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含教學反思)_第1頁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含教學反思)_第2頁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含教學反思)_第3頁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含教學反思)_第4頁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含教學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1古詩三首教學目標1.會認“徐、籬、疏”等生字,會寫“宿、徐、籬”等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3.學習抓住關鍵語句,體會詞語含義并想象畫面。4.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重點、難點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想象古詩詞描繪的畫面。突破方法:在反復誦讀和多媒體畫面的直觀輔助下理解詩詞大意,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難點:理解關鍵語句的意思并體會其精妙之處。突破方法:反復品讀,并借助多媒體畫面理解詩詞大意,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教法與學法教法:情境教學法、講讀教學法。學法:體驗法、誦讀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課時安排:建議3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會認“徐、籬、疏”等生字,會寫“宿、徐”等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詩意。背誦并默寫古詩。一、明確單元主題,引入新課。1.明確單元主題:學生自讀單元導語師:同學們,城市是熱鬧、繁華的,對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充滿了吸引力。可是,淳樸、自然的鄉村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筆下卻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幅和諧的畫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單元,去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2.揭題:首先,讓我們穿越到宋朝,看看那時詩人筆下的鄉村生活吧。(板書課題)3.齊讀課題:《宿新市徐公店》。二、解讀詩題,了解詩人1.讀詩題,想想意思,并思考該如何讀好詩題。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開的酒店。(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教師指導讀詩題:宿/新市/徐公店。2.了解詩人。(1)教師指名介紹。2)教師補充:楊萬里,南宋詩人,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詩人之一,據說一生寫詩達兩萬多首。他的詩以描寫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比較有名的兩首寫荷花的詩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反復朗讀,理解詩意(一)讀準字音1.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識記生字詞。2.教師指名朗讀古詩,正音。3.學習生字詞。重點指導“籬、疏”的寫法。注意上下結構的字不要寫得太長;疏左窄右寬,注意左邊部分的寫法。(二)讀出節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三)讀懂詩意1.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1)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先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的意思。(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2集體交流:(1)齊讀第一、二句①第一句詩寫了哪幾種景物?(籬落、徑)有什么特點?(疏疏、深)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深遠。翻譯時調一下詞語的先后順序,第一句可翻譯為: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板書:籬笆、一徑②“籬落疏疏一徑深”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著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么呢?③板書:樹頭樹頭:樹枝頭。未:沒有。陰:樹蔭。為什么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④同桌對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指句說——齊讀這兩句(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⑤師: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靜態)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后兩句所表達的。理解第三、四句。(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后兩句詩,生齊讀①這兩句詩抓住了哪些景物?(板書:兒童、黃蝶、菜花)走:跑。急走:快跑。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追到沒有?)②女生讀第四句:飛入菜花無處尋處:地方。尋:尋找。(為什么無處尋?)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③教師指名描繪這兩句詩所寫的畫面。④師:再看圖(后兩句動畫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走、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動態),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備感親切、耳目一新。⑤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3.教師指名讀全詩,齊讀。板書:喜愛四、嘗試背誦、默寫古詩教師指導學生背誦古詩,并嘗試讓學生默寫古詩。板書設計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靜態)(動態)笆、一徑兒童、黃蝶樹頭菜花急走飛、尋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雜、稀”等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理解詩意一、復習背誦,導入新課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宿新市徐公店》一詩,誰能有感情地背一背2.師:你們能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嗎?3.揭題: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板書課題)二、解讀詩題,了解詩人1.教師指名讀詩題。正音:興,讀第四聲。2師:你們知道詩題是什么意思嗎?(教師指名猜一猜)教師補充《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晚年退居家鄉養病時寫的一組大型田園組詩。組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時五組,每組12首,共60首。課文選的是“晚春”詩中的一首,描寫了農村晚春的景色。3.詩人簡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朗讀古詩,學習字詞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2.教師指名朗讀。3.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節奏。4學習生字:雜、稀、蜻、蜓。注意“蜓”字右邊的寫法。四、理解詩意,想象畫面1.自讀古詩,標畫出詩中描寫景物的詩句2.同桌間合作交流,用學過的方法試著理解詩意,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3.集體交流,說說自己理解的詩句意思或由相關詩句想象到的畫面。教師相機指點: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麥花一片雪白,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4.教師口頭描述,學生閉眼邊聽邊想象畫面。5交流: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事物,在詩人的筆下卻成了一幅幅獨特、和諧的風景畫,你們從哪些關鍵詞句中讀出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情6.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然后有感情地誦讀全詩。7學生集體有感情地誦讀全詩。五、嘗試背誦學生嘗試有感情地背誦全詩。板書設計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景物)梅子、杏子麥花、菜花不(色美、靜態)籬笆蜻蜓、蛺蝶(動態)第三課時課時目標:1.會認“鋤、剝”等生字,會寫“茅、檐”等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宋詞《清平樂·村居》,理解詞意。一、復習背誦,導入新課1.集體背誦前面兩首詩《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2.教師指名背誦學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3.揭題并板書:清平樂·村居。二、理解詩題,了解作者1.“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真正的題目。2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主張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對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隱居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在那時候。三、朗讀宋詞,學習字詞1.自讀宋詞,讀準字音。2.教師指名朗讀。多音字正音:剝,bao(口語),去掉外面的皮或殼,如“剝花生”“剝皮”;bo(書面語),用于合成詞或成語,如“剝落”“剝離”等。亡賴,讀作“wulai3.學寫生字詞。重點指導:檐,左窄右寬,右邊部分不要寫錯;鋤,最后一筆“撇”寫長一點,伸展到中間部分下面去,整個字各部分要寫緊湊,不可過寬;剝,左寬右窄,左邊部分不要寫錯。四、分組互動,自悟詞意1.