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第一學期浙江北斗星盟階段性考試
高二年級語文試題
命題人:慈溪中學臨平中學審題人:浦江中學
考生須知:
1.本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學號和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寫
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①有食物吃卻“不食”,是一種偏離人類食色本能的主動選擇,其背后具有社會的、
文化的和政治的豐富內涵。
②孔子的不食并非窮講究。《論語?鄉黨》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髓而斶,
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
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南宋張械在《論語解》中認為,“厭”是飽足之意。《鄉黨》
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精細的食物,夫子有所節制,并不飽足。老子言“五色令人目
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政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認為
欲望的無節制將導致個人的沉溺放縱,在這一點上儒家與道家并無不同。儒家的教育
是要成就君子。孔子將飲食視為個人修養與道德磨礪的途徑,蔬食飲水樂在其中,而
恥惡食者不足與議。儒家對食物有品格的要求,這個品格并不是口欲味道,即使是粗
茶淡飯,也要按照規矩禮儀一絲不茍。如“不得其醬,不食”,醬并不昂貴,是民間
日常佐食之物,“醬之為言將也,食之有醬,如軍之須將"(《急就篇》)。不得其
醬不食不是窮講究,而是做事不茍且不隨意的態度。
③遭遇喪葬是節制飲食的重要場合。“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在喪親哀痛
者身邊肆意飲食,是沒有惻隱之心的表現,也是不合禮儀的。《禮記?間傳》對有喪
服者的飲食做出詳細規定:“斬衰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怨
麻再不食,士與斂焉則壹不食。”這是以不食的方式表達哀痛,并以不食時間長短的
不同確認親屬倫理秩序。葬禮包括既殯、卒哭、小祥、大祥、律等環節,孝子的食在
不同階段逐漸變化。喪親之始,孝子悲痛萬分而無飲食之意,故三日不食。但哀禮不
可過毀,“送死有已,復生有節”,故既殯后食粥,開始進食,但只是吃點清寡之物。
其他喪服者在既殯后,齊衰可疏食水飲,但不食菜果。大功不食醯、醬,小功、怨麻
不飲醴酒。隨著時間流逝,孝子能吃的東西逐漸增多,三年之喪結束之后飲食恢復正
常。
④和熹鄧太后父親去世時,“后晝夜號泣,終三年不食鹽菜”。申屠蟠“九歲喪父,
哀毀過禮。服除,不進酒肉十馀年。每忌日,輒三日不食”。這些都是過度行禮的表
現。這確實是表達哀痛的方式,但也導致沽名釣譽、偽孝成風的現象。魏晉時期出現
五日、七日、旬日甚至是二十三日不食的情況,已非一般人情,而只是偽孝邀名之舉
罷了。喪禮中身患疾病或年過七旬者能夠權變飲酒食肉,對于其他人則是以不食或疏
食為主要要求。但隨著社會風俗的丕變,西漢社會奢侈澆薄之風逐漸興起,“今俗因
人之喪以求酒肉,歌舞俳優,連笑伎戲”,喪禮上竟飲酒食肉并且歌舞伎樂。宋代流
行在居喪期間大擺宴席作樂娛尸,喪禮竟成為親朋好友聚會性質的場合了。
⑤因觀念不同,也會不食。《列子》中齊國人愛旌目,饑餓倒地,狐父之盜目丘,見
而下壺殮以鋪之。愛旌目恢復了意識,問目:“子何為者也?”盜答日:“我狐父之
人丘也。”愛旌目目:“嘻,汝非盜邪?吾義不食子之食也。”最終不食而死。不食
不義之食,體現了自己的道德純潔,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伯夷叔齊“義不食周
粟”,孔子說“不食污君之祿”,都是以不食表達對權力的不認同、不合作態度。儒
家要求君子遠庖廚,“其于禽獸,見其生不食其死,聞其聲不食其肉,故遠庖廚”(《漢
書》)。儒家的著眼點在于君子的心性,“不忍”之心是仁的基礎。佛教傳入中國之
