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廣東省湛江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廣東省湛江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廣東省湛江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廣東省湛江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東省湛江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023年7月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考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閱讀答題卡上面的注意事項,所有題目〖答案〗均答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作答選擇題時,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非選擇題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管仲曰:“齊國百姓,公之本也?!泵献釉唬骸暗锰煜掠械?,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边@表明兩者()A.政治立場相同 B.民本思想相似 C.治國主張迥異 D.倫理思想一致〖答案〗B〖解析〗管仲和孟子都主張以民為本,這是民本思想,B項正確;通過材料無法看出兩者政治立場相同,排除A項;兩者都主張以民為本,獲得民心,說明兩者的治國主張相似,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不是倫理思想,排除D項。故選B項。2.秦漢時期,國家開鑿了一批大型人工運河,如靈渠、漕渠、白渠等,其他各種小型的運河工程更是不勝枚舉。這些工程能夠在秦漢時期完成,主要是因為()A.區域經濟發展的均衡 B.冶鐵生產技術的普及C.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 D.國家組織能力的強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秦漢時期,國家開鑿了一批大型的人工運河,如靈渠、漕渠、白渠等,其他各種小型的運河工程更是不勝枚舉?!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漢時期實現大一統,確立中央集權制,能夠集中全國的人力和物力,為水利工程的建成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D項正確;秦漢時期經濟重心在北方地區,各地經濟差異明顯,排除A項;冶鐵生產技術的普及,與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B項;秦漢時期的交通工具與其他時期相比,差異很小,排除C項。故選D項。3.西漢元始二年,漢平帝下詔:“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南宋真德秀知泉州時,鑒于“淤泥惡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為癘疫”,作《開溝告諸廟祝文》,興工清理溝渠。洪武三年,朱元璋“令民間立義塚,仍禁焚尸”。由此可知中國古代()A.疫病防治應對措施逐漸完善 B.隔離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C.從公共衛生的角度防范疫病 D.疫災的區域呈現擴大的趨勢〖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西漢至明朝(中國)。據材料“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令民間立義塚,仍禁焚尸”等,可知古人采取了隔離患者、清理污水以及掩埋尸體的措施,說明了中國古代已出現了從公共衛生角度對疫病進行防治,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疫病防治措施的完善,排除A項;隔離只是其中一項應對措施,且材料沒有涉及防治效果,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疫災的區域,排除D項。故選C項。4.唐宋時期,廣州出現幾種新行業:和香(把舶來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來的象牙和犀牛角進行切割)、譯人(翻譯)和舶牙(舶來品交易經紀人)。每年進入廣州的外國人約一萬人次,廣州出現了供外國人居住、經商的“蕃坊”。這表明,當時的廣州()A.文化教育事業昌盛 B.對外貿易地位十分重要C.航海技術相當高超 D.已成為南方的經濟中心〖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唐宋時期,廣州出現幾種新行業。每年進入廣州的外國人約一萬人次,廣州出現了供外國人居住、經商的‘蕃坊’?!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宋時期,廣州的對外貿易繁榮,中外交流頻繁,說明廣州在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B項正確;材料沒有強調文化教育事業昌盛,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外經濟交流,與航海技術無關,排除C項;根據材料無法得出廣州已經成為南方的經濟中心,排除D項。故選B項。5.宋代是書院發展的重要時期。到元代盡管總的情況仍然是南多北少,但其分布則成明顯的北移勢態。北方的書院上升到67所,絕對數比宋代多3.倍以上。北方書院占全國總數的比例,由宋代的2.67%上升到22.63%,進步神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A.經濟重心的完全南移 B.