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管理課件_第1頁
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管理課件_第2頁
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管理課件_第3頁
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管理課件_第4頁
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管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一、你怎么認識信息時代?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鄧小平四個現代化,哪一化也離不開信息化。——江澤民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十五屆五中全會三大基本定律物質不滅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信息不對稱定律二.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統的演化人基信息系統人機信息系統(CBIS,Computer-BasedInformationSystem)網基信息系統(NBISNetwork-BasedInformationSystem)光基信息系統、內容信息系統藍牙信息系統、基因信息系統等信息系統的舉例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omputerAidedDesignSystems,CADS)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ComputerAidedInstructionSystems,CAIS)協同工作的計算機系統(ComputerSystemforCollaboration,CSCW)辦公自動化系統(OfficeAutomationSystem,OAS)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SupportSystems,DSS)管理信息系統的稱謂?信息技術(InformationTechnology,IT)信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信息系統(InformationSystem,IS)肯尼萬(W.T.Kennevan)的定義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在合適的時間向經理、職員以及外界人員提供過去的、現在的、預測未來的有關企業內部及其環境的信息,以幫助他們進行決策。戴維斯(G.B.Davis)的定義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利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手工作業、分析、計劃、控制和決策模型以及數據庫的用戶——機器系統。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業或組織的運行、管理和決策功能。

我們的定義信息系統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吸取經驗和遵照規律并重,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通信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企業戰略競優、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持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的集成化的人機系統。

信息系統學科數據庫技術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網絡輔助開發工具模型與決策管理科學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管理信息系統的非技術因素人的影響企業流程再造咨詢、監理、審計投資與評價軟系統思想知識轉移等等信息的定義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空長路倚樓臺信息既是可以通訊的數據和知識,又是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應包括如下三個要點:強調信息的客觀性。強調信息的系統性。強調信息的開放性。信息的性質相對性轉移性變換性有序性動態性時效性共享性可轉化性系統的概念“系統是內部互相依賴的各個部分,按照某種規則,為實現某一特定目標而聯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組合。”系統具有如下特征:系統邊界輸入和輸出輸入到輸出的轉換方法系統接口系統的結構系統的特性系統的目的性。系統的整體性。系統的層次性。系統的相關性。系統的開放性。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的相似性。系統舉例“系統分析”的方法論思想定義問題列出資源和約束給出方案評估、選擇方案,然后實施總結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定義S0和S1,選擇最好的方法得到(S1–S0)三.信息系統的結構信息的傳輸結構信息系統的概念結構信息系統的層次結構技術角度看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企業經營的基本職能

財務

人力資源

技術

生產

營銷五大基本職能的地位人力資源是核心(以人為本)財務是天,股東、職工、顧客常看天色生產是地,是價值實現的源泉營銷是左膀,是拉回來的手(市場導向)技術是右臂,是打出去的拳(技術創新)業務角度看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信息系統的軟件結構信息系統的物理結構:集中式信息系統物理結構:分布式信息系統物理結構:分布集中式第二章信息系統為管理服務管理具有戰略計劃、戰術管理和業務控制三個層次還具有計劃、組織、協調、指揮和控制五項職能。管理者則承擔著十種角色,這十種角色又可以歸納為人際關系、信息和決策三個方面的角色。管理科學主張用定量化的方法,通過數學模型和程序來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是區分效率和有效性兩個概念。管理者承擔的十種角色信息系統為決策服務面向數據的決策支持系統(DataOrientedDSS)面向模型的決策支持系統(ModelBasedDSS)既面向數據又面向模型的系統主管支持系統(ExecutiveSupportSystems,ESS)群體決策支持系統(GroupDescisionSupportSystems,GDSS)智能決策支持系統(IntelligentDescisionSupportSystems,IDSS)決策支持系統難的不是系統的實現,而是決策的過程。信息系統需要管理理論的支持信息系統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它是管理科學、信息技術和系統科學的一個混合體。管理和決策理論為企業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以及信息系統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1998年管理學獨立出來,其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管理學的二級學科,顯然,信息系統理論和規律已經成為管理學的重要內容。信息系統的開發本身構成一個項目,因而我們還要加強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理論的研究。規劃和實施信息系統的考慮因素企業戰略和目標;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業務流程;企業文化;企業環境。信息系統與數據的關系數據管理的六個階段公元前4000年—1900年,數據由人工處理;1900年—1955年,應用打孔卡設備和電子機械型機器將成百萬的記錄整理和制表;1955年—1965年,數據存儲在磁帶上,然后使用存儲程序型計算機來批處理順序文件;1965年—1980年引入了具有數據庫輪廓的概念以及數據的在線導航訪問;1980年—1995年是關系數據庫的自動訪問以及分布式和客戶機/服務器處理的加入;1996年—?