初并非不食肉,但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需要“不見、不聞、不疑為我而殺之肉”。佛
家的慈悲之心與儒家君子的不忍之心,頗為接近。
⑥也有作為表達武器的“不食”。伍子胥伐楚,攻入郢都,申包胥去秦國求援,“七
日不食,日夜哭泣”(《史記》),以不食作為表達請求救援的哀絕與急迫之情。竇
太后小兒子梁王多行違法之事,漢景帝派遣文法吏窮治其事,“太后不食,日夜泣不
止”,迫使漢景帝隱沒了梁王謀反事。在皇家之外,長輩也經常以“不食”作為向晚
輩施壓的方式。萬石君石奮,“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為便坐,對案不食。然后諸子
相責,因長老肉袒固謝罪。改之,乃許”(《史記》)。晚輩有時也以不食反向規勸。
東漢楊厚九歲時,其母與前妻子相處不和睦,楊厚為家庭和睦,“乃托疾不言不食。
母知其旨,懼然改意,恩養加篤”。
⑦張光直說,到達一個文化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它的腸胃。出于各種情景、
觀念、關系的“不食”,是觀察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頗有意味的視角。
(薛小林《人為什么拒絕吃?——秦漢時期的“不食”》,有刪改)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②段“在這一點上儒家與道家并無不同”中的“這一點”,是指對精細的食物,
有所節制,并不飽足
B.孔子將飲食視為個人修養與道德磨礪的途徑,在飲食上應追求簡單樸素,不可食
用精細烹飪的事物。
C.和熹鄧太后三年不食鹽菜,申屠蟠除服之后不食酒肉,在忌日三日不食,都是沽
名釣譽的偽孝行為。
D.古時,長輩會以不食向晚輩施壓,晚輩也會以不食反向規勸,將“不食”作為一
種表達的“武器”。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討論的“不食”現象,不是被迫之舉,而是主動選擇,并試圖分析這種選擇
背后的多重意義。
B.不食時間長短與喪服輕重相關。喪服越重,不食時間越長,這符合費孝通提出的
“差序格局”。
C.從第④段“喪禮上竟飲酒食肉并且歌舞伎樂”可知,作者認為漢代喪禮過于奢侈,
應當更為簡樸。
D.本文運用了多種論證方式,例如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等,行文靈活多
變,說服力強。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⑥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東漢時堂邑縣防廣為父報仇而系獄,“其母病死,廣哭泣不食”。縣令動容,特
批防廣歸家殯殮。
B.王莽拜龔勝為太子師友祭酒,“勝不應征,不食而死”(《漢書》卷九九),以
不食結束生命。
C.《禮記》曰:“天不生,地不養”,“鬼神弗饗也”。即不順應自然時則的菜蔬
鬼神是不吃的。
D.東漢周黨看見閔仲叔食無菜,贈之生蒜。閔仲叔曰:“我欲省煩耳,今更作煩邪?”
故受而不食。
4.儒釋道三家皆有“不食”行為,且“不食”的原因亦有相似之處。請依據文本,
簡要分析。(4分)
5.本文的論證語言頗具特色,請簡要分析。(4分)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在河上
英泊桑
(1)去年夏天,我在巴黎租了一個瀕臨塞納河的小住宅。結識了一個鄰居,三四十
歲,是我見過最奇特的人物。他是個劃船狂,一年到頭都在河邊。
(2)一天晚上我們在河邊散步,我請他講幾段水上生活的軼聞趣事。他頓時神采煥
發,變得能說會道,幾乎成了詩人。
(3)“啊!”他說,“你們這些住在街市里的人,不知道河是什么。河是神秘、深
邃、未知的事物,充滿幻象奇境的世界;在那里,夜晚可以看到并不存在的事物,聽
到從未聽過的聲響,會像穿過一片墓地一樣莫名其妙地戰栗。”
(4)陸地有邊有沿,而在黑暗中,沒有月亮的時候,河是無限的。海是無情的、兇
惡的,但是它吶喊,它呼嘯,它光明正大;而河卻是靜悄悄的,十分陰險。它從不隆
隆作響,永遠無聲流淌。河水這一成不變的運動比大西洋上的驚濤駭浪更可怕。
(5)大海里隱藏著藍色的廣袤的世界,淹死的人和大魚一起在水晶般的洞穴里翻滾;
而河底只有漆黑的深淵,它們只能在淤泥里腐爛。不過當朝陽映照,河水輕拍著蘆葦
覆蓋的河岸時,河是很美的。
(6)談起大西洋,曾有詩人寫道:
波濤啊,你們知道的悲慘故事真多!