理學正統地位的確立C.南方的經濟逐漸衰退 D.國家政治局勢的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宋代是書院發展的重要時期。到元代盡管總的情況仍然是南多北少,但其分布則成明顯的北移勢態。”可知,書院的發展與政治經濟有關,由于元代政治中心在北方所以北方的書院有所增加,D項正確;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在南宋,也不是北方書院增加的原因,排除A項;理學正統地位的確立在宋代,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南方的經濟逐漸衰退,說法錯誤,與歷史史實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6.明朝后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中國學者徐光啟合作翻譯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部分內容,并使用了中國的幾何、點線面、直銳鈍角等概念。這表明()A.“西學東漸”初現端倪 B.東方傳統科技進入總結時期C.基督教開始在華傳播 D.中國人的文化心態發生變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明朝后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中國學者徐光啟合作翻譯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部分內容,并使用了中國的幾何、點線面、直銳鈍角等概念?!笨芍鞒笃诶敻]等傳教士來華,為了傳播基督教而采用宣傳自然科學的方式,這是西方自然科學在中國的初步傳播,A項正確;材料介紹的是外來科技成果,而不是傳統科技,排除B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定基督教是否在華傳播,排除C項;當時只有很有限的上層官僚能接觸到傳教士,不能代表國人心態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7.下圖是英國傳教士在香港創辦的中文月刊《遐邇貫珍》對1853—1856年間華工出國的相關報道情況。這一報道可以佐證當時()A.中美間經貿往來頻繁 B.華人移民的傳統格局被打破C.華工出國人數最多 D.清政府積極地組織華工出國〖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853—1856年(中國)。據圖表可知,報道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華工比例很大,新加坡的華工報道比例很小,這與此時期國人出國主要流向從傳統的東南亞地區轉向美洲和大洋洲是一致的,故可以佐證近代國人移民打破傳統格局這一轉變,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華工出國情況,與中美間的經貿往來關系不大,再結合所學知識,排除A項;材料是《遐邇貫珍》中關于各國和地區華工報道比例,無法體現華工出國數量,排除C項;清政府積極地組織華工出國,與歷史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8.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A1863年英國工程師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議興修漢口至上海等六條干線鐵路被拒絕。反映出清政府拒絕接受西方工業文明B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報刊上刊登告示,要求行人“走兩旁”“切勿中道沖行”。說明上海最早引進了現代交通工具C1897年,京津鐵路告成,“京城內外附近居民,乘火車到津—擴眼界,其中以旗人婦女最多?!北砻鲖D女地位逐步提高D20世紀二三十年代,漢口開始運營公共汽車,設置運營調度時刻表(精確到分秒)。有利于現代時間觀念的建立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世紀(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公共汽車運營調度時間精確到分秒,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時間意識,是現代時間觀念的反映,D項正確;英國工程師斯蒂文生向清政府提議興修鐵路被拒,并不意味著清政府拒絕接受西方工業文明,排除A項;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報刊上刊登告示,要求行人“走兩旁”“切勿中道沖行”。意在告示強調行人和車馬各行其道,體現出現代交通推動社會生活變革,不能說明上海最早引進了現代交通工具,排除B項;由于車的使用,很多的婦女乘坐火車,改變了以前的女人不輕易外出的觀念,體現了工業文明推動社會觀念的變化,而非表明婦女地位逐步提高,排除C項。故選D項。9.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頒發《古物保存法》,規定“埋藏地下及暴露地面之古物,概歸國有。”并規定古物發現者應立即向地方政府報告,及時報告者有獎?!捌洳粓蠖[匿者,以竊盜論”。這表明()A.民間偷盜文物的行為減少 B.文物保護工作實現規范化C.政府加強了對文物的管理 D.文物歸私有觀念逐漸消失〖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30年(中國)。據材料“并規定古物發現者應立即向地方政府報告,及時報告者有獎……”,可知南京國民政府頒發《古物保存法》埋藏地下及暴露地面之古物,概歸國有,加強了政府對文物的管理,C項正確;材料不能表明民間偷盜文物的行為減少,排除A項;文物保護工作實現規范化太絕對,排除B項;文物歸私有觀念逐漸消失,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10.1950年,南京市衛生局先后組織了58個宣傳隊、派出兩輛巡回宣傳車,進行衛生防疫宣傳,并舉行了44次集體游行,舉辦了歷時12天衛生展覽,開展衛生講座147場,衛生宣講334次。