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I1.墨子是墨家學派創始人,“為中國歷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戰國至漢初,人多以孔墨并稱”。墨子()①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②提倡節儉③提出“夫尚賢者,政之本也”④崇尚“道法自然”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墨子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①錯誤;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儉”,提出“夫尚賢者,政之本也”,②、③正確;老子崇尚“道法自然”,④錯誤。故②③正確,B項正確;①、④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2.戶籍制度,是統治者控制社會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法令、征發徭役、課取賦稅和分配權力的依據。下列有關秦國(朝)戶籍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秦獻公“為戶籍相伍” B.秦始皇時戶籍分主戶和客戶C.秦朝戶籍冊稱“黃冊” D.秦朝戶籍制以保甲制為基礎【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國(朝)(中國)。根據材料“戶籍制度,是統治者控制社會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法令、征發徭役、課取賦稅和分配權力的依據。”可知,秦獻公根據階層變化的新情況,于秦獻公十年(前375年)重新編制戶籍,按照軍隊編制,以“伍”為基本單位,將民戶加以區分,各自編戶,并載入戶籍冊,稱為“戶籍相伍”,A項正確;兩宋時期土地兼并盛行,政府將戶籍分為主戶和客戶,排除B項;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開創的戶籍與賦役之法的制度,其在戶帖制度基礎上建立,因套用黃色封面,故總稱“黃冊”,排除C項;保甲制度是宋朝時期開始帶有軍事管理的戶籍管理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3.如圖是在蒙古國戈壁省發現的《燕然山銘》石刻,與此石刻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秦朝北擊匈奴 B.鮮卑人的遷徙C.竇憲出擊北匈奴 D.西漢設置烏桓校尉【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漢代時期。根據材料“如圖是在蒙古國戈壁省發現的《燕然山銘》石刻”及所學可知,此石刻記載的是公元89年竇憲率軍大敗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記功,由隨軍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揚漢朝德威。2017年在蒙古國中戈壁省發現的一處摩崖石刻,被確認為班固《燕然山銘》,C項正確;題干與秦朝北擊匈奴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鮮卑人的遷徙無關,排除B項;西漢在東北地區設置烏桓校尉,排除D項。故選C項。4.杭州是浙江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有關歷代杭州所屬的最高一級行政區表述正確的是()A.①浙江西道②杭州③兩浙路 B.①杭州②兩浙路③浙江西道C.①兩浙路②杭州③浙江西道 D.①杭州②浙江西道③兩浙路【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時期,設置杭州(余杭郡)進行管理,唐朝時期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余杭、臨安、于潛、唐山八縣,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路治,D項正確;ABC項均不符合史實,排除ABC項。故選D項。5.勞動人民生產實踐經驗的積累和中外交往的發展,使明代農業和手工業出現了一系列進步,其重要表現包括()①棉花在內地開始種植②發明了能使器物在燒制過程中不粘連支釘③玉米從印度、緬甸傳入西南地區④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業中出現手工工場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明代(中國)。本題要求選擇明代農業和手工業出現了一系列進步。①宋末元初棉花在內地開始種植;②宋代發明了支釘;③明朝中后期玉米從印度、緬甸傳入西南地區;④明朝中后期私營手工業發展,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業中出現手工工場。符合題意的是③④,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本題選D項。6.如表為洋務運動時期一些地方大員就創辦企業發表的言論,該材料可用于說明當時()人物創辦企業言論云貴總督岑敏英云南礦業官商大賈多在閩、粵、上海一帶地方,而上海尤為總匯之處,須于彼處設法招徠,如克迅速集事黑龍江將軍恭鏜漠河金礦惟有招摹津滬商人醵資(湊錢)來江承辦A.洋務運動失敗具有必然性 B.“官督商辦”模式的擴展C.“剿發逆”和“勤遠略”的沖突 D.地方督撫的勢力急劇膨脹【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官商大賈多在閩、粵、上海一帶地方,而上海尤為總匯之處”“惟有招摹津滬商人醵資(湊錢)來江承辦”及所學可知可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時期地方官員推動“官督商辦”企業興建的歷史信息,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未強調洋務運動失敗的必然性,排除A項;洋務派認為開辦洋務新政,購置船炮器械,可以“剿發逆”和“勤遠略”,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項;材料并不是強調地方督撫勢力的膨脹,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7.如圖是1898年清政府批準成立的某學校牌匾。對該學校解讀正確的是()A.其建立是中國教育近代化標志 B.初名為“三江師范學堂”C.依據《奏定學堂章程》創辦 D.其創辦收回了教育主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根據材料中的圖示信息和時間信息,可知該學堂是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其建立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A項正確;南京大學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排除B項;《奏定學堂章程》是1903年清朝政府頒布的關于學制系統的文件。清朝政府頒布的關于學制系統的文件,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后,收回了教育主權,排除D項。故選A項。8.某次會戰之后,日軍的兵力出現明顯不足,因為有生力量被消滅很多,戰線拉得太長,抗日戰爭也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這次會戰進行前夕()A.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 B.日本的“囚籠政策”宣告破產C.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 D.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皖南事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抗戰時期(中國)。據材料“戰線拉得太長,抗日戰爭也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結合所學可知1938年武漢會戰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而《論持久戰》是在武漢會戰前夕發表的,A項正確;1940年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是在194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皖南事變是國民黨反動派1941年在皖南有預謀地圍襲新四軍的事件,排除D項。故選A項。9.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同時,各個階段的外交有其時代特征。下列有關“世紀之交”中國外交的敘述正確的有()A.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 B.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C.實現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 D.鞏固與發展周邊關系成為外交工作首要任務【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中國)。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同時,各個階段的外交有其時代特征。”可知,在“世紀之交”,中國在外交方面,鞏固與發展周邊關系成為外交工作首要任務,D項正確;2012年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外交思想引領我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非世紀之交的外交成就,排除A項;1985年,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非世紀之交的外交成就,排除B項;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國同西方大國建立的第一個大使級外交關系,是中國外交的一大突破,排除C項。故選D項。10.1978年,我國有8萬多家國有工業企業,之后逐年增加,到1996年達到12.16萬家。這表明當時()A.國有化進程的快速推進 B.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C.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削弱 D.社會經濟活力得到釋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時期(中國)。