跪著的慈母們畏懼的深深的波濤,
漲潮時你們把那些故事互相轉告,
正因此,傍晚當你們向我們涌來時,
那陣陣濤聲就像充滿絕望的哀號。
(7)我卻認為纖細的蘆葦娓娓敘說的故事,要比咆哮的浪濤所講述的更加凄慘。
(8)我給您說說十年前我的一段奇怪的遭遇吧,那事就發生在這里。
(9)一天晚上,我獨自回家,累了,吃力地劃著船。劃到一個生滿蘆葦的灘角附近
停下來,想歇一會兒。天氣好極了,明月高照,河水粼粼。在這個地方抽一斗煙想必
很愜意。于是,我拎起
鐵錨拋到河里。
(10)船順流往下漂,直到錨鏈放完才停住。我在一張羊皮墊子上舒坦地坐下來。沒
有一點兒聲響,只偶爾聽到河水拍岸發出的汩汩聲。周圍異乎尋常的死寂讓我感到心
慌。突然,在我右邊,一只青蛙呱呱叫起來。我打了個哆嗦,它靜下來,又聽不到任
何聲響了。我決定抽口煙分一分心。可我卻抽不下去,剛抽第二口就惡心。我在船底
板上躺下,仰望天空。過了一會兒,倒也平靜無事。可不久,船身輕輕晃動起來,左
右偏轉,輪番碰撞著河岸。接著,仿佛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把船緩緩向河底拽,又將
它舉起,讓它重新跌落。我像在風暴里一樣顛簸,四周聲音嘈雜。我猛地站起來,只
見河水閃爍,一切靜悄悄。
(11)我決定離開,于是拉錨鏈,錨卻不上來。我轉動船身,讓錨變個位置。沒用,
錨依舊不上來。我惱火了,瘋狂地搖晃錨鏈,可錨就是紋絲不動。我坐下來,考慮自
己的處境。弄斷錨鏈或者把它和船體分開,想也甭想,因為錨鏈粗得很,而且固定在
船頭一個比我胳膊還粗的木樁上。不過,天氣非常好,大概不久就會遇到一個漁夫來
援助我。遇上這倒霉事我反倒平靜了。終于可以抽一斗煙啦。我帶著一瓶朗姆酒,兩
三杯下肚,對自己的處境居然覺得好笑了。天氣很熱,大不了在露天過一夜。
(12)這時,河正逐漸被一層濃濃白霧覆蓋,我看不到河,也看不到我的船,只能隱
約看到蘆葦梢,再遠嘛,是被月光照得煞白的平原,以及聳人天空的一些巨大黑斑,
想必是幾簇意大利白楊。我像齊腰陷在一片白得異樣的棉毯里,離奇的想象聯翩而至。
我仿佛看到濃霧下的河里滿是怪物,在我周圍游動。我緊張得要命,心跳得讓我窒息。
我想游水逃命,又想到自己迷失了方向,在水草和葦叢里掙扎,嚇得氣喘吁吁。
(13)我自覺有無所畏懼的堅強意志,但在我身上還有別的東西。我身上勇敢的'我’
嘲笑怯懦的‘我‘,二者輪流占據上風。這無法解釋的愚蠢畏懼有增無減,正在變成
恐怖。那時如果一條魚跳出水面,也會把我嚇倒在地上。
(14)不過,經過艱苦的努力,我終于多少恢復了理智。我又拿起朗姆酒,大口喝起
來。喝了幾口,在船底板上躺下。這樣待了也許一小時,也許兩小時,全無睡意。我
反復對自己說:'喂,起來!’卻連動一動都害怕。終于,我千小心萬小心地抬起身,
向船外張望。
(15)我被世上能看到的最美妙最驚人的場面弄得眼花繚亂。那是仙女國的奇異的境
界,遠方回來的游子講過而我們聽了不相信會有的景象。
(16)兩小時以前還漂浮在水面的霧逐漸后退,河面完全露了出來,兩岸各形成一道
