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技術導則
TechnicalGuidelineofEnergy-savingassessmentonCivilBuildings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定義...............................................................................................................................2
3節能評估的原則、方法與基本內容.......................................................................................4
3.1.節能評估的原則..........................................................................................................4
3.2.節能評估的方法..........................................................................................................4
3.3.節能評估的基本內容..................................................................................................4
4評估相關資料及分析..............................................................................................................6
4.1.項目建設地環境資料..................................................................................................6
4.2.項目建設地能源資料..................................................................................................6
4.3.項目設計及預期運營管理資料..................................................................................6
5節能評估要點..........................................................................................................................7
5.1.一般規定......................................................................................................................7
5.2.圍護結構保溫隔熱系統設計評估..............................................................................8
5.3.暖通空調用能設備系統設計評估.................................................................................10
5.4.電氣系統和智能化系統設計評估.................................................................................11
5.5.給排水系統用能和節水設計評估.................................................................................13
5.6.建筑節材設計評估.........................................................................................................15
5.7.總平面設計評估.............................................................................................................17
5.8.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余熱廢熱和能源新利用技術評估.............................................18
5.9.建筑物理環境設計評估.................................................................................................20
6.建筑能源消耗與能源結構情況分析..............................................................................21
6.1.一般規定....................................................................................................................21
6.2.用電能耗.........................................................................................................................21
6.3.用水能耗....................................................................................................................23
I
6.4.燃料能耗....................................................................................................................23