年,通過采用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信息系統可存儲更加豐富的數據類型,如文檔、圖像、聲音和視頻數據。三種層次信息系統的數據特征比較數據平臺與信息系統根據企業的目標對企業的業務進行戰略規劃從中析取和歸納出企業的基本數據模型這些數據模型通過數據庫等數據處理技術互相建立聯系在這些數據模型的基礎上,經過信息系統的處理和變換就可得出大部分的企業所需數據,那么這些數據模型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即為企業的數據平臺信息系統與人的關系計算機什么都能做,一切交給計算機辦?人機交互系統信息系統需要人的參加;信息系統應與人在職能上有一定的分工結構化的問題、處理頻繁的事務信息系統中的人:總體規劃和管理者開發者應用操作者和維護人員信息系統建設中的人如果說信息系統項目是一個平面,那么領導者、技術開發人員、業務分析人員是支持和決定這個平面的三個點。這三個“點”不但缺一不可,而且必須保持相對穩定。“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聘任制信息系統項目成功比例較低信息悖論中層領導的消極或抵制常態下建設信息系統,需要強化:信息系統對管理者個人的貢獻信息系統對企業的貢獻。數據處理管理聯盟(DataProcessingManagementAssociation,簡稱DPMA)DPMA對信息人才的要求對業主盡一切努力保證自己具有最新知識和正確的經驗,以適應工作的需要。避免興趣上的矛盾,并保護業主已意識到的任何潛在的矛盾。保護委托給我的信息的隱私性和機密性。不錯誤地表達和刪除源于實情的信息。不企圖利用業主的資源獲得自己的好處,或做任何未經正式批準的事情。不利用計算機系統的弱點得到個人的好處或達到個人的目的。對社會用我的技術和知識傳播給公眾。盡我最大努力,保證產品得到社會信任和應用支持、尊重和服從地區、州和聯邦法律。不錯誤地表達和刪除公眾關心的源于問題和實情的信息,也不允許這種已知的信息擱置作廢不利用個人性或秘密性的知識,不以任何非法的形式得到個人的好處。對專業忠于自己所有的專業關系。當看到非法的或不道德的事件時,應采取合適的行動。然而當我反對任何人的時候,必需堅信自己是有理的、正確的、負責任的,并不帶任何個人情緒。盡力與人共享我的專業知識。和他人合作以達到了解和識別問題。在沒得到特殊許可和批準的情況下,不利用信譽去做其他工作。不利用他人缺乏經驗和缺乏知識去占便宜,以得到個人好處。信息系統與計算機人們通常根據存儲器的大小、一次能夠處理的數據數量、能同時處理的任務及能連接的用戶數量等要素規模將計算機分為:巨形機大型機小型機微型機計算機選型的四原則選擇性價比高的計算機。選擇與企業業務和其他設備相適應的計算機,以提高計算機的運用效率和效益。盡量選擇主流廠商的計算機。采用符合人機工程學思想的設備計算機系統選型的具體要點系統集成商提出的系統結構是否合理;采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性能;數據庫性能,與其它軟件的連接性能等;網絡的特點,網絡設備的類型、通信速率、連接方式、所用協議,與外界網絡連接的可能性;主機(或服務器)的性能及特點,工作站的性能和特點等;售后服務,包括系統升級的服務,相關軟件升級的服務,人員培訓及技術指導等;價格和交貨時間。信息系統與軟件工程信息系統需要軟件的支持,信息系統的核心是軟件。軟件有三個類別: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開發軟件。軟件工程的七條基本原理用分階段的生命周期計劃嚴格管理;堅持進行階段評審;實行嚴格的產品控制;采用現代程序設計技術;結果應能清楚地審查;開發小組的人員應該少而精;承認不斷改進軟件工程實踐的必要性。應用軟件的可重用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適應性、可理解性、可維護性、可修改性、可追蹤性和可互操作性等性能指標信息系統與信息化的區別信息化相對于信息系統來講要顯得更為宏觀一些。推進信息化,就要考慮:加強信息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加速信息產業的成長與發展規劃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作擴大信息活動的規模與作用建設信息系統,就要考慮如何進行總體規劃、如何設計、采用何種開發方法、何種開發工具、何種數據庫和何種網絡結構等問題。顯然,信息系統牽涉到的主要是具體實施的問題。信息系統與信息化的區別信息化和信息系統還可以從詞性上給出解釋。信息系統相對于信息化來講,是實現的工具和具體手段,而作為名詞的信息化則是信息系統的建設目的之一。信息化更重視信息和知識成為價值構成的主體,而信息系統的建設更多地強調為生產和管理服務。五種層次的信息化“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電子商務對企業的作用廣告功能。通過Internet等網絡手段展示企業實力,宣傳推銷企業產品,擴大知名度,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企業競爭力。情報功能。通過電子商務的各項網上服務,了解客戶的最新信息,其它公司的動向,跟蹤國內外市場和產業政策的變化,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收集顧客的需求信息和對產品的反饋意見,完善售后服務體系。業務功能。貿易活動中的交換信息、磋商交易、訂立合同、付款交付以及國際貿易中的報關商檢、進出口代理等綜合貿易及服務功能都能通過電子商務系統傳輸和處理。電子商務的特點交易虛擬化。交易成本低。無距離遠近之分?無需中介者參與?電子商務實行“無紙貿易”,“無紙辦公”?及時溝通供需信息,零庫存生產和銷售?交易效率高。(商業報文標準化)交易透明化。通暢、快捷的信息傳輸可以保證各種信息之間互相核對,可以防止偽造信息的流通。電子商務的分類按與企業的關系分:企業間的電子商務(B2B)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B2C)企業對政府的電子商務(B2G)企業內部的電子商務企業與學校之間的電子商務(B2E)按應用的層次劃分:國際間的電子商務國內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按名詞的由來分:EC——ElectronicCommerce電子商務EB——ElectronicBusiness電子業務EE——ElectronicEverything電子任務未來商務關系簡明圖示第三章一、軟件技術軟件的定義和特征計算機軟件是計算機程序加上該程序的各種文檔。計算機軟件的特征軟件是一種邏輯性系統元素。軟件具有開發成本高、復制成本低的特點。軟件“磨損”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盡管軟件不會磨損,但它會退化。軟件維護復雜。由于軟件無備用元素可供替換,因而軟件維護非常復雜。軟件的種類系統軟件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服務性程序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通信管理程序應用軟件實用程序工具軟件軟件技術發展過程60年代高級語言階段20世紀50年代末,FORTRAN的編譯系統COBOL,LISP,PL/1和ALGOL68等高級語言此階段,編譯技術代表了整個軟件技術70年代結構化程序設計階段“軟件危機”程序設計方法學軟件工程80年代至今自動程序設計階段向集成化、一體化方向發展。CASE(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4GL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如C++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與術語數據數據元素,是數據的基本單位。記錄、結點。數據項:是數據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數據對象:是具有相同性質的數據元素集合。數據結構:即數據的組織形式數據的邏輯結構數據的存儲結構數據的運算數據類型基本數據類型。如整型、實型、布爾型結構數據類型。如數組、結構體。算法描述與算法分析算法是由若干條指令組成的有窮序列。算法可用自然語言、數學語言或約定的符號語言來描述。若一個算法用機器可執行的語言來書寫,則它就是一個程序。