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移動式變電站-團體標準-第4部分:控制及保護裝置_第1頁
車載移動式變電站-團體標準-第4部分:控制及保護裝置_第2頁
車載移動式變電站-團體標準-第4部分:控制及保護裝置_第3頁
車載移動式變電站-團體標準-第4部分:控制及保護裝置_第4頁
車載移動式變電站-團體標準-第4部分:控制及保護裝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FORMTEXT29.240.10FORMTEXTK40T/CECXXXXXX—XXX車載移動式變電站第4部分:控制及保護模塊MobilesubstationPart4:protectionandcontrolequipment(征求意見稿)FORMTEXT?????FORMDROPDOWNFORMTEXT?????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實施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發布PAGEPAGE1車載移動式變電站第4部分:控制及保護模塊范圍本部分規定了車載移動式變電站(以下簡稱移動站)控制及保護模塊的配置原則、技術要求和試驗項目。本部分適用于35kV~220kV移動站控制及保護模塊。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部分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部分。GB7261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基本試驗方法GB/T14285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GB/T50062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GB5011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50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21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29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DL/T587-2016繼電保護和安裝自動裝置運行管理規程DL/T5003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設計技術規程DL/T5044電力工程直流系統設計技術規程DL/T5136火力發電廠、變電站二次接線設計技術規程DL/T5137電測量及電能計量裝置設計技術規程DL/T5202電能量計量系統設計技術規程DL/T5391電力系統通信設計技術規定DL/T995-2016繼電保護和電網安全自動裝置檢驗規程術語和定義設備艙(Prefabricatedcabin)移動站的設備艙是指適合車載運輸條件的,用以安裝中壓開關柜、二次設備屏柜等設備的鋼結構艙體,配置消防、安防、暖通、照明等輔助設施。使用條件環境條件環境溫度:5℃~30℃;月最大相對濕度:≤75%。主要技術指標額定交流電壓:220V;額定直流電壓:110V/220V;UPS不間斷電源電壓:AC220V;額定頻率:50Hz。電磁兼容性要求在雷擊過電壓、一次回路操作、二次回路操作、開關故障及其它強干擾作用下,設備艙內二次設備中各裝置(包括測量元件,邏輯控制元件)均不應誤動作。裝置不應要求其交直流輸入回路外接抗干擾元件來滿足有關電磁兼容性標準的要求。系統裝置的電磁兼容性能應達到表1的等級要求表1系統裝置電磁兼容性能等級要求序號電磁干擾項目執行標準等級要求1靜電放電干擾GB/T17626.4-24級2輻射電磁場干擾GB/T17626.4-33級3快速瞬變干擾GB/T17626.4-44級4浪涌(沖擊)抗擾度GB/T17626.4-53級5電磁感應的傳導GB/T17626.4-63級6工頻磁場抗擾度GB/T17626.4-84級7脈沖磁場抗擾度GB/T17626.4-95級8阻尼震蕩磁場抗擾度GB/T17626.4-105級9震蕩波抗擾度GB/T17626.4-122級(信號端口)組成部分控制及保護模塊由綜合自動化系統、調度自動化系統、通信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交直流電源系統、時間同步裝置、輔助設施智能控制系統及二次接線組成。技術要求屏柜布置及要求二次設備屏柜應根據工程容量設計,工廠內全部建設完成。移動站宜在設備艙內設置獨立二次設備室,控制及保護裝置宜布置于二次設備室內。二次設備屏柜宜選用雙列靠墻布置,排列位置應方便運維檢修。移動站宜采用“前顯示、后接線”或“前顯示、前接線”接線方式的二次設備屏柜,采用“前顯示,后接線”的二次設備屏柜時,應要求設備艙可外擴檢修平臺。二次設備屏柜宜采用2260mm(高)×800/600mm(寬)×600mm(深)型屏柜或機架柜,屏柜后門宜采用掛門或不開門方式,屏柜門軸方向應方便運維人員逃生。二次設備屏柜內安裝的設備應有固定措施、設備布置應緊湊合理。二次設備屏柜底部宜與預埋槽鋼采用螺栓及焊接雙重固定,屏柜頂部宜與設備艙壁固定。綜合自動化系統綜合自動化系統宜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由站控層、間隔層和網絡設備層構成三層體系結構。具體參見附錄A。站控層設備:包括監控主機、遠動通信設備、電能量計費系統通信接口以及公用接口設備。網絡設備:包括網絡連接裝置、光/電轉換裝置、網線、光纜等。間隔層設備: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測控裝置、間隔層網絡與站控層網絡接口設備等。站控層監控主機宜采用雙套配置注1,綜合自動化系統宜預留網線及光纖外部網絡接口。站控層網絡設備、間隔層網絡設備及測控裝置宜采用集中式配置。監控主機應采用UPS不間斷電源供電。五防工作站宜由監控主機實現,設備艙檢修門宜設置五防掛鎖。調度自動化系統 遠動系統遠動通信設備應雙套設置,遠動通信設備宜預留數字通道、模擬通道或無線傳輸通道,運行單位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所選擇使用。遠動系統的設計應符合DL/T5003相關規定。電能量計量系統移動站宜配置電能量采集終端或專變采集終端。計量裝置的設計應符合DL/T5137相關規定。電能量計量系統的設計應符合DL/T5202相關規定。調度數據網及二次安防移動站宜配置調度數據網及二次安防設備,包含路由器、縱向加密裝置及交換機,宜集中組屏。移動站可配置無線通信加密網關裝置,包括無線通信模塊、硬件加密及隔離設備。