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庫】傷寒論(6)
傷寒論題庫
小計
閱讀
提示
7.趙某某,男,30歲。
主訴:雙腳冰冷5年。
現病史:患者5年前突感雙腳冰冷,1年前加
重,冬天不能離火,鞋襪烤焦仍不覺暖,熱天一
點也不能沾涼風。經多家醫院診斷為“雷諾氏
病”,曾服溫補藥品,但未見效。伴腹痛便
澹,遺精。檢查:舌質淡腫嫩,苔薄白,脈沉
微。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病。
證型:白通湯證
證候分析:少陰陰寒內盛,不能溫養肌膚,故見
雙腳冰冷;陰寒留于胃腸,而見腹痛;陰寒內
盛,脾陽受損,故見便清;陰寒內盛,腎陽受
損,故見遺精;舌質淡腫嫩,苔薄白,脈沉微均
是陰寒內盛之征。
治法:破陰回陽,通達上下。
方藥:白通湯。
附子、干姜、蔥白。
8.洪某,男,52歲。
主訴:腹瀉1月余,加重3天。
現病史:1個多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瀉,大便
一日三四次至七八次不等,近3天來大便次數每
日增至十余次,質稀,間有膿血或粘液,伴腹
痛,四肢冰冷,小便不利。
檢查:舌淡,苔白,脈沉無力。體溫36.5℃,
大便稀水狀間有膿血粘液,鏡檢有膿細胞,紅細
胞。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病。
證型:桃花湯證
證候分析:少陰寒化,陽虛失于溫化,寒濕凝
滯,大腸絡脈受傷,加之陽虛不能統攝,故見腹
瀉,大便質稀,間有膿血或粘液;寒濕凝滯于胃
腸,故腹痛;陽氣本虛,加之寒濕凝滯,陽氣不
能溫養肌膚,而見四肢冰冷;陽氣虛弱,失于氣
化,故見小便不利;而舌淡,苔白,脈沉無力均
是脾腎陽虛,寒濕凝滯之征。
治法:溫澀固脫。
方藥:桃花湯。赤石脂、干姜、粳米。
9.吳某某,女,40歲。
主訴:發熱11天。
現病史:11天前因受涼而發熱,前醫以黃連、
黃苓、桅子等未效,現見面紅,心煩不得眠,口
渴,小便短赤。
檢查:舌紅,苔黃而無津,脈沉細而數。體溫
38.5℃,雙肺聽診未聞及干濕羅音。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病。
證型:黃連阿膠湯證
證候分析:本病本為表證,只需解表即可,然前
醫誤用黃苓等苦燥之品,從而耗傷真陰,邪熱內
蘊,轉為少陰陰虛熱化證。患者陰虛,虛火亢于
上,則見面紅;腎水虧虛,不能上濟于心,心火
獨亢于上,則心煩,不得眠;陰虛,津液不能上
潤,則見口渴;陰虛火旺,灼傷膀胱脈絡,故見
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而無津,脈沉細數均是陰
虛火旺之征。
治法:滋陰瀉火,交通心腎。
方藥:黃連阿膠湯。
黃連、黃苓、芍藥、阿膠、雞子黃。
10.張某某,男,55歲。
主訴:頭痛1周。
現病史:1周前不慎受涼,現見頭痛,身痛,惡
寒,無熱,流涕噴嚏,微咳。檢查:舌質淡,
苔白,脈沉細。體溫38.5℃。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病。
證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證候分析:患者為一老年人感外邪而發病,癥見
典型表證,但辨證要點為脈沉細,舌質淡,故診
為少陰表證。
治法:溫經解表。
方藥: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細辛、附子。
11.李某,女,70歲。
主訴:全身浮腫2個月。
現病史:2月前不明原因全身浮腫,前醫以真武
湯與五苓散合用不效,伴微惡風寒,微熱。
檢查: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弦。體溫38℃,
肝腎功能未見異常。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病。
證型:麻黃附子甘草湯證
證候分析:患者年過七十,陽氣已虛,腎陽衰
微,不能化水,水氣外溢肌表而見全身浮腫;同
時患者微感風寒,衛陽受損,失其溫分肉之功,
故微惡風寒;衛氣奮起抗邪于外則微發熱。本例
水腫當屬陽氣不能宣發,陰寒水盛,前醫雖以溫
腎化氣利水,表寒仍郁,衛陽不能外達,故浮腫
不能消退。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弦。是少陰里
虛兼表之征。
治法:溫經發汗。
方藥: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附子、甘草。
12.劉某,男,60歲。
主訴:兩腳疼痛1周。
現病史:一周前突然出現兩腳疼痛,不得屈伸,
手足寒,腹痛,納食較前減少。檢查:舌質
淡,苔薄白,脈沉細。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病。
證型:附子湯證
證候分析:少陰陽虛,不能溫煦筋骨,故兩腳疼
痛,不得屈伸;腎陽虛衰,四末失于溫養,故手
足寒;寒主收引,里寒內盛,故腹痛;腎陽虛必
致脾陽虛弱,故納食較前減少;舌質淡,苔薄
白,脈沉細為腎陽虛兼內寒之征。
治法:溫陽化濕,鎮痛祛寒。
方藥:附子湯。
附子、茯苓、人參、白術、芍藥。
13.陳某,男,53歲。
主訴:胃脫疼痛反復發作3年,右脅脹痛半
年。
現病史:近年來胃脫疼痛,情緒不佳時尤甚。半
年來,右脅脹痛,走竄不定,常放射至肩背,腹
滿納差,曖氣頻作。大便干結,小便短少。
檢查:脈弦而數,舌質紅,苔黃膩,膽囊區壓痛
明顯。膽囊造影和“B超”檢查診斷為慢性膽囊
炎。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病。
證型:少陰病疑似證之四逆散證。
證候分析:患者胃脫脹痛多年,與情緒變化有
關,且膽囊區疼痛,乃因肝郁氣滯,陽氣內郁所
致。肝氣郁滯,干犯胃腑,胃氣不順,則見胃院
痛。右脅為肝膽所居之處,肝氣郁滯,氣機不
暢,故見右脅痛,氣無定型,故見疼痛走竄不
定。肝木克土,中陽受傷,故見腹滿納差,曖氣
頻作;陽氣內郁,不能伸展,故見大便干結,小
