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棗強中學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棗強中學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棗強中學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棗強中學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棗強中學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棗強中學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已知某作物晚熟(W)對早熟(w)為顯性,感病(R)對抗病(r)為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含早熟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且純合感病個體不能存活,現有一株純合晚熟抗病個體與一株早熟感病個體,雜交得F1,取其中所有晚熟感病個體自交,所得F2表現型比例為()A.9∶2∶3 B.4∶2∶2∶1 C.16∶8∶2∶1 D.10∶5∶2∶12.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能量保證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B.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C.研究能量流動可以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信息傳遞可以發生在生態系統各種成分之間,而且往往是雙向的3.下圖是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某一時期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③可發育成胎兒的各種組織B.高等哺乳動物細胞分化開始于此時期的胚胎,終止于生命結束C.進行胚胎移植時,必須選用該圖所示時期的胚胎D.此時期的胚胎既可以進行胚胎分割,也可以進行性別鑒定4.在溫室內施用農家肥,同時培養蘑菇,既能為蔬菜提供無機鹽又能提升室內溫度。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蘑菇是該人工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B.流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培養蘑菇的原料C.該生態系統的物質是不循環的、逐級遞減的D.該生態系統的群落也有分層分布和鑲嵌分布5.有關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過程中,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發生自由組合B.受精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的隨機結合,會導致基因重組發生C.減數分裂結束后,產生的配子染色體數目減少,對生物的遺傳不利D.雄果蠅體細胞中有4對同源染色體,經減數分裂得到的精子有2對同源染色體6.某課題組研究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甲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乙對微型月季插枝生根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實驗的自變量只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B.該實驗證明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甲的作用具有兩重性C.該實驗證明了植物生長調節劑乙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是10μmol/LD.若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甲、乙對月季插枝生根的復合影響,應至少設計4組實驗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其植株的抗病性和莖的高度是獨立遺傳的性狀。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為顯性;高莖和矮莖由基因D、d控制,高莖為顯性。現有感病矮莖和抗病高莖兩品種的純合子,欲培育純合的抗病矮莖品種。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采用誘變育種,在用物理方法如γ射線處理時需要處理大量種子,其原因是基因突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點。(2)若采用雜交育種,可通過將上述兩個親本雜交,在F2中保留____________個體,再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篩選,最后得到穩定遺傳的抗病矮莖品種。上述兩個親本雜交所得的F1在自然狀態下繁殖,則理論上,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采用單倍體育種,該過程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育種過程中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進行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幼苗,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獲得二倍體純合植株,其中有大約_______(幾分之幾)為抗病矮莖可選作品種。8.(10分)果蠅后胸正常和變胸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H、h)控制。紅眼和白眼由另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若眼色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無片段缺失則為正常翅;若眼色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發生了包括眼色基因的片段缺失,則為缺刻翅。若眼色基因在常染色體,缺失眼色基因寫作N,若眼色基因在X染色體,缺失眼色基因寫作XN。研究人員讓一只后胸正常紅眼缺刻翅雌果蠅與一只后胸正常白眼正常翅雄果蠅雜交,F1表現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親本F1雌雄后胸正常紅眼缺刻翅雌果蠅×后胸正常白眼正常翅雄果蠅后胸正常紅眼正常翅:后胸正常白眼缺刻翅:變胸紅眼正常翅:變胸白眼缺刻翅=3:3:1:1后胸正常紅眼正常翅:變胸紅眼正常翅=3:1請回答:(1)后胸正常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_。白眼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__________。(2)果蠅胸型和眼色的遺傳符合__________定律。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3)果蠅群體中沒有純合缺刻翅雌果蠅的原因是__________。(4)F1中雄果蠅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F1代果蠅自由交配,則F2代中變胸紅眼正常翅雌蠅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9.(10分)胚胎工程技術包含的內容很豐富。下圖是胚胎工程技術研究及應用的相關情況,其中供體1是良種荷斯坦高產奶牛,供體2是黃牛。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產生小牛的幾個途徑中,屬于無性繁殖途徑的有應用______(填數字)。(2)人工授精時,受精卵形成的場所是在______,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有______;若在應用2中進行沖卵操作,則該操作的生理學依據是______。(3)若采取體外受精的方法獲得受精卵,將優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放在一定濃度的肝素溶液中進行培養,其目的是______。(4)細胞A~D中屬于原始性腺細胞的是______(填字母)。(5)為一次獲得多個細胞B,需向供體2注射______。在對囊胚階段的胚胎進行分割時,要注意______,否則會影響分割后胚胎的恢復和進一步發育。10.(10分)極端耐熱淀粉酶在工業上具有廣泛的應用,科研人員通過培養得到極端耐熱淀粉酶高產菌株,經提取后獲得淀粉酶液,以淀粉為底物設置系列實驗來研究該酶特性,回答下列問題:(1)極端耐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麥芽糖水解,這說明酶有________性;將該酶在質量分數為15%的NaOH溶液中處理一段時間后,再進行分解淀粉的實驗,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實驗結果與不加此酶效果相同,原因是15%的NaOH溶液使酶_____遭到破壞而失活。(2)下表是一定濃度的Cl-(10-4mol/L)對酶活性(單位時間內底物的減少量表示)的影響,已知該酶的適宜溫度值范圍為70℃~130℃,實驗結果如下表:溫度組別70℃80℃90℃100℃110℃120℃130℃對照組18.219.320.121.920.319.018.3實驗組22.323.424.125.824.023.122.0①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從表格數據分析,Cl-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②若要進一步探究酶的最適溫度,需在_________之間設立較小的溫度梯度再進行分組實驗。11.(15分)某種線蟲只有雄性(常染色體數目為10條,性染色體只有1條X,表示為XO)和雌雄同體(常染色體數目為10條,性染色體為XX)兩種類型。雄性可使雌雄同體受精,雌雄同體可自體受精,但雌雄同體之間不能雜交。其2號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決定其身體細長或短粗(相關基因用B和b表示),顯隱性未知;另一性狀的野生型對突變型為顯性(相關基因用D和d表示),基因位置未知。為研究該線蟲的遺傳,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線蟲雜交組合F1雄體雌雄同體雄體表現型及數量雌雄同體表現型及數量1細長野生型短粗突變型細長突變型236短粗突變型227細長野生型232短粗野生型2352細長突變型細長野生型細長野生型281短粗野生型138細長野生型277短粗野生型1423細長突變型短粗野生型細長野生型132短粗野生型137細長突變型126短粗突變型131細長野生型133短粗野生型141細長突變型122短粗突變型130注:上述雜交實驗均未發生雌雄同體線蟲的自體受精過程。(1)該線蟲身體細長由基因_______控制;D和d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體。(2)實驗2所得F1的雄體、雌雄同體中身體細長:短粗均接近2:1,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實驗3的親本基因型為_______。從實驗3的F1中選取細長野生型雌雄同體自體受精,子代中細長突變型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3)若僅考慮D和d控制的這一性狀,將突變型雌雄同體與野生型雄體混合培養,則F1的表現型有_______。從F1選出表現為野生型的個體,另行單獨培養并獲得子代,請用遺傳圖解表示該過程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D【解題分析】

