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各種各樣的反射_第1頁
人體的各種各樣的反射_第2頁
人體的各種各樣的反射_第3頁
人體的各種各樣的反射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的各種各樣的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的規律性應答。它是以反射弧作為形態學基礎,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形式。在正常的發育過程中,原始的脊髓和腦干反射漸被抑制,而較高水平的調整和平衡反應則變得越來越成熱,并終生保留。反射發育的過程和基本特點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過程:從脊髓向腦干、大腦發育,即從低級向高級中樞發育。正常情況下,胎兒發育后期、嬰兒出生時及出生后的兩年內會陸續出現一些脊髓水平、腦干水平、中腦水平及大腦皮質水平的神經反射,稱為運動發育性反射和反應。脊髓水平反射:稱為“反射”,在生后即有,生后2個月內正常。是腦橋下1/3的前庭外側核傳導的運動反射,它協調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包括屈肌收縮反射,伸肌伸展反射和兩種交叉伸展反射。腦干水平反射:稱為“反射”,生后第4-6個月內出現。從前庭外側核到位于基底神經節下方的紅核之間的區域傳導的、靜止的姿勢反射,它影響全身的肌張力變化。包括緊張性頸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聯合反應及陽性支持反應等。中腦水平的反射:稱為“反應”,是在紅核上方的中腦整合的,使頭和身體在空間保持正常位置。是出生后第一批發育的反射,到10~12個月時達到最大效應。當皮質控制增加時,它們逐漸改變并受到抑制,到5歲末時消失。它們的組合動作使得兒童能夠翻身、起坐、手膝位起立和手足支撐俯臥。包括調正反應和自動運動反應。大腦水平反射:稱為“反應”,是大腦皮質、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相互之間有效作用的結果。在肌力正常時出現并提供身體對重心變化的適應,出生后6個月平衡反應開始出現。任何水平上的陽性反射都提示下一個更高級的水平出現運動活動的可能性。同時這些反射時間上的延遲都意味著可能提示發育遲緩。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常見反射的檢查淺反射:刺激皮膚、角膜、粘膜引起的肌肉急速收縮反應。1.腹壁反射(第7-12肋間神經):仰臥位,用尖端鈍的針沿肋骨緣自上而下、從外向內、按上、中、下三個部分輕劃腹壁膚,正常受刺激部位可見腹壁肌收縮,臍向刺激側移動消失則對應不同脊髓節段病損,雙側消失對應昏迷或脊髓反射中樞障礙。老年人、肥胖患者、經產婦:可見兩側反射減弱或消失2.提睪反射(生殖股神經、閉孔神經→L1-2→生殖股神經、閉孔神經肌支):仰臥位,用火柴桿等物輕劃大腿內側上方皮膚,正常可引起同側睪丸上提,雙側消失則L1-2脊髓節段病損,一側減弱或消失:錐體束病損;亦可見于局部病變,如腹股溝疝、陰囊水腫、精索靜脈曲張、睪丸炎以及老年人。3.跖反射(脛神經→S1-2→脛神經):仰臥、髖及膝關節伸直,檢查者手持病人踝部,用火柴桿由后向前劃足底外側至小趾掌關節處再轉向趾側,正常足趾向趾面屈曲。4.肛門反射(陰部神經→S4-5→陰部神經):用火柴桿輕劃肛門周圍皮膚,正常引起肛門括約肌收縮,減弱或消失則提示馬尾神經損傷。說明:淺反射的反射弧除了脊髓節段的反射弧外,還有沖動沿脊髓上升至大腦皮質的中央后回、中央前回,下降的通路經由錐體束至脊髓前角細胞。因此脊髓反射弧的中斷或錐體束病變均可引起淺反射較弱或消失,即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均可表現淺反射減弱或消失。