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主題訓練:中華禮儀_第1頁
高考語文作文主題訓練:中華禮儀_第2頁
高考語文作文主題訓練:中華禮儀_第3頁
高考語文作文主題訓練:中華禮儀_第4頁
高考語文作文主題訓練:中華禮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作文主題:中華禮儀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紅樓夢》中寶玉挨打之后,賈母心疼寶玉,免去了寶玉每日的“晨昏定省”,所

謂“晨昏定省”是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即晚間服侍就寢,早晨省視問安。就算是

寶玉這樣的“混世魔王”,也要遵守這基本的禮節。

懂“禮”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費孝通先生在《禮治秩序》提到“禮”不僅是個

人的事,而且關系到國家和民族。但有人說,太注重“禮”,容易縮手縮腳,反而失去

自己的個性。還有人說,外在行為處處講“禮”,內心卻很反感,這不是虛偽嘛。

針對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理解和思考?請就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在傳統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傳統禮儀形態豐富完整,是中

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古今中西的文化激蕩中,如何保持中華禮儀文化的獨特性,

同時以開放的姿態面對與吸收西方禮儀文化元素,傳承與弘揚我們的禮儀文化,是必須

面對與思考的現實問題。

請以“傳統禮儀文化的當代實踐”為主題,寫一篇文章,發表你的看法,感受。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文化自古重視對優雅的言談舉止、美好的為人風度的追求。《詩經?鄢風》中

有“人而無儀(威儀,舉止風范),不死何為''的語句,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屈原說“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對古代名士“玉樹

臨風”“風度翩翩”“雍容閑雅”“雅量高致”的描繪史不絕書。昔日的南開中學食堂里曾張貼

著“即使饑腸轆轆,仍要風度翩翩”的聯句。

當今社會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有些人因此不修邊幅,不講究舉

止風度;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著裝舉止,漢服熱、唐裝熱、習古禮、社交禮儀

培訓進課堂……類似社會現象蔚然成風。

你對上述內容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華文明以《詩》《書》《禮》《易》《樂》《春秋》為文明源泉,中華民族以“天下大

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曾經譜寫了駝鈴萬里的絲路長歌,也曾創造了萬國衣冠會

長安的盛唐氣象,也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

的燦爛文明。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禮儀修

養:“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弟子規》),“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

至今,而今的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諸多競爭和挑戰,新的形勢賦予文明

禮儀新的內涵。新時代的中學生該如何繼承發揚文明禮儀的傳統?

請你以此為背景,寫一篇演講稿,闡述你的觀點,在“傳統禮儀伴我行”的主題班會

上發言。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

露個人信息;卷面整潔,字跡清楚;不少于800字。

二、命題作文

5.作文。

禮貌、禮節、禮樂、禮教……都屬于“禮”的范疇。中國自古就是“禮義之邦”,“禮”

在多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言行。“禮”延續至今,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發揮新的作用,

未來也會如此....

請以“說‘禮'”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試卷第2頁,共2頁

參考答案:

1.例文:

我為“禮”發聲

古人說:“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懂“禮”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但在當今社會,對重視禮節持反對意見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禮節太麻煩,會讓自己失去

個性,守禮的人也可能是表里不一。對此,我很想為“禮”發聲。

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事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重禮、守禮,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讓我們一起靜下浮躁的心,樹重禮節之風,弘守禮節

之美,守住心中那輪高潔的明月!

我們需明確,文明禮節并不等同于繁文緡節。禮節的本質是什么?是情意的表達,是情

感的溝通,是心靈的碰撞。在現代社會,我們仍需注意文明禮節。文明禮節要隨時代發展,

但絕不能棄之不顧。進退有儀是人際交往之必需,它并不局限于封建社會,在當今仍然適用。

我們可以不必像古代那樣三叩九拜,可以適當地簡化禮節,但絕不能省去一些必要的禮節。

曾國藩曾說過:“人不可俗,但不可不隨俗。”人與人交往,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次握手

乃至一個點頭示意,小小禮節,多么溫暖,多么和諧!中國禮文化博大精深,大小禮節各有

道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明禮修身,以禮待人。校園遇師長,以禮相敬;家中有來

客,以禮相迎;陌生人初逢,以禮相見……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越是細微處注意禮節的人

越受人歡迎,也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很多時候,個人的文明素養往往就在細小的禮節中彰

顯。

學習、內化文明禮儀,提升個人文明素質,讓世界對中華兒女刮目相看。孔融讓梨中的

謙讓、孟光梁鴻舉案齊眉中的和睦、管寧割袍斷義中的嚴于律己、樂羊子妻斷機勸夫中的深

明大義……每個優秀的故事都反映出一個時代所提倡的社會道德風尚,也成為今天我們增進

人際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的參考教材。傳統禮儀要求我們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有創新

