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名校調研系列卷·九年級第三次月考試卷歷史(人教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1.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是()A.發現哈拉帕文明遺址時 B.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時C.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 D.孔雀王朝統治時期【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孔雀王朝時期,除了半島最南段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且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D項正確;哈拉帕時期是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不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排除A項;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時不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排除B項;圖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國王,排除C項。故選D項。2.“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名言出自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這位古希臘哲學家是A.蘇格拉底 B.亞里士多德 C.但丁 D.莎士比亞【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死后,亞里士多德總結前人哲學思想的基礎,創立了與老師截然不同的哲學體系,所以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B符合題意;ACD項與“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無關,排除。故選擇B。3.843年,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哪三個國家的雛形()①英格蘭②德意志③法蘭西④意大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查理大帝死后不久,羅馬帝國就出現了分裂。843年,他的三個孫子各自為王,帝國一分為三。東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后的德意志,西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后的法蘭國,東、西部之間的地區則成了以后的意大利,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②③④正確;英格蘭不是查理曼帝更多課件教案等優質滋源請家威杏MXSJ663國分裂出現的國家,①不符合題意。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4.“農業技術提高,農業剩余產品增加,商業貿易發展,人口增長。”從中可以看出歐洲城市興起的主要原因是()A.莊園法庭的出現 B.大學的興起 C.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D.出現集中的手工工場【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農業技術提高,農業剩余產品增加,商業貿易發展,人口增長。”和所學知識可知,農業產量的提高,相應地促進了商業和城市的發展,說明城市出現的原因是經濟的發展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C項正確;莊園是自給自足的經濟政治單位,與城市的出現無關,排除A項;題干沒有提及大學的興起,且大學的興起是在城市興起之后,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出現集中的手工工場,排除D項。故選C項。5.以下人物完成了創立宗教和建立統一國家雙重使命的是()A.穆罕默德 B.屋大維 C.耶穌 D.查理【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穆罕默德既在宗教上創立了伊斯蘭教,又在政治上逐步完成了對阿拉伯地區的統一,A項正確;屋大維并未創立宗教,排除B項;耶穌并未建立過統一的國家,排除C項;查理未創立宗教,排除D項。故選A項。6.“如果行程順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這段旅程中,炎熱、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貨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材料體現了黑奴貿易具有()A.廣泛性 B.積極性 C.復雜性 D.血腥性【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如果行程順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這段旅程中,炎熱、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貨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知,該貿易目的地是美洲,貨物是活人,因此材料體現了黑奴貿易具有血腥性,D項正確;材料體現了黑奴貿易具有血腥性,材料并體現黑奴貿易具有廣泛性,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黑奴貿易具有血腥性,材料并體現黑奴貿易具有積極性,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黑奴貿易具有血腥性,材料并體現黑奴貿易具有復雜性,排除C項。故選D項。7.歷史學習中需要將史事置于具體的時空下加以考察。通過繪制下面的時間軸,我們能了解的重要歷史事件是()A.英國與西班牙海戰 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美國獨立戰爭 D.法國大革命【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拉開了序幕,1777年年薩拉托加大捷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781年,美法聯軍在約克鎮與英軍激戰,英將康華利率部下投降。即以上戰爭都屬于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部分。C項正確;為了爭奪海上霸權的英國與西班牙海戰與題干無關,排除A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間是1640年至1688年,排除B項;法國大革命的時間是1789年至1799年,排除D項。故選C項。8.每年的7月14日,法國政府不惜巨資置辦國慶典禮,舉行閱兵儀式,發表紀念講話。這一活動主要是為了紀念()A.召開三級會議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C處死路易十六 D.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7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引發全國城鄉暴動,標志著法國大革命開始,因此,法國把國慶日定于每年的7月14日。B項正確;召開三級會議是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排除A項;1793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路易十六,排除C項;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排除D項。故選B項。9.他被授予了南美的“解放者”的榮譽稱號,他曾說:“只有團結,才能驅逐西班牙人,建立一個自由的政府。”這里的“他”是()A.克倫威爾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爾 D.甘地【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拉美獨立運動期間玻利瓦爾率領隊伍打敗西班牙殖民者,解放了哥倫比亞等地,他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C項正確;克倫威爾是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新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獨立派的首領,排除A項;章西女王領導印度反英民族大起義,排除B項;甘地是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甘地主義的創始人,排除D項。故選C項。10.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的歷史事件是()A.彼得一世改革 B.遷都莫斯科C.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 D.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而過近代化的進程。根據題意,A項正確;彼得一世執政期間,營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排除B項;俄國在北方戰爭中擊敗當時歐洲的軍事強國瑞典,奪取了波羅地海的出海口,這說明通過改革,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排除C項;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排除D項。故選A項。11.根據提示寫出相對應的國家。(1)位于非洲東北角,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的文明古國——(2)8世紀前期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改革,形成封君封臣制——(3)其統治者哈里發設立“智慧宮”,促進文化繁榮——(4)15世紀中期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答案】(1)古埃及(2)法蘭克王國(3)阿拉伯帝國(4)奧斯曼帝國【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故應為古埃及。【小問2詳解】根據所學知識,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將土地無償地賞賜給貴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形成封君封臣制,故應為法蘭克王國。