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在職博士課程之《人格心理學》_第1頁
北師大在職博士課程之《人格心理學》_第2頁
北師大在職博士課程之《人格心理學》_第3頁
北師大在職博士課程之《人格心理學》_第4頁
北師大在職博士課程之《人格心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格心理學》開講第一天:釋義“人格”

PO一張美女老師正面照(*^__^*)本站訊2015年12月18日,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王芳教授(曾上過湖南衛視知名節目《天天向上》的知性美女老師)來渝為北師大管理哲學博士重慶五班學員講授《人格心理學》。入冬以來,重慶絕大多數都是陰雨天氣,今天亦是小雨淅淅瀝瀝、道路濕滑,但到達渝中區委黨校的必經之路“絕望坡”今日也沒能阻擋同學們的求學步伐;北師大心理學專業numberone的知名度更是讓幾十位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士慕名前來,渝中區委黨校課堂異常火爆;王芳教授接地氣地講解(結合周遭發生的故事和心理學實證研究的分析,運用當下流行的話語,采取課堂辯論的教學模式),讓那些看起來有點枯燥的理論知識就這般潤物細無聲地被同學們所理解和接受。同學們認真聽講中(⊙o⊙)

王教授首先向同學們進行自我介紹,由自己名字“王芳”的由來推及到本次課程《人格心理學》的講解。從“人格是什么”、“人格從哪來”、“什么是人格心理學”三方面概述了人格心理學。(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一個人內在的心理生理系統的動力組織,決定著個人特有的思想和行為。它具有四個特性,一是“人心不同,各有其面”的獨特性,二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的穩定性,三是“以一定方式組合的有機整體”的統合性,四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功能性。人格是連續、穩定、一致的;它包含從行為到思想感情的諸多層;是有組織的;亦決定個人與社會互動時的方式;更是與個體身體及生物特征密切關聯著。(二)人格從哪來?人格不是某單一因素就能形成的,它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作用的產物。先天因素即指生物遺傳因素;后天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早期童年經驗、學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和自我調控因素。遺傳(先天因素)決定人格發展的可能性(起點),而環境(后天因素)決定人格發展的現實性(態勢)。(三)什么是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當代心理學科體系中唯一一門從整體上探討人的認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為的復雜組織的學科,也是當代心理學學科體系中唯一一門系統探討人性的學科。講解人格心理學,就不得不說人格理論,它是心理學家們對人的一套看法,是人格心理學家用來描述或解釋人的心理和行為的一套假設系統和參照框架。王教授說到本次課程將講解四個主題:人格之深邃,心理動力學觀點;人格之元素,特質生物學觀點;人格之建構,認知觀點;人格之豐盛,積極人格與幸福。

課堂一瞥O(∩_∩)O

王教授向同學們概述完人格心理學,立即開啟第一篇《人格之深邃:心理動力學觀點》內容的講授。求知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王教授僅僅講解了弗洛伊德早期和后期人格結構理論,以及深入淺出地分析人格動力即人格來源之一本能和焦慮后,下課的時間就到了。明日,王教授將為大家講授人格的另一動力,自我防御機制。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人格心理學》開講第二天:人格結構與人格特質本站訊12月19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王芳教授為北師大管理哲學博士重慶五班同學帶來的《人格心理學》第二天精彩課程在渝中區委黨校火熱開講!昨日王芳教授用流暢、樸實、精辟的語言,深厚的心理學功底以及個人魅力,引領同學們踏上人格心理學的探秘之旅,讓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學的無限魅力。“王教授各種通俗易懂的理論解釋,課堂氛圍的調動,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展現出的心理學功底,真是令人折服。”有同學如是說。感受到昨日課堂的火爆與課程的魅力,今日,同學們亦是早早來到教室,繼續聆聽王教授的智言妙語。

課堂上,同學們認真聽講!(*^__^*)回顧昨日內容Review王教授在昨日課程的最后講解了弗洛伊德早期“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和后期“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結構理論。“意識是可以直接感知到有關的心理部分,而潛意識則是個人不能覺察的心理現象,前意識是介于意識與潛意識之間,存儲近期經歷的內容中處于注意范圍之外的部分。”潛意識很難進入意識,前意識則可能進入意識,所以從前意識到意識盡管有界限,但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前意識處于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擔負著“稽察者”的任務,不準潛意識的本能與欲望侵入意識之中。但是,當前意識喪失警惕時,有時被壓抑的本能或欲望也會通過偽裝而迂回地滲入意識。人格的結構分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本能的自我,是人原始的內驅力(來自潛意識),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是現實的主體自我,也是你能感受到的自己(來自意識),遵循現實原則。“超我”是理想的自我,是約束欲望與壓抑沖動的自己(來自前意識),遵循理想原則。弗洛伊德認為,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開啟今日新知Study“在一個健康的人格之中,自我強大而靈活,不允許本我或者超我過分掌控,使這三種結構的作用均衡、協調。”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御機制。今日,王教授就從人格動力的自我防御機制說起。自我防御機制就是通過在某些方面防御歪曲現實以保護一個人免除焦慮的潛意識過程,它或多或少都有歪曲現實或否定現實的傾向,同時它是經由潛意識的歷程來運作的。主要的自我防御機制有壓抑、拒絕(否認)、替代、反向形成、理智化、投射、升華和合理化八種,當防御機制不足以緩解焦慮,就會產生神經癥及精神病。“防御機制有積極作用,但不能使之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講解完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后,王教授帶同學們進入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的學習。榮格認為人生來就有一個完整的人格,由意識、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個層面構成。王教授向同學們分析了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暗影、自性四種主要原型,并通過同學們進行現場人格類型測試,著重介紹了MBTI類型學測驗。今日課程的下半部,王教授介紹了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特質構成一個人完整的人格結構,是一種神經心理結構。”人以特質來迎接外部世界和組織經驗,沒有兩個人會有完全相同的特質,因為每個人對待環境的經驗和反應都是不同的。正如奧爾波特說過“同樣的火候使黃油融化,卻使雞蛋變硬。”為使同學們能夠很好的了解什么是首要特質、中心特質、次要特質,王教授采取分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同學們首先自行分組,然后每個小組自選人物,讓小組發言人先描述該人物的次要特質,再說他的中心特質,最后講他的首要特質,一層一層地讓其他小組同學猜測該小組所描述人物。同學們參與度極其高,課堂內好不熱鬧。經過這樣的討論學習,深深體會到特質就是個體有別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組成元素,是人格測定的基本單位。王教授一再強調“人格特質并不能解釋人格,它只能描述人格”。

