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梁平區2024屆第二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重慶市梁平區2024屆第二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重慶市梁平區2024屆第二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重慶市梁平區2024屆第二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重慶市梁平區2024屆第二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2024屆第二次調研考試

語文試題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

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及科類名稱。

2.請將準考證條形碼粘貼在右側的[考生條形碼粘貼處]的方框內。

3.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

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的答題區域內

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5.保持答題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

刮紙刀。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戰國時期,“鴻溝”便躋入中原版圖。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自安邑(山西南部)

遷都至I大梁(今河南開封),第二年就開鑿以大梁為中心溝通黃河與潁水的“大溝”,

即“鴻溝”的前身。到魏襄王時期便有了“鴻溝”的說法。事實上,鴻溝的修建經歷

了幾個階段,幾番修整才最終成型。鴻溝以黃河為水源,呈西北—東南流向,包括渦

水。渙水、睢水、汲水等分支。整體上引黃河水南下至都城大梁,后又向東延伸,經

大梁北郭到城東,再折而南下,匯入淮水的支流潁水,鴻溝成為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

兩大流域的大規模人工運河。

自大梁南折入淮河后,鴻溝還聯通起濟、濮、睢、汝、泗等支流,使各水系與淮

河有了交集,在原本“各行其道”的河、淮流域之間織起一張奇妙的水網,與早已成

型的淮河邙溝水網相連相通,進而在黃淮平原上形成完整的“鴻溝”水系。

鴻溝在改善交通的同時,還以一己之力,承擔起灌溉大任,大大促進了魏國的農

業發展,河水流淌過諸多富庶地區,也將實打實的財富帶入魏國,“南有鴻溝”更成

了戰略家蘇秦對魏國實力的慨嘆。國都大梁,從原先的普通小城搖身一變,成了“諸

侯四通,條達輻轅”的富饒之地。鴻溝流域更成了當時最為重要的糧食產區。位于鴻

溝水系的定陶、淮陽、壽縣等城市也因水而興,遠近聞名。更難能可貴的是,原本民

情有別、風俗各異的南北方也隨著水上交通的發展,有了難得的交流機會。被鴻溝水

系哺育滋潤的中原地區,也在航運的加持下日漸富饒,逐漸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魏

國也因此富國強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令人唏噓的是,鴻溝的加持并沒有如料想般為魏國帶來綿長的國祚,反而提前給

魏國“熱好盒飯”。公元前228年,強勢東出的大秦勢如破竹,兵指魏國,一計黃河

淹城,很快便讓大梁不攻自破,使魏國沉寂于歷史的車輪之下。其實,秦國很早便盯

上了“鴻溝”航運帶來的“香悖悖”.公元前249年,秦將蒙警伐韓,先后取成皋,

滎陽,秦國隨后在滎陽東北的敖山上建立糧倉,用于屯兵儲糧,取名“敖倉”。秦滅

六國,實現一統后,敖倉成為河,渭漕運的中轉糧倉,儲糧甚豐。

一場楚漢爭霸,讓鴻溝有了真正“名垂青史”的機會。楚漢相爭,漢軍接連失去

敖倉、甬道,屢戰屢敗之下,劉邦漸失信心,試圖放棄奪回滎陽、成皋。退守鞏、洛。

謀士酈食其認為楚軍雖奪取敖倉,卻取而不守,此時正是收復滎陽、重據敖倉的最好

時機,一番籌謀,“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原本極為不利的形勢便發生了

逆轉。漢四年,項羽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東為楚。”

自此,原本一心載船運糧的“鴻溝”,因著卓越的經濟貢獻,逢著一場機緣,在

狼煙四起的亂世,化身二分天下的界線,作為明確的政治疆界,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

