沒有為她做實在的事,而是孩子能過得好并且能給予她一定的關心,所以以此事件帶來影響利是遠大于弊的。

【篇二:不要在微信里“秀孝順”】

當越來越多的人將父母掛在嘴邊,在母親節,父親節到來的時候,人們“曬孝順”的找到一個契機,在朋友圈里各種炫耀。如果當孝順成為擇業,擇偶的標準時,我們是否真的發自內心的孝順父母?而不是僅僅口頭的無用表達。

母親節,最火的應該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了。不少人曬出母親的照片并配以感恩話語,各種祝福充訴著屏幕,甚至一些歌頌母親偉大的文章和贊揚母親不辭辛苦的歌曲也被熱傳。

有的人會為這次濃濃的表情點贊;有的人說各種曬只是為滿足自己心理的要求,很多父親并不玩微信;還有的人說有法朋友圈的功夫,不如回家為媽媽捶背洗腳來得實在。我覺得這些秀在網上的愛,只是把孝順停留在了表面,少了一些特有的味道。

孝,是中華文明悠久的傳統。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們應該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開始孝順父母。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回報,不知道存感恩之心,不去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的良心,沒有道德可言。雖說只要出于真心,任何一種愛的表達都值得尊重,但我認為孝順應重在平時的陪伴和關愛。回家給媽媽做頓飯,揉揉背,洗洗腳,聊聊天都比隔空“秀”在網上的愛更能打動人心。付諸實際行動更能讓母親知道你的感恩,行動遠比形式重要。

有人認為孝敬父母就是父母卻什么就給什么。比如:貧窮的父母,錢到為孝,孤單的父母,陪伴為孝,嘮叨的父母,聆聽為孝。人們能有這樣一顆懂得感恩的心,能有一天能夠表達對父母的歉意和愛,用感恩回報父母是件好事,至少說明你心里還有他們。但是對父母的感恩不單單局限于某種形式或某個節目,孝順父母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待在他們身邊,或者是給他們打電話祝他們節日快樂和對他們表達自己感恩的心,而是重在平時,重在點點滴滴。

雖說朋友圈里的祝福是一顆顆感恩的心,能帶動傳遞的是整個社會對母愛珍視。但父母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依賴,實際上的陪伴。孝順父母不僅是嘴上說說,手指動動的事,更應該從小事做起陪伴他們,盡量少只在朋友圈里秀孝順,多為父母分擔一些責任。

【篇三:微信送福,不必大驚小怪】

母親節這天,微信朋友圈內洋溢著對母親滿滿的祝福。可此石,卻激起千層浪,眾人褒貶不一。可不過是用微信送福,有必要借題發揮,大談其好壞嗎?

在我看來,微信是當下多數年輕人的交流平臺,母親節內祝福刷屏恰是我們感恩母親從而表達感恩之后的結果。不過是將從前紙質祝福換為電子文檔,不必大驚小怪。

誠然,古時“黃香溫席”的故事幾千年來仍在流傳,古人對“孝悌之義”的重視足以從各種史料中得出。對感恩,現在也有無數歌曲在傳唱,學校也從幼兒園開始便才開始傳播。感父母之恩,感家國之恩無疑是人性中的一抹亮色,社會中的一股清香,是值得人人學習并付與實踐的。

但是,表達感恩的方式不是只有在母親節那天為媽媽捶捶背,洗洗腳一種,同時,不是只在母親節那天為媽媽捶背洗腳就能體現出自己的感恩之心了。作為青春的一代,我們有我們的表達方式。發朋友圈送祝福表明感恩之心不曾在我們這里斷代。濃濃親情也好,滿足心理需求也罷,這樣的祝福不都是讓感恩傳得更遠,激起了更多人心底的溫暖了嗎?倘若采用此類方式便遭批評否定,那么真心實意的感恩也會在社會輿論之下變質為虛情假意。如此,會不會有更多的山東吸毒女孩弒母事件的發生也未可知了。

同時,僅從朋友圈的表現便扒出人心的自私,不切實際的吹噓也是極不合理的論斷。誰說大家都只發了朋友圈而沒有做實事呢?誰說我們只能只發微信或者只感恩母親呢?

