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重點名校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重點名校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重點名校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重點名校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重點名校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重點名校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下表是二戰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變化表。對該表的描述,較為正確的是年份19501955196519751982198519941999年均增長率8.75.66.3—0.8—1.93.33.94A.戰后美國經濟持續增長B.新經濟的出現促進了90年代經濟增長C.70年代經濟增長率最低D.五六十年代羅斯福新政推動經濟繁榮2.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擔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為治理災害,改變貧窮面貌,與當地干部群眾同甘共苦,帶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的是A.王進喜B.鄧稼先C.焦裕祿D.孔繁森3.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標志是()A.新中國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結束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4.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是()A.上海合作組織成立B.北約組織成立C.亞太經合組織成立D.世貿組織成立5.“這兩次會議都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都從指導思想上糾正‘左’傾錯誤,逐步地、全面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使黨的事業由遭受挫折重新走上勝利的道路。”這兩次會議指的是()A.中共一大和中共七大B.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遵義會議和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和中共十五大6.我國近代民族工業在曲折中艱難發展。下列屬于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的是①總的來說比較落后②主要集中在重工業部門③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較發達④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開始于A.全面內戰爆發時B.戰略反攻開始前C.戰略決戰進行中D.渡江戰役結束后8.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崩潰的標志是A.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的召開B.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C.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D.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9.電視劇《中國兄弟連》,介紹了一支八路軍和一支國民黨軍隊團結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跡。這種情況應出現在下列哪一歷史事件以后()A.柳條湖事件 B.九一八事變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10.1892年《共產黨宣言》波蘭文版序言中寫道:“近來《宣言》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測量歐洲大陸大工業發展的一種尺度。……根據《宣言》用某國文字發行的份數,不僅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工人運動狀況,而且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大工業發展的程度。”材料反映出《共產黨宣言》A.促進了各國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B.使社會主義理論由空想變成了科學C.有利于世界工人階級的聯合D.為國際工人運動發展提供思想武器11.“目前俄國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過渡到革命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應該使政權轉移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實現的途徑是俄國爆發了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新民主主義革命D.獨立戰爭12.19世紀中后期西方大國在世界貿易中占的比重(%)據圖可知,該時期A.西方大國對外貿易持續發展B.美德工業水平一直落后英國C.世界貿易總額不斷地增長D.英國仍保持貿易優勢地位13.張大爺是個京劇迷,沒事就愛哼幾句:“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他唱的是三國時的A.曹操B.周瑜C.孫權D.諸葛亮14.隨著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各國在世界格局中能夠占據有利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是()A.外交策略 B.綜合國力 C.國際合作 D.軍事同盟15.如圖,某同學用“北極熊的野心”來形容近代某國對我國北方領土的覬覦和侵占。“某國”是指A.俄國B.日本C.印度D.英國16.“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強制性遷徙,不可否認,也是最殘酷的一次遷徙。在過去的一個長達400年期間,大批非洲人被迫遠離家鄉,分散在世界各地,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與這次“遷徙”有直接關聯的重大事件是A.新航路開辟B.黑奴貿易C.工業革命D.美國內戰17.下圖是歷史老師上課時留下的板書,這節歷史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應該是A.土地改革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D.改革開放18.《左傳》載:“其懷柔天下也,憂俱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親親,故以周親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19.電影往往是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映。1948年后,美國好菜塢拍攝了以蘇聯對美國威脅為主題的《鐵幕背后》、《紅色威脅》等電影。這反映的現實背景是()A.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 B.美蘇冷戰中的對峙C.“一超多強”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極化20.下列圖片反映了同一個主題,概括最恰當的是A.歐洲一體化B.冷戰政策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D.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21.“百代都行秦政制”指的是秦朝開創的制度被以后歷代王朝基本沿用。這個“制”包含了下列哪一項內容A.科舉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2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A.《國際歌》的發表B.《人民憲章》的頒布C.《共產黨宣言》發表D.巴黎公社成立23.歷史影視作品是歷史史實的藝術加工,但必須尊重歷史史實,下列情節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的是()A.西漢時有人用紙寫字 B.唐朝人坐著裝有指南針的海船航海C.在宋元的戰爭中使用了火炮 D.清朝人閱讀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說24.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其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被闡發為()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主主義 D.