這表明,新生的人民政權()A.建立了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 B.注重群眾衛生意識的培養C.將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D.改善了醫療資源匱乏狀況〖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50年(中國)。據材料“南京市衛生局先后組織了58個宣傳隊、派出兩輛巡回宣傳車,進行衛生防疫宣傳……”,可知南京衛生局組織宣傳隊,進行衛生防疫宣傳,開展衛生講座、宣講,向民眾傳播了衛生知識,體現了政府對民眾衛生意識的培養,B項正確;材料只是政府組織的衛生防疫宣傳活動,并未提及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排除A項;材料可以反映出新生的人民政權對人民生命的重視,但無法體現“首位”,排除C項;材料強調政府對民眾衛生意識的培養,并未提及醫療資源的狀況,排除D項。故選B項。11.有學者認為,“羅馬法是純粹私有制占統治的社會的生活條件和沖突的十分經典性的法律表現……在羅馬法中,凡是中世紀后期的市民階級還在不自覺地追求的東西,都已經有了現成的了”。該學者旨在強調羅馬法()A.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 B.某些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C.代表法學的最高成就 D.內容豐富而且具有普遍適用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羅馬時期(歐洲)。根據材料“凡是中世紀后期的市民階級還在不自覺地追求的東西,都已經有了現成的了”可知,羅馬法中某些規定在中世紀仍然適用,說明羅馬法的部分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羅馬法隨時代變化而調整,排除A項;題干材料主要強調羅馬法對后世的價值,但沒有強調其代表法學最高成就,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羅馬法中蘊含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并非內容豐富,排除D項。故選B項。12.12世紀,高麗王朝組織編撰《三國史記》,按照本紀、表、志和列傳等體例編寫,記載了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個政權的歷史,是高麗時期最重要的史學成就。這說明()A.文獻史料記載真實可信 B.朝鮮開始與中國建立聯系C.高麗善于學習先進文化 D.高麗全盤吸收中國的文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2世紀(高麗)。據材料“本紀、表、志和列傳”可知,這是紀傳體的模式,高麗王朝史書的編撰受到中國史書編寫體例的影響,且古代中國文化領先世界,C項正確;從材料可知,《三國史記》是由政府組織編撰的文獻史料,出于政治統治需要,可能存在違背史實的記載,排除A項;結合所學,朝鮮最早出現于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排除B項;材料只是提及高麗王朝史書編撰借鑒中國史書編寫體例,并未涉及其他方面,排除D項。故選C項。13.從16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根據其對野蠻人的傳統認知,將北美印第安人建構成“高貴的野蠻人”和“邪惡的野蠻人”兩種非此即彼的對立形象。這是歐洲殖民者()A.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B.對美洲土著居民的客觀認識C.奉行多元文化的產物 D.調和文化沖突與碰撞的嘗試〖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和原因題。時空是從16世紀開始(歐洲和北美)。據材料“高貴的野蠻人”,“邪惡的野蠻人”,可知歐洲殖民者建構的印第安人的兩種形象都是站在殖民者的立場,為其服務的,主要是基于自身利益,A項正確;從材料中“根據其對野蠻人的傳統認知”,“高貴的野蠻人”和“邪惡的野蠻人”可知,歐洲殖民者堅持種族主義,這是對印第安人的一種偏見,排除B項;奉行“多元文化”,是以承認不同文化是平等的為前提的,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歐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偏見,并不是在調和文化沖突與碰撞的嘗試,排除D項。故選A項。14.18世紀,歐洲很多國家有多個茶館,還有茶園。許多茶園里都有彎彎曲曲的小徑,一個保齡球草地球場,還有一個“大房間”可以舉辦音樂會和跳舞。有的茶園還以舉行化妝狂歡、放煙火、賽馬、賭博和舉辦音樂會成為其特色。這說明了飲茶()A.增強了歐洲人民的體質 B.徹底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C.改變了歐洲的建筑風格 D.豐富了歐洲人的社交娛樂生活〖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和影響題。時空是18世紀(歐洲)。據材料“許多茶園里都有彎彎曲曲的小徑,一個保齡球草地球場,還有一個“大房間”可以舉辦音樂會和跳舞……”,可知歐洲國家的茶園可以打保齡球、賽馬、賭博等,這說明飲茶豐富了人們的社交娛樂生活,D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飲茶對國民體質的影響,排除A項;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民的飲食結構,不能說徹底,排除B項;“改變了歐洲的建筑風格”,以偏概全,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5.