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課件_第1頁
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課件_第2頁
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課件_第3頁
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課件_第4頁
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和手機智能手機……1、手機作為高科技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等。2、與以前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利的方面3、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4、里面的鬧鐘裝置,可以隨時使用。5、當學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6、便于家長掌控孩子的行蹤,防止不必要事件的發生。弊的方面呢?一組圖片反映問題

據某市教育部門對其下屬的9所中學學生手機持有者所做的調查問卷顯示,學生使用手機用于緊急聯系用途的僅為2%,通話聊天、短信18%,上網聊天51%(包括談戀愛),玩游戲14%,下載圖片音樂12%,拍照3%。

一個調查值得沉思正確的使用手機1患腦癌危險增一倍;誘發人類的腦瘤、聽覺神經癌和不育癥的發生2每天通話一小時將永久性耳聾3頻繁接聽手機會導致白內障,近視眼增長率提升4手機輻射可導致老年癡呆5手機掛胸前會影響女性內分泌系統6手機輻射引發失眠和頭痛7手機輻射將降低男性生殖能力2013—11—14正確的使用手機16形形色色的手機手機的利與弊序號優勢劣勢1隨時聯系/匯報學習、工作情況,討論短信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不良信息,玷污心靈2隨時取得聯系,保持情感,增進友誼助長學生攀比成風額外增加父母負擔3拍攝有意義、價值的信息考試作弊4便攜式,方便,輕巧,時鐘影響校園治安盜竊,糾紛,事端5及時求救,方便取得聯系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手機對人體的輻射

有超過70%的學生已經不把手機當成與人通訊的工具,而是一臺與電腦一樣,能收發消息,能玩游戲,能上網,還可以聽歌,收發圖片的“迷你”電腦,與桌面上的電腦或手提電腦比較,手機的好處當然很多。中學生手機三大用途:收發簡訊,玩游戲、上網。

有的學生認為,它能方便聯絡,方便使用,可以通簡訊,非常輕便,無論擁有或使用手機的中學生,利用手機傳簡訊,可說已經成為手機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機來打電話的同學,也以閑聊為主,用來問功課,與家人聯系卻很少。

有些同學把手機帶入課堂,把手機調到振動狀態,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游戲,也有的在宿舍熄燈后用手機發短信息,有些同學甚至還把手機帶進考場,用手機短信息來作弊等。這些難免會帶來些弊端。老師、家長對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看法如何?

大部分被采訪的家長稱,給孩子買手機是希望在孩子身上安個“遙控器”,以便即時相互通話。對于他們利用手機上網、移動QQ、聊天、打游戲等則始料不及。

“有手機的孩子太多了,人家都有他沒有,做家長的說不過去。”梅林一村的賀先生抱著這樣的想法,給剛上初中的兒子小強買了一部手機。起初兩個月,小強消耗話費尚不多,可是到了第3個月,麻煩事就來啦:話費一下子超出1000元。滿腹疑慮的賀先生到營業廳一查,大吃一驚:竟然是新增的聲訊電話費。賀先生嘆:“本想解憂,卻添新愁。我擔心:萬一有不良的聲訊電話對孩子造成壞影響,怎么辦?”

家長:本想解憂卻添新愁弊的方面1、短信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于同學之間聯系或發短信的多,手機給學業造成大的負面影響。2、不良信息,玷污心靈。據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送接受的手機短信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3%以上是黃色短信息,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黃段子”當作時尚。3、助長學生攀比成風。每到課余時間或放學以后,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機的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學生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成靠山,不思進取。弊的方面4、額外增加父母負擔。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話費需要家長掏腰包。以一年計算,家長花在孩子手機上的費用至少要一兩千。對于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于是給家長增添了新的負擔。5、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用手機舞弊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一條信息可以發給好幾個同學,作弊的范圍很廣。6、影響校園治安。手機是貴重物品,常有偷盜現象。此外,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已經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欺騙和搶劫的對象。7、手機對人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傷害,豈不追悔莫及。8、玩物喪志,是可能導致的結果。

法律學者認為,學校只要不改變學生的受教育者身份就完全可以按照教育規律制定校規來來管理內部事務,將學校按校規對學生的紀律處分納入民事訴訟的范圍不符合教育規律,也不宜將其納入司法審查范圍。

有的同學認為,學校無權扣留自己的手機,這種想法是有法律依據的嗎?結論

中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