所以,微信里面送祝福,不必大驚小怪。我們可以將其視之為感恩之心的延續和傳承,青春的一代,是國家的未來。青春的一代懷有感恩之心,民族就有了希望,國家就有了力量。況且,因為有了感恩之心,人性中的自私便在成長中被削弱了力量,因為有了感恩,我們便被錘煉得更加溫和。感恩,與青春同行,灌溉我們的美德之花,讓芬芳流淌于世間,讓冷漠與自私無所遁形,讓“天下大同”變得可望亦可即。

故曰,微信送祝福,僅是一種表達方式,只能說明人人心中有感恩,不能貼上濃厚親情的標簽,也不能掛上虛情假意的牌子,不必大驚小怪。

【篇四:論朋友圈致父母們的節日祝福】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歷史的流沙中埋藏著的一顆顆珍珠,那是屬于我們炎黃子孫的傳統文化。而“孝”,則是中國文明中長久不衰的禮節。我們有“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也有臥冰求鯉的傳奇,更有孝子舜帝的神話。而在現代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孝順也與現代技術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就像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個個孝子一般,每當母親節,父親節,總會有幾個曬自己父母的人,以及爭先恐后的祝福,朋友圈變成了一群戲精的“戰場”。我認為,這種祝福有好有壞,但明顯的弊大于利。

首先,這種祝福對于某些不能常回家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很不錯的辦法。并且,朋友圈里對父母的祝福形式層出不窮,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現在的子女還是愿意為了父母花時間的。至少他們愿意花心思去思考,花時間去寫作祝福語。也能夠說明兒女對父母也是有感恩的心的,可以花時間讓他們開心,雖然與父母相隔千里不能常去看望,但是也可以讓父母從自己親手撰寫的祝福語中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但是,朋友圈祝福的弊端也不少。比如說,有一些人發這些祝福,可能完全是為了跟風,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順便還能夠對那些沒有發祝福的人進行道德綁架;而有一些人,自己的好友列表里根本沒有自己的父母或者將他們進行單獨屏蔽,還在那里發祝福裝模作樣,顯得自己孝心滿滿,對待父母那是極其的溫柔體貼。而事實上,他們總是去頂撞父母,甚至是干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曾經新聞報道過一個案例:一個男孩從小嬌生慣養,上大學后揮金如土,而正當是他的父親得了大病,家里積蓄幾乎都都花光了。他不僅不去關心父親,居然把自己的親生父母告上了法庭!這種沒有孝心的孩子,突然向你發出祝福,你會怎么想呢?

其實,節日祝福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詞藻,不需要太大的排場,也不需要過度的張揚。父母所需要的,其實很簡單,可能只是你一次無意識的關心,也會讓他們欣喜若狂。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女生,為了教會父母使用微信,畫了許許多多的微信使用指南,內容簡明扼要,圖片簡單易懂,畫風生動活潑。相比于這位大神的創意,再華麗的祝福語也是黯然失色。

朋友圈里祝福父母,并沒有錯。但是既然是對父母的祝福,就應該是真心實意的。并非為了登上微博熱搜。其實讓父母幸福,比任何一件事情更簡單。

【篇五:微信圈里的愛?】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微信成為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時尚單品”,購物,視頻聊天,了解新聞等等都可以通過微信實現,近日母親節,微信圈里就有許多人爭相給母親送祝福,這些舉動惹得網友熱議,有網友說敢于在微信圈里直白的表達出對母親的愛值得鼓勵和學習,又有網友認為這些都是偽孝心,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時間發微信不如回家看看爸媽。在我看來這些都有道理,只是我更偏向于后者。

現在許多人的微信圈都屏蔽了父母,那些網友跟風而轉發“母親您辛苦了”的消息父母未必能看見,其中又包含了多少真情實意?在微信圈里敲打出的感人肺腑的句子比不上你回家陪母親吃一頓晚飯讓母親暖心。對于父母來說子女陪伴身側是最好的報答,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母親節的時候大多數人選擇在微信圈里大秀孝心,卻不愿意請假回家看看母親,那么那些舉動又有什么樣的意義呢?如果確實沒辦法回家陪母親,打電話問候母親也是不錯的選擇,事實上卻很少有人做到。