根據材料“1978年,我國有8萬多家國有工業企業,之后逐年增加,到1996年達到12.16萬家。”可知,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政策的放開,企業數量逐年增加,說明改革開放促使社會經濟活力得到釋放,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改革開放的影響,沒有描述國有化進程的推進,排除A項;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排除B項;材料中描述的是社會經濟活力的釋放,沒有體現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削弱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1.《凱里來與迪木奈》是一本東方寓言故事集,其中“三條魚的故事”源自古印度佛教巴利文版《本生經》。如圖是《凱里來與迪木奈》諸多版本中“三條魚的故事”插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A.古印度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B.古代歐亞大陸間文化交流活躍C.阿拉伯文化融匯東西方文化遺產 D.巴利文在歐亞演化成諸多文字【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至15世紀(歐亞)。根據材料可知,“三條魚的故事”源自古印度佛教巴利文版《本生經》,后逐漸演變為阿拉伯語本、波斯語本和德語本等,反映了古代歐亞大陸間文化交流活躍,B項正確;材料僅體現了“三條魚的故事”源自古印度佛教巴利文版《本生經》,但不能說明古印度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古代歐亞大陸間文化交流活躍,未體現阿拉伯文化融匯東西方文化遺產,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三條魚的故事”演化為多個版本,并不是巴利文在歐亞演化成諸多文字,排除D項。故選B項。12.英國是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國家,再也不需要把黑人當作商品從非洲運走,而是把他們當作勞動力留在非洲生產原料,并為資本主義國家準備市場。19世紀以來,臭名昭著的奴隸貿易受到世界輿論譴責,外加奴隸的反抗,販運黑奴成本的提高等因素,迫使英國國會在1807年通過廢止奴隸貿易法案。上述材料可用于說明()A.苦力貿易興起的原因 B.澳大利亞原住民數量銳減的原因C.加勒比海一些島上印第安人消亡的原因 D.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的原因【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以來的世界。材料討論的是19世紀初,英國禁止黑奴貿易,但殖民地仍是需要勞動力的,因此在19世紀中葉興起了苦力貿易,A項正確;澳大利亞原住民數量銳減是英國在澳洲的殖民擴張造成的,排除B項;加勒比海一些島上印第安人的消亡是歐洲殖民者的擴張造成的,排除C項;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是因為在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后,歐洲人進行黑奴貿易的結果,排除D項。故選A項。13.俄國農奴制改革后,有些農民不再依附于地主,甚至開始剝削其他農民,成為企業主,大量破產農民成為他們的雇傭工人。這說明當時俄國()A.沙皇專制體制失去民心 B.莊園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C.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 D.農民的土地問題基本解決【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農奴制改革后(俄國)。據材料“有些農民不再依附于地主,甚至開始剝削其他農民,成為企業主,大量破產農民成為他們的雇傭工人”,可知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雇傭與被雇傭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使得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并未提及沙皇專制失去民心,排除A項;農奴制改革的推動下,俄國莊園經濟的發展遭到打擊,排除B項;農奴制改革后,農民并沒有獲得土地所有權,排除D項。故選C項。14.20世紀初,列強在巴爾干地區的利益爭奪與巴爾干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交織在一起,使得巴爾干地區接連發生了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和戰爭,成為“歐洲的火藥桶”。下列國家位于“火藥桶”上的是()A.奧地利 B.塞爾維亞 C.捷克斯洛伐克 D.波蘭【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世界)。據本題材料“列強在巴爾干地區的利益爭奪與巴爾干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交織在一起,使得巴爾干地區接連發生了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和戰爭”可知,材料強調巴爾干半島的緊張局勢,而塞爾維亞位于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B項正確;奧地利位于歐洲中部,排除A項;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位于東歐,排除C、D項。故選B項。15.從1947年4月到1956年5月,關貿總協定成員國進行了四輪貿易談判,主要是美國和西歐國家之間以及西歐國家相互之間關于降低關稅水平的協商談判。1960年啟動的第五輪多邊貿易談判,最終解決了歐洲關稅同盟等問題。這反映出()A.國際貿易形式多樣化 B.歐盟的影響力擴大C.多邊貿易體制的完善 D.資本流動的全球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到1960年(世界)。根據材料“第五輪多邊貿易談判,最終解決了歐洲關稅同盟等問題”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關貿總協定進行了多輪貿易談判,涉及到了美國、西歐等多個國家,解決了很多關于關稅等貿易問題,反映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完善,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貿易談判,與國際貿易形式無關,排除A項;歐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資本流動,排除D項。故選C項。16.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和不結盟運動一致反對將國家分為“領導國”和“被領導國”,主張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由此可知()A.區域集團化成為世界潮流 B.多極化趨勢的加強C.世界局勢總體趨向于緩和 D.國際關系實現民主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據本題材料可知,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和不結盟運動實力增強,在國際舞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張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B項正確;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和不結盟運動中只有歐盟是區域集團化組織,排除A項;材料強調多極化力量的增強,無法說明世界局勢的總體概況,排除C項;當今國際關系并未實現民主化,排除D項。故選B項。17.閱讀如圖“與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國際組織”。這反映出()A.聯合國主導各國文化遺產保護 B.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側重點的變化C.人類守護共同財富的擔當精神 D.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不斷擴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中的圖示信息可知,與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國際組織越來越多,這體現出人類守護共同財富的擔當精神,共同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聯合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主導作用,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側重點,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了與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國際組織,未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排除D項。故選C項。二、選擇題Ⅱ18.閱讀如表:“明朝萬歷三年起(1575年)餉稅的構成”,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明萬歷年間()種類征收情況陸餉對外來商船征進口稅引稅對本國商人出海貿易征收出口稅水餉向船商征收的船稅;按船只大小確定稅額加增餉1590年起對從呂宋(今菲律賓)回國商船額外加增之稅①政府通過經濟手段調控外貿②關稅自主權遭到破壞③關稅成為政府主要收入來源④私人海外貿易合法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反向題。時空范圍為明朝中國。根據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后期對海外貿易涉及到的商人、商船進行征稅,而且征稅種類較多,說明當時有關稅自主權,但是稅收種類本身并不能證明當時關稅是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②③錯誤,C項符合題意;政府通過不同的稅種進行貿易管理,這說明當時政府通過經濟手段調控外貿,也證明私人海外貿易合法化,①④解讀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19.19世紀70年代,上海英商自來火房(煤氣廠)在同行競爭中淘汰了法商自來火行。