師:剛才讀詞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師:我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師把學生說的展示在大屏幕上)3.師:出現了這么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學生回答)這么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真是會學習。4.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們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老師請教。5.師:你們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6.師:詞語都理解了,現在請同學們連起來說說整首詞是什么意思。五、朗讀成誦,領會詞的情趣1.師:請同學們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們覺得畫中、詞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你們能有感情地把詞中的情趣朗讀出來嗎?2.師:老師也覺得“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最有情趣,老人會聊些什么呢?請展開想象跟同桌說一說3.教師指名表演,其他同學補充。(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安逸,難怪辛棄疾對此充滿了向往我們就用朗讀的形式把它再現出來吧!)六、總結全課,集體背誦1.師: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后一定能在宋詞中盡情遨游,去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2.集體背誦。板書設計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茅檐翁媼吳音相媚好醉大兒中兒小兒亡賴教學反思這是本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圍繞“美好的鄉村生活”這一主題選編了三首宋代詩人的詩詞,為我們展現了三幅既有不同又同樣和諧、恬靜、美好、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鄉村生活畫卷。要想幫助學生感受這獨特的風景,就必須讓他們想象出畫面中具體的人或景物。因此,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讀準字音、讀出詩詞節奏后,引導他們在讀中標畫出具體的景物,也就是詩詞中的關鍵語句,再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探究理解詩意、詞意,我則相機點撥,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時還幫助學生初步體會了詩人所表達的熱愛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2鄉下人家教學目標1、會認“構、樸、素”等生字,會寫“倘、繪、寄”等生字。正確讀寫“屋檐、構成、裝飾、順序、照例、倘若、率領、天高地闊、催眠曲”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自讀自悟,學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3.學習抓住關鍵語句,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重點、難點重點:引導學生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突破方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難點:體會和諧的景色之美及勞動創造美的內涵。突破方法:借助圖片,感受鄉村之美。教法與學法教法:講授法、談話法。學法:自主學習法、聯想學習法。教學準備:媒體課件。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會認“、樸、素”等生宇,會寫“倘、繪、寄”等生字。正確讀寫“屋檐、構成、裝飾、順序、照例、倘若、率領、天高地闊、催眠曲”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自讀自悟,學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1.談話:同學們,在鄉間的小路上,你們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們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們會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陳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描寫了鄉下人家的生活,這節課我們將隨著作者陳醉云一起走進鄉村生活,走進平凡的農家小院,去領略田園生活的美好。(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鄉間小路、竹林等)2.師: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你們感覺怎么樣?你們最喜歡哪一幅畫面?3.介紹作者。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師:今天,我們就跟隨著著名作家的文章走進鄉下人家。(板書課題)2.自由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3.檢查生字詞。(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教師指名讀)(2)多音字:冠。(齊讀,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冠”的兩種讀音)(3)師:你們見過這樣的花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4)師:用一個詞形容剛才你們看到的畫面。(5)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讀花名。教師指名讀,齊讀。(6)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教師指名讀)(7)齊讀,師引讀。4.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圖中的內容?)教師指名讀: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三、巧分類,理清脈絡1.師:其實鄉下人家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去找找課文中寫了鄉下人家的什么?(教師指名回答并同時板書:瓜、鴨、雞……)2.師:誰能根據課文的順序給它們分分類?(教師指名說)(隨機板書:植物、動物、人)3.聊一聊分類的依據。教師總結:作者就是通過描寫植物、動物和人的活動來介紹鄉下人家的。四、想象畫面,感知美麗1.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然后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預設:(1)鄉村生活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2)鄉村生活自然親切、優美恬靜。(3)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2.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這濃郁的鄉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場景?3.默讀課文,自由學習,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4.交流發現的生活場景。(教師相機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相應的圖景)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解疑。教師吟詩小結:是啊!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不信你們聽教師相機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長藤綠葉瓜架,春雨竹筍鮮花。雄雞悠閑自在,小橋流水戲鴨。夕陽鳥兒如畫,秋蟲伴人入眠,最美鄉下人家。五、課堂小結1.可以像老師這樣吟詩2.可以試著再讀讀課文3.試著作為導游向大家介紹“鄉下人家”板書設計2鄉下人家植物瓜、花、竹子動物雞、鴨人自然、和諧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學習抓住關鍵語句,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一、復習導入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作家陳醉云,他帶著我們走進了詩情畫意的鄉村。大家看,這里柳枝搖曳,流水潺潺,野花遍地,果實滿園。如果說繁華的都市帶給我們的是喧鬧與嘈雜,那鄉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這節課我們再次跟隨作者陳醉云走進鄉村生活,走進平凡的農家小院,去領略田園生活的美好。請同學們打開語文課本,默讀課文,并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話寫出了作者的感受。2.教師指名讀句子: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學生說一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3.師:“不論什么時候”指的是什么?“不論什么季節”指的又是什么?二、研讀品味1.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你們喜歡的一處鄉村風景的描寫認真地讀一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2.師:讀時畫出你們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語句并做上記號,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嘗試3.全班交流。(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提示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美,并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通過“評讀”的方式來參與學習)4.請用心去朗讀,把鄉村美景的可愛讀出來。教師再請學生讀一讀,其他學生評價。(他讀得怎么樣?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們還能比他讀得更好嗎?)三、整理回顧1.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發現無論在屋前、院子里還是小河里,無論在春天、夏天還是秋天,鄉下人家總是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現在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相信你們讀后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2.