民生主義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春秋戰國時期,________家主張教化百姓,以“禮”治國,________家強調用“刑罰”加強統治。26._____年,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開始。_____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綴革命爆發。27.河姆渡原始居民所處的長江流域氣候濕潤,草木茂盛,蟲獸較多。因此,最適合他們居住的房屋樣式是()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當前,人類已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的思想、政策、行動應該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維、切實的行動,打破歷史上大國對抗沖突的傳統邏輯,探索新型大國關系、經濟全球化時代發展大國關系的新路徑。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在巴黎和會上未獲實利,隨即將目光轉向了東方,加快了同日本爭奪遠東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國的發起下,1921~1922年間,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國在華盛頓舉行國際會議。根據材料一指出華盛頓會議集中反映了哪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與斗爭?這次會議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嚴重后果?材料二:下面三幅圖片均為歷史上日本與美國涉及艦船的歷史事件。圖一美國艦隊闖入后,日本民族危機嚴重,引發了日本歷史上的哪次改革?圖二、圖三所對應的歷史事件,分別意味著二戰發展到怎樣的階段?材料三: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寫出中美等國共同簽署的宣言名稱。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哪個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材料四:艾森豪威爾政府(1953-1960年)顯得更激烈地敵視北京。美國不僅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還頑固地反對它加入聯合國。美國推行了一項對中國實施軍事包圍的政策。材料五:下圖為1972年2月6日的《時代周刊》封面,標題是:NixonsChinaOdyssey畫面表現了尼克松與毛澤東、周恩來的見面,參觀長城,以及觀看歌舞表演。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中美關系發生怎樣的變化?材料六:2018年12月1日晚,應邀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并舉行會晤。兩國元首在坦誠、友好的氣氛中,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重要共識。哪一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瑯率清軍大舉進攻,不久占領澎湖……建議朝廷“頒赦招撫”鄭氏,以爭取和平統一,獲康熙帝同意。鄭克塽投降歸順,從此成為清的一部分。統一后,施瑯認為,乃要害之地,“紅毛”“無時不在涎貪,亦必乘隙以圖”。促成康熙帝決心留守,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設立府。——施宣圓《施瑯“復臺”和“保臺”的歷史功績》(1)根據材料一,指出清朝為收復地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并分析府設置的背景。材料二:從1888年之后,未再增添任何新式軍艦。1891年后,因海防經費被挪用修筑頤和園,連槍炮彈藥也停止購買。北洋海軍本來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卻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徹底粉碎。——李侃《中國近代史》(2)北洋海軍是中國近代哪場探索活動的產物?結合材料二分析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徹底粉碎”的原因。材料三: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盡管是一個低收入國家,中國仍然選擇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發展戰略……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機構,比如中國科學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國在核技術、空間技術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進步證實了這種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勞倫·勃蘭特、托馬斯·羅斯基編《偉大的中國經濟轉型》(3)根據材料三,用史實說明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在“核技術、空間技術”方面取得的典型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30.(7分)某校九年級(2)班的同學以“美國的歷史”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統一與崛起)材料一:美國南北戰爭,并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單純地為了奴隸制這個道德問題或是像稅制那樣狹隘的經濟問題。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饒的新大陸,究竟是由農業還是由工業來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勢力還是由第二次浪潮勢力來統治?美國的未來基本上是個農業社會還是工業社會?北軍的勝利,美國的工業化的大局已定。——摘自阿爾溫·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材料一中,為什么說“北軍的勝利,美國的工業大局已定”?與此同時的中國社會正在發生哪些變化?(危機與調整)材料二漫畫《羅斯福給山姆大叔看病》(2)根據材料二漫畫的寓意,指出國會在羅斯福新政中起到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羅斯福總統為解決美國的貧困問題給出了什么藥方?(沖突與稱霸)材料三:2012年4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美國海軍學院發表演講。美國要重返亞太,亞太之所以成為“前沿”,是因為從印度洋到美國西海岸,有世界一半的人口有美國信賴的盟友,有中國、印度、印尼等新興國家,還有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貿易和能源線路。今日美國必須立足亞太,21世紀將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3)結合材料三和時代背景,你認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二戰后美國采取了哪些做法?(挑戰與衰落)(4)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曾發布報告說,到2030年,美國的霸權主義將失去生存空間。你如何看待這一論斷?請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據題干“二戰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變化表”,可知1975、1982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出現負增長,說明戰后美國經濟并非持續增長,故A不符合題意。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出現在美國,促進了經濟增長,故B符合題意。題干數據說明1982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最低,故C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始于1933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焦裕祿,山東人,1962年被調到河南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值該縣遭受到了嚴重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害,他同全縣干部和群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被譽為“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縣委書記的榜樣”、“共和國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3、D【解析】