所有算法均以函數或過程的形式表示,即:算法名(參數表)例:ins_sqlist(V,i,b)//在順序表V中第i個數據元素之前插入b//不同的算法應該比較“正確”時間復雜度空間復雜度線性表的定義線性表是n(n≥0)個數據元素(結點)a1,a2,…,an組成的有限序列。例如學生成績表(學號,姓名,各科成績,平均成績)其中數據元素的個數n定義為表的長度。n=0時稱空表,常常將非空的線性表(n>0)記作(a1,a2,…,an)內部結點ai(2≤i≤n-1)都有且僅有一個直接前趨ai-1和一個直接后繼ai+1線性表中結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就是上述的鄰接關系,由于該關系是線性的,因此線性表是一種線性結構。線性表的運算與存儲數據的運算是定義在邏輯結構上的,而運算的具體實現則是在存貯結構上進行的。對于線性表,常見的基本運算有以下幾種:存取操作插入操作刪除操作查找操作排序操作線性表的存貯結構順序存儲結構鏈式存儲結構順序存儲結構示意圖存儲結構的存儲密度大,存儲空間利用率高。能夠快速、隨時訪問其中任意一元素。對該表進行插入和刪除操作時,為保證線性表的連續性,則會引起大量元素的移動。存儲容量不宜擴充。順序表中的插入操作順序表中的刪除操作鏈式存儲結構存儲示意圖棧的定義與運算棧是一種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僅在表的一端進行插入和刪除運算。允許插入和刪除的一端稱為棧頂,另一端稱為棧底。棧又稱為“后進先出”線性表節(LIFO)。棧的基本運算有以下幾種:進棧、退棧、讀棧、判棧空、置空棧。順序棧和鏈棧順序棧用向量作為棧的存儲結構,它采用一塊連續的存儲空間存放棧的數組元素。順序棧的插入、刪除運算較易實現。當棧的最大容量事先無法估計時,可用鏈表作為棧的存儲結構,稱為鏈棧。隊列的定義與運算隊列是一種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其只允許在表的一端進行插入,而在另一端進行刪除。允許刪除的一端稱為隊頭,允許插入的一端稱為隊尾。隊列又稱為“先進先出”線性表。隊列的基本運算有以下幾種:入隊、出隊、置空隊列、讀隊首、測隊列是否為空。樹的舉例樹形結構是一類重要的非線性結構。樹形結構是結點之間有分支、層次關系的結構。樹的定義樹是n(n>0)個結點的有限集合T,它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有且僅有一個特定的稱為根的結點;其余結點可分為m(m≧0)個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T1,T2,┅,TM,其中每個集合又都是一棵樹,并稱為根的子樹。二叉樹二叉樹是n(n≧0)個結點的有限集,它或者是空集(n=0),或者由一個根結點及兩棵不相交的分別稱作這個根的左子樹和右子樹的二叉樹組成。二叉樹有五種類型:排序排序就是要整理文件中的記錄,使得它按關鍵字遞增(或遞減)的次序排列起來。當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均不相同時,則排序結果唯一,否則排序結果不唯一。內部排序與外部排序。內部排序可分為:插入排序、交換排序、選擇排序、歸并排序和分配排序。評價一個排序算法好壞的標準有以下幾方面:算法執行時所需要的時間。執行算法所需要的附加空間。算法的復雜程度。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將待排序的記錄按其關鍵字的大小插入到前面已經排好序的文件中的適當位置上,直到全部插完為止。下面介紹兩種典型的插入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希爾排序直接插入排序設原始文件的記錄關鍵字為45,33,14,88,62,其排序過程如下:直接插入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是:先把原始文件的第二個記錄的關鍵字與第一個記錄的關鍵字進行比較,然后按照比較結果將第二個記錄放到相對第一個記錄的合適位置上。再取第三個記錄的關鍵字與前兩個關鍵字進行比較,并把第三個記錄插入到相對前兩個記錄的合適位置上。依此下去,直到最后一個記錄,這樣就完成了排序。希爾排序設原始文件的記錄關鍵字為52,41,45,85,17,30。增量依次取3、1。其排序過程如下:希爾排序方法希爾排序又稱為縮小增量排序。在對原始文件排序之前,先取定一個小于文件中總記錄個數n的一個整數作為第一個增量d1,將文件的記錄分成d1個組,所有距離為d1倍數的記錄放在同一個組中,在各組中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取第二個增量d2<d1重復上述分組和排序,直至增量為1,即所有記錄放在同一組中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為止。交換排序交換排序是將文件中的待排序記錄兩兩比較其關鍵字,若發現兩個記錄的次序相反即進行交換,直到沒有反序的記錄為止。下面介紹兩種交換排序的方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設原始文件的記錄關鍵字為57,34,22,94,13,26。其排序過程如下:冒泡排序方法冒泡排序是先將第一個記錄的關鍵字與第二個記錄的關鍵字進行比較,若為逆序,則交換位置,否則不動。接著第三個關鍵字與新的第二個關鍵字進行比較,逆序則交換,否則不變,直到使關鍵字最大的記錄排在最后一個記錄位置上為止,第一次排序結束。然后再對前n-1個記錄的關鍵字進行第二次排序,直到沒有記錄需要交換為止。整個過程就象“冒氣泡”一樣,重者在下,輕者在上,因此稱為冒泡排序。快速排序設原始文件的記錄關鍵字為49,68,31,43,56,18,65。其排序過程如下:快速排序方法快速排序是內部排序中最快的一種。它是在待排序記錄中,任選一個記錄,以該記錄為標準,將所有記錄分成兩組,第一組中各記錄的關鍵字都小于等于該關鍵字,第二組中各記錄的關鍵字都大于該關鍵字,并把該記錄排在兩組之間。然后重復上述方法,直到把所有的記錄都有序排列為止。選擇排序選擇排序是每一趟從待排序的記錄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記錄,順序放在已排好序的子文件的最后,直到全部記錄排完。此處主要介紹直接選擇排序。直接選擇排序設原始文件的記錄關鍵字為57,34,22,94,13,26。其排序過程如下:直接選擇排序方法直接選擇排序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排序方法。它是在待排序的記錄中,選出關鍵字為最小(大)的一個記錄,將其排在表的最前面,即作為表的第一個元素。然后,余下的個記錄在選出關鍵字最小(大)的一個記錄,將其放在表的第二項位置上。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個記錄放在表中合適的位置。查找查找也稱檢索,它是數據處理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重要運算。查找就是在數據結構中查找滿足某種條件的結點。通常是按照給出的關鍵字值,在結構中查找等于該值的結點。對于給定的線性表結構,一般可采用三種查找方法:順序查找二分查找分塊查找順序查找方法順序查找是最簡單的查找方法。它是用待查的關鍵字值與線性表里各結點的關鍵字值,從表頭開始逐個比較,找到相等的結點時,則查找成功;找不到相等的結點,則查找失敗。順序查找方法適用于順序存儲結構,也適用于鏈式存儲結構。該算法的優點是算法簡單,查找前對結點沒有排序要求。其缺點是查找時間長,查找效率低。二分查找設有序線性表中各記錄的關鍵字為:{7,11,18,22,37,45,58}。若要查找的關鍵字為k=37的記錄,其查找過程如下:二分查找方法二分查找又稱折半查找,它是一種效率較高的查找方法。二分查找適用于順序存儲的有序表(按關鍵字大小順序排列的線性表)。它是先取表的中間位置的結點關鍵字與給定值比較,若相等,則查找成功;若給定值比該記錄的關鍵字值大(或小),就再在表的后(或前)半部分進行二分查找。這樣,依次反復進行,直到找到為止,或當前的查找區間為空(表示查找失敗)。分塊查找若要查找的關鍵字為k=45的記錄:分塊查找方法二分查找適用于“塊有序表”(第i塊中關鍵字的最大值小于第i+1塊中關鍵字的最小值,并且大于第i-1塊中關鍵字的最大值)。其方法為:首先查找索引表(有序表),可用順序查找或二分查找,以確定待查的結點在哪一塊;然后在已確定的那一塊中進行順序查找。由于分塊查找實際上是兩次查找過程,所以算法的平均查找長度是兩次查找的平均查找長度之和。分塊查找不一定要將線性表分成大小相等的塊。分塊查找方法分塊查找又稱索引查找,是一種性能介于順序查找和二分查找之間的查找方法。其方法為:首先查找索引表(有序表),可用順序查找或二分查找,以確定待查的結點在哪一塊;然后在已確定的那一塊中進行順序查找。