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學設計_第1頁
第2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學設計_第2頁
第2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學設計_第3頁
第2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涵江區塘頭學校語政史地科教案(2012-2013學年)(七)上學期歷史學科主備人:陳慧芳課題第2課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學設計二次備課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區、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房屋特點、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飼養的禽畜產品、制造的陶器,半坡聚落概貌,以及半坡居民的彩陶藝術。通過比較半坡、河姆渡居民在生產生活方面與前人的不同,了解他們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培養分析、歸納和概括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展示實物模擬圖片和設置問題,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意在問題情境中尋找知識要點,最終概括出原始農耕文化特點,使學生學會在比較中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為代表的原始農耕文化的成就,感受遠古中國人的高超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2.通過了解漫長的人類進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當時的生活狀況,體會人類適應自然的漫長與艱辛,增強承受挫折的意志,從而更加珍視生命,善待人生。教學重點內容: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簡述出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為代表的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這必然要求學生分別知道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體成就。這些都屬于了解層次的知識。教法:對學生的活動進行點評、總結,鼓勵學生敢于探究、勇于參與、有所創新的精神,對學生的表現特別是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更是給予充分肯定。教學難點內容:對原始農耕文化特征的概括。要概述出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這不僅需要學生知道半坡、河姆渡聚落取得成就的史實,而且還要對這些史實進行整理,分析其一般屬性,最后才能歸納其本質特征。教法:提供充分的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課時安排1課時教具準備教學環節溫導故入知新新課提問:中國遠古人類的代表有哪些?(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人類誕生之后,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生存問題始終是最大問題。提問: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點?(討論后回答)衣:主要穿獸皮、樹皮制成的衣服。食:捕漁、狩獵后的食物,都是天然食品。住:住在樹上或洞穴中。行:靠近大江、大河流域,很少到較遠的地方。提問:遠古人類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群居生活。過渡:早期人類的定居地,我們叫聚落;按血緣關系組成的比較固定的社會群體,我們稱為氏族。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內容:教學環節重師點生交互流動生:看圖P7中國氏族聚落重要遺址分布圖提問:氏族聚落在分布上有哪些特點?(數量眾多,星落棋布)今天我們就重點介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看圖提問: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半坡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河姆渡位于長江下游地區)。簡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板書:半坡聚落:1.距今年代:6000多年2.地點:陜西西安半坡村3.主要特征:A.自然環境優越B.遺址呈橢圓形,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包括居住區、制陶窯場和公共墓地。居住區周圍有一條寬深各五六米的壕溝,用于防止野獸侵襲。遺址北邊是氏族公共墓地,東北邊是窖場。在居住區和溝外有公共倉庫。居住區內有四五十座房屋,密集有序。1.距今年代:7000多年2.地點: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看圖:填充圖冊上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房子示意圖。提問:你能分辨出哪一個是半坡聚落的房子,哪一個是河姆渡聚落的房子。為什么?(半坡聚落地處干旱地區,房子是半地穴式;河姆渡聚落位于濕熱地區,房子是干欄式房子)。有了房屋就可以避風御寒,防蟲蛇猛獸。是人類生存能力提高的又一表現。看圖: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頂復原圖。提問: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改善了居住和飲水條件,可以遠離天然水源的地方居住,同時可以解決枯水季節的飲水。在水進上面建有草頂井架,這樣有效地保證了生活飲用水的潔凈,表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懂得衛生的重要性,他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人類在進步著。看圖:半坡出土的骨制箭頭。提問:這些箭頭說明了什么問題。(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已經使用弓箭。)提問:在弓箭發明之前,原始人靠什么工具來獲取獵物?(石器和木棒)提問:弓箭和木棒、石器相比有哪些優越性?(增加了安全系數、準確率高、省力、獵取的東西增多等,言之成理即可)看圖:書第8頁半坡聚落遺址出土的“鉆孔石斧”和書第9頁河姆渡聚落遺址出土的“骨耜”提問:從“石斧”的圖片中,你能得出哪些歷史信息。(自由發言)(石斧的刃部經過了精細的打磨,說明半坡居民已經會磨制石器了,石斧上部中部有一圓洞,說明當時半坡居民鉆孔的技術十分熟練,斧上有洞,說明半坡上可能會在斧上安裝木柄,便于勞動。石斧的作用主要是開墾荒地,說明半坡居民已經從事農業生產)當時磨制石器的種類很多,有石斧、石鏟、石鐮、石刀等;而且石器的數量很大,出土的工具達到數萬件之多。河姆渡居民除使用磨制石器外,還使用骨耜。提問:河姆渡居民為什么要使用骨耜?用石制的工具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自由發言)(南方土質很粘,如果用石制工具,工具上必然粘上大量粘土,不利于耕作,而骨制的工具既鋒利,又不粘泥土,使用起來較為方便,因此,南方多使用骨耜)。看圖:半坡出土的魚鉤、魚叉。漁獵仍在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問:原始畜牧業是如何從狩獵發展起來的?原始畜牧業的產生和弓箭的出現有什么密切關系?誰能描繪一下當時的景象?(學生作出一些推測后,教師再補充)由于弓箭的發明,獵物多了,人們一時吃不完,就把受輕傷的動物或活捉的馴養起來,慢慢就成了家禽家畜。當時人們已學會飼養豬、狗、牛、羊、雞等等。看圖:書第8頁半坡聚落遺址出土的石磨盤。提問:磨盤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磨糧食)從而證明半坡居民已經會種植莊稼。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水稻的國家。粟就是谷子,粟和水稻分別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主要糧食。提問:你能分清他們各自種植什么嗎?你的依據是什么?(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地處北方,以種植粟為主;河姆渡居民位于長江流域,地處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提問:糧食收獲后,用什么容器可以裝糧食及種子?(自由發言)看圖:書第9頁半坡遺址出土的魚紋彩陶盆和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黑陶缽。提問:陶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水、土)陶器是那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制陶器是原始手工業的一個重要部門,在半坡所發現的陶器里面,完整和和可以修復的就有1000多件,碎陶片竟有50萬片以上,半坡出土的陶器的底色一般為紅色,上面大多繪有人、動物和幾何花紋等圖案,稱為彩陶。河姆渡出土的陶器有黑陶。提問:陶器的用途你能說出哪些?相同之處有:A.處于大致相同的社會發展時期;B.都以農業為主要經濟形態,兼有飼養、漁獵采集等經濟活動;C.都會建筑房屋過著定居生活;D.

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不同之處有:A.處于不同的地理環境: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河姆渡居民位于長江流域;B.建筑房屋的特點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欄式建筑。C.代表性農作物不同:半坡居民是最早種植粟的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D.

陶器所反映的藝術風格不同等。教學環節聯拓系展實延際伸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大汶口居民距今時間發現地使用工具房屋結構原始農業原始畜牧業原始手工業磨制石器與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異同?教學環節課知堂識小升結華本課通過對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體成就的學習,組織學生談學習本課的體驗和感受。在了解我國遠古居民的進步及成就之后,有什么想法?從中得到哪些認識?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人生觀、意志品質等方面的培養。本課開展的學習活動,效果非常好。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原始居民取得的成就,在學生的交流探究中得到了解決。老師設置問題,通過課件展示出來,組織討論,探討了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說明原始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生產力有明顯進步,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教學環節知作識業鞏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