位于墨西哥城塔庫巴街的三文化廣場,包括阿茲特克大祭壇、圣地亞哥大教堂和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廈,分別代表了古代的阿茲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時期文化和墨西哥現代文化。由此可見,墨西哥文化()A.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質 B.繼承和創新了宗主國文化C.雜糅了歐洲與亞洲的文化 D.徹底失去了本土文化痕跡〖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美洲文明時期、16世紀(美洲)。根據材料“位于墨西哥城塔庫巴街的三文化廣場,包括阿茲特克大祭壇、圣地亞哥大教堂和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廈,分別代表了古代的阿茲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時期文化和墨西哥現代文化?!笨芍鞲缥幕扔杏〉诎踩说膫鹘y文化,也有歐洲白人文化和墨西哥現代文化,體現了拉丁美洲文化多元性,A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墨西哥文化多元并不是繼承和創新了宗主國文化,排除B項;墨西哥文化包含歐洲和美洲文化,排除C項;徹底失去了本土文化痕跡,“徹底”說法太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6.下表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亞中學歷史試卷的問題設計。這一變化說明坦桑尼亞()1967年前1967年后1.許多歐洲國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勢力。你對此如何解釋?2.人們普遍認為古希臘文明為現代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解釋為什么這樣?(1962年)3.簡短描述如下各項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時代、神圣羅馬帝國、伽利略。(1962年)1.我們可以從古代非洲帝國學到什么?2.討論1957年加納獨立對其他非洲國家的影響。(1967年)3.“津巴布韋”是非洲人的成就,評價該說法。(1969年)A.否定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 B.積極融入國際社會的步伐C.增強了國民的民族自信心 D.受到不結盟運動直接影響〖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7年前后坦桑尼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60年代非洲許多國家,包括坦桑尼亞獨立后,努力發展經濟,民族意識增強。根據表格,坦桑尼亞中學歷史試卷的問題1967年前側重考察歐洲文明,1967年后側重考察非洲文明,表明坦桑尼亞國民的民族自信心增強了,C項正確;材料并未否定西方文化,只是減少了西方知識的考察,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積極融入國際社會,排除B項;僅從表格桑尼亞中學歷史試卷的問題設計側重考察非洲文明的變化,無法說明受到不結盟運動的直接影響,D項錯誤。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漢初,河西走廊為匈奴所占,與西方的道路難以直達。漢武帝即位后,不斷反擊和進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遷移。張騫“鑿空”西域后,中國的絲綢和蠶桑技術、鐵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紙術都陸續西傳。中亞、西亞的特產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黃瓜、大蒜、胡蘿卜、胡豆(蠶豆)、橄欖、胡椒、苜蓿等也先后傳到中國。大宛的“汗血馬”、非洲的鴕鳥、獅子以及西方的寶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國贈獻而來。史書稱武帝時的長安集市“殊方異類,至于三萬里”?!幾哉沧討c《中國古代歷史上冊》材料二“黑石號”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撈出水的一艘來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據船身結構推測,“黑石號”可能是當時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單桅縫合帆船。依據航運線路分析,學者普遍認為“黑石號”應該是從揚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灣,沉船年代確認為9世紀上半葉。船上滿載中國貨物,僅瓷器就達67000件,產地包括湖南長沙窯、浙江越窯、河北邢窯和廣東地方窯等。出水的諸多瓷器,其圖案與紋飾都帶有明顯的阿拉伯風格,如飛鳥、摩羯魚等?!昂谑枴背休d的寶藏印證了唐代中國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亞、北非諸國已存在規模巨大的海運貿易?!幾灾芫浮⒘_明《中外歷史一百講》(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時期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發展較快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黑石號”考古發現的史料價值;如果繼續深入研究,確證“黑石號”是從揚州出發的,你認為還需要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至少列出兩種。