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南召縣六校聯考中考二模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河南省南召縣六校聯考中考二模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河南省南召縣六校聯考中考二模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河南省南召縣六校聯考中考二模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河南省南召縣六校聯考中考二模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河南省南召縣六校聯考中考二模地理試題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選擇題組

觀察實驗:用打開的手電筒模擬“太陽”,將地球僅放置在手電筒前方,撥動地球

儀,演示地球自轉。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1.按圖中所示方向撥動地球儀,可以演示()

A.四季的變化B.五帶的形成

C.晝夜更替D.晝夜長短的變化

2.如圖中四個地點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①B.②C.③D.@

北京時間2022年12月4日9時56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

成功著陸。讀世界部分航天測控站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3.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每90分鐘自西向東繞地球一圈,計算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每分

鐘跨()

A.緯度4。B.經度4。

C.經度2。D.緯度2。

4.馬林迪站位于納米比亞站的()

A.東南方向B.西北方向

C.東北方向D.西南方向

5.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航天測控站是()

A.納米比亞站B.馬林迪站

C.圣地亞哥站D.和田站

6.圣地亞哥站位于()

A.非洲B.北美洲

C.南美洲D.大洋洲

向日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低溫,鹽堿、干旱。讀俄羅斯向日葵分布示意

圖,完成下面小題。

試卷第2頁,共10頁

FH

H

4山

:κλ

9Q

?jπH

AkIB

OMO

II僅界饃

7.圖中山脈甲()

A.位于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上B.是烏拉爾山脈

C.西側是西歐平原D.東側是東歐平原

8.向日葵分布在俄羅斯的南部地區,主要影響因素是()

A.熱量B.水源C.土壤D.地形

9.在甲山脈東部,有大面積的沼澤分布,其形成原因不包括()

A.地勢低平,排水不暢B.河流有凌汛現象,容易泛濫

C.緯度較高,蒸發較弱D.距北冰洋近,降水豐富

剛踏進初中,小豪同學非常喜歡他的學校,他繪制了一幅學校的平面圖,讀圖,完

成下面小題。

10.小豪將這幅圖送了一份給他的地理老師,但地理老師看后,說這幅圖存在一個明顯

的問題,這個問題是()

A.比例尺應為1:30萬B.指向標錯誤

C.缺少經緯度D.缺少圖例和注記

11.下列圖例中,表示高速公路的是()

A.B.C.JU-LΓ-D.

小麗寒假去旅游,正好趕上當地舉辦中國最大的國際冰雪節,所以她興致勃勃地參

觀并拍了一幅冰雕景觀的照片,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小麗拍攝的這張照片最有可能在下列哪個城市()

A.石家莊B.廣州C.哈爾濱D.延安

13.冰雕在這里成為一種風景,其主要原因是()

A.冬季寒冷而漫長B.冬季短促而溫暖C.距海近D.鄰國多

14.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飲食最有可能的一組是()

A.刀削面、小米粥B.酸菜、黏豆包C.大米、奶酪D.手抓飯、酥油

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2021年12月,全球首個抗臺風漂

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在廣東陽江成功并網發電。圖為我國東部活海地區簡圖及海上風電平

臺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試卷第4頁,共10頁

A.渤海B.黃海C.東海D?南海

16.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海上風能開發的有利條件是()

①海岸線漫長②工業集中,市場廣闊③農業基礎好④技術先進,資金雄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近年,為吸引更多人走近博物館,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利用數字化技術將展廳搬至線

上,公眾足不出戶就能沉浸式云游各大博物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在云南博物館可以欣賞到當地少數民族的剪紙藝術是()

C.回族

D.傣族

18.云游博物館后,有同學記錄下了民族與其傳統節日文化,其中搭配有誤的是()

A.回族—開齋節B.傣族—潑水節C.苗族一苗年D.藏族一那達慕

2022年11月全球首個漂浮式海上風電和深海養殖融合示范項目,在福建南日島開

工建設。下圖為該項目設計平臺模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該示范項目利用的海洋資源是()

