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它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吳玉章《吳玉章回憶錄》甲午戰敗,中國該怎么走接下來的路?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課程標準】1.認識八國聯軍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義和團運動),理解其性質和意義;2.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義和團運動、戊戌維新運動)。一、戊戌維新運動11.背景

康有為梁啟超(1)經濟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中國資產階級力量壯大;(2)民族危機:甲午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加深;(3)思想基礎:維新思想傳播。①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維新派的理論基礎。②梁啟超: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等文章,宣傳維新變法。圖一屠龍大會一、戊戌維新運動12.序幕:公車上書

(1)時間:1895年。(2)概況: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各省舉人,聯名上書,反對簽訂《馬關條約》。(3)影響: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四項解決辦法:①下詔鼓天下之氣;②遷都定天下之本;③練兵強天下之勢;④變法成天下之治。發展:興辦學堂、成立團體、創辦報刊、著書立說,自下而上推動變法。

①建立學堂:萬木草堂、時務學堂等

②成立團體:強學會和保國會

③創辦報刊:《中外紀聞》、《時務報》等

④著書立說: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嚴復的《天演論》一、戊戌維新運動3、過程強學會舊址1895北京《萬國公報》1895北京強學會1897天津《國聞報》1897長沙時務學堂1895上海強學會1896上海《時務報》

1891廣州萬木草堂3、過程一、戊戌維新運動

內容作用局限政治準許臣民上書言事;舉薦人才;精簡機構,裁撤冗員;取消旗人特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機會參與政權

沒有涉及實行君主立憲制等主張經濟鼓勵發展農工商業,提倡私人辦廠;創辦國家銀行;鼓勵商辦鐵路、礦業;舉辦郵政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文教廢八股;創辦各種學堂;派人留學;準許民間辦報;設譯書局有利于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

軍事按西法武裝訓練新式軍隊,添造軍艦增強國防力量

①概況: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宣布變法。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一、戊戌維新運動4、高潮:百日維新②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一、戊戌維新運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慈禧太后囚禁光緒帝,臨朝訓政,康、梁出逃,“戊戌六君子”被殺,除京師大學堂外,改革措施全部廢止。5、結果:戊戌政變(失?。┲心虾e_,戊戌政變后,光緒帝被囚禁在這里。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殺獄中題壁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1)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政治運動,

維新派揭露帝國主義企圖瓜分中國的陰謀,喚起了人們的近代民族意識,促進中華民族的覺醒。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2)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3)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愛國性進步性啟蒙性一、戊戌維新運動6、意義材料一維新志土們大多是青年士人,為國家民族之救亡圖存大業挺身而出,以天下為己任,但卻未能走入民間獲得民眾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它是一場準備很不充分的政治運動。

——王先明《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百日維新的新政詔書連篇頻發,然其在實踐中卻常常被化為無形,很多內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飾而無實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撫都持觀望、延宕、抵制態度,拒不奉詔……光緒皇帝嚴責守舊大臣的詔令也達十多次,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動。

——王先明《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戊戌變法持續時間僅103天,共發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兩件多,其中明確指示具體辦法、論令實行的就有175件。失敗: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勢力過于弱??;

具體原因:①缺乏嚴密的組織;

②操之過急且具體策略失當;

③實力弱小且嚴重脫離群眾;

④守舊勢力的強大;

⑤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和少數官僚;合作探究7.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原因二、農民階級的抗爭——義和團運動(1)根本原因:《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加深(2)直接原因:民族矛盾激化,反洋教斗爭興起2、口號1、原因扶清滅洋“扶清”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但是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其抱有幻想“滅洋”具有強烈反帝愛國傾向,但是具有盲目排外性

