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服裝設計課件_第1頁
針織服裝設計課件_第2頁
針織服裝設計課件_第3頁
針織服裝設計課件_第4頁
針織服裝設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織服裝概述

第一節針織服裝

第二節針織服裝的分類第三節針織服裝的生產工藝流程第四節針織服裝的發展

第一節針織服裝一、針織服裝的概念

針織服裝是按服裝材料的織造方式區分的服裝類別之一。由針織面料做成的服裝統稱為針織服裝。針織是由棒針進行手工編織發展而來的,是利用織針將紗線彎曲成線圈並相互串套連接而形成織物的一門工藝。二、針織服裝的設計特點

(一)工業化特徵

原因:尺寸的不穩定性和加工的特殊性,一般都以成衣出售。

(二)面料的特徵

其一,款式設計的依據是看採用什麼面料和技術;其二,面料是色彩的載體,面料的性質決定著色彩的風格;其三,針織服裝款式的簡潔性,決定了款式變化的因素轉向局部和麵料的花色風格上,表現為以面料組織變化展開的款式設計和麵料設計。

第二節針織服裝的分類針織服裝按照服用用途分為針織內衣、針織外衣、羊毛衫和針織配件四大類。見彩圖1-8。

男性內衣越來越受到關注運動內衣

該類服裝特別是女性運動胸衣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國內的品牌不多,主要有愛慕、浩沙等。是消費的新趨向。補整內衣第三節針織服裝的生產工藝流程

針織服裝的成衣分為成形衣片的縫製和坯布裁片的縫製兩類。

一、成形衣片的生產工藝流程

成形衣片的縫製是利用成形針織品編織工藝,編織出衣服形態的衣片和衣坯,然後縫合成衣。款式設計→樣板設計→原料準備→橫機織造→染整工序→裝飾工序→檢驗→成衣定形→成品檢驗→包裝→入庫。

二、坯布裁片的生產工藝流程

坯布裁片的縫製即把針織坯布按樣板裁剪成衣片,然後縫合成衣的生產方式。款式設計→坯布準備→裁剪→縫製→後整理。

針織面料的織造針織面料的印染(主要)工藝過程脫水機擴幅機烘乾定型機

第四節針織服裝的發展一、發展概況

1、針織技術是由早期的手工編結演變而來的;2、我國最早開始使用機械技術是清光緒22年(1896年),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內衣廠—景綸襯衫廠,專門生產棉毛衫和汗衫;到建國以後直至八十年代之前,在行業結構上主要是棉針織內衣行業。3、八十年代以後,從各類針織機械的製造到生產各類針織產品,從傳統的內衣擴大到外衣、時裝,從傳統的服用擴大到家用、裝飾用、醫用、工業用,紡織工業進入迅猛發展時期。4、進入九十年代,針織服裝的休閒化、時裝化順應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在現代服裝中占居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二、發展方向(一)針織內衣由實用型向時裝型、保健型發展近年來,針織內衣開始由實用型向時裝型和保健型發展,一方面需要從面料開發上下功夫,內衣面料不僅要求吸汗、透氣、保溫、柔軟、滑潤、細膩,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和回彈性,製作內衣的面料主要是對皮膚起保健作用的棉、麻、絲、毛等天然織物。天然纖維織物風格自然、質樸、親切,是內衣面料的首選,但它的延伸性和回彈性不夠,還達不到緊貼皮膚的效果。自2000年,豪門內衣和美國杜邦公司合作開發中空纖維產品以來,將豪門內衣的產品開發帶入了科技時代,之後又陸續的正式引進杜邦Lycra彈性纖維、Tactel超細纖維、奧地利Model天然木漿纖維,以及今年剛剛才用的竹纖維都讓內衣產品有了全新的面貌。

Lycra萊卡是杜邦公司獨家發明並生產的一種人造彈力纖維,它能夠使得內衣產品更柔軟、光滑,經久耐穿。緊身但不緊繃,柔軟但不鬆懈,伸展自如,無任何束縛感。(二)採用國際先進的、環保型後整理技術,全面提升產品檔次。

針織面料的選擇

第一節針織坯布的分類第二節常用針織面料及性能第三節針織面料性能對服裝設計的影響第四節緯編針織面料及輔料規格第一節針織坯布的分類一、按生產方式分類分為緯編針織物和經編針織物兩大類。二、按原料組成分類

根據構成針織物的原料可分為純紡針織物、混紡針織物和交織針織物。三、按下機形狀分類分為平幅坯布和筒狀坯布。四、按加工方式分類分為本色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色織布、提花布。五、按針織物單雙面分類分為單面針織物和雙面針織物。六、按組織結構分類根據線圈結構與相互排列分為:基本組織織物、花色組織織物和複合組織織物。七、按織物用途分類衣著用布、裝飾用布、醫療用布、產業用布。第二節常用針織面料及性能

針織面料用於服裝的多為緯編織物。緯編織物組織分為基本組織、花色組織和複合組織。針織內衣常用基本組織織物。針織外衣常用花色組織和複合組織。各種組織的結構和性能均不相同。一、針織內衣常用面料的組織結構、性能和用途1、緯平針組織

是雙面緯編針織物的原組織,它是由正面線圈縱行和反面線圈縱行以一定的組合相間配置而成。性能:橫向延伸度好;彈性好。用途:用做貼身內衣;襪子、手套;用於領口、袖口等邊緣部位;是單面緯編針織物的原組織,它由連續的單元線圈以一個方向依次串套而成。有正反面之分。性能:

延伸度好,且橫向大於縱向;易卷邊;易脫散。用途:用做貼身內衣;襪子、手套;橫向用於領口、袖口等邊緣部位滾邊。2、羅紋組織3、雙羅紋組織俗稱棉毛組織,是雙面緯編變化組織的一種,由兩個羅紋組織複合而成。織物兩面都呈正面線圈。性能:延伸性和彈性都比羅紋組織小,織物厚實,不卷邊,不易脫散。用途:用做貼身內衣、運動衣、休閒服裝。4、雙反面組織是雙面緯編組織是由正面線圈橫列和反面線圈橫列交替配置而成。織物兩面都呈反面。性能:織物縱橫向延伸度好且接近,易脫散,卷邊性隨正、反面線圈橫列組合不同而不同。用途:用於羊毛衫編織。二.針織外衣常用面料(一)具有橫條紋效應的面料

(二)具有縱條效應的面料

(三)雙面織物網眼效應

(四)其他織物

三.針織面料的命名針織面料的命名由下列幾部分構成:紗支組成+原料組成+面料組織+平方米克重,如:18號/28號/96號全棉色織薄絨布,克重380g/㎡。第三節針織面料性能對服裝設計的影響針織面料的性能中,有些對款式造型、縫製加工有重要影響,設計前必須對這些性能進行瞭解,才能揚長避短,設計的合理性、正確性。一.拉伸性針織物的拉伸性也可稱為彈性。原因:1、線圈中的圈柱與圈弧發生轉移。2、織物組織。缺點:尺寸穩定性相對較差,規格尺寸發生變化。優點:貼體服裝、練功服及領口、袖口、褲口等部位設計時運用其彈性。對策:在款式、規格設計、裁剪、縫製、整燙過程中都要考慮。如拉布、線跡、熨燙不能向四周用力等。以及採用襯布、紗帶等方法加固,防止拉伸變形等工藝。二.脫散性

