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選修四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東西方先哲單元綜合一_第1頁
岳麓版選修四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東西方先哲單元綜合一_第2頁
岳麓版選修四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東西方先哲單元綜合一_第3頁
岳麓版選修四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東西方先哲單元綜合一_第4頁
岳麓版選修四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東西方先哲單元綜合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

東西方先哲單元復習歷史選修《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岳麓版)一、政治思想孔子商鞅柏拉圖亞里士多德1.仁:統治者體貼百姓,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2.禮:以禮治國3.為政以德4.人治法治(用嚴刑酷法維護君主統治)1.哲人統治:用哲學家的智慧實行統治(最優選擇)2.法治:用完善的法律統治國家(在哲人沒出現的前提下的次優選擇)1.認為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2.法治優于人治請回答1.孔子和柏拉圖在政治主張上有什么異同?同:①柏拉圖的哲人統治其實也是人治,和孔子一樣;②孔子主張的“周禮”柏拉圖《理想國》中主張的“正義”,都認為應該把國民按不同等級.角色分成幾部分,各個等級按照不同的職責,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異:①二者“德”的概念不一樣: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統治者用“德”教化百姓;而柏拉圖的“德”,是統治者的智慧,即哲學家用他的智慧實行統治。②孔子主張“人治”,而柏拉圖在主張“人治”(即哲人統治)為最優選擇的同時,還有一次優選擇,“法治”,即在哲人沒出現的前提下,用完善的法律統治國家。2.柏拉圖的“法治”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有何異同?同:都主張用完備的法律制度來統治國家。

異:柏拉圖認為“人治”優于“法治”,其“法治”思想是在哲人統治不能實現的前提下提出的次優選擇;而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優于“人治”。3.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法治”.商鞅的“法治”和我們現代社會主義“法治”有什么不同?①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法治”,主張用完備的法律實行統治,君民共同納入“法治”的范疇,它建立在雅典奴隸制基礎之上,維護的是雅典少數人的利益,即占人口少數的公民的利益。②商鞅的“法治”,其“法”為嚴刑酷法,主張輕罪重罰,它建立在重刑主義基石之上,但其“法治”是讓君主利用刑律強化集權,君主凌駕于法律之上,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實質是一種“人治”。③我們現代的社會主義“法治”,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核心,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具有廣泛的群眾性。二、哲學思想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敬鬼神而遠之1.敬:懷疑鬼神的存在2.遠: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先位置1.唯心主義,認為理念是世界的本質,現實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2.研究物質世界只能獲得不確定的“意見”,而不能獲得知識1.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2.物質世界值得研究,盡管認識中有錯誤,但也有真理成分請回答: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有何分歧?①柏拉圖把物質和意識世界分割開來,提出了唯心主義的理念論,認為理念是世界的本質,現實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在所有變化的具體事物背后,始終存在著一種完美的.不變的東西,即”理念“。而亞里士多德認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每一物體都由形式和物質組成。②柏拉圖認為物質世界不值得研究,因為研究物質世界只能獲得不確定的”意見“,而不能獲得知識。而亞里士多德認為物質世界值得研究,盡管認識中有錯誤,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學的任務就是鑒別什么是真正的知識。三、倫理思想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庸倫理學主題:正義中道請回答

試比較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有何異同。同:①德性的一致:孔子把“中庸”和亞里士多德把“中道”,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②理性的一致:無論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均主張適度原則,不走極端。③知性的一致:無論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都共同反對折中主義,反對將“過”和“不及”簡單的調和或折中。異:①前提不同中庸以個人服從傳統社會道德為前提,而中道則是以個人意志自由為前提的。孔子的儒學理論的全部主張,最根本的就是維護上下有序,德布禮行,和睦平均,社會穩定,以達天下歸服的社會秩序,也就是后儒闡釋的“王道”。禮是實現這種政治主張的最好的方法,其具體體現為對中庸的追求。

亞里士多德認為道德選擇原本就是人的一種高度自主的活動,因為人都有自由的意志。②標準不同:中庸的標準是禮,而中道的標準是“正確的理性”。③歸宿不同:中庸尋求的是“致中和”,要求將正確的原則.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調和,使他們互相補充,互相制約;而中道尋求的則是公正。④對東西方社會發展的影響不同

東西方在各自社會實踐道路的選擇上是存在分殊的,這源于中庸和中道思想在內涵里的不同訴求。自古,中國和希臘,一個走上了追尋宗法專制下的社會和諧的道路,一個則堅定地走上尋求社會公正.建立法制和民主制度社會的道路。然而在這兩種不同方向的價值選擇背后,卻都有在德性.理性.知性上趨于一致的思想原則的支撐,無可否認,直至今天,這種思想原則也仍然對現代東西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