從1882年,上海租界出現電燈照明之后,電逐漸取代了煤氣照明,煤氣的供應領域從光源轉為熱源。這反映出()A.城市公共空間的拓展 B.產業革命改善城市生活C.洋務運動推動近代化 D.城市化的問題日趨嚴重【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70、80年代(中國上海)。根據材料“上海英商自來火房(煤氣廠)在同行競爭中淘汰了法商自來火行。從1882年,上海租界出現電燈照明之后,電逐漸取代了煤氣照明,煤氣的供應領域從光源轉為熱源”可知,外商企業的行業競爭,推動了產業的更新和發展,進而推動了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反映出產業革命改善城市生活,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產業革命改善城市生活,未涉及城市公共空間的拓展,排除A項;C項說法符合史實,但材料沒有體現洋務運動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產業革命改善城市生活,但未體現城市化的問題日趨嚴重,排除D項。故選B項。20.“15世紀中期后,這個原本作為東正教中心的城市,逐漸轉變成伊斯蘭教的重鎮。城里清真寺林立,連圣索菲亞大教堂都改成了清真寺”。這個城市位于如圖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5世紀中期的伊斯坦布爾。根據材料“15世紀中期后,這個原本作為東正教中心的城市,逐漸轉變成伊斯蘭教的重鎮。”及所學可知,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此后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位于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為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B項正確;①是位于意大利半島的羅馬,是天主教會的中心,排除A項;③是位于阿拉伯半島的巴格達,排除C項;④是位于非洲地區的開羅城,排除D項。故選B項。21.20世紀90年代,美國總統克林頓要求各大學實行“入學特別保障政策”,以提高少數民族的入學人數。2003年,得克薩斯州制定了“百分比計劃”,宣布讓州立大學入學考核超越學生的種族,使所有學生通過平等學術競爭爭取大學入學機會。這反映出美國()A.移民遭遇了種族歧視 B.民權法案在實踐中廢棄C.州成為基層自治單位 D.聯邦制權力結構特點【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美國)。據材料可知,美國總統克林頓要求各大學實行入學特別保障政策,中央政府作出了指示,地方州政府在尊重中央決議的前提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體現了美國聯邦制權力結構的特點,D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移民的狀況,排除A項;“入學考核超越學生的種族,使所有學生通過平等學術競爭爭取大學入學機會”有利于實現民權平等,無法得出民權法案在實踐中廢棄,排除B項;美國基層自治單位是鄉鎮,排除C項。故選D項。22.陳壽在撰寫《三國志》之前,魏吳兩國均有各自的官修史書記載。所以陳壽《三國志》的“魏書”部分,便借鑒了王沈的《魏書》,只不過該書是曹魏官修,所以自然要站在曹魏的角度來立論,凸顯本朝的圣明與繁榮,壓低吳蜀二國。再且王沈又是司馬家族的勢力,自然又要為司馬氏說話,而陳壽卻在很多地方參考或直接摘錄其原文。由此可知()A.官修史書因受到政治影響普遍缺乏公信力B.歷史研究應盡量避免從正史中選取史料C.史書的客觀性基于史家掌握史料的豐富性D.史書之間的承襲可能會造成記述的失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晉(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曹魏官修的《三國志》故意凸顯本朝的圣明與繁榮和壓低吳蜀二國,而陳壽卻在很多地方參考或直接摘錄其原文,說明史書之間的承襲可能會造成記述的失真,D項正確;官修史書雖然會受到政治影響而有所偏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真實的內容,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不管哪類史料,都需要仔細甄別才能使用,排除B項;C項說法有些偏頗,史書的客觀性在于其史料的真實性,史料豐富并不一定保證史書的客觀性,排除C項。故選D項。三、非選擇題23.病有所醫與全民健康關乎民生福祉,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議題和核心目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太醫署有醫博士和助教各1人,學生40人,此外還有針博士、按摩博士等。此外,唐政府還在地方各州設立醫學博士和助教。唐玄宗時發布了《考試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詔》,要求“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等,先令所司表薦,兼自聞達,敕限以滿,須加考試”。乾元三年,規定了具體的考試科目,“各試醫經方術策十道,本草二道,脈經二道,素問十道,張仲景傷寒論二道,諸雜經方義二道”。——彭炳金《論唐代的醫學教育與考試制度》材料二《望廈條約》規定“合眾國人民在五港口貿易或久居或暫住均準其租賃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樓并設立醫館、禮拜堂及殯葬之處”。1843年,英美傳教士在上海設立第一家西醫院。短短一年時間,該院治療的病人達1萬余人,不僅有上海的居民,還有蘇州等附近城鎮的患者。這些傳教士到滬后便開始推廣西醫種痘法和外科消毒法。傳教醫生還多次進行傳染病和流行病調查。當時部分朝廷官員也向傳教醫生咨詢有關公共衛生、衛生設施、房屋建筑給排水、醫學教育等方面的問題。1880年,租界成立衛生處,采納了傳教士提出的用自來水作為飲用水的建議。——顏贇《近代上海西醫的傳入及其活動》材料三新醫改10余年來,中國逐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病有所醫的目標基本實現。面對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以解除人民疾病醫療后顧之憂、普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的全民醫保制度,需要逐步從實現病有所醫的城鄉統一,走向推動健康中國的健康治理。——翟紹果《從病有所醫到健康中國的歷史邏輯、機制體系與實現路徑》(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玄宗時期醫術科在科舉中所屬的類別,分析醫術科考試推行的作用。列舉唐代中醫藥學有代表性的著作。(2)根據材料二,概述西醫傳入上海的時代背景,結合史實,分析西醫傳入對中國人的健康產生的積極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改革開放后我國建設的“全民醫保制度”的內容,簡析其實施的歷史意義。【答案】(1)類別:制舉。作用:完善科舉制;促進中醫藥學知識的保存與傳播(回答“中醫藥學知識的保存”或“中醫藥學知識的傳播”即可給分)推動中醫藥學進步(“推動中醫藥學在理論(診斷防治)方面的進步”也可給分)促進醫學教育的發展(“促進從醫人數的增加”或“推動中醫學人才的培養”也可給分)。(任意答出3點即可)著作:《唐本草》、《千金方》。(2)時代背景:鴉片戰爭后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也可)確認西人在華有設立醫館的權利;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外人大量來華(答出“上海成為通商口岸”或“外人大量來華”均可)基督教通過醫學在華傳教(或“傳教士通過醫學在華傳教”)。(任意答出3點即可)影響:西式醫院在大城市(通商口岸)逐步建立,醫療條件大為改善,促進醫療機構的近代化(回答“醫療條件改善”或“醫療機構的近代化”即可給分)診療、治療借助儀器與實驗手段傳入,促進醫療技術的科學化(回答“醫療技術的科學化”或“醫療技術先進”即可給分)建立公共衛生機構,促進公共衛生觀念的形成(回答“促進公共衛生觀念的形成”或“促進公共衛生事業初步發展”也可給分)(只回答史實,沒有分析不給分)(3)內容: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歷史意義: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回答“解除人民疾病醫療的后顧之憂”或“普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也可給分)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創造了世界醫療史上的奇跡(回答“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或“創造了世界醫療史上的奇跡”也可給分)。(任意答出3點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唐玄宗時期(中國)。第一小問類別,根據材料“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等,先令所司表薦,兼自聞達,敕限以滿,須加考試”可知為制舉。第二小問作用,根據材料“唐玄宗時發布了《考試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詔》”“規定了具體的考試科目”可知完善科舉制;根據材料“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等,先令所司表薦,兼自聞達,敕限以滿,須加考試”可知促進中醫藥學知識的保存與傳播;推動中醫藥學進步;根據材料“唐代太醫署有醫博士和助教各1人,學生40人,此外還有針博士、按摩博士等”可知促進醫學教育的發展。第三小問著作,結合所學唐朝醫學生就可知《唐本草》、《千金方》。【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近代(中國)。第一小問背景,根據材料“《望廈條約》規定”可知鴉片戰爭后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根據材料“合眾國人民在五港口貿易或久居或暫住均準其租賃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樓并設立醫館、禮拜堂及殯葬之處”可知不平等條約確認西人在華有設立醫館的權利;根據材料“1843年,英美傳教士在上海設立第一家西醫院”可知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外人大量來華;根據材料“這些傳教士到滬后便開始推廣西醫種痘法和外科消毒法”可知基督教通過醫學在華傳教。