紗線斷裂或線圈失去穿套連接後,線圈與線圈發生分離,稱為脫散性。在款式設計與縫製工藝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這一性能,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防止。如採用包縫、繃縫等防脫散的線跡;或採用卷邊、滾邊、緔羅紋邊等措施防止布邊脫散。同時,在縫製時應注意縫針不能刺斷紗線形成針洞,而引起坯布脫散。為此,針織坯布一般要經過柔軟處理。脫散性與面料使用的原料種類、紗線磨擦係數、組織結構、未充滿係數和紗線的抗彎剛度等因素有關。單面緯平針組織脫散性較大,提花織物、雙面組織、經編織物脫散性較小或不脫散。三.卷邊性單面針織物在自由狀態下邊緣會產生包卷現象,這種現象稱為卷邊性。這是由於線圈中彎曲線段所具有的內應力企圖使線段伸直而引起的。在縫製時,卷邊現象會影響縫紉工的操作速度,降低工作效率。目前國外採用一種噴霧粘合劑噴灑於開裁後的布邊上,以克服卷邊現象。卷邊性與針織物的組織結構、紗線撚度、組織密度和線圈長度等因素有關。一般單面針織物的卷邊性較嚴重,雙面針織物沒有卷邊性。四.透氣性和吸濕性針織面料的線圈結構能保存較多的空氣,因而透氣性、吸濕性、保暖性都較好,穿著時有舒適感。這一特性使它成為功能性、舒適性面料的條件,但在成品流通或儲存中應注意通風,保持乾燥,防止黴變。五.鉤絲與起毛、起球六.抗剪性七.緯斜性當圓筒緯編針織物的縱行與橫列之間相互不垂直時,就形成了緯斜現象,用這類坯布縫製的產品洗滌後就會產生扭曲變形。緯斜主要是由編織紗線的撚度造成的,同時多路也會加劇這一現象。八.工藝回縮性針織面料在縫製加工過程中,其長度與寬度方向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回縮,其回縮量與原衣片長、寬尺寸之比稱為縫製工藝回縮率。回縮率的大小與坯布組織結構、密度、原料種類和細度、染整加工和後整理的方式等條件有關。工藝回縮性是針織面料的重要特性,縫製工藝回縮率是樣板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工藝參數。

第四節緯編針織面料及輔料規格

進行針織服裝設計,需對面料的種類及規格熟悉,以便合理地使用面料,這對降低損耗,提高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一.常用緯編針織面料的規格(一)內衣主料規格:針織內衣面料通常在臺車、棉毛機、羅紋機等設備上生產,坯布下機後是筒狀,幅寬尺寸以筒狀折疊(雙層)計算。不同胸圍規格的內衣大類產品,常用淨坯布幅寬尺寸見表2-4-1。(二)外衣主料規格緯編針織外衣面料通常在提花園機等設備上生產。SZ703C型棉毛機的筒徑在14—23英寸之間;Z113A型雙面提花園機的筒徑為30英寸;TLJ/5E型電腦園機的筒徑為33英寸。坯布下機後需剖幅成平狀,以適應外衣的平幅排料,因而幅寬一般在140-220cm之間。(三)坯布類別及一平方米乾燥重量

內衣一般選用汗布、棉毛布,面料柔軟貼體、較薄,其平方米乾燥重量在100-220g/m2之間。外衣一般選用雙紗布、棉毛布、絨布和複合組織織物,要求面料有一定質感,尺寸穩定性較好,其平方米乾燥重量在220-570g/m2之間。不同坯布類別的平方米乾燥重量見表2-4-2、表2-4-3。

二、針織服裝輔料規格針織服裝的輔料除了梭織服裝具有的扣緊材料、縫紉線、襯料、裝飾材料、包裝材料及標誌說明外,在領口、下擺、袖口、褲口部位通常採用與主料薄厚相當的區別於主料組織的工藝處理,常用的有羅紋組織,橫機領、袖口等。(一)羅紋輔料羅紋的編織是筒狀編織,不同部位所需羅紋長度用針數來體現,裁剪所需寬度得到的即是不需接縫的筒狀羅紋輔料。也可通過切條機截取所需羅紋寬度的辦法,然後根據部位裁剪所需長度再縫合處理。(二)橫機領輔料橫機領是T恤衫的專用領型,它是採用專用橫機進行編織的成形產品。領長依據人體頸圍尺寸來確定,或量取領窩的長度,一般成人領長在36~44cm之間,領寬為8cm(含縫份)左右。與橫機領配套的橫機袖口,長度依據袖口寬度規格確定,短袖橫機袖口寬度一般為3.5cm(含縫份)左右,長袖橫機袖口寬度一般為6cm(含縫份)左右。

袖的構成針織服裝的袖型從結構上涵蓋了連身袖、圓裝袖、插肩袖和肩袖四類袖型。與梭織服裝的區別在於:對合體袖結構處理運用了面料的彈性來獲得,不存在兩片袖結構。不存在袖壓肩的造型特徵。(一)連身袖:針織服裝常用於睡衣中。(二)平袖:工藝上是園裝袖的一種,平袖的袖山長度與袖窿圍度尺寸相等,縫合後平服、自然、外觀效果平整流暢,便於活動的特徵,是針織服裝的常見袖型。(三)插肩袖:針織服裝的插肩袖一般是全插肩一片袖形式,款式的變化體現在衣片與袖片互補形式的量與形狀上。(四)肩袖:肩袖也稱無袖,針織服裝可以利用折邊、滾邊的形式對袖窿進行工藝處理,結構上多體現為合體性選擇。需要綜合面料的特徵,對結構尺寸及構成形狀做很好的把握和選擇。綜上所述:

針織服裝中,除了在造型形式上的處理外,充分考慮到利用面料的肌理求得變化,表現在袖子上的如:衣身和袖子採用不同組織結構的面料,大身選用梭織面料,而袖子則用針織面料;袖口組織與袖身組織的變化等,大大地豐富了針織服裝的造型語言。三.口袋的構成

針織服裝的口袋構成形式上有貼袋和插袋兩種,由於面料的變形因素,裝飾的作用大於功用的目的。見圖。

(一)貼袋:※貼袋是貼附在服裝的主體造型上的,口袋的整個形狀完全顯露在外,所以也稱明袋。是針織服裝常見的口袋形式,具有功用性和裝飾性。※貼袋的形狀、面積、位置與主體結構有著直接的比例關係和主從關係。※貼袋的形狀、縫製、線跡所構成的線條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從服裝的流行與創新的意義上講,其裝飾的作用已大於其最初的功用性。