由于分塊查找實際上是兩次查找過程,所以算法的平均查找長度是兩次查找的平均查找長度之和。分塊查找不一定要將線性表分成大小相等的塊。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用來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系統的軟件和硬件資源,使系統各部分協調一致地工作,以方便用戶使用并提高系統資源利用率的一組軟件程序。操作系統的功能也具有四大功能:處理機管理功能、存儲管理功能、外部設備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通常按照操作系統的使用環境,可將其分為三大類:多道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和實時系統。處理機管理在多道程序系統中,多個程序同時執行,需要對CPU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處理機管理也稱為進程管理,通過引入“進程”的概念使CPU有條不紊地工作,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主要包括處理中斷事件和處理機調度。所謂進程,是指程序的一次執行。進程有三個基本狀態:就緒狀態、運行狀態、阻塞狀態.存儲管理內存是除CPU以外的另一寶貴資源,而計算機的內存資源是有限的。存儲管理主要解決多道程序在內存中的分配,合理利用內存空間,并通過內外存的聯合管理來擴大存儲空間。其主要包括:內存的分配、存儲擴充、存儲保護三個方面。設備管理計算機支持多種設備,該管理利用操作系統提供的設備驅動程序,實現對外部設備進行有效管理。負責把外部設備合理地分配給進程,消除各設備忙閑不均的現象,使之有效地工作。其主要功能體現在:分配和驅動外部設備、利用中斷、通道、緩沖技術,提高外部設備的使用效率。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對各類文件進行有序的管理,支持對文件的存儲、檢索和修改及文件保護,方便用戶安全地訪問它們。其主要功能為:按名存取文件、有效分配存儲空間、文件的共享與保護、用戶通過命令訪問各種文件。多道批處理系統多道批處理系統實質上是“多道程序”和“批處理”的結合。“任務”或“作業”是指用戶一次上機要求計算機系統完成的工作的總稱;“多道程序”是指在計算機內存中同時可以存放若干道作業,允許交替地由處理機運行;“批處理”是指用戶與作業之間沒有交互作用,用戶不能直接控制作業的運行,即一批經過合理組織的作業一旦提交給計算機系統,其執行將由計算機系統控制。多道批處理系統具有自動化程度高,資源利用率高,作業吞吐量大等優點,多應用在大中型計算機系統中。其缺點是交互性差。目前,IBMOS/360就是一個多道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是一種多用戶操作系統,它是將中央處理機(CPU)處理時間進行分割,即把工作時間分割成一個個時間片,每個用戶輪流使用時間片。一臺計算機為一組終端用戶服務,每個用戶通過終端控制程序的運行。由于時間片分割得很小,每個用戶感覺不到時間上的差別,如同自己在獨占一臺計算機一樣。分時系統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性,用戶使用方便。其主要應用于中小型系統。如:UNIX系統。實時系統實時系統是指要求系統及時響應外部事件的請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并控制所有實時設備和實時任務協調一致的運行。實時系統包括實時過程控制和實時信息處理兩種,前者主要應用于工業生產的過程控制,而后者主要應用于信息處理系統如查詢與訂票系統。編譯程序在計算機上執行一個高級語言程序一般要分為兩步:第一步,用一個編譯程序將高級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程序;第二步,運行所得的機器語言程序求得計算結果。編譯程序就是將某一種語言(源語言)程序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目標語言)程序,即進行符號轉換。編譯程序的組成與結構二、數據庫技術數據庫技術的基本概念數據:通常是指用符號記錄下來的、可以識別的信息。數據庫(DB):是指按一定方式組織起來的相互關聯的數據集合。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是用戶與操作系統之間的一層數據管理軟件。數據庫系統(DBS):是采用了數據庫技術的計算機系統。數據庫技術:是研究數據庫的結構、存儲、設計、管理和使用的一門軟件學科。數據描述現實世界主要是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和綜合工作信息世界將現實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用文字和符號表示出來機器世界信息在機器世界中是以數據形式存儲的信息世界數據描述的基本術語實體:實體是指客觀存在并相互區別的事物。實體集:具有相同性質的同類實體的集合。屬性:實體具有許多特性,每一個特性稱為屬性。每個屬性有一個取值范圍,即值域。例如學生實體可由學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系別等屬性組成。鍵: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集稱為鍵。例如學生實體的學號可作為學生實體的鍵。機器世界數據描述的基本術語字段:標記實體屬性的命名單位稱為字段(或數據項)。它是可命名的最小信息單位。記錄:字段的有序集合稱為記錄(相當于前面提到的數據元素)。一般用一個記錄描述一個實體。。文件:同一類記錄的匯集稱為文件。文件是描述實體集的。例如所有學生記錄組成了一個學生文件。鍵:能唯一標識文件中每個記錄的字段或字段集,稱為文件的鍵。機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術語的對應關系一對一聯系(1:1)一對多聯系(1:N)多對多聯系(M:N)ER圖的實例層次模型實例網狀模型的實例關系模型的實例面向對象模型的實例數據庫系統的模式結構關系數據庫的基本術語關系一個二維表就是一個“關系”,表中的每一行對應一個元組,相當于一個記錄。每列對應一個域,稱為屬性。關系可用下式描述:關系名(屬性、屬性、…、屬性)。如:學生關系為:學生(學號、姓名、年齡、性別、系別)。關鍵字關系模式關系代數并運算:記為R∪S。交運算:記為R∩S。差運算:記為R—S。笛卡兒積:記為R×S。投影運算:記為π屬性名(關系名)。選擇運算:記為:σF(關系名)。連接運算并運算交運算差運算笛卡兒積投影運算選擇運算不符合第一范式的關系符合第一范式的關系不符合第二范式的關系分解為如下三個關系:學生關系:學生代碼、姓名、性別;項目關系:項目代碼、項目名稱;學生與項目關系:學生代碼、項目代碼。不符合第三范式的關系分解為如下三個關系:產品關系:產品代碼、產品名、供銷商名;供銷商關系:供銷商名、供銷商地址。數據庫語言數據描述語言DDL(DataDescriptionLanguage)一種用來定義或描述數據庫邏輯結構的語言數據操縱語言DML(DataManipulationLanguage)對數據庫進行檢索、存儲、修改、刪除。關系數據語言主要有兩種使用形式:自含系統宿主系統(可以嵌入其他主語言如FORTRAN語言、COBOL語言、C語言等)。SQL的原文是StructuredQueryLanguage,即結構化查詢語言。SQL語言具有數據查詢、數據定義、數據操縱及數據控制等功能。SQL提供自含式和宿主式兩種使用方式,其語言簡單,使用方便。在SQL中稱關系為表TABLE,屬性為列COL,元組為行ROW。