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糖尿病死亡損失壽命年的估算_第1頁
上海市糖尿病死亡損失壽命年的估算_第2頁
上海市糖尿病死亡損失壽命年的估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糖尿病死亡損失壽命年的估算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工作和生活。2000年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全球糖尿病的疾病負擔上升到第20位,糖尿病引起的失能損失壽命年(Yearslivedwithdisability,簡稱YLD)占總YLD的1.4%。為了了解上海市糖尿病死亡損失壽命年,筆者開展了這項課題的研究。1數據來源和方法1.1cdc糖尿病死亡監測和年齡分布本研究的糖尿病死亡資料來源于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上海全死因登記報告系統。在已建的CDC糖尿病死亡登記數據庫中,選擇2001-2003年這3年中,全市所有死亡診斷時糖尿病作為根本死因的患者,包括所有死亡患者的性別和死亡的確切年齡資料。上海市人口資料來自2002-2004年上海統計年鑒。1.2文保關系中青少年造成的壽命年測量通常用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低來衡量疾病的嚴重程度,但是以往的指標都沒有考慮到諸如殘疾帶來的損失。世界銀行在《1993年世界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中廣泛使用了“全球疾病負擔”(GlobalBurdenofDisease,GBD)這一概念。全球疾病負擔以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簡稱DALY)為單位進行測量。DALY是由疾病死亡和疾病傷殘而壽命年損失的綜合測量,就是將該人群的死亡損失壽命年(Yearsoflifelost,YLLs)和傷殘損失壽命年(yearslivedwithdisability,YLDs)進行綜合計算,再以生命年的年齡相對值(年齡權數)和時間相對值(Discountingrate,貼現率)作加權調整。在本研究中,由于研究的限制無法對糖尿病的傷殘損失壽命年進行測算,故僅對糖尿病的死亡損失壽命年進行了測算。YLL的計算用下式:將該被積函數在區間a到a+L積分,得下式:即為計算YLL和YLD的通用公式。式中:D為殘疾權數(對死亡取值),r為貼現率,GBD分析中取值0.03。C為年齡權數調節因子,GBD分析中取值0.1658。β年齡函數參數,GBD分析中取值0.04。a為死亡或殘疾的發生年齡,L為在殘疾狀態下的生存時間或死亡的損失時間。x為糖尿病患者死亡年齡。2結果2.1腫瘤等慢性疾病目前,上海市的前10位疾病死亡原因及構成中,循環系統和腫瘤等慢性疾病已成為前兩位主要死亡原因。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包括糖尿病是第5大死因,2003年的死亡專率達到30.5/10萬,占總死亡數的4.1‰,且每年都在呈現上升趨勢。2.2死亡患者年齡分布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海市糖尿病的死亡人數分別為2607人、3421人和3945人,每年呈上升趨勢;死亡患者最小年齡不足10歲,最大的年齡達到100歲。根據上海市統計年鑒的各年度年末戶籍人口數測算3年的糖尿病死亡率,可以得出糖尿病的死亡率每年也呈上升趨勢,2003年糖尿病的死亡率達到了29.5/10萬人,是2001年糖尿病死亡率(19.7/10萬人)的1.5倍。2.3各年份和分性別的死亡人數根據不同年齡段分組,不同年份和不同性別的糖尿病死亡人數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各個年齡段的女性死亡人數高于男性。60歲之前,各年份和分性別的死亡人數平穩且差異不明顯,60歲以上的死亡人數急劇升高;占總死亡人數的90%以上;2003年,60歲以上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人數達到2230人,占該年女性總糖尿病死亡人數的93.4%。2003年,80歲以上年齡組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人數達到801人,是該年份同年齡組男性死亡人數(454人)的1.8倍。2.4各年齡分組的早死損失壽命對因糖尿病而早死的損失壽命年采用了無年齡權重和無貼現值的損失壽命年和經過年齡權重和3%時間貼現的損失壽命年的兩種測算方法,隨著年份的增加,糖尿病的早死損失壽命年也逐漸增加。2001-2003年,經過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的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依次為18414.5、24573.2和27002.0年。女性組的損失壽命年均高于男性組。無年齡權重和無貼現值和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是經過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損失壽命年的2倍左右。2003年,經過時間貼現因糖尿病而早死女性損失壽命年達到了15978.2年,占該年總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的59.2%。2.5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比較因糖尿病而早死的損失壽命年的分年齡組研究顯示,2001-2003年,70-75歲組經過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的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最高,分別達到3752.3年、5154.6年和5589年,占總損失壽命年的20%左右,60歲以上的人群經過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的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的構成比超過70%。2.6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2001-2003年,未經過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的人均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依次為15.0年、15.2年和14.6年,女性的人均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高于男性。經過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的人均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依次為7.1年、7.2年和6.8年,男性的人均因糖尿病而早死損失壽命年高于女性。3不同年齡人群的政策和年齡責任2003年,糖尿病的死亡率達到了29.5/10萬人,占疾病死亡原因及構成第五位的內分泌系統疾病96.4%。而且由于糖尿病的并發癥多,大部分死亡是由于并發癥引起,但是目前估計發展中國家的死亡誤歸類率達到20%。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低估了糖尿病的死亡率。由此可見,糖尿病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上海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糖尿病的死亡分性別和年齡組分析得出2001-2003年上海市女性的各年份的死亡率明顯高于男性,和國際的研究資料不謀而合。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糖尿病的死亡率明顯上升,60歲以上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90%以上。可見,對于女性老年人來說,糖尿病的死亡危險性最高。對糖尿病的死亡損失壽命年進行了測算得出,2003年度的經過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調整的60歲以上的人群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的糖尿病死亡死損失壽命年的比例超過70%。而60歲以上的人群的未經年齡權重和時間貼現的損失壽命年的比例達到80%。可見,時間的貼現和年齡的權重可以正確的估計疾病負擔。因為由于健康損失而帶來的未來健康危害將因貼現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較高的貼現率還能改變疾病的現在和未來、死亡和殘疾之間的相對重要性。這是由于因死亡帶來的生命年的損失,一般說來大于殘疾帶來的損失,與死亡相比,較高的貼現率提高了殘疾的重要性。同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注重自身控制可以降低死亡和殘疾發生率,因此較高的貼現率也從某種程度上強調了老年患者的死亡對于降低糖尿病疾病負擔的重要意義,和疾病的自然規律特點和疾病控制的理想目標不矛盾。由于測算早死損失壽命年對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