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圩歸來》 教案及反思_第1頁
《趕圩歸來》 教案及反思_第2頁
《趕圩歸來》 教案及反思_第3頁
《趕圩歸來》 教案及反思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趕圩歸來啊哩哩》——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人民音樂出版社第九冊(五年級)第2課《農家樂》——(見教材第12頁)二、教材分析:這是一首具有濃郁西南地區民族風格的歌曲。4/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曲調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調為素材,旋律流暢、明快、活潑,歌曲生動地描繪了彝族農家姑娘在趕集歸來的路上,嬉戲歡笑、愉快歌唱的場面。第一樂段兩個樂句,曲調富有動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現了一群農家姑娘邊跳變唱的情景,唱出了他們對甜蜜生活的喜悅心情。第二樂段也是兩個樂句,為歌曲的副歌部分,在旋律上采用了變化重復的手法,音調均在高音區進行,在情緒上更加歡快、熱烈。三、教學目標:1、能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唱法,準確演唱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簡單分析、處理歌曲。2、學習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感受4/4拍音樂的節奏特點;運用打擊樂器更好地烘托歌曲情緒。3、感受彝族民歌音調的風格,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歡樂情緒。懂得欣賞民歌、熱愛民歌,學會體驗快樂,珍惜幸福生活。4、掌握“唱、跳、奏”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嘗試多種形式表現歌曲。四、教學重點:感受彝族民歌的風格特點,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唱歌方法,準確演唱歌曲。五、教學難點:1、曲調中六度、五度、四度旋律大跳的音準。2、歌曲1、2、3、4、6、8小節中“啊哩哩”的音準。六、教學準備:鋼琴、課件、多媒體、打擊樂器、“旋律線”卡……七、教學過程:教學活動設計意圖(一)聆聽感受、導入歌曲1、以《趕圩歸來啊哩哩》伴奏為背景音樂,帶領學生做模仿律動。(彝族基本舞步:三步一跺、三步一跳……)2、我們跳的是哪個民族舞蹈?(彝族)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每個民族的歌舞都有著獨特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彝家山寨……3、展示圖片:辛勤勞作、悠久歷史、多彩文化;火把節;能歌善舞、身著盛裝、熱鬧非凡。4、欣賞了這些照片,說說彝族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勤勞、熱情、能歌善舞)5、聆聽他們的歌聲、分享他們的快樂,聽賞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二)樂器合奏、熟悉旋律1、猜一猜,趕圩歸來的路上,不僅有歡快的歌聲、還會有哪些好聽的聲音?人們的歡笑聲、鳥兒的喳喳聲、歡快的馬蹄聲、小狗的鈴鐺聲、銀項鏈的悅耳響聲……2、用“雙向筒、碰鈴、三角鐵”三種樂器,用不同的節奏譜,口技發音模仿、進行合奏。(三)感受特色、突破難點1、這首歌曲帶給我們怎樣的心情和感受?2、為什么呢?(節奏歡快、旋律流暢明快、反復出現襯詞“啊哩哩”)3、“啊哩哩”反復出現在歌曲中,有怎樣的表現效果?(增強歌曲民族風格特點,使歌曲情緒更為熱烈。)4、觀察“啊哩哩”曲調起伏變化,分辨、找出對應的旋律線5、帶手勢、聽琴聲、唱一唱“啊哩哩”。6、注意演唱姿勢和發聲方法:挺胸直腰、平視前方、保持微笑、口腔打開、氣息飽滿、小音量體會高位置。7、回到歌曲中,和老師對唱。8、“lv”音哼唱歌曲旋律;“li”音模唱歌曲旋律。(四)分析處理、準確演唱1、根據情緒變化,歌曲旋律可以分成幾個樂段?(兩個樂段)第一部分2、聽琴齊唱第一部分3、簡單分析處理第一小節最后一個音符一下子挑了上去,把彝族歌曲的味道體現的淋漓盡致。第四小節的波音記號。4、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和聲音來演唱第一部分?(愉快活潑的情緒、自然的、有彈性的聲音……)第二部分5、分析兩個樂段旋律在音高上的變化。(第二樂段比第一樂段音調更高,情緒從歡快發展到熱烈,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也是整段的高潮。)