符號.“鴻溝”的意義中被添上一筆——兩物之界線,不可逾越。

嚴格來算,“鴻溝”不算長壽。西漢末年,黃河大肆泛濫,甚至平均20年就發

生一次決溢,由此,開封東南的廣大地區飽受水淹之苦,鴻溝也因大量河水的浸灌而

淤塞,眼見蒼生遭難,“鴻溝”受害,人們沒有坐以待斃。永平十二年,東漢王景奉

命治水,對鴻溝的支流汴渠進行疏浚。整整一年纏斗,大量人力投入,百億錢財消耗,

終于換回汴渠正常通航。可惜的是,鴻溝水系中的其他河流或斷流,或因淤塞與鴻溝

分離,或再不見記載,完整的“鴻溝”水系就此與世人告別。但某種意義上說,“鴻

溝”又從未遠去。隋大業元年,通濟渠開通,鴻溝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開元十年,

玄宗在河南鄭州開河口。設置水閘,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為主

要的漕運干線,時常得到修整完善,年運六百萬石糧食,被統治者作為“建國之本”

置于心頭。

如今,河南淮陽縣以東的蔡河、老蔡河都滿載著“鴻溝”的痕跡,流淌于今時今

日。當今的河南省西華縣,在隋以前叫作鴻溝縣。而“鴻溝”的生命,還在其他地方

得到煥新與延續。成語詞典中能找到“判若鴻溝”的詞條,小朋友們還會學習什么叫

作“不可逾越的鴻溝”。古今穿梭間,“鴻溝”不再是硬邦邦的界線,反而創造著我

們與世界對話的可能與途徑。1983年,美國哲學家萊文在論文中提出外在的科學視角

與內在的經驗視角之間存在一條無法彌補的溝壑。1999年,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

管理局在一份報告中闡釋了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存在差距。在我們的話語里,

前一種現象叫作“解釋鴻溝”,后一種差距意為“數字鴻溝”,或許在未來,“鴻溝”

還會有新的打開方式,新的內涵意指。

“鴻溝”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穿越時光,完成著一場又一場奇妙的旅行。

(摘編自念緩《鴻溝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各行其道”在文中是指沒有開鑿鴻溝時,黃河和淮河兩大流域互不溝通。

B.“熱好盒飯”在文中是指秦國很快就要滅掉魏國,使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C.“香悖悖”在文中是指“鴻溝”水系便利的航運條件給魏國帶來的豐足糧食。

D.“解釋鴻溝”在文中是指外在科學視角與內在經驗視角之間的巨大差距。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鴻溝是由魏國經歷幾個階段,經過幾番修整建成的大規模人工運河,它最早

溝通了黃河和淮河兩大流域。

B.鴻溝在給魏國帶來富庶的同時,也給魏國帶來了滅頂之災,秦國一計黃河淹

城,讓大梁不攻自破,魏國滅亡.

C.鴻溝水系在楚漢爭霸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扭轉了對劉邦極為不

利的形勢,成功化身為政治符號。

D.完整的鴻溝水系在歷史上只存在了一段時間,戰國時期形成,東漢時期便不

復存在,但有些支流直到宋代仍在發揮作用。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戰國時期,鴻溝水系不僅改善了中原地區的交通狀況,而且增進了南北方的

相互交流,促進了鴻溝流域的經濟、文化發展。

B.憑借鴻溝水系帶來的優勢,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強大起來的魏國變得富

饒,帶動整個中原地區成為全國經濟中心。

C.黃河泛濫,鴻溝因大量河水浸灌而淤塞,其支流或斷流,或因淤塞與鴻溝分

離,歷代統治者均為了通航而修整鴻溝支流。

D.如今,雖然“鴻溝”水系己經消失,但''鴻溝”又煥發了新生,正如河南的

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依然流淌于今時今日。

4.請結合材料分條概括“鴻溝”在歷史變遷中的豐富內涵。(4分)