(二)插袋插袋是利用衣縫製作的口袋,常用於褲側縫中,一般以實用功能為目的。四、門襟的構成門襟是外衣構成的語言符號,也常用於針織外衣中。在針織服裝中,門襟的構成有半開襟、全開襟和不開襟三種形式,開口的閉合有拉鏈閉合,鈕扣閉合兩種形式。在針織外衣中,與一般服裝不同的是,開襟形式的選擇更多地考慮了外衣語言符號和裝飾的作用。因在服裝結構設計中,開口的設置更多地以方便穿脫為目的,針織服裝由於面料的伸縮性,穿脫的功用在多數情況下是不成問題的。同時,為了更加強調其裝飾性的作用,一般與領的構成結合考慮。作業:收集資料,進行針織服裝的款式設計(不少於5款)。

針織服裝款式設計

第一節針織服裝款式設計特點第二節針織服裝的局部結構及其處理一、領的結構二、袖的構成三、口袋的構成四、門襟的構成第一節針織服裝款式設計特點一、服裝廓形與結構的關系二、針織服裝款式設計特點

款式、面料和色彩是服裝造型的三要素,其中款式又是構成造型設計的主體,包括整體和局部兩部分,即服裝的廓型、內結構線以及領、袖、口袋等零部件的配置。(一)線條簡潔性

1.針織服裝中結構線的形式,大多是直線、斜線或簡單的曲線。

2.從面料的性能上不適宜採用過匆的分割,一般不存在結構功能的分割線,分割線也多為裝飾性分割線。(二)突出面料的風格特點款式設計的重點多在局部和改變面料的花色風格上,在結構中要以充分利用和表現面料的材質來展開結構設計。面料性能決定服裝廓形以H、O形為主,款式變化的重點在局部設計和麵料設計上:主副料搭配、邊口材料變化構成部件設計:面料組織肌理、圖案構成款式變化:實例:服裝設計與面料性能的結合:針織服裝款式設計特點

局部設計變化:面料組織與大身組織的變化與開口功能結合的變化邊口工藝形式的變化由結構帶來款式的變化:褶的運用內外層設計面料組織、性能與結構結合的變化:裝飾工藝手法的變化:印花、圖案(局部、整幅)繡花珠片配件:繩、鏈掛件立體圖案貼花二者以上結合縫合線跡變化異形材料結合

第二節針織服裝的局部結構及其處理

服裝的局部結構是指與主體服裝相配置和相關聯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領子、袖子、門襟、口袋等。從設計的基本原則出發,各個局部結構不僅要有良好的功能,還要與主體造型有機地結合,達到協凋統一。在處理服裝的局部結構時,應該在滿足其服用功能的前提下,尋求與服裝主體造型之間的內在聯繫,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另一方面與主體結構之間又是一種主從的關係,做到恬當得體,符合服裝的秩序性。一、領的結構領子是服裝局部結構之一,在整體造型中起著“提綱挈領”、“領袖”的作用。針織服裝的領型分為兩大類,即無領型和有領型。

(一)無領型總結:

無領是最基礎的、最簡單的領型,也是針織服裝的一大特色,式樣上更多地保持了服裝的原始形態,在服裝領口部位挖剪出各種形狀的領窩,如園領、V形領、一字領、方形領、梯形領等;通過折邊、滾邊、飾邊、加羅紋邊等工藝手法對邊口進行工藝處理,豐富了無領型的款式變化。不僅解決了針織面料邊口的脫散性、卷邊性問題,並運用而料的伸縮性解決了穿脫的功能性問題,簡化、省略了開襟、開衩的功能性設計,具有造型簡潔、大方、整體,穿著舒適、柔軟、行動方便的特點。(二)有領型:是由領口和領子兩部分構成領子的造型,多用於針織外衣服裝中。常見針織服裝的領型從結構上分為立領、翻領和攤領。

1.立領:針織服裝的立領結構屬直角結構,造型上不強調直立、合體,嚴謹、莊重的效果,多為封閉寬鬆型,強調防風保暖的功能,工藝上採用軟體處理,表現輕鬆,隨意的感覺。有的配以繩、扣處理,一方面消除了封閉單調,取得裝飾的效果,另一方面更強化了功能性。尺寸上分為中、高立領。2.翻領:

針織服裝的翻領從材料上分為與大身料相同的領型,橫機領和異性材料三種,不同材料的翻領其造型效果不同。採用與大身材料相同的翻領,其款式的變化表現為領面寬窄的變化、領子開門的深淺變化、領口的大小變化、立企程度的變化和領子外口線的變化等,依據翻領的結構原理進行結構選擇。橫機領是T恤衫的專用領型,它是採用專用橫機進行編織的成形產品,根據所需要的領寬和領長在編織時設置分離橫列,下機後拆散而成。為了款式上的統一,一般袖口形式與領子相一致。異性材料領型的使用,多從領子造型及尺寸穩定性要求上考慮。

3.攤領:

攤領從結構上分,是翻領的極限形式,造型特徵是領片自然翻貼於肩部領口部位,看上去舒展、柔和。一般用於兒童和女性服裝中,攤領設計中可以產生多種形式的變化,領子的形態根據服裝主體造型的需要進行變化。

4、連帽領:

是在攤領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前領類似水兵領,後領與帽子連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審美性。

作業:通過學習,體會針織服裝的款式設計特點,用款式圖的表現形式,設計5-10款針織外衣(作業紙規格)。

針織服裝規格設計

一、針織外衣的規格設計二、棉針織內衣規格尺寸系列的設置GB/T-1997

三、國際GB/T6411—1997針棉織內衣規格尺寸系列作業:1、運用服裝號型標準設計上衣規格。

2、棉針織內衣規格尺寸系列設置的範圍?

3、針織服裝號型系列的標誌?一、針織外衣的規格設計問題:針織外衣的號型標誌是如何標識的?

存在的問題?一、針織外衣的規格設計方法:遵循梭織服裝規格設計的方法。依據:圍度:淨體尺寸+松度(基本松度、運動度、款式松度)長度:依據款式而定。與梭織服裝不同點:1、松度的把握要充分考慮針織面料的特點,不存在基本松度,存在零松度甚至負松度,合體松度在4~12cm。2、總體高和胸、腰圍均以5cm分檔組成5?5系列。檔差以5cm計。3、規格尾數為5或0。應用舉例:1、設計中間體規格。圍度:淨體尺寸+松度(基本松度、運動度、款式松度),尾數為5或0。長度:依據款式而定。2、號型系列規格設計以中間體為中心,各部位分檔數值,向兩邊依次遞增或遞減組成服裝規格系列。針織服裝號、型分檔為5。由號、型每增減1cm得服裝規格檔差:衣長分檔為0.4×5=2cm;袖長分檔為0.30×5=1.5cm;總肩寬分檔為0.25×5=1.25cm;褲長分檔為0.60×5=3cm。男、女針織服裝與梭織服裝尺碼號型對照單位:釐米(名豪制衣廠)二、棉針織內衣規格尺寸系列的設置GB/T6411-19971、號型定義“號”是以釐米表示的人體的總高度,是設計內衣長短的依據;“型”是以釐米表示的人體胸或腰的圍度,是設計內衣肥瘦的依據。2、號型系列的設置以中間標準體(男子以總體高170cm、圍度95cm;女子以總體高160cm、圍度90cm)為中心向兩邊依次遞增或遞減組成。總體高和胸、腰圍均以5cm分檔組成系列(男子號分佈155cm~185cm,型分佈80cm~110cm;女子號分佈150cm~175cm,型分佈75cm~105cm)。總體高155cm及以下,則以60cm為起點,胸、腰圍均以45cm為起點依次遞增組成兒童、中童衣褲類系列。3、號型系列的標誌在內衣上必須標明以釐米為單位的總體高和成品胸、腰圍。表示方法:總體高與圍度之間用斜線劃開。例如:170/95。三、國際GB/T6411—1997針棉織內衣規格尺寸系列1、規格系列部位的測量與測量規定