才能更好地傳承。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禮與當下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更好地

展現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我為禮發聲,愿天下熙熙攘攘都有禮有節,愿天下迎來送往都知禮重禮,愿你同我一樣,

為禮發聲,知禮行禮。如此,和諧中國,亦有你我之貢獻!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本題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答案第1頁,共8頁

所給材料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的是“混世魔王”賈寶玉依然遵循古禮,每天對賈母“晨

昏定省”;第二部分介紹重視文明禮節的價值意義和當前一些人對“禮節”的不當認識。本題

著重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這一話題。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講禮節?試題考查考生的

思辨性,材料涉及禮節的過去和現在,禮節和個性,禮節和真實等一系列關系。在封建社會

的大背景下,古人是一定要守禮的,這毋庸置疑,就連賈寶玉也不例外,這道題的關鍵是在

當下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應不應該“守禮”。"懂'禮’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這句話就強調了

“懂禮”的重要性,費孝通先生的話更是把“禮”的重要作用聯系到國家民族發展的層面,因此,

懂禮、守禮是很重要,我們不能拋棄中文化中的關于“禮”的合理成分,應該繼承和發揚。有

人說,太注重“禮”會束縛個性,針對這一種說法,我們要明白注重禮節不是要抹殺個性,二

者并不矛盾,個性會因注重禮節而閃光,而禮節有助于個性的全面展現。不合禮節的個性是

盲目和任性的。我們只要守現代人的“禮”,不過分就行了。還有人說,外在行為處處講“禮”

讓人反感,是虛偽的表現,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這就涉及了談外在行為與內心認識的統一

問題,或者可以理解為講禮節的真假問題,至少這種人不是真心懂禮,不懂的禮的作用,其

實我們不用“處處”守禮,該守的“禮”守好就行了,如守孝道之“禮”還會感覺虛偽,那就做錯

了,就應該提高對現代“禮”的認識了。注重禮節貴在真實,只有做到心行合一才能實現人格

的升華。

寫作指導:所寫內容應圍繞“遵守禮節”來寫,行文關鍵詞不能脫離“守禮”;行文中要回答現

代人要不要守禮的問題。如可以先闡述太注重“禮”和“處處”守禮的弊端;接著闡述現代人為

什么要守禮,闡述守禮的必要性;再闡述我們守禮的意義或者守禮也應講究場合和尺度,以

體現本次作文的思辨性。

立意:

1.乘文明之舟,揚禮節之帆。

2.我為懂“禮”、守“禮”發聲。

3.新時代仍需注重禮節。

4.講生活禮節,樹文明新風。

2.略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本題為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共兩句話。材料的圍繞“傳統禮儀文化”展開。第一句指出中國是禮儀之邦,傳統禮儀是

答案第2頁,共8頁

中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第二句指出在當前時代背景中,要保持中華禮儀文化的獨特性,

傳承與弘揚我們的禮儀文化。

考生應該思考在當下古今中西的文化激蕩中,如何保持中華禮儀文化的獨特性,人無禮則不

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傳統禮儀文化是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所行成

的,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這種精神財富傳承下去,要吸取我

們傳統禮儀文化當中的優秀部分,但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拘泥于此,也要吸收西方禮儀文化

元素,兼收并畜,讓我們的傳統禮儀文化在當代也能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要求以“傳統禮儀文化的當代實踐”為主題,明確了主題,考生寫作時應重點寫在當下如何

“踐行傳統禮儀文化”。

立意:

1.行禮儀文化,揚中化之風。

2.傳承禮儀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3.讓禮儀文化與時代同行。

3.略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本題為材料作文題,所給材料為引語式材料。

材料第一段在內容上為總分式結構,中心句為“中國文化自古重視對優雅的言談舉止、美好

的為人風度的追求”,接著以《詩經》、孔子、屈原的言論為例加以論證。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意為人沒有威儀禮容,干嘛不死掉呢?從反面強調了人生在世要有儀

表風度。“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意為質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

粗野,文采超過了質樸又難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

孔子之言強調了只有“文”“質”兼備,才能真正成為有風度的君子。“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