5.本文源自《國家人文歷史》雜志,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請結合材料簡要分

析。(6分)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老兵”和軍馬

梁曉聲

老兵其實并不老,才二十六歲。

八年前,老兵自然是新入伍的小兵,被分到了東北大地上的一處軍馬場。多虧他

在家里養過馬,了解馬,愛馬,所以很快就成了“專業”最出色的新兵。入伍第二年

他在新兵中第一個當上了副班長,第三年入了黨,第四年當上了班長,第五年他被所

在部隊授予“模范班長”的稱號。

他那一班戰士中曾有人說:“班長愛咱們像一位母親愛兒子!”卻立即有人反對:

“他愛軍馬才愛到那樣!對咱們的感情呀,比對軍馬差一大截哪!哎,你自己承認不,

班長?”正在替戰士補鞋的他,笑了笑,沒吱聲兒。眾戰士逼他回答。

無奈之下,他真摯地說:“其實呢,我是這么想的,我們為誰馴養軍馬?為騎兵

部隊嘛。軍馬是騎兵不會說話的戰友。我們今天多愛軍馬一分,軍馬明天就會以忠誠

多回報我們的騎兵兄弟一分。愛馬也等于愛人啊!”于是戰士們都肅然了。

有一天,他一個人躲在一處僻靜的地方大哭了一場——家信中說,他家那匹馬病

死了。他想,如果自己沒參軍,那匹馬是不會病死的……

從此以后,他更愛一匹棗紅軍馬了。它端秀的額頭上,有像撲克牌中的方塊似的

一處白毛。他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白頭心兒”。他家那匹馬的額頭正中也有“白頭心

兒”,只不過馬身不是棗紅色,而是菊花青色的....

“白頭心兒”救了他一命。那一次軍馬受驚“炸群”,他從另一匹馬的背上一頭

損了下去。恰巧“白頭心兒”隨著受驚的馬群沖過來,它一口將他叼起,否則,他將

斃命于萬蹄之下無疑……

他入伍的第八年,裁軍,軍馬場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有的軍馬從此做了普普通通

的勞役馬;有的做了什么風景區的觀娛馬,供游人騎著迎景區,照相;有的被什么特

技馬術隊買走了,“白頭心兒”便在其中。

“白頭心兒”被買走時他在場。那馬眼望著他,四蹄后撐,任買主鞭打叱喝,指

然不動。他不忍眼見它受虐,輕輕拍著它脖子,對它耳語般地說:“‘白頭心兒’啊,

何苦的呢?乖乖跟人家走吧,啊?我不會忘了你的,有一天我會把你買回來,讓你成

為我的馬的!”——分明,馬聽懂了他的話,馬頭在他肩上磨蹭了幾番,生了根似的

馬蹄才終于邁動起來……

他是最后離開軍馬場的官兵中的一個。上級批準他們鳴槍告別軍馬場,每人鳴槍

的次數可以和自己入伍的年限一樣,但他只鳴放了七槍,

指導員說:“老兵,我替你數著呢,你還差一槍。”

他雙眼嗡淚回答:“指導員,我不滿八年軍齡,差四個月……”

如血的夕陽沉到地平線以下了,當廣袤而蒼涼的大草原夜幕降臨時分,他們乘軍

車離開了軍馬場……

他突然拍著軍車駕駛室的棚蓋大喊:“停車!”

車停下了。

他喃喃地說:“我……我好像聽到了'白頭心兒’的嘶叫……”

然而其實只有風聲....