規格系列部位的測量

測量規定:①衣長:連肩的由肩寬中間量到底邊,合肩的由肩縫最高處(即領窩側頸點)量至底邊。②胸圍:由掛肩縫與肋縫交叉處向下2cm橫量。帶中腰的胸圍由底邊向上8~12cm處橫量(胸圍也可用胸圍大小表示)。③袖長:平肩式由掛肩縫外端量到袖口邊;插肩式由後領中間量到袖口邊。④褲長:從後腰寬的1/4處向下直量到褲口邊。⑤直襠:褲身相對折,從後腰口邊向下斜量到襠角處。⑥橫襠:褲身相對折,從襠角處橫量。2、成品各主要部位規格

國際GB/T6411—1997棉針織內衣規格尺寸系列標準。對衣長、胸圍、袖長、褲長、直襠、橫襠六個規格作了規定,可以以這些標準為依據,根據款式、面料、工藝及穿著方式的改變、流行趨勢做一些修正,較快較準地制定出新產品的規格。見教材P37表4-10~表4-15。3.丈量時應注意的問題(1)款式不同丈量部位的差異:平袖、插肩袖的區別。(2)縫製方法不同丈量部位的差異:包縫、折邊或滾邊的區別。如領寬、領深的測量。

(3)材料不同丈量部位的差異:挽邊口、滾邊口、羅紋口的區別。如袖口、褲口大小的測量。討論:針織外衣的號型標誌應該怎樣標識?分析:

不論服裝號型標誌如何標識,國標中服裝號型的定義是適用任何種類的服裝,“號”是以釐米表示的人體總高度,“型”是以釐米表示的人體胸或腰的圍度,均代表的是人體的尺寸。針織外衣從款式設計風格和麵料性能特點上更多地體現了模糊性規格的特點;從科學、號型標誌比規格更進步的意義講,應標誌人體尺寸,款式造型的因素是設計師應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對於貼體、緊身款式使用彈性面料時,涉及面料彈性運用的大小、緊身的程度等因素,標誌成品靜態尺寸沒有任何意義。

結論

綜合號型定義和內衣標誌考慮,採用二元制、以人體尺寸標誌更能適應服裝寬鬆、合體、緊身不同廓型變化,並利於構建與梭織服裝統一的概念體系;不設體形分類、採用5?5號型系列符合面料性能及生產特點,體現了合理性與科學性。

針織服裝比例分配法制圖

一、針織裙結構製圖1、裙子的基本型2、針織裙的結構變化3、腰頭加鬆緊帶的結構處理二、針織褲結構製圖1、褲子的基本型2、針織外衣褲的結構變化三、針織上裝結構製圖

1、上裝基本型2、男、女上裝衣身的結構區別3、針織上裝的結構變化四、針織服裝製圖應用實例一、針織裙結構製圖1、裙子的基本型製圖2、針織裙的結構變化針織裙由於面料的原因一般多用於直筒裙和斜裙兩大類,腰頭通常採用鬆緊帶。①針織筒裙的結構變化②針織斜裙的結構變化款式特點:斜裙又稱喇叭裙,外形呈“A”字型,腰口不收省,下擺呈喇叭形狀,結構處理是通過對裙子的基本型切身擴擺獲得。製圖方法:直角式旋轉法角度法對基本型切身擴擺

結構變化:

腰頭也通常採用鬆緊帶,為此在計算腰圍尺寸時,要將鬆緊帶的寬份量加進去。3、腰頭加鬆緊帶的結構處理

針織裙的腰頭通常加鬆緊帶,製圖時,需要將鬆緊的量計入腰圍尺寸中,分下列幾種情況:(1)整圈加鬆緊帶。開拉鏈時腰圍加長12~20cm。不開拉鏈時腰圍加長25cm以上,加長後的腰圍尺寸應大於臀圍尺寸,以保證穿脫的功能性。(2)兩肋邊車鬆緊帶時腰圍加長15cm。

(3)後半圈車鬆緊帶時腰圍加長10cm。二、針織褲結構製圖1、褲子的基本型製圖2、針織外衣褲的結構變化(1)圍度的變化:針織外衣褲由於面料的變形性通常為寬鬆休閒褲,在臀圍的圍度加放上比西褲大,一般在16cm以上。(2)中檔位不明顯:褲身不象西褲的中襠位那樣修身,強調造型,不存在明顯的中襠位。(3)腰頭用橡筋處理:同裙子腰頭一樣,腰頭通常採用加橡筋處理。款式上不設開口,折襇省道的量用橡筋作抽緊處理,並保證其穿脫服用的功能要求,結構表現為腰口至臀位線的側縫線曲率減小,甚至為直線的特徵。褲子的基本型制圖女休閑長褲結構圖三、針織上裝結構製圖1、上裝基本型製圖2、男、女上裝衣身的對位:女裝前衣片側頸點後衣片側頸點相齊。

男裝前衣片側頸點與後領深相齊。

前後衣片輪廓線制圖

男女體形側面圖

男上裝前後衣片的對位

女上裝前後衣片的對位

3、針織上裝的結構變化針織服裝一片袖的采寸變化

①袖山長度等於袖窿長度②袖山高在基本袖山高以下,一般為8-10cm。

③在寬鬆型針織內衣款式中,從舒適角度考慮,袖窿形狀演變為胸、背寬與肩寬相等,袖窿、袖山曲線也變得無前後區別。

針織女裝基本紙樣法紙樣設計

問題的提出:其一:對於緊身服裝需要運用面料的彈性來實現,在使用彈性較大的面料時,存在運用多少彈性量的問題。面料靜態時的製圖此例不再“相似於”人體各部位的比例分配,而是與面料的組織,性質有關。其二:面料彈性的運用分方向性,同時要求各細部尺寸在運用面料彈性的多少表現出合理性和一致性。其三:寬鬆型針織服裝各部位製圖比例存在“變形”設計,需要保證自身結構的合理性。其四:針織服裝不存在省道和結構功能的分割線。第一節針織女裝基本紙樣