便短少而四肢逆冷。脈弦而數,舌質紅,苔黃膩
乃陽氣內郁,肝氣郁滯之征。
治法:宣通陽氣,疏達郁滯
方藥:四逆散
柴胡枳實白芍藥炙甘草
14.陳某,男,53歲。
主訴:胃脫疼痛反復發作3年,右脅脹痛半年。
現病史:近年來胃脫疼痛,情緒不佳時尤甚。半
年來,右脅脹痛,走竄不定,常放射至肩背,手
足逆冷,腹滿納差,曖氣頻作。大便干結,小便
短少。檢查:脈弦而數,舌質紅,苔黃膩,膽
囊區壓痛明顯。膽囊造影和“B超”檢查診斷為
慢性膽囊炎。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腹痛
證型:陽郁不達
證候分析:腹痛、肢厥、便灌、但欲寐、脈微細
等頗似寒證,但雖形寒而不欲近衣被,脈象重按
細數,實乃陽氣郁遏于里,不達于外,故見肢
厥。陽虛中寒,氣機不暢故見腹痛;中陽虛寒,
故見便澹。脈微細、但欲寐乃少陰主證,為陽氣
衰微,陰血不足之征。
治法:疏暢氣機,透達郁陽
方藥:四逆散
柴胡枳實白芍藥炙甘草
15.鄧某,男,35歲。
主訴:胃脫疼痛反復發作3年,右脅脹痛半
年。
現病史:開始發冷發熱,頭疼身痛,以為感冒風
寒,自服草藥后,癥狀稍減,繼則腹痛肢厥,嗜
臥懶言,癥狀漸劇。診時脈微細欲絕,重按細
數。但欲寐,四肢厥冷至肘膝,大便澹而色青,
小便短赤,面赤,當臍腹痛,間歇發作,劇時滿
床打滾,痛定時閉目僵臥,呼之不應,如欲寐之
狀。不欲衣被,也不飲湯水,前醫投真武湯加川
椒,服后如故。
檢查:重按病人臍部,面露痛苦之色,問之不
答。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咽痛證
證型:痰熱閉阻咽喉
證候分析:患者年事已高,身體虛弱,感受風熱
之邪后,邪熱與痰濁郁閉于咽喉,故見發熱惡寒
而咽痛。邪熱灼傷氣血,故見咽部小潰瘍,咽喉
為肺之門戶,邪熱與痰濁閉阻,肺氣為之不利,
故聲音嘶啞,所謂“金實不鳴”也。
治法:清熱滌痰,斂瘡消腫
方藥:苦酒湯
半夏米醋雞子清煎水涼后慢慢含
咽。
16.雷某,男,70歲。
主訴:發熱惡寒,咽部疼痛十余天。
現病史:十余天來,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惡寒,
咽部疼痛。曾在門診給予慶大霉素、六神丸等
藥,療效不佳。
檢查:咽部紅赤,有散在小潰瘍十余處,可見膿
性分泌物,語音嘶啞。白細胞:14000/立方毫
米。中性:58%,淋巴:42%。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陳某,男,53歲。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咽痛證
證型:陰虛咽痛
證候分析:素稟陰虛多火,又加冬溫發熱,前醫
又用苦溫燥烈之品而抱薪救火,殊不知圖傷肺臟
陰津,門戶失于濡潤故音啞不出。虛火上炎,故
頭面紅赤,虛火出于苗竅,發為咽痛。
治法:滋陰降火,養陰潤燥甘緩止痛
方藥:豬膚湯豬膚白蜜米粉
17.陳某,女,32歲。
主訴:胃脫疼痛、多吐涎水半年。
現病史:近半年來胃脫疼痛,多吐涎水而心煩,
舌質淡潤,苔水滑,脈弦無力。初以為胃中有寒
而心陽不足,投以桂枝甘草湯加木香、砂仁,無
效。再詢其癥,有煩躁夜甚,涌吐清涎綿綿不
絕,且頭額作痛。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少陰病嘔吐胃痛
證型:脾胃虛寒挾飲
證候分析:中陽不足,寒濁中阻,氣滯不行故見
胃脫疼痛,胃寒生濁,升降失司,濁陰上逆而見
嘔吐清涎,中陽虛損,寒濁浸淫故舌淡潤,苔水
滑,中陽不足,寒濁阻滯,氣機不利,故脈弦無
力。煩躁夜甚,是陽虛陰盛,陰陽相爭的表現。
夜半陰氣盛極,寒邪得陰氣之助而肆虐;同時陰
氣生于夜半,陽氣生與陰寒交爭,故煩躁于夜半
之時加重。
治法:溫胃降濁,散寒止痛
方藥:吳茱萸湯
吳茱萸黨參生姜大棗
第七章厥陰病辨證論治
一、選擇題
(一)A1型題
1.厥陰病基本病機特點是:
A.腎陽虛衰B.寒熱錯雜C.陰陽兩虛
D.邪熱傷陰E.營衛不和
答案:B
2.厥陰病的提綱證不包括:
A.氣上撞心B.饑而不欲食C.厥逆
D.消渴E.心中疼熱
答案:C
3.烏梅丸證的治法是:
A.清上溫下,安蛔止痛
B.寒溫并用,健脾止利
C.清上溫下,安蛔止嘔
D.寒溫并用,和胃消痞
E.寒溫并用,健脾除濕
答案:A
4.下列哪一項是烏梅丸的主治證:
A.臟厥B.寒格C.久利D.邪熱傷
陰E.熱利下重
答案:C
5.下列方證除那一項外,均可出現厥逆?
A.白虎湯證B.瓜蒂散證C.烏梅丸
證
D.柴胡桂枝干姜湯證E.茯苓甘草湯證
答案:D
6.麻黃升麻湯證的病機是:
A.上熱下寒,寒熱格拒
B.陰陽勝復,寒熱錯雜
C.陽氣內郁,肺熱脾寒
D.正傷邪陷,寒熱錯雜
E.上熱下寒,升降失調
答案:C
7.下列哪項為當歸四逆湯的藥物組成:
A.當歸、附子、干姜、甘草
B.當歸、附子、白芍、生姜、細辛
C.當歸、桂枝、白芍、細辛、通草、甘草、大
棗
D.當歸、附子、白芍、細辛、甘草、通草、大
棗
E.當歸、桂枝、白芍、細辛、通草、甘草、生
姜、大棗
答案:C
8.當歸四逆湯之“手足寒”,其病機是:
A.血虛寒凝,氣血不暢
B.氣虛生寒,血脈不暢
C.血液不足,血脈不暢
D.氣滯血瘀,血脈不暢
E.陽虛有寒,四肢不溫
答案:A
9.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
A.當歸四逆加半夏生姜湯
B.當歸四逆加干姜附子湯
C.當歸四逆加干姜五味子湯
D.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E.當歸四逆加生姜五味子湯
答案:D
10.原文“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
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中的“內有久寒”
是指:
A.腹中素有寒濕B.胸中素有寒飲
C.肝胃的沉寒痼疾D.血虛寒凝日久
E.寒邪凝滯經脈
答案:C
11.吳茱萸湯證的主要頭痛部位在:
A.前額B.巔頂C.枕部D.頭側
E.整個頭部
答案:B
12.下列除哪項外均為白頭翁湯的適應證?
