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的栽培生產技術課件_第1頁
真姬菇的栽培生產技術課件_第2頁
真姬菇的栽培生產技術課件_第3頁
真姬菇的栽培生產技術課件_第4頁
真姬菇的栽培生產技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真姬菇的栽培生產技術19號范潔絨,03號陳依桃一.概述

目前,真姬菇栽培的主真姬菇又名玉簟、斑玉簟。困它具有獨特的蟹鮮味,故有人稱它為蟹味菇。真姬菇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是一種理想的保健食品。真姬菇菇形美觀.質嫩脆,味鮮美.市場暢銷。形態特征

菌絲體菌絲白色,濃密,氣生菌絲長勢旺盛,具較強的爬壁能力,老化后氣生菌絲貼壁、到伏,呈淺灰土色。子實體子實體叢生,白色營養需要的營養元素有氮源碳源無機鹽和維生素四大類。生產實踐中栽培真姬菇的原料主要以木屑棉籽殼玉米芯作物秸稈等各種農作物的下腳料作為碳源,以米糠,麩皮大豆粉等為氮源,適當加入磷鉀鎂鈣等礦質元素及一些緩沖物質。溫度真姬菇屬變溫結實菇類,對溫度條件的要求較為苛刻。其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5到10攝氏度,最適宜溫度為22到25攝氏度.生產中為了防止雜菌病害的侵擾,一般應將培養溫度調控在18~22攝氏度,使真姬菇菌絲發育與防止雜菌侵入處于兩者溫度的邊際界線。通氣真姬菇屬好氣性菌類,其菌絲生長階段尤其是子實體階段需要大量的新鮮空氣.尤其是菇蕾分化期間二氧化碳濃度不能超過0.1%.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二氧化碳的濃度在0.2%~0.4%最為適宜.栽培技術1培養料配方:①木羈55%,棉予癱29%.麩皮10%,玉米粉5%.石膏粉1%。@懈子殼83%,麩皮或玉米粉8%,黃豆粉4%.石灰粉2%,過磷馥鈣3%。@棉子殼80%.玉米心14%.麩皮5%,石膏粉1%。配方(1)棉籽殼85%、米糠(或麩皮)10%、白糖1%、石灰3%、石膏粉1%,加水130%左右,pH值7.5(2)木屑77%、米糠(或麩皮)20%、白糖1%、石膏粉1%、石灰1%,加水150%左右,pH值7.5。(3)甘蔗渣(鮮)95%、石膏粉1%、石灰粉3%、過磷酸鈣1%,加水110%左右,pH值8.0。(4)酒糟(新)70%、木屑20%、玉米面6%、石灰3%、石膏粉1%,加水適量立體蓄水式高產栽培法①排袋。菌絲成熟的菌袋,打開一端,將塑料袋卷褪到另一端的邊緣,但不要全部脫掉,使之形成土壤與菇體的隔離層,避免出菇時菇體帶土。在地溝中間部位,把菌袋頭對頭(相隔8厘米)并放兩排,未脫去塑料袋的一頭朝外。每袋間留2厘米間隙,所有間隙用肥沃壤土填充,每層菌袋覆土3厘米,并噴水使土壤吸足水分。照此依次排放第2、3、4……層,共排8層左右(根據菇房實際情況決定層數)。另外,兩個墻邊各排一行料袋,緊貼墻邊排,依次逐層覆土。這樣從橫截面上看菌袋共4排,覆土后成為3堵菌墻,2條寬70厘米左右的走道,出菇都在走道兩邊。每排最上面一層覆土厚4厘米,并抹個水槽,兩個墻邊排棒時要注意留通風孔。菌墻做好后,以保濕為主,每天要根據菇房情況進行通風換氣,待袋口形成菇蕾后,即可轉入出菇管理。②原基期管理。覆土后15天左右,菌絲體長入土壤中,并和周圍菌棒菌絲相互交織,形成了3堵菌墻。此時,菇房溫度應保持在12~14℃,相對濕度85%~90%,散射光線150~200勒克斯,空氣新鮮,二氧化碳濃度在0.1%以下。約7天左右,料面上分化出密密麻麻小米粒大小白色原基,5天左右原基伸長成針尖狀,再過約5天,針狀菇蕾發育成深褐色球形小菌蓋。這時可將袋口卷起,露出菇蕾,進行出菇管理。③形成期管理。隨著菇體的發育長大,增加菇房通風量,同時及時補水調濕,每天噴水2次,以提高菇體周圍的空氣濕度。頭潮菇結束后,必須及時往菌墻水槽加水,為下潮菇打下基礎。菌墻補水是一項高產措施,菌墻蓄水保持了袋料的水分,提高了酶的活性,使培養料中的養分得以充分利用,能夠滿足菇體生長對營養的要求。在適宜條件下,菌墻出菇整齊,生長迅速,菇體幼嫩肥大,產量高,品質好,生物學效率可達150%。接種發菌將培養料的含水量調到65%.進行常壓或高壓蒸汽滅菌.冷卻至室溫后按無菌操作規程接種。接種后將菌袋搬入發菌室內培養。瓶栽采用6行6層式長垛排列,袋栽來用井字形多層式捧列。切忌大垛堆積.以免高溫燒茁。發菌溫度控制在色轉為土黃色。出菇管理蔭袋(瓶)進棚前,先在棚內地上每隔50厘米筑一條22厘米寬,10厘米高的埂,再向空中噴霧,把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0%~95%.再將菌袋兩頭在地上輕柔幾下,使袋膜與料面分離.再解開袋13,用帶鋸齒狀小鐵片搔去料面的厚苗層.將苗袋分層臥置上埂上,用手將兩頭袋口薄膜輕輕拉直自然張口.以維持料面處于濕潤的小氣候環境之中.苗袋疊放5~8層高為直。如果是栽培瓶.應將瓶底相對.瓶口朝外雙行排放,搔菌后仍要加蓋.以保護料面。催苗期間,壁溫在13~16"C.光強度500~1000勒克斯.保持空氣新鮮.濕潤.二氧化碳濃度0.5%隊下,空氣相對濕度90%~95%。當針頭狀菇蕾分化出菇蓋時,室溫保持在I2一14℃.空氣相對濕度調至85%一90%.光照250~500勒克斯。在這種稍低溫、不過濕,光線適宜的條件下培育出的菇肉質脆擻,菇盞肉厚,菇色好,菇柄粗.質量好.產量高病害1、菇蠅幼蟲又稱菌蛆,主要取食子實體造成隧道而影響品質,且造成的傷口還很易被病菌感染而腐爛。防治菇蠅在不同時期應采用不同方法。此菇前有菌蛆大量發生,可用敵敵畏按0.90千克/100平方米的量進行熏蒸,同時在每個培養塊上再噴0.15千克的1%氯化鉀或氯化鈉溶液(可用5%食鹽水代替);出菇后有菌蛆為害可噴魚藤精、除蟲菌酯,煙堿等低毒農藥。(煙堿可自制:取0.50千克煙梗,加水5千克煮沸后取溶液噴灑)。此外還應加強通風,調節棚內溫濕度來惡化害蟲生存環境,達到防治其為害的目的。病害