思路:針織女裝基本紙樣是建立在女裝基本紙樣基礎上,通過合理的腰線對位→胸省處理→肩省處理獲得,以適應針織服裝不收省道的面料要求。一、女裝基本紙樣女裝基本紙樣是根據日本文化式服裝原型結合我國婦女體形特徵修訂而成的。不同的是後領寬公式:原型:B/20+2.9;基本紙樣B/12。結果基本相同,但基本紙樣稍大點,符合我國婦女體形的特點,而且的公式又為推板提供了領寬參數的依據。女裝基本紙樣的製圖。見圖

女裝基本紙樣女裝基本紙樣胸省處理、肩省處理

腰線定位:前後衣片腰線的定位以後腰節線與前中腰最低線上1cm相齊來定位。胸省處理:分解全省量為胸省和腰省,前後肋線不等量歸於袖窿,作轉化為袖窿深度處理。肩省處理:基本紙樣中1.8cm的肩胛省量,前肩線放出1.3cm與後肩線對位,0.5cm作容量處理。

女裝基本紙樣胸省處理、肩省處理腰圍線二、針織女裝基本紙樣:

思考:

我們知道,針織服裝的放鬆量較小,是否可以將松度減少為4cm,即滿足人體呼吸所需的量,人體活動所需的松度用面料的彈性來調節?

原型中10cm松度中去除的6cm,按照紙樣分類采寸原則,後側縫:前側縫:後中心:前中心=1:1:0.5:0.5分數據分析

結論

針織服裝原型的細部尺寸基本接近人體靜態淨體尺寸。鑒於胸圍松度的改變,是否會引起基本紙樣式樣整體發生一定的改變,其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探討,屬於不成熟理論,在此不作討論。不過現有針織女裝基本紙樣,按照紙樣的放縮原則、尺寸配比已能滿足不同造型針織女裝的設計使用。第二節針織女裝基本紙樣放縮量的設計原則和方法

針織女裝基本紙樣的建立,為合體型、緊身型、寬鬆型放量的女裝進一步紙樣設計提供了直接的依據和參照。一、寬鬆廓形的尺寸追加原則1.胸圍:追加松量集中設計在側縫處,並使後側縫追加松量尺寸大於前側縫圖。2.袖窿深:側縫胸圍尺寸增加的同時,相應開深袖窿,開深的尺寸約為前後側縫水準增量總和的一半。3.肩線:

作法是配合衣身的松量設計,抬高、延長前後肩線,使肩部同時追加長度松量。其中,肩點抬高尺寸仍為後大於前,肩點延長尺寸為肩部落肩量.

4.袖山曲線:

使袖山頂點和落山線相向位移,達到減少袖山高的目的。其中,袖山頂點下移尺寸以衣身前肩線延長量為參照設計;落山線上移尺寸以衣身袖窿開深尺寸的一半為參照設計。

一、寬鬆廓形尺寸配比

二、貼身合體的廓形減少松量原則胸圍:後側縫∶前側縫∶後中心∶前中心=1∶1∶0.5∶0.5分配減少松量;前後衣身減少松量合計為6cm,經計算得到的圖形接近人體靜態淨體尺寸。核準袖山線與袖窿線的長度。三、針織緊身服裝的尺寸配比

針織緊身服裝的實際尺寸小於淨體尺寸,需要運用面料彈性,考慮到面料的尺寸穩定,一般面料彈性的運用以組織彈性為限,在此前提條件下,針織緊身服裝的尺寸配比:①以貼身合體尺寸配比為基準(接近人體靜態淨體尺寸);②各高度點不變;③在橫向尺寸上去掉運用面料的彈性量,計算公式為:部位尺寸×(1-運用彈性率%)。

彈性率的大小用橫向拉開力的大小與尺寸的變化來測定,一般在10~20%左右。

各高度點不變:從合理性來講:其一,人體的高度點由號決定,與型、松度無關;其二,面料橫向彈性的運用以組織彈性為限度,不存在圈柱向圈弧的轉移,不會帶來長度的縮短;其三,緯編針織面料運用到服裝上,橫向處在圍度方向,直向在長度方向上,面料橫向彈性大於直向與服裝長度結構點相對穩定相吻合;其四,從著裝習慣來看,一般不存在內套服裝容量的問題,各高度基準點只與人體有關。如運用2+1羅紋設計女裝緊身T恤,面料彈性運用率為10%,以貼身合體尺寸配比為基準,衣片各基準點的確定見圖

緊身服裝尺寸確定方法

男裝紙樣放縮量設計:

男裝紙樣放縮量設計範圍相對女裝小而保守,但施用的原則完全相同。鑒於男裝沒有像女裝那樣可以將放量減少到零甚至小於淨胸圍的服裝類型,也不存在省的處理和前、後腰線對位的程式,因而男裝一般不使用基本紙樣的放縮量設計,而是多使用比例分配的製圖方法。

針織服裝的制板

一.制板方法分類二、制板的主要依據(一)成品規格

(二)坯布縫製工藝回縮(三)縫製工藝損耗(四)其他因素

三、針織服裝的制板(一)樣板設計的一般程式(二)、設計舉例一.制板方法分類1、淨樣法以服裝的規格尺寸為依據,運用服裝結構原理,完成各衣片的結構圖,然後根據不同部位縫製工藝的要求加放縫邊,獲得工業樣板的方法。2、毛樣法在制板時,除使用規格尺寸外,預加了各部位要求的縫份量,所得到的結構圖已包括了縫份量在內的一種制板方法。3、負樣法一般樣板是用作裁制衣片的,它代表的是衣片的形狀規格,負樣法正好相反,它代表的不是衣片,而是形成衣片需要裁掉的裁耗。目的是為了減少樣板數量而採用的一種方法,通常用於針織內衣的制板。各種針織坯布自然回縮率參考值

二、制板的主要依據

(一)成品規格

(二)坯布縫製工藝回縮

1、定義:

針織衣片從裁片到成品的縫製加工過程中,長度和寬度方向會產生一定的回縮量,稱為縫製工藝回縮(也稱坯布的自然回縮)。

2、計算公式:

部位規格尺寸÷(1-回縮率%)。自然回縮率的計算方法為:坯布自然回縮率=×100%也可通過試製樣衣的辦法實際測定,計算方法同上。應用時,一般在尺寸較大的部位考慮,如衣長、胸圍、袖長、袖窿深(掛肩)、袖口大、臀圍、褲長、上襠、褲口大等部位。

產生縫製工藝回縮的主要原因①坯布結構②在織造、印染加工過程中,受到各種加工外力的牽拉,以縱向為主蘊藏了一定的變形能力。與針織坯布的組織結構、密度、紗支、原料、染整加工的工藝、後整理方式淨坯存放的形式與時間、車間的溫濕度、印花面積的大小、以及印花與裁剪的次序、縫製工藝流程的長短等因素有關。(三)縫製工藝損耗