數據定義:建立和撤銷關系表命令格式:CREATETABLE〈表名〉(〈列定義〉[,〈列定義〉…]);其中列定義語法為:〈列名〉〈數據類型〉〈空值指定〉SQL>CREATETABLES(SNONUMBER(7)NOTNULL,SNCHAR(8),SANUMBER(3));命令格式:DROPTABLE〈表名〉;數據定義:建立和撤銷視圖建立視圖:命令格式:CREATEVIEW〈視圖名〉ASSELECT列名1,…,列名nFROM〈表名〉WHERE〈條件〉;SQL>CREATEVIEWSTU-GRAASSELECTS.SNO,S.SN,C.CN,SC.GRFROMS,SC,CWHERES.SNO=SC.SNOANDSC.CNO=C.CNO;撤消視圖:命令格式:DROPVIEW〈視圖名〉;SQL>DROPVIEWSTU-GRA;數據查詢查詢列命令格式:SELECT〈列名1,列名2,…,列名n〉FROM〈表名〉;例如,SELECTSNO,SNFROMS;查詢行命令格式:SELECT*FROM〈表名〉WHERE〈條件〉;例如,SQL>SELECT*FROMSCWHEREGR=90;排序命令格式:SELECT〈列名1,…,列名n〉FROM〈表名〉ORDERBY〈關鍵字〉[DESC]例如,SQL>SELECTSNO,CN,GRFROMSCORDERBYSNO;數據操縱插入命令格式:INSERTINTO〈表名〉(列名1,…,列名n)VALUES(列名1值,…,列名n值);例如SQL>INSERTINTOS(SNO,SN,SA)VALUES(9721234,“李卿”,22);更新命令格式:UPDATE〈表名〉SET〈列名〉=更新數據WHERE〈條件〉;例如,SQL>UPDATECSETCN=“離散數學“WHERECNO=31;刪除命令格式:DELETEFROM〈表名〉[WHERE〈條件〉];例如,SQL>DELETEFROMSWHERESNO=9721223;數據控制授權命令格式:GRANT〈授權內容〉ON〈表名〉TO〈用戶名〉;例如SQL>GRANTINSERT,SELECT,UPDATEONSTOLILI;撤消授權命令格式:REVOKE〈授權內容〉ON〈表名〉FROM〈用戶名〉;例如,SQL>REVOKEUPDATEONSFROMLILI;數據庫的新發展數據庫技術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分支。如:分布式數據庫空間數據庫統計數據庫多媒體數據庫主動數據庫并行數據庫工作流數據庫對象—關系數據庫等等三、計算機與網絡技術計算機發展概況第一代(1947年—1957年):電子管時代第二代(1958年—1964年):晶體管時代第三代(1965年—1970年):集成電路時代第四代(1970年至今):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第五代:從80年代開始研制以知識庫為基礎,能夠進行邏輯推理、判斷、決策的智能計算機,該時代又稱為智能計算機時代。計算機系統組成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網絡的分類局域網LAN(LocalAreaNetwork):將有限范圍內(一個學校、一幢大樓或一個單位)的各種計算機、終端和外圍設備互聯而成的網絡。城域網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覆蓋幾十公里范圍內的企業、單位的多個局域網互聯而成的網絡。它是介于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的一種高速網絡。廣域網WAN(WideAreaNetwork):又稱為遠程網。它覆蓋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的范圍,即覆蓋一個國家、地區,或幾個洲的國際性遠程網。計算機網絡結構圖網絡的分類資源子網由主計算機系統、終端、終端控制器、聯網外設、各種軟件組成。通信子網由網絡通信控制處理機、通信線路與其他通信設備組成,完成全網數據傳輸、轉發等功能。通信控制處理機CCP(CommunicationControlProcessor)又稱前端處理機或節點處理機一般由小型機或微型機配置通信控制硬件和軟件組成。通信控制處理機在網絡拓撲中被稱為網絡結點。其功能是:網絡接口:實現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的接口協議,接收/發送用戶信息。存儲/轉發:實現對報文分組的接收/校驗/存儲/轉發網絡控制:對進網信息提供路徑選擇、網絡流量控制等功能。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是通過網中結點與通信線路之間的幾何關系表示網絡結構,反映出網絡中各實體間的結構關系。網絡拓撲結構主要有六種類型:星型拓撲環型拓撲樹型拓撲網狀型拓撲總線型衛星通信網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圖(1)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圖(2)網絡協議(Protocol)語法:規定了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語義:規定了用戶控制信息的意義,以及完成的控制動作與響應;時序:是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對于結構復雜的網絡協議,最好的組織方式是層次結構模型。計算機網絡協議就是按照層次結構模型來組織的。網絡層次結構模型與各層協議的集合共同構成網絡的體系結構(NetworkArchitecture)。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共同制定的。將網絡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OSI參考模型結構圖TCP/IP參考模型結構圖TCP/IP參考模型應用層協議應用層向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程序,相當于OSI的高三層。網絡終端協議TELNET:用于實現互聯網中遠程登錄;文件傳輸協議FTP:用于實現互聯網中交互式文件傳輸功能;電子郵件協議SMTP:用于實現互聯網中電子郵件傳送功能;域名服務DNS:用于實現網絡設備名字到IP地址映射的網絡服務;路由信息協議RIP:用于網絡設備之間交換信息;網絡文件系統NFS:用于網絡中不同主機間的文件共享;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用于WWW服務。TCP/IP參考模型其他層協議傳輸層提供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相當于OSI的傳輸層。這一層的主要協議是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portControlProtocol)。互聯網層負責發送分組,相當于OSI的網絡層。這一層的主要協議是IP(InternetProtocol)協議。網絡接口層:網絡接口層負責網絡發送和接收IP數據報。TCP/IP參考模型允許主機連入網絡時使用多種現成的和流行的協議,如局域網協議或其它協議。典型企業Intranet的組成瀏覽器:是讓所有使用統一界面來訪問各種Internet資源,并與之相互作用。Web服務器:服務器上不僅有WWW信息,還可能有企業數據庫等,它可以支持幾種不同業務。域名服務器:是將Internet網點的名稱映射為IP地址。代理服務器:是從Internet傳輸企業信息到企業外部的唯一出口,為管理內部網絡和實現內外隔絕提供了保險措施。防火墻:由硬件和軟件網關構成,通過限制外界接入內部系統而保護企業內部信息。數據通信基礎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方式。基帶信號、寬帶信號。基帶傳輸和寬帶傳輸通信的雙方信息交互的方式:單工通信:只能沿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半雙工通信:通信雙方都可以發送(接收)信息,但不能同時雙向發送。全雙工通信:通信雙方可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全雙工通信效率最高。多路復用技術頻分多路復用(FDM)波分多路復用(WDM)時分多路復用(TDM)碼分多路復用(CDMA)數據通信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數據傳輸速率。它有兩種度量單位:波特率:是指數據通信系統中,每秒傳送的波形個數。其單位是“波特”(band)。比特率:數據傳輸速率是指數據通信系統中,每秒傳送的二進制位數。其單位是每秒比特,以bps表示。誤碼率。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中,要求誤碼率低于10-9。信道容量。用單位時間內最大可傳送的比特數表示。它取決于信道頻帶、可使用時間及信噪比。傳輸介質的性能比較第四章一、IT應用的發展階段IT在企業中應用的發展階段說信息技術在企業進化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工作自動化、信息管理和經營轉型;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數據庫階段和高級數據庫階段。企業信息化的五個階段:自己開發、數據孤島、企業流程重組、商業流程重組、重新定義商業范圍;我國著名學者烏家培教授則認為信息管理經歷了文獻管理、計算機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競爭性情報管理和知識管理五個階段。