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種群和群落_第1頁
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種群和群落_第2頁
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種群和群落_第3頁
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種群和群落_第4頁
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種群和群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專題突破

專題六生物與環境

第1講種群和群落

【思維導圖】

?種群密度(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調查方法: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

〃?概念

?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

種?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

種群5?數量特征?年齡組成(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預溜未來種群數量)和性別比例

?數量變化------?類型(??形:無最大值;形:有值.忌時增長速率最大)

和I'1“3”K2

「?物種組成(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優勢種、豐富度)

落?結構〈?種間關系(競爭、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群〔?空間結構(垂直結構:分層原因、意義;水平結構:鑲嵌分布)

?演替(優勢種群取代,初生演替:裸巖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棄耕農田上的演替)

【考點梳理】

考點1種群

1.種群的特征

I?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

和性別比例。

?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密度。

⑵種群密度的調查

?調杳方法樣方法、標志重捕法。

①樣方法

?適用對象:植物或活動范圍較小的動物種群O

?取樣原則:隨機取樣。

?取樣方法:

?Xɑπ□□ιoι□ι□□ι□□ι□

HE----------------------------

五點取樣法等距取樣法

?計數:樣方內+左邊+上邊+左上角。

?計算:取各樣方的平均數。

②標志重捕法

I?適用對象: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種群。

I八TM標M重,標ZM標二重,總

]if總一口重,總總一僧重,標

I③除了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蜘蟲的密

度、跳蛹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樣方法。

I對于有趨光性的昆蟲,可以用黑光燈誘捕的方法調查它們的

種群密度。

構群密度

⑶種群的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

網f「伸群數量

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決定決定\

I出生率和死Z就1I遷入率%遷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

直接因素。

?年齡組成是預測未來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而性別比例

是預測未來種群數量變化的次要依據。

?年齡組成的類型: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

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二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

2.種群數量的變化

________形曲線__________________形曲線___________

無環境阻力(食物和空間充有環境阻力(食物和空間

條件

裕、氣候適宜,沒有天敵等)有限、存在天敵等)

t

Nt=N0λ

公式■N。:種群的起始數量■

λ:增長倍數

學[//增長速率

曲線圖

O時間O/ih時間

。時間O時間

種群數量有K值,增長速率

種群數量無最大值,增長速率

特點先增后減,種群數量達到K/2

越來越大

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計.當年種群數量

?'一一年前種群數量

22>1種群數量增加

1.5?

1fzPv?j—"7------1A=I種群數量穩定

0.51!XxZi!

2<1種群數量減少

0151015202530時間/年

?一個物種侵入到一個新的適宜環境時,一般先呈生至增長,

后呈“s”形增長。

■?大多數種群的數量達到K值后總是在K值上下波動,在不利

條件下,還會急劇下降甚至消亡。

⑴環境容納量:一定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

環境容納量,簡稱K值。

(注意:K值只與環境條件有關,不受種群數量的影響)

⑵保護野生動物最根本的措施是保護它們的棲息環境,從而

提高環境容納量。K值不是種群數量的最大值?K值應略低于種群

所能達到的最大值(種群有過度繁殖的傾向,種群數量應圍繞K值

上下波動)。

(3)KZ2值:當種群數量達到S時,種群有最大增長速率。其意

義在于:養殖業上,通常在&2后進行捕撈,捕撈后生物數量保持在

M左右,目的是可以盡快恢復生物數量:害蟲的防治則將數量捽

制在S以下。

(4)J形增長模型和S形增長模型的聯系

兩種模型存在的不同主要是因為存在環境阻力。

(5)種群數量的波動

和下降

受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種群的

數量總是在波動中。

當種群長久處在不利的條件下.種群數量會出現持續性的或

急劇的下降。種群的延續需要以一定的個體數量為基礎,當一個

種群數量過少,可能會由于近親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6)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IA酵母菌的計數方法為抽樣檢測法,對于壓在小方格界線上

的酵母菌只計算左邊、上邊及左上角的酵母菌數量:計數時要用

到血細胞計數板。

>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酵母菌數量呈£>增長。

3.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如陽光、溫度、水等。其影響主要是綜合性的。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種群密度主要取決于林冠層的郁閉度(林

冠層遮蔽地面的程度),即主要取決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強度:

植物種子春季萌發,這主要受氣溫升高影響:蚊類等昆蟲冬季死亡,

這主要受氣溫降低影響:東亞飛蝗因氣候干旱而爆發式增長。

(2)生物因素:種群內部和種群外部兩方面影響。?