師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配樂)3.討論探究:“獨特、迷人”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描寫配樂朗誦,再次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四、激發興趣1.師:讀了這篇課文,如果讓你們來給課文配圖,你們覺得可以配哪些圖?(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后春筍圖、群雞覓食圖、鴨群嬉戲圖、日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2.小組合作,說說你們對課文描寫的哪一處景致最感興趣?交流感受,并嘗試在頭腦中勾畫出美麗的畫面。3.各組交流,派代表回答。4從文章中找出寫得生動形象的句子,抄寫下來。板書設計2鄉下人家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后春筍圖群雞覓食圖鴨群嬉戲圖日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教學反思《鄉下人家》這篇課文如同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房前順著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綠的藤蔓,門前空地上依著時令開放的鮮花和屋后伴著春雨從土里探出頭來的嫩筍,覓食的雞群,嬉水的小鴨,鄉下人家在門前的樹蔭下吃晚飯,邊閑話家常,其樂融融,夜里伴著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地進入夢鄉……這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在和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鄉村生活的樂趣。全文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而又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喜愛鄉村生活的真摯感情。首先,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美麗的鄉村生活場景,以此來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并進一步探究,找出文章的主旨。其次,引導學生深入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從而體會文字所描繪的意境。最后,我采用分組、集體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3天窗教學目標1.會認“慰、藉”等生字,會寫“帳、灘、銳”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卜”,正確讀寫“慰藉、掃蕩”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慰藉、掃蕩”等詞語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過“天窗”看世界的情趣。5.學習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培養豐富的想象力。重點、難點重點:弄明白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的慰藉。突破方法:反復朗讀重點語句。難點:體會句子“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的深刻含意。教法與學法教法:講授法、談話法。學法:自主學習法、聯想學習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會認“慰、藉”等生字,會寫“帳、灘、銳”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卜”,正確讀寫“慰藉、掃蕩時等詞語。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3.通過讀課文,了解什么是“天窗“。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1.師:每棟房子都離不開窗,同學們知道在近百年前的中國南方農村,窗是怎樣的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第1~3自然段。(1)師:讀讀這三段話,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天窗,人們在屋頂上開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師:這樣一扇簡陋的,只能透進些許光亮的天窗,卻是著名作家茅盾(板書:茅盾)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于是,他寫下了這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散文——《天窗》(3)板書課題:天窗。(4)齊讀課題。2.介紹作者: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人。中國作家、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等。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后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師:“天窗”為何讓茅盾魂牽夢紫?它的魅力在哪里?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2.教師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3.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4指導區分“藉”和“籍”兩個字;指導“霸”字的書寫:上面的“雨”應該寬并且短。5.指導學習多音字“卜”。三、再讀課文,理清條理1.默讀課文,思考:文章寫了哪些內容?2.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來或為什么有了天窗),接著寫了當(夏天陣雨來了)時或(晚上被逼著上床“休息”)時,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這應該(感謝發明天窗的大人們)。3.依據這樣的條理試著將文章分為三段。四、復習鞏固,布置作業1。抄寫生字,熟讀課文。2.摘抄文中描寫屋子、閃電、云彩、星、蝙蝠、夜鶯、貓頭鷹的短語。板書設計3天窗小小的天窗神奇的世界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感悟第4~8自然段,體會天窗的神奇以及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領會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的真諦,理解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過“天窗”看世界的情趣。2學習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一、復習導入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天窗是怎么來的。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為什么發明了天窗2.導入。(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師:課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說,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因為一(生接讀:活潑會想…)(2)師:你們怎么理解“無”“有”“虛”“實”?(3)師:簡要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4)引入中心問題:小小的天窗是怎樣讓孩子們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的?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為什么是應得感謝的?讓我們走進課文第4~8自然段。師:因為這小小的天窗是夏天陣雨來時和晚上被逼著上床“休息”時的孩子們內心唯一的慰藉。二、細讀課文(一)學習“夏天陣雨來時1.教師指名讀第4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孩子們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用“△”標出最能表現孩子們心情的詞語。2.師:屋子,被關上了,天窗,卻無法關上;身體,被鎖住了,想象卻無法鎖上!透過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們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請用橫線和波浪線分別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3.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5自然段。師生合作,把孩子們看到的和想到的連起來讀一讀,注意教師的引讀。4.語言訓練。師:這風雨雷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作者沒有具體描寫,想象一下,這會是怎樣的一個畫面?透過那小小的天窗,你們會看到,你們會看到你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象到你們想象。5師:夏天陣雨來時,這一方小小的天窗撫慰了孩子們沮喪孤寂的心靈。因而,作者說—(生接讀)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學習“晚上被逼著上床‘休息’時”.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習指導。(1)默讀第6自然段,想一想:當孩子們被大人們逼著上床“休息”的時候,心情又是怎樣的?你們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2)默讀第7自然段,用橫線勾畫出孩子們透過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線勾畫出孩子們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2學生閱讀,思考,勾畫3.品讀交流(1)師:天黑了,孩子們還留戀著月光下的草地游戲或河灘上的追逐嬉鬧,卻被大人們逼著上床“休息”,這時候,孩子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抓住“忘不了”“偷偷”等關鍵詞體會孩子們的無奈和不甘)(2)師:躺在床上,孩子們的思緒扯得很遠很遠。請根據你們對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語言訓練孩子們透過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3)小結: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將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縱即逝的一條黑影,通過奇妙的想象組成一體,構成一個美麗、神奇的夜的世界。