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故選D。4、D【解析】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5、B【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這兩次會議是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這次會議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6、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近代民族工業在曲折中艱難發展,總的來說比較落后,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較發達,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所以答案選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7、C【解析】

依據題干,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開始于1948年11月后,所學知識,全面內戰爆發時是在1946年6月,故A不符合題意。戰略反攻開始是在1947年6月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故B不符合題意。戰略決戰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戰役,其中1948年11月遼沈戰役結束,人民軍隊兵力總數開始占據優勢,故C符合題意。渡江戰役是在1949年4月,在三大戰役之后,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8、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標志著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故C符合題意;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是建立一戰后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的國際會議。故A不符合題意;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的標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建立德國法西斯專政。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是1939年。故B不符合題意;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是在1942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是1939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解題的關鍵是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崩潰的標志是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9、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七七事變后,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D。10、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848年,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指出了人類發展的方向,從此國際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據題干材料可知,工業越發展,該國工人想要弄清他們作為工人階級在有產階級面前所處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強烈。工人中間的社會主義運動也就越擴大,而《共產黨宣言》為國際工人運動提供了思想理論,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促進了各國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使社會主義理論由空想變成了科學、有利于世界工人階級的聯合,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1、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材料選自列寧的《四月提綱》,1917年4月17日,列寧在布爾什維克代表會議上所作的《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的報告。因發表在四月,故稱《四月提綱》。提綱指出:當前俄國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即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政權應該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在“第二階段”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十月革命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故B項正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屬于“第一階段”的革命,A項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及獨立戰爭和材料無關,不是俄國革命特點,CD錯誤。ACD和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的知識,掌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及《四月提綱》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12、D【解析】

從材料中的柱狀圖明顯可以看出英國從1840年到1900年,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是最多的,說明英國仍然占據著世界貿易的優勢地位。D符合題意;ABC項均不能從題干圖表中體現,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3、D【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選自京劇《空城計》。劇情講述蜀漢與曹魏交兵,諸葛亮急中生智,乃設空誠之計,將城門洞開,命老軍在城門口打掃街道,自己則在城樓飲酒撫琴,神情泰然地等候敵軍到來,司馬懿見狀,疑有伏兵,不敢進城,退兵觀望——空城之危得解。所以材料內容講述的是諸葛亮實施的空城計。故選D。14、B【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相關史實是冷戰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根據課本所學,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定型。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過程中,經濟實力起決定作用。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15、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因此“北極熊的野心”指的是俄國,因此A選項正確。日本、印度、英國與近代某國對我國北方領土的覬覦和侵占不符,因此B、C、D均不符合題意。因此本題選A。【點睛】本題解題關鍵在于“某國對我國北方領土的覬覦和侵占”,再結合圖片的地理位置可知是俄國。16、B【解析】