種內競爭會使種群數量的增長受到限制:種群間的捕食與被

捕食、相互競爭關系等,都會影響種群數量:寄生蟲也會影響宿主

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⑶食物和天敵的因素對種群數量的影響與種群密度有關。

如同樣缺少食物,密度越高,種群受影響越大,這樣的因素稱為蜜

度制約因素。而氣溫、干旱、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屬于非密

度制約因素。

(4)種群研究的應用

研究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的規律,在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

利用和保護、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I

A瀕危物種的保護方面:只有通過調杳獲知種群密度、出生

率和死亡率、性別比例、年齡結構等特征,以及影響該種群密度

的數量變化的因素,才能準確了解該種群的生存狀態,預測該種群

的數量變化趨勢,進而采取合理的保護對策。

A漁業方面:從理論上說JS”形增長的種群在種群數量達到K

值時,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這時即使不捕撈,種群數量也不會增

加。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捕撈更有利于持續獲得較大的魚產量。

A有害生物防治:控制數量,降低環境容納量,增加天敵等。

考點1群落

1.群落的結構

I⑴群落的概念:生活在-定區域的全部生物。

I?包括這個區域的所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生物與生物之間形成復雜的種間關系而相互影響、相互制

約。

⑵群落的物種組成

I?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I?優勢種:群落中數量、體積上占優勢,影響最大的物種。■

I?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不同群落的優勢種和豐富度不同。

(3)種間關系

分.數量圖.J能量圖I■例子■

特點

個體數波動不同步,此消獵豹和斑馬、

捕彼長,處于一定的J貓和老鼠、■

O時間動態平衡牛和草等

個體數

一方占優勢,另一

?"@大小草履蟲、

兄方處于劣勢甚至死

O時間5?)莊稼和雜草、

爭個體數■亡(你死我活);相互

[×χ×;抑制(你升我降)I牛和羊等

C七二

續表

數量圖能量圖特點例子

對寄生者有利,對人和蛔蟲、

個*數寄主有害,但一般冬蟲夏草中

j匚

寄不會使寄主死亡,的蝙蝠蛾幼

生▼兩者維持著有限的蟲和真菌、

C)時間平衡,不同寄生曲菟絲子和豆

線不同__________科植物

互雙方要依靠彼此才

利i卜能生活,分開后雙[根瘤菌和

共方的生活都會受到

生豆科植物

ΘΘ很大影響,甚至不J

C)時間

能生活而死亡

(4)群落的空間結構

A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

①垂直結構: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

A植物分層現象主要與比照有關,動物分層現象主要與食物

條件和棲息空間有關。

IA意義: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

②水平結構:生物種群在水平方向上呈鑲嵌分布的現象。

⑸群落的季節性:由于陽光、溫度、水分等隨季節而變化,群

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6)生態位

①生態位: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

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

的生態位。

②研究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

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

③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

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協

調進化的結果。

(7)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I調杳方法:取樣器取樣法(活動能力強,身體微小)。

豐富度的統計常用方法:①記名計算法;②目測估計法O

2.群落的主要類型

I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的群

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

I(1)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就叫作演替。

?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主要是指優勢種群的取代。

(2)類型

初生演替_______次生演替_______

I起點]失去原有植被,但保留原有

從沒有過植被,或者原有植

I(關鍵)I土壤甚至種子等繁殖體的

被被徹底消滅的環境

環境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漫長_________s≡_________

能否恢復I通過人類活動可恢復]

原有群落

I實例I裸巖、沙丘、火山巖、冰火災后的草原、森林上的

川泥上的演替I

演替;棄耕農田上的演替

?裸巖上的演替:裸巖階段→地衣階段一苔與階段→草本植

物階段一灌木階段T森林階段。

I?棄耕農田上的演替:草本階段灌木階段T喬木階段→樹

林階段。

I?氣候適宜的條件下,棄耕的農田演替出樹林,需數十年時間,

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區,很難形成樹林,只能發展到草本或灌木階段。

I⑶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I?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