綿延無盡的丘陵,六七米高,在月光映照下發出白雪般的光彩。其他東西仿佛不見了,
只看到這條金光閃亮的河在兩排白色山丘之間流淌。又圓又大的月亮在淡藍和乳白的
天空中閃耀。
(17)水中的小動物全醒了:青蛙呱呱叫著,聲如銅鐘的蟾蛛忽而在我左邊,忽而在
我右邊時不時朝著星星發出一個短促又凄慘的低音。我不再害怕,在這匪夷所思的景
色里,再離奇古怪的事也不會讓我吃驚。
(18)這情景持續了多久,我不知道,因為我睡著了。等我睜開眼,月亮已經落了,
滿天烏云。河水嘩嘩流著,風呼呼吹,天很冷,一片漆黑。
(19)濃厚的夜色漸漸消退。忽然,我感到有個黑影兒移動,我喊一聲,有個聲音回
答,是個漁夫。他靠過來,我告訴他自己的倒霉遭遇。他把他的船和我的并攏,我倆
一起拉錨鏈。錨還是不動。白晝正在到來,陰沉沉,灰蒙蒙,雨綿綿,天寒地凍。我
又眺見另外一只船,向它呼叫。劃船的男子趕來和我們一起用力。于是,錨漸漸松動
了。它升起來,很慢很慢,好像拖著一個很沉的東西。我們看見一個黑乎乎的物體,
便把它拉到我的船上。
(20)原來是一個老婦人的尸體,脖子上還墜著一塊大石頭。”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提起河,這個船夫就“神采煥發,能說會道,幾乎成了詩人”,既符合他的身
份,也說明他與河深厚的情感。
B.第(4)段說“河是無限的”,并不是指河無邊無沿,而是指在黑暗中,河流靜謐
神秘,易引發人“無限”的想象。
C.第(11)段說“遇上這倒霉事我反倒平靜了”,是因為這個船夫在多次嘗試拉起
船錨都失敗后,內心感到絕望了。
D.在河上的濃霧散去后,這個船夫看到的“仙女國的奇異的境界”,有可能是漁夫
在睡夢中的想象,并不存在。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中多次寫到天氣狀況,既暗示了時間流逝,渲染出神秘恐怖的氛圍,也成為
行文線索,推動情節發展。
B.小說主要用語言描寫結構全篇,充分調動多種感官體驗,細致地描繪出漁夫的內
心感受使人如臨其境。
C.第(5)段后插入的這首詩歌,豐富了小說內容,增強了詩意美感,也為引出下文
漁夫對河的獨到認識作鋪墊。
D.小說用“河比海更可怕”巧設懸念,扣人心弦。結尾又具有“歐?亨利式”的美
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8.有人認為,小說的開頭兩段與主體情節無關,可以刪去。你贊同嗎?請結合文本,
簡述理由。(6分)
9.小說原題為“蕩舟”,在正式出版時改成了“在河上”。請結合文本,簡述作者
這樣修改的好處。(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4題。
《革命軍》序
章炳麟
蜀鄒容為《革命軍》方二萬言,示余日:“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
回避,然得無惡其不文耶?”