一株純合晚熟抗病個體WWrr與一株早熟感病個體wwRr,雜交得F1,其中晚熟感病個體的基因型為:WwRr。【題目詳解】F1中晚熟感病個體的基因型為:WwRr,含早熟基因的花粉有50%的概率死亡,故產生的雌配子中:W:w=1:1,雄配子中W:w=2:1,則后代中晚熟:早熟=5:1;又因為純合感病個體不能存活,故后代中感病Rr:抗病rr=2:1,即后代中:晚熟感病:晚熟抗病:早熟感病:早熟抗病=10:5:2:1。綜上所述,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題目點撥】本題的難點在于F1產生的雄配子中W:w=2:1;根據純合感病個體不能存活可知,后代中感病:抗病=2:1。2、A【解題分析】

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聯系,物質循環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流動是物質循環的動力;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可以發生在各種生物之間,而且是雙向進行,信息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生態農業使廢物資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沒有改變。【題目詳解】A、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能量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無直接關系,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A錯誤;B、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B正確;C、研究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C正確;D、信息傳遞可以發生在生態系統各種成分之間,而且往往是雙向的,D正確。故選A。【題目點撥】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3、C【解題分析】

分析題圖可知:該時期為囊胚期,其中①為透明帶;②為滋養層,將來發育成胎盤或胎膜;③為內細胞團,將來發育成胎兒的各種組織。【題目詳解】A、圖中③是內細胞團,可發育成胎兒的各種組織,故A正確;B、高等哺乳動物細胞分化開始于囊胚期,終止于生命結束,故B正確;C、進行胚胎移植時,應選用囊胚或桑椹胚,故C錯誤;D、此時期的胚胎既可以進行胚胎分割,也可以取滋養層的細胞進行性別鑒定,故D正確。本題需選擇錯誤的,故答案為C。4、D【解題分析】

根據題意,生態系統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質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其中生產者是該人工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蘑菇分解有機物,屬于分解者;流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包括人工輸入的能量和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但物質是循環的。【題目詳解】A.該人工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生產者,A錯誤;B.流入該人工生態系統的能量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及人工提供的農家肥中的有機物所含的能量,B錯誤;C.該生態系統的物質是循環往復的,不存在逐級遞減的說法,C錯誤;D.群落中的物種主要來源于人工設置的物種,雖然數目少,但作為群落仍具有分層現象和鑲嵌分布,D正確。【題目點撥】本題的知識點是生態系統的成分、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5、A【解題分析】