2、菇蚊菇蚊以幼蟲期為害最大,除在培養料表面蛀食外,有的還結網罩住菇蕾,使菇體不能正常生長。防治方法:采收后噴500--800倍的敵百蟲,同時在菇棚門和窗口處還要加上尼龍紗以防成蟲飛入產卵、繁殖為害。病害3、菌虱是一種螨類,個體很小,爬行較快,主要取食子實體和菌絲造成危害。防治時首先應杜絕蟲源侵入菇棚,因其主要來源于倉庫、飼料間的各種飼料里,所以利用倉庫,雞舍等作為養菌室時要徹底消毒,并用石灰刷墻,使用前再用敵敵畏熏蒸1次;培養期間發現菌虱可用棉球沾50%敵敵畏懸掛熏蒸或噴施1%硫酸尼古丁溶液,也可用豬骨頭等帶腥味的東西噴上亞硫磷等農藥后放在培養塊附近,把菌虱引誘上去,再取出后燒掉或用開水燙死。病害4、線蟲線蟲是一種無色的小蠕蟲,體形極小,僅1毫米左右。幼蟲侵害菌絲體和子實體,開始時菌蓋變黑,以后整個子實體全變黑腐爛并有霉臭味。防治方法:蒸料時要使蒸汽充分接觸培養料,以殺死全部線蟲。出菇后,可用50毫克/千克的硫化鋅噴施培養塊來防治其為害。病害5、跳蟲又名煙灰蟲。它具有靈活的尾部,彈跳自如,體具蠟質,不怕水。常分布在菇床表面或潮濕的陰暗處咬食子實體。出菇前發生可用1:1000倍的敵敵畏加少量蜜糖誘殺。或用亞砷酸制劑或有機磷制劑涂于地瓜片上進行誘殺。出菇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農藥,此時可利用新鮮桔皮0.25--0.50千克切成碎片,用紗布包好榨取汁液,再加入0.50千克溫水之后用1:20的比例噴施2--3次,防跳蟲有效率達90%以上。病害6、蛞蝓俗稱鼻涕蟲,系軟體動物,身體裸露,無外殼。其畏光怕熱,白天躲在磚、石塊下面及土縫中,黃昏后陸續出來取食為害,天亮前又躲起來。防治方法:米糠或豆餅加入2%砷酸鈣或砷酸鋁制成毒餌誘殺,也可用15--20倍氯化鈉溶液地面噴灑驅除成蟲。晚上9--10點鐘是它們集中活動時期,這時可進行人工捕捉。病害7、薊馬成蟲黑色,體小,身體略扁,復眼突出,若蟲桔紅色。其主要吸取菌體汁液,嚴重時可導致菌體萎縮。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噴,或90%敵百蟲、50%馬拉硫磷1000--1500倍液噴霧,防效可達80%--90%。病害8、螻蛄用毒餌誘殺效果最好。其配方為敵百蟲50克,米糠或麥麩1500克炒香,糖50克,白醋250毫克充分混合后撒于地面上,螻蛄、蚊類食后立即死亡。病害9、其它害蟲偽步行蟲、蛀板蟲、四斑麗鉀等可用魚藤精500--800倍液噴霧或80%敵敵畏1000--1500倍液噴霧都可取得較好防效。白蟻是南方一大害蟲,其主要為害茯靈等菌類。挖巢滅蟻是避免或減少白蟻為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