6.5.其他能耗....................................................................................................................23
附錄A節能評估報告書編制提綱....................................................................................24
A.1.項目基本信息(前言)............................................................................................24
A.2.項目節能設計依據及標準........................................................................................24
A.3.項目相關資料分析....................................................................................................24
A.4.項目設計概況............................................................................................................25
A.5.項目日照分析............................................................................................................26
A.6.項目采光分析............................................................................................................27
A.7.項目風環境與熱環境分析........................................................................................28
A.8.規劃及建筑設計節能評估........................................................................................30
A.9.結構設計節材評估....................................................................................................30
A.10.暖通空調系統節能評估............................................................................................30
A.11.電氣系統與智能化系統節能評估............................................................................31
A.12.給排水設計節水、節能評估....................................................................................31
A.13.建筑節材設計評估....................................................................................................32
A.14.建筑總平面設計評估................................................................................................32
A.15.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新利用評估................................................................................33
A.16.項目能耗預測評估....................................................................................................34
A.17.綠色建筑預評估........................................................................................................34
A.18.綜合結論....................................................................................................................34
A.19.圖紙及附錄................................................................................................................34
附錄B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匯總表.............................................................................36
附錄C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報告表.............................................................................42
附錄D民用建筑項目節能登記表....................................................................................55
附錄E綠色建筑預評估表................................................................................................61