A.下利便膿血,血色鮮紅B.滑泄失禁
C.肛門灼熱D.渴欲飲水E.舌紅苔黃
答案:B
13.厥逆的病機是:
A.陰陽兩虛,內外格拒
B.寒熱錯雜,氣機逆亂
C.陽氣虛衰,溫煦不及
D.氣血兩虛,肢體失養
E.陰陽氣不相順接
答案:E
14.通脈四逆湯與四逆湯藥味相同,而通脈四
逆湯是:
A.甘草用量較大B.干姜用量較大
C.干姜附子用量較大D.附子用量較大
E.甘草干姜用量較大
答案:C
15.茯苓甘草湯的藥物組成是:
A.茯苓、桂枝、甘草、生姜
B.茯苓、桂枝、甘草、大棗
C.茯苓、桂枝、甘草、白術
D.茯苓、甘草
E.茯苓、桂枝、甘草、干姜
答案:A
16.“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是指:
A.對氣厥而言B.對寒厥而言C.對熱厥而
D.對水厥而言E.對蛔厥而言
答案:B
17.“厥應下之”應該理解為:
A.熱厥證用清法而不用下法治療
B.熱厥證用下法而不用清法治療
C.熱厥證用下法和清法治療
D.熱厥證先用清法后用下法治療
E.熱厥證先用下法后用清法治療
答案:C
18.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
A.厥B.水C.心下悸D.痰E.寒
答案:B
19.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
宜用:
A.甘草瀉心湯B.調胃承氣湯C.桅子豉湯
D.竹葉石膏湯E.茯苓四逆湯
答案:C
20.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宜
選用:
A.通脈四逆湯B.四逆湯C.白通湯
D.四逆散E.茯苓四逆湯
答案:A
21.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治則應為:
A.表里同治B.先表后里C.先里后表
D.只治表不治里E.只治里不治表
答案:C
22.下列厥熱勝復,陰陽消長現象,哪項預后
最兇?
A.熱而復厥B.但厥不熱C.厥多熱少
D.熱多厥少E.厥熱相等
答案:B
23.下列厥熱勝復預后最好的是:
A.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
B.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五日
C.先厥后發熱,利止,反汗出
D.發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熱三日
E.先厥后發熱,無汗,利不止
答案:D
24.根據原文,以下除哪項外,均為厥陰病死
證?
A.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
B.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
C.傷寒六、七日不利,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
止者
D.傷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
E.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啤時脈還,手足
溫者
答案:E
25.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_________主之。
A.四逆湯B.通脈四逆湯C.四逆加人參
湯D.白通湯E.白通加豬膽汁湯
答案:B
(二)A2型題
1.患者,女,26歲。右上腹陣發性絞痛3天,
伴有肢冷、嘔吐、心煩。舌淡紅,苔白,脈滑
數。既往有蛔蟲病史。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大陷胸湯證B.大承氣湯證
C.烏梅丸證D.白頭翁湯證E.理中丸證
答案:C
2.患者,女,38歲。腹瀉十余年,四肢不溫,
腳底一涼即腹痛腸鳴,小便清冷。常咽部紅腫,
口干,脈沉數。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四逆湯證B.烏梅丸證C.理中丸證
D.理中湯證E.甘草干姜湯證
答案:B
3.患者,女,40歲。患胃病日久,近來出現食
入即吐,口干欲飲,大便澹薄,脈虛數。臨床最
佳辨證當是:
A.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證B.黃連湯證
C.吳茱萸湯證D.小柴胡湯證
E.理中湯證
答案:A
4.患者,男,51歲。感冒10日。現惡寒發
熱,頭痛無汗,胸悶咳嗽,痰稠黃,口渴,咽
痛,腸鳴腹痛,大便澹薄,苔薄白,舌尖稍紅,
脈寸浮滑,關尺遲緩。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麻黃湯證B.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
證
C.黃連湯證D.麻黃升麻湯證
E.大青龍湯證
答案:D
5.患者冬季發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
或蒼白,月經衍期,血少色暗,痛經,遇寒加
重,得溫稍減,苔薄白,脈沉細,臨床最佳辨證
當是:
A.四逆湯證B.四逆散證C.附子湯證
D.茯苓四逆湯證E.當歸四逆湯證
答案:E
6.患者,男,22歲。睪丸腫脹墜痛兩天,伴四
肢發冷青紫,面色蒼白,舌淡,脈沉細。臨床最
佳辨證當是:
A.四逆散證B.四逆湯證C.當歸四逆湯
證
D.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
E.通脈四逆湯證
答案:C
7.患者,女,28歲。經前或行經時少腹冷痛已
3年。經量少而色暗有塊,痛甚則嘔吐。肢冷,
面色蒼白,舌質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弦
細。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四逆散證B.當歸四逆湯證
C.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
D.通脈四逆湯證E.四逆湯證
答案:C
8.患者偏頭痛多年,發作時頭頂痛甚,伴嘔吐
涎沫,食欲不振,脈弦細,臨床最佳辨證當
是:
A.旋復代赭湯證
B.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證
C.小建中湯證
D.理中湯證
E.吳茱萸湯證
答案:E
9.患者,男,50歲,患阿米巴痢疾達十五年之
久,每次發作均見腹脹,納差,食后脹甚,里急
后重,排粘液性血便,伴見低熱,心煩,口干欲
飲,舌質紅,苔黃略膩,脈濡數。臨床最佳辨證
是:
A.葛根苓連湯證B.黃苓湯證C.白頭
翁湯證
D.烏梅丸證E.芍藥湯證
答案:C
10.患者,女,43歲。黃帶質稠味穢,外陰癢
甚,伴少腹脹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臨
床最佳辨證是:
A.葛根苓連湯證B.白頭翁湯證
C.茵陳蒿湯證D.桅子柏皮湯證
E.黃連湯證
答案:B
(三)B型題
A.烏梅丸
B.白虎湯
C.四逆湯
D.瓜蒂散
E.茯苓甘草湯
1.蛔厥治療宜用:答案:A
2.水厥治療宜用:答案:E
A.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
厥逆而惡寒者
B.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
C.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
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
者,為難治
D.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
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
E.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
下滿而煩,饑不能食,病在胸中
3.四逆湯主治:答案:A
4.麻黃升麻湯主治:答案:C
A.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B.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
者
C.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
D.手足厥寒,脈細欲厥者
E.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脈不還者
5.當歸四逆湯主治:答案:D
6.通脈四逆湯主治:答案:A
A.吳茱萸湯
B.理中湯
C.小柴胡湯
D.葛根加半夏湯
E.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
7.“嘔而發熱者”治宜:答案:C
8.“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
下,若食入口即吐”治宜:答案:E
A.熱利下重者
B.下利澹語者
C.五六日自利而渴者
D.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
者
E.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9.白頭翁湯可治:答案:A
10.小承氣湯可治:答案:B
(四)X型題
1.厥陰病提綱證包括:
A.消渴B.管兒而不欲食,食則吐蛻
C.下利不止D.心中疼熱E.氣上撞心
答案:ABDE
2.烏梅丸的藥物組成是:
A.烏梅、附子、桂枝、當歸
B.人參、干姜、白蜜
C.黃連、黃柏
D.黃苓
E.細辛、蜀椒
答案:ABCE
3.烏梅丸的主要適應證是:
A.蛔厥B.久利C.寒厥D.臟厥E.臟
結
答案:AB
4.烏梅丸主方含義包括:
A.烏梅之酸抑蛔柔肝
B.蜀椒、細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陽
C.黃連、黃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熱止嘔