通信系統移動站有線通信方式宜配置PCM、SDH及綜合配線架等通信設備,通信設備宜集中組屏。移動站無線通信方式宜采用雙卡雙通道,支持GPRS、4G等無線通信方式。移動站設備艙內宜配置調度電話。通信電源宜由直流系統經獨立的DC/DC轉換裝置提供DC48V電源為相關通信設備供電。移動站電力系統通信設計應符合DL/T5391相關規定。注1:1套固定監控主機布置于設備艙內,1套移動監控主機布置于值班室。具體參見附錄A。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移動站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宜按照終端變電站配置。元件保護220kV移動站主變壓器電量保護應配置2套主變主后合一保護裝置,非電量保護單套獨立配置,主變保護與測控裝置宜分別獨立組屏。110kV移動站主變壓器電量保護宜配置2套主變主后合一保護裝置或1套主變主后備獨立保護裝置,非電量保護單套獨立配置,主變保護與測控裝置宜集中組屏。35kV/10kV線路繼電保護裝置宜配置保護測控一體化裝置,就地分散安裝。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要求應符合GB/T14285相關規定。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設計應符合GB/T50062相關規定。交直流電源系統交直流系統應采用一體化電源系統,設置總監控裝置作為集中監控管理單元,同時監控站用交流電源、直流電源、UPS不間斷電源和直流變換電源(DC/DC)等設備,具體參見附錄B直流部分設計,應符合DL/T5044相關規定。蓄電池安裝應有固定措施。交流電源部分應預留外部電源進線接口。時間同步裝置時間同步裝置應具備同時接收GPS、北斗及地面時間中心傳遞的時間信號的能力,GPS、北斗天線的安裝位置應不影響設備艙運輸。輔助設施智能控制系統移動站宜配置智能輔助控制系統,由圖像監視、安全警衛子系統、火災報警子系統及環境監測子系統等組成,具體參見附錄C。圖像監視及安全警衛子系統移動站設備艙內外宜安裝攝像頭,設備艙外攝像頭安裝方式應不影響車載運輸,設備艙內攝像頭安裝位置應不與電氣設備碰撞。移動站巡視門宜設置門禁裝置,巡視門外應設置緊急開鎖裝置。火災報警子系統火災報警子系統設計應符合GB50116的相關要求。火災報警子系統設計應符合GB50229的相關要求。設備艙外、巡視門附近宜安裝火災聲光報警器。火災報警子系統應滿足聯動報警設備所在區域的攝像機跟蹤拍攝火災情況、自動解鎖房間門禁、自動切斷風機電源及空調電源。環境監測子系統環境監測子系統應通過對設備艙內環境溫度、濕度及SF6氣體含量的實時采集注2,自動啟動或關閉通風系統。二次接線移動站宜按照無人值班變電站設計。二次接線設計應符合DL/T5136相關規定二次接線電纜設計應符合GB50217的相關規定。二次控制電纜應采用屏蔽控制軟電纜,二次電纜應與車體或設備艙體綁扎固定。二次控制電纜應在車載系統需要斷開處采用單端或雙端預制電纜,預制電纜宜選用圓形航空插頭,航空插頭應有防止開路措施,航空插頭防護等級不低于IP55。二次控制電纜穿設備艙體敷設宜采用格蘭頭封堵,防護等級不低于IP55。高、中壓模塊進線柜宜預留固定變電站控制電纜接入接口。試驗控制及保護裝置調試應符合GB50150、GB7261、DL/T995-2016及繼電保護裝置廠家說明文件的相關規定。注2:SF6氣體含量的實時采集的要求僅對設備艙內安裝氣體絕緣電氣設備。附錄A(資料性附錄)綜合自動化系統圖附錄B(資料性附錄)一體化電源系統監控配置圖PAGEPAGEII附錄C(資料性附錄)智能輔助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目??次目次 I前言 II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使用條件 14.1環境條件 14.2主要技術指標 24.3電磁兼容性要求 25組成部分 26技術要求 26.1屏柜布置及要求 26.2綜合自動化系統 36.3調度自動化系統 36.4調度數據網及二次安防 36.5通信系統 36.6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 46.7交直流電源系統 46.8時間同步裝置 46.9輔助設施智能控制系統 46.10二次接線 57試驗 5附錄A(資料性附錄)綜合自動化系統圖 6附錄B(資料性附錄)一體化電源系統監控配置圖 7附錄C(資料性附錄)智能輔助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 8前??言《車載移動式變電站》目前包含了下列幾部分:——第1部分:總則(通用技術條件);——第2部分:高壓及變壓模塊;——第3部分:中壓模塊;——第4部分:控制及保護模塊;——第5部分:車載系統;——第6部分:防雷與接地;——第7部分:運輸與貯存。本部分為《車載移動式變電站》的第4部分。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出。本標準由電力行業電力變壓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DL/TC02)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本標準為首次制定。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意見或建議反饋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中心(北京市白廣路二條一號,100761)。PAGEPAGEII目??次目次 I前言 II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使用條件 14.1環境條件 14.2主要技術指標 24.3電磁兼容性要求 25組成部分 26技術要求 26.1屏柜布置及要求 26.2綜合自動化系統 36.3調度自動化系統 36.4調度數據網及二次安防 36.5通信系統 36.6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 46.7交直流電源系統 46.8時間同步裝置 46.9輔助設施智能控制系統 46.10二次接線 57試驗 5附錄A(資料性附錄)綜合自動化系統圖 6附錄B(資料性附錄)一體化電源系統監控配置圖 7附錄C(資料性附錄)智能輔助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 8前??言《車載移動式變電站》目前包含了下列幾部分:——第1部分:總則(通用技術條件);——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