縫製工藝損耗是縫製時產生的損耗,是做縫和切邊兩部分之和。針織服裝在縫製時機種不同,縫製部位不同,縫耗也不同,主要機種縫耗的一般規定如下:(1)包縫縫邊(單層)0.75cm(2)包縫合縫(雙層)0.75~1cm(3)包縫合縫(轉彎部位)1.5cm(4)包縫底邊(挽邊)挽邊寬+0.5cm(5)平縫機折邊(棉毛、汗布)0.75cm(6)平縫機折邊(絨布)1cm(7)背心三圈折邊1~1.25cm(8)平縫機領腳折邊或口袋折邊0.75~1cm(9)寬緊帶折邊(闊1.5cm,折邊1cm)2.5cm(10)雙針、三針拼縫或底邊0.5cm(11)滾邊(滾實)扣0.25cm(12)厚絨厚度(折邊時)0.125cm(四)其他因素

1.款式要求:如邊口處理情況。2.面料的下垂性:在製作規格較長的產品時,對於下垂性明顯的面料,製作樣板時,樣板橫向應適當放寬1~1.5cm,縱向長度尺寸縮短1~1.5cm,以使成品尺寸與規格相符。3.橫向擴張性:有兩層含義:其一,對於斜紋,橫向部位,如男背心的掛肩、肩寬、下擺部位,由於縫製中拉伸因素的影響,為使成品後保持平整或寬度不變,在製作樣板時橫向部位應適當減去0.25~0.75cm;其二,用於領口、袖口、褲口或下擺的羅紋,考慮到橫向拉伸擴張會來帶來長度方向的縮短,因而在羅紋的長度方向往往要加上0.75~1.25cm。三、針織服裝的制板淨樣法制板:各部位的製圖尺寸=部位規格尺寸÷(1-回縮率%)+其他因素然後再根據各部位折邊情況、縫製工藝加放縫邊,即縫製工藝損耗。是針織外衣常用的制板方法。毛樣法制板:各部位的製圖尺寸=(部位規格+縫耗)÷(1-回縮率%)+其他因素。為針織內衣常用的制板方法。

(一)樣板設計的一般程式

1.畫款式效果圖。2.確定規格,列出各部位規格尺寸表。3.確定縫製方法,選擇縫紉設備。根據布料性質、款式要求,確定各部位的縫製方法、縫紉設備、縫製工藝損耗。4.按照制板的尺寸依據,並考慮其他各種影響因素,畫出結構圖、樣板草圖。5.製作樣板。6.小批量試製,核對規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並對生產過程實施檢查,以確認是設計原因,還是操作原因。具樣檢查:

①淨壞軋光門幅是否符合規格。②壞布軋光後行放時間是否在24h以上。③裁剪操作是否按規格操作,裁片與樣板是否吻合。④縫製操作是否按縫紉損耗規定要求。⑤熨燙時有無拉伸。7.修改樣板。對實施檢查中不符合要求的樣板做出修改,直至符合設計要求為止,並選擇最佳排料方法,在排料中進一步修改樣板的彎套部位,使成品在保證規格、品質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裁耗,提高裁剪效率和麵料利用率。

8.縮放樣板。按規格、碼數分佈縮放樣板,制出整套樣板。

(二)、設計舉例。見教材P102。

針織服裝的裁剪第一節裁剪前的準備第二節裁剪方案的制定(略)第三節裁剪工程第四節淨坯用料計算第一節裁剪前的準備一、棉針織物門幅的確定二、合成纖維的門幅確定三、對色、配料四、驗布五、回縮一、棉針織物門幅的確定

棉針織物光坯布的實際門幅是由軋光定型工序所確定的。(一)軋光定型的作用

由於棉針織物在漂染加工中,受到一定的拉伸,產生長度伸長、門幅縮小、絲縷歪斜等現象,因而軋光定型的作用即是:

1、改善織物的品質:糾正絲縷歪斜、使布面平整並具有一定的光澤。

2、定型坯布幅寬:坯布軋光幅度的大小是根據坯布類別、織造的筒徑、密度標準(部頒標準)和坯布的縮率,再結合各廠具體染整的工藝條件和經驗而決定的。(二)紮光定型的種類

軋光幅度以每隔2.5cm為一檔。分:1、漲軋:經軋光後使坯布門幅加寬。常用於絨布織物,因針織絨布織物經拉絨後,長度伸長,因而絨布織物一般採用漲軋二檔或三檔。

2、平軋:經軋光後使坯布門幅不變。棉毛織物由於其結構的緊密性,在加工過程中變形較小,一般採用平紮或縮軋一檔。3、縮軋:經軋光後使坯布門幅縮小。一般汗布類等單面織物採用縮軋二檔或三檔。因為軋光幅度為每隔2.5cm為一檔(指筒狀寬度),因而棉針織物光坯布的幅寬規格以5cm分檔,與內衣規格的檔差5cm形成對應的關係,不同規格的成衣選用不同幅寬的織物,對應由不同筒徑針織機編織。這就是針織坯布規格的多樣性的特點,同時不同規格的成衣選用不同幅寬的光坯布,構成了充分利用幅寬的條件,這是針織內衣面料利用率高達90%以上的原因之一。二、合成纖維織物的門幅確定

合成纖維織物的門幅確定是通過熱定型獲得的。熱定型的作用:獲得平整的布面;降低收縮率;提高尺寸的穩定性和抗皺性;改善織物的風格;調整織物門幅;使織物達到規定的幅寬和克重。熱定型方法;幹坯布定型:熱風定型。染前定型;染後定型等多種方法。緯編常用光坯布的幅寬尺寸見表

2-2。三、對色、配料

1、對色配料

裁剪前應將主料(大身料)及輔料(領、袖、褲口羅紋等)進行比色配料和數量核對,務使產品各零部件色澤基本一致,並使數量配套。為了減少“色差”,生產中也有將一批貨所需的主料及輔料在染色前配好,採用統一鍋染色處理,以避免主料和副料不同鍋的染色所帶來的色差。2、數量核對針織面料以稱重的方法備料,以10件重量克數計算。

四、驗布

因為針織坯布的疵點較多,所以驗布是必需的工序,而且工作量較大,驗布工作品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成衣產品的合格率。圓筒形針織物應檢查坯布的兩面。發現漏針、破洞、斷線、油針、花針及染整疵點的地方做上明顯的記號,如用木夾、不同色線或色筆做不同標記並做好坯布品質記錄。五、回縮

經過軋光、定型、驗布,針織坯布還需在平攤的狀態下,堆置24小時以上,使坯布得到充分的自然回縮,在鋪料裁剪前使線圈形態處於穩定狀態,以降低面料的自然回縮率。第三節裁剪工程

針織服裝的裁剪包括提縫、鋪料、借疵、排料、裁剪、驗片、打號等工序。一、提縫針織產品根據排料裁剪的要求,需要把圓筒形針織物的布邊折痕提轉到坯布中央位置,通過裁剪消除。見教材P110圖7-2。二、鋪料、借疵鋪料就是按工藝技術要求和裁剪方案所確定的鋪料長度、層數和床數將布料平鋪在裁床上的工藝操作過程,由於針織面料的織造疵點較多,在鋪料、斷料過程中還應進行借疵,即將坯布上的疵點借到裁耗部位或合縫處,如果疵點較嚴重又無法借疵時必須裁去,裁去的布料可作為附屬材料使用。三、排料、劃樣