D.烏梅丸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剛柔并用的特
點
E.烏梅丸屬寒熱并用之劑
答案:ABCDE
5.當歸四逆湯的藥物組成是:
A.當歸、生地、桂枝
B.當歸、白芍、桂枝
C.細辛、通草、大棗、生姜
D.附子、通草、炙甘草、生姜
E.細辛、通草、炙甘草、大棗
答案:BE
6.吳茱萸湯可用于:
A.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B.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
者
C.胃氣虛寒,食谷欲嘔
D.干嘔,吐涎沫,頭痛
E.下利,饑不能食,食入即吐
答案:ACD
7.吳茱萸湯證的病機包括:
A.寒熱錯雜、升降失司
B.肝寒犯胃,濁陰上逆
C.胃中虛寒,寒濁上逆
D.脾虛濕盛,寒濕困脾
E.中陽虛衰,寒濁中阻
答案:BCE
8.厥逆證可見于:
A.烏梅丸證B.白虎湯證C.桅子豉湯
證
D.茯苓甘草湯證E.四逆湯證
答案:ABDE
9.厥證治法包括:
A.回陽救逆法B.辛寒清熱法
C.寒溫并用,安蛔止痛法D.舒肝解郁
法
E.溫胃化飲法
答案:ABCDE
10.瓜蒂散證可見:
A.饑不能食B.心下滿而煩C.胸中痞
硬
D.手足厥冷E.脈乍緊
答案:ABDE
11.白虎湯的適應證有:
A.腹滿身重B.澹語C.厥逆D.大渴,
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E.脈滑
答案:ABCE
12.可見到下利的方證有:
A.通脈四逆湯證B.吳茱萸湯證C.麻黃升
麻湯證
D.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證E.小承氣湯證
答案:ABCDE
13.據原文,桅子豉湯證可以見到下列哪些表
現:
A.腹滿B.虛煩不得眠C.胸中窒D.舌
上胎
E.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
答案:BCDE
14.下列證情中預后不良的是:
A.厥陰病,渴欲飲水者
B.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
C.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
D.傷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
E.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
止者
答案:BCDE
15.厥陰病欲解時為:
A.子B.丑C.寅D.卯E.辰
答案:BCD
二、非選擇題
(一)名詞解釋題
1.心中疼熱
答案:自覺胃腕部疼痛,伴有灼熱感。
2.藏厥
答案:指腎臟真陽極虛而致的四肢厥冷。
3.蛔厥
答案:因蛔蟲竄擾,疼痛劇烈,氣機逆亂而致的
四肢厥冷。
4.除中
答案:證侯名。中,此指胃氣。除,為消除、去
除之義。除中,即胃氣垂絕。表現為本當不能
食,而反突然求食,是病情惡化的表現。
5.口傷爛赤
答案:指口舌生瘡,紅腫腐爛。
6.外氣怫郁
答案:外氣,指體表之氣。外氣怫郁,指體表之
氣不宣,可表現為肌表無汗而有郁熱感。
7.郁冒
答案:頭目昏眩,如有物蒙罩之狀。
8.日卒時
答案:即周時,指一日一夜,24小時。
9.清膿血
答案:即大便兼夾膿血。
10.少陰負趺陽
答案:指脈象而言,少陰指太溪脈,位于足內踝
后跟骨上動脈陷中;趺陽指沖陽脈,位于足大趾
次趾間上行五寸處。少陰負趺陽,即太溪脈小于
沖陽脈。
(二)填空題
1.“厥陰之為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食則吐蛻。下之利不
止。”
答案: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管兒而不欲
食。
2.“傷寒月尿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
,此為藏厥,非蛻厥也。蛻厥
者,其人當____,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
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
嘔,又煩者,蛻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蛻。蛻厥
者,烏梅丸主之。又主____。”
答案:其人躁無暫安時者;吐蛻;久利。
3.“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
,若______________,乾薯黃苓黃連人
參湯主之。”
答案:更逆吐下,食入口即吐。
4.“傷寒六七曰,大下后,寸月尿_____,手足
厥逆,下部月辰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
_________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答案:沉而遲,泄利不止。
5.“手足____,服細_____者,當歸四逆湯主
之。”
答案:厥寒,欲絕。
6.“乾嘔吐___,____者,吳茱萸湯主之。”
答案:涎沫,頭痛。
7.“熱利___者,白頭翁湯主之。下利欲____
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答案:下重,飲水。
8.”傷寒脈遲六七曰,而反與黃苓湯徹其熱。
月底遲為寒,今與黃苓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
,_________,此名除中,必死。”
答案:當不能食,今反能食。
9.“凡厥者,____________,便為厥。厥
者,________者是也。”
答案:陰陽氣不相順接,手足逆冷。
10.“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
前熱者后必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O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
傷爛赤。”
答案: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
11.“傷寒_____而厥者,_______,白虎湯主
之。”
答案:臟滑,里有熱。
12.“病人手足厥冷,服乍緊者,邪結在胸
中,心下滿而煩,管兒不能食者,病在胸中,
答案: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13.“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
,去口治其厥。不爾,_________,必
作利也。”
答案:茯苓甘草湯,水漬入胃。
14.“諸四逆厥者,不可____,____亦然。”
答案:下之,虛家。
15.“嘔而____者,_________主之。”
答案:發熱,小柴胡湯。
16.“嘔家有癰膿者,不可____,_____自
愈。”
答案:治嘔,膿盡。
17.“傷寒,啰而腹滿,視其____,知何部不
利,____即愈。”
答案:前后,利之。
18.“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趣____
者,此欲____也。”
答案:少腹,自利。
19.“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
乃攻其表。____宜四逆湯,_____宜桂枝
湯。”
答案:溫里,攻表。
20.“下利后月辰絕,手足厥冷,碎時服還,手
足―者生,月尿____者死。”
答案:溫,不還。
(三)判斷說明題
1.厥陰病是傷寒六經病證的最后階段。因此,
病至厥陰必然是一派陰極陽衰、陰陽離絕的危重
證候。
答案:不正確
2.厥陰病提綱證的消渴應治以五苓散。
答案:不正確
3.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用治上熱下寒相格拒之
證。
答案:正確
4.當歸四逆湯的組成是四逆湯加當歸。
答案:不正確
5.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用水煎煮。
答案:不正確
6.厥熱勝復中厥多熱少則主病退。
答案:不正確
7.《傷寒論》中厥逆證有寒厥、熱厥、痰厥、
蛔厥、臟厥、水厥、血虛寒凝厥、氣厥八種類
型。
答案:不正確
8.寒厥治療宜用吳茱萸湯。
答案:不正確
9.“厥應下之”是熱厥的治療原則。此處
“下之”指攻下。
答案:不正確
10.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厥。
答案:不正確
11.“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指一切厥證均
不宜使用下法。
答案:不正確
12.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
者,宜下。
答案:不正確
13.下利澹語者,有燥屎也,宜大陷胸
湯。答案:不正確
14.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治宜小陷胸
湯。
答案:不正確
15.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后
攻其表。
答案:正確
16.虛寒下利陽氣來復太過的表現除了脈數、
口渴等熱性癥狀之外,還會發生便膿血。
答案:正確
17.虛寒下利日數十余行,脈反實者死。
答案:正確
18.厥陰中風脈微浮為病進。
答案:不正確
19.厥陰病欲解時,陽復口渴用烏梅丸治
療。
答案:不正確
20.厥陰病欲解時從辰至午時。
答案:不正確
(四)簡答題
1.厥陰病的預后及轉歸主要包括哪幾個方
面?
答案:厥陰病的預后及轉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
面:厥陰邪微正復,可有向愈之機;厥陰陽復,
可轉少陽;厥陰陽復太過,可發生癰膿、便血或
喉痹;若陽亡陰竭者,則預后不良。
2.蛔厥證的主證是什么?