附錄F民用建筑項目節材評估表....................................................................................71
II
附錄G節能評估前期項目資料清單.................................................................................77
附錄H節能評估提供圖審單位復查內容.........................................................................81
附錄J主要建筑物的年運行時間和每天工作小時數......................................................83
附錄K主要公共建筑負荷密度表....................................................................................84
附錄L主要用電設備需用系數參考表.............................................................................86
附錄M常用建筑空調負荷時間頻數.................................................................................87
附錄N部分負載率下主機性能系數參考值.....................................................................89
附錄P電梯設備功率參考表............................................................................................90
附錄Q各種能源折標準煤參考系數.................................................................................91
附錄R耗能工質能源等價值............................................................................................93
III
1總則
1.0.1為規范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工作,提高民用建筑節能設計的科學性,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根據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浙江省的氣候特點和實際情況,
制定本導則。
1.0.2本導則適用于浙江省行政區域內新建、改建和擴建除農民自建住宅外的民用建筑項目
的節能評估。
1.0.3民用建筑項目的節能評估除應符合本導則外,尚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現行相關
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和定義
2.0.1民用建筑節能評估
根據建筑綠色節能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對民用建筑項目設計方案在節材、節
地、節能、節水及室內外環境等方面的技術要求科學性、合理性進行分析和評估,提出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對策和措施,并編制節能評估文件的行為。
2.0.2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
從自然界獲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
能、海洋能和空氣能(空氣源熱泵熱水)等。
2.0.3熱島強度heatislandindex
城市內一個區域的氣溫與郊區氣象測點溫度的差值,為熱島效應的表征參數。
2.0.4能耗分析用建筑規模reference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scale
能耗計算比較用的建筑規模,以年綜合耗能一千噸標煤為基準的建筑規模。本導則所指
參照建筑規模,對于辦公建筑、民政建筑、司法建筑、宗教建筑、幼兒園建筑是指建筑面積
3萬平方米;對于旅館建筑、金融建筑、醫療衛生建筑、教育建筑、科學實驗建筑、廣播電
臺、電視臺、郵政局、電信局、電力等建筑是指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對于商業建筑、娛樂
建筑、體育建筑、文化建筑、交通建筑是指建筑面積1萬5千平方米;對于居住建筑是指建
筑面積8萬平方米;對于單建汽車庫建筑是指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對于同時具有不同類
別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功能的商住樓或建筑綜合體等民用建筑項目的參照建筑規模,按本導
則規定的比例關系折算成相應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后,累加為參照建筑規模。地下室及架空
層(含附建汽車庫)按照各類建筑的建筑面積分攤后折算到各類建筑總面積中。
2.0.5節能評估總建筑面積totalconstructionarea
對于國有建筑用地上的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總建筑面積是指一次出讓或劃撥國有建
設用地范圍內的總建筑規模(含地下室、半地下室);對于集體建設用地上的民用建設項目,
節能評估總建筑面積是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核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總建筑規模(含地下
室、半地下室)。
2.0.6建筑節材評估buildingmaterialsavingassessment
民用建筑節材評估是指根據建筑節材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對民用建筑項目設