正處于年少輕狂的我們有用不完的精力,我們往往忙碌于學習和工作,忽略了對母親表達出我們的愛,母親卻一直保持母雞的狀態,準備隨時保護她的孩子,母親總是惦念著我們,有什么好東西都想著留給子女,而我們卻只在母親節的時候想起她,然后裝模作樣的在微信圈里送出我們虛偽的祝福,送出母親感受不到的祝福。這是母親和子女的差別。這樣的差別讓我羞愧不已。我曾多次在考試中寫文慨嘆母愛的偉大,在文章里用了大量的篇幅,華麗的詞藻表達自己對母愛的驚嘆于與感激。在現實生活中,面對母親時卻無法控制自己,往往因為一件小事和母親發生爭吵,爭吵過后也不愿主動向母親道歉,反而母親笑嘻嘻的來找我道歉,現在回憶起這些讓我難堪的抬不起頭的事情羞愧二字也無法表達我的心情。

在我看來母親總是溫暖著我們,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暴風雨,母親都是我們最溫暖的避風港,我們應該直白的向母親表達我們的愛,而不僅僅是在微信圈里做樣子。母親每次見到我們都會熱情的表達出她對我們的關愛,我們總是對她不理不睬,甚至認為她嘮叨煩人。我認為我們也應當每天都向母親問候表達關心,而非只在母親節這一天才急急忙忙的對母親表達關心和感激,在母親節這一天應當更加重視母親,陪母親吃飯,散步再談一些貼心的話題,讓母親感受到我們的愛。

讓我們一起把語言變成行動,把微信圈里的愛帶到現實,無論你有什么樣的方式表達愛,讓母親感受到我們的愛才是最好的方式。

【篇六:微信朋友圈不能表達對母親的感恩】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這些自然界動物的感恩行為,讓我們看到了一顆顆感恩之心。感恩是用行動來證明而不是言語,所以,微信朋友圈不能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感恩是既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還要付之于行動。

知恩圖報是一個熟悉的成語,它讓我們明白我們不僅僅要知道感恩還要有所回報。而微信朋友圈并未將我們的感恩付之于行動。甚至有些人在朋友圈里發著感恩的話,在生活中卻與母親吵架,惹母親生氣,毫無感恩的行為。所以我認為微信朋友圈不能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很多人的母親并不會玩朋友圈。

雖然現在微信朋友圈很流行,但是大多數人的父母并不會玩微信朋友圈。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里發的感恩的話只是讓朋友看到,讓自己安慰,但其實這些話并沒有讓母親看到,所以這就失去了這些話的意義,并沒有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那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呢?

陪伴母親便是最大的感恩。

正在讀書的我們每天"早出晚歸"與母親交流的時間特別少,也許每天回家后說一聲:"媽,我回家了。"并花一點時間坐下來與母親聊聊學校里的開心事,聽她訴訴苦。

也許在節假日里配母親買菜,做飯,幫她洗碗,陪她去逛逛街,曬曬太陽。

做一個"好人"便是對母親的感恩。

也許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讓母親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高興是感恩。也許認真工作,享受生活,過得幸福是對母親的感恩。也許不闖禍,不與母親吵架,多溝通,多談心是對母親的感恩。

當然,將感恩付之于行動并不是意味著一點感恩的話語也沒有。這些話語也許便是對母親親口說的"媽,您辛苦了","媽,謝謝您"……這些話語雖不如微信上的優美,但是我想這更能使母親感到開心和暖心。

微信朋友圈不能表達我們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所以讓我們放下手機,多陪伴母親,面對面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恩,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感恩。

【篇七:母親節微信圈刷爆作文】

近年來,隨著網絡和手機的普及,微信朋友圈成為各種秀恩愛的陣地,其中也包括母親節時秀自己對母親的愛。在那天你可以看到微信公眾號里稱頌母愛的心靈雞湯廣為傳播,不少人曬出母親慈祥的照片,配上感恩的話語,傳遞溫暖的祝福……

對此,有網友調侃道:“什么地方的兒女最孝順?一定是朋友圈。”或者更直白地說:“母親在家里,不在朋友圈,秀什么感恩呀!”這樣的調侃和直白并非毫無根據,對那些上了年紀的父母來說,有的平常不會使用手機,更不能駕輕就熟與兒女互動傳遞信息,就算能使用手機看到兒女在朋友圈曬出的“感恩”,也真比不上在家陪母親聊聊天,多做些家務更實際些。那這樣的“秀”究竟有沒有現實意義呢?

