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藝術的根脈傳統藝術玉器藝術青銅器藝術“禮制”藺相如嬴政
和氏璧面世后,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后來.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藝術關于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于《韓非子》、《新序》等書,并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早在東漢時期,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許慎在其著作《說文解字》當中就提到過“玉,石之美者”的解釋。
“玉,石之美者”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藝術原始社會,人們也的確從石頭中發現了材質細膩、純凈的這一類,稱之為玉。據此,我們也可以得到一句話,那就是“把玉從石頭中區分出來是人類審美認識的重要發展”。
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對“玉”情有獨鐘呢?我們就不能不提到玉器發展的歷史。請同學們歸納一下不同時代的“玉”在人們生活中其價值和功能的演變。1.舊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裝飾或祭祀(實用)
2.新石器(磨制鉆孔)--材質和器形的發展--財富、權威和精神的象征超過實用
3.夏商周(俏色工藝)--選材、因材設計--禮器(權力的象征)裝飾品(實用)4.東周到兩漢--工藝高超,--“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精神和道德規范)
5.兩漢以后--玉材來源不斷擴大,制玉技藝有很大提高,--保留其珍寶性。
凌家灘玉器:《玉人》、《玉鷹》。(反映了凌家灘先民的原始宇宙觀和對宗教崇拜的虔誠)。《玉壁》、《獸面紋玉琮》。(分別用以禮天、祀地,玉器開始脫離現實生活,走向神壇。)《玉龍》(“中華第一龍”,卷曲的形體中透露出一種威嚴與神圣,主要作為圖騰崇拜的對象。)
婦好墓出土的玉象、玉人、玉鳳、俏色玉鱉。重點介紹商代的俏色工藝,提出“因玉施刻”概念。戰國時期玉器:《龍鳳玉佩》。配合《紅樓夢》中“賈寶玉摔玉”的那段視頻介紹“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西漢時期:《玉仙人奔馬》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北方地區的紅山文化,山東半島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東南沿海的良渚文化,把中國古代玉器藝術推上第一個高峰時期。良渚文化玉琮
璧
中國古代講求碧玉無瑕,而天然的玉很難做到沒有瑕疵,無瑕的美玉通常是加工的結果。因才施藝、剜臟去綹是玉石加工的原則,同時也體現在經過精心琢磨的玉器的別具匠心上。
將天然的玉石加工成無暇的美玉就需要“剜臟去綹”、“因材施藝”,而“巧色”與“俏色”是指合理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澤展現玉材之美。商代俏色玉雕白玉墨玉俏色童子
請同學談談對玉器加工中的“因材施藝”、“剜臟去綹”、“俏色”的理解。比德于玉
孔子說:“君子比德如玉焉”,說明玉器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什么樣的地位?
古代中國以玉來比喻人的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所以古人以佩玉為尚。大圭不琢
“大圭不琢”的觀念在工藝美術創造中很重要。對于玉材天然美質的鑒賞,也被用于對人的品評,如形容具有純真質樸素質的人“如璞玉渾金”。璞就是包在玉材外面的石皮,“璞玉渾金”指的是未琢的玉、未冶煉的金(銅),外表樸素無華而具有內在的美。
玉器的制作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體現為兩種不同的審美追求。
一種是追求玲瓏剔透的華麗之美。
另一種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質,追求至大至高的樸素之美。
中國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是祖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制作精巧的傳統工藝,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思考與探究
1.日常語匯中有哪些與玉有關系,它體現了什么樣的審美觀念?
2.玉從石器中分化出來以后,石器雕刻有哪些發展?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彩陶原始社會的先民在日用陶水器、食具上施加彩繪,創造了一個絢麗的彩陶藝術世界。彩陶最初出現在大西北的涇水、渭水流域,距今約八千年左右。到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時期,中國彩陶進入興盛時期,并向西北地區推衍,出現了燦爛的馬家窯文化彩陶藝術,經歷馬家窯一半山一馬廠前后相承的三種文化類型,大約一千二百多年的發展衍變,而進入尾聲。仰韶文化時期彩陶馬家窯文化彩陶
彩陶充分展現了在實用基礎上簡單樸素的美感,。其紋飾更是體現了原始先民對多樣統一,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等形式美的高度概括。
彩陶在造型、紋飾、色彩三方面的特點:
造型:以常用生活器皿為主,實用多樣,具有美感。
紋飾:以表現漁獵生活及常見事物的抽象幾何紋為主,簡潔,流暢。
色彩:采用取自天然的紅黑白三色,搭配陶土本色,樸素和諧而不乏明度對比。
欣賞彩陶作品,分析其造型、紋飾、色彩的特點舞蹈紋彩陶盆彩陶翁旋渦紋尖底瓶彩陶壺(新石器時代)魚紋盆
素陶