計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分析和評估,提出提高材料利用效率、降低材料消耗的對策和措施,
2
并編制節材評估報告的行為。凡涉及到施工、裝修過程的節材評估,由相應部門的施工、裝
修節材評估機構完成。
2.0.7空調負荷時間頻數loadtimefrequency
全年逐時空調負荷相對于該年最大負荷的比值為負荷率,計算該負荷率出現時數占空調
設備全年總運行時間的比例,即為空調負荷時間頻數。
3
3節能評估的原則、方法與基本內容
3.1.節能評估的原則
3.1.1節能評估應在綜合考慮建設項目所消耗能源的基礎上,對建設項目節能工作相關文件
和資料等內容進行技術評估,其評估內容必須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3.1.2節能評估應滿足與節能相關的國家或地方現行的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技術規范
與標準以及國家、地方規劃審批文件及綠色建筑專項規劃文件。
3.2.節能評估的方法
3.2.1節能評估主要可采用現場調查、資料收集、對比分析、專題調研、模擬驗算、科學指
導等方法。
3.2.2民用建筑項目建設單位宜在委托建筑設計單位進行工程設計的同時,委托民用建筑節
能評估機構開展節能評估相關工作。
3.2.3民用建筑節能評估機構應當為建設單位及建筑設計單位提供全過程的專業化綠色節能
設計咨詢服務。節能評估工作應在民用建筑項目方案設計階段結束之后、施工圖設計階段結
束之前完成。
3.3.節能評估的基本內容
3.3.1節能評估的基本內容應包括符合性評估、性能性評估以及能耗量化評估。
3.3.2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與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等有關政策的符合性做出評價。
3.3.3節能評估應對以下建筑節能措施進行性能性評估。
1.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所采取各項建筑綠色節能措施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進行評價;
2.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所采取的建筑綠色節能措施技術經濟可行性進行評價;
3.在建設項目存在的能源利用風險及制約因素時,節能評估可從建筑能耗各個角度評
估建設項目能源利用風險的可接受性,以及評估能源利用風險防范措施和能源利用事故處理
應急方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4
3.3.4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能耗預測和能耗總量進行控制,評估建設項目實施后的建筑能
耗的可接受性。
3.3.5節能評估應按建筑性質和項目總建筑面積形成《節能評估報告書》、《節能評估報告表》
或者《節能登記表》。《節能評估報告書》、《節能評估報告表》或者《節能登記表》編制格式
見附錄A。
5
4評估相關資料及分析
4.1.項目建設地環境資料
4.1.1節能評估應對項目建設地周邊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的性質、規模等資料進行收集與分
析。
4.1.2節能評估應根據項目用材情況,收集和分析項目所在地周邊建筑材料種類、生產、供
給、運輸現狀;收集和分析項目所在地周邊可再循環利用材料、建筑廢棄物再利用材料的現
狀、前景和相關措施。
4.1.3節能評估應對項目建設地氣象資料統計結果進行收集與分析。
4.1.4節能評估應對項目建設地水資源資料進行收集與分析。
4.1.5節能評估應對項目建設地的地質資料進行收集與分析。
4.2.項目建設地能源資料
4.2.1節能評估應對項目建設地能源發展戰略及能源管理策略調查、資料收集及分析。
4.2.2節能評估應對項目建設地周邊能源設施現狀和規劃情況調查、資料收集及分析。
4.2.3節能評估應對項目建設地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能源新利用的現狀和前景進行收集及
分析。
4.2.4節能評估應對項目建設地周邊已建成的類似建筑能源利用現狀進行收集及分析。
4.3.項目設計及預期運營管理資料
4.3.1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的設計資料收集及分析。設計文件及相關資料應作為節能評估
文件的重要依據,必須提交完整、準確、有效。
4.3.2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的功能定位及預期運營管理方式資料調查與收集。
6
5節能評估要點
5.1.一般規定
5.1.1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與節能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的符合與響應進行評價。
5.1.2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與節能相關的國家與地方的現行標準、規范的符合與響應進行評價。
5.1.3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與國家、地方規劃審批文件及綠色專項規劃的符合與響應進行評價。
5.1.4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節材、節地、節能、節水及室內外環境的設計合理性進行評價。
7
5.2.圍護結構保溫隔熱系統設計評估
5.2.1圍護結構的節能評估內容應包括以下內容:
1.設計概況設計依據及相關政府批復及規劃條件;
2.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形式、保溫隔熱材料選擇與構造;
3.建設項目體形系數、窗墻面積比、窗的熱工性能、遮陽的設置、屋頂綠化的設置等;
4.提供的節能計算書應完整,有準確的計算模型,保溫材料的熱工參取值依據;計算結果
滿足相關節能與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要求;
5.應根據項目特性及存在問題提出改善意見及措施。