4.師生合作朗讀第6、7自然段。5.語言訓練師:老師相信,如果換成你們,也一定和作者一樣有著豐富的想象!所以讓我們走進那一間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透過天窗看那下著陣雨的天空;當我們沮喪地躺在床上,面對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們的思緒又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試著描繪出一幅幅奇妙的畫面吧!(1)我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無數奇幻的云彩,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2)我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3)我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想象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它們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6.師:晚上,躺在床上,孩子們的思想卻沒有“休息”。這一方小小的天窗讓孩子們想象出了一個美麗而又廣闊的世界。因而,作者說—生接讀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三、拓展練筆」師:天窗雖小,卻能開人心竅。茅盾先生為我們打開的這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又帶給你們怎樣的想象空間呢?老師這里也留下了一方空白,請你們大膽地想象,完成小練筆。1.雨天或是雪天,透過玻璃窗看著外面的世界,你們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2.乘汽車、火車或是飛機時,看著窗外的世界,你們想到了什么?溫馨提示:選擇一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第7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文段中請用上“也許…也許……也許……”的句式四、布置作業1.完成小練筆。2.再次朗讀第4~8自然段。板書設計3天窗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看見想象雨腳閃電星云無窮無盡教學反思《天窗》是茅盾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優美,內容通俗易懂卻又意蘊豐富。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學定教,以讀為本,讀練結合”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解決問題,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一堂課書聲瑯瑯,效果較好。為什么說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抓住課文中這一中心問題,我引導學生反復讀書,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進行品讀,讓學生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并引導學生把感受通過朗讀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讓學生進行評價交流,一步一步地讓學生把課文讀出感情。通過讀書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了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充分引導學生從詞語的應用和寫法上學習作者采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寫作。這一環節以學生的讀與說為訓練重點,運用文中的語句說清楚的同時再讓學生將想象的情景轉換人稱發揮想象說清楚,最后創造性地表達出來,這一訓練能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更能訓練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自然不講自破了。教學中我還多次采取兩種方法:其一,讓學生讀書提問,然后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理解課文;其二,學生自讀課文中的“泡泡提示”,然后交流學習體會,在思維的碰撞中發現差異、取長補短、理解課文。這兩種方法都是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講課時間縮短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增加了,思考和口語表達的機會增多了。同時,這堂課下來,我領會到教學時要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課文中“想象”部分是重點,學生通過去掉“想象”部分對比閱讀體會到了“想象”在生活和寫作中的作用,但這還是表層的理解,應該在此基礎上增加練筆的環節,讓學生看天窗,思考通過天窗還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能想到什么,用筆寫下來,這是對“想象”的學有所用,是深層的理解。4三月桃花水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課文的整體美2讓學生用心體會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和對偶句等句式,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3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重點、難點重點: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課文的整體美。突破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難點:讓學生用心體會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和對偶句等句式,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突破方法: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教法與學法教法:情境教學法、講讀教學法。學法:體驗法、誦讀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進入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課文的整體美。2.通過用心體會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和對偶句等句式,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3.熟讀成誦,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一、激情導入師:(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并播放音樂)春水,滋潤了大地,催生了萬物。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第1、2自然段,教師范讀)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描寫這美妙的春景的,下面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美妙的《三月桃花水》(齊讀課題)二、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字詞檢測。(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綺麗、談心、應和)3.說說“應和”中“和”的讀音。4.教師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并相機糾正錯誤的讀音。教師提問:這篇課文描寫的三月桃花水,給你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麗、迷人、令人陶醉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情感來讀課文?(用歡喜的心情、輕快的朗讀方式)6.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句。7.學生質疑。三、精讀課文1.學生自由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流暢且有感情。2.教師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文字里有幾句話?是什么句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課文中找出和這幾句話對應的段落。(兩句話,是疑問句,分別對應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3.教師引導(“是什么聲音”—三月桃花水的水聲(把“流水聲”比作“小鈴鐺的聲音”,清脆悅耳)(“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鏡般的水面”比作“絲綢”,明亮耀眼)4.齊讀第2自然段。思考:當你們讀這一自然段時,你們眼前會出現怎樣的景象?5.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景象6.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點撥“啊,河流醒來了!”冬天的河水重獲新生的喜悅寫活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流動的水在舞動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渦,在作者筆下成了“桃花”“酒窩”。(比喻的修辭手法)7.男、女生分別讀描寫“水聲”和“水面”的段落。8.小組自學: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它彈奏出哪些不同的音樂?這些不同的音樂與鄉村生活有什么關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為什么是明鏡?它照出了什么美景?9.教師提問:課文的第3~6自然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來,讀一讀,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桃花水”比作“豎琴”“明鏡”,把“垂柳”擬人化,說它披上了“長發”,把姑娘抖落的“水”比作“花瓣”等)小結:三月桃花水讓所有見過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無比的桃花水流進我們的心里,讓我們永遠銘記。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贊美和無比熱愛。四、拓展1.反復朗讀課文中優美的句段,并模仿句段寫一寫其他季節的自然景觀。(也可安排在課后進行)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發揮想象:如果你們是三月桃花水,你們會對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說些什么?