好修以為常”,屈原此句意為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美,并且習以為常。屈原的愛

美愛的就是君子的風度,君子的風度不僅有美的儀容,更有美的品性和操守。

不管是古代名士的“玉樹臨風”“風度翩翩”“雍容閑雅”“雅量高致”,還是南開中學食堂張貼的

聯句“即使饑腸轆轆,仍要風度翩翩”,也無不在強調對人的儀容風度的重視,而且不管人身

處何種生存窘境,物質上的貧瘠也不能消磨精神的高貴和富足。可見,風度是一個人內在的

氣質學養、品德操守的外在表現。對“風度”內涵的理解古人與今人并無本質區別。

材料第二段列舉了當今社會上存在的正好形成對比的兩類有關“風度”的社會現象。因生活節

答案第3頁,共8頁

奏快而“不修邊幅”,不講舉止風度,雖然活得真實自然,灑脫無羈,但于“風度”層面多少還

是有所欠缺。而對于漢服熱、唐裝熱、習古禮、社交禮儀培訓進課堂這類現象也要辯證看待,

重視禮儀培訓無非是為了培養現代人的風度,但要認清的是“風度”不能停留于表層,不能流

于形式主義,一個人的“風度”固然和衣著舉止有關系,但最根本的還是在于人內在的修養。

有了深厚的品德涵養,即使沒有的美的儀容,也一樣“風度翩翩”;而有了美的儀容而無美的

涵養,只能稱作“繡花枕頭”。當然“文質兼美”、表里如一,更是皆大歡喜了。

作文構思可以圍繞“風度”“儀表”“外在美和內在美”等話題進思考,論述分析要體現出思辨性,

比如外在儀容與內在修養、美的形式與美的質地之間的辯證關系。

立意:

1.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風度之美貴在內外兼修。

3.外在美不如內在美。

4.儀容之美,既美在外表,也美在內心。

5.我們要做有風度的新時代青年。

4.例文:

繼承發揚傳統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瑰寶之一,傳統文明禮儀不僅關乎個人的德行修養、社會的和諧安寧,

也關乎國家的形象和尊嚴。為了個人、社會與國家的長遠發展,不論古今,那些優秀的傳統

文明禮儀都應是每個人具有的優秀品質,應作為我們每個人的處事信條。

人無禮則不生,文明禮儀展示個人品德風貌。

古人有言:“克己復禮,是為君子也。”文明禮儀曾是古代中國每個君子的人生信念,它

包含了尊老愛幼、舍生取義、尊師重道等多個行為要求,內涵豐富。孔融稚子讓梨,奏鳴了

尊老愛幼的悠悠琴音;孟子“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震響了舍生取義的

黃鐘大呂;韓昌黎一篇《師說》喚醒了尊師重道的悠久傳統……我們的先人以文明禮儀為尺

度,丈量出蒼竹般的有節品格。可令人惋惜的是,現代社會不乏一些背離禮儀、拋棄文明的

人:公共場所隨意占座、插隊、出口成臟……一系列惡習不勝枚舉。因此,我倡議從個人角

度出發,踐行文明禮儀。

事無禮則不成,文明禮儀團結社會力量。

講文明、有禮儀不僅是堅守個人行為規范,更表現在以禮待人,即對待他人的文明有度

答案第4頁,共8頁

上。如今,身處于社會這個大集體,我們更應讓優秀傳統文明禮儀幫忙我們每個人找到自己

的坐標。文明讓一個個坐標點匯集,繪成和諧的圖案。試想一下,今日社會,若沒有那些彬

彬有禮的傳統文明禮儀,公共禮堂不再肅穆,喧鬧成市場;公共設施不再被公民愛護,而成

為任意霸占的對象,這將是多么可怕的場面。正是有了優秀文明禮儀的延續,社會的各種力

量才能有序匯集,推動整個社會先前發展,因此,我倡議從社會角度出發,繼承發揚優秀傳

統文明禮儀。

國家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彰顯大國氣度。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從古代鐘聲悠揚的禮儀之邦,到現代社會和平發

展新秩序的有利推動者,中國一直是文明對外、以禮待國的大國形象。但是,埃及金字塔上

的“到此一游”,美國白宮前的肆意插隊、大聲喧嘩等也給中國掛上了“無禮粗俗”的標簽。文

明禮儀關乎國家形象,為了祖國的尊嚴,我倡議從國家角度出發,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明禮

儀。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同學們,不管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化多大,對文明的期許應該始終

不變。如今,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明禮儀不能坐而論道,只能起而行之。我希望每個同學都

能規范個人的行為習慣,文明律己;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待人;向國際展示禮儀風采,

文明立國。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本題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儀”這一話題,引領考生對當代文明禮儀進行思考:新時

代的中學生該如何繼承發揚文明禮儀的傳統?