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1843年,英美傳教士在上海設立第一家西醫院”可知西式醫院在大城市(通商口岸)逐步建立,醫療條件大為改善,促進醫療機構的近代化;根據材料“這些傳教士到滬后便開始推廣西醫種痘法和外科消毒法。傳教醫生還多次進行傳染病和流行病調查”可知診療、治療借助儀器與實驗手段傳入,促進醫療技術的科學化;根據材料“當時部分朝廷官員也向傳教醫生咨詢有關公共衛生、衛生設施、房屋建筑給排水、醫學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可知建立公共衛生機構,促進公共衛生觀念的形成。【小問3詳解】本題是特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當代(中國)。第一小問內容,根據材料“以解除人民疾病醫療后顧之憂、普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的全民醫保制度”可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根據材料“需要逐步從實現病有所醫的城鄉統一,走向推動健康中國的健康治理”可知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第二小問歷史意義,根據材料“新醫改10余年來,中國逐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病有所醫的目標基本實現”可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根據材料“需要逐步從實現病有所醫的城鄉統一,走向推動健康中國的健康治理”可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創造了世界醫療史上的奇跡。24.文化在“挑戰—回應”中不斷地傳播、交流、交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臘文化在希臘化世界整個地區十分廣泛地流布,從而使一些民族與部落吸收了古典時期希臘在科學、文學與造型藝術方面的優秀成就。成為希臘化各國成員的許多民族,在改造希臘化文化因素與古代的當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礎上,創造了把這些因素熔鑄成為具有獨創的新品質的自成一家的文化。——(蘇)科爾賓斯基等《希臘羅馬美術》材料二鄭觀應認為,中國若與強敵相處,自己必須要有力量。而要強盛就必須變法,“非變法不能富強,非富強不能合縱連橫”。他的改革主張就是緊緊圍繞著這一宗旨而展開的。他提出的主張概括起來是:經濟上開展“商戰”,軍事上練兵造械,政治上設立議院,文化上推廣西學。——摘編自夏東元《鄭觀應》等材料三五四運動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五四運動以后,陳獨秀發表《談政治》一文,明確宣布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的國家。湖南學生運動領袖毛澤東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間,熱心搜尋并閱讀中文本的共產主義書籍,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鄧中夏、蔡和森、惲代英、瞿秋白、周恩來、趙世炎、陳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等,也先后成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汪澎瀾《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根據材料一,指出希臘化時代文化的整體面貌,結合所學指出希臘化世界在自然科學上的三項重要成就。(2)根據材料二,指出鄭觀應思想的主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鄭觀應的代表作,并從思想文化的“挑戰——回應”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革命史的角度,說明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指出五四運動之后,中國思想文化上的巨大變化及其標志。【答案】(1)整體面貌:希臘文化的廣泛傳播(流布)誕生了一些融合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的新文化(回答材料中的如“在改造希臘化文化與當地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新品質的文化”等也可給分)成就:歐幾里得編寫《幾何原本》(寫出《幾何原本》)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學定理(寫出“阿基米德定律”)埃拉托斯提尼對地球周長作出了精確計算(寫出“對地球周長作出了精確計算”)醫生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進行了基礎研究(寫出“醫生對人體的神經系統(或“消化系統”)進行了研究”)。(任意答出3點即可)(2)主題:變法富強(如答“富強救國、變法救國”“主張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等均可)。代表作:《盛世危言》。作用:是對殖民者文化侵略的回應(“體現了近代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學習”也可給分)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3)重要意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或“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回答“為新的革命力量(或“革命文化”“革命斗爭”)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回答“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也可給分)。(任意答出3點即可)巨大變化: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回答“中國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或“中國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也可給分)。標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列舉類材料分析題,主要時空是希臘化時代(西方)。第一小問,關于希臘化時代文化的整體面貌,由材料一“在改造希臘化文化因素與古代的當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礎上,創造了把這些因素熔鑄成為具有獨創的新品質的自成一家的文化。”可知,在改造希臘化文化與當地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新品質的文化。第二小問,關于希臘化世界在自然科學上的三項重要成就,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主要列舉三項成就即可,據所學可知,希臘化世界在自然科學上的成就有:歐幾里得編寫《幾何原本》(寫出《幾何原本》)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學定理(寫出“阿基米德定律”)埃拉托斯提尼對地球周長作出了精確計算(寫出“對地球周長作出了精確計算”)醫生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進行了基礎研究(寫出“醫生對人體的神經系統(或“消化系統”)進行了研究”)。【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列舉類材料分析題,主要時空是近代中國。第一小問,關于鄭觀應思想的主題,由材料“而要強盛就必須變法”可知,鄭觀應思想的主題是:變法富強。第二小問,關于鄭觀應的代表作,這里屬于列舉題,可以隨便選出他的一步著作:《盛世危言》。第三小問,關于鄭觀應思想的作用,題干要求從思想文化的“挑戰——回應”角度分析鄭觀應思想的作用,從文化挑戰的角度看,鄭觀應所處時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是全方位的,既有軍事入侵,也有政治、文化侵略;從回應角度來看,鄭觀應的思想是對殖民者文化侵略的回應,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小問3詳解】本題是影響類、對比類材料分析題,主要時空是: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第一小問,關于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題干要求從中國革命史的角度說明五四運動的意義,據所學,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先進的中國人從五四運動中看到了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開始走上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道路;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可見五四運動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的民主革命進入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這場運動中,中國人民體現出反對外來侵略的堅決性和不妥協性,五四運動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第二小問,五四運動之后,中國思想文化上的巨大變化,據所學可知,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第三小問,關于中國思想文化上的巨大變化的標志,本題實際上是要回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標志,顯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意味著中國知識分子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拯救中國的靈丹妙藥。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180年的巴黎地圖材料二1688年光榮革命以來,中央政府不再隨意干涉地方自由,國王和議會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也都沒有對地方權力進行干涉。……1835年《市政改革法》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英國地方政府現代化的開端,“宣告了城鎮管理更加有效和更加民主的開始。”