余目:凡事之敗,在有其唱者而莫與為和,其攻擊者且千百輩,故仇敵之空言,足以
墮吾實事。夫中國吞噬于逆胡二百六十年矣,宰割之酷,人人所身受。然自乾隆以往,
尚有呂留良、曾靜、齊周華等,持正議以振聾俗,自爾遂寂泊無所聞。吾觀洪氏之舉
義師,起而與為敵者,曾、李則柔煦小人,左宗棠喜功名樂戰事徒欲為人策使顧勿問
其疑非枉真,斯固無足論者。乃如羅、彭、邵、劉之倫①,皆篤行有道士也,其所操
持,不洛、閩而金溪、余姚②,衡陽之《黃書》日在幾閣?。孝弟之行,仇國之痛,作
亂犯上之戒,宜一切習聞之;卒其行事,乃相^戾如彼。材者張其角牙以覆宗國,其
次即以身家殉滿州,樂文彩者則相與鼓吹之。無他,悖德逆倫,并為一談,故雖有衡
陽之書,而視之若無見也。
今者風俗臭味少變更矣,然其痛心疾首、懇懇必以逐滿為職志者,慮不數人。數人者,
文墨議論,又往往務為蘊藉,不欲以跳踉搏躍言之。雖余亦不免是也。嗟夫!世皆囂
昧而不知話言,不震以雷霆之聲,其能化者幾何!異時義師再舉,其必墮于眾口之不
俚,既可知矣。今容為是書,一以叫啕恣言,發其慚恚,雖囂昧若羅、彭諸子,誦之
猶當流汗祗悔以是為義師先聲,庶幾民無異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若夫屠沽負販之
徒,利其徑直易知,而能恢發智識,則其所化遠矣。藉非不文,何以致是也
抑吾聞之,改制同族,謂之革命;驅除異族,謂之光復。今中國既滅亡于逆胡,所當
謀者,光復也,非革命云爾。容之署斯名何哉?諒以其所規畫,不僅驅除異族而已,
雖政教、學術、禮俗材性,猶有當革者焉。
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余杭章炳麟序。
(選自《章太炎政論文選集》,有刪改)
【注】①羅、彭、邵、劉:指羅澤南、彭玉麟、邵懿辰、劉蓉,都曾參與鎮壓太平天
國運動。②不洛、閩而金溪、余姚:不是程、朱理學,就是陸、王心學。③衡陽:指
王夫之。湖南衡陽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張反清復明。《黃書》主要是總結漢族統
治者在歷代民族斗爭中失敗的經驗教訓。
10.文章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
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左宗棠喜A功名B樂戰事C徒欲為人D策使E顧勿問F其器非G枉直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宗國,古代稱同姓的諸侯國家。因與天子同宗,為其支庶,故稱。在本文中則是
指太平天國。
B.臭味,本義指氣味,文中所用的是引申義,與成語“臭味相投”中的“臭味”意
思并不相同。
C.藉,意為“含蓄委婉”,與本文第3段中“又往往務為蘊藉”的“藉”的讀音和
含義是相同的。
D.共和,這里是中國古代紀年,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即公元1903年。作者刻意不
用清朝紀元。
1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之前革命失敗,在于有倡導者卻無響應者,不切實際的反革命言論過多,足以毀
滅革命事業。
B.在乾隆皇帝的時代,有呂留良、曾靜、齊周華等人宣揚公正喚醒百姓,從那以后
就不曾聽聞了。
C.羅、彭、邵、劉這類人,本都品行純厚又有學問,但他們的行為卻與所學相違背,
言行不一。
D.作者認為,大部分革命宣傳文字過于含蓄委婉,不夠慷慨有力,無法起到振聾發
耳貴的作用。
13.把下列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回避,然得無惡其不文耶?(4分)
(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4分)
14.根據文意,概括作者認為鄒容《革命軍》一書文風“不文”的現實意義。(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赤津嶺0
貝青喬②
日落無人境,停鞭借一橡。
灘明流月碎,峰黑裹松圓。
凄絕猿聲里,涼生虎氣邊。
殘黎家蕩盡,何處哭蒼煙!
