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養》教學設計_第1頁
《論教養》教學設計_第2頁
《論教養》教學設計_第3頁
《論教養》教學設計_第4頁
《論教養》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論教養》教學設計《論教養》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論教養》選自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所選的都是議論性文章。作者在闡述觀點時,運用材料進行論證,論述嚴密,說服力強。閱讀這類文章,可以提高我們對人生的認識。學習本單元的,要了解文章的特點,把握作者的觀點,區分觀點和材料,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學習論證方法。結合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提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自讀課文,掌握重要的字詞。

2、自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找出作者的觀點,通過課文內容討論,理清文章思路。

3、自讀課文,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論證方法。

4、體會交流,談談怎樣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安陽的狗叫人事件的圖片和資料。

同學們怎么看待事件中的狗的主人。學生討論交流。我們為什么比較反感,是因為養狗的`人沒有教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蘇聯作家利哈喬夫的一篇關于教養的文章。

二、自讀課文,基礎檢測

1、注意文章中的重要字詞。

2、找一找每一段中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讀一讀。

師引導小組學生交流

三、自學探究,明確觀點

1、關于教養,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轉化一下思路:怎么做,才能有教養?作者在文中怎么論述的。)

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結尾重提,深化中心。

四、自學探究,明確思路

借助文章的助讀提示,討論以下問題?

1、引導學生勾畫出“無教養”和“有教養”的表現。作者這樣安排的順序有什么秘密?

舉例、對比,突出有教養的必要和重要。引導學生思考“先寫有教養,再寫無教養,也是對比,可以嗎”,讓學生明白由表及里的邏輯思維。

(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例子安排順序的秘密?)

2、“教養”和“風度”之間有什么聯系?

引導學生在相關段落中找到有關聯的句子。

教養的本質使尊重教養是風度的基礎本質

風度是有教養的外在表現現象邏輯關系

3、作者認為為什么需要優雅的風度?

先引導學生聯系相關句子,小組學生交流。

4、作者在論述“風度”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

借助自讀提示,學生分析

師提示學生回顧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抓住關鍵詞語,分析各段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學生小組交流。

5、你能從文中找到將兩個話題貫穿起來的一個詞語嗎???你能整理出文章的思路嗎?

師準備紙卡

小組學生交流。材料分明,思路清晰。

五、自學探究,論之有方

1、文章材料很多,作者如何安排它們來闡明觀點的,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不同事例形成對比,以事例說服人,以對比教育人。

六、自學探究,眾說教養

欣賞視頻,感受教養之美。

學生分組準備,(可以在一個方面或一個具體的事情上說說具體的做法。

)請結合你的實際生活,談一談怎樣做能提升自己的教養。

小組交流

同學們,通過我們的學習,我們明白了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和培養,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養成。

只有吧培養優雅風度、追求高尚人格作為人生目標,自覺踐行得體文明的處世方式,就能讓我們成為一個又教養的,有風度的人。同學們,我們能做到嗎?

七、作業要求

每天堅持做一件有教養,有風度的事情。

八、板書設計

聶戰江《論教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分析其作用。

3.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思考教養的真諦,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分析其作用。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

【教學方法】自主互助、主題閱讀。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白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幾張有關不文明現象的圖片,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了這些照片,有什么感想呢?”(學生回答)對,這些現象說明這些人都是沒有教養的人,那么,你覺得怎樣做才是有教養呢?什么才是真正的教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教養的文章——《論教養》。(板書課題)

二、預習檢測

1.根據拼音寫漢字。

(1)我不敢mào()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教養完美的典范。

(2)有句諺語說得好:國王的禮貌是kè()守時間。

(3)遺憾的是,人們卻很少從這些書中jí()取有益的見解。

(4)要養成優雅風度應該zūn()循哪些準則?

[答案](1)貿(2)恪(3)汲(4)遵

2.根據下列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1)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2)把彎的弄直,把直的弄彎,來制造器物。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3)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多含貶義)。()

(4)形容說話啰唆。()

[答案](1)彬彬有禮(2)矯揉造作(3)附庸風雅(4)絮絮叨叨

三、講授新課

1.初讀課文,解決字詞,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小組內解決問題)

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字詞,可以在班級內求助。

明確本文的論證思路:本文開篇便寫“良好的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但是必須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開門見山地引入論題“教養”。接著列舉了生活中許多“無教養”的例子與“有教養”的例子進行對比論證,再由“教養”轉向“風度”,批駁了對“優雅風度”的錯誤認知,進而指出“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時時刻刻要記?。阂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最后得出結論:“優雅風度”是教養的重要表現,而教養的本質是尊重。

2.再讀文章,小組研討本文所運用的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本文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突出說明了“教養”對于人的重要性,進而引出對“教養的重要表現——優雅風度”的剖析。