【小問3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馬蒙將幾代哈里發搜求到的學術瑰寶,集中存放在一所規模宏偉的學術中心,名之為“智慧宮”,馬蒙對世界文明貢獻主要在于文化學術方面,開展了阿拉伯和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譯運動”,故應為阿拉伯帝國。【小問4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5世紀中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控制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故應為奧斯曼帝國。12.根據提示寫出相對應的文獻。(1)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2)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3)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4)1789年9月,法國制憲議會通過的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等基本原則的法律文獻——【答案】(1)《十二銅表法》(2)《羅馬民法大全》(3)《獨立宣言》(4)《人權宣言》【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小問2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529年,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小問3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獨立宣言》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小問4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89年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13.根據提示寫出相對應的文明成果。(1)誕生于古代印度,反對婆羅門特權的宗教——(2)古希臘建筑藝術的典型代表——(3)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的阿拉伯醫學著作一例——【答案】(1)佛教(2)帕特農神廟(3)《醫典》或《醫學集成》【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印度的種姓制度將印度分為四個種姓,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等級從左到右由高到低,由于婆羅門擁有各種特權讓其他種姓不滿,在公元前6世紀初,爆發了“沙門思潮”,所謂“沙門思潮”,是指當時興起的反對婆羅門種姓和他們所控制的精神武器——婆羅門教的各種思想潮流,而佛教是沙門思潮的代表之一,是在反婆羅門教的運動中產生的一種新興宗教。【小問2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建筑藝術的典型代表是帕特農神廟,希臘、羅馬的建筑藝術對后世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小問3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14.根據提示寫出相對應的內容。(1)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2)查理鼓勵基督教發展,向教區內人民征收的稅種——(3)西歐莊園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4)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成的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答案】(1)小國寡民(2)什一稅(3)莊園法庭(4)第一國際【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小國寡民”,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過幾百人,所以答案是小國寡民。【小問2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查理鼓勵基督教發展,把王國劃分為很多教區,命令每個教區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貢獻給教會,稱為“十一稅”,所以答案是十一稅。【小問3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佃戶有時也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所以答案是莊園法庭。【小問4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成的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所以答案是第一國際。三、材料分析題(共20分)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元老院給他上了一個新尊號:奧古斯都,“莊嚴、神圣”之意,這是一個比皇帝更光榮的稱號。他是沒有“皇帝”稱號的第一個羅馬皇帝。從此,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材料二:他是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他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作為偉大的立法者已經名垂青史。對外他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材料三:他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他是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經濟支持。(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他首創的政治形式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誰?他頒布的法典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誰?他和馬克思創立的理論誕生的標志是什么?(4)從三則材料中人物與歷史的關系中,你獲得了怎樣的感悟?【答案】(1)屋大維。元首制。(2)拿破侖。《拿破侖法典》。(3)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4)先進的人物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等。(符合題意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人物、政治形式:根據材料一“元老院給他上了一個新尊號:奧古斯都,‘莊嚴、神圣’之意,這是一個比皇帝更光榮的稱號。他是沒有‘皇帝’稱號的第一個羅馬皇帝。從此,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故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屋大維;他首創的政治形式是元首制。【小問2詳解】人物:根據材料二“他是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他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作為偉大的立法者已經名垂青史。”,并結合所學可知,“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是拿破侖。法典:根據材料二“ 他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作為偉大的立法者已經名垂青史。”,并結合所學可知,拿破侖在完善法律體系中的貢獻是頒布了《拿破侖法典》。【小問3詳解】人物:根據材料三“他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他是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經濟支持。”并結合所學可知,“他”指的是恩格斯。標志:他和馬克思創立的理論誕生的標志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小問4詳解】感悟:開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從三則材料中人物與歷史的關系中,我們認識到先進的人物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等。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伯里克利雖然出身貴族,但卻是一個熱心誠摯的民主主義者,他將權力轉移到由全體男性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手中。公民大會是處理城邦事務的最高權力機構……他還規定大部分公職實行……,以便使貧民也能擔任公職……伯里克利的改革措施促進了城邦的發展。材料二:646年,日本國內出現了統治危機。孝德天皇任用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促進了日本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的發展,為其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材料三:1861年,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必須出錢贖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伯里克利改革發生在古代希臘的哪一城邦。他為了“使貧民也能擔任公職”建立的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涉及的改革是什么?結合所學可知此次改革有何影響?(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誰?此次改革對俄國的社會性質有何影響?(4)從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啟示?【答案】(1)雅典。津貼制度。(2)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3)亞歷山大二世。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4)改革是強國之路,先進的改革能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等。(符合題意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城邦:根據所學知識,伯里克利是雅典的領導人,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制度:根據所學知識,由材料“伯里克利......將權力轉移到由全體男性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手中。