答案:一是手足逆冷,但周身不冷;二是有吐蛔
病史;二是病者時靜時煩,得食而嘔又煩。四是
可伴有嘔吐、腹痛等證。
3.為什么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不用干姜、
附子,而用吳茱萸、生姜?
答案:因為“四逆”乃血虛寒凝所致,“久寒”
因肝胃虛寒而成,病不在脾腎,而在肝胃。附
子、干姜大辛大熱,入腎而溫腎中之陽;吳萸、
生姜苦降直入厥陰。同時厥陰風木之臟,內寄相
火,附子、干姜辛熱,易化燥傷陰。而生姜、吳
萸宣泄芳降,散寒而不燥傷陰血。
4.白頭翁湯主治何種下利?其脈證、病機、治
法及方藥是什么?
答案:白頭翁湯主治厥陰熱利。其臨床表現有下
利便膿血,血色鮮艷,里急后重,肛門灼熱,伴
見渴欲飲水,舌紅苔黃等熱象。病機為肝經濕熱
下迫大腸,大腸傳導失司。治法是清熱燥濕,涼
肝止利。方用白頭翁湯。藥有白頭翁、黃柏、黃
連、秦皮。
5.三陽病的嘔吐頭痛如何與厥陰病的嘔吐頭痛
鑒別?
答案:太陽病頭痛嘔吐,當伴發熱惡寒,脈浮
等;陽明病的頭痛嘔吐多伴大便秘結、心煩、尿
赤、舌紅苔黃燥等;少陽病頭痛嘔吐應伴見往來
寒熱,胸脅苦滿,脈弦細等。厥陰病的頭痛嘔吐
的特點是或干嘔或吐涎沫,頭痛在巔頂。
6.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證與黃連湯證的證治有
何異同?
答案: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證與黃連湯證均屬上
熱下寒證,但黃連湯證未經吐下,胃熱尚輕,以
腹中痛,欲嘔吐為主證,只用一味黃連清上熱;
而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證誤下傷脾,誤吐傷胃,
形成下利與食入口即吐的格拒證,因其上熱較
重,故苓連并用,以清降胃熱。不用甘草、大棗
者,因本嘔逆較甚,恐草棗甘壅不利于降逆故
也。
7.什么是厥證?其病機是什么?如何判定熱厥
證的輕重?
答案:厥證是指以手足逆冷為特征的證候,其病
機為陰陽氣不相順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
亦微。即熱邪深重,四肢厥冷愈甚;熱邪輕淺,
四肢厥冷也就較輕。這種相應的關系,有助于從
厥冷的輕重判斷邪熱的淺深及程度。
8.水厥為什么“宜先治水”?它在臨床上有什
么指導意義?
答案:傷寒厥而心下悸,為水停心下胃院所致。
厥與悸皆因水飲為患,故而當先治水,水飲得
去,陽氣得通,厥逆可愈。若飲去厥不回,再議
治厥。若不先治水,卻治其厥,不僅厥與悸不得
愈,水飲還可滲入腸中,續發下利,故而當先治
水。其充分體現了治病求本的治療原則,在臨床
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即治病當辨清標本,治法
當治本而達標。
9.厥陰病見“嘔而發熱”為什么用小柴胡湯治
療?
答案:“嘔而發熱”,即少陽心煩喜嘔、往來寒
熱等癥狀。厥陰與少陽相表里,少陽病進,可入
厥陰,厥陰病退,也可轉出少陽,故有實則少
陽,虛則厥陰之說。現厥陰病出現少陽病的癥
狀,提示厥陰病臟邪還腑,里病達外,陰證轉
陽,是病情向愈之兆。此處除了嘔而發熱外,還
當有口苦、咽干、心煩、不欲食、脈弦等癥狀。
病至少陽,故當用小柴胡湯和解,因勢利導,達
邪外出。
10.談談啰逆實證的辨證與治療原則。
答案:一般而言,癥見啰而腹滿,多與實邪內結
有關。啰逆實證治療總以通利為原則,使實邪
去,胃氣降,則腹滿消,而啰逆止。“視其前
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突出治病必求本的
原則。“前”指小便,若濕邪阻滯,膀胱氣化不
利者,治療當利其小便,使濕邪得化,濁氣得
降,啰逆得除;“后”指大便,若腸中燥屎內
結,腑氣不通,當通其大便,燥屎一除,胃氣得
降,啰逆腹滿可愈。
11.實熱下利的病機、臨床表現的特點是什
么?
答案:實熱下利的病機為腸中燥熱內結,逼迫津
液旁流而下,其臨床表現的特點有熱結旁流與澹
語并見,熱結旁流所下之物,為清稀糞水,臭穢
難聞,另外,還伴有腹部脹滿而痛,潮熱,舌苔
黃燥,小便黃赤,脈沉實有力等癥狀。
12.實熱下利與厥陰熱利如何區分?
答案:實熱下利與厥陰熱利均屬熱利,前者屬陽
明燥熱結滯,熱結旁流,下清稀臭穢之糞水,必
然伴有澹語,腹滿而脹痛,以及舌苔黃燥等陽明
熱盛之象,治療當通因通用,用小承氣湯瀉下里
實;而厥陰熱利則屬于肝經濕熱,下迫大腸,多
便下膿血,且伴有里急后重,以及舌紅、苔黃等
熱性癥狀,治療當用白頭翁湯涼肝解毒、清熱燥
濕。
13.下利后虛煩應如何治療?
答案:《傷寒論》第375條”下利后更煩,按
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桅子豉湯”,下利后
更煩,指病人原有心煩,下利后心煩不減反而加
重。按之心下濡者,揭示本證非有形實邪相結。
下利后,余熱未清,郁熱結聚,擾于胸膈則煩;
邪熱未與有形之邪相結,故按之濡軟,故而治療
當清宣郁熱,用桅子豉湯,使郁熱得清,則下利
自止,虛煩自除。
14.虛寒下利兼表證應如何治療?
答案:虛寒下利兼表證得的治療為先溫里后解
表。表里同病,一般而言,治療當先表后里,但
里證病勢急者,治當先里后表。本證下利清谷,
腹部脹滿,是脾腎陽衰,寒凝氣滯,濁陰不化所
致,此時雖有身體疼痛的表證,但以里虛為急,
宜先溫里,用四逆湯。待真陽得復,下利止而腹
滿消,里和表未解者,可再治其表,用桂枝湯。
若先行發汗,勢必會產生不良后果,原文講“汗
出必脹滿”,即汗后陽氣隨汗外泄,使里陽更
虛,寒凝氣滯,則腹必脹滿。
15.厥陰病欲解時,陽復口渴與厥陰提綱證的
口渴有何不同?應如何處理?
答案:厥陰病欲解時陽氣來復,出現口渴,為津
液一時不能上承所致,雖渴欲飲水,但渴必不
甚,當屬微渴。厥陰病提綱證的口渴為厥陰木火
燔灼津液所致,除消水作渴之外,當伴有舌紅脈
數,心中疼熱等癥狀。厥陰病欲解時的陽復口渴
的治療則無須用藥,少少與飲之,令胃中津液恢
復,則可自愈,應該注意的是飲水不宜過量,否
則,多飲傷陽,可導致水飲停滯。厥陰病提綱證
的口渴,治宜烏梅丸清上溫下。
(五)論述題
1.如何辨別厥陰病提綱證之消渴與太陽蓄水證
之消渴?