方向進行。為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政府明確提出退耕還林、

還草、還湖和退牧還草。

典例示范一

(2021?廣東卷)圖示某形增長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與種

群數量的關系。當種群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時,其對應的種群數

境容納量(K值)、種群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與種群數量的

關系是重點考查知識點。

【詳解】分析題圖可知,在b點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

群密度增加;在b點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再增加,表示

該種群數量已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B正確。

變式訓練一

(2018海南卷)某小組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結構,選擇了若

干樣地進行調查。其中A、B、C三種喬木的調查結果如表。

老年樹成年樹幼年樹

喬木

密度/密度/密度/

樹種I%IB%I%

株?hr∏-2株?hm-2株?hny2

A1267100.000000

B5031.065534.165634.78

C504.95807.9288087.13

回答下列問題:

I⑴據表可知:C種群屬于增長型種群.A種群屬于衰退型

種群,B種群屬于穩定型種群。

■【詳解】A中沒有幼年(生殖前期)的個體,全為老年(生殖后

期)的個體,將來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屬于衰退型,B中各年齡段個

體數目比例適中,種群數量將保持相對穩定,屬于穩定型,C中幼年

(生殖前期)的個體較多,老年(生殖后期)的個體較少,將來出生率

大于死亡率,屬于增長型。

(2)該小組采用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是樣方法,取樣時要做到

隨機取樣,其目的是」呆證調查結論可靠。若要調查群落中松鼠

種群的密度則應采用標志重捕法,理由是松鼠活動能力強,活動

范圍大。

■【詳解】該小組采用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是樣方法,取樣

時要做到隨機取樣,其目的是保證調查結論可靠。若要調查群落

中松鼠種群的密度,因為松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應采用標

志重捕法。

(3)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該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則發生代

替的可能原因是一后一個群落中的物種競爭能力強、前一個群

落為后一個群落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答出2點即可)。?

H【詳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該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

則發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個群落中的物種競爭能力強、前

一個群落為后一個群落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典例示范二

(2021.全國甲卷)群落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系統。下列

關于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擾可以改變植物群落演替的

方向

■B.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分別為初生演替和次

生演替

■C.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都要經歷苔葬階段、]

.草本階段

■D.在演替過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結構復雜、穩定性強的方

向發展

【答案】C

【重點歸納】(1)群落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

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包括種

內關系、種間關系等)與外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3)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

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

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

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詳解】A選項,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退湖還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態農業等相關措施都能促

進群落良性發展,A正確;B和C選項,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是初生

演替,依次經過:地衣階段→苔碎階段T草本階段→灌木階段→森

林階段,棄耕農田的演替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為草本階段一

灌木階段一喬木階段,B正確,C錯誤;D選項,一般情況下,演替過程

中生物生存的環境逐漸改善,群落的營養結構越來越復雜,抵抗力

穩定性越來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來越低,D正確。

變式訓練二

I(2020.全國∏卷)河水攜帶泥沙流入大海時,泥沙會在入海口淤

積形成三角洲I。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3種植物群落類型:①以蘆

葦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淡水環境中),②以赤堿蓬為主的植物

群落(生長在海水環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長在陸地環境中)。

該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過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順序是I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答案】A

【詳解】由題干信息可知,該處形成三角洲的過程發生的

演替屬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環境,最先形成的群落應是

②以赤堿蓬為主的植物群落,隨著河水(淡水)的不斷沖刷,此處環

境中水中的鹽濃度會逐漸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漸演替為①以蘆葦

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帶有泥沙,三角洲處的陸地面積也會

有一定的增大,因此會逐漸演替為草甸植物群落(生長在陸地環境

中),則演替順序為②①③,A正確。

真題回顧

I1.(2022.全國甲卷)在魚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種魚苗,一段時間內

該魚的種群數量、個體重量和種群總重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

圖所示。若在此期間魚沒有進行繁殖,則圖中表示種群數量、個

體重量、種群總重量的曲線分別是(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D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隨著時間變化,甲曲線先增加后減