IT在企業中應用的發展階段說企業信息管理包括七個階段:輔助工作、業務上的管理支持、附加的顧客價值、競爭優勢、戰略洞察力、轉變、知識網絡;對于信息化的發展階段,比較著名的模型有兩個:一個是是世界銀行報告中提出信息技術的擴散模型,包括替代、提高和轉型三個階段;另一個是諾蘭模型,包括初始期、蔓延期、控制期、集成期、數據管理期和信息管理期六個階段。評論在上述模型中,基本上反映了信息系統應用的一個共同趨勢:從單項應用走向綜合集成從技術至上走向技術社會一體化從對具體業務的支持走向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持世界銀行的信息技術擴散模型世界銀行的信息技術擴善模型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擴散可以劃分為替代階段,提高階段和轉型階段。在上述三個階段中,每個階段的內部又分別由四個環節組成:信息環節、分析環節、獲取環節和使用環節。其中:信息環節指企業獲取信息技術的供給與需求信息分析環節是指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有關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獲取環節是指投資信息技術和建立信息系統使用環節是指重組企業流程和組織,使信息系統發揮作用諾蘭六階段模型二、信息系統建設模式企業建設信息系統的模式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受兩方面因素的推動:一是市場競爭的壓力二是信息技術的擴散和滲透企業投資信息系統的模式主要歸納為四種:企業—行業互動模式挑戰—反應模式雁行模式地域互動模式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囚犯難題”企業—行業互動模式與囚犯對策不同的是,對策的結果是實現了雙贏。注意,以上分析有一個假設即認為信息系統一旦建設就會成功,發揮效益。中國企業信息化的密集行業有精密機械制造、金融服務、汽車制造、飛機制造、家電制造、紡織服裝、石油鋼鐵及航空鐵路運輸服務業等。行業內領頭羊企業建設信息系統一般既會帶來示范效應,也會給其他企業帶來威脅,所以,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會主動學習和模仿。另一方面,同行業內兩個或多個競爭性企業之間更容易受到企業之間決策的影響。挑戰—反應模式又稱為“競爭—反應模式”或“挑戰—應戰模式”,或借助美國桑塔費研究所創造的概念稱為“復雜適應系統模式”。它是企業為了面對現實的挑戰或未來的挑戰而采取積極的對應措施。更適于行業中領頭羊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北京第一機床廠就屬于這方面的典型案例。鐵道部軌道岔銑國際招標五坐標數控銑床的性能價格比產品交貨周期需要22個月,比日本多5個月1000多萬元的項目被日本企業獲得企業啟動CIMS企業信息化雁行生成模式雁行模式由于信息技術發展太快,投資信息系統成功率相對較低,導致信息系統建設的風險較大,因而,許多企業都愿意“跟跑”而不愿意“領跑”,雁行模式可以分為四種:行業內企業間雁行模式企業內雁行模式行業間雁行模式地區內雁行模式采取示范工程的方式建立企業間雁行模式地域互動模式由于企業所在區位或區域政府推動,主動提供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各種有利的環境條件或者由于企業所在某個自然形成的經濟區域內企業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或者區域內信息傳播成本低廉而促進了企業間信息相互交流和影響總而言之,由于地域因素的影響,企業投資信息系統而形成的模式,稱為地域互動模式。珠江三角洲MRPII工程的推廣,基本屬于這種模式。地區內企業如果互相合作,除了上述互相學習上的優勢外,還可以向信息產品的供應商集體競買,以爭取更大的折扣,供應商為了加強對該地區的鎖定,也會認可集體議價、集體競買的方式。三、信息系統總體規劃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系統規劃階段系統規劃階段的任務是對企業的環境、目標、現行系統的狀況進行初步調查,根據企業目標和發展戰略,確定信息系統的發展戰略,對建設新系統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預測,同時考慮建設新系統所受的各種約束,研究建設新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據需要與可能,給出擬建系統的備選方案。對這些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寫出可行性分析報告。可行性分析報告審議通過后,將新系統建設方案及實施計劃編寫成系統設計任務書。系統分析階段系統分析階段的任務是根據系統設計任務書所確定的范圍,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描述現行系統的業務流程,指出現行系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確定新系統的基本目標和邏輯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系統分析階段的工作成果體現在系統分析說明書中。系統設計階段系統設計階段的任務是根據系統分析說明書中規定的功能要求,考慮實際條件,具體設計實現邏輯模型的技術方案,也即設計新系統的物理模型。這個階段的技術文檔是“系統設計說明書”。系統實施階段系統實施階段是將設計的系統付諸實施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包括程序的編寫和調試,人員培訓,數據文件轉換,計算機等設備的購置、安裝和調試,系統調試與轉換等。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幾個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任務同時展開,必須精心安排、合理組織。系統實施是按實施計劃分階段完成的,每個階段應寫出實施進度報告。系統測試之后寫出系統測試分析報告。系統運行和維護階段系統投入運行后,需要經常進行維護和評價,記錄系統運行的情況,根據一定的規格對系統進行必要的修改,評價系統的工作質量和經濟效益。對于不能修改或難以修改的問題記錄在案,定期整理成新需求建議書。為下一周期的系統規劃做準備。注意無論是后面講到的結構化開發方法,還是原型化開發方法和面向對象開發方法,所開發的信息系統都會遵循生命周期的規律。規劃、分析、設計、實施與運行維護是從總體上必須把握的幾個大步驟。信息系統規劃的理由信息系統的發展規劃是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開發信息系統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風險很大,如果沒有做好規劃,有可能在開發或實施過程中失敗有可能因為技術選型不當,成為落后的系統,或者成為不受支持的技術。信息是企業的重要資源,應當被全企業所共享,只有經過規劃和開發的信息資源才能發揮其作用。系統之間的接口數也符合“梅特卡夫定律”。兩個未經規劃的子系統之間的接口關系企業規模與信息系統的建設在國際建筑咨詢業中,投資CAD技術的規模需要達到營業額100萬美元以上才較為合算。對于以MRPII、ERP或CIMS為基礎的信息系統,要求的企業最小銷售規模,大約在0.8-1.5億元之間。如果單純投資CAD/CAPP/CAM等自動化孤島技術,企業銷售規模可以相應下降至800-1000萬元左右。如果投資以國際互聯網為基礎的單純網絡信息收發系統,企業銷售規模與信息系統投資要求的最小規模之間幾乎沒有必然的聯系。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考慮根據廣東省信息協會1998年的調研,廣東省企業認為企業信息化內容的重要性排列順序第一位是市場營銷信息化,其他依次是行政管理信息化、生產過程信息化和產品設計信息化。根據JamesR.Lee在1993年對12家企業所做的調查,在企業投資信息技術的動機中,維持市場份額是首要原因,其次是節省成本,提高競爭力和質量控制。總體規劃考慮三方面的內容信息系統的總目標和發展戰略。應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和內外約束條件(比如地域因素、行業因素等),確定信息系統的總目標和總體結構。信息系統的總目標規定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發展戰略則提出具體的步驟和每步應達到的子目標,同時還應給出衡量具體工作完成的標準。了解企業當前信息系統以及管理狀況。對相關信息技術發展的預測。