6、分析:第二部分兩個樂句旋律上的“變化重復”。7、齊唱第一段;齊唱整首歌;變化形式,演唱歌曲。(五)歌唱曲調、感受風格1、詞曲完美結合,歌曲會更動聽。2、認一認G調,找出“do”音位置。3、聽老師唱曲調,找一找曲調主要由哪幾個音組成?神奇的(doremisolla)五個音構成了獨有韻味的民族調式,第六小節出現的fa音使得曲調在調式上更富色彩的變化。4、看字母譜、視唱曲調。5、對唱或齊唱。(六)綜合展示、豐富表現“讓我們和彝族的姑娘、小伙子們,一起盡情地唱出幸福的生活,跳出愉快的心情。”帶領學生“載歌載舞”或“邊唱邊奏”,嘗試同時采用兩種形式表現歌曲。(七)啟發興趣、快樂告別“感謝同學們在音樂和舞蹈中,陪伴老師度過了一段輕松、愉快的時光。孩子們,盡管我們的歌聲還不夠完美、舞姿還不夠優美、但是老師相信,只要我們懷著一顆愉快的心,在音樂的海洋里自由的飛翔,我們必定會收獲得越來越多!來,讓我們拍起手,在歡快的歌聲中走出音樂教室,和伙伴們共享快樂的課間十分鐘吧!”創設富有民族音樂氛圍的、歡快的、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放松開來并“無意識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創設民俗氛圍讓學生形象感知,迅速形成初步認識。以彝族人民的勤勞熱情、能歌善舞啟發調動學生欣賞、演唱的熱情。熟悉歌詞內容并結合生活展開聯想,把學生從枯燥的節奏里解放出來,賦予樂器合奏這項音樂活動以生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加強對4/4拍節奏的感知。鞏固打擊樂器的操作使用。烘托歌曲情緒,提升課堂氛圍,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直奔最突出的、顯而易見的歌曲民族特色,導入對歌曲的進一步感知與分析,突破曲調音準難點之一。以旋律線強化學生對音樂起伏變化的形象感知,使他們更準確的唱好每一處“啊哩哩”的音準。老師參與演唱、激發學生興趣。模唱歌曲旋律,并為演唱做好嗓音準備。結合音樂記號、歌曲情緒、音調高低、歌曲速度等音樂要素,進一步分析處理兩個樂段,使學生有技巧、有感情地準確演唱歌曲。注意啟發學生采用“對比”的方法感知歌曲旋律,并關注旋律創作手法的應用。視唱曲調,感受歌曲民族調式特點,啟發學生對歌曲旋律的關注和喜愛。嘗試用多種藝術形式表現音樂,進一步體驗彝族歌曲歡快熱烈的情緒。將“歌聲”和“動作”相配合,鍛煉大腦同時對兩種藝術活動的控制。讓孩子們意猶未盡地享受在音樂帶來的愉悅之中……板書設計意圖:雖然多媒體教學有直觀、快捷、形象等多種優勢,但必要的“課堂板書”我認為仍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它可以隨機書寫,(不會拘于程序)它貫穿于整堂課,(不會一閃而過)也是老師基本功的很好展現。第一樂段:歡快趕圩歸來啊哩哩↓音調更高第二樂段:熱烈課后反思:用我的激情調動學生情感我相信,老師的激情會感染和帶動學生的情感,所以,我盡力把美的情感,滲透在我的一舉一動中,并通過聲音、體態、表情表現出來,從而帶動感染孩子們。注重發揮“聽覺”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本課教學,我并不急于向學生教授歌曲,而是多處設計了讓學生先去“聽”,從模仿律動的“無意識聆聽”到分享快樂的“有意識欣賞”,再到以歌曲旋律為主題音樂的打擊樂伴奏、合奏活動,都是為了一步步地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為他們把握節奏、把握旋律、學唱歌曲做鋪墊。從學生情趣入手調動參與熱情本課教學,我盡力創設能激發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環境,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知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盡量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并將每一個孩子納入視線,使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運用“旋律線”突破難點通過讓學生分辨旋律線,形成學生對多處“相同歌詞、不同曲調”旋律起伏變化的形象感知,并從而突破音準把握的難點,解決了學生容易混淆“啊哩哩”曲調的實際問題。精心設計課堂板書以教學過程為線索,一突破教學難點為主要目的,實施張貼、書寫了規范的板書,及時對教學內容的精縮,也是自身基本功的一項展示。六、由于高年級(特別是男生)已經逐漸對舞蹈等表演表現出“害羞”,為此我只把舞蹈作為課前熱身、烘托氣氛的一個小環節和課尾綜合展示的輔助形式,同時讓她們簡單了解彝族舞蹈的氣氛、特征。這節課的不足:(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