這提前四個月退役的“老兵”,在歸鄉的途中,在一個地界毗連大草原的小縣城

里,竟然發現了“白頭心兒”。更確切地說,是那馬首先發現了他。

他循著馬嘶聲望去,見“白頭心兒”也正望著他,臥在一幢磚房前,馬旁,一根

高木桿上掛著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四個醒目的大字——“呂記馬肉”.他走近它,

見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著淚。

馬肉店的老板告訴他,那軍馬在為某電影攝制組效勞過程中弄斷了一條腿,看來

廢了,只有殺死賣肉了。

他請求老板將“白頭心兒”轉賣給他。老板出了一個數,那筆錢超過他的復員費,

而老板卻不肯讓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多久?”“直到這匹馬能站起來了

為止。”老板認為他傻,認為那馬永遠也站不起來了,便爽快地答應了。

于是他一邊打工,一邊精心照料“白頭心兒”。一個月后,“白頭心兒”奇跡般

地站起來了。老板被他感動了,沒再收他一分錢,允許他將“白頭心兒”牽走,并且,

還白贈了他一副馬鞍。

于是這“老兵”和曾救過他命的那一匹軍馬,朝行暮宿,向著他的家鄉,開始了

他們的“長征”……

兩個月后,他老母親看見一個胡子拉硅、風塵仆仆,穿一身軍裝的男人,牽著一

匹瘦骨嶙峋的有“白頭心兒”的長鬃棗紅馬蹣跚地來到家門前。

他激動地叫了一聲:“媽!”老母親驚喜地認出他是她那參軍八年一次也沒探過

家的兒子!

他慚愧地說:“媽,我的復員費幾乎都花光在路上了……”

他又說:“媽,你看,咱們又有一匹'白頭心兒'了!”

第二天清晨,他牽著“白頭心兒”登上了家鄉的山頭,俯瞰著幾處窮困得近乎敗

落的村子,他對"白頭心兒"發誓般地說:"‘白頭心兒’,幫我把咱們的家鄉徹底

變個樣兒吧!”馬兒安閑地吃著青草……

(有刪改)

文本二:

邊防老兵退伍,相伴8年的軍馬落淚了

西藏墨脫,從軍16年的邊防老兵馬勇即將退出現役,馬勇望著營區熟悉的一草

一木滿懷不舍,除了連隊和戰友,最讓他放不下的,還有一位陪他奮戰過8年的無言

戰友——軍馬“鐵蹄”。

曾經的墨脫由于交通不便,這里有全軍為數不多的特殊“兵種”——騾馬運輸隊,

當時各個單位巡邏物資全靠騾馬運送。今年已經22歲的“鐵蹄”,在馬勇的心里不

僅僅是“戰友”,還是“過命的兄弟”。一次巡邏途中,領頭的“鐵蹄”突然停住。

趕也不走、拉也不走,還一直往后退,過了一分鐘就發生了塌方,當時如果沒有它的

話,那后果不堪設想!

退役前馬勇特地來和“鐵蹄”告別:“老戰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

后再來看看你。"“鐵蹄”無言,但似乎聽懂了馬勇的話,大顆的眼淚滾落下來。

(摘編自央廣軍事頻道新聞報道解說詞,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本一有戰士說老兵“對咱們的感情呀,比對軍馬差一大截哪",老兵“笑

了笑,沒吱聲兒”,說明他默認了這個戰士的說法。

B.文本一寫“白頭心兒”救了老兵一命,后來老兵又在馬肉店救了“白頭心兒”,

老兵與軍馬之間相互救助源自彼此深厚的感情。

C.文本二馬勇稱軍馬為“老戰友”,這樣的稱呼既帶著軍營生活的特定色彩,

也體現了“鐵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D.兩個文本分別講述了老兵、馬勇與軍馬之間的感人故事,既突出了戰士對軍

馬的愛,也突出了軍馬對主人公的忠誠。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本一寫老兵養過馬,了解馬,愛馬,這既交代了他工作出色的原因,也為

后文描寫人和馬的真摯情感埋下了伏筆。

B.文本一關于“如血的夕陽”和“廣袤而蒼涼的大草原”的環境描寫,烘托了

老兵退役離開軍馬場時沉重的心情。

C.“胡子拉硝”“風塵仆仆”“蹣跚”等描寫外貌和動作的詞,突出了老兵回

鄉時的落魄與寒修。

D.兩個文本都寫到“老兵”和“軍馬”,兩個形象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形成

一個和諧的整體,讓作品更有感召力。

8.相較于文本二,文本一的老兵形象更豐滿,請簡要分析。(4分)