材料由古到今涉及對“禮”的認識和思考。前一部分,首先指出文明禮儀傳統在中華民族的源

遠流長,從而指出重視文明禮節的重要性,無論做人做事還是治國,都必須做到有禮可依、

有禮必依、行禮必嚴、違禮必究。否則人民無法安定生存,做事難以成功,國家不得安寧,

民族文化也無法延續。在此基礎上,材料則借而今的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時代

特征,說明當今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華傳統文明禮儀,以及如何將傳統禮儀延續、踐行于

當代社會的問題。《論語》中所言“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不學禮,無法在社會中立人。

繼承發揚文明禮儀的傳統,才能更好地樹立公民意識的自覺、促進民族素質的提高、促進民

族文化精神的弘揚乃至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化,

答案第5頁,共8頁

但不變的是對文明的期許。每個人加強道德自律,自覺守護公共文明的大環境,文明的甘泉

才能滋潤更多人的心田,我們也才能始終綿延這大國風采。

寫作時,圍繞“傳統禮儀伴我行”的主題展開,可以從正面談重視“禮”的意義,從而說明當代

之我輩繼承發揚文明禮儀的傳統的重要性;也可以對一些不講文明禮儀現象進行批評與否定,

從反面引出話題。對于繼承發揚傳統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可從小處著筆,說明他能促進我們

養成良好的品格,或促進我們每一個公民意識的自覺;也可從大處著筆,指出它可以促進民

族素質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揚。最后還可進一步強調傳統文明禮儀永不過時,無論生

活方式怎樣變化,我們都要堅持“學禮”等。文章體式限定為演講稿或倡議書,寫作時要注意

格式,應注意人稱和語氣,要有交流意識,語言要具有感染力。注意演講稿的格式。

立意:

1.物質生活在變,文明禮儀也應“水漲船高”。

2.學禮以自立,文明以復興。

3.以“禮”補“欠費”,文明花盛開。

4.加強道德自律,文明甘泉流淌。

5.增強禮儀意識,展現大國風采。

5.例文:

說“禮”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進退有儀,舉止得體不僅是

我們生活的常態,更是中華民族的標簽。可是當下竟有人認為注重禮節讓人畏手畏腳,過于

封建,過于形式。這讓我們不禁發問:“難道傳承多年的中國禮文化真的落后于時代了嗎?”

人與人交往,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次握手,乃至一個擁抱,小小禮節多么溫情,多

么和諧。“進退有儀”是人際交往的必需,我們可以不必像古時那樣“三叩九拜”,可以簡化禮

節,但絕不能省掉相應禮節。中國禮文化博大精深,大小理解各有其理。生活中我們會發現,

越是細微處注意禮節的人,越受人歡迎,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往往在細小的禮節中彰顯。

曾國藩曾說過:“人不可俗,但不可不隨俗。”禮節就是世俗的外化,是人和人交往的禮

儀規矩,是對他人尊重的表現,是行萬里路的通行證。馮侖常講起拜訪李嘉誠的經歷。70

多歲的李嘉誠站著跟他們握手,主動發名片,結束之后他也沒有先走,而是逐一跟大家握手

道別,在場的每個人都要握到,甚至墻角的服務員,他也專門跑過去握手致謝。守禮,也是

一張閃亮的名片。

一個人如果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受禮節約束,不隨禮而隨性,他在社會上必然處處碰

答案第6頁,共8頁

壁。所謂行禮節“容易讓自己畏手畏腳,失去自己的個性”的論調實在荒唐。校園每周一次的

升旗儀式,我們必須端端正正地站著,向五星紅旗莊嚴地行注目禮,這是愛國的表現,能以

“束縛手腳,不得自由”為借口拒行注目禮嗎?

別人在臺上演講時,認認真真地聽表示了我們的修養,如果因為“束縛手腳不得自由”,

就左顧右盼,則十分不恰當……不注意禮節的結果就是處處不受歡迎。很多禮節,由來已久,

約定俗成,入禮隨俗,禮畢事成。禮禮其美,這也是中國禮文化的魅力。

禮節的本質是什么?是情意的表達,是情感的溝通,是心靈的碰撞。如若行禮,就一定

要禮到心到。沒有情意的禮節,自己不舒服,別人也難以感受到誠意。我們要經常反思自己

的行為是否恰當。地鐵車廂內行人如織,卻舉止冷漠;公交車上面對婦孺,卻視之不見,爭

搶車座;馬路上撞見倒地的老人,卻繞道而行……

身在禮儀之邦,面對中國禮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缺失,難道不值得每一個人深刻反

思嗎?明禮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傳承中國禮文化是我們青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懂禮、

行禮、守禮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明禮修身,以

禮待人。

禮禮其理,禮禮其美!要想做一個高素質的現代文明人,那就從文明有禮開始吧。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全命題作文題。

導引材料給出了“禮”的范疇,小到禮貌,大到禮教,考生還可以寫其他屬于“禮”的內容;材

料告訴我們“禮”對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思想言行的影響;提醒我們“禮”的內涵和作用是動態

延續的過程,不斷被賦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