五、布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板書設計4*三月桃花水春天的豎琴春天的明鏡沉醉教學反思《三月桃花水》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所以教學時,我首先放一段有流水聲的優美的音樂,展示幾張春意盎然的圖片,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和美麗的圖畫中,感受春天的美麗,再通過我的范讀,將學生帶入課文中,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感知,在這樣優美的情境中,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小組中讀讀自已喜歡的句子,談談自己喜歡的原因;在回答“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為什么是明鏡?它照出了什么美景?”時,有同學展開想象,說在鏡子里看到了細雨、鮮花,看到了活潑可愛的小朋友等。為了讓學生通過充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我安排了自讀、默讀、邊畫詞語邊讀、有感情地朗讀、聽老師范讀等讀書的環節,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不足的是,在課堂上我沒有將知識進行延伸,只是局限于課堂,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一個環節,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放手讓學生進行仿寫。第一單元口語交際:轉述教學目標1.通過口語訓練,使學生了解轉述的含義和重要性,掌握轉述的基本技能。2.知道轉述時要說清楚主要內容。3.養成誠懇傾聽的好習慣,做到在流暢自如的表達中獲得自信,在與別人交際時自然大方。重點、難點重點:清楚要求轉述的主要內容,并能正確簡要地轉述。突破方法:弄清要點,轉述時不要遺漏主要信息。難點:積極參與角色表演,注意人稱的轉換。突破方:法根據不同情境練習轉述。教法與學法教法:談話法、引導法、點撥法。學法:體驗法、合作交流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一課時課時目木目土:通過口語練習,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轉述,并掌握轉述的基本技能目2.知道轉述時要說清楚主要內容。3.在與人交際時能做到表達流暢、自然大方,同時注意人稱的轉換。創設情境,揭示課題1.創設情境。師:同學們,假如我們班明天舉行參觀博物館的活動(具體信息見課本第11頁),但小麗同學今天請假沒來上學,這時候你會怎樣把明天的活動信息轉告給她呢?(指名回答)2.揭示課題師:剛才這位同學扮演了轉述者的角色,像這樣把通知的內容由他轉告給你們,也就是把別人的話說給另外的人,這就叫“轉述”。(板書課題:轉述)(利用具體的口語交際的情境,調動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二、明確要求,引導交際1.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轉述,那么轉述時要注意些什么呢2.教師指名學生回答,隨機板書。(板書:弄清要點,轉述時不要遺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稱的轉換)3.師:大家已經清楚轉述的注意事項了,那現在誰愿意試著把老師剛才說的內容轉述一下?(此環節通過獨立閱讀教材,讓學生初步了解該如何轉述。接著,把活動實踐與指導表達結合起來進行,進一步明確轉述應注意的要點,并進行實踐訓練)、模擬情境,實際交際(一)向同學轉述活動通知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第11頁的兩幅情境圖。1.實踐訓練。小組合作,每組選派兩人,任選情境進行角色扮演,其他人認真傾聽并進行評價。之后,組內再輪換次進行轉述實踐。2.選代表進行表演,全班學生集體評議。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評價要求。(1)轉述者要把通知內容說清楚、說明白,并做到表達流暢,自然大方。(2)扮演小軍或小麗的同學要認真傾聽并做出回應。在小組內進行轉述實踐時,教師要做到評價與指導有機結合,對于表現好的要及時鼓勵。如果交際雙方表述不夠清楚,要進行轉換演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交際能力(時刻注意面向全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全面提高課堂效率。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因此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交際雙方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努力實現“聽”與“說”的雙向互動。)(二)請學生向家人轉述通知在第二幅情境圖中,如果小麗同學因病沒來上學,我們打電話向她轉述學校的通知,而接電話的是小麗的家人,此時該怎么轉述呢?1.實踐訓練。同桌之間進行口語交際實踐練習。2.請同學與老師合作來表演,其他同學評價。教師分別扮演小麗的媽媽、爸爸等不同角色,訓練學生的應對能力。評價要點:引導學生從應對能力與禮貌用語上講行評價。(對象不同,交際的語言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本課的課堂情景,做到了“一景多用”“一題多練”,提高了訓練效率)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1.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需要轉述的情況。預設:媽媽有事讓你轉告爸爸;把聽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轉述家長要對老師說的話;等等。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組內進行轉述。3.根據時間情況請一兩個小組匯報,注重相應的評價。(關注學生的感悟體驗,為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五、總結提升,課外交際1。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從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引導)2.師總結:要想把一件事情轉述清楚并不難,只要把握好轉述的注意事項,并在生活中多練習,相信你們定能行。3.作業:請同學們把今天的“通知”轉述給家長,明天再把家長對此次活動的意見轉述給老師。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處不需要口語交際。希望同學們利用各種場合、各種機會經常練習說話,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板書設計口語交際:轉述弄清要點,轉述時不要遺漏注意人稱的轉換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生活中的平常事來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如讓學生轉述別人的一件事、一段話,通過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來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們樂于表達,勇于表達,并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這才是口語交際真正的目的。第一單元習作:我的樂園教學目標1介紹自己喜愛的一個地方,并寫清楚為什么喜愛。2試著用本單元中學到的方法寫自已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重點、難點重點:介紹自己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突破方法:按一定順序寫出景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表達自己的情感。難點:試著用本單元中學到的方法寫自己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突破方法:仿照文章的句式練習寫作。教法與學法教法:情境教學法、引導法、點撥法。學法:體驗法、合作交流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照片。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一課時課時目標:1.介紹自己喜愛的一個地方,并寫清楚為什么喜愛。2.試著用本單元中學到的方法寫自己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淳樸的鄉村有著獨特的風景。在陳醉云的筆下,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在茅盾的筆下,小小的天窗,卻給予了孩子們極大的樂趣;在劉湛秋的筆下,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是春天的明鏡。那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一個地方讓你們感到快樂?這個地方在哪里呢?導出話題:我的樂園。二、啟發學生,廣開思路1.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樂園,有的是游樂園,有的是校園的操場。你們的樂園在哪里呢?2.學生自由說,教師指導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概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樂園,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地方,有煩惱有快樂,煩惱時在自己的樂園發泄,快樂時在自己的樂園靜靜思考。三、討論交流1.四人為一小組,討論交流:你的樂園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可以在里面干什么?給你帶來了哪些快樂?2.教師巡視,相機指導。3.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說,教師進行點評4.全班交流,評出優秀者。四、范文引路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范文一:談起我的樂園,它并不像富貴人家的豪華園那樣金碧輝煌,也不像魯迅先生的百草園那樣趣味叢生,它只是一間將簡陋的書房和臥室集為一體的小房間。房間里沒有多少東西,唯獨書最多。大部分書都是爸爸給我買的,他經常對我說:“這些書也能幫助你學習,教科書只是書籍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將課內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有學識的人。”房間里還有一張小床,傷心時,我會在床上亂打滾,使勁地捶打枕頭;高興時,我會在床上亂蹦亂跳,或者大叫…當然,它晚上也會照顧我—給我一個甜美的夢。雖然它沒有帶給我太多的趣味,但它依然是伴我成長的“樂園”。2.教師點評:一開始就用作比較的方式展現我的“樂園”,然后展現出一幅幅“樂園”中的“樂事”。3.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范文二:不必說桂花含苞待放,像個害羞的小姑娘;也不必說石榴樹的樹葉蒼翠欲滴,深邃中透著生機;單說那普普通通的花兒,就美麗無比。花兒們爭奇斗艷,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互相媲美。