9.兩個文本內容相近但藝術表現不同,請從敘事和描寫兩個方面加以比較分析。

(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日:“忠臣烈士,何代無之,公等知隋朝誰為忠貞?”王

珪日:“臣聞有虎賁郎中獨孤盛在江都宿衛,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

太宗日:"屈突通為隋將共國家戰于潼關聞京城陷乃引兵東走,義兵追及于桃林,朕

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殺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驅使,已事兩帝,今者

吾死節之秋,汝舊于我家為父子,今則于我家為仇雄。'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領土

卒多潰散。通惟一身,向東南慟哭盡哀。曰:'臣茍國恩,任當將帥,智力俱盡,致

此敗亡,非臣不竭誠于國,'言盡,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辭。此之忠

節,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訪大業中直諫被誅者子孫聞奏。

(節選自《貞觀政要》)

材料二:

屈突通,其先蓋昌黎徒何人,后家長安。仕隋為虎賁郎將。高祖起,代王遣通守

河東,戰久不下,高祖留兵圍之,遂濟河,破其將桑顯和于飲馬泉。通勢蹙,或說之

降,目:“吾蒙國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難?獨有死報爾!”眾皆舍兵。通知不免,

逐被禽,送長安.帝勞日:“何相見晚邪?”泣日:“通不能盡人臣之節,故至此,

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釋之,授兵部尚書,為秦王行軍元帥長史。從平薛

仁杲,時賊珍用山積,諸將爭得之,通獨無所取。帝聞,日:“清以奉國,名定不虛。”

特費金銀六百兩、彩千段,判陜東道行臺左仆射,從討王世充.時通二子在洛,帝日:

“今以東略屬公,如二子何?”通日:“疇昔陛下釋俘累,加恩禮,以蒙更生,是時

口與心誓,以死許國,今日之行,正當先驅,二兒死自其分,終不以私害義。”帝太

息日:“烈士徇節,吾今見之。”及竇建德來援賊,秦王分麾下半以屬通,俾與齊王

圍洛。世充平,論功第一,拜陜東道大行臺右仆射,鎮東都,數歲,召為刑部尚書。

自以不習文,固辭,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贈尚書左仆射,謚日忠。

(節選自《新唐書?屈突通傳》)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

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屈突通為隋區]將回共國家口戰回于潼關回聞京城回陷回乃引兵回東走。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朕,唐太宗的自稱。秦以前,不論尊卑,皆自稱朕,如《離騷》中“朕皇考

曰伯庸”。

B.采訪,此指搜求尋訪;現代為新聞用語,指記者為獲取新聞材料而進行調查

等活動。

C.濟,指過河、渡,與杜甫《蜀相》中“兩朝開濟老臣心”的“濟”意思不同。

D.屬,指托付、委托,與蘇軾《赤壁賦》中“舉匏樽以相屬”的“屬”意思相

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太宗認為每個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詢問隋朝誰是忠貞之人。王珪說,獨

孤盛在江都做衛士時遇到宇文化及謀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

B.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結果被他殺掉;后來又派其子去勸降,屈

突通卻對兒子說如今他們不是父子而是仇敵,并用箭射兒子。

C.平定薛仁杲時,眾將爭相奪取賊人的珍寶,只有屈突通一無所取。皇帝聽說

后,稱贊屈突通清廉奉國,名不虛傳,并且賞賜他很多財物。

D.征討王世充,屈突通功勞最大,因此封官晉爵,被召入朝廷擔任刑部尚書,

但他自認為不熟習法令條文,堅決推辭,后改任工部尚書。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臣荷國恩,任當將帥,智力俱盡,致此敗亡,非臣不竭誠于國。

(2)及竇建德來援賊,秦王分麾下半以屬通,俾與齊王圍洛。

14.屈突通的謚號為“忠”。請結合材料二,概括其“忠”的具體表現。(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送鄭戶曹