(一)排料的工藝要求(二)排料方法外衣排料在實踐中歸納為20個字即:先大後小,緊密套排,缺口合併,大小搭配,避免色差。針織坯布內衣產品常用的套裁排料方法有下列幾種:

1.平套法:

2.斜套法:一般用於合肩產品。

3.鑲套法:樣板的一端鑲進樣板另一端的空檔內,如背心樣板的排料。

4.拼接套法:樣板與樣板相接的兩側空檔,用作拼角或拼檔,如棉毛褲的樣板就採用這種排料方法。

5.迴圈連續排料法:如領子的排料。(三)劃樣

四、裁剪、打號第四節淨坯用料計算一、用料計算的方法二、用料計算中的有關概念三、用料計算一、用料計算的方法

針織面料一般是以重量公斤數做為交易或核算依據的。工藝計算中以十件產品的耗用公斤數為單位,根據生產任務總件數,求得總重量的方法進行的。一、用料計算的方法(一)主料、輔料分類計算

產品用料中,主料包括衣身、袖子、褲身、襠;輔料包括領口、袖口、褲口、下擺羅紋、滾邊布等都應一一計算,不能遺漏。(二)不同規格、幅寬要分別計算不同規格的產品,選用不同幅寬的面料,應分別計算其用料,然後再相加。(三)不同織物組織分別計算(四)不同原料分別計算二、用料計算中的有關概念

1.段耗與段耗率:段耗是指鋪料過程中斷料所產生的損耗,段耗的多少用段耗率來表示。計算公式為:段耗率=段耗重量/投料重量×100%段耗產生的原因:①機頭布;②無法躲避的殘疵斷料;③不夠鋪料長度,又不能裁制單件產品的餘料;④落料不齊而使用料增加的部分。段耗率的大小與針織坯布的品質和工人技術操作水準有關。

常用針織坯布的裁剪段耗率參考值

2.裁耗與裁耗率

裁耗是指排料、裁剪過程中所產生的損耗。是反映排料是否合理緊湊的一項指標。裁耗的多少用裁耗率來表示。計算公式為:裁耗率=裁耗重量/段料重量×100%=裁耗重量/(衣片重量+裁耗重量)×100%=裁耗重量/(投料重量-段耗重量×100%3.成衣製成率成衣製成率是指被製成衣服的坯布重量與投料總重量之比。計算公式為:

成衣製成率

=成衣重量/投料重量×100%

成衣製成率是反映坯布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4.坯布的回潮率

坯布的回潮率是指坯布的含水量與幹重之比,計算公式為:坯布的回潮率=(坯布濕重-坯布幹重)/坯布幹重×100%

在計算坯布用料時,用於坯布幹重與濕重之間的換算。

三、用料計算(一)主料計算1.10件產品用料面積(平方米)

10件產品用料面積(㎡)=(段長×門幅×2×段數)/(1-段耗率)2.10件產品用料重量(㎏)10件產品用料重量(㎏)=10件產品用料面積(㎡)×幹重(g/㎡)×(1+回潮率)/100010件產品毛坯重量(㎏)=10件產品用料重量(㎏)/(1-染整損耗率)(二)輔料計算

針織服裝的輔料主要包括衣褲中各種邊口羅紋、領子、門襟、口袋及滾邊、貼邊等輔料用布,與主料使用面料相同的或可以通過樣板套料的方法計算出用料面積的,計算方法同主料相同,這裏主要介紹羅紋用料、滾邊用料和縫紉線用量的計算。1.羅紋用料計算

羅紋用料一般以羅紋針筒針數、所用原料、用紗規格為依據,確定其每釐米長度的乾燥重量,然後根據每件產品耗用羅紋的長度,計算出其重量。計算方法如下:(1)每件產品領口(或下擺)羅紋重量(g)

=

每件產品羅紋樣板長度(㎝)×幹重(g/㎝)×(1+坯布回潮率)

(2)每件產品袖口(或褲口)羅紋重量(g)=

每件產品羅紋樣板長度(㎝)×2×幹重(g/㎝)×(1+坯布回潮率)其中羅紋布每釐米幹重見表

7-3P118。2、滾邊用料

滾邊用料一般使用橫料,也就是說滾邊料長度方向是針織坯布的幅寬方向(橫向),滾邊料的寬度(或段長)為針織布的長度方向(直向);滾邊部位一般是領口、袖口、褲口、下擺。滾邊用料的計算仍然是先求出一件產品的用料面積,然後再換算成重量的方法。(1)滾邊用料長度的計算:依據:滾邊部位的規格;縫耗;兩件產品部位之間的間隙,約1~1.5㎝;滾邊布的拉伸率:一般坯布為5%—10%,羅紋坯布為15%。每件產品滾邊用料的長度(㎝)=[滾邊部位規格㎝+縫耗0.75㎝]×(1-拉伸率)+1~1.5㎝(2)滾邊計算用料寬度的計算:依據:滾邊部位滾邊寬規格;滾邊方式,分雙面滾邊和單面滾邊兩種方式;滾邊折邊量,一般為:0.5-0.75㎝;拉伸擴張損耗,即由於橫向的拉伸,寬度變窄,一般計0.5㎝。

每件產品滾邊用料(雙面)的寬度(㎝)=

滾邊寬成品規格×2+滾邊折邊0.75㎝×2+擴張損耗0.5㎝每件產品(單面)滾邊用料的寬度(㎝)=

滾邊寬成品規格×2+滾邊折邊0.75㎝+擴張損耗0.5㎝

(3)每件產品滾邊用料計算:每件產品滾邊用料面積(㎡)=(4)每件產品滾邊用料重量的計算:每件產品滾邊用料重量(kg)=3.縫線用量計算:縫線用料的計算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十件產品耗用縫線的重量來計算;另一種是以不同線跡每米耗用縫線的長度為參考,計算縫製一件產品需要線跡的長度。

針織服裝的縫製裁剪後的衣片通過逢制工程加工成成衣。縫製工程是選擇適當的工藝、設備和流水生產方式進行批量加工的生產過程。因此,本章的任務是根據布料的性質及縫製部位的要求,選用合適的線跡、縫跡、縫針號數;縫紉機設備;縫線及其它輔料的品種規格;進行流水生產安排和制定縫製品質的要求。第一節針織服裝生產用縫紉機一、工業縫紉機的分類二、針織成衣生產中主要縫紉機的特點三、針織坯布選用針號對照表第二節針織服裝的縫製品質規定一、針織服裝縫製品質的統一規定二、縫跡密度標準三、常用縫線品種規格與用途第三節流水線生產安排(略)第一節針織服裝生產用縫紉機

針織服裝的面料性能和成品各部位穿著要求不盡相同,需要多種性能的縫紉機才能完成縫製加工。表現在:(1)由於脫散性的存在,縫製時要考慮採用防脫散的線跡結構;(2)由於面料的拉伸性,縫製時要選用與縫料拉伸性相適應的線跡結構及縫線;(3)在有些縫紉機上,安裝不同附件,可進行多種用途的縫製作業。一、工業縫紉機的分類(一)按縫跡結構分