信息系統總體規劃的方法關鍵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企業系統規劃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其他還有:企業信息分析與集成技術(BIAIT)產出/方法分析(E/MA)、投資回收法(ROI)征費法、零線預算法、階石法等。關鍵成功因素法(CSF)了解企業目標識別關鍵成功因素識別性能的指標和標準識別測量性能的數據關鍵成功因素就是要識別聯系于系統目標的主要數據類及其關系,識別關鍵成功因素所用的工具是樹枝因果圖。關鍵成功因素法在高層應用,一般效果好,因為每一個高層領導人員日常總在考慮什么是關鍵因素。關鍵成功因素法(CSF)步驟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ST)這種方法把企業的戰略目標看成是一個“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標、戰略和其他戰略變量(如管理的復雜性、改革習慣以及重要的環境約束)等組成。描繪出企業各類人員結構,如賣主、經理、雇員、供應商、顧客、貸款人、政府代理人、地區社團及競爭者等;識別每類人員的目標;對于每類人員識別其使命及戰略。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過程是把組織的戰略目標轉變為信息系統戰略目標的過程。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ST)企業系統規劃法(BSP)定義企業目標識別企業過程識別企業管理過程是BSP方法的核心。企業過程定義為邏輯上相關的一組決策和活動的集合。識別企業過程可對企業如何完成其目標有深刻了解,并且有助于定義系統的功能和信息的流程。定義數據類定義信息結構(也就是劃分子系統)具體的作法是用U/C圖,U表示使用(use),C表示產生(create)。企業系統規劃法(BSP)步驟BSP識別企業過程步驟三種方法的比較CSF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標的識別突出重點。該方法最有利于確定企業的管理目標。SST反映了各種人的要求,而且給出了按這種要求的分層,然后轉化為信息系統目標的結構化方法。它能保證目標比較全面,疏漏較少,但它在突出重點方面不如前者。BSP沒有明顯的目標導引過程。它通過識別企業“過程”引出了系統目標,企業目標到系統目標的轉換是通過企業過程/數據類等矩陣的分析得到的。CSB方法(即CSF,SST和BSP結合)。這種方法先用CSF方法確定企業目標,然后用SST方法補充完善企業目標,并將這些目標轉化為信息系統目標,用BSP方法校核兩個目標,并確定信息系統結構,這樣就補充了單個方法的不足。四、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統的非功能性需求有界合理性的思想當我們設定信息系統的目標時,由于很難全面了解所涉及的一切因素以及達到此目標的所有不同途徑,因此比較合理的辦法是把系統的功能限制在較少的基本指標或目的上,因為只要這些指標或目的達到了,其他許多變化就有可能實現,用不著過早地限制或討論其細節。抓住那些真正起本質作用的要點,合理地確定這些要點的改變步驟與改造方向,就是需求分析的任務。否則,承諾得越多,成功的可能就越小,用戶的失望就會越大。信息系統需求分析的步驟從含糊的要求中抽象出對信息和信息處理的要求。把對人員、制度、物資設備的要求去掉。對各種要求確定定量的標準。對于羅列出來的各種問題及要求,應認真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根據實際情況抓住其中的實質需求。第一種是因果關系第二種是主次關系第三種是權衡關系信息收集的方法查閱書面資料實地觀察面談發放調查表業務專題報告兩個不好的需求描述:例1.“系統應在不少于每60秒的正常周期內提供狀態信息”例2.“系統應瞬間在顯示和隱藏不可打印字符間切換”用戶能夠在一個由特定觸發條件激活處于編輯的文檔中在顯示和隱藏所有HTML標記間切換可行性研究可行性應該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面。可能性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從技術上考察。從經濟上來考察。需要考查各種社會因素,才能確定項目是否可行。可行性報告的結果并不一定可行,也有可能是得出在目前條件下不可行的結論,這是完全正常的。低估費用、高估收益低估費用只考慮了計算機,而低估了外圍設備的費用;只考慮了硬件,而低估了軟件的費用;只考慮了一次性投資,而低估了維持性費用;只考慮了設備材料等物資的費用,而忘記或低估了人員技術培訓的費用,等等。對于項目的收益,人們往往把引進信息系統后所增加的信息處理的能力,與實際發展出來的效益混為一談。當我們引進計算機或其他新技術的時候,只是使信息系統在某一環節增加了處理能力把原來要用10小時能完成的制表任務在10分鐘內完成,能不能說我們就一定能把效率也提高60倍呢?例如,制表前數據整理和準備工作需要5個小時第五章一、合同的談判與簽訂不同合同方式的風險比較合同條款中需注意的問題應有成本超支或進度計劃延遲的通知條款。分包商的限制條款。明確企業的配合義務條款。有關知識產權的條款。有關保密協定的條款。有關付款方式的條款。有關獎罰的條款。有關需求變更的條款。有關糾紛的解決條款。二、項目小組的啟動項目組的三種組織結構按子課題或子系統劃分的模式按職能劃分的模式。例如,分別建立規劃組、需求分析組、設計組、實現組、系統測試組、質量保證組、維護組等。矩陣形模式在上述三種模式之上,我們建議企業成立一個業務支持小組,成員都由相應業務人員組成。專業領域技術編制表項目組成員責任表其它建立項目組溝通計劃并啟動項目開發用語和風格的規范化項目管理軟件的采用精確性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可維護性和可更改性保持記錄假設分析使用簡便速度項目管理軟件的益處三、企業信息(流)規范企業數據和業務流程的規范化指標體系標準化代碼標準化業務流程的規范化。業務流程圖是以一項相對獨立的管理業務為單位,用標準圖例和簡單的文字說明將其業務內容、步驟和要求繪制出來。業務流程圖繪制過程示意圖BPI和BPR如果屬于劇烈式變革,或者說要根據信息系統的功能進行業務流程重構,那我們將其稱做企業流程重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簡稱BPR),相對應的將漸進式的改進我們稱之為企業流程改進(BusinessProcessImprovement,簡稱BPI)。企業流程改進(BPI)的ECRS改進四原則:E(E1iminate:排除、取消)C(Combine:合并)R(Rearrange:重排)S(Simplify:簡化)漸進式變革與劇烈式變革的對比四、開發方式選擇信息系統四種開發方式的比較五、開發模式選擇C/S模式結構圖開發成本較高,C/S結構對客戶端軟硬件要求較高;尤其是軟件的不斷升級,對硬件要求不斷提高,增加了整個系統的成本。移植困難,不同開發工具開發的應用程序,一般來說互不兼容,不能搬到其它平臺上運行。不同客戶機安裝不同的子系統軟件,用戶界面風格不一,使用繁雜,不利于推廣使用。由于每個客戶機都安裝了相應的應用程序,所以維護復雜,升級麻煩,比如升級,則每個客戶機的軟件都要更新。C/S模式的缺點B/S模式結構圖使用簡單:由于用戶使用單一的Browser軟件,基本上無需培訓即可使用;易于維護:由于應用程序都放在Web服務器,軟件的開發、升級與維護只在服務器端進行,減輕了開發與維護的工作量;保護企業投資:B/S模式采用標準的TCP/IP、HTTP協議,可以與企業現有網絡很好地結合;對客戶端硬件要求低:客戶機只需安裝一種Web的瀏覽器軟件;信息資源共享程度高:由于Intranet的建立,Intranet上的用戶可方便地訪問系統外資源,Intranet外用戶也可訪問Intranet內資源;擴展性好:B/S模式可直接連入Internet,具有良好的擴展性。B/S模式的優點B/S與C/S的混合模式結構圖我們還可以將上述兩種模式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B/S與C/S的混合模式。對于面向大量用戶作用的模塊采用三層B/S模式,在用戶端計算機上安裝運行瀏覽器軟件,基礎數據集中放在較高性能的數據庫服務器上,中間建立一個Web服務器作為數據服務器與客戶機瀏覽器交互的連接通道。而對于在系統模塊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強、處理數據量大、數據查詢靈活的地點則使用C/S模式,這樣能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開發出安全可靠、靈活方便、效率高的軟件系統。