3.拓展閱讀。

教養與奢華無關

梁文道

①今天的中國,無論你走到哪里,幾乎都能看見“奢華”這兩個字。每一本時尚生活雜志都在不厭其煩地告訴你有關奢華的故事,每一個商品廣告都試圖讓你感到它要賣的商品有多奢華。于是房子是奢華的,車子是奢華的,大衣是奢華的,手表是奢華的,皮鞋也是奢華的,就連內褲也可以很奢華,乃至于我剛剛吃過的涮羊肉也標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華。

②本來這種東西是可以見怪不怪的,正所謂奢華見慣亦平常??墒怯幸惶?,我在雜志上看到一篇介紹英國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斷渲染英國紳士的低調含蓄,一兩千字之后筆鋒忽然一轉,他還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談這鞋子有多奢華,并將其定位為低調的奢華。然后把紳士等同于品位,再將品位等同于奢華。許多媒體早就在奢華和品位之間畫上等號了,但現在有人進一步連紳士也掛了上去,這就讓我覺得有些刺眼了。

③我的生活奢華不起,我的言行也離紳士甚遠,可我總算讀過不少傳說中的英國紳士寫的東西,在我的印象中,紳士和奢華根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④且看19世紀英國紳士之間的通信,關于紳士的品位,他們是這么說的:“___的家樸實無華,真是難得的好品位?!薄八悄欠N老派的紳士,一件大衣穿了20年。”他們會稱贊一個人的樸實和惜物,低調而不張揚,卻絕對不會把看得見的奢華當作品位,尤其不會把它視為紳士的品位。

⑤就以一雙手工制作的頂級皮鞋來說吧,它是很貴,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這里頭的學問不只是它自身的質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態度。首先,你會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勢是端正的,不會在街上看見什么都隨便踢一腳。其次,你愿意花點時間和心思去護理它,平?;丶颐撓聛聿煌鼮樗鲏m拭灰,周末則悠悠閑閑地替它抹油補色,權當一種調劑身心的休息活動(就算他有傭人,他也寧愿自己動手)。所以這雙鞋能夠穿得久,十年之后,它略顯老態,但不腐舊,看得出是經過了不錯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對它的愛惜。這叫作紳士。不一定喜歡昂貴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隨便花錢,朝秦暮楚。

⑥他的品位不在于他買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風格甚至為人;他擁有的物質不能說明他,他擁有物質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個怎么樣的人。

⑦當然,一個人不能做物質的奴隸,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許可以借著物質偶爾散發出來。簡單地講,這就是教養。教養是一個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詞啊。這個詞本來才是品位的絕配,不過,由于教養困難,奢華容易,我們今天才會把品位許給了奢華,讓空洞的、無止境的消費去遮掩教養的匱乏。久而久之,甚至開始有人以為,英國的傳統紳士皆以奢華為人生第一目標。

⑧如果你覺得教養太過抽象,我可以為你舉一些沒有教養的好例子。開著一部奔馳車在街上橫沖直撞,覺得行人全是活該被嚇死的賤民,這是沒有教養的.。手上戴著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罵上錯菜的服務員小妹妹,這也是沒有教養的。

⑨教養不必來自家教,更不是貴族的專利,上進的紳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養成。然而,如今有力奢華地招搖過市之輩多如過江之鯽,甘于謙遜、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卻幾不可聞,豈不可嘆?

(選自《中華文摘》,有刪改)

1.請簡要概述本文的論證思路。

2.結合全文,說說真正的紳士具有哪些品質。

3.結合全文,說說第⑦段畫線句子的含義。

[答案]

1.首先,由當今國人崇尚奢華引出人們把奢華當作品位的錯誤認識;接著,舉例論證什么是真正的品位;最后,表達對今人不重教養而重奢華的批判,指出有教養才是有品位。

2.①樸實惜物,低調而不張揚;②甘于謙遜,力求品格善美(或:具有教養,看重后天的自我養成)。

3.表明只有有教養的人才是真正有品位的人,而今人卻因教養困難奢華容易而誤把奢華當作品位。批判了現代人對物質的過度追求以及教養的匱乏,指出人們對品位的錯誤認識及由此帶來的人生目標的偏離。

四、總結收獲

說說你學習了本文后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網上找到《擇善而從》和《躍出誤區的藝術》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寫一篇閱讀心得。

【板書設計】

論教養開門見山,引入論題: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具體論證,深入剖析無教養的表現有教養的表現優雅風度——教養的重要表現教養的本質是尊重《論教養》教學設計3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論教養》是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利哈喬夫。這篇文章通過論述教養的重要性和真正含義,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2、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于自身修養和價值觀念的建立有著極大的興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理解教養的真正含義,并在生活中踐行教養的原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中關于教養的論述,明確教養的真正含義。