少,乙曲線呈S形,丙曲線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魚苗后,由于一段

時間內魚沒有進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魚苗由于不適應環境而死亡,

故種群數量下降,如曲線丙;存活的個體重量增加,如曲線乙,種群

總重量先增加后由于部分個體死亡而減少,如曲線甲。綜上可

知,D正確。故選D。

2.(2022.全國甲卷)某研究小組借助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草原上

地面活動的某種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選取樣方、

空中拍照、識別照片中該種動物并計數。回答下列問題

I(1)為保證調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選取樣方應注意的主要事

項有隨機取樣、樣方大小一致、樣方數量適宜。(答出3點即

可)。

【詳解】1.調查植物種群密度常用樣方法,樣方法是指在被

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

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

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

2.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數

量時利用公式計算,若將該地段種群個體總數記作N,其中標志數

為M重捕個體數為〃,重捕中標志個體數為打假定總數中標志個

體的比例與重捕取樣中標志個體的比例相同,則N=M〃勺n。

(1)為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調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選取

樣方時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要依據調查范圍大小來確定樣方

大小和數量,樣方大小要一致、樣方數量要適宜。

(2)已知調查區域總面積為S,樣方面積為九樣方內平均個體數

為兒則該區域的種群數量為(SXn)/m。

■【詳解】假設區域內種群數量為N,樣方內平均個體數為n,

已知所調查區域總面積為S,樣方面積為m,調查區域內種群密度

相等,N÷S=n÷m,則N=(S×n)∕m。

⑶與標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調杳方法的優勢有對野生動物的

不良影響小、調杳周期短、操作簡便等(答出2點即可)。

【詳解】研究小組借助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草原上地面活動

的某種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與標志重捕法相比,該調查方法周期

短,不受不良天氣變化的影響,對野生動物生活干擾少,操作更簡

便,并允許在繁殖季節收集更多的數據。

3.(2022.浙江卷)科研小組在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開展了研究

回答下列問題:

I⑴對某種鼠進行標志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該鼠的種群密度。

同時對適量的捕獲個體進行年齡鑒定,可繪制該種群的年齡金字

火圖形。

⑵在不同季節調杳森林群落的組成與季相的變化狀況,可

以研究該群落的時間結構。

【詳解】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樣方法、標志重捕法等。

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水平結構和時間結構。

初級生產量是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機物質或

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級生產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

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這就是凈初級生產量

(NP),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內的全部生產量稱為總初級生產量

(GP)o生物量實際上就是凈生產量在某一調查時刻前的積累量。

(1)標志重捕法是研究種群密度的方法之一,適用于鼠這種活

動能力強的較大型動物。通過對捕獲個體進行年齡鑒定,可以繪

制種群的年齡金字塔圖形。

(2)群落的時間結構是指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晝夜變化、

季節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季相就是植物在不同季節表現的

外貌。

(3)在不考慮死亡和異養生物利用的情況下,采取適宜的方法

測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項數值稱為生產者的生物量。

觀測此項數值在每隔一段時間的重復測算中是否相對穩定,可作

為判斷該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頂極群落階段的依據之一。利

用前后兩次的此項數值以及同期測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計算出

該時期的總初級生產量。

H【詳解】生產量在某一調查時刻前的積累量,就是生物量,

故測得所有植物的干重即為生產者的生物量。群落演替達到平

衡狀態,生物量不發生增減就可稱為頂極群落。單位時間內的凈

初級生產量加上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就是總初級生產量。

4.(2022.廣東卷)荔枝是廣東特色農產品,其產量和品質一直是

果農關注的問題。荔枝園A采用常規管理,果農使用化肥、殺蟲

劑和除草劑等進行管理,林下幾乎沒有植被,荔枝產量高;荔枝園B

與荔枝園A面積相近,但不進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豐富,荔枝產量

低。研究者調查了這兩個荔枝園中的節肢動物種類、個體數量

及其中害蟲、天敵的比例,結果見下表。

荔枝園種類(種)個體數量(頭)害蟲比例(%)天敵比例(%)

IAII523B.103278..36.67..14.10.

HBII568B.104118..40.86..20.40.

回答下列問題:

I(1)除了樣方法,研究者還利用一些昆蟲的魚L性,采用了燈

光誘捕法進行取樣。

I(2)與荔枝園A相比,荔枝園B的節肢動物物種豐富度國,可能

的原因是林下豐富的植被為節肢動物提供了食物和棲息空間,

有利于其生存。

■【詳解】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

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物種豐富度。

(1)采用燈光誘捕法,利用的是某些昆蟲具有趨光性。

(3)與荔枝園B相比,荔枝園A的害蟲和天敵的數量正,根據其

管理方式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