B/S和C/S模式的結合第六章一、結構化方法結構化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則面向用戶的觀點;嚴格區分工作階段,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和應得到的成果;按照系統的觀點,自頂向下地完成系統的研制工作;充分考慮變化的情況;工作成果文獻化、標準化。結構化方法的不足和局限性開發周期長。早期的結構化方法注重系統功能,兼顧數據結構方面不夠。結構化程序較低的系統,在開發初期難于鎖定功能要求。二、數據流圖系統分析系統分析要回答新系統“做什么”這個關鍵性的問題。系統分析是研制信息系統最重要的階段,也是最困難的階段。系統分析的困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問題空間的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通訊環境的不斷變化數據流圖是結構化系統分析的主要工具。結構化系統分析采用介于形式語言和自然語言之間的描述方式,通過一套分層次的數據流圖,輔以數據字典、小說明等工具描述系統。數據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數據流圖描述數據流動、存儲、處理的邏輯關系,也稱為邏輯數據流圖(LogicalDataFlowDiagram),一般簡稱為DFD。數據流圖用到四個基本符號,即:外部實體數據流數據存儲數據處理過程外部實體外部實體指系統以外又與系統有聯系的人或事物。它表達該系統數據的外部來源或去處,例如顧客、職工、供貨單位等等。外部實體也可以是另外一個信息系統。數據處理處理指對數據的邏輯處理功能,也就是對數據的變換功能。在數據流圖中,用帶圓角的長方形表示處理,長方形分為三個部分:標識部分;功能描述部分;功能執行部分。數據流數據流是指處理功能的輸入或輸出,用一個水平箭頭或垂直箭頭表示。箭頭指出數據的流動方向。數據流可以是信件、票據,也可以是電話,等等。數據存儲數據存儲表示數據保存的地方。這里“地方”并不是指保存數據的物理地點或物理介質,而是指數據存儲的邏輯描述。在數據流圖中,數據存儲用右邊開口的長方條表示。在長方條內寫上數據存儲的名字。為了區別和引用方便,再加一個標識,用字母D和數字組成。數據流(程)圖的其他表示法三、數據流圖案例學籍管理系統頂層DFD學籍管理系統的第一層DFD“成績管理”框的展開第2層“分析期末成績”框的展開第3層“確定異動情況”框的展開第4層關于數據流圖層次的劃分展開的層次與管理層次一致,也可以劃分得更細。處理塊的分解要自然,注意功能的完整性。一個處理框經過展開,一般以分解為4~10個處理框為宜。最下層的處理過程用幾句話,或者用幾張判定表,或一張簡單的HIPO圖能表達清楚。其工作量一個人能承擔,若是計算機處理,一般不超過100條程序語句。檢查數據流圖的正確性數據守恒,或稱為輸入數據與輸出數據匹配在一套數據流圖中的任何一個數據存儲,必定有流入的數據流和流出的數據流,即寫文件和讀文件,缺少任何一種都意味著遺漏某些加工。父圖中某一處理框的輸入、輸出數據流必須出現在相應的子圖中,否則就會出現父圖與子圖的不平衡。任何一個數據流至少有一端是處理框。換言之,數據流不能從外部實體直接到數據存儲,不能從數據存儲到外部實體,也不能在外部實體之間或數據存儲之間流動。提高數據流圖的易理解性簡化處理間的聯系。在數據流圖中,處理框間的數據流越少,各個處理就越獨立,所以我們應盡量減少處理框間輸入輸出數據流的數目。均勻分解適當的命名四、數據字典數據字典

系統分析中所使用的數據字典,主要用來描述數據流圖中的數據流、數據存儲、處理過程和外部實體。數據字典把數據的最小組成單位看成是數據元素(基本數據項),若干個數據元素可以組成一個數據結構(組合數據項)。數據結構是一個遞歸概念。數據元素組成數據結構,數據結構組成數據流和數據存儲。數據字典中有六類條目:數據元素、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外部實體、處理。數據元素數據元素是最小的數據組成單位,也就是不可再分的數據單位,如學號、姓名等。對每個數據元素,需要描述以下屬性:名稱別名類型(字符型還是數字型等)取值范圍和取值的含義長度除以上內容外,數據元素的條目還包括對該元素的簡要說明,與它有關的數據結構等等。數據元素條目的一個例子數據結構數據結構的描述重點,是數據之間的組合關系,即說明這個數據結構包括哪些成分。一個數據結構可以包括若干個數據元素或(和)數據結構。這些成分中有三種特殊情況:任選項:這是可以出現,也可以省略的項,用“〔〕”表示。必選項:在兩個或多個數據項中,必須出現其中的一個稱為必選項。必選項的表示辦法,是將侯選的多個數據項用“{}”括起來。重復項。即可以多次出現的數據項。數據結構條目的一個例子數據流關于數據流,在數據字典中描述以下屬性:數據流的來源;數據流的去處;數據流的組成(一個數據流可包含一個或多個數據結構);數據流的流通量;高峰時的流通量。數據流條目的一個例子數據存儲數據存儲的條目,主要描寫該數據存儲的結構,及有關的數據流、查詢要求。有些數據存儲的結構可能很復雜,如“學籍表”,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動態、獎懲記錄、學習成績、畢業論文成績等,其中每一項又是數據結構。這些數據結構有各自的條目分別加以說明,因此在“學籍表”的條目中只需列出這些數據結構,而不要列出這些數據結構的內部構成。數據流圖是分層的,下層圖是上層圖的具體化。同一個數據存儲可能在不同層次的圖中出現。描述這樣的數據存儲,應列出最低層圖中的數據流。數據存儲條目的一個例子處理框條目的一個例子外部實體條目的一個例子五、系統設計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系統設計包括總體(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大部分。系統分析階段要回答的中心問題是系統“做什么”,即明確系統功能。這個階段的成果是系統的邏輯模型。系統設計要回答的中心問題是系統“怎么做”,即如何實現系統分析說明書規定的系統功能。這一階段,要根據實際的技術條件、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確定系統的實施方案,即系統的物理模型。系統設計的目標是從保證系統的變更性入手,設計出一個易于理解,容易維護的系統。系統設計應注意的問題把系統劃分為這樣一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的功能簡單明確,內容簡明易懂,易于修改。我們把這樣的部分稱為模塊。系統分成模塊的工作按層次進行。每一個模塊應盡可能獨立。即盡可能減少模塊間的調用關系和數據交換關系。當然,系統中的模塊不可能與其它模塊沒有聯系,只是要求這種聯系盡可能少。模塊間的關系要闡明。這樣,在修改時可以追蹤和控制。總體設計的任務將系統劃分成模塊;決定每個模塊的功能;決定模塊的調用關系;決定模塊的界面,即模塊間信息的傳遞。總體設計:從數據流圖導出結構圖變換分析和事務分析變換分析找出主加工、邏輯輸入和邏輯輸出設計頂層模塊和第一層模塊設計中、下層模塊事務分析數據流圖層次的轉換變換分析事務分析1事務分析2數據流圖的層次與模塊結構六、詳細設計詳細設計的任務代碼設計;數據庫設計;輸入設計;輸出設計;人機對話設計;處理過程設計。代碼設計的原則唯一性合理性可擴充性簡單性適用性規范性(國家有關編碼標準)系統性編寫代碼表輸入輸出設計的原則輸出設計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確定輸出內容選擇輸出設備與介質確定輸出格式輸入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最小量原則。簡單性原則。早檢驗原則。少轉換原則。輸入設計的內容包栝:確定輸入數據內容確定數據的輸入方式確定輸入數據的記錄格式輸入數據的正確性校驗確定輸入設備。人機對話設計對話要清楚、簡單,用詞要符合用戶觀點和習慣。對話要適應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戶,便于維護和修改。錯誤信息提示的設計要有建設性。關鍵操作要強調和警告。人機對話和處理過程設計人機對話設計對話要清楚、簡單,用詞要符合用戶觀點和習慣對話要適應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戶,便于維護和修改錯誤信息提示的設計要有建設性。關鍵操作要強調和警告。處理過程的設計處理過程設計的關鍵是用一種合適的表達方法來描述每個模塊的執行過程。日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圖、盒圖(NS圖)、PAD圖。流程圖NS圖PAD圖七、系統實施硬件準備軟件準備人員培訓數據準備系統實施階段的任務第七章一、原型法原型法的思想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