【注】①赤津嶺:位于浙江遂昌縣北,其地山勢險峻,本詩為詩人途經赤津嶺所作。
②貝青喬:晚清愛國詩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隨揚威將軍奕經參加收復被英國
侵占的寧波、鎮海、定海的東征,最終失敗。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首聯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敘寫了詩人在日落時分途經赤津嶺時向山民借宿一事。
B.明月、流水、黑峰、蒼松、猿聲、虎氣等一系列意象構成了一幅荒涼的山間夜景
圖。
C.詩歌以反問語氣作結,更增強了詩人對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山民的深切同情。
D.詩歌采用了摹色、白描、視聽觸覺結合等諸多手法寫景,煉字煉意,極見功力。
16.知名學者嚴迪昌稱貝青喬為鴉片戰爭時期的“詩史型詩人”。請結合本詩內容及
主題,談談你對這個評價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認為《詩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即
“”和增長自然知識即“”。
(2)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人評“孤篇蓋全唐",其中“,
"兩句與《赤壁賦》中“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意思相似。
(3)悼亡詩詞是古典詩歌中非常重要且感人至深的一個類別,詩人因思念亡故之人,
故常會想起或夢到亡人生前情景,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10月22日晚,第四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在浙江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隆重舉行£
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這些充滿東方美學的、傳遞詩情畫意的“中國式浪漫”的藝術
構思,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盛大氣象。
歷史長河,奔流浩蕩;文脈傳承,弦歌不輟。經歷中華文明大約5000多年的歷史變
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今年中秋國慶假
期,文旅行業加速復蘇,傳統文化之風勁吹。在蘇州,游客們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聽
評彈;在重慶,酉陽土家族擺手舞等表演讓游客感嘆不虛此行。人們在一個個文旅項
目中更加深切地認識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保護好、傳承好、
發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守正不是守舊,更不是固步自封,而是需要與創新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靜水深流與波瀾壯闊交織。”中國人民的
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始終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
同時又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前進。
18.下列句子的冒號和文中的冒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他們一生中最崇敬的只有兩種人:一是國家高層領導人,一是當地的秦腔名角兒。
B.想不通,九條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說就直往前沖:他就是這樣一個直性
子。
C.大部分人認為:昆蟲度過了嚴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氣轉暖,它就會蘇醒過來
活動。
D.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廢墟上,雛菊花正在怒放。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
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三處語病,請寫出正確的句子。(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我之所以喜歡回到故鄉,就是因為在這里,我的眼睛、心靈與雙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
處。我通常選擇黃昏的時候去散步。去的時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壩,或沿著河岸行
走。①,就會遇見趕著羊群歸家的老漢,那些羊在堤壩的慢坡上邊走邊啃噬青草,
仍是不忍歸欄的樣子,我還常看見一個放鴨歸來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鴨子,是由兩
只大白鵝高昂著脖子,很驕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眾多的黑鴨子,則低眉順眼地跟在
后面。
比之堤壩,②,我喜歡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當然,水中還有山巒和河柳的投影。