答案:厥陰提綱證之消渴為木火燔灼津液所導
致,屬于上熱證,除消水作渴之外,當伴有舌紅
脈數,心中疼熱等證,治宜烏梅丸清上溫下。而
太陽蓄水之消渴,為膀胱氣化功能失職,津液不
能上承所導致,病在下焦,伴見脈浮,發熱,小
便不利等證,治宜五苓散化氣行水。
2.何謂臟厥、蛔厥,兩者如何鑒別?
答案:臟厥指腎臟真陽極虛而致的四肢厥冷;蛔
厥指因為蛔蟲竄擾而致的四肢厥冷。二者皆有手
足厥冷,故當鑒別。病“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
無暫安時者”為臟厥的辨證要點。臟厥屬陽衰陰
盛之寒證,病至七八天之久,陽氣愈虛而寒邪愈
甚,不僅病人四肢厥冷,而且周身肌膚皆冷,加
之病人躁擾無片刻安寧之時,是真陽將絕,臟氣
大衰的表現,其病情險惡,預后不良。其治當以
大劑扶陽抑陰,可選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
亦可配合灸法,溫經散寒回陽。蛔厥證具有時靜
時煩,時作時止,并與進食相關的特征,而且發
病時雖有手足厥冷,但周身肌膚不冷。同時常有
蛔蟲吐出的病史,可伴有嘔吐、腹痛等證。當用
清上溫下、安蛔止痛的烏梅丸治療。
3.試論當歸四逆湯證與通脈四逆湯證的區
別。
答案:當歸四逆湯證證屬營血不足,寒凝經脈,
故手足厥冷,脈細如絲,若有若無,可伴見眩
暈、肢節少腹疼痛等證,病勢較緩。通脈四逆湯
證為陽衰陰盛,虛陽外越所致,故脈象微弱無
力,若隱若現,且伴見下利清谷,里寒外熱等表
現,病情危重。
4.厥熱勝復反映了什么現象?其臨床意義是什
么?
答案:厥熱勝復是厥陰病發展過程中正邪相爭,
陰陽消長,正邪進退的外在反映。《傷寒論通俗
講話》說:“病至厥陰,陰盡而陽生,由于正邪
斗爭有勝負,故其病變有厥熱進退的機轉。”其
表現以手足厥冷與發熱交替出現為特征,一般而
言,陽勝則發熱,陰盛則厥逆,因此,常以此來
辨別正氣的盛衰,疾病的進退。而且,可依據厥
冷與發熱時間的長短判斷病勢之進退,厥熱相等
則陰陽平和而主自愈,而厥多熱少則主病進,熱
多厥少而主陽復病退。
5.當歸四逆湯證、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證的辨證要點是什么?兩方證的病機、治法及方
藥是什么?
答案:當歸四逆湯證的辨證要點是血虛的同時又
有寒凝經脈,見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病機是營
血不足,寒凝經脈。治法為養血通脈,溫經散
寒。方用當歸四逆湯。方中當歸補肝養血行血,
桂枝溫經通陽,芍藥和營養血,細辛溫散血中之
寒邪,通草通行血脈,大棗、甘草益脾養營,諸
藥相合,有散寒邪,養血脈,通陽氣的功效。當
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的辨證要點是在營血不
足,寒凝經脈的基礎上,兼有反復胃痛、發則嘔
逆吐涎等與肝胃有關的沉寒痼疾。病機是血虛寒
凝,兼有肝胃沉寒。方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
湯。用當歸四逆湯養血通脈、溫經散寒,加吳茱
萸、生姜暖肝泄濁通陽,以走厥陰經臟,散其久
滯陳寒,并用清酒扶助藥力,增強溫通血脈之
功,以驅在內之久寒。
6.吳茱萸湯證在傷寒論中出現幾次?各出現什
么證候?為什么同用吳茱萸湯治療?
答案:傷寒論中吳茱萸湯有三條。一為陽明虛寒
“食谷欲嘔”(243),以其“得湯反劇者屬上
焦”,辨陽明嘔吐有虛寒、熱實之不同。一為少
陰陽虛陰盛,寒濁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煩躁
欲死”(309),一為厥陰病肝寒犯胃所致“干
嘔吐涎沫,頭痛”(378)o三條雖述證不盡相
同,但陰寒內盛,濁陰上逆的病機卻一致,故可
異病同治,均用吳茱萸湯溫胃散寒降濁。
7.比較白頭翁湯證與桃花湯證區別。
答案:白頭翁湯證與少陰病桃花湯證,皆可見有
下利便膿血,但病機確有寒熱之異、虛實之分。
桃花湯證下利則滑泄失禁,膿血顏色晦暗,口不
渴或渴喜熱飲,屬脾腎陽虛,下焦不固,治宜溫
中祛寒,澀腸固脫。白頭翁湯證則里急后重,肛
門灼熱,膿血顏色鮮艷,口渴喜冷飲,舌紅苔
黃,屬肝經濕熱,下迫大腸所致,治宜清熱燥
濕,涼肝止利。
8.試述除中的病因病機、臨床特征為何?
答案:除中指胃氣垂絕之時,本當不能食,而反
突然求食,是病情惡化的表現。其病因病機為疾
病后期疾病惡化,或由誤治所致,中陽虛衰,受
納腐熟無權,衰敗之胃氣與欲絕之正氣作最后掙
扎而出現的假象。其臨床表現為在疾病的后期,
真臟之氣將竭之時,病人突然能食,或神昏驟然
轉清,這都是一種假象,都是疾病迅速惡化的表
現。但在陰盛陽衰之時,出現能食的情況,則有
兩種可能:一為陽復陰退,胃陽恢復之能食;一
為胃氣垂絕,除中危候之能食。判斷可用喂食索
餅的方法,若食后不發熱或僅有微熱,表示胃氣
尚在,病可向愈,若食后突然發熱,而后熱又突
然消失,則為將絕之胃陽暴露于外,此即為除
中。
9.《傷寒論》中厥逆證有哪幾種類型?各自的
病機、臨床表現如何?應如何治療?