法案使市政機構的選舉形態有了重大變革,將擁有一定財富的人尤其是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吸收進入地方管理層當中。這一時期出現了新型的自治主體,就是具有單一目標的專門機構。比如,1834年的濟貧委員會,1848年的地方衛生委員會,1862年的公路委員會,1870年的學校委員會等等。——孫宏偉《英國地方自治的發展及其理論淵源》材料三紐約已形成了一種較為完備的社會化社區管理模式,社區居民、社區委員會、非營利組織和政府在社區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合理,職責分工明確,運作規范有序。紐約社區管理模式在健全和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社區服務,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幫助政府擺脫具體的社會服務事務,減輕財政負擔和管理壓力;溝通政府與居民之間的聯系,提高政府的信任度,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廣《中美城市社區自治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一,指出12世紀巴黎城的功能,并結合所學,概述中古西歐城市興起的經濟背景。(2)參考材料一二三,自選一個角度,運用世界史的相關史實,圍繞“城市治理”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題目自擬。(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條理清晰,表述成文)。【答案】(1)功能:商貿;交通;宗教;生活居住背景:封建經濟的發展;(回答“農業的發展”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或“工商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可給分)。(2)歷史短文參考評分標準標題史實、評價結構表述符合主題圍繞所選角度進行闡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總一分”或“分一總”或“總一分一總”行文流暢邏輯清晰示例論題:基層自治是中世紀以來西方城市治理的特色。論述:中世紀城市興起后,城市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城市里的手工業者和商人組成行會或商會,它們的上層分子把持城市政權,行使城市治理的職責。(回答“基都教會在基層治理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可)光榮革命后,王權不斷被限制,地方自治得到維護,地方自治日益民主化;1835年的法律,規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議會都由當地選民選舉產生(或“還規定了居民自治,確立了英國近代自治市制度”或“這一時期,各地新型自治主體的出現,擴大了自治范圍”也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更加強調政府、社區和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或“社區承擔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眾、志愿者和私人部門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使基層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或從材料三中找出相應史實也可給分)。結論:中世紀以來,西方城市治理一直強調基層自治,不僅推動了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為現代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啟示。【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為特點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中古歐洲。第一小問功能:根據巴黎城的區域劃分,比如商業區、巴黎圣母院、海港以及巴黎大學等可知,巴黎城市的主要功能室商貿;交通;宗教;生活居住。第二小問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古西歐城市興起的主要背景是封建經濟的發展、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小問2詳解】本題為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范圍為近代西方。論題:根據材料“1688年光榮革命以來,中央政府不再隨意干涉地方自由,國王和議會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也都沒有對地方權力進行干涉”“紐約已形成了一種較為完備的社會化社區管理模式,社區居民、社區委員會、非營利組織和政府在社區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合理,職責分工明確,運作規范有序”可知,西方城市的基層治理淵源流長,因此可以得出論題:基層自治是中世紀以來西方城市治理的特色。論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城市興起后,城市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城市里的手工業者和商人組成行會或商會,它們的上層分子把持城市政權,行使城市治理的職責。。根據材料“1688年光榮革命以來,中央政府不再隨意干涉地方自由,國王和議會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也都沒有對地方權力進行干涉”可知,光榮革命后,王權不斷被限制,地方自治得到維護,地方自治日益民主化;根據材料“1835年《市政改革法》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英國地方政府現代化的開端”可知,1835年的法律,規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議會都由當地選民選舉產生;根據紐約的城市治理特征可以得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更加強調政府、社區和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或“社區承擔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眾、志愿者和私人部門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使基層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或從材料三中找出相應史實也可給分)。最后對論證進行總結,得出結論:中世紀以來,西方城市治理一直強調基層自治,不僅推動了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為現代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啟示。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I1.墨子是墨家學派創始人,“為中國歷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戰國至漢初,人多以孔墨并稱”。墨子()①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②提倡節儉③提出“夫尚賢者,政之本也”④崇尚“道法自然”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墨子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①錯誤;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儉”,提出“夫尚賢者,政之本也”,②、③正確;老子崇尚“道法自然”,④錯誤。故②③正確,B項正確;①、④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2.戶籍制度,是統治者控制社會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法令、征發徭役、課取賦稅和分配權力的依據。下列有關秦國(朝)戶籍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秦獻公“為戶籍相伍” B.秦始皇時戶籍分主戶和客戶C.秦朝戶籍冊稱“黃冊” D.秦朝戶籍制以保甲制為基礎【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國(朝)(中國)。根據材料“戶籍制度,是統治者控制社會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法令、征發徭役、課取賦稅和分配權力的依據。”可知,秦獻公根據階層變化的新情況,于秦獻公十年(前375年)重新編制戶籍,按照軍隊編制,以“伍”為基本單位,將民戶加以區分,各自編戶,并載入戶籍冊,稱為“戶籍相伍”,A項正確;兩宋時期土地兼并盛行,政府將戶籍分為主戶和客戶,排除B項;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開創的戶籍與賦役之法的制度,其在戶帖制度基礎上建立,因套用黃色封面,故總稱“黃冊”,排除C項;保甲制度是宋朝時期開始帶有軍事管理的戶籍管理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3.如圖是在蒙古國戈壁省發現的《燕然山銘》石刻,與此石刻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秦朝北擊匈奴 B.鮮卑人的遷徙C.竇憲出擊北匈奴 D.西漢設置烏桓校尉【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漢代時期。根據材料“如圖是在蒙古國戈壁省發現的《燕然山銘》石刻”及所學可知,此石刻記載的是公元89年竇憲率軍大敗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記功,由隨軍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揚漢朝德威。2017年在蒙古國中戈壁省發現的一處摩崖石刻,被確認為班固《燕然山銘》,C項正確;題干與秦朝北擊匈奴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鮮卑人的遷徙無關,排除B項;西漢在東北地區設置烏桓校尉,排除D項。故選C項。4.杭州是浙江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有關歷代杭州所屬的最高一級行政區表述正確的是()A.