依據題干“在過去的一個長達400年期間,大批非洲人被迫遠離家鄉,分散在世界各地,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稱為“三角貿易”,也叫黑奴貿易,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7、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走合作化道路、私有制---公有制”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由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B符合題意;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運動、改革開放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8、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封制就是以宗族血緣關系為標準,分邦建國的一種制度。“其懷柔天下也,憂俱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親親,故以周親屏周。”的“親親”,正是分封建國的基本法則。故材料涉及的制度是分封制,故B符合題意;禪讓制是堯舜禹時期民主推選首領位置的辦法,故A不符合題意;郡縣制是秦朝的地方制度,行省制是元朝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與題干材料不符,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9、B【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信息“1948年后,美國好菜塢拍攝了以蘇聯對美國威脅為主題的《鐵幕背后》、《紅色威脅》等電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的現實背景是美蘇冷戰中的對峙。二戰結束后,美國對蘇聯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1949年美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便加強對西方國家的控制。針對北約組織的建立,1955年,蘇聯華沙條約組織成立。從此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最終形成。故正確答案為B。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是1942年;“一超多強”局面形成、世界格局的多極化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后,ACD均與題干時間不符,故選B。20、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會演講,提出“杜魯門主義”,標志著冷戰的開始,是冷戰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現。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是冷戰政策在經濟上的表現。北約的建立,是冷戰政策在軍事上的表現。故概括最恰當的是冷戰政策,故B符合題意;歐洲一體化與歐洲的聯合有關,與圖片信息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與圖片信息無關,圖片是冷戰政策的表現。故C不符合題意;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圖片信息無關,圖片反映的是冷戰政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記冷戰政策的表現,認識圖片是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表現。21、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秦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秦的統一及其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秦朝為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在地方推行郡縣制,且為以后歷代王朝使用,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2、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是德意志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件,它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故C符合題意;《國際歌》的發表是為了紀念巴黎公社,故A不合題意;1837年,英國工人提出一個《人民憲章》,要求獲得選舉權,參與國家管理,故B不合題意;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首次嘗試,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23、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燦爛的宋元文化的相關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因此唐朝人坐著裝有指南針的海船航海與歷史史實不相符合。AC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選項中B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下冊·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燦爛的宋元文化24、A【解析】

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也是孫中山領導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其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被闡發為民族主義。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儒,法【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張為政以德。孔子主張教化百姓,以“禮”治國。戰國時期的韓非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他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26、17751789【解析】根據課本所學,1775年4月18日晚上,駐扎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國軍隊從波士頓出發,去收繳北美民兵收藏的武器,北美民兵偵查員發現了這一情況,民兵迅速埋伏起來,4月19日冷晨,在一個名叫來克星頓的地方打響了抗英斗爭的第一槍,美國獨立戰爭從此開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攻克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正式爆發。故填1775178927、B【解析】

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因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屬于長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飼養家畜,制造陶器。住干欄式的房屋,開挖水井,過著定居生活。故答案選B。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美國和日本;打破了日本對中國的獨占,使得中國回復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明治維新;圖二:二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圖三:二戰結束(反法西斯同盟贏得戰爭的勝利)。(3)《聯合國家宣言》;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4)中美關系由敵視到開始走向緩和。(5)1979年。【解析】

(1)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美國在巴黎和會上未獲實利,隨即將目光轉向了東方,加快了同日本爭奪遠東和太平洋的步伐”可知,此內容反映了美國和日本的矛盾;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1921---1922年在美國的倡議下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九國公約》,內容有: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完整;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公約打擊了日本獨占中國的計劃,但沒有列入中國取消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關稅自主等要求,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使中國回到多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境地。(2)第一問依據材料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853年美國艦隊闖入日本,日本民族危機嚴重,引發了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標志二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第三問依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標志反法西斯同盟贏得戰爭的勝利。(3)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宣言”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1942年發表的《聯合國家宣言》;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4)依據材料信息“尼克松與毛澤東、周恩來的見面,參觀長城,以及觀看歌舞表演”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訪華,反映中美關系由敵視到開始走向緩和。(5)依據所學可知,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9、(1)措施:清軍大舉進攻,占領澎湖;“招撫”政策的實施。背景:戰略位置重要;面臨西方殖民侵略威脅,需要加強管轄。(2)活動:洋務運動;原因:清政府統治的腐朽。(3)成就: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或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國家對國防建設的重視和支持;國內外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等。【解析】

(1)根據材料一“施瑯率清軍大舉進攻,不久占領澎湖……建議朝廷“頒赦招撫”鄭氏,以爭取和平統一”可知,清軍大舉進攻,占領澎湖;并實施“招撫”政策,根據“施瑯認為,乃要害之地,“紅毛”“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