那不知名的、素雅的小白花星星點點地綴滿學校的小花園。它們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么絢爛。我們的校園到處充滿了生機、快樂。4.學生點評。5.教師總結。五、總結方法,指導寫作1.以環境描寫為主,環境描寫中可以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但應注意所寫內容要符合生物或物件的基本特點。2.寫出“樂園”大致包括些什么(如花園里重要的花草,書房中溫暖的地毯、古樸的書柜,餐廳里各樣的蔬果等)。3.樂園中哪些事物使你感到快樂,樂園的基本構造與布局方位,樂園中發生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等,逐一羅列。六、起草1.學生習作,教師相機指導。(寫之前,可以仿照圖示繼續填一填書上面的表格)。2.寫完后,自己修改習作,同桌相互交換欣賞,看完后相互評議。3.作文點評(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生習作中的佳作。(2)朗讀習作。(作者自己讀)(3)同學評價,教師相機指導。通過評價,使學生受到啟發,產生再次修改自己習作的愿望。(4)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設計思路:賞析班級中成功的習作,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評價和指導,對有進步的學生或者有些微閃光點的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習作成功帶來的快樂)七、謄寫謄寫自己的習作。板書設計我的樂園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最愛干什么感覺怎么樣教學反思“我的樂園”是本學期的第一次習作。為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上我先幫助他們打開思路,引導學生說出“我的樂園”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可以在里面干什么,給自己帶來了哪些快樂,然后,同桌交換閱讀,互評,根據指導意見進行修改。修改后,以班級為單位通過閱讀范文、全班評議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第一單元語文園地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本單元學會的“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學會與同學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所得。2.了解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不同,并學習相關詞語3.熟讀并背誦《卜算子·詠梅》。重點、難點重點:學會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并能清晰地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畫面。突破方法:反復朗讀,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難點:熟讀并理解《卜算子·詠梅》。突破方法:教師講解詞意,并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背誦。教法與學法教法:情境教學法、點撥法。學法:體驗法、自讀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抓住關鍵語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2.了解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不同,并學習相關詞語。一、回顧導入師:本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四篇課文,包括《古詩詞三首》《鄉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它們中有的是寫詩人在鄉村的所見所感,有的是向我們展示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有的是回憶童年時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還有的為我們勾畫了美麗的春景圖。在這四篇課文中,我們看到了畫面不同卻同樣美麗的鄉村生活畫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去回顧一下幾位作者給我們展現的這份美好吧!二、交流平臺1.回顧交流。我都會給樂園來次大掃除:整理好師:同學們,我們學習本單元課文時,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理解作者對鄉村生活的感情?誰能舉例說一說2.學生思考問題,交流討論后回答。3.教師總結:本單元我們主要采用的是抓住關鍵語句來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4.讀一讀,說一說(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交流平臺”的內容,學生齊讀并思考:怎樣從關鍵語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2)教師指名說一說。(3)教師小結:掌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關鍵語句,品味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5.小組交流:聊一聊本單元課文中自己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觸的內容,或者聊一聊自己讀過的文章中,主要是通過哪些詞句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詞句段運用”一教師直接導入,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詞語:繁華璀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燈火輝煌肥沃靜謐炊煙裊裊依山傍水雞犬相聞1.認真觀察這些詞語,發現第一行是描寫城市生活的,第二行是描寫鄉村生活的。2.學生讀,體會它們描寫環境的不同,并與同桌互相交流。3.教師指名說。4.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并進行補充。5.教師補充提問:誰能說一說:城鄉生活還有哪些不同嗎?四、課堂小結師:今天我們一起回顧了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并交流討論了城市與鄉村生活的不同,大家在課后也可以嘗試寫一段話來介紹自己喜歡的城市生活或鄉村生活,并注意將本單元學的“抓住關鍵語句來表達情感”的方法運用于其中。板書設計語文園地抓住關鍵語句城市生活鄉村生活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學習“詞句段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2.熟讀并背誦《卜算子·詠梅》。一、復習導入1.教師:同學們,上節課學習的描寫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詞語,大家都還會讀會認嗎?2分享課后運用“抓住關鍵語句來表達情感”的方法寫關于鄉村生活或城市生活的小作業。二、“詞句段運用”二教師直接導入,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上的文字和圖片: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飛翔的海鷗,金色的沙灘,白色的浪花,構成了迷人的海岸線。讀一讀,邊讀邊想自己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同桌之間互相交流。(2)教師指名說。2.選擇一幅圖畫照樣子寫一寫。(1)抓住景物的特征寫一寫。(2)寫完后,同桌交換看,看完提出自己的意見。(3)教師巡視,相機指導修改。三、“日積月累”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日積月累”中的詞,提出學習要求。2.學生先大聲朗讀這首詞,注意讀出節奏感。3.引導學生逐步感受詞的意境。4.教師小結:老師搜集了毛澤東主席寫的另外一首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讀一讀。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采桑子·重陽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四、課堂小結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毛澤東主席的《卜算子·詠梅》,了解了詞的魅力。五、課外拓展搜集其他類似的詞,讀一讀。板書設計卜算子·詠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教學反思1.激發自主性與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教授學生知識,另一方面也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問題引導學習,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注重積累。積累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積累生字,積累詩詞。積累不是簡單的背通而是要先讓學生弄懂詩詞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礎上能夠背誦和運用。3.重視感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產生成就感,如果老師運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那么,學生的這種成就感就會上升為幸福感。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我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獲得幸福感,從而使他們對語文學習更感興趣。第二單元5琥珀教學目標1.會認“琥、珀、嗡”等生字,會寫“怒、吼、脂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扎”。2.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嘗試解決。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過程及其在科學上的價值。4.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重點、難點重點: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嘗試解決。突破方法:課前自主預習,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在課堂上嘗試解決。突破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朗讀了解課文內容。教法與學法教法:情境教學法、點撥法。學法:體驗法、自讀自悟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會認“琥、珀、嗡”等生字,會寫“怒、吼、脂”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扎”。