【臨床意義】(1)減退、消失:見于反射弧中斷時。但腹壁和提睪反射減退或消失,亦可見于錐體束損害,因其除脊髓反射弧外,尚有皮質通路。此外,深睡、麻醉、昏迷、新生兒等,腹壁反射也常消失。(2)亢進:震顫麻痹綜合征或其它錐體外系疾病時,偶見淺反射尤其腹壁反射中度亢進,系損傷中腦抑制淺反射的中樞所致。精神緊張和神經官能癥時,腹壁反射也可有不同程度的亢進。深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和關節內的本體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上肢的反射:1、肱二頭肌腱反射(頸5-6,肌皮神經):前臂半屈,叩擊置于二頭肌腱上的拇指,引起前臂屈曲,同時感到二頭肌腱收縮。2、肱三頭肌腱反射(頸6-7,橈神經):前臂半屈并旋前,托住肘部,叩擊鷹咀突上方三頭肌腱,引起前臂伸展。3、橈骨膜反射(頸5-8,橈神經):前臂半屈,叩擊橈骨莖突,引起前臂屈曲、旋前和手指屈曲。軀干的反射:4、胸大肌反射(C5-T1,胸內、外側神經):上肢輕度外展、拇指按住胸大肌在肱骨的附著部,叩擊拇指引起上肢內收和輕度內旋。5、腹肌反射(T6-12,肋間神經):仰臥位,對其腹部上(肋骨緣)、中(腹直肌)、下(恥骨聯合中央1-2cm)三個部分進行叩擊檢查,腹肌收縮,臍向叩打的方向偏歪。下肢的反射:6、膝腱反射(L2-4,股神經):坐位,兩小腿自然懸垂或足著地;或仰臥,膝稍屈,以手托腘窩,叩擊髕骨下緣股四頭肌肌腱,引起小腿伸直。7、跟腱反射(L5-S2,脛神經):仰臥,膝半屈,兩腿分開,以手輕板其足使稍背屈,叩擊跟腱引起腓腸肌收縮、足跖屈。陣攣:當反射高度亢進,如突然強力牽引肌腱可引起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包括髕陣攣與踝陣攣,是腱反射高度增強的指征,可發生在任何有腱反射增強的情況下,臨床意義同反射亢進。8、髕陣攣:仰臥下肢伸直,用拇、示指夾住髕骨上緣突然向遠端用力快速推動數次,并保持適度的推力不放松,股四頭肌節律性收縮使髕骨上下移動,出現連續上、下有節律的顫動。9、踝陣攣:仰臥髖膝屈曲,一手托住腘窩,另一手握足前部,快速推至足背屈并保持一定推力,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發生節律性收縮而使踝關節出現節律性交替屈、伸顫動。【臨床意義】(1)減退、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損或中斷,亦見于神經肌肉接頭或肌肉本身疾病,如重癥肌無力,周期性麻痹等。麻醉、昏迷、熟睡、脊髓休克期、顱壓增高,尤其后顱窩腫瘤,深反射也降低或消失。(2)亢進:多見于錐體束病變,昏迷或麻醉早期也可出現,系對脊髓反射弧的抑制解除所致;亦見于手足搐搦、破傷風等肌肉興奮性增高時。癔病或其它神經官能癥深反射也常亢進。正常人深反射也可亢進,老年人跟腱反射可消失,故反射的不對稱比增強或或消失更有意義。病理反射:由于上運動神經元損傷所引起或下運動神經元失去高位神經中樞抑制而釋放出的反射現象。1歲半內的嬰幼兒由于椎體束尚未發育完善,可出現這些反射。1.面部發射:吸吮反射、努嘴反射2.上肢反射:Hoffmannn征、抓握反射、手掌下顎反射3.下肢反射:Babinski征、Oppenhiem征、Gordon征、Chaddock征、Gonda征。1、努嘴反射:用手指或叩診錘輕輕叩擊上唇中央,陽性反應:引起口輪匝肌收縮而呈努嘴樣,臨床意義:兩側錐體束障礙者2、Hoffmannn征(霍夫曼征):霍夫曼征是手指屈肌反射,是正常的牽張反射,但一般人難以引出,因此常作為病理反射進行檢查,反射中樞位于脊髓C6-T1。檢查時左手握病人手腕,右手食、中指夾住病人中指,將腕稍背屈,各指半屈放松,以拇指急速輕彈其中指指甲,引起拇指及其余各指屈曲者為陽性。3、Babinski征:用叩診錘柄端等物由后向前劃足底外緣直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