豬→天主羊→洋人義和團仇視一切與洋人有關的東西,有用洋物者“必殺無赦,若紙煙,若小眼鏡,甚至洋傘、洋襪,用者輒置極刑。——【美】《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性質: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二、義和團運動3、過程義和團運動旗幟1898年,興起于山東,1900年,在京津地區形成高潮。1898年冬開始興起,提出“扶清滅洋”1899年底清政府先撫后剿,運動轉向直隸1900年6月清政府招撫,義和團控制京津1900年8月中外聯合鎮壓義和團運動漸息義和團在中外聯合絞殺下失?、偾逭牟呗裕合葥岷蠼恕袚崂谩倝航藴纰诹袕姷膽B度:要求清政府取締——聯合鎮壓③失敗原因:主觀上: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強大。材料一則各國于此一役,知民氣之不可辱;有此數功,則我國民精神可從此振刷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時論選集》第一卷

材料二中國民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機……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也?!使戏忠皇?,實為下策。——《瓦德西拳亂筆記》4、評價二、義和團運動(1)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2)積極:粉碎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到來;(3)局限: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無法阻止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三、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1.原因⑴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資本輸出,瓜分世界的要求⑵直接原因:義和團運動危機帝國主義在華利益2.過程西摩爾率軍進犯北京1900.6.10廊坊阻擊戰攻陷大沽炮臺,進犯天津6月中旬天津保衛戰慈禧“宣戰”6.21天津陷落7月北京失陷8月中旬西逃議和三、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3.東南互保內容:規定上海租界由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材料一

清政府向各國宣戰后,南方更多督撫加入“東南互?!保透鲄饑_成協議,表示“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和各省內地;各國人民生命財產,凡在轄區之內者,決依條約保護”。

材料二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國宣戰后,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和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和各參戰國達成《東南保護約款》,……該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實力派漢族人物首次公然聚眾反抗滿人朝廷。東南互保出現說明了什么問題?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表明中央權威的式微與地方勢力的擴張。嚴重動搖清政府統治的根基。①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東南的穩定;②維護了列強在東南地區的利益;

③阻礙了東南各省人民反帝斗爭;④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1、結果:四、統治危機加深1901年9月,清政府與11國侵略者簽訂《辛丑條約》。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上諭:“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衿澴h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后追思,慚憤交集?!绷恐腥A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內容懲辦“首禍諸臣”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白銀約9.82億兩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各國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12個重要地區駐扎軍隊禁止華北科舉考試5年,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之會”等辛丑條約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的衰敗外交控制,國中之國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清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的歷程《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步步深淵《南京條約》《辛丑條約》1840-1842鴉片戰爭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甲午中日戰爭開始淪為完全陷入加深1900-1901八國聯軍侵華進一步推向一、維新變法運動(1895年—1898年)1.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機激發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

經濟上:民族資義發展,資級力量壯大。

思想上:近代西方思想的傳播,康梁宣傳維新思想。2.序幕——康梁“公車上書”3.百日維新:1898.6.11.—9.21,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百日維新標志)。4.失敗原因:根本:資義發展不充分,資級勢力過于弱??;

具體:①缺乏嚴密的組織;

②操之過急且具體策略失當;

③實力弱小且嚴重脫離群眾;

④守舊勢力的強大;

⑤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和少數官僚;二、義和團運動(1898—1900年)“扶清滅洋”反洋教斗爭1.原因:①根因:民族危機加深。

②直因:山東洋教勢力猖獗,受帝國主義的侵略最深。2.失敗原因:①主觀上:農民階級的局限性。②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強大。三、八國聯軍侵華(1900年)1.原因:①根因:列強企圖瓜分中國,變中國為其殖民地。

②借口:鎮壓義和團運動。2.1901年《辛丑條約》(懲、賠、設、拆、禁。)1.康有為在《新學偽經考》中認為,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古文經實系偽造。1891年該書刊印后風行國內,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毀。這主要是因為該書旨在()A、揭露歷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論C、倡導維新變法D、顛覆孔孟學說C2.1898年6月11日清廷頒布《明定國是詔》,其中說:“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