答案:《傷寒論》中厥逆證有寒厥、熱厥、痰
厥、蛔厥、臟厥、水厥、血虛寒凝厥、氣厥、冷
結膀胱關元厥九種類型。熱厥的病機為熱邪深
伏,陽氣內郁所致陰陽氣不相順接;可見有在手
足厥冷的同時伴有身體發熱,發熱在先,厥冷在
后,而且熱邪越重,四肢厥冷則愈甚,熱邪越
淺,四肢厥冷也就越輕;治療應當包括瀉熱、清
熱,無形熱郁之輕證可自愈,重證則用白虎湯清
熱,有形熱結當用承氣湯瀉熱;因為此熱厥屬陽
熱內郁,故禁用辛溫發汗。寒厥的病機為陽氣不
足、陰寒內盛所致陰陽氣不相順接;臨床表現為
陰寒內盛的四肢厥冷疼痛的同時伴有全身惡寒、
下利、腹中攣急,以及由于格陽于外、衛外不固
而致的發熱、汗出;治療應當急救回陽,方用四
逆湯。痰厥的病機為痰食有形之邪阻遏胸中陽
氣,不能充達四肢;可見有四肢厥冷、脈忽然變
緊、心下滿而煩、知饑而不能食等表現;治療當
用瓜蒂散壅吐胸中實邪,使陽氣得通而愈。蛔厥
的病機為因為蛔蟲竄擾、氣機逆亂而致的陰陽氣
不相順接;證候表現一是有吐蛔史,二是手足逆
冷,但周身不冷,三是時靜時煩,得食而嘔又
煩,四是伴有嘔吐、腹痛;治療當用清上溫下、
安蛔止痛的烏梅丸。臟厥的病機為陽衰陰盛、真
陽將絕,在厥冷的同時有病人周身肌膚皆冷、躁
擾片刻不寧的表現,治療當扶陽抑陰,用通脈四
逆湯之類。水厥的病機為胃中停水,陽氣被遏,
陰陽之氣不能順接于手足,臨床可見四肢逆冷、
心下悸動,治療當用茯苓甘草湯溫胃化飲,使水
飲得去,陽氣得通,則厥逆可愈。虛寒凝厥的病
機為血虛寒凝,氣血運行不暢,陰陽氣不相順
接,可見手足厥寒與脈細欲絕并見,還可見有頭
暈、面色蒼白等血虛之癥狀以及血虛寒凝的部位
不同而出現的相應的臨床表現,如四肢關節疼
痛,或身疼腰痛、脫腹冷痛、月經后期、量少色
淡等,治療用當歸四逆湯養血通脈、溫經散寒。
氣厥的病機為陽氣內郁,氣機不暢,不能透達四
末,證候表現有手足不溫或指頭微寒,以及其他
氣機不暢的表現,治療當用四逆散疏暢氣機、透
達郁陽。冷結膀胱關元厥的病機為陽虛寒凝,陰
寒結于下焦,陽氣不能透達,可見手足厥冷、小
腹滿痛、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弱,治療
可用溫陽祛寒的四逆湯或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
湯等。
10.試述“厥應下之”與“厥不可下”的意
義。
答案:“厥應下之”與“厥不可下”是不同意義
的兩個治則。“厥應下之”是邪熱致厥的治療原
則,熱厥屬陽熱內郁,此“下之”當包括瀉熱、
清熱二法在內,瀉熱用承氣湯,清熱用白虎湯。
“厥不可下”則是針對虛寒致厥而提出,其條文
中“諸四逆厥者”此泛指虛寒類的厥逆而言,非
指一切厥證,故而治療當溫陽通脈、溫經回陽,
而禁用苦寒攻下;若誤用下法,必然傷正損陽,
而致變證叢生。所以,“厥應下之”的“下”
與“厥不可下”的“下”意義完全不同,二者并
不矛盾,不可望文生義。
(六)病例分析題
1.牛某,男,48歲。
主訴:腹痛3日。
現病史:右上腹部陣發性絞痛2天,時作時休,
發作時右脅疼痛,如割似鉆,連肩徹背,四肢厥
冷,心煩嘔吐。曾用青霉素、鏈霉素、度冷丁、
冬眠靈等治療,疼痛不止。既往有蛔蟲史。
檢查:舌淡邊尖紅,苔白有齒痕,脈弦。大便化
驗有蛔蟲卵。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答案:中醫診斷:蛔厥證。
證型:寒熱錯雜。
證候分析:右上腹劇烈疼痛,時作時休,為蛔厥
證特征之一。蛔蟲上竄入膈,可發生心煩,甚則
伴有陣發性劇烈腹痛和嘔吐,若一旦蛔蟲內伏,
其心煩、腹痛等證即可隨之而緩解。蛔蟲內擾氣
機逆亂則脈弦,陰陽氣不相順接則四肢厥冷。舌
淡邊尖紅,苔白有齒痕為寒熱錯雜之征。治法:
寒熱并用,清上溫下,安蛔止痛。
方藥:烏梅丸。
烏梅、細辛、干薯、黃連、當歸、附子、蜀椒、
桂枝、人參、黃柏。
2.索某,男,57歲。
主訴:胃脫疼,心下痞滿,腹疼腹瀉2年余。
現病史:兩年前,不明原因出現胃脫疼,心下痞
滿,腹疼腹瀉等癥狀,西醫診斷為過敏性結腸
炎,長期服中西藥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湯
加減,諸癥更加重。
現癥:近1周來每日大便2?3次,質澹,常有
饑餓感,但又不欲食,伴見腸鳴、頭疼、口苦咽
干思飲,四肢逆冷,舌尖紅,苔白膩,脈沉弦
細。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型:肝熱脾寒,寒熱錯雜。
證候分析:腹疼腹瀉由脾虛腸寒,運化失司所
致。陽虛不能達于四末,故四肢逆冷。頭疼、口
苦咽干思飲由肝失疏泄,木火上炎所致。肝熱脾
寒,氣機升降失常,故胃脫疼,心下痞滿。常有
饑餓感,但又不欲食,舌尖紅,苔白膩,脈沉弦
細等皆為上熱下寒,寒熱錯雜之象。
治法:寒熱并用,清上溫下,緩急止痛。
方劑:烏梅丸。
處方:烏梅細辛干姜黃連當
歸制附片川椒桂枝黨參黃
柏。
3.劉某,男,37歲。
主訴:食后嘔吐三天。
現病史:三天前感冒后出現腹瀉,服用瀉火藥、
抗生素后出現食入即吐,胸滿痞脹,氣短體弱,
大便澹,尿不黃。
檢查:舌淡有干白苔,舌尖及邊發紅,脈細濡。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型: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證。
證候分析:外感腹瀉后由于使用涼藥,傷脾陽,
引起大便澹薄。而外感之邪熱被下寒所格阻,形
成上熱下寒證。上熱則胃氣不降,故食入即吐,
下寒則脾氣不升,故下利。脾胃中焦斡旋之地寒
熱格拒,氣機升降失調則胸滿痞脹,氣短體弱。
舌淡有干白苔,舌尖及邊發紅,脈細濡也為上熱
下寒之象。
治法:清胃溫脾。
方藥:干姜黃苓黃連人參湯。干姜、黃苓、黃
連、黨參。
4.陸某,男,63歲。
主訴:惡寒發熱、咽痛伴下利三日。
現病史:三日前忽微惡寒發熱,隔日轉為腹痛自
利,手足厥冷,咽痛異常,無汗頭痛。今日則咳
唾膿血。平日體質較差,素有喉疾。
檢查:舌紅苔薄黃,脈寸輕取浮滑,尺重按不
得。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型:麻黃升麻證。
證候分析:患者平日即為虛人,忽憎寒發熱,來
日遂自利厥逆者,當是正不存內,外感寒邪之
故。外寒閉塞肺竅,則無汗頭痛。素有喉疾是下
虛上熱體質,肺竅不開,郁而化熱,則咽痛,熱
勢漸重,則咳唾膿血。綜上所述,和其舌脈,其
為肺竅郁閉,上熱下寒之證。
治法:宣通肺竅,清肺溫脾。
方藥:麻黃升麻湯。
麻黃、升麻、當歸、知母、黃苓、蕨蕤、白芍、
天冬、桂枝、茯苓、炙甘草、石膏、白術、干
姜。
5.朱某,女,47歲。
主訴:兩手厥冷、發絹三個月。
現病史:3個月前兩手指尖發冷、發白,繼而青
紫麻木,放入熱水中則刺痛,診斷“雷諾氏現
象”,經中西醫藥及針刺治療均未效。至12月
份右手食指末稍指錘發現瘀血青紫小點,逐漸擴
大如豆粒,日久不消,現已兩月,經外敷藥物治
療不效。常有頭暈、心悸。
檢查:面色蒼白,舌淡苔白,兩脈細弱。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型:當歸四逆湯證。