〖答案〗(1)原因:漢代的統一強盛(漢武帝時期國力的強盛);漢武帝出擊匈奴,打通了西域通道;積極對外的開放政策;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漢代手工業的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2)史料價值:為研究海上絲綢之路、航海史和貿易史提供了新的實物史料;為研究古印度或者阿拉伯地區的造船工藝、航海技術提供了典型標本;為研究唐代我國南北方磁窯生產情況提供了實物史料;可用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情況。史料類型:古代中國歷史文獻、揚州的地方志、外國檔案文獻、相關筆記等〖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朝(中國)。原因:根據材料“漢初,河西走廊為匈奴所占,與西方的道路難以直達。漢武帝即位后,不斷反擊和進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遷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的統一強盛(漢武帝時期國力的強盛);根據材料“漢武帝即位后,不斷反擊和進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遷移?!笨芍?,漢武帝出擊匈奴,打通了西域通道;根據材料“張騫‘鑿空’西域后,中國的絲綢和蠶桑技術、鐵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紙術都陸續西傳”可知,積極對外的開放政策,以及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漢代手工業的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等?!拘?】本題是特點類、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9世紀(中國、阿拉伯)。史料價值:根據材料“依據航運線路分析,學者普遍認為‘黑石號’應該是從揚州出港,目地是波斯灣,沉船年代確認為9世紀上半葉?!笨芍?,為研究海上絲綢之路、航海史和貿易史提供了新的實物史料;根據材料“根據船身結構推測,‘黑石號’可能是當時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單桅縫合帆船?!笨芍?,為研究古印度或者阿拉伯地區的造船工藝、航海技術提供了典型標本;根據材料“船上滿載中國貨物,僅瓷器就達67000件,產地包括湖南長沙窯、浙江越窯、河北邢窯和廣東地方窯等?!笨芍瑸檠芯刻拼覈媳狈酱筛G生產情況提供了實物史料;根據材料“出水的諸多瓷器,其圖案與紋飾都帶有明顯的阿拉伯風格,如飛鳥、摩羯魚等。‘黑石號’承載的寶藏印證了唐代中國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亞、北非諸國已存在規模巨大的海運貿易。”可知,可用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情況。史料類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事件需要多種史料的佐證,還可以補充的類型有:古代中國歷史文獻、揚州的地方志、外國檔案文獻、相關筆記等。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從遠征意大利開始,拿破侖就宣布:意大利的國民們,法國軍隊是來切斷諸君枷鎖的!作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國在歐洲各地推廣國民的自由。對于法國占領地區的人們來說,雖說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發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侖率領的軍隊終歸是占領軍,各地逐漸意識到要團結一致對抗法國侵略者。作為一種民族主義的先驅形式,在法軍占領的普魯士所出現的運動就是明顯的例證。拿破侖以兩面手段占領了歐洲各地,廣泛傳播了在19世紀高揚的民族主義原型的思想和態度。也正因如此,最終他不得不失敗?!幾浴救铡扛>畱棌督鷼W洲的霸權》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東方各族人民卷入國際政治生活,幫助他們加深了對帝國主義的認識,民族意識和民族危機感大大增強。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轉向求助于蘇俄政府,他們也演變為初步的共產主義者。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下的共產國際幫助指導下,各國紛紛建立共產主義團體或政黨。迄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組織在中國、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國陸續建立,它們將馬列主義與本國革命相結合,領導或推動國內反帝反封建斗爭?!幾杂嘟ㄈA《本世紀第一次民族主義浪潮的背景與特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拿破侖對被征服地區統治的“兩面手段”,并分析拿破侖戰爭對歐洲政治文化重構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主義浪潮的特征。〖答案〗(1)“兩面手段”: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壓迫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影響: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傳播啟蒙思想;民主、獨立、自由、法治成為歐洲普遍的政治訴求;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有利于歐洲各民族國家的建立;為近代民族主義走向極端民族主義,加劇對外侵略擴張準備了條件。