蘇軾

游遍錢塘湖上山,歸來文字帶芳鮮。

贏僮瘦馬從吾飲,陋巷何人似子賢。

公業①有田常乏食、廣文②好客竟無氈。

東歸不趁花時節,開盡春風誰與妍。

【注】①公業:東漢鄭太的字,《后漢書》記載他“交結豪杰,家富于財,有田

四百頃,而食物常不足。”②廣文:鄭虔,“在官貧約甚而淡如”,杜甫曾贈詩:“才

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

15.下列對詩歌所用典故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頷聯中詩人用“在陋巷”而“不改其樂”之典,將鄭戶曹比作顏回,贊頌他

雖身處貧寒卻品德高尚。

B.頸聯承上寫了鄭戶曹的貧困,詩人化用杜甫的詩歌,表現出對他一直做小官

而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

C.詩人用鄭虔“在官貧約甚而淡如”的形象贊美鄭廣曹雖物質匱乏,卻不以貧

困為憂的君子之風。

D.詩中所用鄭太、鄭虔的典故,都是“鄭姓”,切合被贈詩者之姓,可視為蘇

軾擅長用典的一個表現。

16.本詩尾聯向來為人所稱道,請結合詩歌簡要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勸學》中,具體列舉了種種憑借外物獲得益處的現象之后,用

“,”兩句進行了總結。

(2)《列子?湯問》中的“匏巴鼓琴而鳥舞魚躍”極寫音樂之美妙,李賀《李

憑箜引》中“”和蘇軾《赤壁賦》中“”兩句都是化用此

句。

(3)“空”字在古詩詞中出現的頻率極高,詩人常用以形容環境的空曠寧靜,

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也常用以表達一種悲涼傷感的情緒,如“,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大型運動會開幕式的點火儀式歷來是最受關注的環節。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

總制作人沙曉嵐說,“我們想回歸體育的本體——強身健體,這絕不是幾個人或幾個

團體的事,①。為了讓更多人參與點火儀式,我們首創了萬眾參與,數字互聯的

形式,最大限度地讓全民共同參與”。

9月23日晚,當開幕式進入主火炬點燃環節,超過1億的“數字火炬手”匯聚到

錢塘江上,形成一個具象的數字火炬手,從錢塘江踏著浪花一步步來到“大蓮花”上

空,和線下的六棒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

據悉,整場開幕式以“潮”為主要標識,以“潮起亞細亞”為總主題,分“國風

雅韻”“錢塘潮涌”“攜手同行”三大篇章。沙曉嵐介紹,②:既體現文化傳承

的連續性、創新性、包容性,又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幸福生活的美好圖景;既以美美與

共體現中國與亞洲各國攜手同行,又以“數實融合”彰顯智能時代的中國科技創新。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

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19.請聯系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的內容,分析文中劃線短語的特殊寓意。(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坐落于河西走廊西部盡頭的敦煌,以規模龐大的莫高窟聞名于世。

①1600余年時光的醇厚、綿遠,緩緩淌過歷史的河床.②敦煌千年的興衰榮辱,

盡數藏在壁畫繁復絢爛的圖紋中,藏在佛像的默眾生的眼睛里。③敦煌的文物,因歲

月的洗禮而留下傷痕,因時間的沉淀而彌足珍貴。④修復,首當其沖。⑤自20世紀

40年代起,一群壁畫修復師來到這片承載著厚重文明的土地,將畢生的心血奉獻給了

守護敦煌的事業。

這些震驚世界的絕美壁畫,在世人眼中固然是精妙絕倫的藝術珍品,但修復師喬

兆廣卻看到了另外一些東西。每次進入有壁畫病害的洞窟,喬兆廣都會關注哪里出現

了破損,哪里出現了空鼓,哪里起了甲……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有一雙“妙手”,

更要具備一顆“仁心”,一名優秀的壁畫修復師又何嘗不是如此?