讓人覺得水面就是一幅畫,點染著畫面的,有夕陽、樹木、云朵和微風。微風是通過
水波來渲染畫面的,微風吹皺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順勢將河面的夕陽、云朵和
樹木的投影給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間剝離,有了立體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現代
派的名畫。我愛看這樣的畫面,所以如果沒有微風相助,水面波瀾不興的話,我會彎
腰撿起幾顆鵝卵石,投向河面,③,我會坐在河灘上,安安靜靜地看上一刻。
21.文中使用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比擬、比喻、夸張B.借代、比擬、對比
C.借代、比喻、夸張D.比擬、比喻、對比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
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如果有一天,別人不需要以欺騙來安慰他,獲得他的信任,他就成熟了。
----印度心靈導師安東尼?德?梅鞍
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中國作家亦舒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
----來自網絡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
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學年第一學期浙江北斗星盟階段性考試
高二年級語文參考答案
命題人:慈溪中學臨平中學審題人:浦江中學
1.D【解析】:A根據第2段“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
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認為欲望的無節制將導致個人的沉
溺放縱,在這一點上儒家與道家并無不同。”可知,“這一點”指的是“欲望的無節
制將導致個人的沉溺放縱”;B君子“不可食用精細的食物”錯,孔子的意思是“精
細的食物可以吃,只是要有所節制”。同時,君子追求的是個人道德修養的提升,因
此對“恥惡衣惡食”這類只追求生活享受的人嗤之以鼻。C根據第4段’和熹鄧太后
父親去世時',"后晝夜號泣,終三年不食鹽菜”。申屠蟠“九歲喪父,哀毀過禮。
服除,不進酒肉十馀年。每忌日,輒三日不食”。這些都是過度行禮的表現。這確實
是表達哀痛的方式,但也導致沽名釣譽、偽孝成風的現象。可知,鄧太后和申屠蟠的
行為仍然是出于“表達哀痛”的目的。但“過度行禮”以表明“更深孝心”的邏輯客
觀上給后代帶來了負面影響,別有用意者為博得虛名而進行時長競賽。
2.C【解析】作者主要不是對漢宋喪禮的“奢侈”表示不認同,希望更為簡樸。而是
認為在喪禮期間飲酒食肉、歡聚宴樂違背了“喪禮”以不食的方式表達對逝者哀痛的
初衷。
3.B【解析】第6段的觀點是將不食作為表達的武器。A是孝子的不食,以不食表達
對喪母的哀慟之情。C是不是當季當地出產的不食。D是因個人觀念不同而不食。仲
叔生活簡省,食無菜是追求簡省的生活理念的表現,不是因為缺乏。然仲叔也理解周
黨是出于善意贈蒜,但因理念不合,故收下了卻并未食用。
4.(1)儒道二家都崇尚飲食節制,因為欲望的無節制將導致個人的沉溺放縱,因而
在飲食上也需節制欲望。(2分)
(2)儒釋二家對動物(牲畜)都崇尚“見其生不食其死”,都是出于對動物生命的
“不忍之心”(慈悲之心),尤其不忍食用自己“目見耳聞”過的動物。(2分)
5.(1)文白結合,凝練優雅。論證語言文白結合,以文為主,凝練優雅。
(2)敘析結合,客觀冷靜。論證語言以客觀敘述與引證分析為主,客觀冷靜。
(3)準確嚴密,用語辯證。論證時語言準確嚴密,能辯證分析問題,不一刀切。
(4)寓情于理,委婉蘊藉。在客觀冷靜的說理中,寄寓鮮明態度,委婉蘊藉。
(每點2分,寫出任意兩點即可)
6.Co【解析】“我反倒平靜了”并不是因為“內心感到絕望了”,而是在多番嘗試
束手無策后,流露出的“隨遇而安、樂觀超脫”的心境。從后文他喝起酒來,自己也
覺得有點好笑可以印證。
7.D?【解析】用“河比海更可怕”巧設懸念不準確。懸念主要從開始講述十年前的
奇異遭遇開始營造,通過“錨鏈始終拉不起來”來設置。
8.認為不贊同或贊同都可以,但答贊同,最高不超過4分。
不贊同:
(1)情節更合理:由開頭兩段的敘述者的介紹自然引入對船夫故事的書寫,顯得合
情合理不突兀。(2分)(或情節更真實:開頭兩段用第一人稱“我”交代敘述者在
巴黎居住時從鄰居那親耳聽到的故事,凸顯真實性)
(2)人物有對照:敘述者“我”屬于“城市里的人”,對“河流”的內涵缺乏深刻
的了解,與船夫形成對照,更能凸顯出船夫對河流認知的獨特性。(2分)(3)結構
更立體:保留開頭兩段,構成“故事中的故事”的嵌套結構,擴充了小說敘述的層次,
增強了結構的立體感。(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給分。)
贊同:
(1)情節更集中:刪去開頭兩段,使小說直接進入船夫對河上奇怪經歷的回顧,顯
得緊湊、集中。(2分)(2)故事更真實:刪去開頭兩段,主要由船夫第一人稱視角
進行敘述,直接與讀者交流,增強了真實性。(2分)(3)人物更鮮明:刪去開頭兩
段,小說人物更精簡,緊緊圍繞船夫的經歷與感受進行敘述,更能凸顯船夫人物形象。
(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9.“在河上”具有“蕩舟”并不具備的表達效果:
(1)“在河上”交代了小說情節發生的地點、環境,突出了“河流”這一場所,而
“蕩舟”無法體現。(2分)(2)“在河上”的表述適當留白,沒有提及小說情節與
人物,更能吸引讀者閱讀,激發讀者想象。(2分)(3)“在河上”更能凸顯小說主
題。小說借船夫對奇異經歷的講述,向我們揭示了“河流”區別于“大海”的深刻內