(2)特征: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得到蘇俄政府和共產國際的積極援助;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統治:在全球范圍內廣泛興起;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構成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析〗(1)本題的第一小問是特點類分析材料題,時空是歐洲17-18世紀。根據材料“法軍占領的普魯士所出現的運動就是明顯的例證”、“廣泛傳播了在19世紀高揚的民族主義原型的思想和態度?!鼻医Y合所學可知,“兩面手段”: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壓迫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本題的第二小問是影響類材料題。時空是歐洲17-18世紀。據材料“……法國在歐洲各地推廣國民的自由”并結合所學可知,拿破侖戰爭傳播了民主自由等啟蒙思想,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據材料“但是,拿破侖率領的軍隊終歸是占領軍,各地逐漸意識到要團結一致對抗法國侵略者”并結合所學可知,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催生了近代民族主義形成);據材料“拿破侖以兩面手段占領了歐洲各地,廣泛傳播了在19世紀高揚的民族主義原型的思想和態度”并結合所學可知,有利于歐洲各民族國家的建立;也為近代民族主義走向民族沙文主義,加劇對外侵略擴張準備了條件。(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地區。據材料“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轉向求助于蘇俄政府,他們也演變為初步的共產主義者”并結合所學可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據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東方各族人民卷入國際政治生活,幫助他們加深了對帝國主義的認識,民族意識和民族危機感大大增強”并結合所學可知,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統治;據材料“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下的共產國際幫助指導下,各國紛紛建立共產主義團體或政黨”并結合所學可知,得到蘇俄政府和共產國際的援助;據材料“這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組織在中國、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國陸續建立?!辈⒔Y合所學可知,在全球范圍內廣泛興起;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組成部分。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15-19世紀人口向新大陸遷移示意圖材料二近代的美洲文明已經不是純粹的土著文明,而是被歷史重塑過的再生文明,是歐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黑人比重較大的國度則尤為明顯)長期沖撞的歷史結晶。這個新文明之異乎于原生的舊文明,就在于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混血的文明。它既不是歐洲文明在異域的簡單移植,也不是土著印第安文明的自然延續,而是兩者從血液到精神的雜交、融合,而這種融合曾經歷過長期孕育和分娩的痛楚……——摘編自沈堅《地理大發現與人口大遷移》(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15-19世紀歐洲人遷徙的主要路徑并分析其對當地社會所產生的影響。(2)如果讓你繪制一幅二戰后全球勞動力流動的示意圖,說說你的設計并說明理由。〖答案〗(1)主要路徑:西班牙、葡萄牙遷往拉丁美洲,英、法等國遷往北美洲,英國遷往大洋洲。影響:近代歐洲人口遷移改變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結構,促使新的族群形成;族群的遷移帶來了文化和習俗的傳入,推動文化交融與文化重構,從而形成新的文化認同。(2)設計:南歐、北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的勞動力流向了北美、大洋洲等發達國家。理由:二戰后,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國際分工日益深化,生產的國際化大大加強,勞動力從經濟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向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地區流動?!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5—19世紀(歐洲)。從歐洲殖民者販運黑奴的路線以及開發新大陸的路線分析,得出西班牙、葡萄牙遷往拉丁美洲,英、法等國遷往北美洲,英國遷往大洋洲。影響:從對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結構的影響分析,得出近代歐洲人口遷移改變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結構,促使新的族群形成;據材料“而是兩者從血液到精神的雜交、融合,而這種融合曾經歷過長期孕育和分娩的痛楚”,得出族群的遷移帶來了文化和習俗的傳入,推動文化交融與文化重構,從而形成新的文化認同。【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和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二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