2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嘗試解決。3.理解“推測”的意思一、初讀課文,體會“珍貴”。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5課《琥珀》。(板書課題)2.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看看它們都是什么偏旁。再讀讀這一組帶“王”的詞(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說說它們都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特點。(都是“王”字旁,大多表示珍貴的玉器或寶石)3師:漢字的偏旁大多都是表意的,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出琥珀的哪些特征?(指名回答)二、交流預讀,初步感知1.師:通過課前預習,誰能說說什么是琥珀?你們見過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琥珀圖片)2.師:這是什么體裁的文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科學小品文)3.師:通過預習,你們能提出哪些疑問?(有關科學的問題,思考的角度)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1.讀準下列漢字的字音。琥、珀、嗡、脂、拭、滲、俯、番、埋、澎、湃。2.交流、識記生字。(1)加偏旁記憶的字:孔—吼旨——脂羊一詳參一滲(2)換偏旁記憶的字:試一拭。3.寫一寫下面的詞語。蜘蛛掙扎晌午4.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多音字“扎”。四、研讀貫通,交流感悟1.快速讀課文,找出琥珀形成的條件,小組交流2.師:琥珀有什么科學價值?請在文中找一找,畫出來。3.師:請你們用一個詞語概括課文最后一段話。(推測)4.師:“推測”是什么意思?誰能給它找一個近義詞?(推想、推敲)5.師:幾萬年前的詳細情形,科學家是親眼所見嗎?(不是)6.師:這個故事確實是科學家想象出來的。那為什么作者在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測”這個詞呢?(理解“推測”的意思)你認為作者的依據是什么?(那塊琥珀的樣子)7師:請一個同學讀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你們從這塊琥珀中看到了什么?在文中畫出來。五、課后拓展師:幾萬年前的情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讓你們推測,你們會想象出怎樣的故事?請展開你們的想象,開始推測。板書設計5琥珀怒吼脂拭餐劃晌辣滲掙番埋刷測詳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其在科學上的價值。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一、復習舊知識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琥珀的圖片,并生動描繪琥珀的樣子。二、嘗試提問,梳理內容1.師: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自己能提出哪些問題?2.過渡:琥珀形成的過程是多么神奇啊!你們也一定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小組交流組內成員提出的問題,并嘗試解決。3.小組整理問題清單,將能解決的問題歸為一類,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為另一類。4.教師用投影儀展示各小組的問題清單,引導學生梳理出關鍵問題,全班嘗試解決。三、穿越時空: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1.師:科學家是怎樣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的?請迅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段落。2.師:自由讀第1~14自然段,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都知道了什么?(琥珀的形成分為幾個階段?抓住每個階段的主要內容說一說3.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松脂球、化石)4.師:形成松脂球、化石分別是在哪些段落提到的呢?找出來。松脂球在第2~9自然段化石在第11~12自然段。5.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琥珀的形成過程。6.同桌之間互相復述,看誰說得好。四、我是科學家:了解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條件師:今天老師想讓大家當一回科學家,大家愿意嗎?今天的科研主題是:研究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條件。1.我是科學家。“松脂球”科研組、“化石”科研組,你們分別讀一讀,議一議,并完成表格。松脂球的形成形成條件理由化石的形成形成條件理由2.科研組分別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板書。3.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嘗試將精彩部分表演出來。教師提出要求:(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原因。(2)嘗試動手表演寫得精彩的部分,可以適當加入自己的語言,自由發揮。4教師隨機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體會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性與準確性。5.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是科學家推測出來的,這樣推測的依據是什么?(一是從琥珀的發現地點海灘可以推測出海水淹沒森林,松脂球淹沒在沙石里,逐漸形成化石;二從琥珀的樣子可以想象出里面的生物曾經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樣掙扎過)6.教師小結:想象要合理,要以現實為依據。五、課后拓展1.師:同學們,這一塊罕見的琥珀現在就放在博物館里,你們能運用優美的語言,按照一定順序,并結合你,們對生命的理解,為這塊琥珀寫一份解說詞嗎?2.師:本文是根據德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柏吉爾的《烏拉波拉故事集》中的一篇改寫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是一本集科學知識與想象情節于一體的、可讀性非常強的科普讀物,里面一共有十五個有趣的故事,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是一本內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動活潑的科普著作集。在書里,柏吉爾以擬人、夸張和想象的寫作手法描述了天體運行的關鍵,揭示了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奧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讀他的著作。板書設計5琥珀形成推測發現(那塊琥珀)→(詳細情形)價值(真實)(想象)教學反思《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學小品。在教學時,我采用了“從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首先讓學生結合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對“琥珀”的了解;接著,根據學生急于想見到這塊奇異琥珀的心理,安排學生自學課文并思考:這塊琥珀到底是什么樣的?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然后進行匯報。然后,我讓學生對照圖片,觀察琥珀的樣子,談談它的奇異之處,再學習它的科學價值,探討它價值上的奇異。在學生弄懂琥珀的樣子和價值后,設疑:看到這塊奇異的琥珀,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學生此時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過程)然后我組織學生看動畫視頻初步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再請學生認真地讀課文,邊讀邊想:這塊琥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奇物”的形成過程,激發起學生熱愛科學、積極大膽探究科學的興趣。最后,回顧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嚴密的寫作方法。6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目標1.會認“鈍、僅、描”等生字,會寫“笨、鈍、談”等生字。2.能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并嘗試解決。3.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重點、難點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突破方法:1.學生通過拼音和朗讀,學習和記憶生字。2。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來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難點: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突破方法: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幫助學生拓展思維。2學生查閱資料,教師點撥,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教法與學法教法:講授法、練習法。學法:類比學習法、聯想學習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黑板。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會認“鈍、僅等生字,會寫“笨、鈍、談”等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寫下不懂的問題,嘗試解決、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1.師: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朋友。(板書:恐龍)看到“恐龍”這個詞語,你們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形象?用一個合適的詞語來形容的恐龍。(笨拙的、龐大的、兇猛的……)2.師:你們了解恐龍嗎?根據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內容)補全課題,質疑問難: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有什么想知道的嗎?(笨重的恐龍是怎么飛向藍天的?一般的恐龍和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樣的嗎?