①浙江西道②杭州③兩浙路 B.①杭州②兩浙路③浙江西道C.①兩浙路②杭州③浙江西道 D.①杭州②浙江西道③兩浙路【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時期,設置杭州(余杭郡)進行管理,唐朝時期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余杭、臨安、于潛、唐山八縣,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路治,D項正確;ABC項均不符合史實,排除ABC項。故選D項。5.勞動人民生產實踐經驗的積累和中外交往的發展,使明代農業和手工業出現了一系列進步,其重要表現包括()①棉花在內地開始種植②發明了能使器物在燒制過程中不粘連支釘③玉米從印度、緬甸傳入西南地區④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業中出現手工工場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明代(中國)。本題要求選擇明代農業和手工業出現了一系列進步。①宋末元初棉花在內地開始種植;②宋代發明了支釘;③明朝中后期玉米從印度、緬甸傳入西南地區;④明朝中后期私營手工業發展,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業中出現手工工場。符合題意的是③④,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本題選D項。6.如表為洋務運動時期一些地方大員就創辦企業發表的言論,該材料可用于說明當時()人物創辦企業言論云貴總督岑敏英云南礦業官商大賈多在閩、粵、上海一帶地方,而上海尤為總匯之處,須于彼處設法招徠,如克迅速集事黑龍江將軍恭鏜漠河金礦惟有招摹津滬商人醵資(湊錢)來江承辦A.洋務運動失敗具有必然性 B.“官督商辦”模式的擴展C.“剿發逆”和“勤遠略”的沖突 D.地方督撫的勢力急劇膨脹【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官商大賈多在閩、粵、上海一帶地方,而上海尤為總匯之處”“惟有招摹津滬商人醵資(湊錢)來江承辦”及所學可知可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時期地方官員推動“官督商辦”企業興建的歷史信息,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未強調洋務運動失敗的必然性,排除A項;洋務派認為開辦洋務新政,購置船炮器械,可以“剿發逆”和“勤遠略”,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項;材料并不是強調地方督撫勢力的膨脹,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7.如圖是1898年清政府批準成立的某學校牌匾。對該學校解讀正確的是()A.其建立是中國教育近代化標志 B.初名為“三江師范學堂”C.依據《奏定學堂章程》創辦 D.其創辦收回了教育主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根據材料中的圖示信息和時間信息,可知該學堂是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其建立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A項正確;南京大學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排除B項;《奏定學堂章程》是1903年清朝政府頒布的關于學制系統的文件。清朝政府頒布的關于學制系統的文件,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后,收回了教育主權,排除D項。故選A項。8.某次會戰之后,日軍的兵力出現明顯不足,因為有生力量被消滅很多,戰線拉得太長,抗日戰爭也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這次會戰進行前夕()A.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 B.日本的“囚籠政策”宣告破產C.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 D.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皖南事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抗戰時期(中國)。據材料“戰線拉得太長,抗日戰爭也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結合所學可知1938年武漢會戰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而《論持久戰》是在武漢會戰前夕發表的,A項正確;1940年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是在194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皖南事變是國民黨反動派1941年在皖南有預謀地圍襲新四軍的事件,排除D項。故選A項。9.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同時,各個階段的外交有其時代特征。下列有關“世紀之交”中國外交的敘述正確的有()A.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 B.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C.實現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 D.鞏固與發展周邊關系成為外交工作首要任務【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中國)。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同時,各個階段的外交有其時代特征。”可知,在“世紀之交”,中國在外交方面,鞏固與發展周邊關系成為外交工作首要任務,D項正確;2012年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外交思想引領我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非世紀之交的外交成就,排除A項;1985年,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非世紀之交的外交成就,排除B項;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國同西方大國建立的第一個大使級外交關系,是中國外交的一大突破,排除C項。故選D項。10.1978年,我國有8萬多家國有工業企業,之后逐年增加,到1996年達到12.16萬家。這表明當時()A.國有化進程的快速推進 B.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C.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削弱 D.社會經濟活力得到釋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時期(中國)。根據材料“1978年,我國有8萬多家國有工業企業,之后逐年增加,到1996年達到12.16萬家。”可知,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政策的放開,企業數量逐年增加,說明改革開放促使社會經濟活力得到釋放,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改革開放的影響,沒有描述國有化進程的推進,排除A項;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排除B項;材料中描述的是社會經濟活力的釋放,沒有體現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削弱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1.《凱里來與迪木奈》是一本東方寓言故事集,其中“三條魚的故事”源自古印度佛教巴利文版《本生經》。如圖是《凱里來與迪木奈》諸多版本中“三條魚的故事”插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A.古印度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B.古代歐亞大陸間文化交流活躍C.阿拉伯文化融匯東西方文化遺產 D.巴利文在歐亞演化成諸多文字【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至15世紀(歐亞)。根據材料可知,“三條魚的故事”源自古印度佛教巴利文版《本生經》,后逐漸演變為阿拉伯語本、波斯語本和德語本等,反映了古代歐亞大陸間文化交流活躍,B項正確;材料僅體現了“三條魚的故事”源自古印度佛教巴利文版《本生經》,但不能說明古印度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古代歐亞大陸間文化交流活躍,未體現阿拉伯文化融匯東西方文化遺產,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三條魚的故事”演化為多個版本,并不是巴利文在歐亞演化成諸多文字,排除D項。故選B項。12.英國是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國家,再也不需要把黑人當作商品從非洲運走,而是把他們當作勞動力留在非洲生產原料,并為資本主義國家準備市場。19世紀以來,臭名昭著的奴隸貿易受到世界輿論譴責,外加奴隸的反抗,販運黑奴成本的提高等因素,迫使英國國會在1807年通過廢止奴隸貿易法案。上述材料可用于說明()A.苦力貿易興起的原因 B.澳大利亞原住民數量銳減的原因C.加勒比海一些島上印第安人消亡的原因 D.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的原因【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以來的世界。材料討論的是19世紀初,英國禁止黑奴貿易,但殖民地仍是需要勞動力的,因此在19世紀中葉興起了苦力貿易,A項正確;澳大利亞原住民數量銳減是英國在澳洲的殖民擴張造成的,排除B項;加勒比海一些島上印第安人的消亡是歐洲殖民者的擴張造成的,排除C項;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是因為在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后,歐洲人進行黑奴貿易的結果,排除D項。故選A項。13.俄國農奴制改革后,有些農民不再依附于地主,甚至開始剝削其他農民,成為企業主,大量破產農民成為他們的雇傭工人。這說明當時俄國()A.沙皇專制體制失去民心 B.莊園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C.