繼彩陶藝術之后,山東地區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黑陶器與白陶器以其材質和造型之美把原始社會的陶器藝術推向最后一個高峰。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輪制造陶器,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鬻等貴重器物。到龍山文化時期,黑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殼而且厚薄均勻,器形規整。黑陶的制造是在燒制過程應用了煙熏法和滲碳技術,使之變得烏黑光亮。
千峰翠色——古代青瓷器
瓷器的燒造是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又一重大貢獻。
瓷器與陶器性質大不相同,是以瓷土(高嶺土)和石英、長石等為原料,塑造或模制成型,施釉后,在1200℃以上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其胎質細密,叩之聲音清徹,不吸水或很少吸水。陶器與瓷器有什么區別?1.原料不同(陶:粘土瓷:瓷土)2.燒制溫度不同(陶:1000度以下瓷:1200度以上)3.質地不同(陶:質地疏松瓷:質地細膩)4.用釉不同(陶:無釉或低溫釉瓷:高溫琉璃釉)
早在商代,已經創制出了原始青瓷,到東漢時期,在浙江地區,燒制成功真正意義上的青瓷器。
施于瓷器上的青釉,是含有鐵質的矽酸鹽,在窯內燒制時,經過還原火使器物表層呈現光亮的不同程度的青色,所以稱為青瓷。宋代是瓷器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名窯遍及南北各地,各有自己獨特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多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官窯。元明清時期,制瓷業的中心轉入江西景德鎮。作為官府瓷器作坊,成功地創制出卵白釉、青白釉和釉里紅、藍釉等各種色釉瓷器,以及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等彩繪瓷。青花是以氧化鈷為原料在坯胎上繪成圖像,施加透明釉后,在約1300℃高溫下以還原焰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在潔白的胎質上繪出的青色圖像,具有一種素潔、高貴而又絢爛的藝術效果。
五彩,斗彩及琺瑯彩。“夏鑄九鼎”—商周青銅器藝術如果說陶器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的象征,那么青銅器工藝便成為奴隸社會工藝美術的典型代表。一、青銅是什么?青銅:紅銅、錫和鉛的合金。紅銅的熔點高,軟。溶化困難那。加入錫和鉛降低熔點,增加硬度。青銅器的鑄造成功,是人類快出時期時代,進入青銅時代。中國古代青銅器種類繁多禮器水器酒器兵器樂器二、青銅器從功能上的分類:商周時期,一些日用青銅器由于作祭祀和典禮時的陳設而賦予特殊意義,成為青銅禮器。如鼎、尊。通常也是奴隸社會禮制的組成部分。尤其到春秋時期,樂器在祭祀和典禮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謂“鐘鳴鼎食”即反映當時的情況。〈荊柯刺秦王〉“…….王拔劍…….”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及車馬具犁、鋤等你知道哪些有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的造型為長方形腹,有兩立耳,四柱足。這種設計既是出于實用需要,也構成穩重如山的效果。
夏代以后,人們學會了鑄造青銅器,青銅鼎便成為貴族統治者用以祭祀鬼神祖先的“禮器”。已知最大的鼎是商代后期的司母戊鼎,真正從實用價值講,鑄造這么笨重的大鼎使用起來是很不方便的,但作為權勢象征物,它需要借助于巨大的體量給人以精神上的震撼。鼎是做什么用的?功能?提問:看看這些文獻和成語,鼎象征什么?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文獻又載“鑄九鼎,像九州”。成語: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國家和權力的象征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用作“別上下,明貴賤”紋飾:(獰厲神秘)在細密的云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饕餮紋神秘﹑厚重由權威。鳥紋繩紋魚紋獸面紋龍紋麟紋蟬紋西周的青銅器風格趨向儉樸,追求樸素淡雅之美。盂鼎(西周)噱季子白盤(西周)與鼎配合使用的簋是盛食器,有些像現代的碗,在周代很受重視,數量多,造型變化豐富。有的簋上的銘文涉及當時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如出土于陜西臨潼的利簋,銘文涉及武王伐紂的日期和當時的天象,成為判定商周年代分界的重要依據之一。利簋的造型莊嚴華美,細部的設計和紋飾都顯示出制作者力圖表明這件器物非凡意義的用心。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思想界十分活躍,青銅器也走下神壇,成為貴族“鐘鳴鼎食”生活的點綴,風格趨向于富麗、豪華。而冶金鑄造技藝的進步、鐵工具的出現則為青銅器新的繁榮創造了條件。春秋時代的立鶴方壺蓋頂上清新俊逸的立鶴被學術界認為是呼喚新時代到來的象征。壺的周身裝飾著一對龍形大耳、四條飛龍,鑄造精工,動感強,像是競相向上攀爬。而壺底下弓身匍匐行進的兩只小獸回頭咋舌的形態,使64.28公斤重的大壺給人的感覺變得輕盈了。這些地方都充分表現出了作者富于浪漫情懷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精神。壺上物像眾多,雜而不亂。神龍怪虎,神態各具。當然,方壺裝飾最為精彩的乃是蓋頂仰起盛開的雙層蓮瓣,以及佇立蓮瓣中央一只立鶴。仙鶴亭亭玉立,雙翼舒展,引頸欲鳴,表現出的清新自由、輕松活潑的感覺,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曾使多少人為之傾倒。因此蓮鶴方壺被專家們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
春秋戰國的青銅器造型奇巧,手法趨向寫實,紋飾易于理解。蓮鶴方壺(春秋)十五連盞燈(戰國)秦漢時期的青銅器更加輕便,精巧,實用。長信宮燈(漢)虎牛形案(西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