1.鏈縫機:單線鏈縫機,曲折單線鏈縫機,雙線鏈縫機,曲折雙線鏈縫機;2.梭式縫機:平縫機,2點人字縫機,3點人字縫機;3.繃縫機:雙針三線繃縫機,雙針四線繃縫機,三針四線繃縫機,雙針五線繃縫機,三針六線飾縫機;4.包縫機:三線包縫機,雙針四線安全縫機;5.特殊縫機(二)按用途分單線跡機,複線跡機,犬牙機,刺繡機,釘鈕扣機,開鈕孔機,打結機,飾邊機,暗縫機,封口機,安全跡機等。二、針織成衣生產中主要縫紉機的特點(一)包縫機包縫機在針織品縫製過程中是用途最廣的機種,它的特點是縫跡的彈性大,可包裹布邊邊緣,防止針織物線圈脫散,常用於合縫、隱蔽縫。

1、單針三線多用於針織品縫邊包縫;2、雙針四線為加固縫,多用於針織品各部位的縫製;3、雙針五線主要用於外衣的縫製,如襯衫合縫、上袖等。(二)繃縫機繃縫機有雙針、三針、四針等,均有平型或袖筒型兩類。用於折邊、拼接縫。1、繃縫多用雙針繃縫機,一是將包縫的邊縫壓平,同時也可增加縫跡的牢度。2、三針或四針繃縫機多用於拼接縫、裝飾折邊。由於用途不同,選用型號、針距大小也不相同。如繃縫用的雙針繃縫機的針距要大一些。(三)平縫機平縫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種機種。在針織服裝生產中用於尺寸要求穩定的部位,如緔領、貼袋、商標等,線跡也較簡單。近年來縫紉機製造業高速發展,高效率、高質量的平縫機不斷湧現,最多的是帶有自動剪線頭的及各種始縫、終縫打結加固自控的平縫機。(四)鏈式縫機

鏈式縫機分單針雙線鏈縫機和多針雙線鏈縫機:1、單針雙鏈縫機用於針織汗衫等的滾領以及滾邊等部位;2、多針雙線鏈縫機與繃縫機不同之處是無裝飾線,多用於壓寬緊帶和運動服裝的壓條帶等;四針鏈縫機的針距一般在20mm以上,可將32mm寬的鬆緊帶直接貼於上衣底邊或褲腰邊上,多針雙線鏈縫機也用於運動衣的袖子和運動褲的褲中縫的壓條,四針則同時壓兩條10mm左右的條帶,雙針則壓一條。三、針織坯布選用針號對照表不同的針織坯布、不同設備縫合時選用針號參照如下表:

第二節

針織服裝的縫製品質規定一.針織服裝縫製品質的統一規定(一)一般規定1.主副料之間的色差不能超過三級。2.各種縫跡要清晰,鬆緊適度,不得發生針洞和跳針。3.卷邊起頭在接縫處(圓筒產品在肋處),接頭要齊,重線只允許一次,重針在2~3cm內。4.如遇斷線或返修,須拆清舊線頭後再重新縫製。5.厚絨產品的縫合,應先用三線包縫機縫合再行雙針繃縫,兒童品種的羅口只用三線包縫,不需要繃縫加固。6.棉毛、細薄絨合縫用三線包縫,只在羅口或褲襠縫處用繃縫加固,運動衫褲後領及肩縫處用雙針繃縫機加固。7.平縫、包縫明針落車處必須打回針或打結機加固。8.挽邊處薄料用三線或雙線包縫,厚料用雙針繃縫機。9.合肩處必須加紗帶(直絲本料布或肩條)或用三針機縫製。10.背心“三圈”(領圈和兩掛肩圈),汗布男背心用平縫機折邊,網眼布用雙針機折邊,女式用三針機折邊(兩面飾);滾邊用雙針繃縫,加邊用三線包縫機合縫後再用雙針繃縫;背心肩帶用五線包縫或三線包縫後再用平縫機加固。11.裏襟布:絨類、汗布類產品用平細布;棉毛類用本身料或平細布。12.鬆緊帶褲腰:一般用寬緊帶機縫製;也可用包縫機包邊後,再用平車折邊縫製,或用雙針繃縫機折邊縫製。13.打眼處襯平細布或雙面布。(二)各種縫紉機的縫製統一規定1.包縫:縫邊寬0.3~0.4cm,起落處打回針時兩件對齊不得留辮子,兩處線跡重合;上羅紋口要均勻一致;斷線或跳針重縫不得再行切布邊;切縫後衣片應保持原形;袖底縫與大身腰縫對齊,錯縫不得超過0.3cm。2.包縫挽底邊:挽邊寬窄一致,不勻程度不超過0.3cm;絨布正面不允許露明針,棉毛汗布明針長度不超過0.2cm;漏縫絨布不允許,棉毛汗布在騎縫處允許有1~2針。3.雙針換底邊:挽邊寬窄一致,裏面不準露毛渣。4.雙針繃縫:不得出軌跑偏,不得大拐彎,重線不超過3cm,不小於1.5cm,起縫在接縫處或暗處。5.平縫:男背心三圈挽邊寬窄一致,成人1cm,兒童0.6cm,挽邊挖邊0.4cm,釘商標針腳不得出邊1~2針,眼皮規格均為0.1cm。6.三針繃縫:挽邊寬窄一致,不得搭空和露毛;挽領圈起頭在右肩縫後2~3cm處,終點不過肩縫;掛肩圈起頭在肋縫處偏後;滾羅紋邊要做到鬆緊均勻一致。7.滾領(雙線鏈縫):滾領鬆緊要一致,要滾實、豐滿、端正;領圈正面眼皮不超過0.1cm,接頭一律在右肩縫後1~2cm處。8.犬牙邊:保持牙子大小均勻一致,起頭在接縫處,領圈起頭在右肩縫後2~3cm處。9.鎖眼:眼子要端正,眼孔大小與紐扣規格相應,眼孔兩端各打3~4針套結(先切後鎖的不打套結)。10.釘扣:扣子要釘牢,位置應對準扣眼。二、縫跡密度標準

縫跡密度指的是2釐米內的針跡數。不同織物使用不同功能的縫紉機規定的縫跡密度見下表:

三.常用縫線品種規格與用途

作業:完成設計其中一款的縫製工序流程圖。

針織品的整理

第一節熨燙一、熨燙工藝要求二、熨燙工具設備第二節針織服裝檢驗一、針織服裝總體品質要求二、針織服裝外觀檢驗操作程式三、成衣外形檢驗四、成衣縫製檢驗五、成衣規格檢驗第三節包裝一、內包裝二、外包裝三、產品標誌(使用說明)第一節熨燙

針織坯布在裁剪工序之前,一般都經過定型和軋光整理,坯布外形和針織物線圈結構已經比較穩定,但經過裁剪提縫和縫製操作搬運後,使成品產生皺折和折痕,不僅影響美觀而且也不能順利進行品質檢驗與包裝,因此必須加以熨燙。一、熨燙工藝要求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