公民大會是處理雅典事務的最高權力機構”、“伯里克利還規定大部分公職實行津貼制,使貧民有可能擔任公職”、“他還建立許多由陪審團作最后決定的民眾法庭,陪審法官由抽簽產生,所有公民都可擔任。”可知,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措施:賦予公民大會實權,實行津貼制度或實行薪給制,建立許多民眾法庭等,為了“使貧民也能擔任公職”建立的制度是薪給制,使貧民有可能擔任公職,另外,他還建立許多由陪審團作最后決定的民眾法庭,陪審法官由抽簽產生,所有公民都可擔任。【小問2詳解】改革:根據所學知識,由材料“646年,日本國內出現了統治危機。日本孝德天皇任用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促進了日本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的發展。為其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影響:根據所學知識,7世紀時,日本社會矛盾尖銳,天皇和一些曾留學中國的士大夫決心參照隋唐制度,進行改革,日本孝德天皇任用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孝德天皇的年號是“大化”,這次改革稱為“大化改新”,經過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小問3詳解】“他”及影響:根據所學知識,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法令,解放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小問4詳解】啟示:根據所學知識,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強國之路,先進的改革能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等。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展的一場革命,以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為始,使機器大生產代替原來的手工生產,引起了社會結構、階級關系的變化,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材料二:他改進的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蒸汽機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材料三:在工業化的高潮階段,“皇家之河”泰晤士河的水質嚴重惡化,被人們描述道,“上帝為了我們的健康、娛樂和利益而賜予我們的高貴河流,已變成倫敦的公共污水溝”。(1)材料一中英國的“革命”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該事件使人類進入了哪一時代?(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誰?寫出蒸汽機為動力發明的交通工具一例。(3)結合三則材料,談談你對科技發展的認識。(寫出兩點)【答案】(1)工業革命。蒸汽時代。(2)瓦特。蒸汽機車(火車)。(3)科技是把雙刃劍,在帶來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污染了環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符合題意,兩點即可)【解析】【分析】【小問1詳解】事件:由材料一“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展的一場革命,以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為始”可知,工業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1765年,英國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時代:根據材料一“使機器大生產代替原來的手工生產,引起了社會結構、階級關系的變化,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改變工廠布局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英國機械師瓦特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良了蒸汽機。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隨后應用于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小問2詳解】人物:依據材料二“他改進的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蒸汽機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所以“他”指的是瓦特。舉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工程師史蒂芬森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此后,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小問3詳解】認識:根據材料三“上帝為了我們的健康、娛樂和利益而賜予我們的高貴河流,已變成倫敦的公共污水溝”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技是把雙刃劍,在帶來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污染了環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四、綜合探究題(共15分)18.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多個方面均有表現。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探索新方式】材料:11世紀以后,由于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西歐農村紛紛開展墾殖運動,土地面積逐漸擴大。一些領主把領主自營地出租,依靠租金生活。一些富裕農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經營土地,雇傭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耕種。(1)材料一中“新的生產方式”指的是什么?寫出這種“新的生產方式”的性質?【宣傳新思想】(2)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的歷史事件是什么?哪一帝國的文化為這一歷史事件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該事件體現的“新的時代精神”指的是什么?【關注新世界】(3)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的事件是什么?此次事件中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的是誰的船隊?(4)綜合上述探究,歸納一個恰當的主題。【答案】(1)租地農場。資本主義性質。(2)文藝復興拜占庭帝國。人文主義。(3)新航路的開辟。麥哲倫。(4)歐洲步入近代或歐洲向資本主義過渡。(符合題意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新的生產方式”及性質: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自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細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具有資本主義性質,它的特點有土地集中管理,雇傭關系的出現,農產品的市場化。【小問2詳解】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廣泛持久的思想文化運動,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沖破了封建專制和宗教神學思想對人的束縛,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帝國及時代精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拜占庭帝國以其保存的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精神營養;“新的時代精神”指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人文主義。【小問3詳解】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船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1519年,麥哲倫率領一支由五艘船組成的船隊出發,目的是發現西方海上通往東方的新航線,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應收賬款風險控制的實務案例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團隊合作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權威文獻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的重要解讀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數據分析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理財師的價值與影響力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準備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保證通過的證券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鋼化真空玻璃項目合作計劃書
- 剖析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的難點試題及答案
- 2025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
- 海南省天一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學業水平診斷(四)語文試題及答案
- 社會認知力測試題及答案
- 肉雞供需合同協議網頁
- 旅游合同簽署委托協議
- “條令條例學習月”主題授課課件
-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全面剖析
- 2024年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防性侵教育男生篇課件
- 隧道全斷面開挖施工方案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