也許在實用派眼中,這并無意義。但是,如果就此草率的判定,是否又有失偏頗呢?曾記得有一年母親節,班主任倡議同學們回到家里,向母親大聲說出“我愛你”三個字。囿于中國人固有的含蓄表達方式,許多同學竟然都無法完成看上去如此簡單的任務。甚至有的同學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表達了心聲,母親卻驚愕不已,以為發生了什么大事。面對發生的尷尬局面,從中我們感悟到,許多同學都渴望向自己母親表達感恩之情,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者說用什么樣的方式和途徑來傳遞這份祝福?前段時間,著名表演藝術家宋丹丹在她的微博上曬出與媽媽的合影。照片中宋丹丹躺在母親病床旁的陪護床上,一直握著母親的手,母女深情令人動容。此情此景令網友們十分感慨,紛紛為宋丹丹的行為點贊。朋友圈無疑是個理想的傳播平臺,用文字曉暢心聲,用照片傳遞溫情。我們又何必指責其中的虛偽和做作呢?

從古至今,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經典故事層出不窮,比如《三字經》中,黃香冬天為其父親先曖熱被窩的故事。古人有古人對感恩的理解和認識,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現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文明的發展,我們進入了網絡時代,很多人工作后跟父母可能不在一個城市,或者工作忙很少回家。但是,正是有了微信、微博這些工具,拉近了與父母的距離,讓不擅長當面表達的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表達愛。說不定,隨著朋友圈秀感恩的方式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人不僅秀照片文字,還會秀感恩的視頻,記錄與母親一起成長的電子相冊,甚至有精彩的AI視訊,朋友圈里展現出各種各樣充滿溫馨感人的親情畫面。漂泊在外的游子不能年年回家陪母親,在朋友圈中說出“我愛你母親”,能牢牢地將遠隔千里的母子之心系在一起;陪伴在母親左右的兒女,在朋友圈中曬出陪母親做飯,料理家務的照片或視頻,能傳播充滿煙火氣息的溫暖,感動瀏覽過朋友圈每一位讀者的心靈。甚至在多年以后,母親也許早已不在人世,那一張張精美的相片,那一句句浸滿愛意的祝福,都凝結著自己對母親最珍貴的回憶。愛就要大聲表達出來,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傳遞自己感激孝道的方式有很多,或是實際行動,或是發朋友圈,只要以一顆真心相待,就是有意義的。你們說在朋友圈“秀感恩”有意義嗎?

【篇八:感恩,不應只在朋友圈】

母親節這天,母親拿著手機一邊刷著朋友圈,一邊對我說:“兒子,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里都是發祝福的,發感恩語,曬合照的,怎么沒見你發點啥東西呢?”我回答:“那些東西我覺得都不夠真誠,難道那一兩排干癟癟的方塊字感動?還能讀出那濃濃的感恩之情?我雖然沒有發感恩語,但是我一早就對你說了‘母親節快樂’,現在還在幫你做家務吶!”

如今,逢年過節在朋友圈里發祝福語、感恩語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就對于在母親節時發朋友圈這一行為,人們或褒或貶:有的人為之點贊,覺得這是感恩的行為;有的人覺得發朋友圈的功夫不如回家陪陪母親,而且有些母親根本不用朋友圈,也看不到。

我更同意后者的觀點。感恩,不應只在朋友圈。

首先,感恩是我們應做的,而非朋友圈專屬。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流行著種方式的,人們在朋友圈中祝福、感恩。這讓我想起了小學時,老師告訴我們這天是母親節,建議我們回家幫母親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這便是我們的感恩方式,實在。而如今的母親節,人們則在朋友圈里發一條祝福語、感恩語便算是感恩了。如果沒有這朋友圈,會有多少人懷著感恩之心去給母親說一句“母親節快樂”呢?

其次,祝福是祝福了,感恩是感恩了,可其中的情感卻偷工減料了。不用面對面的親口說,不用飽含感情,只需要輸入一起一排排字符就行了。誰敢保證其中真的包含著真摯的感恩之情?或許這只是一系列的操作步驟而已!

從更深的層面看,這行為表面上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