證候分析:患者雙手發冷、發白,“手足厥寒”
已現。雙手指青紫麻木,放入熱水中則刺痛,且
有瘀血青紫小點,逐漸擴大如豆粒,日久不消是
寒凝血瘀之象。面色蒼白,常頭暈、心悸表明血
虛。舌淡苔白,兩脈細弱也為血虛之象。總之為
營血不足,寒凝經脈之證。
治法:養血通脈,溫經散寒。方藥:當歸四逆
湯。
當歸、細辛、通草、白芍、炙甘草、桂枝、大
棗。
6.何某,男,38歲。
主訴:頭痛兩月。
現病史:兩個月來頭頂每日陣發性摯痛,無嘔
吐,惡聞聲響,稍聞吵鬧則痛勢更劇。四肢厥
冷,常終夜失眠。
檢查:面色蒼白,形瘦,舌質淡白不澤,脈細如
絲。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型:當歸四逆湯證。
證候分析:因患者頭痛部位在巔頂,可斷為厥陰
頭痛。患者面色蒼白,形瘦,舌質淡白不澤,脈
細如絲,為血虛無疑。四肢厥冷,舌質淡白不
澤,乃寒邪凝滯所致。營血虧虛,寒滯經絡,故
頭痛不止。雖未見手足厥寒,但病機為營血不
足,寒凝經脈,故用當歸四逆湯治療。
治法:養血通脈,溫經散寒。方藥:當歸四逆
湯。
當歸、細辛、通草、白芍、炙甘草、桂枝、大
棗。
7.湯某,女,38歲。
主訴:四肢寒冷并有麻木疼痛一年加重兩個月。
現病史:患者一年前冬季外出工作后出現四肢寒
冷并有麻木疼痛,以后每逢外出工作,兩手及面
部出現青紫,尤以手指、鼻尖、耳廓最明顯,回
室內溫暖后,青紫處逐漸紅潤而消失。兩個月來
四肢及面部又出現青紫,并伴有嘔吐脫痛,得溫
則減。月經量少,經色暗而有塊。
檢查:兩手逆冷及腕,手和足且均呈青紫,舌
淡,脈沉細。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型: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
證候分析:患者出現四肢及面部出現寒冷、青紫
和麻木,得溫而減,經色暗而有塊是寒凝經脈之
故。月經量少,舌淡,脈沉細是血虛之象。嘔吐
脫痛,得溫則減為胃寒之象。病已一年之久,
“久寒”也。證屬血虛寒凝,兼有胃腑沉寒。
治法:養血溫經,散寒溫胃。
方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當歸、細辛、通草、白芍、炙甘草、桂枝、大
棗、吳茱萸、生姜。
8.馬某,男,17歲
主訴:右側睪丸腫大疼痛一月
現病史:患者1個月前,右側睪丸及少腹部被足
球踢及,出現睪丸疼痛腫大,該側少腹部亦感墜
痛。抗生素使用兩周無效。平日腹部惡寒喜熱,
稍進冷食,吞酸腹脹。
檢查:面色胱白,右側睪丸腫大如拳,有墜痛
感,該側腹股溝明顯隆起、壓痛。舌質淡嫩,苔
薄白,六脈沉細。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型: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
證候分析:足厥陰肝經繞陰器,抵少腹。今病右
側睪丸腫大疼痛,該側少腹亦感墜痛,故病在厥
陰。面色胱白,舌質淡嫩,苔薄白,六脈沉細,
血虛也。平日腹部惡寒喜熱,稍進冷食,吞酸腹
脹,舌質淡嫩,苔薄白,加之外傷之疾一月不
瘞,皆內有“久寒”之征。外傷所致腫痛不愈,
為素體虛寒,猛受撞擊,氣滯血瘀,寒聚邪凝。
證屬血虛寒凝,肝經沉寒,日久不愈。
治法:養血通脈,溫肝散寒。方藥:當歸四逆
加吳茱萸生姜湯。
當歸、細辛、通草、白芍、炙甘草、桂枝、大
棗、吳茱萸、生姜。
9.李某,男,59歲。
主訴:頭痛伴吐痰涎一1周
現病史:患者若逢氣候變遷,頭痛驟發,而以巔
項為甚。一周來因家事煩勞過度,是以頭痛日益
增劇,并經常吐痰涎。
檢查:精神困倦,胃納欠佳,舌苔滑潤,脈象細
滑。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型:吳茱萸湯證。
證候分析:患者頭痛以巔頂為甚,屬厥陰。肝寒
犯胃,胃寒飲停,泛溢于口,則吐痰涎。寒濁循
厥陰經上擾則巔頂頭痛。證屬肝寒犯胃,濁陰上
擾。
治法:暖肝溫胃降濁。
方藥:吳茱萸湯。人參、吳茱萸、生姜、大
棗。
10.常某,女,31歲。
主訴:發熱腹痛便下膿血三天
現病史:患者三天前出現腹痛,腹瀉,發燒,大
便帶膿血,四肢無力,檢查體溫為38.2℃0現
發熱頭痛,惡心不食,腹痛,大便膿血,一日數
次,里急后重,口干欲飲.體溫38.9℃。
檢查:糞便鏡檢:膿細胞及白血球(+)。舌紅苔
黃膩,脈滑數。
請寫出中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
藥。
答案:中醫診斷:厥陰病。
證候:白頭翁湯證。
證候分析:此證為肝經濕熱下迫大腸,濕熱內
蘊,氣滯不通所致。由于濕熱之邪郁遏不解,損
傷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輕化工大學《機電傳動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濟南歷下區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5月沖刺生物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丹東市2025屆數學四下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模電 第4講 晶體三極管學習資料
- 揭東縣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斷層影象解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品市場營銷》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蘇州市區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一輪質量檢測試題生物試題含解析
- 佳木斯大學《英語學術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車貸抵押簡單合同
- 盆底POP-Q評分體系
- OEE記錄表格(設備綜合效率)
- 養蠶觀察記錄表(小學生)
- 醫院處方箋文檔
- 余華《活著》讀書分享課件ppt
- 《MATLAB-Simulink電力系統建模與仿真》電子課件
- JJF 1220-2009顆粒碰撞噪聲檢測系統校準規范
- GB/T 4354-2008優質碳素鋼熱軋盤條
- Unit6單元復習課件 牛津譯林版九年級英語上冊
- GB/T 37439-2019高速鐵路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
- GB/T 33170.4-2016大型活動安全要求 第4部分:臨建設施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