5.2.2應根據項目特性,對設計提供的各單體建筑進行節能類別及節能標準的符合性進行判定與
評估。
5.2.3應對建設項目的體形系數、朝向進行評估,滿足相應標準要求。
5.2.4圍護結構節能設計應滿足規定性指標;若不滿足規定性指標,則必須按標準要求進行性能
性指標權衡計算。
5.2.5節能評估應對屋面的保溫隔熱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保溫隔熱系統與屋面防水做法選擇應合理,構造應清晰;施工工藝應明確;選用材料應
安全;
2.保溫隔熱材料的熱工參數來源可靠,熱工計算公式合理,計算結果準確;材料的燃燒性
能等級滿足消防安全要求;
3.設置種植屋面的屋頂,應根據日照模擬結果,對屋頂綠化的位置、植物品種選擇、綠化
的實現方式應合理;綠化的面積及綠化面積占可綠化面積的比例切實可行。
4.設置太陽能設施的屋面,設施的設置位置應合理,應考慮檢修維護方便,不破壞屋面防
水構造;
5.2.6節能評估應對外墻的保溫隔熱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保溫隔熱材料選擇合理,系統構造作法明確、冷(熱)橋處理節點作法清晰、施工工藝
明確及材料安全。
2.保溫隔熱材料的熱工參數來源可靠,熱工計算公式合理,計算結果準確;
3.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系統的構造應滿足消防安全要求;
5.2.7節能評估應對樓板及架空樓板的保溫隔熱設計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保溫隔熱材料選擇合理,系統構造作法明確、冷(熱)橋處理節點作法清晰、施工工藝
8
明確及材料安全。
2保溫隔熱材料的熱工參數來源可靠,熱工計算公式合理,計算結果準確;
3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系統的構造應滿足消防安全要求。
5.2.8節能評估應對外窗(透明幕墻)的保溫隔熱及遮陽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外窗(透明幕墻)熱工參數(玻璃的光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可見光透射比,材料
的熱工系數)完整,來源可靠;
2.遮陽系數(太陽的熱系數)的計算公式合理,計算結果準確;
3.窗墻面積比、外窗的可開啟面積(有效通風面積)比,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比計算準確;
4.氣密性要求準確合理;
5.遮陽措施形式科學合理與做法、要求明晰。
5.2.9節能評估應對其它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居住建筑的分戶墻保溫材料選擇合理;
2.建筑建筑戶門、分戶墻保溫材料的熱工參數來源可靠;熱工計算公式合理,計算結果準
確;
3.對需要設置防火隔離帶的部位,防火隔離帶的材料選擇合理,熱工參數來源可靠;與配
合的主體保溫材料進行加權計算,結果準確。
9
5.3.暖通空調用能設備系統設計評估
5.3.1應對建設項目的暖通空調設計參數與設計指標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室內外設計參數選取應合理,并滿足相關國家、地方規范與標準的要求;
2.空調負荷計算模型與建設項目的功能、建筑圍護資料、預期運營管理方式應一致;折算
建筑面積冷熱負荷指標同比該地區同類型節能建筑應在合理范圍內;
3.空調通風計算折算房間通風換氣次數應合理。
5.3.2應對建設項目的空調冷熱源設備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空調冷熱源形式應符合項目特點;
2.空調冷熱源設備的總裝機容量合理,滿足現行國家、地方規范與標準的要求。空調冷熱
源配置數量與預期運行策略能滿足不同負荷率的調節需求;
3.空調冷熱源設備位置應合理,室外散熱條件應良好;
4.多聯式空調(熱泵)室內外機配比率應滿足產品要求且符合項目特點;
5.空調冷熱源設備的效率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現行節能規范與標準的要求。
5.3.3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的暖通空調輸配系統進行評價,應包括以下內容:
1.空調輸配系統形式應符合項目特點;
2.空調水輸配系統供回水溫度與溫差的選取應合理節能;
3.空調輸配系統分區應合理、可行,滿足運營特點;
4.空調輸配系統控制系統應合理;
5.空調輸配系統的流速應合理;系統的比摩阻應在合理范圍內;輸配系統的作用半徑合理;
6.水泵輸配系統設備效率、耗電輸冷比、耗電輸熱比、多聯機VRF系統冷媒管等效長度
下負荷運行性能系數、大于10000m3/h風量的風道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Ws及風機設備效率應滿
足現行國家、地方節能規范與標準的要求。
5.3.4應對建設項目的暖通空調末端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空調末端的方式、氣流組織形式應符合項目特點;
2.空調送風溫度的選取應合理、節能;
3.末端及管道減少冷熱量損失的措施應完整、有效。
10
5.4.電氣系統和智能化系統設計評估
5.4.1電氣系統的節能評估應包括以下內容:
1.電氣設計的基本情況、各系統的設計思路等;
2.供配電系統的節能設計要點;
3.照明設計標準、照明裝置、照明控制等;
4.動力設備的節能要求;
5.用電分項計量等內部計量系統;
6.BAS、能耗監測等有關節能的智能化子系統;
5.4.2應對電氣設計的基本情況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1.設計依據應正確、全面;
2.應采用需要系數法進行負荷計算;計算取值與結果應合理;
3.負荷分級應準確,供電電源的數量及電壓等級應合理;
4.變配電、照明、動力系統、計量、運行管理等主要系統的設計應清晰。
5.4.3應對供配電系統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1.變壓器數量、容量、負載率應合理;自備電源數量、容量應合理;
2.各變、配、發電站的位置、供電范圍及供電半徑應合理;
3.變壓器選型及其能效等級應滿足節能要求;
4.變壓器等的運行方案應明確、利于節能;
5.三相平衡的要求;
6.無功功率補償的設置應滿足節能要求;