對于壁畫這樣脆弱的古代遺跡來說,修復若不能常懷“厚道”之心,只把它視為

一種程式化的工作,那么修復很可能就成了破壞。對于喬兆廣來說,修復壁畫早已不

單單是一份工作,同他所修復的壁畫一樣,那傾注的心血成了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那

流經指掌的時間成了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那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也成了人類文明的一

部分。

20.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序號并作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

嚴密,不得改變原意。(3分)

21.結合材料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22.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成單句,可以適當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

不得改變原意。(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沖浪是沖浪者站在沖浪板上駕馭海浪的水上運動,已被列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

的正式比賽項目。在驚濤駭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備以下條件:海浪夠高夠大,且在沖

浪者可駕馭的范圍內;沖浪板尺寸合適,能被沖浪者靈活操控;沖浪者有足夠的勇氣、

也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

期。在時代的浪潮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好一名沖浪者?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

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

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C【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給魏國帶

來的豐足糧食”錯,根據原文“秦國隨后在滎陽東北的敖山上建立糧倉,用于屯兵儲

糧,取名'敖倉'。秦滅六國、實現一統后,敖倉成為河、渭漕運的中轉糧倉,儲糧

甚豐”可知,“香悖警”指秦國屯兵儲糧。故選C。

2.C【解析】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的能力。C.“扭轉了對劉邦極

為不利的形勢”錯,由原文“一番籌謀,'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原本極

為不利的形勢便發生了逆轉”可以看出,扭轉了對劉邦極為不利的形勢的是“一番籌

謀”,而非“鴻溝”。故選C。

3.A【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B.“強大起來的魏

國變得富饒,帶動整個中原地區成為全國經濟中心”錯,原文為“被鴻溝水系哺育滋

潤的中原地區,也在航運的加持下日漸富饒,逐漸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中原地

區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不是魏國帶動的結果。C.“歷代統治者均為了通航而修整

鴻溝支流”以偏概全,原文只提到“東漢王景奉命治水”“隋大業元年,通濟渠開通”

“唐開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鄭州開河口、設置水閘”“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為

主要的漕運干線,時常得到修整完善”,并不能概括為“均…修整鴻溝支流”;且“為

了通航”于文無據。D.“‘鴻溝’又煥發了新生,正如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

依然流淌于今時今日”錯,由原文“河南淮陽縣以東的蔡河、老蔡河都滿載著‘鴻溝'

的痕跡,流淌于今時今日。當今的河南省西華縣,在隋以前叫作鴻溝縣。而‘鴻溝’

的生命,還在其他地方得到煥新與延續”可知,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不是“鴻

溝”煥發了新生的體現;“鴻溝”煥發新生指的是新時代“鴻溝”內涵的變化。故選

Ao

4.①鴻溝在戰國時代是一條連通黃河水系與淮河水系的水運河道;②楚漢相爭

時成為項羽楚國與劉邦漢國的分界線;③隋唐宋代,“鴻溝”部分水系得到修繕,是

重要的漕運干線;④如今,“鴻溝”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隔閡和差距。

【解析】本題考查整合文章信息和理解、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①結合"戰國時期,‘鴻溝’便躋入中原版圖”“鴻溝成為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

兩大流域的大規模人工運河”可知,鴻溝在戰國時代是一條連通黃河水系與淮河水系

的水運河道。

②結合“漢四年,項羽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東為楚”可知,

楚漢相爭時成為項羽楚國與劉邦漢國的分界線。

③結合“隋大業元年,通濟渠開通,鴻溝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開元十年,玄

宗在河南鄭州開河口、設置水閘,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為主要

的漕運干線,時常得到修整完善”可知,隋唐宋代,“鴻溝”部分水系得到修繕,是

重要的漕運干線。

④結合“‘鴻溝’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穿越時光,完成著一場又一場奇妙的旅行”