1、配子具有多樣性的主要原因是反發生基因重組,基因重組分為兩種類型:(1)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導致基因自由組合;(2)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減數分裂使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因此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體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遺傳和變異都很重要。【題目詳解】A、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過程中,處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組合,A正確;B、受精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的隨機結合,但是基因重組發生在精子和卵子形成過程中,不在受精作用中,B錯誤;C、減數分裂結束后,產生的配子染色體數目減少,通過受精作用又恢復到體細胞中染色體數量,對生物的遺傳有利,C錯誤;D、雄果蠅體細胞中有4對同源染色體,經減數分裂得到的精子有4條非同源染色體,D錯誤。故選A。6、D【解題分析】

分析圖解:圖中濃度為0的第一組屬于對照組,根據與對照組的比較可知: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激素類似物甲對微型月季生根具有促進作用,并且其最適濃度在10~50μmol/L范圍內;而曲線中激素類似物乙的實驗濃度對微型月季生根均具有抑制作用。【題目詳解】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激素類似物的種類與濃度,A錯誤;實驗中激素類似物甲的作用都是促進生根,沒有體現兩重性,B錯誤;一定范圍內,隨著植物激素類似物乙的濃度增加,乙的生根數目逐漸減少,植物激素類似物乙可能對蠶豆幼苗插條生根有抑制作用,C錯誤;若探究類似物甲、乙對月季插條生根的復合影響,還應設計不使用植物激素類似物的空白對照組與同時使用甲、乙兩種植物激素類似物的實驗組,D正確。故選D。【題目點撥】本題考查植物的激素調節的知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的能力。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低頻性不定向性抗病矮莖連續自交抗病高莖∶抗病矮莖∶感病高莖∶感病矮莖=9∶3∶3∶1染色體變異F1的花藥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1/4【解題分析】

1、分析題文:抗病性和莖的高度是獨立遺傳的性狀,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利用感病矮莖和抗病高莖兩品種的純合種子,培育純合的抗病矮莖品種的方法有: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2、誘變育種能大幅度改變育種進程,但是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成功率低;雜交育種雖然時間比較長,但是方法比較簡單;單倍體育種的優點是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只是技術比較復雜,應用到花藥離體培養和秋水仙素處理等手段。【題目詳解】(1)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由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低頻性和少利多害性等特點,所以需要處理大量種子。(2)若采用雜交育種,可通過將上述兩個親本雜交,在F2等分離世代中選擇保留抗病矮莖個體,再經連續自交等篩選手段,最后得到穩定遺傳的抗病矮莖品種。感病矮莖和抗病高莖兩品種的純合子雜交,F1的基因型為RrDd,F1在自然狀態下繁殖,則理論上,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抗病高莖∶抗病矮莖∶感病高莖∶感病矮莖=9∶3∶3∶1。(3)單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F1的基因型為RrDd,先對F1的花粉(1/4RD、1/4Rd、1/4rD、1/4rd)進行離體培養,長成單倍體幼苗后經秋水仙素處理,染色體加倍形成1/4RRDD、1/4RRdd、1/4rrDD、1/4rrdd,后再進行篩選,其中有大約1/4RRdd為抗病矮莖可選作品種。【題目點撥】本題將幾種不同的育種方法結合在一起,考查了學生的育種方法及分析能力,訓練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準確判斷各種育種方法運用的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8、常染色體顯性脫氧核苷酸自由組合HhXRXNXNY的雄蠅致死,不能產生XN的精子1/33/28【解題分析】