7.諧波治理措施應合理、可行,滿足節能要求;
8.導體材質及其截面的確定應滿足要求。
5.4.4應對照明系統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1.照度標準的取值應滿足規范要求;
2.照明功率密度值應滿足節能要求;
3.應采用合理的照明方式;
4.照明光源、燈具及鎮流器等附件應符合節能要求;
5.照明控制方式應合理、可行。
11
5.4.5應對動力、空調系統的相關內容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1.各動力、空調設備配置的電動機的能效等級要求應明確;
2.各種設備的啟、停、調速等控制方式應合理,應滿足各專業的工藝要求;
3.電梯、自動扶梯的節能措施應明確。
5.4.6應對建筑內部用電計量系統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1.各功能區域的電能監測與計量應滿足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
2.用電分項計量系統的設計應滿足國家、浙江省的規范要求。
5.4.7應對智能化系統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1.智能化系統的配置標準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居住區
智能化系統配置與技術要求》CJ/T174的要求;
2.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對各用能設備的控制應合理,應滿足各專業的工藝要求;
3.能耗監測系統的設置應滿足節能要求;用電分項計量系統應具備遠程傳輸,并將數據上
傳至主管部門監控平臺的功能;
12
5.5.給排水系統用能和節水設計評估
5.5.1應對建設項目的給水排水設計參數與設計系統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給水系統設計參數選取應合理,滿足相關國家、地方規范與標準的要求,給水系統設計
合理;
2.熱水系統設計參數選取應合理,滿足相關國家、地方規范與標準的要求,熱水系統設計
合理;
3.排水系統設計合理,滿足相關國家、地方規范與標準的要求;
4.非傳統水源利用設計合理,滿足相關國家、地方規范與標準的要求。
5.5.2應對給水系統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項目用水定額的選取,項目的最高日用水量以及年用水量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建筑給
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和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要求。
2.水源選擇、水泵房位置、水池容積、主要設備性能參數滿足相關國家、地方規范與標準
的要求;
3.給水系統分區、加壓設備的選擇合理;
4.給水器具、衛生潔具的選擇、給水計量設置合理;
5.當建設項目設置冷卻水系統時,冷卻塔補水系統、循環系統、冷卻塔選型應合理;當建
設項目設置游泳池時,游泳池補水系統、循環處理系統、池水加熱系統等應合理。
6.當建設項目設置景觀水池時,景觀水池水源、水質保持措施應合理。
5.5.3當建設項目有熱水需求時,節能評估應對熱水系統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項目熱水用水定額的選取、熱水使用溫度、項目的最高日用水量以及年用水量應符合現
行國家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和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
GB50555要求;
2.熱源選擇應符合項目特點及節能要求;
3.熱水系統設計合理;
4.主要設備性能參數選擇合理。
5.5.4應對排水系統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排水系統設計參數取值滿足現行國家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和《室
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要求;
13
2.排水體制、排水方式滿足相關國家、地方規范與標準的要求;
3.排水系統設計、排水出路合理;
4.污水處理系統規模及處理流程合理,出水水質滿足相關國家和地方現行規范與標準要求。
5.5.5當建設項目存在非傳統水源利用時,節能評估應對非傳統水源的利用進行評價,包括以下
內容:
1.非傳統水源的選擇、使用合理,非傳統水源用水安全;
2.非傳統水源水處理系統設計合理,水量平衡計算符合本項目特點;
3.雨水控制和利用設計應滿足政策、現行國家和地方的規范要求。
14
5.6.建筑節材設計評估
5.6.1建筑節材設計評估包括結構設計節材評估和建筑節材技術評估。
5.6.2應對建設項目的節材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建筑造型應簡約,不宜采用純裝飾性構件;
2.結構及構造應合理,滿足建筑功能和技術的要求;
3.太陽能集熱器、光伏組件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應與建筑進行一體化設計;
4.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考慮空間變化的適應性,宜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
5.6.3應對建設項目的結構設計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根據建設項目特點及所在區域抗震設計要求,分析和判別結構設計的安全等級、基礎(樁
基)設計等級、人防抗力等級、抗震參數(設防烈度、設防類別、抗震等級)等的完整性和正確
性;
2.評估荷載取值完整性和正確性;
3.評估結構分析模型及分析軟件選擇合理性;
4.分析和判別勘察報告提供參數的合理性;根據上部結構特點、地質和環境條件,經技術
經濟比較,評價設計采用參數的準確性及選用基礎形式的合理性;分析勘察報告提供的地下水腐
蝕性等級,評價設計采取相應措施的合理性;
5.評估結構規則性和結構體系的合理性;