(2)學會運用文中的觀點和表達,提高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

2、教學難點:理解教養在個人成長和社會交往中的價值,通過正確的方式,立德樹人,培養學生對于美好品質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正確處理方式。

三、教學方法:

1、講解法: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確教養的真正含義及其在個人成長和社會交往中的價值。

2.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于教養的認識和體會,培養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以講述一些身邊有關教養的事例,引發學生對于教養的關注和興趣。

2、引入話題: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認為什么是教養?教養對于一個人來說有什么重要意義?”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二)自主學習

1、學生閱讀課文,理解內容:

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論教養》這篇課文,并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作者利哈喬夫及其代表作品;

(2)理清文章的結構和思路;

(3)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觀點。

2、學生通過旁批注解,提出疑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對文章的內容、觀點等進行批注,并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課堂講解

1、教師解答學生疑問: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提出的疑問,教師進行解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論教養》這篇課文是俄羅斯作家利哈喬夫所寫。利哈喬夫(1907-1999),全名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利哈喬夫,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作家、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

2、講解重點、難點:教師對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如教養的真正含義、教養在個人成長和社會交往中的價值等。

(四)小組討論

1、分組討論: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你認為什么是教養?

(2)教養對于一個人來說有什么重要意義?

(3)你認為自己是否具備良好的教養?怎樣才能做到讓自己具有良好教養,讓別人覺得我們是有道德、有素養的人?

2、分組:各小組選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對學生的進行點評和總結。

教養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它體現在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和對待他人的方式上。教養不僅包括對禮貌和規矩的遵循,還包括對自身價值和他人價值的尊重。教養對于一個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教養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我們在社交場合中更加自信、自如。其次,教養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境時能夠保持尊嚴和自尊。最后,教養可以提升我們的個人品質,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加有修養、有品質的人。(立德樹人)

(五)實踐應用

1、學生自我反思: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討論結果,對自己在教養方面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明確自己在教養方面的優點和不足。

2、制定提高教養的計劃:

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制定一個提高教養的計劃,并將計劃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五、總結與布置作業

1、總結:

教師對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強調教養在個人成長和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意義。

2、布置作業:

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關于教養的?!墩摻甜B》教學設計4

課時安排2課時

課時分配建議本課依據學情分課時。第一課時進行自主學習反饋及整體感知、結構梳理。第二課時進行課文具體感知的交流展示及當堂檢測??蛇m當調節。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重點)

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難點)

3.明確作者的觀點,學會做一個真正有教養和優雅風度的人。(重點)

課前預習

作者簡介德米特里8226;謝爾蓋耶維奇8226;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紀前蘇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6年至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

寫作背景本文選自《世界文學》20__年第三期。谷羽譯。有刪改。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德米特里8226;謝爾蓋耶維奇8226;利哈喬夫是當代最卓越的學者,俄羅斯文化基金會主席,他的著作《善與美書簡》中“書簡”沒有具體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讀者。首先是寫給年輕人,學習怎么樣生活,是他們所面臨的課題。讀完這本書,讀者就知道他的勸告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讓人從中受益。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信集,是高尚導師的傾心話語。

讀準字音恪守(kè)允諾(nuò)汲取(jí)矯揉造作(jiǎo)

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_ù)

疲憊不堪(kān)尷尬(ɡān)大發雷霆(tínɡ)

涵養(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éi)

辨清字形

理解詞語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

典范:在某方面的表現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規,合乎規范的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

涵養:能控制情緒的功夫。賢達:有才能、德行和聲望的人。

恪守:嚴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緒。

彬彬有禮: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關心:態度冷淡,毫不關心。漠:冷淡。

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隨,任憑;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擂,打鼓。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交結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嗦,嘮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實在。

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形勢。

扭捏作態:具有矯揉造作或夸張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箴言: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

新課導入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它是花叢中最嬌嫩的`、更是最質樸、最美麗的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教養?!毕ED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說過:“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蹦敲矗鯓硬拍艹蔀橐粋€有教養的人呢?獲得教養的途徑又有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利哈喬夫的《論教養》一文,一同探討什么是“真正的教養”。

新課展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本文的題目?

“論教養”中,“論”一字,確定了文章的議論性質;“教養”是本文的論題,也隱含著文章的論點,“有教養”“真正的教養”等。

2.作者認為教養首先應該體現在哪里?

作者認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

3.第⑤~⑩段主要論述了什么?這幾段的論述有什么共同點?