1.用基因分離定律逐對分析表格數據:親本皆為后胸正常,F1中無論雌雄,后胸正常:變胸=3:1,推測果蠅后胸正常和變胸相對性狀屬于常染色體遺傳,且后胸正常為顯性,變胸為隱性。2.根據題干可知,控制紅眼和白眼、正常翅和缺刻翅這兩對相對性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結合題干信息分析可知,親本后胸正常紅眼缺刻翅雌果蠅的基因型為HhXRXN,后胸正常白眼正常翅雄果蠅的基因型為HhXrY;【題目詳解】(1)根據表格中數據可知,親本皆為后胸正常雜交,F1中無論雌雄,后胸正常:變胸=3:1,推測后胸正常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可知,控制果蠅胸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因此果蠅胸型和眼色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母本后胸正常紅眼缺刻翅雌果蠅的基因型是HhXRXN。(3)親本正常紅眼缺刻翅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RXN,白眼正常翅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rY,雜交后代中沒有缺刻翅雄果蠅,推測是XNY的雄蠅致死,不能產生XN的精子,故果蠅群體中沒有純合缺刻翅雌果蠅。(4)親本正常紅眼缺刻翅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RXN,白眼正常翅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rY,由于XNY的雄蠅致死,故F1中雄果蠅占1/3;F1中胸型基因H:h=1:1,眼色基因雌配子中XR:XN:Xr=1:2:1,雄配子XR:Y=1:1,F1代果蠅自由交配,F2中變胸紅眼正常翅雌蠅基因型為hhXRXR概率=1/4×1/4概率1/2=1/32,基因型hhXRXr概率=1/4×2/4×1/2=2/32,由于F2中基因型為XNY(概率為1/4×1/2=1/8)個體致死,故F2代中變胸紅眼正常翅雌蠅所占比例為3/28;【題目點撥】本題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實質及應用,解題關鍵是獲取題干信息,從中分析出控制紅眼和白眼、正常翅和缺刻翅這兩對相對性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用分離定律的思路,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出控制胸型的基因遺傳方式,從而推測出親本的基因型,根據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對后代可能的表現型及基因型概率計算。9、1和4(供體1的)輸卵管透明帶反應和卵細胞膜反應早期的胚胎都處于游離狀態使精子獲能C促性腺激素將內細胞團均等分割【解題分析】

分析題圖:應用1中:供體1提供細胞核,供體2提供細胞質,經過核移植技術形成重組細胞,并發育形成早期胚胎,再將胚胎移植到受體子宮發育成小牛,稱為克隆牛;應用2中:優良公牛和供體1配種形成受精卵,并發育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體子宮發育成小牛,屬于有性生殖;應用3中:從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獲取胚胎干細胞,并進行體外干細胞培養;應用4中:采用了胚胎分割技術獲得多個子代。【題目詳解】(1)圖中產生小牛的幾個途徑中,屬于無性繁殖途徑的有應用1和4。(2)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結合形成受精卵并進行細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因此人工授精時,受精卵形成的場所是在供體1的輸卵管;精子與卵子的透明帶接觸時,頂體酶將透明帶溶出一條孔道,精子穿越透明帶,并接觸卵黃膜,精子接觸卵黃膜的瞬間,會引起透明帶反應,因此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有透明帶反應和卵細胞膜反應;由于早期的胚胎都處于游離狀態,因此應用2中需進行沖卵操作。(3)采集到的精子要經過獲能處理,才能與卵細胞融合,將優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放在一定濃度的肝素溶液中進行培養,其目的是使精子獲能。(4)細胞C是胚胎干細胞,應取自胎兒的原始性腺或早期胚胎細胞,故A~D中屬于原始性腺細胞的是C。(5)細胞B是卵細胞,為了一次獲得多個卵細胞,可向供體2注射促性腺激素;在在對囊胚階段的胚胎進行分割時,要注意將內細胞團均等分割,否則會影響分割后胚胎的恢復和進一步發育。【題目點撥】本題結合流程圖,考查動物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細胞等知識,要求學生識記胚胎移植的過程,掌握胚胎分割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圖中各過程采用的技術手段,并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10、專一性空間結構溫度和Cl-提高了該酶的活性90-110℃【解題分析】

本題是關于酶的問題,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酶在細胞內外,生物體內外都可以發揮作用,酶具有專一性、高效性、酶促反應需要溫和條件的性質,高溫、酸堿、以及一些重金屬等都會破壞酶的空間結構而使酶失活。【題目詳解】(1)題目中極端耐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麥芽糖水解,這說明酶有專一性的性質;如果將該酶在質量分數為15%的NaOH溶液中處理一段時間后,再進行分解淀粉的實驗,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實驗結果與不加此酶效果相同,原因是NaOH溶液使酶空間結構遭到破壞而失活。(2)表格中的實驗探究的是Cl-對酶活性的影響,因此Cl-是自變量,實驗中溫度是不斷變化的,因此溫度也是自變量,因此自變量是溫度和Cl-,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組都比對照組酶的活性高,因此Cl-在實驗組的作用是提高了該酶的活性;表格中數據可知,100℃時酶的活性最強,因此在如果想進一步探究酶的最適溫度,在90-110℃的范圍內設立較小的溫度梯度再進行分組實驗。【題目點撥】在探究酶的最適溫度時,需要設計一系列的溫度梯度,做對照實驗,如果題目中有幾個溫度實驗數據,需要在酶活性最高的溫度兩側的溫度之間縮小溫度梯度,繼續做實驗,如果沒有酶活性最高的點,則選擇兩個相同活性對應的溫度之間,縮小溫度梯度,繼續做實驗。11、BX顯性基因純合致死(BB致死)BbXdO×bbXDX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