6.評估使用節能與結構一體化結構體系的適用性和科學性。
5.6.4應對建設項目的主要結構材料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應分析建筑與結構材料的構成,并對建筑與結構材料的本地化取材進行評價。
2.建筑墻體填充材料的選用應滿足相應規范要求,并符合浙江省墻改政策;
3.建設項目所用砂漿應采用預拌砂漿,其類別和強度等級均應符合相應規范的要求;
4.混凝土強度等級及使用部位應合理,現澆混凝土應采用預拌混凝土;
5.對有特殊要求的結構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時,應遵循有效、合理、可行的原則;
6.鋼筋的品種、強度等級、物理力學性能的指標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當配筋由承載力
控制時,應優先選用強度等級HRB400及以上高強鋼;
7.鋼材的品種、強度等級、物理力學性能的指標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以承載力控制為
主的構件應優先采用Q345及以上等級鋼材。
15
5.6.5節能評估應對建筑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的使用進行評價。
5.6.6結構體系采用裝配式結構時,應評估建筑結構體系是否符合工業化標準。
5.6.7節能評估應對建筑設備的選材合理性進行評價。
16
5.7.總平面設計評估
5.7.1應對建設項目的總平面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場地內總平面布局、建筑物的形式、高度、體量、色調、朝向等進行評估;
2.功能與分區布置合理;地下空間應與地面交通系統應有效連接
3.地下空間開發應滿足規劃要求。
5.7.2應對總平面中建設項目的公共服務設施布置進行評價,應包括以下內容:
1.居住建筑住區場地出入口到達商業服務設施的步行距離合理;
2.居住建筑住區1000m范圍內公共服務設施數量滿足要求;
3.公共建筑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輔助設施、設備布置合理;
5.7.3應對總平面中建設項目空間布置進行評價,應包括以下內容:
1.建設項目空間布置合理,建筑空間與設施共享;
2.充分利用連廊、架空層、上人屋面、室外廣場等設置公共步行通道、公共活動空間、公
共開放空間,滿足全天候的使用要求。
5.7.4應對總平面中項目停車設施的設置進行評價。
17
5.8.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余熱廢熱和能源新利用技術評估
5.8.1建筑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所有居住建筑項目均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進行
評估。其應用規模應符合《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核算標準》(DB33/1105)的規定。
5.8.2應對民用建筑中的余熱廢熱利用資源進行評估。
5.8.3應根據項目特點及項目所在地的環境資料對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進行計算、分析與評估,
并提供相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的節能量、靜態投資回收期、二氧化碳減排量和節約標煤量。
5.8.4節能評估應根據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和太陽能數值模擬報告對項目的太陽能光熱系統的應
用進行評價,應包括以下內容:
1.太陽能資源狀況應根據數值模擬計算結果確定,數值模擬需采用通過省建設主管部門組
織的專家論證的的專業日照分析模擬軟件;
2.太陽能光熱系統系統選型、系統設計和建筑一體化應合理、可靠;
3.應根據設計參數的選擇情況評估配置輔助能源加熱設備是否合理、可靠;
4.太陽能集熱器面積計算數據準確有效。貯熱水箱熱損系數、集熱系統效率分析可信;
5.集熱器的安裝傾角應根據熱水的使用季節和地理緯度確定;
6.集熱器排間距以及集熱器與前側遮光物的距離應符合規范要求;
7.循環水泵選型合理,流量和揚程選型應符合節能設計要求;
8.太陽能熱水系統集熱和加熱系統、輔助加熱系統和熱水供回水系統應采用全自動控制操
作方式。控制功能應簡單可靠,符合節能和系統運行要求;
5.8.5應根據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對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的應用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評估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選型、系統設計和建筑一體化是否合理、
可靠;
2.應根據設計參數的選擇情況評估配置輔助能源加熱設備是否合理、可靠;
3.貯熱水箱熱損系數、集熱系統效率分析可信;
4.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的熱泵主機應根據平均日用水量調節的要求合理確定供熱能力;
5.熱泵熱水系統的輸入功率應根據熱泵的能效比值和平均秒功率確定,浙江地區的系統綜
合能效比值:考慮全年使用宜取2.5,冬季使用宜取1.5;
6.循環水泵選型合理,流量和揚程選型應符合節能設計要求;
7.熱泵熱水系統集熱和加熱系統、輔助加熱系統和熱水供回水系統應采用全自動控制操作
方式。控制功能應簡單可靠,符合節能和系統運行要求;
18
5.8.6應根據項目建筑物的日照條件、使用功能、電網條件、負荷性質和系統運行方式對太陽能光
伏系統的應用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太陽能資源狀況應根據數值模擬計算結果確定,數值模擬需采用通過省建設主管部門組
織的專家論證的的專業日照分析模擬軟件;
2.太陽能光伏系統選型、系統設計和建筑一體化應合理、可靠;
3.應根據項目太陽能數值模擬報告評估太陽能光伏系統系統選型、系統設計是否合理、可
靠;
4.應根據產電量情況評估是否需要儲能裝置,宜優先采用不帶儲能裝置的系統;