第⑤~⑩段主要論述了沒有教養的表現。這幾段的論述都是先假設一個人在外面的表現彬彬有禮,但是在家里卻表現得不尊重家人。在對比中反映了一個人怎樣才算有教養。

【再讀課文,梳理結構】

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層意。

第一部分(①、②):開門見山,引入論題。

第二部分(③~):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論說什么是“有教養”。

第一層(③~⑩):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事例。

第二層(○11、○12):從正面論說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

第三部分(○13~○18):通過列舉事例和現象,論證什么是“優雅風度”。

【品味亮點詞語】

1.品味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

“切記不要互相妨礙。”

“切記”是切實要記住的意思。這里既是一種警告,又是表明自己的觀點。

2.“假如一個人已經進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那么同樣不能說他是個有教養的人。”這一句中的關聯詞語起著怎樣的作用?

“假如……那么……”構成了一組假設復句。這里表明這種現象是假設的,不一定真實存在,也通過假設起因,推理得出假設的結論,符合人們的思維,同時也映射某種社會現象,讓個別有類似現象的人覺醒。

3.理解“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這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這一組關聯詞語表明了句子前后的推理關系,也恰當地論說了“風度”怎樣才會得來。

【感悟精彩句子】

1.“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此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處方”為比喻修辭,形象生動。

2.分析下列語句的論證方法。

一個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為陌生的婦女讓路,讓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車時,能讓婦女首先上車,甚至親手為她把車門打開,可是他在家里,卻懶得幫助疲憊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們可以斷定這個男人還存在著教養上的缺陷。

列舉“一個男人”在外獻殷勤,而在家里卻懶得不做家務。這是典型的對比,通過對比,論述了這個男人在教養方面的缺陷。

3.理解“問題的關鍵究竟何在呢?要養成優雅風度應該遵循哪些準則?——搜集那些難以逐一熟記的行為舉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呢?”這一句話的主要內容。

提出優雅風度應遵循哪些準則的問題,引出下面關于優雅風度標準的論述。

【把握文章主旨】

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對眾多事例進行了比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結論,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讓我們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的風度,指導我們在做人和處世方面有所改進。

寫作方法運用【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1.行文活潑、靈動,思路清晰。

本文從討論教養本身,到剖析教養的重要表現——“優雅風度”,其中貫穿著作者的基本見解:教養的本質是尊重。作為一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文中有探討問題的邏輯和推論,又有大量生動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觀點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復咀嚼、品味。

2.方法多樣,論證有力。

舉例論證:本文的第⑤~段,第段都進行了集中舉例論述。第⑤~段集中列舉了無教養的例子,第段集中列舉了優雅風度的具體表現。這些例子都鮮活地證明了怎樣才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的風度。對比論證: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論證方法。⑤~段每一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表現,體現了沒有教養的具體指向。第二部分的兩層也是前一層為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真正的教養。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學習本文對比論證的方法,寫一段論述的文字,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學板書

布置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針對一個人的修養品德方面的議論文。教讀此文,教師采用由淺入深,由文本到體驗的思路進行。首先組織學生梳理文本的論證思路,讓學生再理解本文觀點的同時,組織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談談對“教養”和“沒有教養”的認知。然后組織小組討論,談體會感受。這樣學生的認知就深刻起來,而且形象生動得多了?!墩摻甜B》教學設計5

“教養”很具體,因為它總是體現在言談舉止的細節中;“教養”也很深刻,因為它折射出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的態度?!墩摻甜B》作為一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深入淺出,富有現實意義。

1.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觀點。

2.理解教養的真正內涵。

3.通過討論、合作探究,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論證方法。

4.聯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一、新課導入

播放社會上一些不文明現象的視頻。(畫面: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隨地亂扔垃圾,影院里看電影把腳蹺到前排的座椅上,從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

在播放的過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學已皺起了眉頭。視頻中出現的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你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過。這些現象比較令人反感,而做出這些行為的人也會讓人覺得缺乏教養。那什么樣的人才是有教養的.人呢?怎樣做才是有教養呢?通過今天的這堂課,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的生字詞。

恪守(kè)箴言(zhēn)自吹自擂(léi)

允諾(yǔn)妨礙(ài)矯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尷尬(gān)絮絮叨叨(dāo)

積淀(diàn)諺語(yàn)大發雷霆(tíng)

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

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

彬彬:文雅的樣子。

涵養:本文中指能控制情緒的功夫;修養。

恪守:嚴格遵守。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箴言: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唆、嘮叨。

疲憊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能忍受。

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3.作者鏈接。

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紀蘇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和基督教活動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1946-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基督教和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文學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熟讀課文,梳理文章的結構。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引入論題。

第二部分(2-17):從正反兩方面對比論證論題。

第三部分(18):再次強調什么是真正的教養。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交流點撥】做一個有教養、有優雅風度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