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 D.農民的土地問題基本解決【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農奴制改革后(俄國)。據材料“有些農民不再依附于地主,甚至開始剝削其他農民,成為企業主,大量破產農民成為他們的雇傭工人”,可知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雇傭與被雇傭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使得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并未提及沙皇專制失去民心,排除A項;農奴制改革的推動下,俄國莊園經濟的發展遭到打擊,排除B項;農奴制改革后,農民并沒有獲得土地所有權,排除D項。故選C項。14.20世紀初,列強在巴爾干地區的利益爭奪與巴爾干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交織在一起,使得巴爾干地區接連發生了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和戰爭,成為“歐洲的火藥桶”。下列國家位于“火藥桶”上的是()A.奧地利 B.塞爾維亞 C.捷克斯洛伐克 D.波蘭【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世界)。據本題材料“列強在巴爾干地區的利益爭奪與巴爾干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交織在一起,使得巴爾干地區接連發生了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和戰爭”可知,材料強調巴爾干半島的緊張局勢,而塞爾維亞位于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B項正確;奧地利位于歐洲中部,排除A項;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位于東歐,排除C、D項。故選B項。15.從1947年4月到1956年5月,關貿總協定成員國進行了四輪貿易談判,主要是美國和西歐國家之間以及西歐國家相互之間關于降低關稅水平的協商談判。1960年啟動的第五輪多邊貿易談判,最終解決了歐洲關稅同盟等問題。這反映出()A.國際貿易形式多樣化 B.歐盟的影響力擴大C.多邊貿易體制的完善 D.資本流動的全球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到1960年(世界)。根據材料“第五輪多邊貿易談判,最終解決了歐洲關稅同盟等問題”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關貿總協定進行了多輪貿易談判,涉及到了美國、西歐等多個國家,解決了很多關于關稅等貿易問題,反映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完善,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貿易談判,與國際貿易形式無關,排除A項;歐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資本流動,排除D項。故選C項。16.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和不結盟運動一致反對將國家分為“領導國”和“被領導國”,主張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由此可知()A.區域集團化成為世界潮流 B.多極化趨勢的加強C.世界局勢總體趨向于緩和 D.國際關系實現民主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據本題材料可知,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和不結盟運動實力增強,在國際舞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張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B項正確;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和不結盟運動中只有歐盟是區域集團化組織,排除A項;材料強調多極化力量的增強,無法說明世界局勢的總體概況,排除C項;當今國際關系并未實現民主化,排除D項。故選B項。17.閱讀如圖“與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國際組織”。這反映出()A.聯合國主導各國文化遺產保護 B.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側重點的變化C.人類守護共同財富的擔當精神 D.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不斷擴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中的圖示信息可知,與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國際組織越來越多,這體現出人類守護共同財富的擔當精神,共同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聯合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主導作用,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側重點,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了與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國際組織,未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排除D項。故選C項。二、選擇題Ⅱ18.閱讀如表:“明朝萬歷三年起(1575年)餉稅的構成”,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明萬歷年間()種類征收情況陸餉對外來商船征進口稅引稅對本國商人出海貿易征收出口稅水餉向船商征收的船稅;按船只大小確定稅額加增餉1590年起對從呂宋(今菲律賓)回國商船額外加增之稅①政府通過經濟手段調控外貿②關稅自主權遭到破壞③關稅成為政府主要收入來源④私人海外貿易合法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反向題。時空范圍為明朝中國。根據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后期對海外貿易涉及到的商人、商船進行征稅,而且征稅種類較多,說明當時有關稅自主權,但是稅收種類本身并不能證明當時關稅是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②③錯誤,C項符合題意;政府通過不同的稅種進行貿易管理,這說明當時政府通過經濟手段調控外貿,也證明私人海外貿易合法化,①④解讀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19.19世紀70年代,上海英商自來火房(煤氣廠)在同行競爭中淘汰了法商自來火行。從1882年,上海租界出現電燈照明之后,電逐漸取代了煤氣照明,煤氣的供應領域從光源轉為熱源。這反映出()A.城市公共空間的拓展 B.產業革命改善城市生活C.洋務運動推動近代化 D.城市化的問題日趨嚴重【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70、80年代(中國上海)。根據材料“上海英商自來火房(煤氣廠)在同行競爭中淘汰了法商自來火行。從1882年,上海租界出現電燈照明之后,電逐漸取代了煤氣照明,煤氣的供應領域從光源轉為熱源”可知,外商企業的行業競爭,推動了產業的更新和發展,進而推動了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反映出產業革命改善城市生活,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產業革命改善城市生活,未涉及城市公共空間的拓展,排除A項;C項說法符合史實,但材料沒有體現洋務運動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產業革命改善城市生活,但未體現城市化的問題日趨嚴重,排除D項。故選B項。20.“15世紀中期后,這個原本作為東正教中心的城市,逐漸轉變成伊斯蘭教的重鎮。城里清真寺林立,連圣索菲亞大教堂都改成了清真寺”。這個城市位于如圖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5世紀中期的伊斯坦布爾。根據材料“15世紀中期后,這個原本作為東正教中心的城市,逐漸轉變成伊斯蘭教的重鎮。”及所學可知,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此后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位于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為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B項正確;①是位于意大利半島的羅馬,是天主教會的中心,排除A項;③是位于阿拉伯半島的巴格達,排除C項;④是位于非洲地區的開羅城,排除D項。故選B項。21.20世紀90年代,美國總統克林頓要求各大學實行“入學特別保障政策”,以提高少數民族的入學人數。2003年,得克薩斯州制定了“百分比計劃”,宣布讓州立大學入學考核超越學生的種族,使所有學生通過平等學術競爭爭取大學入學機會。這反映出美國()A.移民遭遇了種族歧視 B.民權法案在實踐中廢棄C.州成為基層自治單位 D.聯邦制權力結構特點【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美國)。據材料可知,美國總統克林頓要求各大學實行入學特別保障政策,中央政府作出了指示,地方州政府在尊重中央決議的前提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體現了美國聯邦制權力結構的特點,D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移民的狀況,排除A項;“入學考核超越學生的種族,使所有學生通過平等學術競爭爭取大學入學機會”有利于實現民權平等,無法得出民權法案在實踐中廢棄,排除B項;美國基層自治單位是鄉鎮,排除C項。故選D項。22.陳壽在撰寫《三國志》之前,魏吳兩國均有各自的官修史書記載。所以陳壽《三國志》的“魏書”部分,便借鑒了王沈的《魏書》,只不過該書是曹魏官修,所以自然要站在曹魏的角度來立論,凸顯本朝的圣明與繁榮,壓低吳蜀二國。再且王沈又是司馬家族的勢力,自然又要為司馬氏說話,而陳壽卻在很多地方參考或直接摘錄其原文。由此可知()A.官修史書因受到政治影響普遍缺乏公信力B.歷史研究應盡量避免從正史中選取史料C.