5.應對光伏構件可能引起的二次輻射光污染對本建筑或周圍建筑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并
采取相應的措施。
5.8.7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對導光管采光系統的應用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導光管采光系統的選型、系統設計和建筑一體化應合理、可靠;
2.應對照明系統進行分析評估,電氣設計時應考慮調光器的用電需求,預留單獨的供電回
路。使得照明設計及照明控制應與導光管采光系統相結合,根據天然采光的情況可實時對人工照
明進行調節,真正實現照明節能;
3.應對導光管采光系統進行采光計算,復雜項目可采用數值模擬軟件計算,合理確定導光
管采光系統的尺寸和數量;
5.8.8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地勘報告、周圍地表水情況對地(水)源熱泵系統的應用進行評價,
包括以下內容:
1.地(水)源熱泵系統的選型、系統設計應合理、可靠;
2.應根據初步設計估算負荷進行全年冷熱負荷計算,地源熱泵系統總釋熱量宜與其總吸熱
量相平衡,確定是否采取熱量平衡措施;
3.當項目存在集中生活熱水需求時,應評估地源熱泵空調系統作為生活熱水系統熱源的可
行性。
4.地源熱泵系統應設置機房群控設施,滿足節能設計要求。
5.8.9應根據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對余熱廢熱的利用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廢熱余熱利用的方式、設備、熱回收量應可行有效;
2.當項目周邊存在市政熱電余熱廢熱時,則必須優先采用市政熱電余熱廢熱能源,若市政
熱電余熱廢熱采用蒸汽時,蒸汽利用后凝水應首先考慮回收;且凝水的排放符合市政排水水溫水
質要求。
3.熱回收效率計算準確,熱回收兩側溫度等參數計算與取值合理。排風能量熱回收效率必
須滿足國家與地方節能標準要求。應分析能量回收設施投入產出收益。
5.8.10應對建設項目的能源新利用系統進行評價。
19
5.9.建筑物理環境設計評估
2222
5.9.1總建筑面積5萬m及5萬m以上的居住建筑項目和總建筑面積1萬m及1萬m以上的公共建
筑均應采用數值模擬進行日照、采光、風環境、熱環境模擬;
5.9.2節能評估對建設項目的日照環境的數值模擬應滿足下列要求:
1.數值模擬需采用通過省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論證的的專業日照分析模擬軟件;
2.日照環境數值模擬的模型應與設計模型一致,數值模擬采用的氣象資料應采用設計
建筑所在城市的氣象數據;
3.日照環境數值模擬的計算區域應對目標建筑周邊可能對目標區域產生遮擋的范圍
內的所有建筑以最大細節體現;
4.日照環境數值模擬的計算網格尺寸不應大于3m;
5.日照環境數值模擬應分析場地日照小時數、屋面的輻射量及冬至日日照小時數為可
再生能源章節的建筑光熱、光電一體化設計及光導管采光系統的應用提供依據;
6.日照環境數值模擬應分析建筑玻璃幕墻立面的夏季輻射量,并給出具體減少太陽輻
射的措施。
5.9.3節能評估對建設項目的采光環境的數值模擬應滿足下列要求:
1.數值模擬需采用通過省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論證的的專業采光環境模擬軟件;
2.采光環境數值模擬的模型應與設計模型一致,數值模擬采用的氣象資料應為設計建
筑所在城市的氣象數據;
3.采光環境數值模擬的計算區域應選擇建筑最低樓層的最不利房間或戶型;
4.采光環境數值模擬的計算網格尺寸不應大于0.5m;
5.采光環境數值模擬的計算結果需符合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
5.9.4節能評估對建設項目的風環境和熱環境的數值模擬應滿足下列要求:
1.數值模擬需采用通過省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論證的專業風環境、熱環境數值模
擬軟件;
2.風、熱環境數值模擬的模型應與設計模型一致,數值模擬采用的氣象資料宜優先選
取所在地氣象參數,當無所在地氣象參數時,應為設計建筑所在城市的氣象數據;
3.風環境、熱環境數值模擬的計算區域、網格劃分、邊界條件選取應滿足現行浙江省
工程建設標準《居住建筑風環境和熱環境設計標準》DB33/1111要求;
4.風環境、熱環境數值模擬的計算結果應滿足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
20
6.建筑能源消耗與能源結構情況分析
6.1.一般規定
6.1.1建設項目能源消耗預測計算應包括年用電能耗、年用水能耗、年燃料能耗及其他能耗。
6.1.2建設項目的能源消耗計算的輸入條件應滿足下列要求:
1.用能設備的能源消耗輸入數據應以設計文件中提供的數據為依據;
2.當設計文件中提供的數據不完整時,用能設備的能源消耗輸入數據應以滿足國家和
地方現行的相關標準的限值數據為依據,并在節能評估文件中明確數據的來源;
3.當用能設備的運行工況與運行模式無法確認時,應以本導則附錄G的相關數據為
依據或以節能評估對建設項目的功能及預期運營管理方式資料調查與收集的實際情況確定。
6.1.3節能評估的能源消耗預測計算過程應完整,計算結果及能源結構應合理,數據應準確。
6.2.用電能耗
6.2.1節能評估應對建設項目年用電能耗進行預測計算,用電能耗應包括照明系統能耗、插
座系統能耗、暖通空調系統能耗、給排水系統能耗、其他動力系統能耗和供配電系統自身損
耗等。
6.2.2用電能耗應按電力等價值折算標準煤耗量。
6.2.3照明系統、插座系統用電能耗應按下列規定計算:
1.公共建筑照明系統、插座系統用電能耗按式6.2.3-1進行計算。
式6.2.3-1
式中,——系統年用電量,Qek=W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许昌县| 来宾市| 井冈山市| 玉山县| 曲阜市| 靖宇县| 图片| 新化县| 榆树市| 云龙县| 永定县| 兴文县| 尚义县| 陆河县| 栾城县| 谷城县| 锡林浩特市| 印江| 湖北省| 九龙城区| 肇源县| 泰和县| 新平| 青铜峡市| 大同县| 内黄县| 淮安市| 德格县| 万安县| 囊谦县| 红河县| 平和县| 宁陵县| 富锦市| 巴青县| 临漳县| 介休市| 遂溪县|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