“成語詞典中能找到‘判若鴻溝’的詞條,小朋友們還會學習什么叫作'不可逾越的

鴻溝’”可知,如今,“鴻溝”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隔閡和差距。

5.①文章系統介紹了鴻溝的歷史發展和變化,還介紹了不同時期的人文內涵,

豐富了讀者的知識,具有學術性;②使用學術性的語言形式,如對相應的地名加以注

釋說明,引用古書原文,突出信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③文章用大量筆墨介紹了楚漢

相爭這種耳熟能詳的故事,選材上具有通俗性。④文章用“熱好盒飯”這樣生活化的

語言來揭示秦國使魏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事實,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或:文中

用“香惇悖”這樣的語言來揭示秦國利用鴻溝進行屯兵儲糧的便利,貼近生活,通俗

易懂。)

【解析】本題考查整合文章信息和理解、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學術性:①“戰國時期,‘鴻溝’便躋入中原版圖”“公元前228年,強勢東出

的大秦勢如破竹,兵指魏國,一計黃河淹城”“漢四年,項羽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

割鴻溝以西為漢,東為楚”“西漢末年,黃河大肆泛濫,甚至平均20年就發生一次

決溢”“如今,河南淮陽縣以東的蔡河、老蔡河都滿載著鴻溝的痕跡,流淌于今時今

日”,材料以時間為軸,向讀者縱向介紹了鴻溝的歷史發展和變化,豐富了讀者的歷

史知識,具有學術性;②“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自安邑(山西南部)遷都到大梁(今

河南開封)”“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使用學術性的語言形式,如對相應

的地名加以注釋說明,引用古書原文,突出信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通俗性:③“楚漢相爭,漢軍接連失去敖倉、甬道,屢戰屢敗之下,劉邦漸失信

心,試圖放棄奪回滎陽、成皋,退守鞏、洛。謀士酈食其認為楚軍雖奪取敖倉,卻取

而不守,此時正是收復滎陽、重據敖倉的最好時機。一番籌謀,'復取成皋,軍廣武,

就敖倉食',原本極為不利的形勢便發生了逆轉。漢四年,項羽與劉邦約定,中分天

下,割鴻溝以西為漢,東為楚”材料夾敘夾議,敘述楚漢相爭的故事,吸引讀者閱讀,

選材上具有通俗性;④“反而提前給魏國‘熱好盒飯’”“香悖管”等多處使用生活

化的語言和比喻手法,語言生動形象又頗具生活氣息,具有通俗性。

6.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相關內容的能力。A.“他默認了這個戰

士的說法”錯,從后文老兵真摯的話語看,他對人和對馬的愛是一樣的。故選A。

7.C【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C.“突出了老兵回鄉時

的落魄與寒修”錯,應該是突出了老兵為馬付出,花光了復員費,牽著馬回鄉的艱辛。

故選Co

8.①雖然都愛軍馬,愛軍營,但文本一把老兵的這種愛升華到了愛馬如命、愛

崗敬業的高度。②文本一還塑造了老兵富有責任感、使命感的形象,文本二沒有表現

老兵馬勇的這一特點。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本人物形象的能力。兩則文本中老兵的形象都愛軍馬、

愛軍營。但文本一中老兵形象更豐滿。

文本二表現馬勇愛馬主要是告別這一段“退役前馬勇特地來和‘鐵蹄’告別:'老

戰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來看看你。’”

而文本一中老兵退伍回家的途中又遇到了軍馬“白頭心兒”,它的腿斷了,要被

殺了賣肉,“他請求老板將‘白頭心兒’轉賣給他。老板出了一個數,那筆錢超過他

的復員費,而老板卻不肯讓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多久?''直到這匹

馬能站起來了為止。'”可知,老兵用自己所有的復員費贖回馬兒,還打工還錢,體

現老兵愛馬如命。

文本一開頭寫老兵對戰士們說的話,“無奈之下,他真摯地說:'其實呢,我是

這么想的,我們為誰馴養軍馬?為騎兵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