史書的客觀性基于史家掌握史料的豐富性D.史書之間的承襲可能會造成記述的失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晉(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曹魏官修的《三國志》故意凸顯本朝的圣明與繁榮和壓低吳蜀二國,而陳壽卻在很多地方參考或直接摘錄其原文,說明史書之間的承襲可能會造成記述的失真,D項正確;官修史書雖然會受到政治影響而有所偏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真實的內容,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不管哪類史料,都需要仔細甄別才能使用,排除B項;C項說法有些偏頗,史書的客觀性在于其史料的真實性,史料豐富并不一定保證史書的客觀性,排除C項。故選D項。三、非選擇題23.病有所醫與全民健康關乎民生福祉,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議題和核心目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太醫署有醫博士和助教各1人,學生40人,此外還有針博士、按摩博士等。此外,唐政府還在地方各州設立醫學博士和助教。唐玄宗時發布了《考試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詔》,要求“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等,先令所司表薦,兼自聞達,敕限以滿,須加考試”。乾元三年,規定了具體的考試科目,“各試醫經方術策十道,本草二道,脈經二道,素問十道,張仲景傷寒論二道,諸雜經方義二道”。——彭炳金《論唐代的醫學教育與考試制度》材料二《望廈條約》規定“合眾國人民在五港口貿易或久居或暫住均準其租賃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樓并設立醫館、禮拜堂及殯葬之處”。1843年,英美傳教士在上海設立第一家西醫院。短短一年時間,該院治療的病人達1萬余人,不僅有上海的居民,還有蘇州等附近城鎮的患者。這些傳教士到滬后便開始推廣西醫種痘法和外科消毒法。傳教醫生還多次進行傳染病和流行病調查。當時部分朝廷官員也向傳教醫生咨詢有關公共衛生、衛生設施、房屋建筑給排水、醫學教育等方面的問題。1880年,租界成立衛生處,采納了傳教士提出的用自來水作為飲用水的建議。——顏贇《近代上海西醫的傳入及其活動》材料三新醫改10余年來,中國逐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病有所醫的目標基本實現。面對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以解除人民疾病醫療后顧之憂、普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的全民醫保制度,需要逐步從實現病有所醫的城鄉統一,走向推動健康中國的健康治理。——翟紹果《從病有所醫到健康中國的歷史邏輯、機制體系與實現路徑》(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玄宗時期醫術科在科舉中所屬的類別,分析醫術科考試推行的作用。列舉唐代中醫藥學有代表性的著作。(2)根據材料二,概述西醫傳入上海的時代背景,結合史實,分析西醫傳入對中國人的健康產生的積極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改革開放后我國建設的“全民醫保制度”的內容,簡析其實施的歷史意義。【答案】(1)類別:制舉。作用:完善科舉制;促進中醫藥學知識的保存與傳播(回答“中醫藥學知識的保存”或“中醫藥學知識的傳播”即可給分)推動中醫藥學進步(“推動中醫藥學在理論(診斷防治)方面的進步”也可給分)促進醫學教育的發展(“促進從醫人數的增加”或“推動中醫學人才的培養”也可給分)。(任意答出3點即可)著作:《唐本草》、《千金方》。(2)時代背景:鴉片戰爭后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也可)確認西人在華有設立醫館的權利;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外人大量來華(答出“上海成為通商口岸”或“外人大量來華”均可)基督教通過醫學在華傳教(或“傳教士通過醫學在華傳教”)。(任意答出3點即可)影響:西式醫院在大城市(通商口岸)逐步建立,醫療條件大為改善,促進醫療機構的近代化(回答“醫療條件改善”或“醫療機構的近代化”即可給分)診療、治療借助儀器與實驗手段傳入,促進醫療技術的科學化(回答“醫療技術的科學化”或“醫療技術先進”即可給分)建立公共衛生機構,促進公共衛生觀念的形成(回答“促進公共衛生觀念的形成”或“促進公共衛生事業初步發展”也可給分)(只回答史實,沒有分析不給分)(3)內容: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歷史意義: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回答“解除人民疾病醫療的后顧之憂”或“普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也可給分)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創造了世界醫療史上的奇跡(回答“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或“創造了世界醫療史上的奇跡”也可給分)。(任意答出3點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唐玄宗時期(中國)。第一小問類別,根據材料“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等,先令所司表薦,兼自聞達,敕限以滿,須加考試”可知為制舉。第二小問作用,根據材料“唐玄宗時發布了《考試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詔》”“規定了具體的考試科目”可知完善科舉制;根據材料“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等,先令所司表薦,兼自聞達,敕限以滿,須加考試”可知促進中醫藥學知識的保存與傳播;推動中醫藥學進步;根據材料“唐代太醫署有醫博士和助教各1人,學生40人,此外還有針博士、按摩博士等”可知促進醫學教育的發展。第三小問著作,結合所學唐朝醫學生就可知《唐本草》、《千金方》。【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近代(中國)。第一小問背景,根據材料“《望廈條約》規定”可知鴉片戰爭后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根據材料“合眾國人民在五港口貿易或久居或暫住均準其租賃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樓并設立醫館、禮拜堂及殯葬之處”可知不平等條約確認西人在華有設立醫館的權利;根據材料“1843年,英美傳教士在上海設立第一家西醫院”可知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外人大量來華;根據材料“這些傳教士到滬后便開始推廣西醫種痘法和外科消毒法”可知基督教通過醫學在華傳教。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1843年,英美傳教士在上海設立第一家西醫院”可知西式醫院在大城市(通商口岸)逐步建立,醫療條件大為改善,促進醫療機構的近代化;根據材料“這些傳教士到滬后便開始推廣西醫種痘法和外科消毒法。傳教醫生還多次進行傳染病和流行病調查”可知診療、治療借助儀器與實驗手段傳入,促進醫療技術的科學化;根據材料“當時部分朝廷官員也向傳教醫生咨詢有關公共衛生、衛生設施、房屋建筑給排水、醫學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可知建立公共衛生機構,促進公共衛生觀念的形成。【小問3詳解】本題是特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當代(中國)。第一小問內容,根據材料“以解除人民疾病醫療后顧之憂、普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的全民醫保制度”可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根據材料“需要逐步從實現病有所醫的城鄉統一,走向推動健康中國的健康治理”可知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第二小問歷史意義,根據材料“新醫改10余年來,中國逐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病有所醫的目標基本實現”可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根據材料“需要逐步從實現病有所醫的城鄉統一,走向推動健康中國的健康治理”可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創造了世界醫療史上的奇跡。24.文化在“挑戰—回應”中不斷地傳播、交流、交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臘文化在希臘化世界整個地區十分廣泛地流布,從而使一些民族與部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模具創新設計的實例解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足球裁判員的選拔標準探討試題及答案
- 年處理20萬噸鋯鈦新材料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模具設計新技術的研發方向與市場需求試題及答案
- 農作物種子繁育的階段試題及答案
- 用電常識培訓課件
- 模具設計中的用戶體驗考慮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籃球裁判員執法的實務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籃球裁判員職業發展規劃試題及答案
- 17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
- 大學電子密碼鎖設計畢業論文
- 硅膠檢測報告
- 風電行業產品質量先期策劃手冊
- 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運營方案
- 二年級下冊期末教學質量分析P的課件
- 初中數學北師大七年級下冊(2023年新編)綜合與實踐綜合與實踐-設計自己的運算程序 王穎
- 風電場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
- 可燃氣體報警系統安裝記錄
- 項目管理人員安全教育課件
- 伸臂式焊接變位機設計總體設計和旋轉減速器設計畢業設計
- 生產作業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