涵:河流靜謐而神秘,易于引發想象;河流美好與恐怖并存;河流既能生養人,又能
埋葬人。(或答河流暗喻/象征生活、人生凸顯主題,也可以)(2分)(4)題目“在
河上”與結尾“在河底”打撈出婦女尸體形成對照,突破讀者閱讀預期,增強意外感。
(2分)(意思對即可,每點2分,答出任意3點給滿分)
10.BCEo【解析】譯文:左宗棠好功名,喜戰事,白白被清政府驅策,卻不在乎是
非曲直。
11.C【解析】此處“藉”是“假如”的意思。
12.B【解析】不是在乾隆皇帝的時代,而是在乾隆皇帝以前。
13.(1)我想(借此書)振奮懦夫,堅定民志,因此語言直接慷慨,無所回避,但
是恐怕會有人嫌棄它缺乏文采吧?(“立”,使動,使……站立(可以直接譯成動詞);
“定”,使動,使……堅定(可以直接譯成動詞);“恣肆”,直接慷慨;“得無……
耶”,恐怕(難道)……吧;"惡”,嫌惡。1點1分,按得分,語句不通順,扣1
分)(2)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
夸耀的不能長久。(見:顯露。自是:自以為是。伐、矜:夸耀。1點1分,按得分,
語句不通順,扣1分)
14.(1)文辭慷慨有力,才能發聾振耳貴,宣揚正確的革命輿論,為革命起輔助作用;
(1分)(2)只有用“雷霆之聲”,才可能使有才之士受到震懾而悔過自己以往的作
為;(1分)(3)文辭通俗,便于缺乏文化的普通百姓理解,起到啟悟百姓的效果。
(1分)
15.A【解析】A項“向山民借宿”錯誤,由前句“日落無人境”得知此地居民已經
逃離一空。
16.①詩史是指詩歌記錄了詩人所生活時代的社會重大事件,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
如同一部歷史一樣;②本詩所寫的赤津嶺荒涼凋敝、家破屋空的景象,正是記錄了晚
清鴉片戰爭時期政局動蕩、戰亂頻仍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的社會景象,是一個廣闊時代
的縮影;③詩人參加抗英的行為,以及本詩所流露出的對百姓的同情、心憂蒼生的襟
懷,正是繼承了杜甫“詩史”的現實主義精神。(每點2分,意思基本正確即可)
17.(1)可以群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2)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小軒窗,正梳妝(《江城子》蘇軾)/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鵝
鴿天》賀鑄)/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沈園二首》陸游)/當時送別,
燈下裁縫(《木蘭花慢》戴復古)(一空一分,有多字、少字、錯字均不給分)
18.C【解析】A項,冒號用在總括語“兩種人”后,表示分項說明。B項,用在總
括性話語之前,表示總結上文。C項,冒號用在提示語“認為”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D項,冒號用在需要解釋的詞“事實”后,引出解釋說明的內容。原文冒號用在“指
出”后面,表示提示下文。故選C。
19.示例: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的藝術構思充滿東方美學,傳遞著詩情畫意的“中國
式浪漫”,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展現了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盛大氣象。
【解析】每句1分。原句主語核心詞是“藝術構思”,修改后改變原意的扣1分;每
個短句必須有謂語成分;句間邏輯混亂的扣1分。
20.中華文明經歷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雅安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期末學習能力診斷數學試題含解析
- 內蒙巴彥淖爾市2025年高三畢業班3月教學質量檢查語文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二中學2025屆初三化學試題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武夷山職業學院《建筑與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2025屆初三4月模擬(二模)考試生物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遼寧中醫藥大學《藥學綜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日語文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遙感原理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房屋及土地租賃協議
- 智能駕駛之路
-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方案
- 期中 (試題) -2024-2025學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鐵路客車車輛電氣系統維護考核試卷
- DB34∕T 4235-2022 濃香窖泥檢測操作規程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辨識媒介信息
- 2024年東南亞紙巾商銷(AFH)市場深度研究及預測報告
- 服務質量保障措施及進度保障措施
- 七層垂直循環式立體車庫
- 中國子宮內膜增生管理指南(2022)解讀
- 電力設備保修承諾書范本
- 酸棗仁湯的劑型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