①生物資源——海水養殖②能源資源——風力發電③礦產資源——可燃冰④化學資源

----海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福建省建設該項目的優勢條件是()

①漁業資源豐富②大風天數多,風力強勁③人口密集,開發前景廣闊④地勢起伏大,發

電穩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解答題

21.2021年12月,中老鐵路正式開通,該鐵路是“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圖為中老

鐵路示意圖及老撾瑯勃拉邦氣候統計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發展之路】

試卷第6頁,共10頁

長期以來,老撾僅有長約3.5公里的鐵路。中老鐵路的開通為老撾經濟發展提供了

新機遇,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運輸時間由3天縮短至1天,運輸成本下降約40%。

105oE

?首都

◎城市

=≡≡鐵路

①瑯勃拉邦

(I)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填“臨海”或"內陸”)國,—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

素。

(2)中老鐵路北起云南昆明,南到老撾—(首都)。它的開通使老撾出口到中國的產品

運輸時間縮短,運輸成本市場競爭力—O

【綠色之路】

中老鐵路是一條與山川同美的綠色鐵路。沿途車站建筑風格鮮明,一些車站的候車

廳使用了玻晡屋頂。老撾瑯勃拉邦車站采用“人”字形屋頂設計,屋頂陡峭,屋檐寬大。

(3)玻璃屋頂設計可以充分利用一,節省電力。

(4)說明老撾瑯勃拉邦車站“人”字形屋頂與氣候的關系。

22.為振興東北經濟,黑龍江省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構建新發展格局。圖為黑龍江省雪

期和雪厚分布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從“冷資源”到“熱產業”】

黑龍江省被譽為“冰雪之冠”。北京冬奧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的9枚金牌中有4

(1)黑龍江省發展冰雪運動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2)黑龍江省發展冰雪經濟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試卷第8頁,共10頁

①加大宣傳力度,打造冰雪品牌②推動技術創新,發展冰雪裝備制造業

③開發冰雪項目,發展冰雪旅游④自然保護區內,大規模修建滑雪賽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從“大豆”到“金豆”】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大豆主產區之一,積極發晨大豆深加工產業。圖為大豆加工流程

示意圖。

(3)圖中生產沼氣的原料主要是—和牲畜糞便等,廢棄物的再利用有利于減輕一污染。

(4)目前山東省已掌握大豆深加工高端技術,為促進”大豆"變”金豆”,有人認為黑龍江省

應和山東省加強合作,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說出理由。

23.秘魯是中國重要的合作伙伴。閱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秘魯地形圖和利馬氣候資

右,對比學過的其它熱帶地區,本市氣候比較—(填“炎熱”或"涼爽”)

(3)秘魯經常發生地震,平均每隔12或15年就要發生一次地震。試用所學過的地理知識

分析秘魯多地震的原因—o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秘兩國雖然相距遙遠,但友好往來源遠流長,中秘關系擁有堅

實基礎。秘魯希望加快工業化進程,中國正在推進優質產能輸出。

秘魯:銅、鉛、鋅、鐵、中國:資金、裝備技術、

石油、森林、漁業資源?≡"≡施工能力、管理、信息

(4)從秘魯出口的貨物來看,秘魯的主要工業部門多是一(填“傳統工業”或“高新技術

產業”)。

(5)中國與秘魯的經貿往來屬于一(填“南南合作''或"南北對話

24.讀“中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圖“(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發展農業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2)圖中曲線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分界線,大致為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此線以西是我

國重要的____區(農耕、畜牧),主要分布于_____區(季風、非季風)。

(3)圖中ABCD是我國四大牧區,其中A處是牧區,C處是牧區。

(4)從圖中可以看出,東北平原種植的糖料作物是,南部沿海種植的糖料作物是

(5)圖中所示,花生主要分布在—平原,中國最大的油菜產區是一流域。

(6)淡水漁業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流域,這里發展水產業的最大優勢是o

(7)下列地區的農業生產發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A.新疆地區大力發展水稻生產B.內蒙古高原開墾草原發展種植業

C.橫斷山區發展林業的生產D.青藏高原大力發展棉花種植

試卷第10頁,共10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