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中醫中西醫技能公開課_第1頁
執業醫師中醫中西醫技能公開課_第2頁
執業醫師中醫中西醫技能公開課_第3頁
執業醫師中醫中西醫技能公開課_第4頁
執業醫師中醫中西醫技能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站針灸推拿部分針灸推拿部分考題列缺、懸鐘定位及主治列缺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任脈)【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頭痛、牙痛、項部強痛、口眼歪斜等頭項部疾患。懸鐘八會穴之髓會【定位】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前緣。【主治】癡呆、中風等髓海不足疾患;頸項強痛、胸脅滿痛、下肢痿痹。暈針的處理方式暈針:處理---出針平臥,溫糖水預防---適當溝通合谷穴的單手進針?一、毫針刺法1、針具的選擇(多選1.5寸)2、體位的選擇3、穴位的定位(揣穴)4、消毒(雙手)(揣穴,標記,手消,穴位消,持針)二、操作1、進針手法:刺手、押手(1)雙手進針法:指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提捏進針法舒張進針法(2)單手進針法:2、針刺的角度:直刺----90平刺----15、針刺方向:針包/人體穴位4、針刺深度:5、行針:提插法/捻轉法6、針刺得氣:醫者—徐和沉緊感患者---酸、麻、脹、重7、輔助手法搖、彈、循、刮等8、出針(三)針刺補瀉

1、捻轉補瀉:小、輕、慢、短---補大、重、快、長---瀉2、提插補瀉:先淺后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補先深后淺,輕插重提,幅度大,頻率快,時間長---瀉常見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溝通)1、暈針:處理---出針平臥,溫糖水2、滯針處理:循按鄰近部位,或彈動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向反方向將針捻回預防---手法宜輕巧3、彎針:處理---回復體位,順著彎曲方向將針退出

4、斷針:處理---若針體尚有部分露出皮膚之上,用鑷子鉗出;甚者X線定位取出5、血腫:處理---一般不必處理;重者先冷敷再做熱敷

三棱針刺法點刺法、散刺法、刺絡法、挑刺法皮膚針刺法艾卷灸:懸灸---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口述部分:約距皮膚2~3cm左右,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10~l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拔罐

閃火閃罐走罐一、手法(?法一指禪推法揉法摩法推法按法拿法)?法:(不要轉圈,不要滑動)一指禪: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緊推,慢移(非滑動)摩法:胃脘部-上腹-臍-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推法:掌推,指推,肘推針灸技能應用能力痛經:中極,次髎,三陰交/氣海,足三里,三陰交抽搐:水溝,內關,合谷,太沖暈厥:水溝,中沖,涌泉,足三里扭傷:阿是+周邊要穴+經絡要穴外踝扭傷?思考內關?內關: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陰維脈)【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痛、胸悶、心動過速或過緩等心疾;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中風;失眠、郁證、癲狂癇等神志病證;眩暈癥;肘臂攣痛。風池?風池: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平風府穴。【主治】中風、癲癇、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等內風所致的病證;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腫痛、口眼歪斜等外風所致的病證;頸項強痛環跳?環跳: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l/3與內2/3交點處。【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風疹。水溝?水溝: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

【主治】昏迷、暈厥、中風、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