它們之間有聯系嗎?……)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將字詞讀正確,將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2.再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1)借助拼音或工具書把生字詞讀準確,運用已學方法識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2)反饋交流,教師相機指導。(3)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笨重遲鈍鴿子毫不相干末期描繪隧道形態數十噸腦顱膨大前肢鳥翼開辟①正音—嶄”是翹舌音;“膨”是后鼻音。注意字形,尤其是筆順——隧;辨析“頓一噸”。②師:有什么不理解的詞語嗎?梳理方法,整體感知1.回顧方法。師:同學們,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呢?你們有哪些好的方法?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整理、點撥。3.教師小結:“學貴有疑”,同學們在閱讀時,可以針對課文提出一些問題,寫在文字旁邊或文后,閱讀時嘗試解決。4.學生在自學提示下,自讀課文。5.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嘗試解決問題。四、指導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一)學習第1自然段1.師:從中你們得到了什么信息?2.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1)齊讀。(2)作者用詞十分講究準確性,體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前一句課文“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什么?4)那么它們到底相干不相干呢?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二)學習第2自然段1.快速默讀,并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和鳥類的相似之處。2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句子: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1)“后裔”是什么意思?(2)把句子中的“很可能”去掉,行嗎?為什么?3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句子: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1)“畫卷”指的是什么?同(2)“點睛之筆”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這是“點睛之筆”呢?(3)朗讀第2自然段,并在讀中感悟“頓時、欣喜若狂”等詞的含義。五、課堂小結師:通過學習,我們對恐龍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你們知道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嗎?恐龍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下節課我們繼續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板書設計6飛向藍天的恐龍笨鈍談鴿毫末描隧態噸顱膨肢翼辟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2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一、復習導入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走進了《飛向藍天的恐龍》這篇課文,我們收獲了一個讓我們驚奇而又讓我們欣喜若狂的發現,那就是—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誰愿意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讀這個發現?(教師指名讀)精讀課文,理解感悟(第3~5自然段)師:同學們想去探索一下這個問題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踏上今天的探索之旅。我們先默讀課文的第3到第5自然段,畫出有關時間的詞組,想一想從恐龍出現在地球上到飛上藍天大致經歷了怎樣的過程。1.師:誰能根據這幾個關鍵的、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恐龍是怎樣演化的?2.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板書:第一種恐龍——龐大家族—一些獵食性恐龍—飛向藍天(大約兩億四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后)(億萬年前)3.師:課文就這樣用十分科學的數字準確地按照時間順序向我們介紹了恐龍的演化過程,多么有條理呀。從第一種恐龍出現到一種帶羽毛的恐龍飛向藍天,這期間經歷了多長的時間呢?同學們趕快估算一下。(學生回答)這真是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同學們,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去訪問那個時候的地球。(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視頻)說說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或者你們都知道哪些恐龍。4師:同學們剛剛都把自已知道的恐龍介紹給大家了,在課文中也有一段是介紹恐龍的,我們去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紹的。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數千萬年后…以植物為食。(1)自由讀,看看文章介紹了哪些種類的恐龍(2)反饋①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用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師:這是從哪方面來介紹恐龍的?你們知道哪些恐龍是用兩足奔跑,哪些恐龍是用四足行走嗎?②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只有幾千克。師: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讓大家見到這兩類恐龍?(教師指名讀)想見識一下大恐龍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并解釋震龍名稱的由來。)③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師:從電視或網絡中可以發現,哪些恐龍是兇猛異常的?(隨機理解“茹毛飲血”)(3)師:同學們,我們再來看這段文字,它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4)師:同學們覺得課文中的介紹和你們剛剛自己的介紹有什么不同?(5)師: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恐龍家族?相信通過你們的表情和語氣,可以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教師指名回答)(6)師:當然在中生代時期,龐大的恐龍家族除了課文中介紹的這些種類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種類,你們能不能根據自己在電視、網絡或書上看到的恐龍種類,學著書上的方法圍繞其中一個方面來介紹介紹呢?5師:有這么多種類,真是一個大家族啊!(板畫大圓圈)在這么大的家族中,有一些恐龍的身體發生了奇特的變化,是哪一種呢?(板書:獵食性)是所有嗎?(板書:一些)是啊,僅僅是其中的一些。你們瞧,作者的用詞是多么準確呀!這一些獵食性恐龍長得越來越像鳥類。咦,從哪里看出它們越來越像鳥類了?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師:自由讀并找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們越來越像鳥類(2)師:學生反饋。(3)師:這種變化是一下子就發生的嗎?(4)齊讀這段話6.師: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在圓內畫分割)后來又經過演變,最終在億萬年前,其中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出今天的鳥類大家族。它們又是如何學會飛翔的呢?默讀這段文字,談談你們的理解。7.師:這兩種說法都只是推測,還不是確定的;關于鳥類飛行的起源,科學界還有許多其他的推測,但都不確定,不管怎樣,科學家們認為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原本不會飛的…嶄新的生活天地。8師:經過漫長的變化,終于在億萬年前,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成今天的鳥類大家族。三、拓展延伸,感情升華1.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試著背一背。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師:隨著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科學家們的研究有了進展。他們不斷探索,通過科學技術手段,現在已經能夠形象直觀地再現恐龍當年生活的畫面、演化的過程和滅絕的經過。科學家們對你們這些未來的接班人寄予厚望,希望你們能進一步再現這一演化的歷史進程。1.把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講給爸爸、媽媽聽。2選做:再找一些關于恐龍的資料讀讀。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組織一次“恐龍展示會”。板書設計6飛向藍天的恐龍飛向藍天(億萬年前)獵食性恐龍的一支龐大家族(數千萬年后)第一種恐龍(兩億四千萬年前)教學反思《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這篇文章為典型的科普說明文。顯然,“把握文本所承載的科學知識,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教學重點之一,也是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這個重點,很容易偏離語文教學的宗旨,游離于語文教學目標之外。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和整體性,即使是科普文章,也要教得有情有趣。在教枯燥的科普文章時也應該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和趣味因子,讓學生始終享受到學習科普文章的樂趣。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采取了“質疑課題”的方法,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出許多問題,如“恐龍怎么可能飛向藍天”“恐龍又是怎樣飛向藍天的”等。這些問題極大地激發出了學生閱讀課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