課堂一瞥明日,《人格心理學》將迎來它的終篇,王教授會講述第三篇認知觀點和第四篇積極人格與幸福。精彩內容,將會如何被魅力女神王芳教授呈現給大家,敬待明日的到來!哲五班同學與王芳教授合影

《人格心理學》開講第三天(終篇):進化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本站訊12月20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王芳教授為北師大管理哲學重慶五班同學帶來的《人格心理學》在渝中區委黨校迎來了課程講授的終篇。今日,課堂依舊是火爆的,內容仍然是精彩的,“幸福因子”充滿了整個教室。三天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學習到的《人格心理學》知識卻是豐富的;在有限的時間里,同學們感到的是滿滿的幸福、學習的快樂、內心的充實和思想的純凈。

(一)進化心理學繼昨日人格特質(共同特質和包含首要特質、中心特質、次要特質的個人特質)、大五人格(外傾性、宜人性、盡責性、神經質、開放性)以及暗黑人格(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精神病態)的分析、講解,今天,王教授以進化論的觀點來解析人格,其中著重闡述了進化與擇偶偏好之間的關聯。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作為哺乳動物的人類兩性間存在著三大差異,一是繁殖后代數量變異性的差異,二是繁殖成本的差異,三是交配控制權的差異。因為兩性之間存在著上述差異,因而擇偶偏好相應存有差異。男性選擇為他生更多孩子的女性,即繁殖潛能較高的女性;而女性則喜歡能為其后代提供保障的男性。通俗來講,男性喜歡繁殖潛能高的女性,其特征是年輕、漂亮,也就是健康、青春、擁有面孔(面孔對稱)和身體(體質指數和腰臀比達到一定標準)吸引力的女性;健康的膚色、光滑的皮膚、明亮的眼睛、富有光澤的頭發和良好的肌肉狀況。女性的這種進化性擇偶標準,用社會性語言表述,即為有能力為自己投資、好的經濟前景、高社會地位、較年長、勤奮、有抱負、愿意為自己投資、可靠、穩重、愛與承諾的線索、有能力保護自己和子女、體格、力量、勇氣、運動技能、更適合為人父母、具有親和力和同情心。(二)積極心理學由于講課時間有限,王教授簡單講解了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較詳細地分析了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對影視作品及媒體中出現暴力場景的評價和建議。“許多證據顯示,看暴力影視增加了人們(兒童和成人)攻擊行為的傾向。”所以,鼓勵創造更多有建設意義的節目和電子游戲;通過事先檢測節目內容,為孩子示范非攻擊性行為并獎勵非攻擊性行為。說到心理學,可能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心理疾病、心理治療、變態心理、心理陰暗、心理缺陷等消極方面,這就大大局限了心理學的發展和其惠眾范圍。王教授指出當代心理學最新進展,除了進化心理學,還有重要的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為了實現心理學的價值平衡。解除消極不一定就會積極,積極心理學就是要讓原本健康的人格朝向更好、更積極的方面發展。為此,王教授在課程的后半部,花了較多時間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講到判斷一個人是否是“自我實現的人”的標準以及提出自我實現的途徑,最終講述積極心理學的三大研究內容:積極情感體驗、積極人格、積極地社會組織,尤其結合同學們對平常事件的觀感和權威機構的調查研究對前兩個知識點作出詳盡的解析,同時也提出了“意義幸福感”這一概念。總之,意義幸福感(意義感、自身發展、自身潛能與價值)比享樂幸福感(快樂、享受、舒適、生理和主觀愉悅)要健康。王芳教授溫馨寄語:在普通的日常平民化生活中獲得經常性的快樂,同時保持持續的超越追求。附:心理小常識(怎么花錢更幸福?)1.買經驗,勝過買物質。(ps:大家可以多學習,博聞強識、開拓眼界,獲取更持久的幸福感。(*^__^*))2.為別人花錢,勝過給自己花錢。(p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